更新日期:2012/02/05 15:31:0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2/05 15:29:47   編輯部

空性論述 空性修法 一

2011年8月24日慈誠羅珠堪布北京傳法第二節課  (空性修法上)

課前讓我們為度化無量眾生而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本苦,也就是基本的苦,有生老病死種種,我們以為這些痛苦從外界而來,其實不然。外界的一切只是助緣,造成痛苦真正的起源在裏面,我們對物質、權力和對自己的執著是製造痛苦的主要因素。人們往往以為有錢就幸福了,可當基本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一些人還發了財以後,我們仍然跟以前一樣不幸福,一樣痛苦。甚至還多了很多過去從未有過的壓力和煩惱。在我們短暫的人生中,何時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由?何時能夠過上真正開心的生活?答案是一定要靠修行,沒有修行,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修行的方法很多種,能夠直接解決痛苦的有三種,主要是針對三種不同的執著心:

1、對物質的欲望超標帶來很多痛苦,需要用出離心來解決;

2、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痛苦來自於自私心超標,過分的自私不僅讓我們得不到幸福,反而製造很多壓力,這需要用菩提心來解決;

3、出離心和菩提心只是暫時緩解痛苦、減輕壓力,真正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只有證悟空性。證悟空性能夠消除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壓力和痛苦。當然佛教徒並不僅僅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才去學佛,而是為了解決所有眾生的痛苦才發誓成佛的。但證悟空性確實有這個作用!就消除痛苦的效果來講,證悟空性是最好的。所以不僅成佛離不開證悟空性,現實生活中也需要證悟空性的智慧。我們面臨家庭、感情和工作帶來的諸多煩惱和痛苦,它們日日夜夜折磨著我們,即使用金錢和藥物也無法擺脫和緩解。唯一的方法只有修行。

所有痛苦幸福實際上只是內心的一種活動感受,全世界有160多位專家都在講什麼是幸福,說來說去不外是穩定的收入、家庭和睦、美食旅遊等等,但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這些並不是幸福。通過這些方法我們有可能會得到短暫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但這些並不是幸福。旅遊會使我們幸福嗎?有些人回答是,但有些人會說不是。穩定的收入和家庭和睦呢?答案也是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的。更確切地說,幸福是內在的精神感受活動,所謂的幸福,所有人和動物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只是心靈的感受而已。這種所謂的幸福可能來自於金錢、和睦的家庭、利益眾生、慈悲心和禪定時的放鬆,但它的本體只是內心活動的感受而已。同理,痛苦也是如此!一個人,可能先是我的好友,後來跟我反目成了仇人。就是這個人,在我認定他是我的朋友時,如果他死了我會非常痛苦。但在我認定他是我的仇人時,他死了我會很高興。外在的物質本體相同的一個人死了,但我的內心感受卻截然相反。那麼誰來判斷這個人到底是親人還是仇人?答案是我們內在的第六意識。所有幸福、痛苦、壓力只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已。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的感受,就必須從源頭上解決,源頭就是執著。

同樣一個人,因為不同的心態,感受完全不一樣。但高興和不高興這兩個不同的感受卻只有一個共同的來源——執著。同樣一個人,如果我沒把他當成真實的存在,只是當成在夢境裏遇到的虛幻的人,就不會在乎是親人還是仇人,也不會因此而高興或痛苦,所以執著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情人分手往往要經歷極度的痛苦折磨和傷心欲絕,甚至精神瀕臨崩潰。但如果能夠做到不執著,分手以後索性把他(她)當成陌生人了,分開就分開,無所謂,就不會有痛苦。但如果分手以後,還執著他(她)是我的親人,那就只能去感受痛苦了。所以,如果我們想不痛苦的話,只能不執著。如果我們想要自由幸福的生活,也只能不執著。如果放不下這個執著,那也只能去接受痛苦了!只要有執著的物質和人、就一定存在不能被滿足的要求,也就一定會產生痛苦,這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自然規律。

放棄執著對不修行的人很難,但對有修行竅訣的人來講並不難。修空性是對治執著的最好方法。我們不僅為了獲得解脫而修空性,同樣可以為了對治現實生活中的痛苦而修空性。沒有證悟空性,痛苦一輩子都會不斷折磨我們,而一旦開始修空性,就離斷除痛苦之日不遠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根本痛苦,其他的痛苦並不那麼根本,但源頭都一樣。我們用空性的不執著斷除源頭的執著,源頭斷了,後面的極端行為和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現代人面臨的絕大多數痛苦,不是物質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痛苦。不能對金錢過於迷信,認為經濟發達以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金錢當然能解決一些問題,但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用修行來解決。

很多人在聞思“五部大論”,這非常好!但學的東西一定要付諸實踐,學了很多東西,一個也不落實到生活當中,不去修行,意義也不大。所以聞思的同時一定要修行!

下面講一講修行空性斷除痛苦的方法。

首先講所有痛苦的根本來源既不是萬能的上帝,也不是無因無緣地偶然產生,而是由某一種特定的因緣而緣起,當所有的因緣具備時,結果自然就會形成。痛苦真正的因緣是執著,執著的根本就是執著自己,即我執。有了我執,就會過度貪欲物質,變得非常自私,我執是所有問題出現的關鍵所在。那麼,有沒有證據來證明“我”的存在呢?這就需要觀察!

大圓滿中的無我修法,是密宗的無我修法。而今天講的是大眾的,即使沒有灌頂,所有人都可以去修的無我的修法。首先要看清“我”存不存在?“我”帶來很多痛苦,那麼這痛苦的源頭究竟是真實的東西還是盲目的執著呢?怎樣尋找呢?先要確定“我”是什麼!我上班、我下班、我度假旅遊、我高興痛苦,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一直默認了“我”的存在,並不是我們真正發現了“我”,而是非常盲目的認為理所應當存在這個“我”。我們從來沒有去懷疑到底存不存在一個“我”,但現在要去學會懷疑!懷疑是科學的態度,宗教沒有懷疑,只教你去信仰就行了。科學家和哲學家讓我們懷疑外在的東西存不存在,但從來沒有讓我們向內懷疑過“我”存不存在。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從根本上講是非常荒唐的。只有佛教讓我們學會懷疑“我”存不存在?懷疑外在存不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懷疑內在的“我”存不存在。痛苦不是因為世界觀或者世間的文化水準高低所導致的,都是因為我執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懷疑“我”存不存在,此時我們還沒有拿到“我”是否存在的證據,但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從1、開始懷疑“我”是否存在,到2、觀察“我”的存在,然後到3、思考“我”的存在,最後4、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和思維方法。如果我們只有懷疑,沒有結論,一輩子都在做研究也意義不大。當然一切還是從懷疑開始,但為什麼要懷疑,有那麼重要嗎?當然重要!從解脫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與這個問題有關!

世間人如果懷疑“我”存不存在,多半會被認為精神有問題。為何我們可以懷疑其他的東西存不存在,卻不能懷疑“我”自己的存在呢?因為大家從沒有考慮過痛苦和解脫的問題。

要找什麼樣的“我”?丟了東西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東西才能去尋找。所以首先要搞清心目中的“我”是什麼樣子?哲學家和一些宗教都在說“我”,但沒人知道“我”是什麼?普通人心目中的“我”有三個特點:1、“我”是一個永恆的東西。如果承認前後世的話,會認為這個永恆的“我”不斷輪回轉世到今天。從不認為“我”只是一刹那,認為這個“我”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直到永遠;2、獨立的“我”。不認為有很多“我”,“我”只有一個,“我”是永恆而獨立的;3、五蘊當中,“我”是一個統治者,我的身體和意識是被統治者。

那麼我們去觀察看看能不能找到這樣一個“我”?如果真找到了,那說明“我”是存在的,關於“我”的這些描述也是正確的,那麼由“我”而產生的所有這些痛苦也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沒有找到這樣一個“我”,那說明關於“我”的這些臆斷和描述都是錯誤和盲目的,假如我們知道這是所有痛苦的根源,為什麼還要執著呢?

我們開始尋找,1、先從“我”是一個永恆存在的角度思維:我一定在身體或精神中,不可能在在山河大地中。我一定在身體的內外。人應該就是精神物質不同體系的東西的總合體。只有精神或只有物質都不是完整的人,只有這個精神和物質的總合體才構成完整的人。如果我是永恆的東西,我在身體或精神上是否存在?佛陀一轉*輪講的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有因緣的現象)都是無常的,萬事萬物一刹那一刹那都在變化,一秒鐘的億萬分之一都在不斷變化。衣服從新穿到舊,不是衣服本質始終存在,只是由新變舊了,這是我們的錯覺。因為我們的肉眼看不清微觀上的變化,只知道新的衣服變成舊的衣服了,但這變化的過程我們是看不見的,我們還認為舊的衣服就是原來新的衣服變舊了,新的衣服就是未來舊的衣服。實際上,所有東西的壽命都只有一秒的億萬分之一這一刹那,在這之前的都已經過去了,永遠都不存在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物質在某種條件下可以回到過去的推斷是不可能實現的。過去的東西已經消失,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再也找不到了,不能認為河水流到水庫裏,原來的河水都存在於現在的水庫裏,這是錯誤的,原來的河水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在這一刹那之後的東西還沒有誕生,未來也並不存在。未來的東西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和時空都找不到。唯一存在的是一秒的億萬分之一的當下,除此之外,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存在。我和眾生的時間也都是在一秒的億萬分之一的當下存在。那麼在一秒的億萬分之一裏面有沒有我們要找的“我”呢?也沒有!我們認為“我”是永恆的,但一秒種的億萬分之一絕不可能是“我”,如果這是“我”的話,那麼這一刹那之後的第二刹那時,是不是原來的“我”就消失了,誕生了一個新的“我”呢?如果承認第二刹那有一個新的“我”,也就承認了還會有很多的“我”會誕生,一秒鐘的時間裏,就會有億萬個“我”死掉,隨之有億萬個“我”出生。我們認為“我”在昨天、今天、明天一直存在,但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都找不到,會不會在其他地方呢?答案是否定的,整個宇宙裏都找不到這樣一個永恆存在的“我”!

2、再從“我”是獨立存在的角度思維:觀察我們的肉體和精神,肉體可以分成分子、原子、電子等粒子,《大乘阿毗達摩經》和《俱舍論》裏稱之為“微塵”。肉體是由這無數的粒子組成,這無數的粒子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每一個粒子都獨立存在,按照各自的軌跡高速運動。沒有一個粒子可以涵蓋其他所有的粒子。要承認“我”在肉體上存在,那就必須承認肉體上所有的粒子都是“我”,也就產生了無數個“我”,這與現實生活中的“我”執概念相悖。即使我們從眾多粒子中找出一個粒子是真正的“我”,但這個粒子也只存在一瞬間,第二刹那就消失了。可見,我們想像中的“我”其實並不存在,肉體上找不到一個獨立和永恆的“我”。精神上的第六意識,一天會產生無數的雜念,有人說一天心靈上會產生8000個或更多的念頭。一個念頭不可能涵蓋這所有的念頭,如果認為這些精神和意識是“我”,那麼就會有8000個我存在,這也與現實生活中的“我”執概念相悖。所以在精神上也找不到一個“我”。

3、最後從“我”是統治者,我的身體和意識是被統治者的角度思維:用科學客觀的心態希望找到“我”,但都沒辦法找到結果,很遺憾,原來“我”並不存在。西方人的自我意識很強,認為如果說“我”不存在,自己就受到了侮辱。但佛教認為自我本身就不存在,只是一種錯覺。我們通常認為我們的第六意識全部串連起來就是“我”,這是盲目的錯覺。地球每秒鐘以29.79公里的速度公轉,但我們認為只有坐飛機時才飛,一點兒高速運轉的感覺都沒有,因為我們的感覺很遲鈍!佛陀說不要相信眼耳鼻舌身,更不要相信依靠五根產生的意識,因為它更容易犯錯誤。眼根直接感受到光,意識又根據感官提供的資料整理分析後,得出錯誤的判斷:把原本前後都沒有任何關聯的東西串聯起來,認為這就是時間。認為從身邊的房子、車子到很小的粒子都是獨立存在的整體。意識之所以會犯錯誤,因為它本身其實感受不到外在的一切,它是通過五官傳達的錯誤資訊得出的錯誤結論。這不是宗教,是非常嚴肅的邏輯推理,結論是沒有“我”的存在,我們所想像的永恆獨立的統治者“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將來也不可能存在。最後深深體會到:“我”真的不存在,為什麼為了這麼一個不存在的“我”,我們還要這麼辛苦,還要感受這麼多的痛苦呢?就像電影膠片是由一幀幀的靜止照片組成的,這些照片先後沒有任何關係,單看照片,第一幀的內容可能是一隻手在桌上,第二幀手離開桌子,第三幀手又到了另一個位置。放映一秒種的時間由24幀照片組成,把這些靜止的照片通過鏡頭投射到銀幕上,就能看到手在離開桌子做運動的連續畫面,此時在銀幕上,你根本看不出這些連續運動的畫面是由一幀一幀靜止的畫面構成的。這就是眼睛和意識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如果一秒鐘只有五幀靜止畫面,我們就能看到手在做著不連貫的運動,這更接近事物的真相。電影放映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幻覺,而無常則是一種自然創造的幻覺。我們的眼睛本身很遲鈍,它看到的是一隻手在運動,沒有看到背後是很多圖片在生滅。眼根給意識提供了這些錯誤資訊:手是在連續運動。同樣,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流轉,今天在人間,明天墮地獄,也是感覺真實存在的幻覺。

人類通常會在常和無常的問題上犯錯:外道通過不正確的邏輯,告訴大家存在永恆不變的自我。我們看到任何一個茶杯,都認為它是一個不變的整體,但通過顯微鏡我們會發現構成茶杯的任何一個分子和原子都在高速地做著布朗運動。可惜眼睛不是顯微鏡,它過於遲鈍,看不到這些運動。一個物體如果以每秒鐘1000公里的速度運動,眼睛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它已經超出了眼睛的感受極限。所以眼睛把自己看到的錯誤資訊傳達給了意識,意識又根據眼睛提供的資訊進行了錯誤判斷:茶杯是一個整體的東西、靜止,而且獨立。錯誤的原凶就是肉眼。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暫時又需要這種幻覺,這樣我們會覺得很安全,五根和意識的遲鈍會讓我們增加安全感,否則會失去這種安全感。

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的存在,也沒有象上述一樣去深究“我”的來龍去脈,但現在我們通過佛陀的教言和龍樹菩薩教授的邏輯推理的方法來觀察,找不到這樣一個“我”。所以感官在傳達各種錯誤的資訊,意識又根據錯誤的資訊做出錯誤的判斷,而惡果卻是由我們來承受!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在輪回中痛苦流轉不得解脫的根源。

下面講一下具體修法(“人無我”的空性修法):

《前行備忘錄》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裏都有詳細介紹。先毗盧七法讓自己靜下來。與禪定不一樣的是,禪定沒有什麼智慧和證悟的境界,只是讓心平靜下來。而這個“人無我”的修法是通過思維和推理,發現從來沒有發現的真理:無始以來一直認為“我”是存在的,恍然發現“我”是不存在的。大家可能會問,是怎樣的東西在何時,為什麼會導致我們犯了這麼大的錯誤呢?根源就在於1、物質的高速運動;2、我們遲鈍的感官,這兩者欺騙了我們,導致了這個嚴重的錯誤。我們無始以來無數次流轉於地獄、餓鬼、旁生道,受了無量的痛苦,這麼嚴重的後果竟然源於看似這麼小的一個錯誤!

思維的方法很簡單。有一點點中觀的知識,或者高中物理常識的人都可以學的。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去思維,一點兒也不複雜。專家學者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而修行是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但前提是不能失去修行的核心意義。

靜下來。首先不要有任何立場,不要希望找到“我”存在,也不要希望找到“我”不存在。不要有任何成見,只要客觀公正的分析。存在就存在,不存在就不存在。肉體一刹那一刹那的生滅變化,每一刹那的前後分開,時間不能重疊,左手和右手可以相握重疊,但昨天和今天不能重疊,否則一切都亂套了。前後要分開,第一個瞬間毀滅後,才能出現第二個瞬間,宏觀上我們認為前後可以有關聯,就象父親和兒子一樣,但這是幻覺。在微觀世界裏(世界的本來面目),第一瞬間與第二瞬間永遠不可能在一起,如果第一瞬間與第二瞬間在一起,那麼第一、二、三、四、五瞬間都會在一起。2011年1月1日也就和12月31日重疊在一起,成了同一天,整個世界就亂套了。從宏觀上看,先後產生的東西有因果的關聯。從微觀上看,前一刹那的東西徹底毀滅了不存在了,第二個刹那的東西才會出現。前一刹那的東西存在,第二刹那的東西就不可能出現。讓我們從微觀上分析一下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它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第一瞬間的東西存在,第二瞬間的東西就不存在。第二瞬間的東西一存在,第一瞬間的東西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所謂的一秒的億萬分之一的當下,其實也不存在,這個概念只是為了我們理解方便而設立的,這個當下也一樣涵蓋在瞬間生滅的過程裏,一秒的億萬分之一同樣也不存在。我們認為,相互連接的東西實際上互相無關,只是意識錯誤地把它連接起來,原來認為:這是我的生命,原來的小孩、現在的中年人、將來的老人都是我。但經過清醒思維以後發現,原來“我”真的不存在。這不是佛說的,是自己苦苦尋找,但找不到這個“我”,對原來的我執觀念從懷疑到否定以後,深深地體會到的:“我”不存在!這樣,就通達了無我的感受。這就是初期階段的證悟(明白地知道無我)。

真正的證悟要有強烈的“體會”,現在這個初期階段的證悟還不是真正的證悟,只是有了強烈的感受:“我”永遠都不存在(這種感受是無我智慧的種子,還不是無我的智慧)。這時要立即靜下來,專注於無我的狀態中維持無我的感受(不要有思維),初學者一般能維持幾秒種到到兩三分鐘,然後又開始產生雜念。在產生雜念的當下一定要立刻發現知曉,不然正確的感受就失去了,後面就全部變成雜念了,這樣會對修行產生嚴重的干擾。所以在維持無我的感受的同時,一定要有“監視系統”,雜念出來後,要重新開始觀察,再次得到無我的感受後,要立即停下來專注於無我的感受中,有可能幾秒鐘到幾分鐘後會再次產生雜念。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能保持一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無我的感受和感覺非常強烈時,一定要停下來。因為我們的修行能力不夠,這種很好的無我感受再持續幾秒鐘,雜念就有可能產生出來。為了保證修行的品質和這種很好的修行感受不會被雜念破壞掉,也為下一次修行奠定基礎和樹立信心,這時,我們要先停下來,再重新思維精神、肉體和運動速度,當無我的感受非常強烈時,再停下來。

整個修行時間需要1—2個小時,其中會分成若干1分鐘到幾分鐘的時間。(除非禪定修的非常好,才有可能在整個修行時間裏一直持續安住在無我的感受中)。修到最後,會很疲倦,不想思維,雜念也會很少。這時靜下來禪定,什麼都不去想,不去刻意思維,三分鐘到五分鐘以後,雜念再次生起時,這時“監視系統”啟動,一定要發現第一個雜念頭,如果沒有發現,那麼後面的就都是雜念了。這時,立即採取措施,要馬上開始思維再次進入無我的修法。進行禪定和無我的修法時,不要閉眼,要睜開眼睛,一開始看到的東西對禪定和思維有干擾,習慣就好了。禪定和思維時如果閉眼,剛開始一二十分鐘可能效果不錯,但再往後就開始昏沉疲倦了。要養成睜眼打坐的習慣。當我們昏沉時,要打開空調,或者用涼水洗臉,窗戶要打開,光線亮一點兒。有的時候非常興奮,心靜不下來,胡思亂想,這時要把溫度調高不能太涼。有條件的話,昏沉的時候要到高處打坐,散亂的時候到低處打坐。如果這些都沒有效果,就暫時不要修了,可以暫時出坐,磕頭、看書、念經或做一些其他的功課。修行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不能過於強迫自己做暫時力不能及的事情。

如此修行的話,慢慢我們的壓力和痛苦會逐漸消除。當然修兩三天不會有這樣的效果,要有一個長遠的修行計畫。這個修法,不管灌沒灌過頂,所有人都可以修。堅持一段時間,煩惱的力量會慢慢減少,沒有以前厲害,壓力和痛苦也會逐漸減少乃至最終消除。當然更殊勝的斷除煩惱的修法是大圓滿,但如果沒有加行的基礎和灌頂是不能說的,說了也沒有用,也不能修,修了也沒有用。我們要尊重佛法的次第。

世間的工作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痛苦和煩惱,如果用空性和大圓滿的修法來對治的話,非常容易。因為這些壓力、痛苦和煩惱都是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的。大圓滿可以讓我們的意識完全消失,轉化為本來的智慧。如果一張紙上的圖案是煩惱的話,大圓滿所做的就是直接把這張紙燒掉。

麥彭仁波切說,空性的修法即使修七天,也會有效果!

總結一下上面的修法:1、思維階段:觀察、思維、推理,尋找“我”的存在,最後得出結論——“我”並不存在。2、結論:用各種方法觀察尋找“我”都沒有找到,而且可以否定“我”的存在,產生“我不存在”的感受,這時不能有思維,一旦有這個“無我”的感受,就立即在此感受中停下來。

這種修法,可以在特殊的壓力和痛苦出現時,靠加行又對治不了的情況下,作為應機的修法來調伏煩惱。

我們在修完五加行後,在正式修行大圓滿之前,可以選擇幾種修法作為大圓滿不共加行的修法。上一堂課講的禪定是其中之一,今天講的空性“人無我”的修法是其中之二。

修行大圓滿,不分出家、在家、文化高低、聞思多少,主要看兩方面:1、要看前面加行修得好不好,基礎牢不牢;2、對上師和法有不共的信心。具備了這兩方面就一定會證悟。

聞思五部大論對證悟會有幫助,但不是決定。一生當中有機會修這麼好的法,這是我們多生累劫積累的福報,這一生如果有機會修大圓滿,修般若波羅蜜多法,聽大乘的佛法,這是真正的福報,比上萬次投生成有錢人要有價值的多。但如果不珍惜,就把福報白白浪費掉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福報!

課後答疑選錄:

1、安住與禪定:

人無我”修法的安住是指安住在“無我”的感受中,不去思維。而上一堂課講的禪定的安住,是放下一切,心靜下來,什麼都不去思維。

2、“人無我”與“法無我”

本課思維推理“人無我”時,分析到粒子和一秒的億萬分之一就可以了,但思維“法無我”時要繼續分細,一直分到沒。

3、意識監管者

意識的監管者也是通過第六意識,我們通過第六意識來思維“人無我”,但監管也還是靠第六意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