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0/07/16 15:25:28
學習次第 : 進階

若能在造善之前,思惟「皈依發菩提心偈」來修正動機!
*開啟心中的寶藏* www.lama.com.tw 
(Earliest Since1999)
宗喀巴大師曾說:「即使連菩提心的影子也沒有,但若能用祈願將所造的善根轉向,可以產生無量利益,大家對此應該要有定解。」

「連影子也沒有」的意思是,對菩提心的理解,只有在念著偈頌時隨著文意去思惟的那種程度而已。 但是,若能在造善之前,靠著思惟「皈依發心偈」來修正動機;造完善業之後,把這些善業迴向,祈願能夠成佛利益眾生,這種作法會帶來很大 的利益,所以宗大師說,這種作法是個應該知道的重點關鍵。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若未由多異門,觀察修習生死過患,於生死盛事破除貪愛,獲得對治;又未如理以正觀慧觀無我義,又 離修習二菩提心,餘諸善行,唯除少數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攝,轉生死輪。」這段文的意思是,就算你是為了求解脫而去造善,但是,這些 善業只要沒有被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攝持,除了少數依福田力的善根之外,這些善業只會讓你繼續在輪迴中流轉,不會成為解脫的因。

所謂「依福田力」的意思是,你去供養聖者,去讚歎、禮拜佛與法,由此而得到的善根,就是依福田力的善根,它們能創造解脫的種子。

為什麼說它們是依靠福田力的善根呢? 因為,它們之所以能創造解脫的種子,並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努力夠,而是靠著佛的能力;佛之所以具備這種能力,又與菩提心有關。

過去,佛由於生起了菩提心,因而累積了無量的福德資糧。 佛把這些福德資糧迴向:「靠著這些善根的力量,祈願未來眾生只要對我禮拜供養、甚至只是聽到我的名號,就能因此成為解脫的因。」由於佛猛利 的祈願,使得我們在做上述那些以聖者、佛與法為對象的法行時,即使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的動機,也能創造解脫的種子。

這裡的「創造解脫的種子」是什麼意思呢? 以下這段解釋是我個人的想法,不敢說絕對正確。 我的理解是:當蘋果的種子還放在家裡、尚未種到田裡時,我們會指著它說:「這是蘋果的種子喔!」這是一種狀況;把種子種到田裡、 澆了水、苗芽最開始要生長之時,這又是一種狀況。

「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攝持的善根,才是解脫成佛之因」的意思,就像是已經把種子種到田裡、澆了水、苗芽要開始生長一樣;而「 依於福田力的善根,可以創造解脫的種子」的意思,就像是放在家裡的種子一樣。

在造任何善業之前,都要稍微思惟一下出離心與菩提心,用這種動機去造善業。 雖然,因為尚未真正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我們所做的這些善業,無法真正成為解脫與成佛的因,但是,透過長時的串習、養成習慣,便能在心中種下生起 三主要道的習氣;另一方面,就像剛才宗大師說的那樣,即便無法馬上成為成佛之因,也可以因此圓滿廣大的福德資糧。

 每一位具量上師都知道「造任何善業之前,先思惟菩提心」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也都異口同聲地教導弟子要這樣做。 演變至今,無論大家有沒有真正去思惟,在未做某個善行之前,都會先念誦與菩提心有關的偈頌,而且這種習慣已經發展成固定的儀軌,成為大眾普遍的做法了。

 變得這麼普遍,是因為所有具量上師都看見它的重要性、都對各自的弟子強調,於是變得非常普遍。 但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普遍呢? 我們覺得因為太普遍了,所以它很普通、一點都不重要。

 我們覺得,大家都知道與大家都在做的,就是不重要的;沒什麼人知道、沒什麼人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上師的用意,與弟子的理解,竟然成為完全相反的兩件事!

 要解脫與成佛,就要在內心相續生起三主要道;要生起三主要道,就必須去實修;要實修,就必須去學習實修的方法,以上是總體的原則。 如果我們今天因為個人的因素,無法真正去學習與實修,那麼請記得,在做你能力所及的法行,例如禮拜、供養等善行後,要殷重地祈願與迴向:「依靠著 我現在做的這些善根,成為未來我的心續中能如實生起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的因。」慢慢地,也許在今生,或許要等到來世,你將會成為真正能學習、 實修三主要道的人。

 宗大師在《極樂淨土願文》的最後,就是如此發願的:「願於一切生中,悟入一切業果勝解信心、出離心、菩提心、清淨正見,不絕趣入無勤所生覺 受。」若能如此發願,那麼,即使不是今生,來世也會離得更近,要在心續中生起三主要道的證量,是很有希望的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