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2/31 06:07:06
學習次第 : 進階
:「《華嚴經》的菩提心思想」,以《華嚴經》的義理探討為經,以華嚴宗師如三祖法藏、四祖澄觀及長者李通玄等之見解為緯,參酌諸多今人學者之研究,加上筆者個人的思考而成,期盼透過經典本身高貴莊嚴的法義及許多文獻上燦爛的成果,共而呈現出《華嚴經》菩提心思想偉大的意蘊及格局,文分柒章:
第壹章〈緒論〉主要說明《華嚴經》的傳譯與組織,以及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標、架構和方法等,同時也把參考文獻做了一次初步的回顧。第貳章〈菩提心的概念考察〉乃從「菩提」與「菩提心」兩大面向切入,試由文字本身及佛教心識論的歷史流變中,對「菩提心」有一個清楚而正確的先在認識。接下來的第參章〈菩提心的發起與分類〉,在廣引經論的視野下,闡述了發心的意義與因緣,也對菩提心的分類、增上與退失等進行論述。經過第貳章與第參章的整理歸納,已然對「菩提心」的這個主題得到完整的理解,誠然為本論文的開展奠下一個穩固的研究基礎。
第肆、伍、陸三章皆為本論文的核心論點,也是筆者所研究的《華嚴經》菩提心思想之主要意涵所在。以內容組織而言,《華嚴經》係為佛陀因行果德的開演,因行對應了「初發心」,而果德則以「入法界」為其具象化的呈顯。
一切佛事莫不由初發心而起,此「初發心」的理論基礎有二:(1)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緣起,(2)不壞緣起而有一心。一心本自清淨,涉入重重,深廣難測,即是清淨心、即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初次發起、剎那剎那的再再發起名為「初發心」。《華嚴經》特別強調初發心,廣大的菩薩行證中,以菩提心作為貫穿的動力軸線,菩提心既是一切菩薩行的依止,也是長遠的菩薩行證之得以貫徹及圓滿的依憑條件。而基於華嚴的圓頓思想,開展了「初發心即成正覺」的理論,此為第肆章的內容。
第伍章沿著「入法界」的角度探究菩提心的圓滿,以〈入法界品〉善財童子的求法為架構,解析了《華嚴經》「初發心而入法界、入法界更初發心」的菩提心思想。善財之證入法界乃得因於文殊菩薩的啟蒙,而以圓滿普賢行為終極目標,文殊教令發心,以智導行;普賢教導善財以行滿願,行以證智,透過文殊和普賢兩位大菩薩智解與行證合一的大教化,顯發了《華嚴經》的菩提心思想是「智解而行證、行證而智解」的,共由文殊的大智與普賢的大行所交澈輝映,這部分因以構築了本論文的第伍章。
又,無論「初發心」或「入法界」,乃至於《華嚴經》一切文義的敷陳,概以「十十哲思」的理路進行闡釋,「十十哲思」乃華嚴不共諸經的一大特色,彰顯在經文義理的重重開敷、菩薩行證的層層轉進以及華嚴法門的十十無量,因此,「十十哲思」亦於焉成為《華嚴經》菩提心思想的一大殊勝處,這部分即是第陸章〈從十十法門的角度探討《華嚴經》菩提心的意涵與實踐〉所主要論陳的重點。
第柒章〈結論〉是對先前「初發心」、「入法界」及「十十哲思」所作出的統整與總攝,指出《華嚴經》菩提心思想的格局相應於十方三世一切法界、以所有眾生為目標對象,開展於十十哲思、無量法門的進路上,重視並強調初發心,特以善財發心起行、起行更發心為一切華嚴行者菩提心行的模範。《華嚴經》的菩提心思想乃是基於無限悲智的雙運,以上求菩提、下化眾心為根本精神,誓願對一切正法生起護持窮澈之心,精勤趣入一切菩薩行,發心不輟、起行不虛,並以圓滿普賢行、證入法界作為其終極之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