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2 21:15:13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心論述 法海集一 第二部分:菩提心與空正見 1 佛法大要

 

第二  菩提心與空正見

2.1    佛法大要

2.1.1    佛法大要 :第一段

 

學密如果沒有顯教(共道)基礎的話,學密是無法獲得成就,只是一種對密法的追隨而已,而無法由密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如果真正想從密乘獲得成就的話,就必須先奠定好顯教的基礎。而所謂的顯教基礎,最主要的是菩提心和空正見。為了要解說菩提心,所以我將由「入菩薩行論」的靜慮品中的幾句偈頌文來解釋,以及由「寶鬘論」中的一些偈頌,引經據論的為各位解說菩提心的內容。同時,有關空正見方面,是依第四世班禪喇嘛所寫的「實執諍論」,以這部論典為各位作解釋。

西藏的俗語說:「水一定是由於雪融化而來的」。依此比喻,佛法也同,佛所說的教法一定是來自於印度。最近流行一種新思想,是綜合各宗教的思想而獨立新創一種教的說法,這是因為自由嘛!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但如果真正想認真學佛法的話,此法源一定要有可靠的根據,是清淨無垢的,如此對修法者才有助益。因此,我們會強調法是有根據有傳承的,最主要是此法的根據是清淨而無垢的。藏傳的大小乘,顯密等圓滿的教法,皆是來自印度。當時印度是以兩種語言來弘揚佛法;一者是巴厘文,它流傳的佛法甚至遠播至緬甸、泰國、斯利蘭卡等,而阿富汗也有佛法傳至。而在印度當時因為學教法的學者,即是佛法大學那爛陀寺等,當然也有巴厘文,但最主要用的是梵文,為什么呢?就像龍樹菩薩所寫的「中觀理聚六論」即是梵文寫的,這是藏傳佛法的根據。我們所學佛法的內容,幾乎都來自那爛陀等的傳承及教法,雖無法很清楚的指出是來自那一位的特定傳承,可是藏傳佛法確實是由那爛陀寺來的傳承,所以我才寫下這樣的祈請文,在此念頌此祈請文,我想應比較適合也很妥當的。

不管說法或聞法,所說所學的法一定要和正法相應。我在此要說的法是大乘法,是菩薩所修學的法,因此無論是說或聞者,其意樂動機一定需要皈依及發心二者,至少要刻意令其生起,並且以此意樂聽聞。否則,如學皈依而不發心,即不能真正相應于正法。如果能任運成就菩提心,那是最好的,如果無法這樣,也要刻意的讓它生起。並且一起唱誦:「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皈依發心文,而蓄意儘量生起皈依及為利益眾生願成佛的發心。

 

2.1.2    佛法大要 :第二段

 

依一般說法,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轉*輪之後現涅槃相,大約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法由此慢慢的在印度逐漸流傳,大部份在亞洲地區,慢慢興盛而傳遍各地。在此,佛法流傳也有興盛,也有衰退的時刻。雖然印度是佛法的根源,但後來印度的佛法遭到破壞而衰退。佛法在二十世紀也受到很大破壞,如阿富汗的大佛像被炸而消失,而現二十一世紀初,接壤蘇聯、蒙古地區,佛法再度興起,而中國已慢慢的開放宗教信仰,而且對佛法的內容及信仰也在改善中。

    藏傳佛教有大小乘顯密非常完整的教法,而此傳承是來自非常清淨無垢的那爛陀寺,雖有千年歷史,也有衰退的時刻。雖然如此,但無垢的教法仍是存在的。以現今而言多依賴著科技學說,很多人相信科學進步方面的理論,也從此中獲得很多益處,解決人類很多問題,但科學進展同時,仍有許多宗教存在。可是有部分科學家以正直無私的角度觀察時,發現能與科學同步進展的,惟有佛教而已。以西藏而言,佛法的歷史,最初是由一位藏王松贊甘布,後來又有了笨波教法,佛法慢慢的傳入了西藏。從歷史來看,佛教有興衰,即是三界的一切無常,瞬息萬變,這是千真萬確的,這種動搖的性質如何而來呢?因為這是由因緣而有,既由因緣而來,則必會改變的;因緣本身即是不斷變化,一切有為法皆是無常,此種轉變不需依賴其他因緣而變的,因為促成這種的因,本身就具有改變的性質,由能改變的因所生的果,必然會改變的,所以不需依賴其他因緣的。

因此,佛陀在四法印說:「諸行無常。」每一剎那間的轉變,是無法控制的,是無法阻擋的。這無法依由佛陀的神通力,或佛事業(指法會等修法)的力量來改變它,也無法由大瑜伽師操控時輪去停止它,說不定有某些瑜伽者依某力的不同,或由特殊的狀況,有些可能吧?但一般狀況,時間在轉變當中,無法控制。如同人一樣,其粗分的轉變是肉眼可見的,細分不為肉眼所見,但有辦法可以證明的,如果沒有細分的剎那變化的話,那粗分的轉變是無法形成讓我們見到的。如人由父精母血結合,剛開始形成人體的那一剎那開始,如無法轉變,那今日的我們都會像豆子那么大而已。所以轉變是確定而無法遮換的,可是有一點可以由我們操控的,我們可以使時間轉變成好或壞,有利益或沒有利益,快樂或痛苦,它雖不能遮擋,但我們可以轉變它,依由因緣聚合,一切有為法皆有他生存的意義,不論是花草樹木,它們生存的目的,是開花結果,是每一有為法皆具有的。但有情和花草不同,如人是會辨別好壞,可以了別,可以思,由思所成的受,花草所沒有的。人要活著其意義、目的為何?不止人,一切具有生命、具有思想感覺的,其生存目的即是要有快樂內容的生命,更何況人呢?所以人要生存,要有快樂的人生,就是生存的目的。

    人和畜生不同,人能思考、有智慧,這是人和畜生痛苦的層次不同的緣故,其所追求快樂的層次也是不同。人和畜生一樣希望離苦得樂,但因為人有智慧之故,其所受的快樂或痛苦,其層次也不同的;因為人為了避免饑渴寒冷的痛苦,會去尋求食衣住等順緣。但除此滿足之外,而內心無法滿足;為了避免內心的痛苦,卻無法解決,就會依順肉眼不能見的天、龍神之類,而求內心可依賴的物件。當然,好比我們遇到困難時,有時會呼叫或念與自己親近的某人名字一樣。至於畜生,因為智慧的緣故,其內心遭過困難痛苦時,無法依賴所謂天神之類。

    人的痛苦層次也各有不同,當人的智慧與日俱增時,思惟更廣,層次更深奧的。當我們根器及眾多因緣成熟時,佛就示現來到世間渡化眾生,如果人類智慧未達到某種程度時,即使佛陀化身來到世間,最多只能解決眾生饑渴問題而已。無法使內心痛苦獲得解脫。就是因為因緣根器成熟,佛有可度眾生的緣故,所以在法身無動搖當中,化身示現,依眾生根器顯現而救度眾生的。在佛未來到世間之前,印度教已有三千年歷史,但是能依緣起的正見,自在宣說緣起甚深己見,此種教理唯有佛說,當時有些特殊眾生,因佛說法而能領悟,就是為有可渡的眾生,所以佛示現了。

一般修持是依止宗義,依宗義而修持,內容多半是有關如何調伏內心次第,如何實踐等。依由內心調伏而得安樂,這是可以由肉眼看見的,所以人們就會特別強調如何調伏心的方法,而多數是說如何生起悲心,修悲心是思惟不放逸----等,依由不放逸而瞭解什么是所取,什么是所斷。這種修持方法,多數的宗教是大同小異,無多大差別。可是修持的內容,修持的方法上,當然有所不同,因正見不同故。可是說到宗義見解上,就有很大差別。以前印度教就有二大派,一派是斷滅論,完全墮斷邊;一派是常論,是墮常邊。第一派是完全否定前後世的存在,否定因果。而常邊的一派,又分為許有解脫及許無解脫。在最近代的宗教信仰,大約只此二類。但我們不認為看見的才有,看不見的就沒有,所以不會墮入斷邊;我們也不認為有一位創世的主宰,創造世間及人類等;同時我們也不認為所謂的「我」和身軀毫不相干的,所以不墮入斷邊。

佛教的見解是一切法因緣所生,「我」是依五蘊假名安立,所以說我和五蘊毫不相干是不可能的,具有快樂、痛苦的感受者,是以五蘊而安立為有,所以絕非與五蘊無關而存在的。佛說緣起的見解,其緣起本身有很多不同的層次。

總之,一切宗教信仰要教人做一個好人,不傷害人。現社會人思想、追求不相同,不可能一致,所以一種適合於他需求的宗教是必須的。每一宗教都是教我們如何調伏內心,都是好的勸言,所以各派之間是和諧的,互助尊重包容纔對,而不是互相傷害。宗教信仰確實有幫助的,佛陀教誨也是如此。這是屬於行為上的修持。而見解上如同前說,有斷常二邊,只有佛陀的教誨是離二邊的,所以佛陀的見解是不共的,而他不共見解就是「緣起」,「緣起」包含有深淺不同層次,因而佛法有不同的宗義。佛法說一切法依因緣而生,隨著因緣而改變,果的相也隨著因而變,與當今科學家的說法不謀而合,也因「緣起」的見解,而形成了佛法宗義深奧之處。

 

2.1.3    佛法大要 :第三段

 

現今社會有些地方的物質條件優厚,有些是貧乏;但大多數都在追求外在的物質,似乎只要有錢即能滿足一切;可是有些認為生活,只是物質是不夠的,雖然外在物質好象無限,可是內心安樂卻變成有限。如紐約的爆炸案,如果我們外在物質的進步不是如此,說不定其破壞損傷也不會那么大。但是因為人的智慧,使科技快速的進步,其造成的殺傷力是非常可怕的。此種傷害不是單憑智慧或科技即可造成,還需要大勇氣心力才可以成就的,此種心力意樂絕非清淨的,而是傷害他人的念頭,是來自內心的瞋恨、憤怒非常強烈之故。如果內心不調伏,科技再驚人的進步,快樂永遠是無法達到的,要達到和平,內心必須先調伏。我旅行各地,皆是強調勸言要保持善良的心,而獲得了人們的認同和支持。現在所缺乏的是人類的思考能力的增長,在科技發達的同時,有一點沒有做到,就是一顆溫暖的心,內心調伏的程度完全沒有同時的增長,意思就是對外在物質的提升,並未真正滿足人類的所需。

要如何調伏內心呢?有些無知而尋求藥物或酗酒,有些人為了打開心結而鬥毆,也有些人見到藏傳佛法的持色和優點,為了安頓內心,求調伏內心的安祥而來,有的也是為了好奇而來,但畢竟是有人看到藏傳佛法其不共殊勝的一面而來的,知道佛法的深奧,以及藏人的文化和習俗,藏人善良的一面即是深信佛法。人民善良溫和,沒有暴戾之氣。所以他們對於藏人的宗教信仰也在重視當中。在藏傳的社會中,就是因為有佛法的文化背景,每人皆知煩惱不是要刻意讓它存在的,是應該去除的,雖然自己不見得能夠抵禦煩惱,但不要刻意去接受它。因為這種觀念是一致存在的,也就是如此,他們不會刻意去殺害任何細小蟲類,更不用說人類了。因此來到此地的旅客,也是因此種信念而來的。

總之,現今的社會不停轉變之故,所以使多數追求快樂的人,明白只有內心的安祥才有快樂。其實內心安祥不只是可以快樂,而且也有益健康。醫學界也同意這種說法,如果加上經由禪定的修持之後,其體驗又有各種不同。外在物質生活水準提升是不夠的,這也是目前已有很多人,對於佛法開始有另一種的認識和興趣。身為一個佛教徒應常發願,希望佛法永久住世,同時必須實踐,此實踐不是完全依賴外在的助緣,因為佛法是教證二量的教法,是建立在心續上的,由內心去圓滿這二者的教法,纔可使之長久住世的,如果內心教證二法的功德增長時,再去發願:「使正法長久住世。」才是如同自己發願般,自己真正去實踐,如果要使別人獲得此教證二法時,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教法要弘揚光大,一定要使他人的內心上也要生起此二者。我們的祖先世代將佛法流傳下來,今當更加好好學習,生自內心建立了教證二法的功德時,再去利益他人,如此才能使教法長久住世,當然不是求每月有增長,但至少每一年的改變中,使自己內心功德增長,這樣才符合我們發願的內容。

 

2.1.4    佛法大要 :第四段

 

真正藏傳佛教的內容,就是慈心、悲心、菩提心。有了這些基礎後,再去建立密乘的修持,外表具備嚴格的律行,而內在具有空正見及悲心雙運,再加上增長功德,這才是藏傳秘法的修持。戒學及般若經中所說空正見,菩提心的內容,也是那爛陀的大德,龍樹菩薩他們想要闡述的主要修持內容了。其他有關搖鈴、打鼓,一般法會等,因為實質上可以看到的緣故,以為這就是藏傳佛法的文化特色,但實際並非如此。如同彌勒日巴,以上所說的他都沒有做,他修行的山洞也沒有旗子,更不用提到法會了,自己吃的都沒有,還談辦什么法會呢?其實他就像乞丐一樣,但內心充滿了藏傳佛法精髓,不僅如此,他卻是即身成就雙運果位的人,即是成佛。因此有了菩提心及悲心基礎後,加上上述助緣是可以的。但是一般只看表面的東西,內在看不見很容易被忽略了。

但事實上內在的才是真正我們要學習的藏傳佛教精神,而不是念幾萬遍的咒語,即可成就的,而是一再行持思考,反復思惟,由內心纔能慢慢建立藏傳佛法,要如實行持,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帶了面具跳金剛舞,或作了什么儀軌,才是藏傳佛法。

實際上,在那爛陀寺的祖師們都沒有作這些事啊!他們之所以成為祖師,是因為他們思考智慧,如實闡述佛陀最真實究竟的意趣,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才是我們應該要效法的。所以無論內部的人也好,外來的人也好,對藏傳佛法需要有正確的認識,雖不一定對藏傳佛法有興趣,或想依此修持,如果能夠認藏傳佛法的思考空間,對一般的思考能力,也是有幫助的。

藏傳佛法中談到諸法最究竟性質,不只內道,外道對這方面也做過檢討,尋找諸法的究竟真實性;內道方面因為觀察見解不同,而形成內道四派。佛陀依眾生根器不同而說,至於究竟真實性質如何呢?根據不斷反復觀察,由理上、感受上、經驗上,都無任何違害,加上佛陀據理而說,我們可稱為是「法的的真正究竟性質。」否則只是依佛說,佛因眾生根器而說不同的法,唯有依一再反復的深深思考印證,自己的體驗感受,才可算是法的最究竟性質。所以佛說:「比丘或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其實內道四派也是因見解不同而區分,因此我們要認識佛陀甚深的意趣,也是龍樹菩薩父子所安立的空性。如實知空性,即可了知解脫的存在,同時也能認識輪回的痛苦,透過種種思惟去培養出離心,當自身因厭離輪回之痛苦,加上所瞭解解脫的確存在,而欲想出離;不只自身,一切的眾生也是如此。為了幫助眾生能早日脫離輪回痛苦,所以我必須成就無住涅槃,這種希求心就是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學習中,曾談到六度萬行的修持,而其中提到靜慮的修持,而靜慮中又提到止觀雙運的不共修持,這在密乘中都談到,其實能成的最直接的近取因即是無上瑜伽部曾說到的修法。雖說佛陀的教法是以皈依心而建立,而真正的法是什么?是涅槃之意。為了成辦涅槃的方便,我們稱為佛法。如果只想追求後世的增上生,那外道也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說法,慈心悲心,外道也說,所以這不是真正的佛法,其實「法」是指涅槃,是心續上的功德。為能獲得涅槃的方法,則稱為真正佛法的修持。所以身為佛教徒,要把煩惱當成仇人,打敗煩惱,獲得勝利,這才是學佛的目的。前面所說的法,就是涅槃,就是解脫。從煩惱的仇敵中獲得解脫,既然這是我們的目標,當然視它為仇敵而必須消滅之。煩惱會帶來更多痛苦,所以佛在初轉*輪時說了四聖諦內容。先是介紹苦諦,再追查痛苦的根源而說集諦,就是苦因,而苦因是可以澈底斷除的,而談到滅諦,就是經由某種的對治力,可以使痛苦的煩惱真正澈底消滅,使它不再生起,這種滅功德就是解脫。而此滅功德是存在的,我們可以依由某種方法而獲得,所以說了道諦。是佛在初轉*輪說了這四聖諦,這是介紹了佛法的大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