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4 01:31:20
尊貴索達吉堪布
學習次第 : 進階

世俗菩提心的學處

索達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略記》

修世俗菩提心又分兩個方面:

  己一、入根本慧定時修自他交換;
  己二、後得(出定)時違緣轉為道用。

己一、入根本慧定時修自他交換:

  諸苦生於欲自樂 諸佛生於利他心
  由此自樂與他苦 確當交換佛子行

  每一道眾生的痛苦,其來源都是無始劫來只求自己得到安樂而造下了很多惡業之故。而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的三世諸佛因為饒益了眾生的緣故,而成熟了究竟的安樂智慧。所以,我們在修行中,應學習把自己的安樂讓給別人,把別人身心的不安與痛苦拿來由自己代受,應當這樣修自他交換。這個修法加持力很大,能在短時間裡使自己的性格轉變得很好,資糧積累得很快,上師法王如意寶也一直這樣發願:願世間所有眾生痛苦自己代受,自己所有安樂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我們大家也應該常常在遇到病痛等違緣時發願一切眾生遠離這種痛苦,遇到欣喜順緣尤其是法喜時,發願一切眾生都得到如是安樂。科學也已經證明了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的發心肯定對眾生有利。以前阿底峽尊者請弟子加持他,也是因為弟子已發起了菩提心。

己二、後得時違緣轉為道用分四個方面:

  庚一、將不欲意的四法轉為道用,
  庚二、將二種難忍轉為道用,
  庚三、將二種盛衰轉為道用,
  庚四、將二種煩惱轉為道用。

庚一、將不欲意的四法轉為道用又分四個方面:

  辛一、將無得轉為道用;
  辛二、將痛苦轉為道用;
  辛三、將誹謗轉為道用;
  辛四、將挖苦轉為道用。

  辛一、將無得轉為道用:

  誰以大欲圖財物 一切奪或令人奪
  乃身受用三世善 回向於他佛子行

  如果一個人以大貪欲心將我的衣食等資生之財物搶去了或偷去了,或教唆別人如此對待我,我非但不生嗔恨心,也不報仇,反而能把自己所受用的財物善根及身體全部回向給他,這行為確實非常高尚。但有的人往往連幾句話的氣都受不了,有的人被偷了,簡直恨得想馬上殺掉小偷,這就現出了我們的心理與菩提心之間的巨大差距。一個真正發起大悲心的人,凡見到他、聽到他的聲音及與他結緣的眾生,都會蒙受利益。

  辛二、將痛苦轉為道用:

  吾雖無有少罪過 何人若斷吾之頭
  然以悲心于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我們一個修行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突然有一人無緣無故地對自己生起了大嗔心,製造各種違緣,甚至還要砍我的頭,學菩薩道的人,這時就應對他生一個大悲心,非但不起怨憎,還要發心代受一切罪過。但有些人不要說殺頭,甚至連別人不小心踩了一下坐墊就討厭得不得了,這就是修行不好的表現。

  辛三、將誹謗轉為道用:

  何人百般誹謗吾 雖已傳遍三千界
  吾猶深懷仁慈心 讚歎他德佛子行

  如果我自己對別人沒做任何有害之事,而別人卻對我作無因誹謗,並大肆宣揚,使自己的臭名遠揚,此時,對於修行者來說,非但不憎恨他,而是真實地慈悲他可憐他,而且不斷讚歎他的功德。但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往往是自己確實做錯了,但在別人批評時,還是氣得臉紅脖子粗,過後還耿耿於懷,開始去對他人作無因誹謗,這對一個修行者來說是極不應該的。當遇到別人的誹謗時,可以這樣多向內觀自己:這是因果報應、是空穀聲,是對自己修行的考驗,自己不能被八風吹動,對方可能是佛菩薩的化現,即便是個凡夫我也不能對他生嗔心,因為,他已經造了惡業,非常可憐,應從心底裡對他生起一個悲心,並經常讚歎他的功德,這才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辛四、將挖苦轉為道用:

  何人於聚眾人處 揭發吾過說粗語
  于彼還生善師想 恭敬其是佛子行

  一個人在眾人集聚之處,故意揭發自己的過失,並說一些難以入耳的粗語,自己不但不恨他,還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善知識,使自己能發現缺點,故應恭恭敬敬地對待他。沒有修行的人自尊心往往很強,有的不要說是一個平常的人對他說過失,甚至連上師指出他的過失,也想離開上師,這就失去了許多發現缺點,洗心革面的良好機會。以前的西瓦格西經常嚴厲地對他的弟子說:“如果不能接受,你明天就可以離開。”所以,對自己說過失者,應該看著是自己的勝善上師。

  庚二、將二種難忍轉為道用又分二種:
  辛一、將反報恩德轉為道用,
  辛二、將侮辱轉為道用。

  辛一、將以怨報德轉為道用:

  吾以如子護養人 彼若視我如怨仇
  猶如母對重病兒 倍悲憫是佛子行

  如果我對一個人像對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慈愛地養育、百般地愛護,但是,這個人不但不報恩,反而把我看成怨恨的仇敵一般,這時我仍舊對他如母親對病重的兒子一樣對待,不計較恩怨,總是以慈母之心體諒他,對他倍加悲憫,這對我們初學者較難做到,但如果大家把這些頌詞能背誦下來,經常薰習自己的身語意,久而久之,就能生起這些功德。

  辛二、將侮辱轉為道用:

  與吾同等或下士 雖以傲慢作侮辱
  吾恭敬彼如上師 恒頂戴是佛子行

  我們對上師及各方面優於自己的人會恭敬頂戴,但對於從智慧、人格、地位、能力等各方面與我同等或不及於自己的人,如果他們以傲慢心來侮辱、欺淩我,我不但不生嗔心,應把他作為上師一樣對他恭敬恒時頂禮,並應反思是否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傷害了別人,即使沒有也是宿業現前,現正是還債的時候,故《遺教經》中說:人與傍生的差別在於人知道慚愧。所以,修行人應該修忍辱度,把侮辱轉為道用,這是佛子行。

  庚三、將二種盛衰轉為道用時又分兩個方面:
  辛一、將貧苦轉為道用;
  辛二、將盛勢轉為道用。

  辛一、將貧苦轉為道用:

  貧窮恒被他人欺 又遭重病及魔障
  眾生諸苦己代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是現前順緣;有時是現前違緣。一般的人遇順緣時易生傲慢心,遇違緣時易生怯弱心,這兩種心都要對治,尤其是平時業障現前,自己無吃無穿,又遭病苦和魔障,同時還受別人的欺負,此時的自己應該觀想眾生的一切苦難由我代受,自然把違緣轉為道用,面對痛苦毫不怯弱,這才是大乘菩薩的行為。

  辛二、將盛勢轉為道用:

  眾人恭敬遍榮譽 財物量如多聞天
  然知世妙無實義 無有驕傲佛子行

  有的人受到眾人恭敬,名譽也傳遍十方,財物富如多聞天子一般,這些世間福報都是不可靠、無常的,並沒有什麼可執著與驕傲,一個修行人要修平常心,逆來順受,順來順受,無論外境是逆是順,只管自心不動。

  庚四、將二境轉為道用也分兩個方面:辛一、將嗔境轉為道用,辛二、將貪境轉為道用。

  辛一、將嗔境轉為道用:

  若未降伏自瞋心 外敵雖伏又增盛
  故以慈悲之心軍 調伏自心佛子行

  如果一個人沒有調伏自己的嗔心,必然會與人結仇,但是殺掉了自己怨恨的敵人,又會遇到後來為他復仇的人,以至子子孫孫互相爭鬥不息,使嗔心越來越增盛。但是,若以慈悲心來調伏自己,那麼,外境的怨敵自然就不會存在,《入菩薩行》中詳細地講述了調伏嗔心的方法。大家可以認真地學習。

  辛二、將貪境轉為道用:

  一切妙欲如鹽水 如何享受貪越增
  於何能生貪心物 頓時捨棄佛子行

  口渴時喝鹽水,越喝反而越渴,世間一切妙用欲樂也一樣,越享用越生貪心,對於修行人,對那些凡是令自己生貪心的財色名食等,應該頓時捨棄,令其不復再生,斷除自己的貪心是大乘菩薩道的根本。

  以上是兩種菩提心中世俗菩提心的學處,


  〔文中七字頌為引用土美仁波且《佛子行三十七頌》的文字〕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