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28 11:31:3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4/28 11:31:00   編輯部 報導 

講述: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中譯:如性法師          手錄:鶴 林

(十三)2012年3月21日 (下午)大悲精舍

卯三、懊悔逼惱(52“)

偈頌:怙主吾放逸,不知此苦難,為無常此生,造作諸多罪。

正文,於皈依處大呼怙主!在此時面對皈依處的當下,大聲的呼喊怙主!因吾放逸,故不知有如惡趣苦難,因為放逸的緣故,所以我並不了解造作了種種的惡業之後,會感得如此嚴重的惡趣苦難,而為無常壽命及親眷等此生利益,造作諸多罪業,故應追悔。不了解業果的道理,而為無常的壽命、周邊的親屬等今生的利益,造作了種種的罪業,今天一併懺悔。

寅三、將生大怖畏之原因

接下來第三個科判,「將生大怖畏之原因」。在一生當中造作了種種的罪業之後,如果在臨終前沒有辦法懺悔乾淨的話,是會生起極大的恐懼,為什麼會生起極大的恐懼?

偈頌:若今押刑場,此人尚驚恐、口乾眼焦慮,容貌異於常;

況身形恐怖,閻魔使來執,為重病纏身,苦極不待言。

正文,若今有人因受制罰,如果有人因為殺生或是偷盜等種種的惡行,而必須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為人送前往刑場,這時被判刑,並且被其他的人押送前往刑場,此人尚懼、口乾舌燥面色憔悴、焦慮容貌異於;這時受刑人,他因為內心當中感到恐懼的緣故,所以他呈現出來的相狀是異於往常的。如果一個人因為犯錯,而被同屬人類的另外一個人,押送前往刑場的過程中都會感到如此恐懼的話,況閻魔使,其類異我,在臨終時,當閻魔使者來到我的面前捉拿我的同時,閻魔使者跟我是不屬於同一類的,身形恐怖,前來執拿,並垂死重病纏身,這時不只閻魔使者會來到我的面前,其實在當下我是被種種的重病所纏身,惱、恐慌更不待言,如果「前者」,也就是之前我們所提到的譬喻,這個人都會生起如此恐懼的話,那更何況是「後者」?所以在臨終時,我們內心當中會生起恐懼這是必然的,故於所造罪業應生追悔。

寅四、後世將受苦逼之理

偈頌:誰能善護我,離此大苦難?睜大驚恐眼,四方尋皈處,

見四方無依,內心極懊惱;彼若無皈處,爾時我何為?

正文,墮地獄已,見獄卒時,當我們墮入地獄之後,見到地獄獄卒的同時,這時,哀呼:「有誰能善護我離此大苦難?」這時我們會哀號,在這樣的一種狀態,有誰能夠保護我,讓我脫離現今的苦難?極其畏懼,睜大驚恐,環顧四方皈處,這時由於內心當中的恐慌,「環顧四方」,希望能夠快速的找到一個皈依處;如此尋覓,然見四方無處,內心極懊惱,但是在尋找之後,我們發現四處並沒有皈依處的存在,而這時內心當中會感到更加的苦惱,故從今起,即應皈依三寶。

提到了這一點,過去有些上師他們會說:如果我們不小心墮入了地獄,這時縱使諸佛發起了悲心,而到地獄來救度我們,但由於過去的業力還未盡的緣故,這時縱使我們能夠看到佛,佛也沒有辦法救度我們。並且在看到佛的當下,明明看到佛在你的前方,但還是沒有辦法得到祂的幫助,你的內心會更加的恐慌、更加的害怕。於地獄處,有能從怖畏救護我之皈處,則於爾時我何為?如果在地獄當中,沒有能夠救度我的皈依處的話,那麼,在那個時間點我該做什麼呢?無有任何可施之計,故從今起,即應勤修離怖畏因。

子二、依止力(分三)

丑一、從今即依三寶皈處

丑二、依止具願力之佛子

丑三、於皈依已如教修行

丑一、從今即依三寶皈處(53“)

偈頌:應從今皈依,為護生精勤,大力除眾畏,眾生依怙佛;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迴苦,佛所悟正法,及諸菩薩眾。

正文,眾生依怙能救一切眾精勤諸行;具殊勝力,能從怖畏救護有情,故其大力除眾畏。一開始是提到三寶當中的「佛寶」,墮惡趣時,縱尋皈處亦不可得,故從今皈依,在墮入惡趣之後,縱使我們想要尋求皈處,但也沒有辦法獲得,所以必須要從現今開始速速的尋求皈依;如是亦皈依佛所悟正法,除了皈依佛寶之外,我們還要皈依法寶,這當中的「法寶」是指──修此能除輪迴苦難之正法寶,如實去修學佛所宣說、所體悟的正法,能夠讓我們跳脫遠離輪迴當中的種種苦難,及已獲得聖位諸菩薩眾,承許彼為修道助伴。所以這一段最主要提到的是,在還未死前我們必須要皈依三寶,三寶當中「佛」是宣說佛法的大師,「法」是正皈依,而「僧」是修學皈依的助伴。在惡業還未感得異熟之前,惡業是可以淨化的,甚至在中陰身的時候,都還有扭轉的機會;但是當惡業感果,我們墮入惡趣之後,想要再扭轉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丑二、依止具願力之佛子

偈頌:我因苦生懼,將身奉普賢;我亦將此身,敬獻文殊尊;

哀號力呼喚,無謬大悲行,怙主觀世音,祈救罪人我!

正文,我因惡趣難心,故身奉獻具願力之普賢菩薩,祈請救我離諸怖畏;我亦不待他勸,便以澄淨之心,此身敬獻文殊主;怙主觀世音由任運、無間而行利他,其大悲行,之前所祈請的對象,包括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以及最後的觀世音菩薩。這當中怙主觀世音菩薩,藉由任運、無間的這種方式來行利他,透由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所策發的菩薩行,「毫無錯謬」是沒有任何過失的。於彼,在觀世音菩薩的座前,亦因怖畏哀號力呼喚。祈請何事?救罪人我

下一個偈頌:於聖虛空藏,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尊,由衷求救護。

皈依金剛手;懷瞋閻魔使,見彼心畏懼,即逃逸四方。

正文,如是於聖菩薩虛空藏地藏王慈氏除蓋障等一切大悲尊前,尋求救護由衷呼喚請救護我!在這兩段的偈頌裡面有提到,最主要的幾位具願力的菩薩,在許多的懺悔文當中,比方說墮懺以及類似的懺悔文裡面,也都會有提到這些菩薩的名稱,在這些菩薩的面前,很殷重、很至誠的來作懺悔。最後是提到了金剛手菩薩,又金剛手懷瞋諸有情之閻魔使者及獄卒等,閻魔使者以及獄卒,他們的內心當中對於有情心生瞋恚,見彼心畏懼,但是當他們見到金剛手菩薩時,他們的內心當中會感到恐懼害怕,隨即逃逸四方,是故於彼亦應皈依

丑三、於皈依已如教修行

偈頌:昔違尊言教,今知大苦難,願由皈依尊,求速除怖畏!

正文,我於往昔違尊言教,在過去我一再的違背世尊您所宣說的言教,造作眾罪而未修善,今知輪迴無邊、惡趣苦難,而現今我了解,如果不斷的造惡,對我而言來生的輪迴無有邊際,並且必須要再次的承受惡趣當中種種的苦難,在此時我了解您具有救度我的能力,祈願由皈依尊,所以我希望透由皈依您,如教修行諸取捨處,請除怖畏

子三、對治現行力(分二)

丑一、應勵力淨罪之原因(分二)

寅一、以疾病喻顯示須速淨罪(分三)

卯一、說明譬喻及義

卯二、三毒重病過患極大,然除病藥極為珍貴

卯三、應依醫王大師言教修行

寅二、以懸崖喻顯示須速淨罪

丑二、應速勤修

卯一、說明譬喻及義(56“)

偈頌:若懼尋常病,尚須遵醫言,況常遭貪等,百過病所逼?

正文,若懼風、膽等尋常病所擾,如果我們恐懼風疾、膽病等世間普通的疾病所困擾,恐因彼而致死,害怕因為這些疾病而造成我們生命的死亡,尚須遵醫言治療;如果因為恐懼,必須要更進一步的去遵循醫師們,對我們的這些疾病所治療的方式;無始來,更何況是我們無始以來,常遭貪等三毒重病所逼,無始以來我們不斷的遭受貪瞋癡等三毒重病所逼迫,為什麼是重病?因為內心當中貪瞋癡的三毒,透由世間的藥物是沒有辦法治療的,此乃千眾根源,而且貪瞋癡三毒是一切眾過的根源,這樣的疾病除了導師釋迦世尊的言教之外,沒有其餘的方法能夠治療,所以,我等尤應依循除病醫王勝者言教而修對治,何須待言?故應勵力對治罪業。

卯二、三毒重病過患極大,然除病藥極為珍貴

偈頌:一念即能毀,一切贍部人;療癒惑病藥,餘處皆不得。

正文,煩惱病中,如瞋菩薩,僅此一念即能毀一切,令墮地獄,危害甚大;煩惱的病苦當中,「如瞋菩薩」,如果現今贍部洲一切的人,內心當中僅僅只是生起一念的瞋恚,而瞋恚菩薩,光是這樣的念頭,「即能摧毀一切贍部洲人,令墮地獄」。現今的病苦,雖然短時間會讓我們的身心感到痛苦,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來生;但我們內心當中的煩惱,不只在今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而且更進一步的會讓我們的來生墮入地獄,所以「危害甚大」。

想要去除如此嚴重的疾病,必須要藉由導師釋迦世尊所宣說的正法,因此在正文當中繼續的提到,療癒惑病──修習對治道等,如果想要治療我們內心當中煩惱的疾病,最好的藥物,就是導師所宣說能夠對治煩惱的正道,彼除大師言教之外,其梵天世界等處皆不,故極珍貴。這樣的正道,除了在大師所宣說的言教之外,在其他的地方,不管是梵天世間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地方,都沒有辦法獲得如此珍貴的藥物,這樣的藥物是非常珍貴的。所以這個科判裡面最主要提到的是,三毒的重病它所帶來的過患是難以想像的;想要去除三毒重病的良藥──也就是世尊所宣說的正道,這樣的良藥卻是十分珍貴的。

卯三、應依醫王大師言教修行(57“)

偈頌:醫王一切智,言教能拔苦;不依反思惑,癡極應訶責!

世尊具有一切遍智,並且具有大悲,世尊的事業也是遍十方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辦法依循世尊的言教,努力的去實踐正法的內涵,縱使我們所皈依的對象,具有以上所說的這些功德;就如同當我們生病去找醫生,縱使這位醫生的醫術再高,如果我們不按照醫生的指示按時服藥的話,病是不會好的;相同的道理,我們所皈依的對境──佛,縱使有再究竟的功德、再圓滿的智慧,如果我們在依止祂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如實的實踐佛法的內涵,這時我們內心當中貪瞋癡三毒的重病,也是沒有辦法治療的。

在正文當中,除病醫王一切所說言教能拔一切煩惱病;若不依教而行,反思無邊輪迴及惡趣因──諸病者,實應訶責極其愚!醫王一切遍智所宣說的言教,能夠去除我們內心當中煩惱所產生的種種病苦,但在依止一切遍智的同時,如果沒有辦法依教奉行,反而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不斷的去串習種種煩惱的話,其實這些煩惱都是將來,我們會一再的在輪迴當中漂泊的原因。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要大聲的斥責這個人,怎麼可以在依止一切遍智的同時,腦筋裡面只想到的是貪瞋癡三毒,故應由衷皈依大師,如理修持大師聖教。現今的我們,由於不了解業果的道理,雖然有機會聽聞世尊所宣說的佛法,但是在聽聞之後,內心沒有辦法生起定解,也不相信世尊所宣說的業果道理。如果世尊所宣說的業果道理,沒有辦法進入我們的心續當中,成為我們修行的工具的話,那還有什麼樣的善巧方便,能夠讓我們脫離輪迴呢?已經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寅二、以懸崖喻顯示須速淨罪

偈頌:尋常小險崖,尚須謹慎行,況墮千由旬,長時險難處?

正文,若墜山間尋常小險崖中,將損肢體,因恐墜落,尚須謹慎;在步行時如果你發現,在你的前方有一個很普通的小險崖,地勢非常的險峻,這時我們在走過去的當下,都會告訴自己,也告訴周邊的人,應該要謹慎小心,因為如果一不小心墮入了險崖當中,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會受傷的。如果對於世間普通的小險崖,都需要謹慎小心的話,況墮千由旬──三萬二千由旬等險難處,更何況現今造作了惡業,讓我們的來生墮入數千由旬以下的地方?這個地方舉例,「三萬二千由旬等險難處」,所謂的「三萬二千由旬」指的是等活地獄。透由現今造作了種種的惡業,而來生墮入等活地獄當中的話,所遭遇的苦是難以想像的;不僅如此,想要從等活地獄當中再次的跳脫出來,它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

並須歷經長時住彼,並且在墮落之後,它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等活地獄當中的一天,等於人世間的好幾百萬年,這樣的時間要乘以五百年,才是等活地獄的壽量。所以一不小心,墮入了等活地獄之後,所必須承受的苦難以想像,並且它必須墮入非常的「長時」,所以提到「並須歷經長時住彼」,更應慎行何須待言?如果是如此的話,我們在還未造惡之前,就必須要更謹慎的面對當下的每一個行為。但現今的我們剛好顛倒過來,當我們在遇到世間的險崖時,我們會告訴自己應該要謹慎小心;但由於我們對於業果,對於佛法沒有辦法生起信心的緣故,所以在造惡的當下,內心不僅不會告誡自己應該要避免、應該要小心,反而在造惡的同時,內心還感到歡喜,所以我們的現狀剛好是顛倒過來,故應勤修煩惱對治,在此時我們應該要精勤的修學對治煩惱的種種方便。

丑二、應速勤修(分二)

寅一、應從今起勤修罪業對治

寅二、全無原因可不畏苦,故修道時不應懈怠

寅一、應從今起勤修罪業對治(58“)

首先第一個科判,「應從今起勤修罪業對治」。現今的我們應該從當下的這個時間點,精勤的修學罪業的種種對治,也就是造作了惡行之後,我們必須要立刻的懺悔,而不是一再的拖延。

偈頌:若謂今不死,安逸住非理;因我無疑有,死後消逝時。

正文,若念:「雖須勤修對治,然可下月或明年修。」我們的現狀就是如此,雖然我們都知道必須要精勤的修學種種殊勝的對治,但有些人會覺得,我現在年紀還小,所以我將來再修;有一些人會覺得,我現在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等我忙完之後再說,一再的拖延。

正文,應從今起勤修對治。若謂不死」,遂不勤修對治,安逸、懈怠而實為非理;如果你認為你今天不會死,明天也不會死,於是不精勤的修學對治,「安逸、懈怠而住」,當下以非常安逸的方式,以懈怠的方式,做你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其實這是不合理的;不可保信今日不死,就連今天我們到底會不會死,我們自己都不敢保證。但是絕大部分的情況,很自然的會認為「我今天不會死」,我們內心當中會生起俱生的常執,不需要有任何的原因,就認為「今天不會死,明天也不會死」。但如果有人問你:「你今天為什麼不會死」的話,你根本說不出一個理由,但是你很自然的,會在內心中生起這樣的一個念頭。這樣的念頭縱使是快死的人,他也會覺得「我今天應該還不會死」,這就是我們的內心當中,俱生的常執在作亂的緣故。所以這樣的執著,「執著無常為常」,或者是「執著苦為樂」,或是「執著無我為有我」的這些顛倒的執著,都是因為過去種種惡劣的習氣,而在內心中產生的一種作用。很自然的,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你會認為你是屬於常態的,或者是你認為你今天、明天都不會死。

所以正文當中也提到,「不可保信今日不死」,因我無疑有死後隔日消逝,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保證「今天是不會死呢?」因為包括我在內,一切的人「無疑必有死後隔日消逝之時」,任何的人一定會出現「今天死、明天消失」的這樣一個時間點。如果說我們在某一天會死,而且死後的隔天,我們就會離開這個人世間的話,這時我們的內心中就不應該一再的拖延。現今我們修學佛法最嚴重的就是這個問題,覺得我今天有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明天我再來修學佛法;或者是我這個月還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我下個月再修;更嚴重的,我今年有很多事,我明年再修。但是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比方說「我今天有很多事,我明天再修」的話,你會不會有那個明天?其實這是沒有人敢保證的。有可能在你想修學正法的「明天」還未生起之前,你「今天」就已經必須要面臨死亡的到來,所以這個時候有特別的提到,「因我無疑必有死後隔日消逝之時」,是故不應懈怠,當從今起即時勤修。

這一點如《迦尼迦書》當中有提到,如《迦尼迦書》云:「謂此明日作,此非為善哉,汝終將消逝,明日定降臨。」所以這一段的內容,跟之前正文的內容是相同的,它最主要要遮止的就是,我們內心當中自以為還有很多個明天,所以可以在「明天修法」的這種錯誤念頭,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遭遇到「今天死,明天就不存在」的這個時間點,所以我們不能夠老是將希望放在明天,而忽略掉今天的重要性。

對於這一點,貢唐這位上師也有提到,在今天我們不如實的修學正法,老是在內心當中想到,「我明天再修、我後天再修,或者是我之後再修」的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將來,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你所寄望的明後天還未現起之前,你今天就必須要面臨死亡的這個事實。

寅二、全無原因可不畏苦,故修道時不應懈怠

現今在輪迴當中流轉的我們,正在面對各式各樣輪迴的痛苦,並且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遭遇到惡趣的痛苦,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我們憑什麼說:「我們對於惡趣以及輪迴的痛苦,不會感到害怕?」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能夠讓我們對於苦,內心當中不會生起絲毫的恐懼?因為業以及煩惱的緣故。縱使當下我們在受苦,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墮入惡趣當中承受眾多的痛苦,但是由於內心當中煩惱的力量所使,所以現今我們在面對痛苦的時候,內心不會有任何的恐懼。如果對於苦,我們的心中沒有辦法生起恐懼,怎麼會想要跳脫這種狀態呢?相反的,如果在思維痛苦之後,對於苦能夠生起恐懼,很自然的你就會想辦法看是否能夠快速的脫離這種苦境。

偈頌當中,「誰賜我無懼?」現今這個世間上,到底是誰能夠給予我如此的勇氣,讓我在面對痛苦的當下,內心當中毫無恐懼?現今我們絕大部分人的現狀都是如此,雖然我們在輪迴當中流轉,並且很快的就會墮入惡趣受苦,但我們的狀態看起來,都好像是已經跳脫輪迴的羅漢,甚至說已經獲得圓滿果位的佛一樣,面對痛苦的當下,不僅不會感到恐懼,而且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這是什麼樣的原因所造成的?這是過去我們留下的惡習氣,所感得的一種果報。

提到了這一點,更進一步的,我們講到「輪迴無始」,或者是輪迴是「沒有邊際」的這個概念。輪迴沒有開端,但是以總相的輪迴而言,它是有邊際的。也就是如果我們透由修學佛道,能夠淨化心續當中的惡業,並且生起圓滿的證量,最終我們就能夠跳脫輪迴成就圓滿的佛果,所以以這樣的角度來說,輪迴縱使是無始的,但是它是有邊際的,也就是輪迴會有結束的一天。輪迴會結束,並不是它自然會消失,而是必須藉由修學種種的對治,才有辦法淨化我們心續的惡業,讓我們的輪迴有終結的一天。

對於這一點,印度的成就者聖天論師,他曾經講到一個偈頌,這個偈頌當中有提到:輪迴是無始的,但是輪迴終究是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是我們應該藉由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的輪迴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必須要看到惡趣以及輪迴的種種過患,看到了這些過患之後,內心當中才能夠策發起想要獲得解脫的希求,藉由這樣的希求來修學佛道,最終才能夠跳脫輪迴。但現今能夠如實宣說佛法的人非常稀少,有誰能夠如實的告訴我們輪迴的本性是痛苦的?如實講說輪迴的本性是痛苦的人相當的稀少:不僅宣說正法的人相當稀少,連聽的人也都相當的少。有誰有這樣的機會,能夠聽聞到如此殊勝的妙法?並且在聽聞過後,能夠對於這樣的法生起信心?在生起信心之後,能夠如實修學的人又有多少?我們仔細的思維,會發現如實宣說正法的人相當稀少,而聽聞者也很稀少;在聽聞過後,能夠對於佛法生起信心的人更加稀少;在生起信心之後,能如實修學佛道的人更是稀少。我們不僅不了解輪迴的本性是痛苦的,反而會認為在輪迴當中流轉是美好的,一天到晚都想著:我應該如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我應該讓我的生活變得如此的快樂,內心當中所想的都是「如何在輪迴當中流轉的同時,讓自己獲得快樂」,我們並不了解輪迴的本質是痛苦的道理。所以宣說正法的人相當稀少,聽聞正法的人,並且在聽聞之後能夠生起信心如實修學的人,更是稀少。

所以在偈頌裡面有提到:誰賜我無懼?如何得脫此?

倘若必消逝,為何今安逸?

有人提到,或曰:「畏死無益,故無須懼。」害怕死沒有任何的幫助,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死。所以在死之前,透由思維死,而讓內心當中產生恐懼並沒有任何的幫助,因為這樣思維到最後我們還是會死。所以有人覺得,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會不會死的這個話題,在還沒有死之前,就盡量去享樂,放輕鬆,讓內心不要生起過多的恐懼,所以有人主張不需要去探討死亡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大師在他所造的道次第裡面,也有提到類似的觀念。「畏死」,簡單的來分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如果我們所害怕的死,是指希望自己將來能夠不要死的話,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相當愚癡的。為什麼愚癡?因為在業以及煩惱的力量簇擁之下,我們獲得了這樣的身軀,最終都必須要面對死亡,所以在修學佛道的同時,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所害怕的、所恐懼的,只是恐懼將來有可能會死的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你有修學佛法也好,沒有修學佛法也好,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最終都是必須要面對死亡,所以害怕這樣的一件事情,對我們修學佛道並不會有任何的幫助。

「念死無常」當中的「畏死」,是必須要思維在獲得人身的同時,明明我有機會修學佛法,透由修學佛法能夠讓我跳脫惡趣,甚至更進一步的跳脫輪迴;但是如果我沒有把握這樣的機會而死,實際上是相當可惜的,並且在沒有集資淨罪的情況下而死的話,來生我是必須要再次的輪迴,甚至必須要墮入惡趣受苦,這樣的苦是我沒有辦法忍受的。所以藉由這樣的思維,而對於「死」心生恐懼才是!

接下來正文,現已見聞他人終將死歿,在現今我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周邊的人一一的離開了我們。我們思維一下就知道,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人不會死,所以「現已見聞他人終將死歿」,死後有墮惡趣之怖,不僅會死,並且在死後我們墮入惡趣的機會是非常大的,善士賜我無懼,在這個世間上,有哪一位善知識,有哪一位善士他能夠賜予我,在面對痛苦以及死亡的當下不恐懼的這種勇氣?令我不須怖死、畏罪?絕無能施此者。現今在這個世間上,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故若不能勤修對治,如何得脫此罪、死亡?所以在今生,如果沒有辦法精勤的修學惡業的對治力──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脫離當下我們所造的諸多罪業,以及跳脫死亡的這件事情?定不能脫。倘若死後消逝為何今安逸、隨懈怠轉,如果在死後,我的生命就結束了,並且有墮入惡趣的可能性的話,為什麼在現今,我的狀態卻是如此的安然,並且被懈怠所控制?而不勵力對治罪業?不合理故,應勤修道。

之前我們有談到聖天論師所造的一個偈頌當中的內涵,這個內涵最主要提到的是,雖然輪迴是有邊際的,但是輪迴有邊際的這一點,並不是自然會消失的。如果你想要讓你的輪迴有結束的一天,必須如實的思維「惡趣以及輪迴的痛苦」,對於解脫生起希求,更進一步的修學佛道,你的輪迴才有結束的一天。如果放任它,一天過一天的話,這樣你的輪迴是絕對不會有邊際的。更進一步的,如果你是一個修學佛法的佛弟子,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必須要展現出來的特色是什麼呢?在還未死之前,對於死亡心生恐懼,但是在臨終的時候,面對死亡的當下心生歡喜。一般的世間人在未死之前,自以為已經跳脫了輪迴,這時候他的內心當中是沒有任何的恐懼;但是在臨終時,他的內心會生起極大的恐懼,而我們大部分人的狀態都是後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