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28 11:51:48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2/04/28 11:51:04 喇嘛網 編輯部
講述: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中譯:如性法師 手錄:鶴 林
(二十之一)2012年3月28日 (下午)大悲精舍
卯二、造無量苦(96“)
偈頌:安住我心中,任意傷害我,猶忍不瞋彼,忍非理應斥!
正文,煩惱安住我內心中,於我任意傷害,心中的煩惱,它並不是在其他的地方,而是無時(不)安住在我的內心裡,「於我任意傷害」,不管是今生或是後世,暫時或是究竟,心中的煩惱藉由各種的方式,任意的在傷害我,令我遭受地獄等苦,在傷害我之後,讓我一再的遭受地獄等猛烈的痛苦,於彼猶忍、不瞋,此乃於非理處修忍,極應訶斥!對於這樣的敵人,照道理來說,我們應該在內心中對它生起瞋恨,而仇視它,但現今的我們卻不是如此。對於周邊的敵人,在傷害我們的同時,內心當中生起了瞋恨;但是對我們內心中,無時無刻(不)傷害我們的煩惱敵人,卻漠視它、忽略它,但實際上我們真正應該仇視的是內心中的煩惱。在傷害我們之後,我們必須要思維,煩惱它所產生的過患,所以提到了,「於彼猶忍不瞋,此乃於非理處修忍」,如果對於這樣的境界,我們修學忍辱的話,這樣的忍辱稱為顛倒的忍辱,「極應訶斥!」故應視彼如仇,精勤滅除。因此我們必須視心中的煩惱,是最強烈的敵人,想辦法努力的將它消滅。
又煩惱之性相、分類、因及作用等,想要消滅內心中的煩惱,我們必須要先了解煩惱的「性相」,也就是煩惱的「定義」,什麼樣的煩惱稱為貪?什麼樣的煩惱稱為瞋?我們必須要先了解煩惱的定義。煩惱的「分類」,在煩惱當中,分為六種的根本煩惱,以及二十種隨行煩惱等種種的分類。「因」,生起煩惱的因,「及作用等」,「作用」是指煩惱生起之後是如何的傷害我們,它到底具備有什麼樣的能力?對於這些內涵,應如《阿毗達磨論》中所說了知,這個部分在《俱舍論》當中都有詳細的介紹,然主要者,應當勤修彼之過患。但最主要的,我們必須要思維煩惱所帶來的過患。煩惱有什麼樣的過患?
偈頌:一切天非天,縱與我為敵,然彼不能引,我入無間火;
強力煩惱敵,剎那擲我入,彼中須彌遇,灰燼亦無餘。
正文,縱使一切天及非天群起與我為敵,在六道當中,不管是天人、非天人,一切的有情,「群起與我為敵」,在某種情況下,縱使六道當中的一切有情都成為我的敵人,然若不為煩惱所轉,但如果我沒有被內心當中的煩惱所控制的話,這些外在的敵人,頂多傷害的是我今生的肉體罷了!彼等亦不能引我入無間地獄火中;外在敵人,是沒有辦法帶領我、強迫我、逼迫我,進入無間的地獄大火當中;相反的,而我相續強力煩惱仇敵,剎那擲我入彼烈火當中,我心中的煩惱,不需要太久,在一剎那之間,如果我們的心中生起了瞋恨,透由瞋所造的業力,在一瞬間就能夠把我們丟入無間地獄的大火當中,彼火任誰遇之,縱為須彌高山,灰燼亦無剩餘,無間地獄當中的烈火,不管是誰觸碰到它,縱使是再堅硬的須彌山,也會被燒到連灰燼都不剩,故應勤滅煩惱仇敵。所以想到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煩惱所帶來的傷害非常的大,所以應該要精勤的消滅煩惱仇敵。
卯三、危害之時無有邊際(97“)
偈頌:我心煩惱敵,長時無始末;餘一切怨敵,不如此長久。
正文,復思其餘過患,除了之前所提到的過患之外,煩惱還有什麼樣的過患呢?謂我心中煩惱仇敵,長時安住、無有始末;我們內心中的煩惱,不是這一生才產生出來的。無始以來直至現今,煩惱就不斷的傷害著我們;其餘一切世間怨敵,壽不如此煩惱長久。而平常我們所在乎的世間怨敵,他傷害我們的時間,不過就是幾天、幾個月、幾年,或是最多就一輩子,但再怎麼長,他的壽命都不如煩惱來得長久。僅修一次煩惱對治,全無所濟,既然煩惱是無始以來就在傷害我們,這時我們想要藉由修學一次煩惱的對治,來消滅煩惱,是不會產生功效的,故應精進如瀑流水,勤滅煩惱。在一開始,我們要盡可能讓內心中不要生起煩惱,如果發現心中生起了煩惱,也必須要藉由對治的力量將它滅除。但如果你發現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這時也應該要告訴自己:「現在我的心中生起了煩惱,這對我是有傷害的。」
卯四、不應成為煩惱助伴之原因
偈頌:若隨順侍敵,彼皆利樂我;若近諸煩惱,復遭苦損惱。
正文,若於其餘世間怨敵,以飲食等隨順侍奉,彼皆將為我之助伴,成辦所需利益、安樂;對於世間的仇人而言,我們用飲食等去侍奉他,滿他的心願,到最後可以化解彼此之間的恩怨,可能到時候他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反而會助我們一臂之力,「成辦所需利益安樂」;倘若親近、隨順諸煩惱敵,但相反的,如果我們去親近、隨順內心當中的煩惱,而不去對治它,反令其力增盛,其後復遭眾苦損惱,如果隨順內心中的煩惱,隨他而去,這時心中的煩惱,它的力量會越來越強,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本身,故勤滅彼方為令己安樂方便。所以精勤的消滅內心中的煩惱,才是獲得快樂最好的方法。
現今我們雖然尋求各種的管道,看是否能夠找尋到自己想要的快樂,但之所以沒有辦法快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當中有煩惱的緣故。所以想要追求最究竟的快樂,就必須要先滅除內心中的煩惱。
寅二、於諸煩惱不應修忍(分二)
卯一、思維害心
卯二、思維害身
卯一、思維害心(98“)
偈頌:長時恆為我怨敵,滋長眾禍唯一因;
若彼長久住我心,豈於輪迴喜無懼?
正文,彼從無始長時恆為我之怨敵,乃是滋長一切苦等眾禍唯一無比之因;我們心中的煩惱,從無始以來恆常安住在我們的內心中,它是滋長一切痛苦等眾禍的唯一因,在這段文裡面有特別的提到「無比」的這個字,這當中「無比」是指煩惱具有強大的力量,並且是我們難以抗衡的,這樣的怨敵,若彼長久安住、依附我心,如此惡劣的敵人,如果長時的安住、依附在我們的內心當中,於輪迴中豈能歡喜、無懼?這時我們在輪迴中流轉的當下,怎麼能夠生起歡喜以及無懼呢?煩惱在我們的內心中,生起的那一剎那,我們的內心已經失去了安樂,此中無有安樂之時,故應精勤滅除煩惱。
卯二、思維害身
偈頌:彼為輪迴牢獄卒、地獄等處劊子手,
若住我心貪網中,則我豈能有安樂?
偈頌當中的第一個字「彼」,「彼」就是指之前會傷害我們內心的煩惱,它不僅會傷害我們的內心,還會傷害我們的身體。這樣的煩惱怨敵,它是輪迴牢獄中的獄卒,並且也是地獄、餓鬼、畜生等處的劊子手,會殺害一切的有情,這樣的怨敵「若住我心貪網中」,在偈頌裡有特別的提到「貪」這個字,現今我們之所以會輪迴,最主要的主因,是因為我們對於輪迴的安樂,生起過度的貪著。由於貪著的力量,而使我們在輪迴中流轉,沒有辦法跳脫。所以在流轉的同時,如果我們內心中有如此殘忍的敵人,安住在我們的心中,「則我豈能有安樂?」在此時怎麼會有快樂可言?
對這個偈頌的內涵,正文,彼諸煩惱不令他離輪迴,故為輪迴牢獄獄卒;並擲我入地獄等處大地牢中;於善惡趣亦為殺人之劊子手。若彼安住我心貪網,在正文裡有特別的解釋「我心貪網」的這幾個字,這幾個字的意思──非理分別當中,如此殘酷、殘忍的敵人,安住在我內心中的非理作意當中的話,則我豈能有安樂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身心怎麼會感到快樂呢?身心皆無安樂之時。
寅三、為滅彼故發起心力(99“)
偈頌:於未親滅怨敵前,此生不應捨勤修;
偶遭小害尚起瞋,未滅彼前終難眠。
正文,如同之前所談到的,諸不欲事,皆由煩惱所生,如此殘酷怨敵,於未親自摧滅彼前,我於此生,縱一剎那,亦不應捨勤修煩惱對治。如此殘酷的怨敵,在今生中沒有親手摧滅它之前,縱使是短短的一剎那,也不應該放棄精勤修學煩惱對治的機會。舉一個世間的譬喻,偶於世間遭受粗言微小傷害,有時,在世間中遭受他人惡言相向,或者是其他的人瞪了你一眼,這麼微小的傷害,我們的內心中,尚起瞋恚、心懷仇恨、我慢高漲,未滅彼仇敵前,終難安眠而戮力之;對於他人用這麼不起眼的行為傷害你的時候,你的內心都會生起如此的仇恨感,並且在還沒有消滅這樣的敵人之前,你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而想盡辦法想要消滅對方的話,那更何況是無始以來傷害我們的煩惱,滅煩惱敵尤應精進。
丑二、不應厭惡斷煩惱之苦行(分三)
寅一、身披能滅惑之鎧甲,不厭苦行
寅二、為滅煩惱而精進之利益
寅三、理應勤修滅惑加行
寅一、身披能滅惑之鎧甲,不厭苦行(100“)
接下來第二個科判,「不應厭惡斷煩惱之苦行」,由於平時我們不斷的串習煩惱,所以當我們想要滅除煩惱的時候,這個過程就顯得格外的漫長而且辛苦。在滅除煩惱的同時,不管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都會遭遇種種的痛苦。縱使有這樣的痛苦,我們也不應厭惡能夠斷除煩惱的苦行。對於這個科判當中的內容分三:一、身披能滅惑之鎧甲,不厭苦行。二、為滅煩惱而精進之利益。三、理應勤修滅惑加行。首先我們看到第一個科判,「身披能滅惑之鎧甲,不厭苦行」。
偈頌:列陣交戰欲滅除,自然死苦煩惱眾,
尚不顧為箭矛傷,未摧伏彼不撤逃;
況我今欲勤滅除,恆為苦因自性敵,
縱成百般痛苦因,亦不沮喪及怠惰。
正文,在正文的一開始,它解釋到了偈頌當中,「苦煩惱眾」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它最主要指的是世間的敵人,世間的敵人他是什麼樣的狀態?苦難諸煩惱眾,具有煩惱的苦難眾生,縱未遭他殺害,亦將自然死歿,在世間中,傷害我們的敵人,縱使他沒有遭到他人的殺害,最後,也必須面對死亡,而自然死歿,彼乃應悲愍處。世間的敵人,在還未面對死亡之前,透由種種的方式來傷害我們,造作了無數的罪業,將來必須感受種種的痛苦,因此他成為我們應該修學悲愍的對境,這個部分所提到的是世間的敵人。
欲滅除彼,當我們想要滅除世間的敵人時,排列軍陣,於交戰時,尚不顧為箭、矛等諸兵器所傷,在戰場上,如果你想要消滅戰場上的敵人,這時自方排出了種種的軍陣,並且在交戰的同時,「尚不顧為箭、矛等諸兵器所傷」,縱使你被敵軍所傷害,但是你也會奮不顧身的勇往直前,於未摧伏彼敵軍前,絕不向後撤逃;在還沒有消滅敵軍之前,絕對不會向後逃逸,況煩惱敵,彼恆常為一切眾苦之因,如果滅除世間戰場上的敵人,都必須要如此費心、費力的話,更何況是常久安住在我們內心中的煩惱敵。我們心中的煩惱敵,恆常為一切眾苦的苦因,並且在煩惱生起當下其自性定與我為敵,我們並不需要去招惹煩惱,在煩惱生起的當下,它的本質就跟我們是敵對的,它就處在傷害我們的這種狀態。我今欲滅除彼所作苦行,縱成寒熱與飢渴等百般痛苦之因,在今生我為了要滅除這樣的敵人,所作出的種種苦行,縱使成為寒冷、炎熱、飢餓、口渴等百般痛苦的原因,亦不應當怯弱而生沮喪、怠惰,縱使遭遇到重重的難關,我們在內心中也不應該感到怯弱,而生沮喪、怠惰,於未調伏煩惱敵前,不捨精勤何須待言?這段裡面,最主要提到的是,滅除世間的敵人,都必須要花如此多的心力,那更何況是調伏我們內心當中的煩惱敵?我們心中的煩惱敵,不管對於我們的今生,對於我們的來生都是有傷害的,因此想要調伏心中的煩惱敵,所必須付出的時間以及心力是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