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07 02:17:11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菩薩行論七之一 2006年
達賴喇嘛尊者
中譯:蔣揚仁欽
日期:2006年6月30日
(七之一)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平常我們在唸誦這個迴向文的次第,為了能夠斷除一切的痛苦,痛苦的根本就是三毒煩惱,所以「願消三障諸煩惱」。要如何斷除煩惱的根本呢?要如何斷除真實執著呢?唯有透過無我的見解、無我的智慧,才能夠徹底斷除的緣故,所以「願得智慧真明了」。在斷除煩惱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內外的種種違緣,「外緣」就是外在的這種逆緣,「內緣」就是內在的逆緣,就比身體上的不適或者什麼等等的,但最主要內在的逆緣是內心的煩惱。如果我們懂得「違緣轉為道用」的話,也可以透過內心來改變外在的逆緣,把它轉為順緣的。所以當我們在唸誦「普願罪障悉消除」的時候,不是透過法會的力量使罪障或者是災障消除的,也不是透過唸咒的力量把罪障、災障消除的,主要是透過「菩提心」還有「空正見」的思惟,使自心轉變外在的逆緣,把它成為菩提道的順緣,這才是重點。當然最究竟的修行就是最後一句話了,「世世常行菩薩道」。所以在唸誦這個迴向文的時候,要如同迴向文的內涵般的,好好的實踐並且修行。“
108、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此喜寧不足?云何唯自度?
之前唸到了第108句的「云何唯自度?」既然了解了菩提心的利益,為了自己個人的別解脫而精進,又有什麼樣的利益呢?所以「云何唯自度?」
在這個時候,我想為你們傳授菩薩戒的儀軌。也就是我們在這幾天討論、思惟了《入行論》的內涵,最主要的就是菩提心的殊勝功德。為了能夠使菩提心的信念更為堅定,為了能夠更堅固的去修學菩提心,所以在此傳授願心儀軌以及菩薩戒的儀軌文。
這部論典裡面,我們已經學了六度的靜慮這部分,之前最主要的內容,幾乎都是談到有關菩提心的利益,想必大家在這個時候,一定有非常強烈的信心還有心力,想要去修行菩提心。因此在這個時候,請觀想前方導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並不是一尊佛像而已,而是活生生的安住在前方的虛空。在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四周,有十七班智達的唐卡,不要把它想成是唐卡,而是活生生的安住在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四周。同樣的,你們(就是中國)從以前到現在,真正大力弘揚教法的,具有成就的漢傳師父們,也安住在前方虛空。同樣的,因為以我個人來講的話,我的傳承是屬於藏傳佛法的傳承,所以從寂護論師(寂護論師也是十七班智達之一),一直到現在所有的,無論是薩迦派、噶舉派、寧瑪派、格魯派等等,這些藏傳成就者也安住在前方的虛空。
由我來邀請一切有情眾生,一起在我的旁邊,在前方資糧田的前面,好好的思惟:我和一切有情眾生,同樣都想要離苦得樂的,可是卻因為不懂得什麼是快樂之因,什麼是痛苦之因,反而離樂得苦了!透過這樣的思惟之後,對於四周的眾生發起極大的悲愍心,對前方的資糧田產生極大的信心之後,一起來唸七支供養。這七支供養,最主要是以《入行論》的七支供養為主,所以要唸的部分就是從第四頁的第1句,一直唸到第九頁的第21句「迨至盡空際」這部分。
第二品 懺悔罪業
1、為持珍寶心,我今供如來、無垢妙法寶、佛子功德海。
2、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世間珍寶物,悅意澄淨水;
3、巍巍珍寶山,靜謐宜人林,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
4、世間妙芳香、如意妙寶樹,自生諸莊稼,及餘諸珍飾;
5、蓮綴諸湖泊,悅吟美天鵝;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
6、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祈請勝福田,悲愍納吾供!
7、福薄我貧窮,無餘堪供財;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8、願以吾身心,恒獻佛佛子!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僕!
9、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遠罪淨身心,誓斷諸惡業!
10、馥郁一淨室,晶地亮瑩瑩,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11、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12、香薰極潔淨,浴巾拭其身,拭已復獻上,香極妙色衣。
13、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
14、香遍三千界,妙香塗敷彼,猶如純鍊金,發光諸佛身。
15、於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
16、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復獻諸神饈,種種妙飲食。
17、亦獻金蓮花,齊列珍寶燈,香敷地面上,散佈悅意花。
18、廣廈揚讚歌,懸珠耀光澤,嚴空無量飾,亦獻大悲主。
19、金柄撐寶傘,周邊綴美飾,形妙極莊嚴;常展供諸佛。
20、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21、惟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22、猶如妙吉祥,昔日供諸佛,吾亦如是供,如來諸佛子。
23、我以海潮音,讚佛功德海,願妙讚歌雲,飄臨彼等前。
24、化身微塵數,匍伏我頂禮,三世一切佛、正法最勝僧。
25、禮敬佛靈塔,菩提心根本,亦禮戒勝者、方丈阿闍黎。
26、乃至菩提藏,皈依諸佛陀,亦依正法寶、菩薩諸聖眾。
27、我於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大悲諸聖眾,合掌如是白:
28、無始輪迴起,此世或他生,無知犯諸罪,或勸他作惡,
29、或因癡所牽,隨喜彼作為,見此罪過已,佛前誠懺悔。
30、惑催身語意,於親及三寶、師長或餘人,造作諸傷害。
31、因昔犯眾過,今成有罪人;一切難恕罪,佛前悉懺悔。
32、罪業未淨前,吾身或先亡;云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33、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34、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故為親與仇,造作諸罪業。
35、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36、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
37、復次於此生,親仇半已逝;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38、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故起貪瞋癡,造作諸罪業。
39、晝夜不暫留,此生續衰減,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
40、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41、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42、放逸吾未知,死亡如是怖;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43、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口乾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44、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45、誰能善護我,離此大怖畏?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46、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47、佛為眾怙主,慈悲勤護生,力能除眾懼,故我今皈依。
48、如是亦皈依,能除輪迴怖,我佛所悟法,及諸菩薩眾
49、因怖驚顫慄,將身奉普賢;亦復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50、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51、復於虛空藏,以及地藏王,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52、皈依金剛持;懷瞋閻魔使,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53、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願以歸命尊,求速除怖畏!
54、若懼尋常疾,尚須遵醫囑;何況貪等惑,宿疾恒纏身。
55、一瞋若能毀,贍部一切人,療惑諸藥方,遍尋若不得;
56、醫王一切智,拔苦諸聖教,知已若不行,癡極應訶責!
57、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58、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59、誰賜我無懼?云何定脫苦?倘若必死亡,為何今安逸?
60、除憶昔經歷,今我復何餘?然因執著彼,屢違師教誡。
61、此生若須捨,親友亦如是,獨行無定所,何苦結親仇?
62、不善生諸苦,云何得脫除?故我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63、吾因無明癡,犯諸自性罪,或佛所制戒,及餘眾過罪。
64、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禮諸佛,懺除一切罪。
65、諸佛祈寬恕,往昔所造罪!此既非善行,爾後誓不為!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1、欣樂而隨喜:一切眾有情,息苦諸善行、得樂諸福報。
2、隨喜三學行─二乘菩提因。隨喜眾有情,實脫輪迴苦。
3、隨喜佛菩提、佛子諸果地。亦復樂隨喜:能與有情樂。
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
4、我於十方佛,合掌誠祈請:為苦癡迷眾,燃亮正法燈!
5、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請:住世無量劫,莫遺世間迷!
6、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以彼願消除,有情一切苦!
7、乃至眾生疾,尚未療癒前,願為醫與藥,並作看護士!
8、盼天降食雨,解除飢渴難!於諸災荒劫,願成充飢食!
9、為濟貧困者,願成無盡藏!願諸資生物,悉現彼等前!
10、為利有情故,不吝盡施捨,身財諸受用、三世一切善。
11、捨盡則脫苦,吾心成涅槃。與其死方捨,何若生盡施?
12、吾既將此身,隨順施有情,一任彼歡喜,恒常打罵殺!
13、縱人戲我身,侵侮並譏諷,吾身既已施,云何復珍惜?
14、一切無害業,令身力行之。願彼見我者,悉獲眾利益!
15、若人因見我,生起信憎心;願彼恒成為,成辦眾利因!
16、惟願毀我者、及餘害我者、乃至辱我者,皆長菩提緣!
17、路人無怙依,願為彼引導,並作渡者舟、船筏與橋樑!
18、求島即成島,欲燈化為燈,覓床變作床,需僕成彼僕!
19、願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寶、明咒及靈藥、如意諸寶樹!
20、如空及四大,願我恒成為,無量眾有情,資生大根本!
21、迨至盡空際,有情種種界,殊途悉涅槃,願成資生因!“
如同之前在《入行論》所看到的內容般,虛空的一切有情,都是跟我們一樣想要離苦得樂的,而且有同樣的權利為離苦得樂而奮鬥、而努力。可是讓我們獲得真正快樂的方法,是為他人著想,唯有愛他心才有辦法真正讓自己獲得永恒的快樂。所以宗大師在《廣論》裡面有說到:「一直為他人著想的時候,自己的利益能夠隨順著成辦」,確實是如此。所以今天透過這種愛他心和愛我執的利害思惟之後,我必須要追隨著愛他心,必須要生起這一顆心。因此「為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的這顆心,要讓它發起,並且讓它堅定。
前方的諸佛菩薩當作是證人,安住在前方的虛空,今天在前方諸佛菩薩的面前,我要發誓、並且許下承諾,一定要好好的學菩薩的一切學處,而且發起珍貴的無上菩提心。對這種發心以及學處的遵守,並不是想要才遵守,不想要就放棄,不應該是如此,而是永遠不會放棄珍貴的菩提心,永遠會遵守菩薩種種利益他人的學處。所以接下來要唸誦的偈頌文是第22句和23句。就是「如昔諸善逝」一直唸到「次第勤修學」。這個是願心儀軌還有菩薩戒一起、一併傳授的。大家先跪下,唸誦三次。
請切記!其內容就是說,如同過去佛以及佛子,他們是以菩提心來遵守菩薩的學處,而成就一切圓滿功德。同樣的,我今天也要發起無上菩提心,好好的遵守菩薩的學處,真正做到利益有情的事業。於是前方的諸佛菩薩作為我的證人之後,來接受願心儀軌以及菩薩戒,請大家一起唸誦三遍:
22、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復次循序住,菩薩諸學處。
23、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復於諸學處,次第勤修學。“
接下來就是跪著繼續的唸,一直唸到這品結束,就是唸到第33句。
24、智者如是持,清淨覺心已,復為增長故,如是讚發心:
25、今生吾獲福,幸得此人身。復生佛家族,喜成如來子。
26、爾後我當為,宜乎佛族業;慎莫染污此,無垢尊貴種。
27、猶如目盲人,垃圾獲至寶;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28、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貧無盡藏,是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29、彼為泊世途,眾生休憩樹;復是出苦橋,迎眾離惡趣。
30、彼是除惱熱,清涼心明月;復是璀燦日,能驅無知霾。
31、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32、於諸漂泊客、欲享福樂者,此心能足彼,令往最勝樂。
33、今於怙主前,筵眾為上賓,宴饗成佛樂;普願皆歡喜。
請坐下。“
這以上結束了願心儀軌還有菩薩戒的傳授,一併的給予你們。如果仔細思惟的話,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如同《入行論》裡面所說的,接受了菩薩戒之後,所得的功德和殊勝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即使在放逸或者是睡眠,也能夠獲得無比的功德。
25、今生吾獲福,幸得此人身。復生佛家族,喜成如來子。
26、爾後我當為,宜乎佛族業;慎莫染污此,無垢尊貴種。
第25和26句,如同這句話所說的,我們今天已經獲得了菩薩戒,就要好好的遵守菩薩學處。菩薩戒有十八條根本罪以及四十六條惡作,這個已經翻譯成中文了,你們必須要去閱讀。至於十八條根本罪裡面,「邪見」還有「捨心」這是最嚴重的,它是不需要四纏,馬上,心一生起的當下就會犯根本罪,這是必須要特別小心的。如同你們今天所許下的承諾般,你們願意生生世世保持這一顆尊貴的心,受菩薩的學處,也就是答應要好好的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成就無上菩提,願這一顆心能夠讓你們直至無上菩提之前都不會動搖,並且非常的堅固。並且你們必須保持一顆善良的心,隨時為眾生著想,願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成就無上菩提的這顆心,一定要好好的、堅持的把它守護著、保護著。“
而且如果你們能夠像剛剛一樣唸誦七支供養,從第二品一直唸到了第九頁的第21句,這是屬於七支供養,為了集資淨罪的緣故。之後再讓唸誦「正發菩提心」的二個偈頌文,唸完之後,為自己生起歡喜心而唸完,從24句一直到33句。如果每一天早上能夠這樣唸誦的話,對你們絕對是有極大幫助的。
唸的時候不一定要發出很大的聲音,慢慢的唸也可以,最主要是思惟裡面的內涵,慢慢的去觀想裡面的內容,好好的使內心記取重要的文義。不要唸太聲,吵醒別人是不好的,所以唸的時候可以默唸,最主要是思惟那個內涵。就像種敦巴大師曾經說到:我們在唸誦(除了早晚課唸經)的時候,應該把聲音放置在喉嚨的中部,不要唸太大聲,慢慢的唸,最主要是思惟裡面的內容,這才是重點。有時候我們在唸誦早晚課的時候,故意唸得很大聲,好像我專注在唸佛的樣子,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反而會讓人家起煩惱。因為我們唸經的緣故,讓他人起煩惱,那豈不是使他人造惡業了嗎?這樣更不好了。
但是如果旁邊沒有什麼鄰居、或者沒有其他人的話,自己要唸多大聲也是無所謂了,配合著很美妙的歌聲,一起來唱誦也是可以的。當然不只是以文字讓我們對這個內容更深入了解以外,也可以透過美妙的歌聲,來讓內心產生更大的感受,這是絕對有幫助的。就像還沒有說法之前,不是會唱誦「願消三障諸煩惱」的那個歌聲,我覺得你們唱得很好聽,但是你們《心經》就不是那麼的好聽了,好像就直接唸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