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05 07:28:3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4/05 07:27:31   編輯部 報導

入行論釋·善說海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頂禮聖者觀自在菩薩!

慈愛無餘眾生攪拌發心二資海中現,

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雲層層極密佈,

普降離無我等四邊戲論妙法甘露雨,

熄眾惑火開利樂花淨飯王子前頂禮。

僅以聖尊名號光,

傳入何者耳畔中,

亦能遣除心暗者,

觀音怙主前頂禮。

開示寂滅我與無我戲論勝義之法理,

己造積業為我所等世俗遣諸愚見暗,

善說拋棄自樂成辦利他淨行此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薩前頂禮。

盡舍國政善開顯,

稀奇佛子行之理,

弘揚佛陀教法者,

寂天菩薩前頂禮。

從彼教言蓮苑中,

暢飲善說蜂蜜已,

為利持佛子行眾,

我當於此釋本論。

完整無缺、正確無誤開明大乘道的這部入菩薩行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一(論名)分二:一、真實論名;二、譯禮。

乙一、真實論名:

梵語:菩提薩埵渣呀阿巴達繞

梵語的論名譯成漢語,即菩提為正覺,薩埵為菩薩,渣呀為行,阿巴達繞為入。那麼,這一論名是以什麼方式而取的呢?通常而言,命名的方式有以所說之義、能說之量、作用、地點、眷屬、時間與比喻來命名。此論是以其中的第一種方式來取名的。取名有何必要呢?一般來說,取名的必要就是為了理解意義。《楞伽經》中雲:若不立名稱,世間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諸法立異名。尤其因為此論是以所說的意義來取名的,所以諸位利根者通過論名就能夠通達論中所說的大概內容。首先宣說論名,其他根基者依此也容易尋找法本。

論名用梵語的目的是為了在相續中播下梵語的種子,並說明來源可靠,加之憶念譯師、智者的恩德。

乙二、譯禮:

敬禮一切佛菩薩!

由於此論屬於經藏的範疇,因而按照國王規定的頂禮方式,在一切佛菩薩前頂禮膜拜,這是譯師所作的頂禮。

對於論義,阿闍黎善天認為:以初善、中善、後善可以包括整個這部論典的內容,按照順序,初善即頂禮句,中善是從頂禮句到回向品之前,後善為回向品。那波瓦阿闍黎則認為,以造論之因、宣講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禮這三部分可包括此論,也就是說,造論之因是從暇滿人生極難得開始的前三品,回向品宣說佈施度,不放逸品與正知正念品宣說戒律度。(其餘的內容在頌詞中顯而易見。)

本注釋的分法如下:

甲二(論義)分三: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圓滿結尾。

乙一(入造論之理)分二:一、真實宣說;二、講述宣說之必要關聯。

丙一(真實宣說)分三:一、禮贊句;二、立誓句;三、示現謙虛。

丁一、禮贊句: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諸應敬我悉禮。

關於善逝,普明論師認為,由於善妙逝去,因而稱為善逝,比如說身相善妙、善淨瘟疫、善滿妙瓶。斷除了煩惱障等障礙後莊嚴逝去,遣除對真如不了知的無明等以後不退而逝去,清除一切習氣以後究竟而逝去,這是從斷功德的角度而講的。善天尊者則認為,由於證悟了一切所證,因而稱為善逝。總而言之,正因為善妙圓滿斷證功德或者趨至最勝安樂之地,故而才稱為善逝。《菩薩地論》中雲:趨入殊勝處而逝,不退逝故稱善逝。這以上講的是佛寶。

所謂的法身,如《寶性論》中雲:當知法身有二種,法界極清淨本體,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說甚深種種法。按照此論中所說,證法的法身是與法界、具二清淨無漏的智慧無二無別,教法的法身是指就二諦而言的一切甚深、種種教典法門,這些是法寶。由於這些法寶對於善逝來說也是具足的,因而稱

關於佛子,《寶性論》中雲:具信勝乘之種子,生佛與法智慧母,禪樂胎處悲乳母,彼即隨佛生菩薩。由於生在如來種性當中或者能夠成為如來的繼承者,因而佛子——諸位聖者菩薩是僧寶。於包括僧寶在內的三皈依處,以及雖不是大乘的皈依處,但總的來說功德超勝的聲聞、緣覺、親教師、阿闍黎等,凡是一切可堪為應禮處的對境前,作者三門恭敬作禮。

關於這樣作禮贊的必要,正如《贊佛功德經》中說:于本師善逝,雖作微供養,亦趨人天樂,得無死聖果。作禮贊的目的就是為了成辦暫時與究竟的安樂等。

丁二、立誓句:

今當依教略宣說,趨入佛子律儀法。

所說的內容是什麼呢?即是趨入佛子律儀的方法。其中佛子律儀是指嚴禁惡行戒、攝集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行持這些戒的方法通過十品來宣說。那麼,這部論典是以什麼方式造的呢?依教,也就是說,依據經論中所說的意義來造的。

若有人想:如果是經論中所說的內容在這裏講述,那就沒有必要了吧。實際上這部論典是將經論中雜亂無章的內容理順成井井有條,不清楚的內容解釋得一清二楚,零零散散的內容彙集一處,並將許多典籍的內容概括起來進行闡述,由此可見並沒有你們說的過失。這般宣說立誓句的必要,所有正士均不會捨棄所立下的誓願,這樣立誓就是為了使造論善始善終。

丁三、示現謙虛:

此論未宣昔所無,詩韻吾亦不善巧,

是故未敢言利他,為修自心撰此論。

循此修習善法故,吾信亦得暫增長,

善緣等我諸學人,若得見此容獲益。

以前佛經等之中未曾出現過的任何內容在此論中一概沒有宣說,前所未有的詞藻、詩歌韻律我寂天也並不精通。鑒於這兩種原因,我不是為了利益他眾而造此論的。那麼是為什麼呢?是為了自相續串習菩提心,我才撰寫這部論典的。

倘若如此,那自己了知就可以了,造論有什麼必要呢?為了修習菩提心善法,根據自己平時所理解的不同而在論典中陳述,暫時也能使自己的信心越來越增上。善天尊者與普明尊者說:所謂的字說明有觀待他利的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呢?萬一與我具有同緣分即相同種性百般尋求菩薩行、心術正直的其他諸位學人見到這些內容,也許會有增長菩提心等利益。這樣的謙虛之詞能使大家瞭解作者無有我慢,也表明如果出現過失則請求寬恕之義。

丙二(講述宣說之必要關聯)分三:一、各自之本體;二、宣說之必要;三、如何宣說。

丁一、各自之本體:

此論的所說內容即以趨入菩薩律儀法這一句頌詞為代表完整無缺的大乘之種性、道、果,當然主要是菩薩的所有學處。這些所說內容依靠此論而通達為必要;通達依賴于論典是關聯,實修所通達的意義從而獲得果位是必要之必要。

丁二、宣說之必要:

諸位智者通過了知論典具有必要等從而才會深入修學。

丁三、如何宣說:

那波瓦尊者的《入行論釋難》中說:這部論的必要等實際上通過論名就已經指明了。阿闍黎善天說:趨入佛子律儀法是所說,為利益自他是必要,論典與必要是方便與方便生的關係,即是關聯。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