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7 01:44:17
學習次第 : 進階

量理寶藏論 第一品 觀境  第二節課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我們繼續宣講《量理寶藏論》。

開講之前,我在這裏先給大家念一個全知麥彭仁波切所造的法稱論師的上師瑜伽。上師如意寶給我們宣講《釋量論》的時候,也傳過這個上師瑜伽的修法,我今天順便用藏文給大家念一遍傳承……

這是法稱論師的上師瑜伽,我方便的時候譯成漢語。大家應該每天修上師瑜伽,以開發自己的智慧;另外無論是聞思中觀、因明,還是其他法都能開啟智慧。所以我們凡夫人,只有依靠上師、本尊、諸佛菩薩的加持,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瞭解甚深的佛法要義。我們作為修行人,學習任何一個知識,不應該像世間學術界的人一樣。世間學術界的人,不管研究因明、中觀或者其他的一些論典,全部是用學術或治學的方式來了知它的意義,而對諸佛菩薩具有信仰的我們,應該對傳承上師、創始者的恩德,始終都念念不忘,只有這樣,才能在自相續當中真正生起證悟的境界。

這次宣講《量理寶藏論》,準備從頌詞上給大家宣講,頌詞在《因明論集》第36(1)。應該了知《量理寶藏論》對整個藏傳佛教,乃至對整個世間的學術界、知識界、佛教界的影響都相當大,本論如今不僅有英文、日文版本,還譯成了其他各種不同的文字。故對於本論,我們應以認真的態度來研究學習,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量理寶藏論》是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所造。諸位應該清楚,本論的作者在藏傳佛教當中是非常著名的,是人們公認的雪域三大文殊之一。三大文殊:第一位是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第二位是格魯派的宗喀巴大師;第三位是寧瑪派的全知無垢光尊者。具體來說,薩迦班智達對辭藻等五小明,因明、聲明、醫方等五大明,即整個十明全部精通,在藏傳佛教的歷史長河中,是相當有名的一位大智者。

薩迦班智達年齡很小的時候,對所有的顯密教法就非常精通。長大以後,他在上師面前得受了一些因明的傳承,尤其是在一位喀什米爾班智達面前,已經獲得了所有因明學的教授,並榮膺班智達的稱號,班智達在我們佛教界當中是一種最高的榮譽。當時,整個藏地稱他為第一班智達,因為在其之前藏地還沒有班智達的這種稱呼,在整個藏傳佛教當中,他是第一位獲此稱號的,所以薩迦班智達是最聰明、最了不起的智者,後來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世界。

當時印度有一外道首領綽傑噶瓦,欲與薩迦班智達辯論,薩迦班智達說:如果我失敗了,那麼我皈依外道;若你失敗了,你必須皈依佛教!外道對此作出承諾,於是,他們就在一個叫濟壟的地方(以前上師去印度的時候曾經路過此地)開始辯論。後來外道失敗了,薩迦班智達準備把外道和他所有的弟子帶到藏地,當他們到了邊界時,天上打雷,此外道首領因雷擊而死(此乃蓮華生大士交付的十二大護法神所為,因為他們曾在蓮華生大士面前作過承諾,不讓任何外道進入藏地),最後薩迦班智達將此外道的髮髻帶到薩迦寺中(2)。以前,此髮髻作為外道與佛教辯論,佛教獲得勝利的一種標誌,一直存放在薩迦寺的殿堂裏面,人們還可以隨意參訪。

薩迦班智達在學識、智慧方面非常了不起,這一點在學習本論的過程當中,我們會對此深信不疑。前兩天我也給大家講過,包括我們的傳承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因獲得薩迦班智達的加持,而通達了因明為主的一切顯密教典,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祈禱陳那論師、法稱論師和薩迦班智達。我覺得對每一位學習因明的道友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當時薩迦班智達在藏地非常有名,無論顯宗密宗,哪方面都是其他智者無法比肩的。當時漢地正值元朝時期,闊端王準備迎請藏地的一些高僧大德,於是就專門派兩名將士來到藏地。當時藏地的佛教非常興盛,尤其是嘎當派的寺院相當多,達隆巴法王最有德行,幟貢派京俐大師最有法力,但是從成就、知識、戒律等各方面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大德比得上薩迦班智達。後來他們把這個消息告訴闊端,闊端就寫了一封信,迎請薩迦班智達到漢地來。

藏曆第四繞迥木龍年,應闊端的邀請,薩迦班智達攜侄子卓貢帕巴(八思巴)和恰那一起趕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在涼州,他給闊端王宣講了一些佛法。在此期間的過程較多,各種史書中有不同的記載。後來薩迦班智達成了漢地的國師,這從有關歷史當中也可以得知。當然,他的威望跟八思巴相比,還是有些差距,因為八思巴後來成了忽必烈的國師。八思巴被迎請到北京以後,皇帝要求他掌管全國的佛教工作,而且他的稱呼也成了法王如意寶,當時皇帝封賞了國師八思巴這樣一個稱號。後來在五臺山,薩迦班智達對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和出家人宣講了佛法;當時藏地有很多的高僧大德派人或者通過書信,請求薩迦班智達返回,於是薩迦班智達專門針對修行方面,給藏地雪域的一些修行人回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我們以前也學習過一部分。最後,薩迦班智達在武威示現圓寂。

總之,薩迦班智達大約住世70年左右,在此期間,他對整個藏傳佛教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後來在藏地,不管是宗喀巴大師、全知麥彭仁波切,還是其他傳承的高僧大德,沒有一個不承認薩迦班智達的,而且都非常認真地學習《量理寶藏論》。在這裏,對《量理寶藏論》的作者,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我們學任何一個知識,首先要作出一個抉擇。對於一般凡夫所做的論典,我們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沒有太大的必要和價值。由於每個人的時間、生命、智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的一切應該用在有價值的方面。如果我們要學習一部論典,那麼這部論典一定要有價值!如果沒有價值,就像現在世間當中各種各樣的學說,真正的智者,有誰願意去學這些亂七八糟的知識呢?但是本論的作者,大家應該注意,他不是一般的世間人,而是公認的高僧大德、大智者。因此我們平時,不僅對薩迦班智達的法像要恭敬供養,而且他的祈禱文也要經常念誦,誠心誠意地祈禱,我想我們的智慧也會因此而開顯,這樣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有很大的意義。

我們這次學習五部大論中的因明,因明中《量理寶藏論》的篇幅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對藏傳佛教來講,它是一部具有重大意義與代表性的巨著。如果我們精通了《量理寶藏論》的內容,那麼對因明的道理就不會有任何迷惑,因此我覺得,這次學習機會非常難得。有些已經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或者還沒有成熟的孩童,只是在相續當中種下因明的善根、種子而已,但也會因此得到生生世世不愚昧的果報。希望在座的年輕道友,應該把其他的一些瑣事暫時放下,一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時間用在因明方面,精進地聞思修習。

我覺得你們一生當中,能真正學習五部大論當中的因明,還有多少機會,誰也說不定;從我個人來說,雖然以前用藏語傳講過因明,但用漢語來傳講,以後有沒有機會也很難說。因此我覺得,這樣的因緣聚合,對大家來講,並不是那麼容易,也不是偶然的一種機遇,所以大家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尤其是你們下完課以後,應該好好地輔導,因為因明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問,僅僅隨便聽一聽,沒有輔導,這樣不可能獲得很大的利益。我現在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我想上午給你們講一遍,然後下午再給所有的法師輔導,講兩遍對下面應該稍微好一點,不然僅僅講聞一次,不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們下半年的學習,除了因明,主要就是《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這部論典從字面上看並不是很困難,因此作為年輕人要特別專注,一定要放下其他的瑣事精進聞思,我覺得這一年應該如此渡過才有意義。正在聞思的時候,有些人認為:我要修行,我要實修,我要幹什麼……但我覺得其他的都不重要,如果你想實修,以後實修也可以;如果以後沒有實修的機會,在學因明的過程當中死了也沒關係,不會像在胡言亂語、雜亂分別念當中死去那樣顛倒。

對現在的佛教來講,我覺得因明是非常必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人的分別念是如此的糟糕、混亂,如果沒有好好地學習殊勝的因明正理,就會對佛教、佛陀產生懷疑,對整個世間的輪回、因果、前世後世等等一切正理都產生懷疑,在這種疑網當中,自己始終沒有辦法解脫出來;反之,如果因明學得越來越深入,自相續當中的分別念就會越來越少,那時再學習大圓滿,學習密宗精要,在你的相續當中才會產生一定的效果。否則一邊各種邪思分別念不斷地湧現,一邊又要修一些非常高深的法門,我覺得能不能獲得成就也很難說。當然,對個別人而言,用因明能否調化也不好說;但大多數的人,我感覺必須要學習佛法,學習因明。

學習因明應該這樣,對佛教的道理產生懷疑時,我們應面對面、直言不諱地互相提問、互相辯論。在此過程中,分別念、邪見、誤解會逐漸瓦解,乃至全部消失,最後自己相續中存留下來的,全部是純潔清淨的智慧。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把自己的精力、時間用在學習因明上。當然,我們這是第一次聽,有些人不一定能聽得懂,如果第一次不懂,就聽第二次、第三次……這樣反反復複地聽聞、學習,總有一天會懂的。學知識沒什麼害羞的,提問題也沒什麼可恥的,大家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學習,這是在宣講《量理寶藏論》的開端,對大家提的一個希望,也是這次宣講因明的一個必要。

《量理寶藏論》是至尊文殊菩薩之化身薩迦班智達所著,它共有十一品內容。

本論分三:一、入論支分;二、真實論義;三、造論之究竟。

入論支分分三:一、為了通曉名言而宣說論名;二、為遣除違緣而宣說頂禮句;三、為使本論獲得圓滿而宣說立誓句。

為了通達名言而宣說論名。

漢語:量理寶藏論;

梵語:劄瑪納耶達訥德。

劄瑪納是量的意思;耶達解釋為理;訥德意為寶藏。此三結合起來就是:量理寶藏論。

是因明的意思,因明和量沒有差別;

叫學說,或者叫理論。

什麼叫量學呢?量理叫量學或量的一種理論,因明的一種理論。什麼叫量呢?所謂量,在世間當中分為能量和所量,比如說:用尺寸量布,尺寸叫能量,布是所量;用公里衡量路程,公里為能量,路程為所量……如果能量正確,所量也正確;如果能量不正確,它所衡量出來的結果也不正確。因此在佛教的這種理論學說當中,應該用正量來衡量任何一種事物,也即以正理來判斷所知。在此過程當中,駁斥非理、謬論、邪見,這就是所謂的量。總之,量理大概的意思就是量的理論。(3)

有關量學,以前有一位大德叫工珠·雲丹嘉措,他造了一部名為《量學》的論典,後來楊化群翻譯了此論,論中有詳細的因明學道理,我們在這裏不廣說。

寶藏論這裏是比喻。因為《量理寶藏論》已含攝了《集量論》、《正理門論》、《因明七論》等因明的所有內容,它就像寶藏一樣,金銀財寶、瑪瑙珊瑚等所有的珍寶全部藏在裏面。因為這部寶藏般的論典,已經具足了陳那論師、法稱論師所有的因明學說,所以它是以比喻的方式來取名的。

我們下面講因明中的能量和所量,所量是從內容方面講的,能量從詞句和文字方面講的。

因明中最根本的論典為《集量論》和《因明七論》,《因明七論》也分了根本論和支分論。

什麼是根本論,什麼是支分論?其差別在這裏給大家講一講。如果這部論典中已宣說了因明的八種事或八種門,即已圓滿完整地宣說了因明八事,那麼此論叫因明根本論;如果沒有圓滿宣說,只是部分的宣說八種事,叫支分論。

什麼是因明的八種事?首先給大家講一下,因明《諍理論》當中這樣講的:因明的所有內容包括在八種事當中,即能破、能立各有真實和相似兩類,現量、比量也分真實和相似兩種,總共有八種,所以叫因明八事或推理八事。這些大家一定要記住!不管是《釋量論》、《量理寶藏論》,還是其他的任何因明論典,只要內容齊全,都會完整地宣說這八種事(因明所包括的內容除此之外是沒有的),這樣的論典都叫根本論,當然我們以後也會學習這八種事。

綜上所述,能立、能破各有真實和相似兩種,現量、比量亦各有真實和相似兩種。所以在因明的《入正理門論》中也講: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意思是能立、能破皆分真實、相似兩種,通過真實、相似的能立與能破來了悟他人的相續,知道他人的觀點;現量和比量亦分真實、相似兩種,以真實、相似的現量與比量能了知自己的相續、自己的觀點。

我們學習因明時,必須要了知能立和能破。

首先宣說真實能立和真實能破:

什麼叫真實能立?如《中觀莊嚴論》中說:任何推理必須包括宗、因、喻這三相;此三相在其他的邏輯學中被稱為小前提、大前提、結論三種支分。完整具足上述三種條件的論式或推理叫真實能立,用這種語言完全能駁斥別人的觀點,自己也能以此建立自己的所說。

什麼叫真實能破呢?它分出過能破和立量能破兩種。

出過能破:一般不採用任何組織的論式,而用比較可靠的語言駁斥別人的觀點,這叫出過能破;立量能破:採用一些論式來破除對方觀點,比如山上有火,有煙之故等,這叫立量能破。

然後宣說相似能立和相似能破:

相似能立:雖然建立了一個學說,但理由不充足、不圓滿,叫相似能立;相似能破:雖然採用一些判斷遮破別人的觀點,但所採用的理論不圓滿、語言不完整,叫相似能破。

現量有真實現量和相似現量兩種。

真實現量是五根識得到的結論,它未受任何思想、分別念的擾亂,也不夾雜任何語言文字,而僅是在五根識面前領納到的一種覺受。以人在山上采樹果為例:他的眼睛見到果實的刹那,然後手觸到果實,耳根聽到摘果實的聲音,鼻子嗅到果實的香氣,舌頭品嘗到果實的味道。此時,分別念還沒有參與進來,沒有進行造作,這種感覺叫真實現量。如果此時加入分別念:這是白色的、這是甜的、這是香的、這是臭的等等,這不叫現量,叫分別念。學過《俱舍論》和《中觀莊嚴論》的道友應該清楚吧!真實現量的另一個條件是無迷亂,指對外境的無誤判斷,即五根識面前所顯現的無誤判斷,這叫真實現量。

相似現量是指由迷亂根識取境後得出的結論,如看見第二個月亮,或見花色繩索為毒蛇等,這些叫相似現量。

比量也分真實比量和相似比量。

論證的三相推理圓滿具足,這叫真實比量。真實比量可分為因比量和果比量。

雖然使用了推理,但所採用的推理並不能圓滿證實所立,這叫相似比量。

總而言之,因明八事或因明八門是因明的綱要,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如果廣說,因明的所有論典都包括在八門之中,以簡單的語言無法描述,故而在這裏做綱要性地介紹。

《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這三部論典已圓滿宣說了因明八事,故叫做如身般的根本論典。其他的《因滴論》、《諍理論》等,未能圓滿宣說因明八事:有些只宣說現量,有些只宣說比量,有些只宣說能破,有些只宣說能立,所以叫做如四肢一樣的支分論典。而按照薩迦班智達在本論中的講法,根本論是《釋量論》,支分論是其他的《因明六論》,這一點通過本論後面的偈頌也可了知。當然,這是個別智者的說法。

總的來講,因明可以這樣概括地瞭解。

另外,因明是否為佛教的內容呢?以前上師如意寶住世的時候,在我們學院當中,這也是經常辯論的問題。

宗喀巴大師認為,因明包括在內明當中,它是內明學;後來,薩迦派的達倉羅紮瓦(達倉譯師),他以教證、理證來遮破宗喀巴大師的觀點;格魯派的勝幢論師又破斥了達倉譯師的觀點。

後來的克主傑等論師認為,因明和內明之間的關係應該分四種,即兩種都是,兩種都不是,只是其中之一:既是因明又是佛教內明學的,如《釋量論》;既不是因明學又不是內明學的,如醫學;是佛教內明學不是因明學的,如戒律;是因明不是佛教內明的,如勝論和數論等外道論典中的邏輯推理。

全知麥彭仁波切和其他的智者也這樣說過:從因明反體(4)的角度來講,《釋量論》完全是一部因明的論典;從內容的角度來講,《釋量論》包括很多的內明知識,是佛教的一部論典。

現在世間上研究因明的學者,他們也有一些因明方面的著作,在書店裏面也看得到,但大部分是用世間的眼光來學習、探索的。真正把佛教內明學和邏輯學結合起來研究的學者,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見的。我們這次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家應該把這二者結合起來研究,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藏傳佛教當中,因明的影響很大。不管是哪一個地方的寺院,如青海、四川、雲南、甘肅、西藏,這些省份的藏傳寺院大多開有因明課,而且在不少的寺院當中,還設有因明辯論;不僅如此,其影響還遍及東南亞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他們也有一些因明的傳承。在這些寺院當中的因明教學,是充分把佛教內明和邏輯學結合起來研究的,唯一的佛教內明知識或完全的邏輯,並沒有這樣的情況。如果只是單純的一種邏輯或推理,外道論典中也有,但他們的推理不是佛法,只是一種推理,所以我們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和佛教內明結合起來, 這一點很重要。應了知,在藏傳佛教裏面,因明學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

在漢傳佛教當中, 比如禪宗、天臺宗、淨土宗等,為什麼因明學在這些宗派中沒有那麼深遠的影響呢?我想漢傳佛教的因明,最開始是由玄奘大師弘揚起來的,後來出現的因明學者,如窺基大師等高僧大德,他們大多屬於法相唯識宗,但法相唯識宗的因明教法,並沒有對天臺、淨土等宗派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到目前為止,在很多的寺院、佛學院中,因明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按理來講,漢傳佛教的每一個寺院,或者任何一個高等佛學院及佛學研究所,都應該設有因明的課程。如果沒有學習因明,缺少了邏輯推理的基礎,那麼學任何知識,都很難學得嚴密、紮實。

在藏傳佛教當中,如果要深入學習佛教經論,那麼必須學好因明和中觀。若因明和中觀沒有通達,學習的深度肯定是不夠的,自己的佛學知識也不會有特別的提高。因此以後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該在各個寺院當中,在出家人和在家人的不同團體裏面,大力地弘揚因明。弘揚因明的必要,就像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裏面所講的那樣:對本師及其教法生起真正不退轉信心的唯一途經就是學習因明。通過學習因明,決定能了達本師及其教法的殊勝性;如果我們沒有學好,只是大概瞭解、大概思維一下,恐怕很達到這樣的效果。

為遣除違緣而禮贊分三:一、禮贊文殊菩薩;二、禮贊根本上師;三、禮贊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

首先禮贊文殊菩薩:

頂禮聖者文殊童子!

作者首先頂禮超過凡夫、聲聞、緣覺以及大乘不淨七地,示現為八地的文殊菩薩。在無量無邊的眾生面前,文殊菩薩永遠都顯現青春韶華童子的形相來度化他們。為了開啟後學的智慧,薩迦班智達首先以三門恭敬的方式頂禮至尊文殊菩薩,祈願文殊菩薩加持學習因明的大德和有緣弟子,讓他們都能獲得智慧,也願他們生生世世都能開啟佛教的甚深之門。

其次薩迦班智達頂禮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師:

具見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眾生妙善之大悲,

具行無邊事業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師足下禮。

此處作者頂禮大恩根本上師紮巴嘉村尊者。他的上師具有智悲力三方面的殊勝功德:一、上師的智慧能照見一切萬法的真相,他具足如是廣大無邊的慧眼,這是智慧方面的特點;二、上師愛護、救助所有的眾生,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獨子那樣,以無私關愛的大悲菩提心拯救一切眾生,這是上師悲心方面的特點;三、上師還具有弘揚佛法無有任何阻礙的能力,以及成就無量無邊事業的無窮威力,這是上師能力方面的特點。

一個上師如果沒有智慧,那麼他沒有辦法弘揚佛法,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弘揚;如果有智慧而沒有悲心,那麼他不一定去攝受眾生;如果具有悲心和智慧,但沒有能力,他也沒辦法弘法利生,有些上師智慧、悲心都很不錯,但是力量很薄弱,什麼都不敢做;有些上師雖然有能力,但是沒有智慧,也沒有辦法,因此經常會搞錯;有些上師既有智慧也有能力,但是沒有悲心,天天都是為自己而奮鬥。所以作為一名真正的上師,上述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佛陀就圓滿具足智悲力三種功德,作者也在智悲力三者圓滿具足的根本上師劄巴嘉村面前,以三門恭敬的方式頂禮。

本來,這個偈頌是薩迦班智達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作禮贊的,但後來人們經常把它當作對薩迦班智達祈禱的偈文;以前,宗喀巴大師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仁達瓦作了一個禮贊偈,後來有信心的人都用此偈頌來祈禱宗喀巴大師,這個偈頌也成了宗喀巴大師的祈禱文;我們上師如意寶對全知麥彭仁波切也作了一些祈禱文,但現在很多弟子都用這些祈禱文來祈禱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如果我們沒有薩迦班智達的其他祈禱文,可以每天念這個偈頌,祈禱自己的智慧能得以開啟,儘快地精通因明。

有些歷史上說,薩迦班智達的根本上師生生世世都攝受他,尤其薩迦班智達在過去二十五世中作班智達的時候,劄巴嘉村尊者都作他的上師,在世間二人都是以師徒關係出現的,作者也因為這種前世的殊勝緣分而頂禮自己的上師。

然後禮贊二位理自在(5):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

在此薩迦班智達是以比喻即形象化的修飾手法(6)來頂禮的。

此處的形象化修飾有所不同,即兩種事物在互相比喻的過程當中,任何相同、相似之類的詞都不用。我們平時一般會用相同、相似、相仿的詞來結合比喻和事物兩者,但這種修飾方法當中根本不用任何此類的詞,而是以二者一體的方式來修飾的。

頌文是這樣講的:

妙慧頂佩功德寶珠飾,二諦舌出空性毒蛇聲,

智悲目光反方無法忍,智者海嚴具德龍王勝。

此頌文包括五個方面的比喻。首先我們要知道作者把兩位尊者比喻成龍王,龍王具有五種特點,陳那、法稱兩位尊者也具有類似的五種功德。

首先宣說能喻的五種特點:

第一個特點:龍王的頭頂上佩戴著各種各樣珠寶組成的珍貴頭飾。

第二個特點:龍王具有白色和黑色的兩種舌頭。

第三個特點:龍王發出的聲音,旁邊的人聽起來特別可怕。

第四個特點:龍王的形象非常可怕,它的目光令人難以忍受,見到就會特別害怕。

第五個特點:龍王是大海的莊嚴。

龍王具有以上五種特點,同樣兩位理自在也具有類似的五種功德。

第一:通達能觀察一切萬法真理的事勢理,也就是具有依靠現量、比量觀察萬法真相的智慧,它像龍王頂寶的功德。

第二:兩位理自在具有通達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兩種智慧,通達二諦的智慧就像龍王的兩種舌頭一樣。

第三:二位論師宣講無我空性的甚深法語,如毒蛇(龍王)的聲音一般令人恐懼。毒蛇的聲音一發出來,聽到的人特別害怕。不要說聽到毒蛇的聲音,就是看見毒蛇也是很害怕的。我們學院的一位法師在五臺山的一個山洞閉關,今天中午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說:山洞的上上下下全部是毒蛇,他怕得要命,有時候晚上睡都不敢睡,問怎麼辦?我說你安住在自己的境界當中。可能這些毒蛇也發出可怕的聲音吧!

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是具有威勢的大瑜珈士,是非常了不起的上師。他們所宣說的無我空性的法語,任何外道和世間人都無法忍受,尤其空性的緣分不是很好,空性慧比較淺薄的,聽到就會特別害怕。

第四: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的智慧和悲心,任何人都沒辦法反駁,誰都沒辦法堪忍,就像龍王的目光一般。

第五:這兩位尊者是整個世間所有智者的莊嚴,就像龍王是大海的莊嚴一樣。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對佛法的殊勝貢獻,將二位尊者列入印度六大莊嚴之中。

以上通過五種比喻,讚歎了兩位尊者的功德。

為了造論究竟圓滿而宣講立誓句。

雪域千萬智者之群星,雖啟法稱教典之蓮苞,

然至吾慧陽光未普照,無法明現論意之花蕊。

在藏地雪域,有成千上萬猶如群星般的智者,但他們只像星星一樣發出微弱亮光,並不像太陽般光芒萬丈。法稱論師的因明蓮花並沒有因為他們而盛開,僅開啟了少許。

在藏傳佛教前弘期,堪布菩提薩埵翻譯了因明論《攝真如》(7),後來蓮花戒論師也對此作瞭解釋。到了後弘時期,鄂譯師叔侄(8):鄂·勒巴西繞、鄂·洛丹西繞,他們在因明方面都有一定造詣和研究。如:翻譯《量莊嚴論》,宣講《定量論》等等。後來的夏、藏、丹:夏瓦秋吉桑給,他開創了藏傳佛教辯論的先河;·尊追桑給以及丹·瑪威桑給對因明也有一定貢獻。

在藏傳佛教史上,雖然有很多論師對因明學作出了一定貢獻,但是在薩迦班智達看來:他們就像星星一樣,星星的光芒如何照耀,蓮花也不會盛開,只不過能開啟少許而已。

到底星星能不能開啟蓮花?查了很多資料,在辭藻學中講到,只能稍稍開啟一些。

以前的高僧大德雖然對因明做出了一定貢獻,弘揚了一些, 但是(薩迦班智達在這裏很直接地說)我薩迦班智達太陽的光芒沒有升起之前,法稱論師意趣的花蕊並沒有明現出來,也就是說,因明的蓮花並未真正開敷。這並不是像有些人,在無知驅動下傲慢地說自己如何如何,並非這樣。

確實如此,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在薩迦班智達沒有出世之前,各個寺院當中的因明弘揚得並不是很好;自從薩迦班智達造了《量理寶藏論》以後,不管哪一宗派的寺院,因明學都弘揚得特別成功。

因此,薩迦班智達很直接地說:我薩迦班智達的智慧光芒沒有普照之前,任何人也沒有辦法明現陳那和法稱論師因明的密意。也就是說,《量理寶藏論》沒有開顯之前,藏傳佛教當中任何人都沒有精通印度陳那和法稱論師的究竟意趣。

漢傳佛教也有類似的情況,唐玄奘法師以前,漢地也沒有真正的因明傳承,後來雖然有很多的智者,但是能真正弘揚的也是非常少。

在漢傳佛教中,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如果出現薩迦班智達那樣的大德,能使因明在各大寺院當中、各大中心裏面弘揚開來,那麼對所有漢地眾生來講,肯定會有很大的利益。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通過因明,會對本師及其教法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心。

希望大家在學因明的過程當中,應該運用因明的推理來互相提問、互相辯論、互相研討,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智慧的人可能一下子就不高興了、一下子就生氣了。這是由於還沒有開始真正學習,一旦真正學起來以後,提問題時就不會生氣了。在辯論場所裏面,永遠也看不到一個人發脾氣、打架,因為他們對理論已比較精通,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是為了磨煉自己的智慧,使其得到進一步地提高、昇華。而從來沒有參加過因明辯論的人,稍微提一個問題,馬上就不高興了,雙方都不舒服,從此以後再也不問了。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我們學得還不夠深入。

宣說本論的宣講方式與所化對境。

以慧明目如實慎重見,法稱論師所許之意趣,

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憫,求義他眾意樂說此論。

此頌講:薩迦班智達已通過智慧明目如理如實地照見了陳那和法稱論師的究竟意趣,其究竟觀點全部瞭若指掌、精通無餘。當以大慈心觀照世間眾生時,發現他們未能了達因明的真理,所以我要對他們宣講這部《量理寶藏論》。

宣說的對境應具有什麼條件麼呢?第一:秉性正直,如果性格一點也不正直,你給他這麼講,他卻往另一方面來理解,那也沒辦法;第二:具有智慧,人如果像犛牛一樣特別愚鈍,給他怎麼講,他也聽不明白;第三:具有利他之心,如果特別自私自利,每天都是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為了自己的財富、名聲而奮鬥,這不是學因明的根機。只有符合以上條件的補特伽羅,才能作為因明的所化眾生。

另外,性格一點都不公正,心懷偏袒,別人的觀點如何正確也不承認,這種人也不是因明的根機。

然後,不能專心致志地聞思,上師大概講了一個小時,但是自己什麼話都沒有記住,一直迷迷糊糊的,還在打瞌睡,這也不是因明的根機。因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打瞌睡都聽不懂,你打瞌睡那就更聽不懂;在白天醒的時候不懂,晚上睡夢當中怎麼會懂呢?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應該用以上條件觀察,自己到底是不是因明的所化眾生。

薩迦班智達已經照見了法稱論師的究竟意趣,然後以悲憫心來給我們宣講,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為什麼呢?在漫長的輪回歲月當中,遇到了這樣殊勝的佛教正理,我覺得我們是有一定福報的,沒有福報根本不可能遇到這樣的論典。

如果不懂因明,不管是學《俱舍論》、《現觀莊嚴論》,還是學大圓滿的《勝乘寶藏論》、《如意寶藏論》等,肯定有很大的困難,因為這些論典裏面都大量地運用了因明的推理。所以因明一點也不懂,卻說自己精通其他的顯密教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通達因明對學習佛法來講非常重要。

其實,不僅是佛法,就算是世間法,如果你因明學得很好,那麼乃至與別人開一個玩笑,講一個道理,甚至當律師打官司,效果都會很好的。我遇到過一些律師,他們根本不懂因明,太可惜了,如果懂因明,每天都能賺很多錢,這一點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眾笑)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以下內容順序有所調整。

(2)另傳,當時有印度人綽傑噶瓦等6人,聽得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大名,很不服氣,認為西藏這樣偏僻的地方,怎麼可能有什麼能人。於是,找上門來要求與薩班辯論,薩班和他們在濟壟會面,雙方辯論了13天,最終綽傑噶瓦等人辯敗服輸,他們非常欽佩薩迦班智達,就削髮做了他的弟子。從此,貢噶堅贊聲名傳得更遠了。

(3)此段內容有所調整。

(4)此處反體是指因明推理的側面。

(5)理自在是對兩位論師的尊稱。

(6)形象化修飾法:用比方摹擬被比事物性狀,加以形象化後,不用同、似等詞,使二者形成一體以修飾其詞句。分為二十類:省格、不省格、省或不省格、全部、支分、總體、一支、相應、不相應、參差、提高、相違、原因、雙關、同況、異況、否定、平分、雙重各歪曲。

(7)此論又譯為《攝真實義頌》。

(8)·勒巴西繞與鄂·洛丹西繞叔侄兩位譯師的合稱。叔父鄂·勒巴西繞先從色尊學經,後與納措譯師同往迎阿底峽大師,師事之。曾譯有《中觀心論注》等。1073年建奈托寺,即後來著名的桑普寺。其侄洛丹西繞(1059——1109):幼從鄂·勒巴西繞聽受阿底峽尊者諸法,先後在喀什米爾學經十七年,譯出《量莊嚴論》等書,並校訂舊譯甚多。聚集徒眾兩萬餘人。鄂氏叔侄以講授《定量論》與《慈氏五論》為主,尤側重于講授因明,故桑普寺在長期內為研習因明學中心。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