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30 08:17:21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九
釋第六勝義菩提心之六
巳二破成立依他起有自性之量分四,午一 破成立依他起之自證,午二 明唯識宗失壞二諦,午三 唯龍猛宗應隨修學,午四 明破依他起與破世間名言不同。初中又四,未一 徵依他起之能立明其非理,未二破救。未三 以餘正理明自證非理,未四 明依他起有自性同石女兒。今初。
如是已說若離外境定無內識。今當更破不加無外境之簡別,依他起唯事是有自性。頌曰:
若立所取無能取,而有二空依他事,此有由何能證知,未知雲有亦非理。
若謂離外所取亦無異體之能取,異體二取空之依他起是實有者。今當問彼此依他起之有,是由何識證知耶?若謂由彼自識證知自識。不應道理。自之作用於自體轉成相違故。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觸,輕捷技人不能自乘己肩,火不自燒,眼不自見。許自識知自識之敵宗,至下當說。彼識亦非餘識能知,唯識自宗相違故。唯識教說:未得轉依果之前,若有他識能為此識所見境者,即失壞唯識宗也。以是若依唯識宗義,則彼能知畢竟非有。識未知者,而說境有,亦非道理。中觀師如是破已,唯識師曰:雖無餘識能知,然有自證。唯由自證知有依他起,故此得有。破彼頌曰:
彼自領受不得成。
若謂即彼自識領受自體,亦不成立。今當略說唯識宗自證之依據。如分別熾然論雲:唯識師說,識見二事,謂見自及見境。見境之識,變似外境相已,複為見自識之境。答曰:除見境所餘,如何見自心。此說除見境所餘,謂離彼之外,未見有能見自體者。故唯識師說向內觀識全無二相。複說彼識自見自體為之自證。然不許彼識有能證所證之異相。二諦論釋破自證時亦雲:遠離識二性,要有能證者,乃能知無彼。若不爾者亦不應理故。此說唯識師,成立依他起為異體二取遍計執空時,其依他起識遠離二取之自性,要先以能知之自證成立。乃可以彼為所依事,知彼無有異體二取。若先未以自證成立彼所依事,則不時可以彼為所依事,成立遍計執空。此是破雲:如汝所許,須以離二取相之自證,成立依他起。然彼亦不成也。有說由破如是自證故亦破諸瑜伽師各別內證之自證。及破世人名言義雲我自見之自證者,實屬愚談。
未二破救分二,申一 敘計,申二 破執。今初
此中唯識師,許經部計,為成立自證故,作如是言。如火生時,非漸照自體及瓶等,是頓時俱照。說瓶聲時頓緣彼聲及所詮瓶。如是識生時,亦非各別漸知,是頓了自體及境。故定有自證也。其不許自證者,亦定當許有自證,若不許彼,則後時憶念境謂先見此事,及憶念能領受境者,謂我先見,皆不應理。何以故?先未領受念必不生,念心唯緣曾領受境。汝既不許自證,如前見青識當時不曾有領受故,後時有念則不得成。此是以後念為因,成立前見青識有能領受。若成立前見青識有自領受之自證者,則不得他極成之同喻,故不作如是成立也。若已成立見青識有能領受者,則此領受,不出自領受與他領受之二類。初非汝宗所許,次為自宗所破。既破領受之能遍,則領受亦不成也。此破即是成立自證最有力之正理。又此見青識,由餘識領受亦不應道理。此有二過。一應成無窮,謂若見青識,由後起之餘識知者,則彼後識,須否更由餘識證知?若不須者,前識亦應爾。若更須者,彼識亦應更須餘知。故成無窮過。成無窮者,初見青識便有領受不成之過也。二應不見餘境,謂若前識由後識知,則應不知餘色聲等境不於後轉。以識相續,唯緣前識為境故。此非不定,以前前識為後後識知,則以前識為所取義而生後識。爾時不應舍內近所取義,而趣外遠事故。若謂能證前見青識之後見青識,與觀青色之見青識同時生起,無不於境轉之過者,則一補特伽羅身中,應有同類異體之二眼識,同時生起。若許爾者,經說:諸有情類各一識相續,則成相違。
釋論雲:諸識次第起者,如刺青蓮百瓣,由速轉故,現似頓起。疏論解雲:如入舞場,觀舞人面,聽歌樂聲等頓緣五境雲何五識不能頓起?曰:緣五境之諸識,雖次第生起,由速轉故現似頓起。此極不應理,成立有自證之經部師及唯識師,解經說諸有情類各一識相續之義,如釋量論雲:彼等從同類,功能成決定。是許一補特伽羅,諸同類識不能頓生。非許異類識不能頓生也。藏人多說:如觀彩緞時,緣赤色白色等多識,豈非頓生。曰:彼諸識實是次第生,而似頓生。此是不知經說:各一識相續,意說同類心王。複不知一眼識能緣多色。更不知有緣雜色之眼識也。故應解為:他問同類識應頓生,答曰:彼等由速轉故,雖次第生現似頓生。然說成立有自證之二宗,以速疾轉為誤認頓生之因。釋量論中已廣破斥。則此論文難以立為彼二宗義。似是梵本有誤,諸有智者更當觀察。為免無窮過,與不見餘境過故,決定當許有自證分。由境心俱能引主後念,故能比知前見青時,有領受境者與領受心者,既有自領受之自證,由此自證亦能成立有依他起。汝中觀師問:此有由何能證知?故如上答。
申二破執分三,酉一 正破他宗,酉二 自家不許自證亦有念生,酉三釋難。今初,頌曰:
若由後念而成立,立未成故所宣說,此尚未成作能立。
若依有自相說由後念,成立所念境之前識有自證者,則為成立所未成立之自證故,汝所宣說有自性之念,此於敵者尚未極成,非是自證之能立。如為成立聲是無常,雲眼所見性。若依世間名言而說,證之果念。何以故?如火先成立,方知煙是彼果。如是要先成立自證。及念從彼生之關係,乃能由念比知自證為有。今彼自證于敵者宗尚未成立,寧得有念為自證之果。此關係不成之喻,謂如見有水火,不能比知定有水珠火珠,即無彼珠,由降雨鑽木等,亦有水火故,如是雖無自證亦有念生。下當廣說。
此非說念與自證如煙與火,從因果門由念比度自證。是如前說,由念比度前識有能領受。此複定為自領受與他領受二門,破他領受,成立為自領受,然許識為能證之經部師與唯識師所立二門實不決定,如燈不自照,仍不失其為能照。如是內識雖不如敵宗所計能自領受,亦不失其為能領受也。若謂燈能自照者,暗亦應能自蔽。若爾如瓶在暗中不可見,暗亦應不可見矣。如中論雲:若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暗亦應自蔽,亦能蔽於彼。即不作如是推察,亦不應理。頌曰:
縱許成立有自證,憶彼之念亦非理,他故如未知身亦無自生,此因亦破諸差別。
縱許內識能自證及了境,然說念心憶彼心境亦不應理,汝許後時念心與前領受境之識,是有自性之他故。如慈氏識之自證與領受境,近密之識,先未領受不能憶念。如是自身後時所生識,亦應不能念未曾領受之心境,是自性他故,如先未知未曾領受者身中所生之識。
若謂一相續所攝者是因果法故有可念者,亦不應理。以此是自相他故之因,亦能破彼一相續所攝,及因果等諸差別故。此於前:如依慈氏近密法。時,已廣論訖。
酉二自宗不許自證亦有念生分二,戊此論所說,戊二 餘論所說。今初。
汝既不許自證,生念之理雲何?頌曰:
由離能領受境識,此他性念非我許,故能憶念是我見,此複是依世言說。
由離前能領受境之識,說此能憶念識是有自相他者,非我宗所許有如上已說。如種芽等親因果法,其執為自相之他者,世人通常心中無有此執,亦如前說。故前領受境,與後憶念之因果。世人俱生心,亦不執為有自相之他。非但不執,且于後時憶念前緣青識所見之境時,並可說言,我先亦見此境。故領受與念,及彼時二境,世間常心不執為名言有自相。若不爾者,則他人所領受,自亦應能念也。由前領受境識所受所了,後憶彼之識非不受不了。故能生念心,謂我先亦見此。此複是依世間之言說也。不可唯以假名猶覺不足,必要推求假名立義觀察而立。以推求假立都無可得虛妄之義,即世間名言故。釋論於破自相實有之自證與念後,又雲:若依世間名言增上,亦無以自證為因之念。此說不但勝義,即于名言亦破自證。又雲:無自證分念如何生,至下當說。是指此段雖無自證,然由領受即能生念之理也。若念雲:我見。是憶能見。若念雲:見此青等。是憶彼境。若念雲:以前我自見者,我自憶念。此是特殊憶念。他宗意謂,若有此種念心,則如見慈氏之識,應自領受。以念心是隨領受境起故。自宗雖許世間之憶念,然說能如是憶念者,非由前領受境識能自證故而起。是因前領受所了者,後念亦能了別。由境是一,故起念心謂我以前亦曾見此慈氏也。以是當知,如雲:我自見者,我自憶念。此類名言自宗亦許。然此與所破之自證全不相同。
他宗安立領受與念,及彼時二境,皆是有自相之他。彼雖亦說領受與念同緣一境,及許彼二為一相續,然實不能如是安立。前已廣說。
又雖念雲:見此慈氏。然非執此時此處所差別之慈氏,是先所見。是緣總慈氏而說。反觀內心便可了知。
戊二餘論所說
說無自證能生念心之兩大派中,靜天論師意,如入行論雲:若無自證分,雲何能念識。此敵者宗如前廣說。于敵者宗所出之過,答雲不定。自宗既無自證,念雲何生耶?曰:由領餘相連。能念如鼠毒。由能取心領受餘所取境事,即由領受境識,引生憶識之念也。若謂由領受餘境,能引生憶內心之念,不應道理,太過失故。答曰無過,言由領受境引生憶內心之念者,非離識而念。如念:昔見此色,是由心境相連,憶念相連也。如於冬季身被鼠咬中毒,只覺被咬不知中毒,後聞雷聲毒發,雖亦能憶念是被咬時中毒,然非前時已覺中毒也。此中鼠咬,喻緣青識領受青境。咬時中毒,喻緣境時有能領受心。爾時自心不自領受,如被咬時不知中毒。後時憶被咬,喻憶領受境,昔能緣心雖不自證,然由憶念領受境時,即能憶念,如由憶念被咬之力,即能憶念昔時中毒也。此是論師證明無自證分而能生念之最妙道理。然諸解入行論者,似皆未能如實闡明也。
他難:後憶識之念,應非道理,前識不能自領受故。此既總答不定,故有說入行論于名言中不破自證者,非此大論師所許也。
酉三釋難分二,戊一 釋餘現量及比量難,戊二 釋徐意識難。今初。
問:自宗既亦許有緣青等識。如破他時說:此有由何能證知,未知, 雲有, 亦非, 理。自宗亦應犯過。以此青識,若自知為有,應許自證。若由餘識證知,亦非理故。答:此是最難解處,若以憶念心境為喻,則易了知。如由憶境之力,即能憶內心,不須別憶內心。如是由成立青境之力,即能成立有能緣之心,離成立青境,不須別成立能緣青之心也。此複由青色境於緣青識印現有自相之力,成立青色為有,與他宗相同。其不同者,為成立此緣青內識。他宗說是,由離二取相純能取相之自證成立。複說一切識皆同。自宗則如中觀心論與二諦論本釋所說,如斯單純之能取相決定非有。故彼青識,非由自證成立。是由成立青境之力,即成立彼青識。如由憶境,即能憶心,非如他宗所許,要彼前心能自證之力,乃能憶念也。此如顯句論雲:能量之數是由所量增上決定,唯隨所量行相,安立能量之體性故。此說能量決定為二者,是由所量決定為二增上之力而安立故。及說能量由現所量行相增上之力,安立能量自體為有。唯字是遮,如唯識與經部所許,由能量心隨所量行相轉故,成立所量,次成立能量時,捨棄前理,別說能量自體,由離二取相純能取相之自證成立。義說唯由成立所量即能成立能量也。聖者亦雲:若量自成者,則應汝能量,不待所量成,皆不待他成。此謂若如他宗成立能量時,唯由成立所量猶嫌不足,必要能量自成立為量者,則應不待所量,成立為能量。若許爾者,一切諸法皆應不待因緣各自成立。此亦反顯,唯出成立所量,即能成立能量也。以是當知青識,非如他宗由自證成立,是由根現量成立。由緣青識成立所量,即能通達有彼識故。故一切量,皆是由成立所量即各自成立也。
戊二釋餘意識難

問:此宗既如上說,影像與穀響等亦是色聲等處所攝。顯句論亦說:第二月等,待無翳識,非是現事,待有翳識唯是現事。此宗於說明現字,為色聲等境之實名,為緣彼心之假名時,說第二月等,待世常人,雖有是否現事之別。然自宗則許,第二月等亦是所量現事。故諸根識,不論待世常人為錯不錯亂,但由成立各自所量,即能成立為內心也。然則不許自證者,應不能安立因位,於所見境及所著境之錯亂意識,以彼諸識,不能由成立各自所量,而成立內心故。答:此宗離六識外,不許更有異識,故除依止色根與唯依止意根之二種量外,亦不許餘量。顯句論說:現比二量與聖教量,譬喻量之四量者,是依回諍論本釋而說。其後二量亦比量攝。四百論釋雲:非一切法皆是現識所了,亦有比量所通達者。又現量中,他宗說有四種現量,自證現量是此所破。意識現量亦與因明中所說者不同。四百論釋中解釋對法所說色等五處,各為根識意識所了時,雲:非由二說共知一境,是先起一識,親了境相,次第二識,非親知彼相,由根識之力,起如是分別,即安立彼識為了知彼境。此說先起根識,親了色等境義,由根識力意識亦了,然非如根識親了也。說念亦爾。四百論釋又雲:非如受等領納行相,亦非如色聲等,由諸根親知。此說量度現事僅有二種,一如根識親見色等,二如受苦樂等,由內心領納而知。此後者,因位亦許有。但離四現量外,此宗未說更有現量。然不可立為瑜伽現量與根現量及自證現量。故當立為意現量攝。雖說意現量與因明論者不同,然非不許意現量也。如是受字,可通作者,作用,作業,如雲此人受,由此受,受此事。其第二種屬於能量即受心所。第三是所量,有苦樂舍,此是依意識增上而說。根識之三受則能親知色聲等境,成立之理如上已說。
若意識受,能現知苦樂等,寧非自證耶?曰不然。所破之自證,是一切識唯向內緣,永離能證所證之異相,系單純之能取相。此是經說以領納為相之受心。世間名言亦說受苦樂故。此有能受所受之異相,故與自證不同。由能成立受苦樂等,即能成立能受心也。又如意識見骨鎖等法處色時,由於意識現彼等相,即由意識成立彼等。成立緣彼之識,與前理同。彼境亦與意識各異。
又如二種我執之意識,成立之理,如顯句論雲:隨是所相,自相,共相,凡世間所有者,一切皆是現可得故非不現事。故與彼能緣識同安立為現事。此說能相所相一切皆是現可得者,是明四量中之現量時說,故非是說由一切種智現前可得。又雲:緣不現境,從不錯因所生之識是名比量。故亦非說一切自相共相,唯是現事無不現事也。以是當知,若識緣於自相共相,彼識即有二相之相現。其所現相即彼識之現境。安立彼境與彼識俱為現事。故許現字,為彼境之實名,為彼心之假名。若於此識有彼相現,即說彼相為此識現境。彼現境於此識為現見事,此識於彼境為不欺誑識。世間共許不欲誑識為能量,故此識亦是能量,爾時彼所量相,即由此識而得成立。其成立此識之理亦同上說。故二種我執亦是現見二種我相,彼所量現相,即由此二執成立等,亦同上說。其餘於所著境錯亂之內識,皆當如是了知。
如是諸識,雖於所現境同是現量。然於二我,二無我,及色常無常等,是量非量,則大有差別。故內心是量非量之建立,亦皆能成立也。如上所說,於所現境為能量之意識,當知是於彼現境之意現量,以是餘量皆已遮故。不可說是自證現量,以於彼境有二取相故。根本無漏智,離二取相,而與法性,有能證所證。與一切諸識唯向內觀,離二取相仍有能證所證者,全不相同。後者唯是宗派假立之能證所證,即以觀慧審諦觀察,終不見有能證所證之二相。前者不然,只要用意觀察,能證之智與所證之法性境,即各別現故。由根本無分別智成立所量之法性時,即由此力便能成立能緣之智。此智離能證所證之二相,與他宗所說,一切諸識唯向內觀永離二相純能取相之差別,後果地時當廣說。
自破他雲:此有由何能證知等,所說眾過。他反難時,其不知各宗微細建立者,複不能以自宗了義聖教最精微義,及最難通達之深細正理而釋他難。唯樂狡辯,雲我宗無所許故不犯過者。實不需知如斯精微建立,然諸聰督智士,若不見以精細正理,簡擇得失之正道,便不能信受。吾為此輩,故略示安立此宗無過之門經也。
問:其念:我見青色,此我是補特伽羅,與緣青識相違。如是念時,如何是念緣青識耶?答:緣青眼識與見青之補特伽羅,雖屬相違。然以彼識見青為緣,即可安立是我見青,並不相違。如是由念緣青眼識見青為緣,雲我先見青。說此補特伽羅,即念緣青眼識,何違之有。
未三以餘正理明自證非理
由是因緣,頌曰:
是故自證且非有,汝依他起由何知,作者作業作非一,故彼自證不應理。
是故自證且非是有,汝唯識師所說依他起性,為由何識證知為有耶?又由能斫木之作者,與所斫之木,及斫木之作用,三非是一。故說彼識能自證知不應正理。此違害之理,如二諦論釋雲:於識自體,不見有諸極微及離二相之體性。不可見者即無言說。安立諸識唯向內觀離二取相領受體性,自為能證所證。然以觀慧任何觀察,終不見有能證所證。若于彼上能安立能證所證者,則餘作者作業作用,皆應成一也。故智藏論師說:唯識宗之自證與小乘部之無方分極微,有無相等。以無方分極微,亦必有所在處。見彼相時離諸方分則無可見。故說彼二之能證所證與無方分,純屬宗派之假立也。
若說彼二是見而不定法,亦不應理。如二諦論釋雲:若謂此是見而不定。如是亦無言說。縱言可見,不可信故,唯可飲誓水。此謂唯有盟誓成立為可見。
又以楞伽經所說道理,亦能證明自證非有。經雲:如劍不自割,指亦不自觸,如是應知心,不自證亦爾。
未四明依他起有自性同石女兒,頌曰:
若既不生複無知,謂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兒亦何害汝,由何謂此不應有。
依他起性不從自他生,既如前說。今複宣說,無有能知彼之自證。若既不由自性生,又無量能知,而謂依他起事是有自性。則由何道理謂石女兒不應有。此石女兒,于汝唯識師複有何害。汝今亦可許彼為有。謂石女兒,離一切戲論,唯聖智所行,是離言自性也。
午二明唯識宗失壞二諦
又汝前說:是假有法所依因。若依他起是有自性,雖可應理。頌曰:
若時都無依他起,雲何得有世俗因。
若時依他起都無少分自性,則說名言世俗錯亂之因為實物,雲何得有也。此明由計依他起勝義有故,即失壞勝義諦。故唯識師所說世間名言之因,非有自性。頌曰:
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
嗚呼可歎,如他唯識師,由無簡擇究竟了義之慧力,執著依他起物,以為真實。矩知依他起法如未燒之泥瓶,非理觀察如注以水。由智慧惡劣故,例如觀待世間共許之建立,坐,去,作等,及諸外色與從外之受等,皆被破壞。故唯識師唯獲衰損,不能證得增上勝道。由破外境,乃破去坐等諸外事乎。此明唯識宗失壞世俗諦。
午三唯龍猛宗應隨修學
如是由師倒說不了義為了義,不得佛意,隨自分別妄造宗派。入彼道者,頌曰:
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
出離龍猛菩薩所開之軌道,更無能得寂滅涅槃之正方便。何以故?頌曰:
彼失世俗及真諦,失此不能得解脫。
由出此外者,決定失壞世俗諦及勝義諦。失壞二諦者,至未舍盡彼執,決定不能證得解脫。何以故?頌曰:
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諦,由邪分別入歧途。

由不顛倒名言諦之建立,即是如實通達勝義諦之方便。如實通達勝義諦,是從上說方便生起之果。故不知此二諦之差別者,即由邪分別誤入歧途。此明未知無過失之名言建立,必不能如實通達真勝義諦。故唯當隨學龍猛菩薩所開闢之軌道也如見真實三摩地經(即寶積經見實會)雲:世間智者于實法,不從他聞自然解,所謂世俗及真諦,離此更無第三法。此明佛自力宣說二諦,及明一切所知,決定唯二諦所攝,次雲:眾生為求安樂故,於善逝所生信心,如來悲湣於一切,為利世間說俗諦。此明說世俗諦之所為。又雲:人中獅子設世俗,顯示眾生為六趣,地獄畜生及餓鬼,阿修羅趣與人天,下賤種姓高貴族。大富家庭與貧舍,奴僕之屬及婢使,男女等類並二根,所有眾生諸差別,佛無比者為世說,智者了知世俗諦,佛為利人故宣說。此明宣說世俗諦相。又雲:眾生著此淪生死,不能脫離世八法,所謂利衰及毀譽,所有稱譏並苦樂,得利即便生忻喜,失利便起嗔怒心,餘未說者皆應知,八病恒損於世間。此明樂著世俗為實有者,便恒追求世間八法,為彼所惱流轉生死。及明八法中初二法,餘未說者亦當例知。又雲:誰說世俗為勝義,應知彼人慧顛倒。此明若誰說世俗六道等法,為勝義實有,當知彼是具顛倒慧者。故說自教如是計者亦是錯謬宗派。又雲:不淨苦中說淨樂,於無我性說有我。無常法中說是常,住此相中而愛著。彼聞如來所說法,恐怖誹謗不信受,誹謗如來正法已,墮地獄中受劇苦,凡愚非理求安樂,轉受無量百千苦。此明串習四倒及被成立四倒邪宗所迷之外道輩,聞佛聖教,僧背誹謗,由此力故墮地獄中。及明彼等以非理方便求解脫樂,非但不得,反受無量大苦。又雲:若有于佛正法中,如實觀察不顛倒,超出諸有入涅槃,如蛇脫去其故皮。一切諸法自性離,空無有相第一義,若聞此法生愛樂,必得無上大菩提。佛見諸蘊皆空寂,諸界及處亦複然,諸根聚落鹹離相,能仁皆悉如實知。此明無倒通達甚深教義,便能解脫生死。次問如何通達?謂聞一切諸法,皆離自性之教,心生愛樂,了達其義,必當證得大菩提也。前明世俗,此明勝義。界謂地等界,處謂色聲等處。故諸不知世俗假立,與勝義諦無自性者,寧得解脫。故唯識師皆是轉入歧途者也。
此說名言諦為方便者,如三摩地王經雲:無文字法中,何說何可聞?于不變增益,故有聞有說。初二句明勝義無文字。於彼勝義無文字之法中,以分別心增益假立,故有聞有說。字之梵語為阿叉羅,通字與不變二義,此處若譯為無字尤妥。增益,雖多釋為:于無計有,于非計是。然不限於彼義。凡由分別假立者皆可謂增益也。唯依世俗諦,始可宣說勝義諦,由此乃能通達勝義而得勝義涅槃。如中論雲: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午四明破依他起與破世俗名言不同
若汝於我等極不顧忌,我今於汝亦不容忍。汝僅善破他宗,謂以正理觀察不應理故,破依他起自性。我今仍以破自他生等道理,破汝所許之世俗。曰:如無始以來,經百幹艱苦所積財寶被他奪去,詐現親善,授以毒食,還奪其財,深心慶喜。我等奪汝依他起性實執之境,實為饒益,若汝於我以怨報德,深心歡喜者,可隨汝欲。我等自得勝善利益也。頌曰:
如汝所計依他事,我不許有彼世俗,果故此等雖非有,我依世間說為有。
如汝唯識師,計依他起事是有自性。三十論雲:非不見此彼。是聖智所證。是自力許。是汝自宗許有。如是有自性之世俗,非我所許也。此蘊等諸法皆無自性,唯由世間共許為有。故我唯依世間說彼為有也。此中世俗蘊等,依世間名言安立,有二道理:一中觀師自宗所安立之世俗,是依名言量安立,非依理智安立。二有時為化導增上,安立蘊等有自性者,是唯就他力而立,非是自宗所許。故破此二各有不同。唯就他力而立者,論曰果故,是有所為而立者。為令所化捨棄邪宗,漸次通達真實義之方便也。此文非說一切建立,皆就他立,自宗不許。由所引教證,亦可了知。如引三律儀經雲:世間與我諍,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說有者我亦說有,世間說無者我亦說無。七十空性論雲:生住滅有無,以及劣等勝,佛依世間說,非是依真實。此說安立有無等,皆是依世間共許之名言增上而立也。頌曰:
如斷諸蘊入寂滅,諸阿羅漢皆非有,若於世間亦皆無,則我依世不說有。
如諸阿羅漢,永斷諸蘊入無餘依妙涅槃界,則一切世俗法,皆悉非有。若此世俗法,於世間亦如是無者,則我依世間名言,亦不說為有。故我唯依世間名言增上,許有世俗法。非不依世間名言,由自力許有也。
又此,唯由世間先許為有,汝應唯待世間而破,不可待餘中觀師而破也。頌曰:
若世於汝無妨害,當待世間而破此,汝可先與世間諍,後有力者我當依。
我等為遣除自身之錯亂世俗境故,設勤勞而修諸道。若世間於汝無妨害者,汝當唯待世間彼此世俗。若汝之道理能破世俗,我亦當相助。然以世間實相妨害,故我等不能助汝,唯當旁觀。汝可先與世間諍辯,諍辯之後誰強有力,我即當依止之。如果汝勝,我願依汝。若汝為世間所敗,則當依止有強力之世間。如是若無外境,則違害名言量。故不能成立外境非有。
問:諸唯識師,以無無方分之極微,破彼極微所合成之外境。此理,豈不能破無方分之外境耶?答:非說正量不能破彼等,然破彼等,不必無外境。由此當知,雖破無時分之內識,及彼識所續成之相續。然亦不必破內識也。他宗意謂,若能破無方分之外境,則亦能破,於所見境不錯亂之根識。錯亂根識,既不能安立其境為有,故亦破其外境也。此宗則謂,錯亂根識,雖不能安立其所量,為真實有,然安立其所量為虛妄,適成相宜。此亦是提婆菩薩之意趣,如四百論雲:謂一有一無,非真非世間。此說分別心境有無,俱非二諦之建立。故如是分別,亦非龍猛菩薩所許也。
巳三明說唯心非破外境分三,午一 解釋地經說唯心之密意,午二明外境內心有無相同,午三 解楞伽經說唯心之密意。初又分三,未一以釋地經成立唯字非破外境,未二 複以餘經成立彼義,未三成立唯字表內為主。今初:
問:若汝怖畏世間妨難,雖無觀察真實正理成立,而許有世俗者。亦應怖畏聖教妨難,而許唯識。如釋地經雲: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答:佛所說經如琉璃寶地,汝不知彼是琉璃體,迷為實事識水。今欲取彼實事識水,汝之智慧如未燒瓶,試為汲浸必當碎成百片。徒為知彼體者之所恥笑。此經密意,非如汝慧之所解也。若爾經義雲何?頌曰:
現前菩薩已現證,通達三有唯是識,是破常我作者故,彼知作者唯是心。
經說第六現前地,現證法界,由有思得一切種智菩提之心,故名菩薩。彼能通達三界諸有唯是識者,是令破除常我作者,通達世俗作者唯是心故。彼菩薩能通達世間作者唯是一心。如釋地經雲:隨順行相觀察緣起。如是但生純大苦蘊純大苦樹。其中都無作者受者。彼複作是念,由執作者,方有作業。既無作者,于勝義中業亦無得,彼複作是念,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如來分別演說十二有支,一切皆依一心而立。乃至廣說。此經但成立無作者受者。解釋唯心之義,則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故此經之唯字,但遮離心之作者,不遮外境。此之敵宗,是如攝大乘論雲:此中教者,如釋地經,薄枷梵說,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由教理比知唯識中,引此為教證。二十唯識論,亦引彼教。謂心字意取相應心心所法,唯字遮遣外境。如上破者,清辨淪師曾先破,月稱論師亦隨破。
未二複以餘經成立彼義
如是已說釋地經義,唯心之唯字是破餘作者。更以餘經顯示此義。頌曰:
故為增長智者慧,遍智曾於楞伽經,以摧外道高山峰,此語金剛解彼意。
由此唯字破餘作者,是釋地經義故。複為增長諸能通達真實義智者之慧故。佛一切智於楞伽經中,曾以如下所述此語金剛,摧壞外道身中,執我及自性等為世間作者之惡見高山,解釋餘經宣說唯心之密意。其語金剛,如楞伽經雲:餘說數取趣,相續蘊緣塵,自性自在作,我說唯是心。此謂:餘人說補特伽羅,乃至大自在天以為作者。我說彼等皆非作者,作者唯是自心。今為解釋此經義故。頌曰:
各如彼彼諸論中,外道說數取趣等,佛見彼等非作者,說作世者唯是心。
各如外道自宗彼彼論中,說補特伽羅等以為作者。等取相續及蘊等。佛見彼等皆非作者,故說世間作者,唯是自心。頌言外道,意取多分。以內道佛弟子,亦假立補特伽羅及相續等,為作者故。或凡計補特伽羅等為作者者,即非內道佛弟子數,如同外道,不能無倒通達佛經之義,故外道言,能遍一切也。寶鬘論亦雲:凡說人蘊者,世間數論師,鵂鶹徒無衣,間彼離有無。故知唯佛教,宣說甘露法,離有無甚深,是正法殊勝。此說,凡說補特伽羅與諸蘊為實物者,雖似宣說雙離有無二邊之義。應當問彼,彼必不能解說其義。是故當知永離有無二邊之教義,唯是正法差別,是為他宗所無之勝法。
由此生死無始故,諸惡分別何所不有,何不當有。即現在世,白淨斷等,亦計實有蘊等而為作者。有本作自淨乞等。疏中釋作:比丘白淨等,釋彼義,謂諸露形比丘。然斷是靜慮之名,故是內道說諸蘊實有為作者之一派,名白淨靜慮者也。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九終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