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6/24 01:05:55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中道-談入中論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他問說今天開始的時候,仁波切提到,當一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那個鏡中裏面的影像是不真實存在的,但是仁波切可不可以談一下,在照鏡子的這個人,他是不是存在,因為鏡中的影像是一個參考,而這個人本身也是另外一種參考,仁波切可不可以談一談這個。

A:當你照鏡子的時候,這個鏡中的影就是這個客體。當你想到,我的那個影像反映在這個鏡中,有這個概念的時候,這個有概念的人,你自己這個是主體。唯識宗的人說,這個概念,這個想法是真實的。這種心識是真實存在,有自性的。而這個鏡中的影像並不真實存在,因為他只是反映出來的。他們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所看到所有的現象,所有的外境都像鏡中的影像一樣,都不真實存在,而真實存在的,只有我們的心識。這就是他們所說的。

提問:這個是說月稱是不是認為因果不存在?

A:在究竟的層次上是的。在世俗諦或者在相對的層次上,在沒有分析的情況之下,是存在的。沒有分析的情況下,到某一個地步可以接受,說他是存在的。如果去進去分析的話,就像我們跑到那個彩虹裏頭去,到那個彩虹裏頭,我們就看不到彩虹的各種顏色,所以就不存在了。

如何證明空性能夠生起影像?

A: 這裏可能有一點錯誤在,我們這邊並不是說空性是一個在空間的一個現象,從中間我們會有各種的現象呈現出來,並不是這樣說。我們用這個字說,我們用這句,從空性中,一切都能生起。對中觀的學者來說,在世俗諦跟勝義諦兩者之中,都沒有一個究竟的說,能生出任何東西的原因,就好象神能創造一切這樣。

空性並不是一個實體。如果空性是一個實體的話,那就如其中一個記誦說,空性可以摧毀一切。在前面那個記誦說,在實相裏面一切的現象都是空的,但是怎麼樣空呢?就是他沒有實存的。

在我們桌上的這個花是一種裝飾,這是我們的概念,這是我們的一個固執,一個概念。在今天晚上來說,他是花,是用來裝飾用的,但是,在實相中,這個作為裝飾用的花,不是實存的。如果現在有一隻饑餓的羊跑進來呢,他就把這個花吃掉,當做食物吃掉,這就可以證明。在這個羊的心中,這個是可口的食物,也許不是可口,不過是食物。同樣的呢,這個羊的概念說他是食物,也不成立的,不存在的。所以,這個現象是離于二邊的,所以就說他是空的。從這個空性中就生起,比如今天晚上這個花是我們的裝飾品。對一些小的昆蟲來說,是他們的家。我們說,從空性中,一切都生起,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提問:若佛性是不善業,不造惡業而能通達,我們究竟要做什麼,要以什麼態度來做任何事。

A:那你現在錯的地方不是在一個對的地方。早一些說過,在這邊不會有一個實際的指示,這是您個別上師的工作。,你自己特定的上師,可能會有很多很深奧的,很有用的給你們的指示,比如叫你燃燈,叫你繞著佛塔行走等等。您的上師可能會問您,一隻手拍有什麼聲音會發出來,可能你的上師也會叫你喝很多酒,或者吃肉,或者做很多怪的事,這都是他的工作,也不是仁波切的工作。在這裏我們只是想建立勝義諦,從理論上來建立。

提問:請再說明一下前一句,彼諸刹那雖互異,一直到相續不異非理故,前面後面或一時潛力,一相續會各自獨立的問題。

A: 這個唯識宗他們對這個,有一個新的回答,他們是想建立有真實存在的主體,為了要建立這個有真實存在的實體,他們就提出潛力這回事。為了要鞏固這個潛力的概念,他們又帶來相續的概念。

因為在前一個記誦,第59個記誦,這個月稱菩薩說,因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實體,所以這個相續的理論不能成立。為了要回答月稱菩薩的這個說法,唯識論的學者就說,雖然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實體,但是他們是相續的。對月稱來說,其實他是接受這個相續理論的。但是,由於唯識論他們說,因為有兩個實存的,有自性的實體,然後再用這個相續的理論去說的時候,月稱菩薩就不能接受了。所以在後面的記誦,月稱菩薩就舉出例子來說,比如說彌勒跟近密,他們兩個人不能互相利益大家,這個例子。在這裏,其實這個就是說真實存在這四個字,有自性。

就像其他的宗教,比如基督教等等,如果說有神,但是這個神他們不認為是真實存在的,大概月稱也不會去破斥他們,他們也會接受他們的講法。最不喜歡的就是真實存在這幾個字。這並不只是文字遊戲。

在釋論中,這個釋論很長的。這是薩迦派的一位大師所寫的釋論。並不是說中觀派的學者或者論師,對真實存在這幾個字特別特別的挑剔。在平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完一部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們就說電影結束了。我們從來在講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有一個概念,什麼概念呢?說這個是他真實存在的結束。但是,當理論家列入唯識的論師,他們把這個真實存在這個概念建立起來的時候,要當他們說這個東西結束的時候,要說這個東西真實存在的結束,那就是意思是說,他永遠不會再發生,再產生。所以這個真實存在是一個很大的論點,就因為我們執著於真實存在,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裏輪回。

首先,做一個結論。這個簡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我們的目的是要證悟成佛。為了要能證悟成佛,我們就要能夠把我們的妄見的網把它分解掉,把它破掉。所以在這邊,當我們談到證悟、開悟概念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說,談什麼很複雜的東西。我們只不過是說,我們要想把這個妄見的網把它解掉。要把這個,以我們世間生活的方式來說一說。

唯識的論點,是代表我們非常事故老練的這種自我的心,概念。在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說,你只不過在想像這些事情而已。例如說,你有貪嗔癡的煩惱。因此有了這個貪嗔癡的煩惱,這個情緒,我們就對我們所看到的人或者事,就生起了某種的想像。既然你有了這些情緒煩惱,你就被這些情緒煩惱所染悟了。一個沒有,正在被這個情緒煩惱所染悟的人,一個清醒的人,在當時清醒的人,他就會走過來跟你說,看,你只不過是在想像事情而已。這些事情都不是你所想,所見到的一樣。只是你的心中、你的腦子裏在想。他不是真實在那裏存在的。我們這裏所討論的,雖然我們討論的會顯得非常複雜,就是如此而已。

這裏頭月稱菩薩跟唯識或者其他論師的爭論,跟我們城市中所謂一個有被情緒煩惱所染悟人的心,跟一個冷靜的,頭腦清醒的來比較,只不過是他的程度不一樣而已。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會經歷到,當你有非常極端的煩惱,例如說有很強的嫉妒心的時候,即使有一個人跑過來跟你說,看,這不過是你的煩惱起作用而已,但是因為你實在是這個煩惱另你很執著,你是真的不相信他所告訴你的,而是相信你自己,你有一個實質存在的東西存在。

這種對自己的想像的執著,就是我們所謂妄見的網。這個妄見的網就是我們所要把他解破的東西。所以這樣說,我們可以說,我們在這裏聽中論,就像把我們的一件外套,把他浸在酸的東西裏頭。舉個例子來說,這個例子說明就是說比如我們把這件夾克泡在酸液裏頭,泡一下拿起來的時候,這個夾克的外形仍然存在,但是他裏頭的線,就是把這個夾克全部縫在一塊的東西,他已經斷了,這個時候,這個夾克的形狀雖然存在,但是只要有一位有資深的上師到來,他把手一身,他對這個夾克一指,這個夾克就會破掉。

 

我會投胎到這個阿彌陀佛的淨土,這個是我們這樣子想的。當我們去投胎的時候,轉世的時候,是誰在投胎轉世呢?不是我們現在的這個身體,而是我們的心。一個普通的佛教徒來說,我們並不需要分析什麼是這個心,但是即然我們這裏在學習中觀論,我們大家都是希望能夠這樣學習,那我們只好來討論心。根據這個唯識宗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個所謂阿賴耶識,他是作為一種容器,我們祈禱我們點燈,我們捐錢給窮人,做很多善事,把這個善事積聚了功德,就把它藏在這個容器,叫做阿賴耶裏頭。十年後,當我們的身體破壞了以後,我們所做的善業,我們所有的功德,需要有一個容器,把我們承載到另外一個淨土,這個容器就是阿賴耶。

唯識論師跟月稱菩薩之間的問題是什麼呢?對唯識論師來說,他們認為阿賴耶這個容器,這個承載所有的功德,善業的容器,是實有的,是實存的。月稱菩薩確認為唯識宗的人,他們沒有膽量去把這個阿賴耶識的真性,就是他的空性去把它認識。用勇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詞,菩提心跟菩薩他裏頭都有勇氣的意思在。一個菩薩要有去認識諸法的真相或者諸法自性的這個勇氣。要有這個面對真理的勇氣,是最大的勇氣。不是嗎?舉個例來說,要有這個勇氣來知道說,我將會死亡,是很大的勇氣。要有這個勇氣來接受說,我是一個非常嫉妒的人,這也是非常難接受的。這兒我們說,一個很大的勇氣。

當然,這些菩薩他們都理解到色是空,我們的眼、耳、鼻都是空的,但是當他們談到阿賴耶的時候,他們要接受說阿賴耶也是空的呢,他們就不能接受。這就是說,當文殊菩薩他談到空性的時候,這些阿羅漢,他們都有了心臟病爆發出來,因為要讓他們來知道這個阿賴耶都不存在,是一件很大的事。

如果阿賴耶存在的話,成佛跟空性,如果我們認為阿賴耶是實存的話,我們修行成佛,證悟空性,這些都會摧毀掉這個阿賴耶,大家明白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一件東西,他真實存在的話,那他就是實境,如果這個世界是扁的、是平的,這是實相。哥倫布他就不會發現新大陸,就是美國。因為,這個世界是平的,他會走到那個邊,他就會掉下去。

同樣的呢,如果阿賴耶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境或者一件實物,那這個空性就會把它摧毀掉。換句話來說,我們就不是在禪修一個事情的真相,因為事情的真相是阿賴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

能生眼識自功能,從此無間有識生,即此內識依功能,妄執名為色根眼。這就是唯識論師在講話了。他們告訴我們,他們關於這個眼識的概念是什麼。這個眼識是怎麼產生的呢?唯識的論師認為,在這個阿賴耶上面,他有這個潛力,能讓我們看到東西。這個依他生的,這個好象一個大海一樣,就像海洋他有能生起這些波浪的潛能,但是它不需要時時都有波浪。他只當在有相當的一種緣的條件發生,把它攪動的時候,例如風把他推動的時候,他才會產生波浪。

同樣的,在能夠依他而起的這個自性上,他有能夠見到一切形色的潛能。當依他,緣自他能夠起的自性、心識,當他的潛能受到我們想要見的這個欲望所攪動,所推動的時候。當我們想要見到一種形色,想要見到外境的意願推動我們能夠依他起的心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東西,比如一個圖畫,一張圖畫。這就是我們見的這個動作。這是,我們一般人都不知道。我們的普通人都認為,是我們這兩隻眼睛在看。唯識的論師不接受這件事。

例如說,唯識宗的人,他們會說這兩個眼球,圓的眼球,就是在死屍上都會有的。這只不過是身體的一部分。他對我們的緣起的信是沒有什麼貢獻的。這就是以唯識宗他們對能見到什麼東西他們的一種解釋。可能跟科學家所談的有點不同。唯識宗他們說見,看見是依賴一樣東西,這都是什麼東西?就是阿賴耶。他們想建立的就是這個心是實質存在的。所有的形色跟外境都是其他的東西而已,是外境而已。

此中從根所生識,無外所取由自種,變似青等愚不了,凡夫執為外所取。這又是唯識宗的論師在說話。在這個阿賴耶身上,他能夠見到比如一個藍色的潛能,這個潛能就是被我們想要看到藍顏色的這個意願去推動。當這個外援或者這個條件去推動我們的阿賴耶的時候,我們就看到藍顏色,例如天空。這就是藍顏色怎麼產生的,怎麼存在的。但是,我們普通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個。普通人都認為,藍顏色在離我們之外的那個存在,他是一個個別的別體。

唯識的論師說,如果沒有能知道這個藍顏色的人呢,就沒有藍顏色出現。現在我們在這兒只是談眼視,但是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把它運用到其他的事上去。這是唯識論師的第二個論點。

再來一個論點。如夢實無餘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於此醒覺味,雖無外境意得有。當我們做夢夢到一隻大象的時候,說我們最近到動物園去看到一頭大象,被他那個意識所推動,所以我們就在夢裏會夢到一頭大象。

同樣的呢,唯識宗的論師,他們就重申,我們所有見到的一切現象,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在我們阿賴耶上有見到這些一切外境的潛能。當這個潛能被我們的業力所推動的時候,那我們就以為我們看到山和城市等等東西。好了現在月稱菩薩又來破斥他。

如於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這是很有趣的。他討論的,他辯論的方式跟我們昨天所談的非常相似,其實,他是有一套標準的辯論的方法,不過每一次他都有一點不同而已。月稱菩薩這麼說,對一個盲人來說,在他的阿賴耶裏,從他出世那天,他就沒有看到所謂藍色的這種潛能。

他又把它扭轉,扭曲一點來說,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的眼是閉著的,我們看到這個眼,在夢中所看到的藍顏色,不是用我們現在的眼來看的,是用夢中的眼來看的。在睡覺的時候,這個睡眠中,我們並沒有一個容器,有這個潛能,能讓我們看到東西。唯識論師,你們沒有辦法,只好接受我的講法是什麼呢?就是說你在睡覺的時候,你只有以夢眼看到東西,比如說夢到一頭大象。那不是一個真的眼睛,是一個假眼,就像那頭假像。同樣的,那個心,那個夢裏的心,他可以辨識這是一頭大象,那也是一顆假心,跟昨天所談的很相似。你不可以說,一個是正確,而另外一個不正確,就是說我們的夢裏的心視正確的、是存在的,而夢裏的眼識,是不存在,不可以這樣說。

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成熟,說夢亦無何非理。這裏他有一點諷刺性,唯識論師說他們以某些邏輯證明他理論的時候,他所用的邏輯,跟他用的理論根本都是一樣的,所以不能用來作為證明。所以,所有的這些他們的講法,他們所辯論的,都不正確。而佛呢,從來在所有的經典中,在他所有的教授中,從來沒有說,有實質存在的東西。

如說無眼非此因,亦說夢中睡非因,是故夢中亦應許,彼法眼為妄識因。這又是唯識他們所舉的另外一個例子。如果我們不小心的話,這個說也會把我們搞得糊塗。但是,如果我們知道怎麼樣去理解它的話,這句,這個記誦是對空性的一個非常明確的教授。唯識論師說,比如說比丘或者和尚,當他們想要生起出離心的時候。不止是出家人,不止是比丘,就是我們普通人,當我們想生起出離心的時候。

現在回到前面的記誦,如於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前面我們談到唯識宗有三個記誦,就是他們有三個論點。之後月稱菩薩的反駁,他在破斥他前面的三點,就是他沒有談到。如於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 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沒有真正的眼睛存在。但是我們仍然見到藍顏色或者大象在夢中。那個在夢中的眼,其實他的作用跟我們醒的時候,真的眼是一樣的。

我們舉的例子是盲人。我們的例子是說一個盲人在睡覺,而他在發夢,他想盲人也發夢吧。當盲人發夢的時候,他在夢中也看見,他看到東西。當這個盲人在發夢的時候,他的眼睛,是起了一個睜的眼睛的作用,當他醒過來的時候,他的眼睛就看不見了。為什麼這個盲人現在看不見呢?因為從唯識宗的觀點來說,這個外境是不存在的,不是實存的,這個藍顏色也是不正確的。但是心識,阿賴耶是正確存在的,真實存在的。當這個盲人他醒的時候,醒過來的時候,他還有這個真實存在的阿賴耶。那為什麼他的阿賴耶在夢中能起作用,而醒來的時候就起不了作用呢。

下一個記誦,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成熟,說夢亦無何非理。但是唯識宗的人說,當這個盲人在發夢的時候,他有一個第六視,第六視就是充當眼視在起作用。這個盲人雖然他是盲人,但是他還有這個心在想像東西。那個第六的視,是他在夢中起作用的這個視。唯識宗的人這麼說,當這個盲人醒過來的時候,他第六視就起不了作用,這不單是他們這麼說,這也是我們這麼想。

例如來說,在夢中我們可能會飛,不是假的,但是我們一醒過來的時候,我們這個飛的潛能就消失了。這是因為,這個能想像到我們能飛的那個潛能,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就停止了。這是唯識論師所說的。這個唯識宗他們想要說的呢,就是這個第六視,還是跟那個所謂的阿賴耶能緣於他而產生一切的視,他們是有相續的潛能。

現在月稱菩薩說,就以你本身所用的邏輯,我可以用同樣的邏輯證明說,在做夢的時候,是沒有第六識存在。月稱程菩薩所說的,就在下面兩個記誦就講的很清楚,仁波切說他已經剛剛解釋過下面兩個記誦。

現在我們到第69個記誦。諸瑜珈師依師 ,所見大地骨充滿,見彼三法亦無生,說是顛倒作意故。這又是唯識的論師他們所舉的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一個修行的人,他想要增強他的出離性的時候,有一個方法,就是說,我們把這些人都想像成,把他們觀成都是骷髏,就是白骨,這也是不淨觀的白骨觀。當比丘他們想要脫離他們對這個一切貪欲執著的時候,他們也把漂亮的女人,他們也觀想作是骷髏或者白骨。這些禪修的大師,這些瑜珈師,修到最後,他們真的看見都是一片白骨。唯事論師是,在外面其實沒有這些骨頭,這些白骨存在。其實這些外面的一切東西,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一個禪修的瑜珈師,他可以觀想到一切東西都是白骨,都是骨頭。

以這種禪修的力量,瑜珈師就能夠從一個層次升到另外一個層次去。但是月稱菩薩也很方便地破斥他說,當一個禪修的人,在禪修的時候,他所觀想到的種種東西,你可能想到是存在的,但是在他來說,這些是倒世俗。如果你看到一個漂亮的人,你認為他漂亮,那只不過是你一個概念。但是如果你看到他是一具骷髏,骨頭的話,你實在又是把他想像出來的。這些佛所教授的這些方法,只不過要解除掉,要把我們的貪嗔癡的這些方法解除掉,而不是一個方法,一個修行要達到實相,所有達到一切相像的方法。唯識論師說,雖然這些骨頭都不存在,但是能見到這些骨頭的心識是存在的。如果這是正確的呢?那我們就到下面一個記誦去。

如汝根識所見境所,如是不淨心見境,餘觀彼境亦應見,彼定亦應不虛妄。當我們人,我們去看一個戲劇的時候,我們能有這個,好象身入其景的潛能。從唯識的觀點來說,他要說的是,這個心是實存、實有的,但是這個外境都不存在。一個瑜珈師看到一個漂亮的女人,把他看成一具骨頭。這既然是一個正常人所能見到的東西。那自然的呢,他所見到的就是那具骨頭,也要是究竟存在的。沒有修這個不淨觀的人,他看到同一件物體,他並沒有把他看成是骨頭。這就能證明說不同的心識,當他們能見到同樣東西的時候,他們能看到都是不同的東西。所以不單指這個客體不真實存在,即使是這個主體,這個心,能見的這個心也不真實存在。下面還有更多的辯論。

另外一個例子,如同有翳諸眼根,鬼見膿河心亦爾,總如所知非有故,應知內識亦非有。就像一個有眼病的人,他看到毛髮掉下來,如果說舉例來說,有一杯水,或者一條河,一條在流動的河,人呢?就把它看成是一條河。餓鬼界的眾生就把它看成膿和血。有的動物,例如魚類就認為它是他可以居住的家。天人界的眾生就把它看成是琉離。

唯識宗的人就說,這些所謂膿、血、河流、家、琉離,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外境,但是這個心呢?能看到這些外境的心呢?是真實存在的。這裏月稱菩薩又在破斥他,月稱菩薩這麼說,就如這個膿、血,這些外在的客體,他不真實存在,就是能夠看的這個主體也不真實存在。如果心是真實存在的話,被這個心所引起的外境,也一定要真實存在。如果這麼說呢?一個人類的眾生,人在這個河流裏,他在洗澡的時候,他就會想到,我是在一條膿血的河裏面洗澡。唯識宗的人,他們要理解,我們能夠見大不同的現象的這個心,也不真實存在的。

到這兒為止,我們已經簡短的破斥了他所謂能言起的心,阿賴耶能言起的心。下面我們要破斥阿賴耶。

若離所取無能取,而有二空依他事,此有由何能證知,未知雲有亦非理。這個相當容易。唯識的論師說,是有所謂依他的這種性,他是實有的,是有自性的。但是他是離於主體跟客體的。月稱菩薩問唯識宗的論師說,是誰能夠看到依他起的性是實有的。你不能說他是時時存在的,實質存在,當他不能被任何人見到。仁波切說他現在要告訴大家,後面會談到,並不是月稱菩薩不相信阿賴耶這回事。他會說,阿賴耶是如何如何好,當這個論點跟他所要談的論點是符合,相符相合的時候,他所不能接受的呢,只是說阿賴耶是真實存在,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如果阿賴耶是實質存在的話,他一定能夠被人知見。所以,這邊就問,誰能夠知見,能夠見到這個事。

下面這個記誦非常重要。彼自領受不得成,若由後念而成立,立未成故所宣說,此尚未成非能立。這個破斥相當短,下面還有一個更長的破斥,辯論。當這個月稱菩薩問唯識論的論師,說是誰能夠證知依他起的性呢?他們都回答是,就像一盞燈,他能夠把它自己也照亮,同樣的呢,我們有一種所謂自證分,就能證知這個心。這個月稱菩薩說,所謂自證分,就是一個能知的心,如果他能說能夠回憶,另我們回憶到昨天的東西,以前的東西,他不過就是一個回憶,不是一個自證分。這裏唯識論師,他們想要證明說依他起,為了要證明這一點呢,他們就要回答說誰是在經歷依他起。對那個來說,他們就說有一個自證分。現在月稱菩薩說,你說有自證分這回事,我們需要來證明。

唯識論師,他們對這個的回答是,有一個我們的回憶。月稱菩薩說,你的所謂回憶或者後念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縱許成立有自證,憶彼之念亦非理,他故如未知身生,此因亦破諸差別。第一句說好,比如說我們接受自證分或者自知的心是存在的。但是月稱菩薩所不能接受的是,我們的意念不能看到這個意念,或者我們的後念看不到我們的回憶,本身看不到這個回憶,因為什麼呢?因為唯識宗他們建立了說這個依他起是一個實存的實體,所以他們現在就是說,他們兩個是一體,是兩個個別的,獨立的一體,所以這個月稱菩薩不能接受。月稱菩薩因為說,因為他們兩個是一體,比如說昨天那個藍色跟今天的藍色是兩個獨立的、分開的,不同的個體。所以,月稱菩薩不能接受說,能夠看到這個回憶本身。

所以在最後一句,他說就是我們前面所句那個例子,就是舉彌勒和近密的例子,如果一位吃了,另外一位不能飽,或者一位用功另外一位不能及格,就因為唯識宗本身說,回憶昨天的事跟今天的事,這兩個是分別的一體。所以,月稱菩薩不能接受說一個回憶能夠回憶前面那個回憶。這個相當困難,可以問一些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要關於現在我們所討論的。不要喪失你的勇氣。這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仁波切說他記得,當他十四五歲的時候,他哭了很多次。這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的對手很強。

提問: 我們怎麼樣來證明說,當現在我們的意念不能另我們回憶到過去的那個念,那我們怎麼樣以這個來證明說他們都是不實存的。

回答:月稱論師並不是在否定我們的回憶的存在。對月稱菩薩來說呢,比如我們記得昨天所發生的事,昨天所發生的事是他的因,而我們的記憶是這個果。對於月稱菩薩來說呢?這個因跟這個果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如果我們問月稱論師,月稱菩薩說,這個因和果是一還是異,他就會說,他既非一,也非異,他們只不過是相依的。這就是我們回憶起作用的方法。但是唯識論師不能這麼說,因為他們卡在他們自己的理論裏。

他們的理論是他們相信依他起,這個依他起是實質存在的。如果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個別的個體,今天我們的回憶跟昨天所發生的事就各不相干。因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事,他們是一體。當我們把這些結都打開的時候,其實這些哲學家所說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不要把它當做是沒用的,因為這些呢都是我們大家所有的結。

。我們現在談的就是真實存在,就是有自性。所謂真實存在,有兩個特徵,當我們談到真實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說它是獨立的。如果它是依附於另外其他呢?依附於另外一個東西的話,我們就不可能說它是真實存在。我們常談到一個人非常善變,比如說當他聽到好的消息或者什麼的時候,他就很開心,聽到什麼不好的東西,他就會很沮喪,因為他太依賴別人告訴他的東西,他的那個情緒太依賴別人所告訴他的事情。所以他善變。

第二個特徵呢,就是說他要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被染汙的,不是捏造出來的,是真理,是實相。我們所說的第二個特徵,也許在現在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當唯識宗他們說到這個依他起是真實存在的時候,他們在說什麼呢?他們就是這個依他起是獨立的。如果他是獨立的話,他就不能依他。月稱菩薩就一直在說,如果近密吃的話,慈氏他不會飽。因為他們是個別的實體,兩個不同的人。所以呢,應成派,這個應成在英文來翻,就是說由於這個因而製成的,就是說這是必然的結果,

我是說,也許有一個可能大家會有的這種概念,當我們看月稱菩薩用一個東西來駁斥另外一個的時候,我們就會說月稱菩薩他相信,或者他認為他用的這個理由絕對,就是說他永遠會相信這個,就是這個是對的。所以,他拿來駁斥那個。

並不是這樣,月稱菩薩只是用一件事情駁斥另外一件,過一下子,你可能會看到他用完全不同的東西,跟那個相反的來駁斥另外一個東西,並不是他接受任何一個東西。

仁波切: 所以月稱菩薩其實真正的興趣,只是在駁斥對方,對方的理論架構是什麼,把他的理論架構打垮。在這本書後面的時候,月稱菩薩甚至講,我之所以跟你辯論,完全是出於我的慈悲心才跟你辯論。

我們應該要注意。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好象這個色、受、身跟這個胃,都不是我們應成派要來否定、駁斥的。我們所要駁斥或者否定的,就是我們對某種東西,認為它是實有這種執著。那是因為,當我們對某種事情,把它執著為實有實體的時候,這個就成為我們所有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

比如說我們昨天所提到的海市蜃樓。中觀應成派的這些學者,不是要否定有海市蜃樓這回事,這個海市蜃樓本身,他不會干擾任何人,他存在是可以接受的。應成派所要否定的,就是說我們說海市蜃樓是在那裏,那裏頭的水是真實存在,就是應成派所要駁斥的。如果我們不否定這個水的真實存在性,當我們趨近這個海市蜃樓,發現這個水根本不是真實存在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會很失望。

基於剛剛所說的,現在讓我們對這個黑板上的題目,就是說要建立世俗諦跟建立勝義諦,來注意這兩個題目。月稱是一個非常清醒的人,雖然有時候在他一生中,他可能會從一隻畫的牛身上去擠這個乳出來。但是,他是相信說,如果我要煮一隻蛋,應該有水和火這些作為因根源。所以在建立世俗諦的過程中,他會很開心的接受所有因果的定律,就是說因緣果這些定律,他都很開心的接受。在建立世俗諦的整個題目中,在這個範圍中,他會接受說有道、有一個在學習的學生,有上師,有涅磐,有成佛等等。這個是在建立世俗諦的過程中。這包括成佛,。然後呢,有我們所謂的建立勝義諦。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世俗地的時候,不要用建勝義諦的分析方法來建立世俗諦。就好象月稱菩薩說,就好象海市蜃樓,這個所謂成佛或者證悟,也跟海市蜃樓一樣,當我們趨近成佛,或者趨近證悟的時候,我們以去分析勝義諦的方法,去趨近這個成佛證悟的話,我們也會看到,他也是不存在的。

當唯識論者,他們說阿賴耶是真實存在的時候,他們是在當他們建立勝義諦的時候所說的。因為,這種字眼,例如說是真實存在,或者實相存在,或者有自性,這些都是在勝義諦的部門裏頭。

不是這些房屋,這些高山阻止我們證悟成佛,是我們對他的這種執著,認為他真實存在這種執著。所以,這個分別希望大家擺在腦子裏,把它記住。

何故能領受境視,此他性念非我許,故能憶念是我見,此複是依世言說。我們的對手現在問一個問題,應成派是不是就不相信或者不接受自證分這回事。你是不是不接受記憶,月稱菩薩說,不是的,對我們來說,這所謂自證分,所謂我們的記憶或者後面,都恰到好處的。因為對我們來說呢,這個能看到藍顏色的心,跟這個藍顏色這個外境都不是分別的個體。我也沒說,能看到藍色的這個心是真實存在,而這個藍顏色是不真實存在的。我沒這麼說。

所以對我來說,在建立世俗諦的時候呢,我可以說,我記得昨天所看到那個藍色。我剛剛那麼說,是不經過分析的,是基於我們平常的這種經歷來說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能用分析的這個系統來建立用義諦。

下一個記誦。是故自證且非有,汝依他起由何知,作者作業作非一,故彼自證不應理。因為你們唯識宗所談的這個自證分,不能成立。是什麼心去看到這個依他起的性呢?對唯識宗的人來說呢?既然心跟外境是兩個個別的實體,一個是這個心是真實存在,而外境是不真實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呢,有一個自證分,一個是真實存在,另外一個不真實存在,這是不能成立的。

能見的那個人,跟見的這個動作,對唯識宗的人來說是不同的。所以,從唯識宗的這個學說來說,自證分,或者有這個自知的心是不能成立的。

下一個記誦很重要。若即不生複無知,謂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兒亦何害汝,由何謂此不應有。現在唯識宗的論點,越來越趨近中觀論點,他們越來越提升到中觀論點了。這裏他們說,是有依他生,依他起的性,但是他不是從自生,也不是從他生。這不用讓我們,不是自我可以所要看見的。因為中觀學者也說,所有的境,所有的外境都不是自生或者他生,所以在這裏,唯事宗跟中觀宗的論點非常接近。但是還有一點分別。

但是,當中觀論者,他說這些東西不是由自生或者不是由他生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另外再製造一個實體出來。然而唯識宗說,雖然這個依他起的性,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但是他們說,依他起這個性,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這裏月稱菩薩就有一點諷刺性地說,這裏就是說石女,不能生育女人的兒子,到底對你做了什麼害處呢?你應該以這個石女的兒子,你把這個石女兒子,把它當做是依他起這個講法,石女沒有小孩,這個是超越自生或者他生的。他也沒有所謂自證分。這個說法就跟唯識論所說的,依他起一樣。所以,月稱菩薩這裏很諷刺地問他,為什麼你偏偏要挑中來說這個依他起,是實有的呢?這就等於就在說,石女的兒是實有的。

若時都無依他起,雲何得有世俗因,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當我們分析的時候,我們現在建立,就是說依他起這個性呢,是不存在的,對於你們唯識宗的人來說,這個好象無著菩薩一樣,就像德光他們都包括在內,甚至,法稱也包括在內。依他起這個性是不存在的。對於你們唯識宗的人來說,這個世俗諦的因是什麼?這裏月稱菩薩所說的是什麼呢?這是很偉大的論點,他就是說,在唯識宗他們都認為波浪不是實存的,可是他們卻認為大海是實存的。在唯識宗來說,這個波浪是世俗諦,這個波浪從哪兒生出來的呢?是從海裏所生出來的。就這個理由就可以證明,波浪跟這個海不是二,沒有異,是不異的。但是,由於唯識宗他們相信依他起,所以他們就認為跟海是一體。所以就沒有起這個波浪的因了。

這個記誦的最後兩句,如他由著實物故,世間建立皆破壞,他就警告唯識宗說,如果你這樣說的話,因為你執著這個實物,所以你就會把所有的世俗的,平常的經驗全部會摧毀掉。

對月稱菩薩來說,如果你經過很多思考,然後終於找到一個方程式的話,這個方程式不但不是解決這個問題,解答問題的,而是他是所有的麻煩或者問題的根本。這個記誦是一個另很多人都感到不舒服的。

出離龍猛論師道,更無寂滅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諦,失此不能得解脫。這些人離于龍樹菩薩所指出的那條道而修的人,這些人沒有一個能達到解脫的道,這包括唯識宗的人,好象無著菩薩一樣,就像德光他們都包括在內,甚至法程也包括在內。為什麼呢?下面兩句說,因為要達到解脫的話,一定要有世俗跟勝義諦,就像兩隻腳,一隻搭著世俗諦,一隻搭著勝義諦,兩個都要健全。這些離于龍樹菩薩所指出來的道而去修的人呢,他們在世俗諦跟勝義諦兩方面,都不合格了。他們怎麼樣失於勝義諦呢?他們說,這個大海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些波浪不真實存在。換句話來說,他們認為依他起的性是實質存在,而其他的外境,其他的東西,全部沒有真實存在,這就破壞他們的勝義諦。

因為這個因他起跟所有的世俗諦裏頭的外境全部都是沒分別。因為,這個依他起,他獨立於世俗諦的一切現象。這個因跟果的聯繫,也不能成立。基於以上所說的原因呢,這些就是唯識宗跟其他的學派,他們的理論也是在世俗諦上,也是不完全的。

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諦,由邪分別入歧途。我們平常的這個所謂世俗諦或者名言諦是方法,勝義諦是我們的目標或者是我。所以,在世俗諦的時候,我們應該皈依,我們應該積聚功德等等,為了要達到勝義諦,不能夠分別這兩個諦,就是世俗跟勝義諦的人,他們就會落到不對的,就是誤途去。這是對其他的這個學派的一個,他其實是在說他們,說他們,因為他們離於世俗諦。

因為,這些其他的學派,都輕視世俗諦,而他們特別重視勝義諦,所以他說這個是不對的。現在唯識宗的論師就問月稱說,您相信不相信解脫成佛。您相不相信積聚功德。然後慢慢的達到成佛呢。如果,您相信成佛的話,那您不是需要相信有一個什麼東西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善行,把它用在過去的嗎。月稱菩薩的回答是說,你們這個唯識宗所說的依他起這個信,不單指在勝義諦裏,我不能接受,在世俗諦裏,我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為了要讓我們能夠瞭解人無我,法無我,為了要達到這種種,那我們也承認是說世俗諦。

為了這樣,我就接受禪修,積聚功德這些,在不經分析的情況之下,我接受他們,把他們當做幻影一樣的接受,他們如幻影般存在。當我說這些菩薩,各地菩薩存在,地域存在等等,我並不是說出於我自心自願說他們存在的。我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說他們存在。我這麼說,是因為一般人喜歡這麼聽。

如汝所計依他事,我不許有彼世俗,果故此等雖非有,我依世間說為有。

對不起,剛剛應該下面一個記誦,如斷諸蘊入寂滅,諸阿羅漢皆非有,則我依世說為有。當這些阿羅漢,他們進入涅磐的時候,他們的一切五蘊已經不在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在經歷勝義諦,所以他們不再有五蘊存在。而我月稱知道那是勝義諦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如果一般人,普通的人都是像阿羅漢一樣,他們都知道這個五蘊是不存在的,那我月稱也不會說他一定存在。

若世於汝無妨害,當待世間而破此,汝可先與世間諍,後有力者我當依。我月稱要來勸告你們,告誡你們唯識宗的論者。你們在一般人之間會有問題的。如果您對普通的大眾說,只有心是實存呢,你會發生問題,問題會產生的。如果你還是繼續說,唯有心是實有的,繼續這樣對普通人說,一直說堅持是這樣的話,出去到街上看到每一個眾生,你都跟他們辯論,跟他們說,看這個桌子不存在,只有我們的心存在。如果哪一方面辯論的結果,哪一方面贏了呢,我月稱就會跟從那個贏方,因為在月稱菩薩的心中,他說普通的大眾是不會接受只有心存在。所以,他真的就是很名言的在這裏說,我反正就依賴哪一個是強者,哪一位贏的,我就會依賴他,就會跟從他。

因為,月稱菩薩本身沒有這個問題。在世俗諦上,在相對的層次上,他不分析。他不會跑去破壞普通人的想法說,看這個不存在,只有這個存在。

換句話來說,他是不主張人到外頭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就是說你自己相信某種東西,然後出去要改變人的看法,要別人依從你的看法。他寧願相信普遍大眾人所相信的東西。唯識宗就反擊說你如果是懼怕這些一般的無明的人,你對他們心存害怕的話,你應該對佛更存有懼怕。因為佛好象在一部經裏他說過,好象是華嚴經的十地品裏說過,諸佛子,三界唯心,因為佛曾經這樣說過。

下面的這個記誦是月稱的回答。現前菩薩已現證,通達三有唯是識,是破常我作者故,彼知作者唯是識。六地的菩薩,他們都理解,他們都知道,三界唯心。這是月稱菩薩一個非常聰明的回答。

這是六地的菩薩他接受,或者他認為三界或者諸法萬法唯心,是因為他們為了駁斥所有的諸法,都有一個常,一個永恆的一個創造者。比如說是神我、大我所創造的。

故為增長智者慧,遍智曾於楞伽經,以摧外道高山峰,此語金剛解彼義。所以,為了要增長菩薩他們的感觀,他們的智慧,而且為了要破斥這些錯誤的概念,誰的錯誤概念呢?就是這些外道,主要就是,比如說印度教跟其他學派的外道。他們對於這個自我,或者是神的這種說法。為了這個原因,佛就曾經在它的經典裏頭,比如說楞伽經裏說,這些東西是心,是唯心,而不是另外有一個神,或者一個其他的創造者。

下一個記誦,各如彼彼諸論中,外道說數取趣等,佛見彼等非作者,說作世者唯是心。從很多的這種學派或者印度教、或者其他宗教他們的諸論或者經典之中呢,他們說有一個所謂創造者存在。全知的佛,他知道所謂這些其他宗教所說的創造者,不是真的有這個創造者。所以,為了駁斥他們,佛就說,心才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

如覺真理說名佛,如是唯心最主要,經說世間唯是心,故此破色非經義。當我們說,這個覺悟真理的人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沒有這麼長把它說出來,我們只是說一個字,我們就說佛,或者說覺者。所以,同樣的佛,在他的教授之中,他說唯心的意思就是說,主要是心來創造這個世界,主要是。他不是說,主要是心,而他是用唯心來說。當他這麼說的時候,他不是否定形色,只不過是佛認為心是比較重要而已。

並不是說佛否定這個外界,或者外境,或者說形色存在,就好象你們唯識宗所說的一樣。

若知此等唯有心,故破離心外色者,何故如來與彼經,複說心從癡業生。如果當佛說唯心的時候,他在經中說唯心的時候,他是在否定這個色或者外境。月稱菩薩這裏就問唯識宗,他說當佛在說這個十二因緣的時候,他為什麼會說有癡呢?在有的經中,他先說無明,然後再說業,然後再說心,再說是。就好象這個心是來自於無明跟業。請問你們唯識宗的人,對這個有什麼解釋呢?所以月稱菩薩說,佛只不過是強調說,心比外境或者形色比較重要而已。他下面這個記誦再繼續會解釋。下面他就要證明說,為什麼佛是在強調心,而不是否定外境。

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眾生從業生,心裏斷者業非有。這個心是一個容器,從這個容器中,產生所有的一切法,如山、河、水,六道,也是這個心創造這些有情,就好象六道的眾生等等。而佛是說,六道的眾生都是從他們的業力而生的。如果沒有心呢,就沒有坐在這兒,也沒有坐的行動本身。所以這個業的作者,跟這個業都會沒有了。基於這個理由呢,佛強調說,心是比其他重要。

若謂雖許有色法,然非如心為作者,則遮離心是作者,非是遮遣此色法。色是存在的,。對不起,剛剛說色如果沒有心,並不能創造什麼東西。不在十地經裏頭,當佛說三界唯心的時候,他就是在否定說,除了心沒有另外一個創造者,造物者。但是,他那個時候也並不是在完全的否定,一切的外境或者色、形象。

若謂安住世間理,世間五蘊皆是有,若許現前真實智,行者五蘊皆非有。根據我們平常的經歷來說,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呢,所有的五蘊是存在的。我們的色、受、想、形這些全部都是存在的,對普通人來說。當這個普通人,凡人成為一個聖者的時候,就是說他有這個智慧的時候,對於這種行者,對於這種修行者,所也的五蘊都不會升起了。

無色不應執有心,有心不應執無色,般若經中佛俱遮,彼等對法俱說有。所以,基於剛剛上面所說的理由呢,唯識宗的人不應該這樣子想,應該怎麼樣想,如果沒有色,既是沒有心,他們不應該這樣想。他們也不應該想,不應該說,如果有心,那個心是實存的,但是色,外境是不實存。上面一句,我剛剛說了,如果沒有色不應該執著有心。應該說沒有色不應該執著有心,而如果有心呢,也不能執著有色。因為,當佛在教授的時候,他很清楚地說,很平等地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五蘊皆空,空就是五蘊。佛從來沒有分別說,有的東西是與空性,而其他的沒有空性。

二諦次第縱破壞,汝物已遮終不成,由是次第知諸法,真實不生世間生。唯識宗的人說,色或者外境是無效的。心是真實存在的,以這個論點,他就破壞兩種真諦,就是說世俗諦跟勝義諦。但是,你們唯識宗所說的時時存在依他起的性,剛剛上面以佛所說的話和邏輯,都已經被我們破斥了。所以,唯識宗你們應該要知道,是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這個性,依他起性,可以生起,從這裏可以生起一切諸法的。唯識宗你們要知道呢,當我們談這個事物生起的時候,我們所謂生,就是談我們一般的經歷,在我們一般的世間經歷而言。因為唯識宗的人,他們又發問了,他們說事實上是佛經裏頭有說,諸法唯心或者三界唯心,但是月稱這裏,他要說明,這個經裏頭所說,不是很直接的意思。這個是很重要的,下面這個記誦。

經說外境悉非有,唯心變為種種事,是於貪著妙色者,為遮色故非了義。仁波切剛剛他說,他要確認一下,確定一下,他自己對這個的理解,因為這個很重要。月稱菩薩說,楞伽經,並不是一部有直接意思的經,他不是一個很深,很慎深意思的經。他的意思是說,這個楞伽經也需要有我們去經過注釋,這樣去理解的。他這裏所說的經指楞伽經,他說楞伽經裏有說,所有的外境不是實存,只有從心把它劃線出來的。這個經是佛為了要教導那些對於色,對於形色,外境這些有非常強的貪著執著的人,對於這些人呢,佛就這麼說,來把他們的執著給化解掉。

有一個問題說,如果阿賴耶是海洋,是一切見聞覺知的來源,而有風才會產生風浪,那麼請問風從哪里來?

回答: 你問這個問題是說,你想問月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是問唯識宗的學者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呢?

提問:雙方的看法。

回答: 這兩方面都認為說,風是從這個海洋來的,但是,仁波切為什麼剛才要反問這位提問的人呢?說您問,是說月稱菩薩的看法,還是中觀師的看法,因為主要的分別在這兩方面,對於大海的看法不一樣。對於唯識學者來說,這個大海是真實存在的,是實存的。但是,對於中觀師來說,不是這個樣子。所以,從他們兩方面實際是不同的。所以,對於唯識師來說,風是由真正實存的因他起性而來的。對於月稱菩薩呢,如幻的風是從如幻的大海而生的。

提問:,阿賴耶是為何有這些潛能?例如來說,看到東西的潛能。

回答:這個問題幾乎有點像你問說,為什麼銀行裏面會有錢,或者你說為什麼銀行裏面沒有錢。也不是所有的阿賴耶都有這種潛能或者潛力在,就是說有一些阿賴耶,假如說一個人已經非常接近佛地,那個時候,他的阿賴耶這種潛能非常非常少了,就很少這種可以製造風的這種機會了。

提問:所謂在盲人做夢的時候,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出世就盲,他可以見到顏色、天空、星星,我們確實知道嗎?

回答:不,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這個例子就是唯識宗舉的,如果我們從來沒有見過藍色,我們在夢中也從來不會見到藍色。

提問:沒有這個心,就不會有這個外景存在。大手印大圓滿,所指的心性之名,是否也中觀應成派所破的範圍之內?

人比石頭所多的,是如何由空裏面所產生的?

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一些誤解,才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這個答案很多,如果您的問題是說為什麼人類所有的識,是如何從空之中產生的,如果您有這樣的話,您應該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石頭沒有從空中產生識出來。這裏有一個很主要的誤解的地方,當您問這個問題,或者是我們講書法由空性所生,你會認為空性是一個實存的實體,從實體裏會生出各種各樣的諸法出來。因為從空性的觀念來看,你有識或者是沒有識,兩個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提問:從來沒有見過的事情,如果在夢中看到,怎麼樣解釋?

回答:對這個問題還不太清楚。大海裏面的風正好是吹的方向很對。

A: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唯心識宗的學派為什麼一定要拿出阿賴耶的見解出來?

回答:因為唯識宗的學者必須要證明,從前面一刹那到後面一刹那,中間有一個東西傳輸或者是運送出去。

因為他們一定要找一個究竟的東西,他們可以依靠或者抓住。

因為他們要找一個容器,能夠把業從前一刻運載到下一刻,運載下去。

A:現在請各位找出月稱菩薩的五個論點,來駁斥唯識宗的學派?五個駁斥的方法。

回答:因為月稱菩薩說如果心是實存,你又說他們是異他性,基本把心的外相視為兩個實體,所以這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

A:他剛才講的有什麼錯誤呢?有沒有說第二個對月稱菩薩的反駁的方法。

回答:如果阿賴耶是實存的話,成佛就變成了破壞或者是摧毀阿賴耶的原因。

A:這個不錯。第三個。

回答: 如果阿賴耶成立的話,他會毀壞世俗諦,如果有阿賴耶存在,就有心存在,如果我有心存在,外相就不存在,在世俗諦上是不成立的,所以也毀壞世俗諦。

如果自勝證存在的話,應該為大家所共知,但是找不到自勝證。

A:再解釋一下,這個答案太禪宗。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請您再多解釋一點。

回答: 阿賴耶如果要有一個自證分,必須要有一個知著,必須要知道他的,這樣的話,就變成了兩個,按照前面的辯論,如果是兩個的話,一個不可能知道另外一個。

A:當我們說他生,請您定義什麼是“他”?為什麼這讓月稱覺得那麼不舒服?

回答:離於自的就是“他”。

A:這個答案不太具有說服力,有沒有人有別的答案。

回答:實存。

A:對,實存當然是一個大的問題,但是實存和我們剛才說的他聯繫到一起。

回答:因為有自己,然後才會有他。

A:對,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在實存上,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問題。第六章是破他生的部分,“他”生的定義是什麼?

回答:“他”是實存的,因為自是實存的。

A: 我要換一個方式問大家。為什麼月稱菩薩把唯識宗歸類於他生派的?如果說你能夠回答這個答案,真正是有所收穫。因為月稱菩薩在他的書裏,把印度教,比如數論派歸類為自生,為什麼把唯識宗歸類為他生?

回答:一切唯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外心都是不存在的,內心是存在的,所以是他生。

A:你的答案再加一個字就對了,你再加一個字,就可以把唯心識宗真正推到他生的深淵裏面去了。

回答:心生出來的時候,心並沒有消滅,外經又存在,兩個都有,所以是他生。外境的時候,心還存在,心跟外境都存在,時間上不是同時,不過是一個先一個後。所以認為是他生。因為唯識宗認為一切唯心,外境是不存在的,心是存在,一切都是由心所生,所以認為是他生。

A:要加的是你的心實存,這個實存是關鍵的字眼。因為阿賴耶的概念,實際上月稱菩薩也接受了。

回答:他們是站在哪一邊,他們是以月稱的論點來辯論,還是以唯識宗的論點,我們需要知道。

A:各位想站在哪一邊?各位是要站在唯識那邊還是不要?我想每一個人,有的人也許站在唯識的觀點,有的人可以站在月稱菩薩一邊。如果有科學家或者是物理學家在,你基本上是反佛教的立場,你也可以用這個立場辯論。我跟各位提提,哪些是非常難的問題。各位問他一個問題,你怎麼證明輪世這個問題,如果你問這個問題,他連座位都坐不住了。

在《入中論》經裏,也有一個例子,佛說就好象一個珍寶,被塊髒的布包裹著一樣,在所有眾生之內也都有佛性,佛性充滿了光明,32相80雖好,但是這麼好的佛性,就像珠寶被破布包著一樣,被我們的煩惱遮蓋著。當唯識師引佛經裏面的話來證明或者是支持自己的論點的時候,中觀師說你所引的經典是《不了義經》,這樣講有點不太公平。

所以唯識師這樣講,心當然是存在,因為是《華嚴經—十地品》講的,但是中觀師對這個就有爭論,他們的邏輯是,這些經典是講給那些沒有辦法接受空性的人聽的,這是一個理由。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說可能有一些人以前是像別的印度教徒,現在想進佛教裏面來,這些人那麼久相信有一個神在,現在來佛教,馬上跟他們講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包括你以前相信的神在內,這些人變得非常害怕。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佛才是唯心、佛性。月稱講,佛是為了這個理由,才在《不了義經》裏講這個道理。

下麵是第95個記頌。佛說“此是不了義,此非了義理亦成”。類似這種經等等的儒家經典,實際上是屬於《不了義經》,需要去解釋的經典。同時,這一點也在用邏輯證實了是《不了義》。同時,不只是《不了義經》,另外一部經也是一樣屬於《不了義經》。這個道理連續到下一個記中,佛說“有所若無有,事不佛心皆所知”。佛說,如果沒有客體,當然很容易就能說沒有主體。在某一方面來說,當你去駁斥客體的時候,同時你也駁斥了主體。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佛先駁斥客體。

下一個記頌,“如是了知教規已,凡經所說非真義”。所以,你應該要能夠分辨什麼是《了義經》什麼是《不了義經》,也就是什麼經需要解釋,什麼經不需要。任何的經裏如果不談空性,就是《不了義經》。在佛經裏面,有講到空性的,這種經典是屬於《了義經》。這裏有四個對學佛的弟子的建議:

第一,依義不依語。第二,依法不依人。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到這個記頌為止,我們完成了駁斥他生。

下一個記頌,“計從共生亦非理,各生未生況共生”。這個記頌很簡單,是駁斥共生。在勝義諦,我們自他生根本不能成立,因為如果你說自他生,前面所駁斥的自生和他生的錯誤,都會發生在你上頭。就算在世俗諦,也沒有說所謂自生、他生這種共生的狀況。這個記頌是駁斥自他生,也就是共生,只有這一個記頌就駁斥了。

下一個記誦,“若計無因而有生,一切應從一切生,不應多門收集種”。前面這個記頌應該加一個,持自他生共生的主要是“釋納教”。最後念的這個記頌,是開始駁斥無因生。我自己有一種感覺,我一直覺得佛教徒並沒有真正的駁斥掉無因生。因為在古代的印度,他們當時已經發展出一套非常精細的哲學體系。當時在印度的宗教,幾乎沒有一個宗教不相信因果的,比如我們說數論派,他們實際上幾乎跟佛教徒一樣相信因果。當然,我不敢說古代的大菩薩,比如像這個書的作者,這一類的大菩薩有智慧,看不到在未來這個主題會變成大問題,但是至少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很主要的事。因為在印度當時,大家都相信這種因果,少數的不相信因果的學派,幾乎都被大家瞧不起,大家看不起這種學派。這個學派的創始人,當時有一種貪欲。在古代的印度,婆羅門對很多戒律方面非常非常嚴謹,你不要談一個人跟女人有不正常的關係,就算到了今天,如果說你到一個因為嚴謹的婆羅門,還是不讓西藏人進門。並不是因為西藏人吃肉,而是因為你穿的鞋是皮革做的,所以他們是非常小心因果的。所謂“斷見外道”,在當時是非常非常少數的。

所謂“斷見外道”的創始人,主要是他想和他的女兒怎麼樣,所以創造了這麼一個理論,其實沒有什麼前生後世、因果、業的東西。他寫的書其實很好,也是像詩文體的,講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我們現代,變成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且還不只前面講的,因為我以前的教授講過好多次,我們用的這本書,月稱菩薩表面是印度的哲學家在辯論,實際上他的對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各種各樣的習慣,把我們的習慣跟他相類似的印度的哲學家來代表,這本書在駁斥這些。我們每一個人自己想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一部分不相信因果。

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問題,不管是性的問題,或者是煩惱的問題,甚至於很多的自我認知的問題,我覺得實際上都是起因於我們並不相信因果。當然,我知道身為一個佛教徒,我們每天都相信如果今天點了一盞燈,照了三夜,以後就會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在日常的生活裏,我們很多的時候像“斷見外道”。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膽子都很大,因為我們生活在顧面子的社會裏,當然沒有一個人願意講我願意和我的兒子、女兒發生什麼關係,但是大家仔細想想我們內心很多的妄想,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妄想裏都是膽大妄為的。

其實還不只是這樣的,我並不願意把下面講的認為是西方式的思想,其實東方也是一樣的。現代,有我們所謂現代的科學知識,我們認為科學發現的東西是客觀的。這裏面,實際上有很多的時候,你並不相信因果。像昨天講的一樣,我們不相信轉世,當然如果現在問在座的各位,你相不相信轉世,每個人都會說我相信,但是,我們實際上沒有一個好的理由這樣說。所以,當我講我們實際上沒有一個好的理由來相信,這實際上也證實,我自己實際上就是“斷見外道”中的一個。所以,這個破無因生,在我們目前來說,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若計無因而有生,一切恒從一切生,世間為求果實故,不應多門收集種”。第一個,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邏輯,如果事情或者是現象是無因就會產生的,應該一直都有各種的現象產生。問題主要還是實存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對手,他們是相信有真實存在的“生起”。當我們的對手說無因的時候,他絕對指的不是空性,這個一定要搞清楚。“斷見外道”說無因就是沒有原因,但是中觀師從來沒有講無因。當然,中觀師也從來沒有想說有因。但是,我們的對手在這邊做了一個決定,就是“無因但是有生”。如果你相信無因,但是你又相信有生的話,他就變成那所生的那個實際上不是因果而生的,這種情況月稱菩薩講,這樣所有的現象都會隨時不停地生。 這一句當然從世俗方面講,如果你要說是無因的話,一般的世俗的人都不必去收集種子、耕田。

“眾生無因應無取,猶如空花色與香,繁華世間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如果是無因的話,所有的事情都應該變成空中的花,根本是不存在的。沒有一個東西是可以被認知的,但是,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們面前所顯現的各種現象,我們不斷地覺知,我給對方一個建議,各位“斷見外道”的信徒,你們要知道,當你看到藍色的時候,是你的心覺知到藍色,你的心是藍色的因,這個你要知道。

提問:我想請問兩位堪布,為什麼一個人的修行世俗諦能夠正到勝義諦?

回答:世俗諦實際上是勝義諦的一個方便,因為只有在世俗諦裏,才可以談種子和芽之間的因果關係。而當我們把種和芽講出來之後,我們就很容易能夠談兩者之間的關係了。當我們講了這個之後,我們就可以讓弟子瞭解到緣起的關係,經由緣起,這個弟子就可以證得勝義諦。

提問:為什麼不能光只借著瞭解到緣起,而能夠證得勝義諦,為什麼一定要去修行?

回答:只有這種知識性的瞭解是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只有知識性的瞭解,沒有辦法帶裏我們能夠一直安住,或者在我們認知的真理上,不能帶來這種結果。你要變得安住於你所認知的真理,知識性的瞭解就只是理智性的瞭解,就只是這樣的。比如這是一個杯子,就只是這樣的。為了要知道它,你要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杯子,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修持。

提問:如何能夠證明諸法由空性而生,但是不是來自於神或者是上帝?

回答:堪布給了兩個答案,第一個答案很好。如果他是我們的話,第二個答案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跟他辯論下去的題目。實際上並不是說諸法由空性而生,諸法並不是由空性生起。實際上堪布講的是對的,因為這句話,比如諸法由空性而生,這句話實際上是《金剛乘》用的詞句,大乘不用。我們現在是大乘班,所以不用。可以說古典的答案,諸法是緣起,所以諸法皆空,這是一個典型的古典答案,這個答案幾乎是沒有辦法駁斥它的。

第二個答案,實際上諸法一切的現象並不是神所創造的,這些現象是由我們的善惡業所創造出來的,這個答案裏有很多的曲折在裏面,這個其實可以跟他辯論。

提問:業從哪里來?

回答:這個答案堪布給的很好,但是這個答案裏還是有東西可以抓住他的。業是來自於執著自我,因為執著自我,所以產生煩惱,煩惱產生了業。

提問:自我是怎麼來的?

回答:堪布這邊講的是標準的大乘的答案。堪布的答案,如果你去追尋所謂的執著自我的開始,開始沒有一個開始,它是無始的,其實這個答案是一個很弱的答案,如果鑽進去,可以好好跟他辯論了。

提問:“無私”是堪布說出來,是證明還是假說,如果是假說的話,我怎麼相信?

回答:我們知道有以前生,因為有以前生,最後產生了無始的概念。我反問一個問題,就算無始,為什麼說無始是常?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詭計。這個也是一個標準的大乘答案。這一生的第一念,一定要有一個因。我們目前的這一念,是由前面的前一念,就是過去的前一念所產生的,這個是標準的大乘相信因緣果的道理。

提問:我們可以說,第三念是由第二念產生的,第二念是由第一念產生的等等。這樣推,什麼是第一念?

回答:如果這個問題問堪布,堪布肯定說是無始,無始肯定是第一個。

提問:要搞清楚無始的定義是什麼,因為無始好象是一個相對的,怎麼給無始定義?

回答:這個答案非常好,他的回答是說,所謂的無始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現象,並沒有實際上的這個東西。如果談到轉世,裏面可能還有一些別的。

提問:既然是想像來的,想像的內容是?一念是前年一念來的,這應該是錯的。半夜的時候你突然被冷醒的時候,很冷,那一念是從哪里來的?

回答:我幫你第二個問題出一點小主意。我問堪布,剛才你說第二念來自於第一念,第一念實際上是想像的現象,其實沒有第一念。無始是一種想像的現象,內容是什麼呢?我想喀布的答案是,想像的,當然是沒有內容的。只要你一開始去分析這些東西,你就開始等於說是在分析勝義諦。我們所相信的第二念是由第一念而來,第一念由前面一念來,這些是在世俗地裏,我們這樣相信。這種講法,實際沒有什麼邏輯,只不過我們生活的狀態是這樣的,在我們的生活裏是這樣的。如果你一定要去找出來,什麼叫做開始,或者你想指出來什麼叫無始,如果你要這樣嘗試的話,整個開始或者是無始的現象會被破壞掉,最後你找到的是剩餘。

提問:無始的定義?我想在《般若經》裏講到無始的時候,意思並不是說無始是另外一個形式的開始,無始的意思是根本不能問開始,因為每一件事的開始是有因有緣,就有開始,所以不能離開因緣去談另外一個開始。你用追溯的方式,這個東西有一念再有前一念,這樣推下去,那個無始是另外一個無明,你把另外一個無知的開始當成開始。佛經裏講到無始的時候,真正的意思是你不能作用於那個開始。

第二,我們在探討有始和無始的時候,避免一個宇宙發生論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宇宙當作一個整體,追究這個宇宙的開始是什麼?因為你沒有這個模式,僅僅就是一個有開始沒開始。第二,你根本不能用宇宙發生論的方式去問開始的問題。你把宇宙當作一個整體,去問開始,最後不是有開始,就是沒開始,即使你說有開始,也是另外一個形式的開始。

第三,如果半夜冷得醒過來,冷的念頭從哪里來?實際這就是緣起,只要有緣起就有開始了。佛法是針對個別的事是開始,是個別的因,而不是所有的事加在一起找一個抽象的因果。

回答:在前面,我們講的時候,有一個講到轉世,其實裏面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大家如果從那個漏洞講下去,可以好好跟他們辯論。

提問:有關相續的問題,時間、空間的相續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正能證明是對的話,就能證明不只是月稱就連佛,都是一個大騙子。月稱為了駁斥存在和不存在,錯誤的把相續分開,分成很多不同的部分。我們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不同的天氣,熱、冷、下雪等等,這個當然說一般的農夫都知道不同季節的差別。所以,如果我們在這邊談四季的話,就把年給破壞掉了。如果我們把一年當作一年來看,那裏就沒有季了。兩方面從一開頭就是錯誤的。同樣,如果我們站在年的立場上看,我們沒有十年、百年、千年,這些又不成立了。如果我們考慮一下時間更大,比如節的話,千年都消失掉,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的、人造出來的概念。所以同樣如果我們講,月、日,這樣的話,有沒有所謂的節、十年、四季,我們又不提它了。如果我們說一條線話,是由無數的點所構成的,所以當談它是線的時候,點就忽略了。同樣,如果談裏面無數的點,就沒有談線。一個很重要的論點,小的離不開大的,大的離不開小的,一點一點離不開不條線,一條線離不開一點點。

另外一方面,他們也不能離于對方而獨自存在。佛等於是錯誤的建立起東西有生、住、滅。業的概念破壞了我們生命,為什麼這樣說呢?當你談到一個漸漸單獨的現象的時候,這樣實際上你沒有看到整個生命的線與這個相續。如果你看到生命像一條線一樣,我想單獨的現象,又消失或者不被你注意到。事件和生命的相續就像點和線一樣,兩個既不能依靠對方而存在,但是正因為有了對方,他們又不能存在。今天的主題不是談電腦。

我們聽聞或者是教授中觀,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從各種各樣的煩惱中解放出來。為了幫助我們解脫這些煩惱,過往的菩薩們修的道或者建立了道。這個道包含了三個要點:第一,就是見地。第二,修,就是去思考你說知道的見地。第三,行,行為,可以令我們的見地堅固。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所有的見地沒有辦法帶給我們就近的快樂。所以我們現在具有的見地,可能不是一個很完美的見地。因為我們的見地不完全、完美,所以我們從見地所衍生出來的修行,以及這個見地所衍生出來的行為都是不健全的,這個不健全導致我們後來的失望、痛苦。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正確的見地,這個很困難。之所以困難,並不是因為究竟的見地在技術上,或者在其他的某一個層次上非常非常難,原因並不是這樣的,並不像科學那樣一個複雜的東西。見地,比如空性,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至少我的上師是這樣跟我講的。為什麼那麼困難的去瞭解它呢?因為我們非常非常習慣於錯誤的見解,所以對我們而言,就算是面對真正正確的見地的意願都沒有。所以,即便我們希望去瞭解空性,或者我們對空性稍稍有一點好奇,都需要非常大的功德。就算我們有一些好奇心或者是興趣,去瞭解正確的見解,但是正確的見解似乎仍然非常困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正確的見解往往被我們自己很多的想法染汙了。

我們現在所研討的這本《入中論》,就是用各種方法來建立正確的見地。以前我也講過,我們只是這樣來學或者是讀《入中論》,實際上我們如果只這樣做的話,並不會真正讓我們瞭解正確的見解,但是至少我們會對於什麼叫正確的見解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真正的瞭解,必須要經過我們自己的修持,必須經過我們的虔誠心和足夠的功德。我們現在做的,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至少會讓我們覺得,這個講的很有道理。因為我們有這種感覺,所以也許我們會比較有熱誠的心,希望能夠面對或者瞭解正見,希望是這樣的。我自己認為,如果你有足夠的虔誠心或者足夠的功德的話,我們現在做的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有前面講的這些,你可以到一個上師面前,上師會問你一個非常荒誕不經的問題,比如問你的手拍出來的聲音是什麼,你就可以當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但是要我們什麼事都不做,等待像剛才講的狀況發生,稍微有點冒險。現在我們開始研讀這本書,在研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前面講的情況可能會發生。

我們想要去除的,想要清淨的,就是我們錯誤的見解,我們想要建立的就是正確的見解。非常一般地來說,什麼叫錯誤的見解?我們有一個成見,我們認為某一個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比如我們在沙漠裏非常渴的時候,你看到海市蜃樓,你以為裏面真的有水。像前面我們念心經的時候,裏面講耳鼻等這些東西要告訴我們,並不是要否定在沙漠裏我們所看到的海市蜃樓,只是要讓你知道,海市蜃樓並不是真的水。這個其實是非常難做的,因為剛才跟大家講,你在沙漠裏已經渴得要死,你看到前面似乎有非常甘美的泉水,突然有人告訴你那不是水,那是海市蜃樓,我們根本沒有接受。這就跟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空性一樣,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的。

月稱菩薩這麼努力地講,唯一就想建立一件事,他跟你講你所看到的不是水。如果我們用更學院派的講法,這邊月稱菩薩根本不會討論你看到的是不是海市蜃樓,他根本管都不管。他講的只是說那個不是真的水,這是他唯一要說的事。但是,我們許多人認為,那個是真正的實存的水。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我們的身體是真的,臺北這個城市現在的房子都是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只認為這個東西是真的,如果我們只這樣想,這也沒關係,但是問題是我們的心又往前進一步,當我們認為這個東西是真的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執著,月稱菩薩覺得我們這麼執著一個不是真實的東西,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一旦你知道海市蜃樓並不是真的水,如果你真的瞭解到這一點,至於你會不會走向海市蜃樓,根本不重要。也許你仍然願意往那邊走,但是因為你不再受它是水的幻想,你可能是出於別的目的,你願意跟著海市蜃樓到處走。

我們可以這樣講,對我們而言,我們可以說製造了兩種真實存在的狀況。這兩類,第一類,比如我們的身體,我們的五韻、房子等等,這些東西一般都認為是真實存在的。第二種真實存在,有一些理論家或者是宗教家,他們經過分析之後,建立起來他們認為真實存在的東西,所以這邊有兩種真實存在。一個是瓶子,那個瓶子在我們來看,我們認為真實存在的,另外一種,就是理論學者或者是宗教家,經過他們的分析,所建立起來的他們認為真實存在的東西。我們一般的修道的道,不管我們修直、做祈禱、灌頂等等,主要是剛才說的第一種一般性的真實存在。像在這本書裏,各種看到各種各樣的分析、邏輯,實際上是第二種,就是由各種理論學者建立起來的真實存在。

雖然我們前面這樣說,但是像以往我提過,這本書裏所提的所有的外道,比如數論派的數論師,或者是佛教其他的派別,他們代表了我們本身很多的煩惱,或者是本身合理化的,或者本身用邏輯能夠證明的東西,就是我們本身的煩惱。我們這裏所要建立的,就是建立一種見地,這個建立就是任何東西都沒有真實存在的本性。我們怎麼樣做到上面說的目的,第一個,我們來分析因。如果我們說一個東西是真實存在的,他們從哪里來的呢?他們或者是自生或者是他生,或者是二者自他生,或者是無因生。這樣講,實際上非常有道理。因為我們認為一個現象、一個東西真實存在,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東西有一個生起,有一個開始,因為這樣,才能真實存在。

在前面三次的教學中,我把四種生裏面的前三種,就是自生、他生、自他生已經講完了。這次,我們主要要研討的就是最後一個,就是無因生。在我們講到無因生的時候,當然我們也有討論的對手。這個對手,當然有歷史上的對手,比如印度的順世外道,但是同樣代表我們本身的某一種煩惱。順世外道,他們相信任何的現象都是沒有原因的。我們本身的習性,其實有很多都是這樣的,當然有一些不是有意識地可以感覺到,可是有一些是非常強烈地意識到的。

舉例說,你剛和你的朋友吃完飯,你的朋友喝了三碗牛肉湯,喝得很猛,一下就喝掉了。他吃飯的時候很高興,高談闊論,東講西講。可是,一小時之後,你突然聽到你的朋友被人家發現死在哪一個花園裏。我們立刻的反映就是為什麼這樣?不可能,他前一個小時前健康得很。這一類的小事實際上是我們的大問題。這就表示,我們對於因緣的認知並沒有真正深入我們的腦袋裏。假如我們談到現代很多的學派,當然我自己不是非常清楚。比如我們說的存在主義,也許有我們講的類似於這種見解。基本上,認為沒有來生,也沒有過去生,只有我們的現在,也沒有業,沒有業當然就沒有因。我會把這位先生剛才提的問題翻譯給堪布他們聽,如果月稱菩薩在這邊的話,他們會完全同意,這個其實沒什麼可以爭的。

提問:世俗諦把東西分成很多點的話,那是很可笑的。如果你在整體方面來說的話,根本就不用提這些問題。所以,因為整體、全部跟所謂的人工分離的一些理論,是根本不能一起相處的。

回答:我有一個問題,這個看不出來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辯論。我不知道該和你辯論,還是給你一個答案。第一,佛是有究竟、真實的心。這實際上是辯論的一個方法,我現在給你一個答案,看你怎麼樣來回應我。

提問:剛才講轉世是這一生的第一念,一生最後一念,一點一點推下去。怎麼樣證明剛出生的孩子還是一個生命?他的身體跟別外一個身體是不是不一樣。我們看見他就是從一個母體裏面出生,怎麼證明他跟另外一個不相關的身體有一個關聯存在呢?

回答: 任何一個組合而成的東西,一定有三個部分,就是生、住、滅。任何一個組合的東西,一定是由某一個因和某一個緣所產生的。這一生的第一念,是一個組合的東西。所以對他來說,這個因和緣,一定是從前一生來的,這是一個標準的佛教答案。我不太信任這個。

提問:在前面堪布說,不是神創造一切的現象,而是業。那是不是說業是真實存在的?

回答:不,那不是真實存在的。我不相信轉世,因為前面說的第一念、第二念,我們說這一生的第一念來自於上一生的第一念,這個一點意思沒有,不必這麼說。生命就像一個答錄機一樣,只要你有機件,你的電池都有電,只要這些東西都在,放到一起,這個答錄機就能用。如果說答錄機前面某一些零件不太好了,我們就說這個答錄機不太好了。這個所謂答錄機的功能,不必一定要有答錄機的上一世。我們有身體、大腦,我相信佛教說的因果,但是這並不表示我非得要相信上一世。比如我現在有身體,也有大腦,有血管,血管裏面的血一直在流動,只要有一些空氣經過我的喉嚨,嘴巴動,就可以講話,這些幾乎是由這些零件組合而成,才有這樣的。

另外,堪布講了一個很不錯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堪布說你講的東西聽起來不錯,但是有一個問題。他的答案是這樣的,答錄機沒有心,但是我們有。我為什麼要把這個翻給大家聽呢?因為我下面要講的這句話很重要,我根本不相信這個心。所謂心,只是一個理論,只是一個概念。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好象一根火柴,只要火柴盒的皮上一擦就能出火,我們身體裏有一些基因,碰到某些例子,這樣你就有心,我不相信。這一點,實際上很重要,因為對於心的解釋,在西方的哲學和東方,其實有很大的差異。大家都用電腦,現在說112除4,4加4是多少,電腦也不會錯,我們的心就是這樣的。你證明一下怎麼有心?當然,今天的主題不是談電腦。我可以回答,就好象電腦是由人來操作一樣,同樣,我們這個人或者說你的心,也是由各種的離子,各種的零件組合而成,這樣才能操作。如果說我們這些基因、離子破壞掉了,這個人就不能用了。舉一個例子說,我們有心?

堪布現在開始跟我辯論了,讓我們證明有心,因為我們記得上一世。我回答他說,你這根本是騙人。堪布說,這不是騙人,有的人真的記得前一世銀行的存款、帳號。這個很簡單,我跟他說這是碰巧了,正好讓他碰上了。你這樣講,只是說心的一種功能,但是並不證明那是心。

這個實際上是一個佛教徒和科學家之間很大的一個問題。因為到現在為止,雙方對於什麼叫心,還沒有達到雙方都滿意的,可以作為基礎來討論的定義出來。心能夠認知,而電腦,或者是一個答錄機不能認知。我跟喀布講,我的理論是怎麼樣,這其實不是認知不認知,出太陽,向日葵的花跟著動,這完全是一種程式化的反映,像基因一樣。我們有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感覺,這還是一種程式化的結果。

提問:我們的身體一直在進行著新陳代謝。什麼是新陳代謝?

回答:所謂的新陳代謝,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您所舉的,您認為可以證明有心的方法,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證明沒有心。因為可以證明,你可以把一個東西寫成一定的程式出來,這樣你可以把人弄得跟機器一樣,對不對?但是這一切的討論,除非我們能夠統一心的定義是什麼,不然沒有辦法討論。

這位先生如果這樣講,如果我是一個相信斷見的人,你一定是一個信宗教,你是佛教徒,才會這樣。你所有的能知、知者,只不過是一個反映者。

為什麼我們說心和機械不同,心可以學習,人家說心可以自殺,沒有說機械可以自殺的。而且,機械會做合理的事,人會做不合理的事,所以人會自殺。現在的電腦學得很快,馬上電腦會自殺了,因為以前我們沒有設定程式讓它自殺,以後設定了,它也會自殺。

為什麼有這些東西呢?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有這些東西。你不要認為這個思想很簡單,我隨便就可以駁斥它,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思想。因為我自己覺得,佛教其實沒有真正給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證實有下一生。怎麼證明呢?這邊不能說我在報紙或者是電視上斯里蘭卡有一個小孩,記得上一輩子銀行帳戶的號碼。現在這些就像是大河一樣,到時候臺灣來,有轉世頭銜的佛爺,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證明他們是轉世的。因為西藏人從來沒有在科學的領域裏有大的建樹,一直到現在,有很多西藏的喇嘛認為地球是平的,他們相信月亮是天神的一個城市。所以,這種人講轉世什麼的,你能信嗎?

如果沒有下一輩子的話,我們現在做這些事幹嗎呢?別的事多的很,何必來做這種事。當然有一個確定,我們每個人都會死。所以,我們與其在這邊希望去讀這本根本沒辦法懂的書,其實每一秒可以做別的,我們可以享受,可以唱卡拉OK等等。這樣講並不是從宗教上來說。這種東西也不但只是在宗教上這樣,像很多的父母為了下一代存錢,必須把這個錢將來死了留給小孩。可是如果沒有下一代,你死了就像一盞燈滅了,什麼都沒有了。你的小孩什麼也不知道,你何必要存這些錢,你都花了多好。同樣也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何必要聽我們的政治領袖所講的東西,我們何必要遵守社會秩序,我就一輩子,想開就開,紅燈就要開,你何必在乎人定出來的東西,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的對手是這樣說,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的生起沒有任何的原因。下麵應該講第六章的100記頌。我們先把記頌先講一下,後面我再加一些其他的解釋。

月稱菩薩講,如果現象是無因的話,就像是空中的花一樣。他實際上是講,如果說一個現象沒有因的話,這個現象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如果你一直堅持說無因的現象能夠存在,這樣的話,空中的花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在歷史裏面,從來沒有一個眾生真正看過空中的花,從來沒有一個眾生曾經經歷過這種空中的花。為什麼呢?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所謂的空花。而我們在每一天的經歷裏,我們都知道,眾生每天都能看到花,當他看到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一朵花。這是一朵花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你看到了這朵花。所以,如果說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眾生經歷到某一件事,這個事情實際上就是他經歷的原因。

現在有沒有人對這個有問題,可以提三個問題。

提問: 如果一個人使用某一種藥,他會經歷一些平常其他的人不能經歷的東西,這樣可以說他所經歷的東西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答: 這個人所吃的迷幻藥是他所經歷東西的原因,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身為佛教徒的我們,如果沒有辦法證明所有的現象是有原因產生的,整個佛教的哲學會整個垮臺。所以,你不必太擔心什麼轉世。因為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起來因源和果的關係,轉世輪回可以慢慢地建立起來。現在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是不是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不相信原因,不相信因果的人是少數?各位是這樣認為嗎?比如真實存在主義者,這些人是屬於少數嗎?

提問: 每一個人在某一個程度上相信因源,當然這個因源不一定牽扯到前世今生,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會相信一些。

回答:是不是這位小姐認為不相信因緣的人是少數?(答:是。)

下面幾個記頌,可能讓大家很不好懂。很好笑,月稱菩薩根本不想去證明到底有沒有前世或者是後生,他根本沒有想要證實這個。如果我們問月稱菩薩,你到底有沒有前生後世,他總有一些話可以說,但是這些話不是這本書裏所要討論的東西。但是,對於月稱菩薩的對手——順世外道來說,他們之間有相當大的爭論。我們的對手是怎麼說呢?這些現象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沒有原因,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問題。

順世外道說,這個東西或者是現象,是真實的存在,或者是有本性的,這是一個問題。各位能不能看出來,當越程菩薩講因是空,順世外道說無因,這兩個有很大的不一樣。因為現在大家第四年來聽這個課了,大家應該學到一些東西了。大家認為,月稱菩薩說的因是空,順世外道說的無因,之間有什麼差別。

我們說一個事情和一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我出一個小問題給大家,如果順世外道這樣講,他們說諸法,一切的現象都是無因生,同時諸法都是離於自性,如果他們這樣講的話,是不是順世外道的見解和中觀派的見解是一樣的,或者是比較接近的?(回答:我覺得是多此一說,沒有必要的。)

這樣大家瞭解,月稱菩薩是怎麼樣來詮釋順世外道的問題到底在哪里?因為順世外道相信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如果他們不相信這一點,根本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但是前面講過,得到這個結果是經過他們自己分析以後的結論。這些所謂的順世外道,或者是存在主義者,這些人都不是蠢蛋,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世世代代去思考,然後才建立起這個見地,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是無因而生。這個在下面的記頌有講到。

“汝論所說四大種,汝心所緣且非有,汝意對此尚愚暗,何能正知於他世”。現在我們所說的記頌,雖然是屬於順世外道,但是是另外一個更精密的支派。這個支派雖然也不相信有前世,他們也不相信有業,但是他們相信,四大種的力量。這個像我們現在的科學家,我們的科學家是相信大種的力量。比如一個答錄機,只要有電池,只要答錄機的馬達是好的,當這些情況都有的時候,答錄機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可是如果電池沒有電了,答錄機就不能發揮它的作用。所以當大種集中在一起,大種的力量沒有損壞,就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生命。前面是不相信的,但是大種他們是相信的。這個記頌第三、四句,實際上是越程菩薩對他們所說的。對於一個這麼愚昧的人來說,當然不可能知道有關下一生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的對手就反問,為什麼呢?你為什麼這樣講?

第102個記頌,“破它世時汝自體…如計大種有性實”。這個問題是什麼呢?跟我最開始介紹講的是一樣的,順世外道如果並不支持四種大種是並存的,那我們雙方就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但是他堅持四大種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大種如果真實存在的話,必須要有生起。從世論來解釋,一般來說,順世外道是不信神的,他們完全不信。因為他們是無神論,或者是不信神的,所以他們並沒有一個外在的創造者,他們不相信這個。我們目前大種,第一刹那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生起。或者我們這樣講,現在存在的大種是由我們現在的心識來認知的。這個大種在過去的時候,是實存的,但是這種認知還是我們現在的心識認知的,是以比量的方式、比對的方式認知它的。

世論,在一般來說,任何一個現象的第一刹那,必須要有一個生起。順世外道當然不相信有因,因為他們不相信有因,所以他們不相信有下一世。在我們現在這一生,我們也會看到,有某一些的事,比如生病,或者是交通事故,會讓一個人死亡,生病或者是交通事故,會成為這個人死亡的原因。如果按照順世外道無因的講法,我們這一生在任何的狀況下都不會結束才對。

102個記頌是很難懂的。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

第103個記頌,“大種非有前已所,如前自破總他生……故無未說諸大種”。這一派的順世外道講,當大種能夠在一起的時候,就能產生生命。但是月稱菩薩說,你所謂的大種是實存的大種,如果用前面我們已經駁斥過的東西,實際上是自生、他生、自他生和無因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所說的大種也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知道,真正的問題是出在我們說真實存在這一點上。順世外道說,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沒有原因。當他講無因的時候,就變成實存的無因。

在現在這個時代,無因是非常大的、危險的地方。

提問:假如順世外道說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假如把真實去掉,變成現象是存在的,這樣對嗎?

回答:我不覺得這樣。

提問:當你描述一件事的時候,容易偏於一端,所以文字是表現出你真實的感覺。

回答:為什麼把真實存在的真實去掉,仍然不行。因為人家得到這樣的結論,是一個分析之後的結果。因為順世外道分析來分析去的結果,他認為是無因的。但是,月稱菩薩分析來分析去,到最後他沒有發現任何東西,但是這個不是沒有原因,這兩個有很大的不一樣。因為相對上,月稱菩薩講千萬不要分析,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機關,很小的地方。

第一個刹那,這個怎麼樣解釋,我們說的開始,就是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個刹那。但是佛教是不接受有那個,就是說究竟的開始的開始,所以說佛教永遠說是無始。但是順世外道認為無因,所以必須要接受有始,一開始就是怎麼樣,必須要接受,因為沒有原因。我們說開始的開始,對於順世外道,因為他們不相信有什麼,他們是無神論者,那個當然不是神所創造的。因為順世外道不相信有神,可是他們又不相信有因,所以在開始的開始,最先的時候,東西必須要在那邊,就是那個樣子,既然你說無因,又沒有什麼神創造,當然要在那個地方。所以一定應該是那個樣子。所以月稱菩薩的支派就是應成派。他跟別人辯論的時候,如果你的立場是這樣的,就應該是如何如何。他跟順世外道講,如果你是這樣講的,他就應該是這樣的。當然建立起他的看法,但是從月稱菩薩所反駁的,如果說你們說這個東西是實存的,又沒有原因的話,應該是如何。

前面講過,應成派的中觀辯論有四種方法,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對方講的原因如何,你拿同樣的原因駁斥,如果你的原因是這樣的,應該成為如何如何的結果,這個結果當然是互相矛盾的,他用這樣的方式去駁斥對方。第二個反駁,如果你們順世外道所講的原因是對的,就會變成這一生在任何狀況之下都不會結果,因為無因。即便你吃了毒藥也毒不死你,就會產生這樣的結論。人們就會覺得月稱菩薩的理論是很弱的,希望大家多問一些問題。我覺得剛才講存在主義者,他們也並不見得說真的想到真實存在、不真實存在,在這個角度上,並不見得是月稱菩薩的對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月稱菩薩的對手。

但是,如果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而那個結論是經過分析得來的,這個結論夠資格做月稱菩薩的對手來討論。月稱菩薩的基本態度,在一般相對的層面上,接受任何我們認為所顯現的樣子是什麼,他就接受那個樣子,不加分析地接受。如果說海市蜃樓是水,如果有人這樣認為,他就說你就這樣接受,但是你不要接近這個海市蜃樓,因為你越接近,到後來你會發現其實後面什麼都沒有。如果你走到海市蜃樓,居然看見水,那就是你有很大的問題,這個是月稱菩薩基本的態度。

提問:他們所做的論,是不是只是越接近於佛的境界的東西,相對來講,趨近於佛了。就近來講,這個東西是不好的?

回答: 但是問題在這裏,如果沒有這些諸大師做的論,我們連佛講的話是什麼意思,都不可能懂。

提問:我們今天這樣做,相對是對的,慢慢會瞭解,到最後會逼著我們把這些東西當成真的?

回答:我在一開始講過,讀這本書,大概只能認識到實相的10%,另外90%需要通過修行才能正得。但是千萬不要忽視這10%,這10%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關鍵性的10%,學到的10%,你去坐在那兒修,誰知道你在修什麼東西。因為月稱菩薩實際上是用非常維繫的方法在告訴你怎麼去發現問題,怎麼樣含有批評性的看待這個問題。對於他從老師得到的教導,這派沒有任何的主張。當你學這個學派的東西的時候,不像人家那樣,前面並沒有一個東西跟著它走,並沒有這樣的東西。但是他怎麼做呢?就是你能提出什麼主張,全都把你駁倒。

提問:因為這些主張最後不能在你的內心產生問題,可是實際上你要去學他的話,中間你要拿捏的比例在哪里?像男女之間的事,你又愛他,又不能說我一定要他,那怎麼辦?

回答:我們怎麼樣運用它呢?有一個大師叫法稱,他曾經講過,我們應該好好地運用它,等到我們達到目的,就把它丟掉,這是我們運用它的辦法。

提問:在我們的內心,我們一直認為要運用它,可是事實上我們沒有一點運用它。表面上我們看起來已經到了某一個地步,我們已經走進去,事實上我們沒有走進去。好象我們已經修了很久,可是從另一個觀點來講,我們都沒有進去,沒有做到。

回答: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比如剛才講了,我們修了很久,但是沒有真的進入,怎麼知道呢?我倒認為我們進入了。當然我們犯很多的錯,那是一定的。你信不信有下一生,你給他一個理由,為什麼呢?

提問:因為有開始有結束,因為開始跟結束是不能切斷它的。

回答:有別的理由嗎?我認為如果順世外道在這邊,他們會贏。

提問:如何證明會有下一世。剛才前面說過,因是空,是不是跟這個有關呢?

回答:不是。如果你討論空性的話,從開頭就沒有生命這回事,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是順世外道真實是有一個叫生命,但是這個生命是無因的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