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11 05:00:44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中論卷二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今當宣說第六發心。頌曰:
  現前住於正定心 正等覺法皆現前 現見緣起真實性 由住般若得滅定
  由第五地已得清淨靜慮波羅蜜多,故第六地菩薩,住勝定心見甚深緣起實性,以清淨般若波羅蜜多乃得滅定,前不能得,以未得增上慧故,唯成就增勝施等波羅蜜多未能得滅定也。
  由知法性如影像故,第五地中見道諦故,現前趣證諸佛法故,此地名現前地。
  此顯諸余功德資糧,要依般若波羅蜜多。頌曰:
  如有目者能引導 無量盲人到止境 如是智慧能攝取 無眼功德趣聖果
  如一有目士夫,能引導一切盲人到欲往之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以能見正道非正道為性故,亦能攝取諸餘波羅蜜多功德安立如來普光明地。問:前說[現見緣起真實性,由住般若得滅定]。菩薩雲何見緣起之真實性?答:彼緣起實性非吾輩無明厚翳障蔽慧眼者之境界,唯是六地菩薩以上之境,故此不應問吾等,應問已塗善見空性安膳那藥除無明翳成就慧眼之諸佛菩薩。問:般若經與十地經等,豈不明說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見緣起性乎?故但當隨彼聖教而說。答:聖教密意亦難解,吾輩自力,雖依聖教亦不能宣說真實,然堪為定量之大士所造諸論,則能無倒解釋經意,要依彼論乃能瞭解聖教密意。頌曰:
  如彼通達甚深法 依於經教及正理 如是龍猛諸論中 隨所安立今當說
  如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如實現見諸法實性,如是龍猛菩薩無倒瞭解諸經義已,亦於中論中依聖教正理,如實顯示諸法實性謂無自性。我今唯依龍猛教理所說諸法實性,而正宣說。
  問:如何得知龍猛菩薩無倒解釋經義?答:由教證知。如楞伽經雲:[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日龍,能破有無邊。於世宏我教,善說無上乘,證得歡喜地,往生極樂國]。大雲經雲:[阿難陀!此離車子一切有情樂見童子,于我滅度後滿四百年轉為比丘其名曰龍,廣宏我教法,後於極淨光世界成佛,號智生光如來應正等覺]。故此菩薩定能無倒解釋經義。
  如實宣說緣起諸論,唯應為夙植空性種子者說,不可為餘人說,以彼聞空性,轉起邪執,得大非義故。有一類異生由不善巧,誹謗空性而墮惡趣。或有一類,由誤解空性為畢竟無,謗一切法,增長邪見。是故說者,當善了知聞者之信解差別,而為說空性正見也。
  問:既難決定為何種機可說空性,于何種人不可說空性,雲何可知所應說耶?答:由外相狀即能了知。頌曰:
  若異生位聞空性 內心數數發歡喜 由喜引生淚流注 周身毛孔自動豎
  彼身已有佛慧種 是可宣說真性器 當為彼說勝義諦 其勝義相如下說
  為如是聞者,勤說真實義,非空無果。頌曰:
  彼器隨生諸功德 常能正受住淨戒 勤行佈施修悲心 並修安忍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 複能恭敬諸菩薩
  又彼聞者,非但不倒執空性引生無義,且由聽聞空性正見引生功德,彼聞空性見,如獲寶藏令不失壞。
  彼作是念:我若犯戒,必因此緣而墮惡趣,致空性見為之間斷,故常受戒守護不犯。又作是念:我縱能持戒生諸善趣,倘生貧家,恒須追求飲食衣服醫藥資生之具,則聽聞空性皆將間斷,故恒修佈施。複作是念:要以大悲攝持空見方能引生佛果,故恒修大悲。複作是念:嗔恚能墮惡趣,能令顏色醜惡,緣此令諸聖者不生歡喜,故恒修安忍。又見持戒等善根若不回向一切種智,則非成佛之因,不能恒感無量大果,故持善根為度眾生回向菩提。又見餘人,不能如諸菩薩宣說緣起性,故于菩薩生極敬重心。
  如是常恒無間修集善資糧已。頌曰:
  善巧深廣諸士夫 漸次當得極喜地 求彼者應聞此道
  [求彼],謂求得極喜地。[]指下文所說,諸法真實性。且如經說。
  十地經雲:[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琨前地,當觀諸法十種平等性。何等為十?謂一切法無相故平等性,一切法無體故平等性,無生故,無起故,遠離故,本來清淨故,無戲論故,無取無舍故平等性,一切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化事故平等性,一切法有無不二故平等性。菩薩如是善通達一切法自性,得明利隨順忍,得入菩薩第六現前地]。此以正理成立諸法無生平等性,則餘平等性亦易可知。故聖者于中論初雲:[非自非從他,非共非無因,諸法隨于何,其生終非有。][]謂畢竟,隨于何之[],表所依時、處、宗派,[]是能依表內外諸法,應如是配釋。[內外諸法于任何時處宗派,自生決定非有]。此中[]字但與成立有之自生相連,不與有相連,破有義亦成立故。余三宗亦應如是配釋。如是四宗本論成立。頌曰:
  彼非彼生豈從他 亦非共生寧無因
  不自生之義,此雲[彼非彼生],余三亦應如是知。雲何知不自生。頌曰
  彼從彼生無少德
  彼謂有生作用正生之芽,從彼謂從正生之自體,故芽之自體非從芽之自體生,即是此宗之義。自體已有,再從已有之芽體出生,毫無增上功德上則已有故。
  此自生宗亦違正理。頌曰:
  生已複生不應理 若計生已複生者
  此應不得生芽等若計種子生已複更生者,則以何事遮彼種生而令生芽,彼種子複生既無障礙,則芽苗莖等於此世間應皆不得生也。複有過失。頌曰:
  盡生死際唯種生
  理如前說。設作是念:由水、時等能生芽之助緣,令種子變壞令芽生起,芽與種子同時安住成相違故,是種滅芽生故無上說之過。又種子與芽非異,亦非不從自生。此不應理。頌曰:
  雲何彼能壞於彼
  種子與芽無異故,芽壞種子不應道理,如自體性。複有過失。頌曰:
  異於種因芽形顯 味力成熟汝應無
  形謂長圓等,顯謂青黃等,味謂酸甘等,力謂勢力差別。如身略近痔藥便能療痔疾,及手持神藥便能騰空。成熟謂物轉變差別,如蓽芰等,味轉甘美。若種芽無異,則如種子性中所有,應更無異形等事。然實有異事可得,如從蒜種子生水莖等芽,故說不異,不應道理。
  若作是念:舍種子位,轉得異位,即是種子轉變成芽,此亦非理。頌曰:
  若舍前性成餘性 雲何說彼即此性
  彼意謂性無異,今以此計,則芽之無異性決定非有,故性無異之宗便不得成。若謂種芽形等雖異而物無別,亦不應理,離形等外無別物故。複有過失。頌曰:
  若汝種芽許非異 芽應如種不可取 或一性故種如芽 種亦可取不應許
  如於芽位種子體性不可取,則芽體性亦應不可取,以離種子無異性故。如種子性,或如芽可取,種亦應可取,以離芽等無異性故,如芽性。欲離上說之過,故不應許種芽無異。
  自命通達真實而計執自生之邪宗已破,今顯未學邪宗之世間名言中,計有自生亦不應理。頌曰:
  因滅猶見異果故 世亦不許彼是一
  種子因已滅,猶有芽果可見,故世間亦未見種芽無異。若是一者,因不見時,果亦應不可見,然實可見,故彼等非全無異也。由此自生於真俗二品,皆違正理。頌曰:
  故計諸法從自生 真實世間俱非理
  故阿遮利耶未加簡別,直雲非自生而破之。有簡別雲:[諸法勝義非自生,有故,如有情]。所加勝義簡別誠為無用。計自生複有餘過失。頌曰:
  若計自生能所生 業與作者皆應一 非一故勿許自生 以犯廣說諸過故
  中論雲:[因果是一者,是事終不然,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一性非有,父子、眼與眼識皆應一故。中論雲:[若然是可然,作作者則一]。以是若怖所說眾過,欲求無倒通達二諦,不應許諸法自生也。
  諸法決定不自生,故自生宗非理。然雲:[豈從他]?則不應理。以諸經說,從他四緣,所謂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而生諸法,雖非所欲,亦須許他生也。有說:因緣是五因性除能作因,凡所緣事即所緣緣,謂六識所緣一切法皆所緣緣;除入無餘依涅槃心,其餘一切心心所法皆無間緣;能作因即增上緣。有說:能生者謂因。依此體相,若此法是種子性能生彼法,此法即彼法之因緣。如年老人依杖乃起,正生心心所法要依如杖之所緣乃生彼法即所緣緣,是正生法之所依也。因滅無間即果之無間緣,如種滅無間為芽之等無間緣。若有此法彼法乃生,此法即彼法之增上緣。又有餘緣,若俱生,若後生等,皆此中攝。由大自在天等非是緣故,當知更無第五緣。
  此他生義不能成立,違教理故。今說違理過,頌曰:
  若謂依他有他生 火焰亦應生黑闇
  以是他故。然此非可見事,故此非有。如中論雲:[因果是異者,是事亦不然,若因果是異,因則同非因]。複有過失,頌曰:
  又應一切生一切
  應從一切是因非因,生一切是果非果之法。何以故?頌曰:
  諸非能生他性同
  如能生之稻種,是自果稻芽之他性。諸非能生之火、炭、麥種等,亦是他性。稻芽既從他性之稻種而生,亦應從火炭、麥種等而生。又如稻芽既從他稻種而生,則瓶衣等法亦應從彼生,然無是事。
  他釋難雲:因果二法雖是他性,然非一切出生一切,現見決定故。頌曰:
  由他所作定謂果 雖他能生亦是因 從一相續能生生 稻芽非從麥種等
  若法為他法所作,定說此法是他法之果,若法能生此果,雖是他性亦是此法之因。以是唯特殊之他乃是因果法,非凡他性皆是因果。要從一相續懾及能生者,乃生果法。若相續異如麥種等,或雖是一相續攝而非能生者。如前刹那不從後刹那生,故非從一切而生一切也。
  此不應理。且間說因果者曰:汝說唯稻種子是稻芽因,餘非彼因,唯有稻芽是稻種果,餘非彼果。由何因緣決定如是?若謂見其決定放,更當問日,何故見其決定如是?若但說雲:由見其決定故說見其決定,不能說明見其決定之理由,則不能救前說眾過。
  複次,共知他性遍通一切,都無差別,即此亦能違害他宗。頌曰:
  如甄叔迦麥蓮等 不生稻芽不具力 非一相續非同類 稻種亦非是他故
  如麥種、蓮子、甄叔迦花等,以是他故,不許能生稻芽,不具能生稻芽之力,非一相續所攝,非是同類。如是稻種亦應不具足所說之差別以是他故。如是已破他生之他,今當宣說因果之他非有。頌曰:
  芽種既非同時有 無他雲何種是他 芽從種生終不成 故當棄舍他生宗
  如現有彌勒與鄔波笈多,互相觀待乃見為異。然種子與芽非同時可見,種子未變壞定無芽故,與種同時既無有芽,故種上無離芽之他性,若無他性,則說芽從他生決定非理,故當棄舍他生之宗也。中論雲:[如諸法自性,不在諸緣中,以無自性故,他性亦複無]。此言諸緣,謂若因,若緣,若因緣和合,若不和合,其自性未壞,必無果性,尚未生故。若無果性,則諸緣中定無他性,由有此法表有彼法,是第七囀聲。若許緣是所依,果性於緣中如棗在盤,然此非有。若彼中無此,則此不從彼生,如沙中無油。中論雲:[若謂緣無果,而從緣中出,是果何不從,非緣中而出]。彼所依義,阿還利耶此頌已善辨訖,故不嘉。
  外曰:上說芽種非同時有,不應道理。種子正滅即有芽生,如秤兩頭,低昂同時,何時種滅,爾時芽生,種滅芽生二者同時,故種與芽亦同時有,以有他性,無上過失。頌曰:
  猶如現見秤兩頭 低昂之時非不等 所生能生事亦爾
  雖作是計。頌曰:
  設是同時此非有
  若以秤喻,便計能生所生二法之生滅同時者,不應道理。秤之低昂雖是同時,然所表法非同時有,故不應理也。如何非有?頌曰:正生趣生故非有 正滅謂有趣於滅此二如何與秤同正生謂趣向於生故是未來,正滅謂趣向於滅故是現在。故未有未生者乃生,已有現在者乃滅,此雲何能與秤相等。秤之兩頭俱是現在,故低昂作用同時有。種子與芽一是現在一是未來,非同時有故此與秤不同。設作是念:法雖非。同時,然彼法之作用是同時有。此亦不然,不許彼作用異彼法故。複有過失。頌曰:此生無作亦非理生作用之作者謂芽,彼芽尚在未來故非有。彼所依既非有,此能依亦必非有。生既非有,如何能與滅同時耶?故說作用同時不應道理。中論雲:[若有未生法,說言有生者,此法若無有,雲何能有生]。若說芽等未生法於生前先有乃可生者,然于生前不能安立少法為有,以未生故。若生作用所依之法,於生前非有,雲何能有生也?此字指法差別,法字第七囀聲。無有亦是法差別,雲何與生相連。謂若無此法,雲何能生,應全不生也。
  若謂稻稈經雲:[如秤低昂之理,若何刹那種子謝滅,即被刹那有芽生起]。豈非以秤為喻耶?曰:雖舉是喻,然非說他生,亦非說自相生,是為顯示同時緣起,無諸分別,如幻事故。如雲:[種若滅不滅,芽生均非有,故佛說法生,一切如幻事]
  有作是說:若種與芽非同時有,無他性故,他生非理,若同時有即有他性故有他生。如眼識與俱有受等,如眼色等與受等俱有,唯是同時乃生眼識。如是眼等與心,亦唯同時者,乃是受等之緣。此定非有。頌曰:
  眼識若離同時因 眼等想等而是他 已有重生有何用 若謂無彼過已說
  若許眼等想等諸同時法,是現在眼識之緣者、此已有眼識待彼眼等雖成他性,然已有者重生全無少用,故生非有。若欲避無所生之過,不許彼已有者,則眼識非有故,眼識非他,此過已說。以是計他生者,縱使有他則生非有,以無生故,二者俱無。縱使有生,則他非有以無他故二者亦無。故一切種無有他義,他義空故唯留他名,是故此執不應道理。
  今明因果中無觀待因義。頌曰:
  生他所生能生因 為生有無二俱非 有何用生無何益 二俱俱非均無用
  且能生因,生已有之所生者,決定非有。前雲:[生已複生亦非理]。等已出過故,諸緣于被全無少用。若謂所生非有者,彼諸能生亦複何益?彼如兔角畢竟無故。四百論雲:[若許已有果,及計尚無果,柱等莊飾屋,此義應非有]。中論雲:[若果定有性,因為何所生,若果定無性,因為何所生。因不生果者,則無有因相,若無有因相,誰能有是果]。若二俱者,因有何用,俱犯上說二過故二 俱法即是二相,二相所有者二俱即有。由有無性於同時一法上亦定非有,故彼性之法非有,被非有故,諸能生緣于彼何用。中論雲:[有無二事共上 何是涅槃,是二不同處,如明暗不慎]。又雲:[作者定不定,不能作二業,有無相違故,一處則無二]。若謂俱離二邊,其果非有非無,彼俱離二邊之果,緣有何用?以俱離有無二性之果定非有故。亦有亦無既非有,則雲非有非無而遮有無,亦無少許別法。若有無俱非有,則亦無非有非無也。中論雲:[分別非有無,如是名涅槃,若有無成者,非有非無成]
  外曰:前為成立他生所說諸理,如乾薪上注以酥油,被汝之慧火焚燒殆盡,能使汝慧火熾然之理薪,前已足矣。然他生是世間已成之義,不須再用正理成立,世間現見最有力故。頌曰:
  世住自見許為量 此中何用說道理 他從他生亦世知 故有他生何用理
  一切世人唯住自見,既是唯見他生,此最有力,其要安立正理者,唯是不現見法,非現見法,以是雖無正理,已成諸法唯是他生。
  此乃未能無倒了達論義,複因無始以來法執習氣成熟,驟聞舍離法執,如離親友深生不忍,遂謂世間違害。若不廣說世間道理,不能除被世間違害之難。為明世間違害境之差別,先說二諦建立,頌曰:
  由於諸法見真妄 故得諸法二種體 說見真境即真諦 所見虛妄名俗諦
  諸佛世尊無倒證知二諦體性、宣說行、思與芽等內外諸法之體性有二:謂世俗與勝義。勝義謂現見真勝義智所得之體性,此是一體,然非自性有。世俗謂諸異生為無明翳障蔽慧眼,由彼妄見之力所得體性,然非如異生所見自性,即實有彼自性。故一切法有此二種體性可得;此二體性,其見真智之境,即是真勝義諦,此體性下當廣說;見妄識之境,即世俗諦。
  如是已建立二諦。今明見虛妄中,複有見正倒二類,故被所取境與能取識皆有二類。頌曰:
  妄見亦許有二種 謂明利根有患根 有患諸根所生識 待善根識許為倒明利根,謂無眩翳未害黃眼等症,及如是無倒而取外境;有患根,謂與上相違。有患諸根之識,觀待無患善根諸識,許為顛倒識。
  如此諸識顛不顛倒分為二類,其境亦爾。頌曰:
  無患六根所取義 即是世間之所知 唯由世間立為實 餘即世間立為倒
  如眩翳黃眼等症,食商陸藥等,是為內身能壞諸根之因緣;如窺油、水、明鏡、空穀、歌聲、日光與特殊時處現前等,是為外界能壞諸根之因緣。若有此緣,即使無內身壞根諸緣,亦見影像、谷響、陽焰水等,幻師所誦咒所配藥當知亦爾。即此咒藥,及邪教,似因等,亦能壞意根。夢等建立下當廣說。以是諸根若無上說障緣,則六根所取義,皆是世間所通逵,觀待世間說名真實,非觀待聖者。其影像等有患諸根所見之境,即觀待世間亦是顛倒。
  今以譬喻顯所說義。頌曰:
  無知睡擾諸外道 如彼所計自性等 及計幻事陽焰等 此於世間亦非有
  此諸外道自命為悟入真實者,彼于牧童婦女共知之諸法生滅等,尚不能無倒正解,而欲超出世間。如攀樹者已放前校未握後枝,墮墜惡見深澗之中,永離二諦必不得果。故彼所計三德等性,於世間世俗亦皆非有。故此又曰:
  如有翳眼所緣事 不能害於無翳識 如是諸離淨智識 非能害於無垢慧
  前破他生,非唯住世間見而破,亦許是聖者所見也。若破生時約聖見為簡別,彼境無有世間違害。如眩翳人見有毛輪等性,於無翳識不以為害。如是乏無漏智之異生識,於無漏見亦無違害,故彼敵者實為智者之所竊笑。
  如是由勝義世俗二諦差別,已說諸法有二體性。今當別說世間世俗諦,頌曰:
  癡障性故名世俗 假法由彼現為諦 能仁說名世俗諦 所有假法唯世俗
  由具無明愚癡,令諸眾生不見諸法實性,于諸法無自性增益為有。以障蔽見實性為體,名為世俗。由此世俗,令諸法現為實有,無自性者現有自性,以於世間顛倒世俗之前,為諦實故,名世間世俗諦,此即緣起假法也。如影像、穀響等少分緣起法,雖具無明者亦見其虛妄。如青等色法及心受等少法,則現為實有。諸法實性,則具無明者畢竟不見。故此實性與世俗中見為虛妄者,非世俗諦。此色心等由有支所攝染汙無明增上之力,安立世俗諦。若已斷染汙無明,已見諸行如影像等,聲聞、獨覺、菩薩之前,唯是假法全無諦實,以無實執故。故此唯誑愚夫,于餘聖者則如幻事是緣起性見唯世俗。此於無相行聖者不現,於有相行聖者乃現,以彼猶有所知障相無明現行故。諸佛世尊心心所法畢竟不行於一切法,現等覺故,以是世尊說世俗諦及唯世俗。其中異生所見勝義,即有相行聖者所見唯世俗法,其自性空即聖者之勝義。諸佛之勝義乃真自性,由此無欺誑故是勝義諦,此唯諸佛各別內證。世俗諦法有欺誑故非勝義諦如是已說世俗諦,今當說勝義諦。然勝義諦非言說境故,非分別境故,不能直接顯示,當以聞者自能領解之譬喻明被體性。頌曰:
  如眩翳力所遍計 見毛髮等顛倒性 淨眼所見被體性 乃是實體此亦爾
  如眩翳人由眩翳力,見自手所持器皿中有毛髮等相,為除彼故遂將彼器數數傾覆,此時諸無翳人行至其前,用目審視彼毛髮處,毛髮等相都無可得,更不分別彼毛髮為有事無事,是發非發,及青色等差別。若有翳人述自心意,告無翳者曰:見有毛髮。爾時若為除彼分別,告有翳人曰:此中無發。然此說者無損減過,毛髮之真實義是無翳人所見實非有也。如是患無明翳者,不見真實義而見蘊界處等自性,此是諸法世俗性,即是蘊等。諸佛世尊永離無明習氣者所見自性,如無翳人不見毛髮,此即諸法真勝義諦。
  設作是念:如是行相之自性豈非無可見,諸佛如何見彼性耶?曰:實爾!然即無可見名之日見。入二諦經雲:[天子!若勝義中真勝義諦是身語意所行境性者,則彼不入勝義諦數,成世俗諦性。天子!於勝義中真勝義諦,超出一切言說,無有差別,不生不滅,離於能說所說,能知所知。天子!真勝義諦,超過具一切勝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勝諦,一切諸法皆是虛妄欺誑之法。天子!真勝義諦不能顯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說所說,為誰說等法,於勝義中皆是無生。諸無生法不能宣說無生之法]。是故緣真實義之智,全無有性、無性,自性、他性,實、非實,常、斷,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空、不空,能相、所相,一性、異性,生、滅等差別,以彼自性不可得故。如是思擇真實義時,唯諸聖者方是正量,異生則非。
  若舉世間妨難者,觀真實義時亦許世間知見是正量者,頌曰:
  若許世間是正量 世見真實聖何為 所修聖道複何用 愚人為量亦非理
  既許世間是正量,此量現見真實義,故應許已斷無明。故許愚人為正量不應道理。若人有緣何法之無知,此人於彼法即非正量,如不識寶者觀寶珠等。若眼識等已現見真實義,則為求證聖道故勤修淨戒聞思修等應空無果。此亦不爾。頌曰:
  世間一切非正量 故真實時無世難
  由前道理,於觀真實義時,世間一切非是正量,故無世間妨難。
  若爾,何境有世間妨難?頌曰:
  若以世許除世義 即說彼為世妨難
  如有人雲:我物被劫。餘人問曰:為是何物?告曰是瓶。他若破曰:瓶非是物,是所量故,如夢中瓶。從世間共許事破除世間義,如是等境即有世間妨難。若時安住聖人知見,以善丈夫而為定量,則無世間妨難。智者當以此理觀諸餘事。
  如是已依世間許有他生。釋世間妨難。今當更說世間亦無他生,故住彼見破他生,亦無世間妨難。頌曰:
  世間僅殖少種子 便謂此兒是我生 亦覺此樹是我栽 故世亦無從他生
  如指一有男相者雲:此兒是我生。非將如是相者,從自身出納入母腹,唯是殖彼不淨種子;由此僅殖彼因,便雲自生兒。故世間亦不許種子與兒為他,若是他者,應如他補特伽羅,不可說為吾子矣。種子與樹如是應知。
  由此所說道理,顯示緣起無常斷過。頌曰:
  由芽非離種為他 故于芽時種無壞 由其非有一性故 芽時不可雲有種
  若芽是離種他者,則有芽時種亦可間斷。如有青牛,黃牛死非不間斷,及有異生,聖人非不涅槃也。以無他性故,如芽體性種亦不斷,故離斷失。由無一性故,非種子即芽,破種子不滅,故離常失。如經雲:[有種芽亦爾,非種即成芽,非異亦非一,法性非斷常]。言有種者,謂若有種子。問:亦應有芽生,且非離種別生。曰:非種即成芽。何故非種子即芽耶?曰:非異亦非一。由一性異性俱非有故,若異非異皆不應理。由其雙破二邊,即明法性非常非斷也。當知此中真實義,謂若種子與芽少有自性,則彼二法或是一性或是異性。若時彼等如夢中所見之種芽全無自性,況雲一性異性。前經更說此義雲:[諸行無明緣,行非真實有,行無明俱空,自性離動搖]。中論亦雲:[若法從緣生,非即彼緣性,亦非異緣性,故非斷非常]
  所雲全無少法自性由因緣生,決定應許此義。若不爾者,頌曰:
  若謂自相依緣生 謗彼即壞諸法故 空性應是壞法因 然此非理故無性
  若謂色受等法各有自相自性自體,是由因緣生故,則修觀行者見諸法性空,了達一切法皆無自性時,應是譭謗生之自性而證空性。如錘是擊毀瓶等之因,如是空性亦應是譭謗諸法自性之因。然實不應理,故一切時不應許諸法有自法性自空。如寶積經雲:[複次迦葉!中道正觀諸法者,不以空性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令諸法無相,但法性自無相。不以無願令諸法無願,但法性自無願。不以無作令諸法無作,但法性自無作。不以無生令諸法無生,但法性自無生。不以無起令諸法無起,但法性自無起]。如是廣說。
  有許依他起有自性,依他起之空性,以無能取所取為相,如無常性等不可說為一性異性,若如彼意,則當說唯以空性令諸法空,非自性空。四百論雲:[願我得涅槃,非不空觀空,以佛說邪見,不能得裏盤]。中論亦雲:[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問:以無勝義生故,雖破自他生,然色受等法,是現比二量所得,應許彼等之自性是從他生。若不許爾,如何說有二諦,應唯一諦,故定有他生。答:此實如是,於勝義中非有二諦。經雲:[諸菽芻,勝諦唯一,謂涅槃不欺誑法。一切諸行皆是虛妄欺誑之法]。以世俗諦,是悟入勝義諦之方便故,不應觀察自生他生,應如世間規律而許。頌曰:
  設若觀察此諸法 離真實性不可得 是故不應妄觀察 世間所有名言諦
  謂若觀察此色受等法,為從自生?為從他生?離勝義不生不滅之性外,別無其餘生等可得,故當不觀自他生等。唯如世人所見,由此有故被法生等,是令世人悟人之門,故當受許。如聖天雲:[如于蔑戾車,餘言不能化,如是世未知,不能教世間]。中論亦雲:[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若妄觀察世間名言皆當失壞。如經雲]喻如依木弦,及合手動作,便從瑟琵等,而發妙音聲。若有聰智者,觀聲何來去,遍觀諸方隅,來去不可得。如是從因緣,出生一切行,正見修行者,見行空不動,蘊處及諸界,內空外亦空,有性空無住,法相虛空性]。如是廣說。
  若見如是斷除一切實執之法,其貪著名言諦者,驚惶失措,謂諸法實體染淨之因,定當有生。雖如是說,唯存空言。何以故?頌曰:
  于真性時以何理 觀自他生皆非理 彼觀名言亦非理 汝所計生由何成
  如以觀勝義時所說正理,觀自生他生皆不應理。如是于名言中由自性生亦不應理。汝所計之諸法生,由何成立?故自相生於二諦中俱非是有。汝雖不欲,亦定當受許也。
  有作是說:龍猛菩薩說不自生等,唯是破遍計執自性,非破依他起自性。彼等之意,無因不成,故彼說者,唯應詰難。
  若二諦中俱無自性生,雲何世間見有有性耶?頌曰:
  如影像等法本空 觀待緣合非不有 於彼本空影像等 亦起見彼行相識
  如是一切法雖空 從空性中亦得生
  一切法謂不異因果而住,若知影像無自性之因果建立,誰有智者,由見有色受等不異因果諸法,而定執為有自性耶?故雖見為有,亦無自性生。如經雲:[如於明鏡中,現無性影像,大樹汝當知,諸法亦如是]。以是之故,頌曰二諦俱無自性故彼等非斷亦非常由一切法如同影像自性空故,於勝義世俗二諦之中俱無自性,非斷非常。
  如中論雲:[若法有定性,非無則是常,先有而今無,是則為斷滅]。又雲:[若有所受法,即墮于斷常,當知所受法,為常為無常]。又雲:[如世尊神通,所作變化人,如是變化人,複變作化人。如初變化人,是名為作者,變化人所化,是則名為業。煩惱業及身,作者與果報,皆如尋香城,如陽焰及夢。]以如幻喻,明從無自性生無自性。
  如是二諦中俱無自性,非但遠離常斷二見,即業滅已經極久時,與諸業果報仍相系屬,雖不別計阿賴耶識,內心相續,不失壞法,及以得等,亦極應理。所以者何?頌曰:
  由業非以自性減 故無賴耶亦能生 有業雖滅經久時 當知猶能生自果
  從已滅業如何生果,為答此問。如有一類欲安立已滅業之功能故,或計阿賴耶識,或計餘不失法如同債券,或計得法,或計業習氣所熏內識相續。若如中觀,業自性不生,故亦無滅。從不滅生果非不可有,故諸業不壞,業果關係,極為應理。如中論雲:[諸法業本不生,以無定性故,諸業亦不失,以其不生故]。如經亦雲:[人壽量百年,說活爾許時,然年無可集,此行亦如是。我或說無盡,或時說有盡,依空說無盡,名言說有盡]
  當以譬喻重明彼義。頌曰:
  如見夢中所緣境 愚夫覺後猶生貪 如是業滅無自性 從彼亦能有果生
  如轉有經雲:[大王當知,譬如男子於睡夢中見與美女共為稠密,既睡覺已憶彼美女。大王!于意雲何?若此男子夢與美女共為稠密,既睡覺已憶彼美女,可說此人為有智否?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由彼夢中美女非有,不可得故,況能與彼共行稠密,唯由彼人徒自勞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眼見色時,心生喜樂,便起執著謂色實有,起執著已隨生染愛;起染愛故隨貪嗔癡,發身語意造作諸業。然此諸業作已即滅,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乃至不依四維上下]。又雲:[後臨終時,同分業盡,意識將滅,所作之業皆悉現前。譬如男子從睡覺已,憶念夢中所見美女影像現前。大王!如是最後識滅,生分所攝最初識生,或生天上,乃至,或生餓鬼]。又雲:[大王!其最初識滅已無間,彼同類心相續生起分明領受所感異熟。大王!曾無有法能從此世轉至後世,然有死生業果可得。大王當知,最後識滅名之為死,最初識起名之為生。大王!最後識滅無有去處,生分所攝最初識,生無所從來,所以者何?本性離故。大王!最後識有最後識空,死由死空,業由業空,最初識由最初識空,生由生空,而彼諸業不曾散失」。
  設作是念,若由自性不生不滅,能感異熟者。如不滅故能感異熟,如是已感異熟者,應更感異熟。以業不滅故。若已感異熟者更感異熟,應成無窮?曰:不而。頌曰:
  如境難俱非有性  有翳唯見毛髮相  而非見為餘物相  當知已熟不更熟
  譬如境俱非有,然有翳者,唯見非有之毛髮等相,而不見為兔角石女兒等余物相。業亦如是,雖俱不自性滅,然異熟決定。
  又此譬非但明諸業決定,且能成立異熟決定,頌曰:
  故見苦果由黑業  樂果唯從善業生  無善惡慧得解脫  亦遮思惟諸業果
  善不善業雖皆無自性,然如有翳,唯見毛髮等。故可愛異熟,非不善生,不可愛者非從善生,善不善業俱不可得者,當得解脫。是故世尊,恐諸凡夫以理觀察,譭謗業果壞世俗諦。故雲:「諸業異熟果不可思議」遮止思維業果。
  若能如是建立諸業果,則楞伽經等說有阿賴耶識,為無邊諸法功能差別所依。名一切種,如大海水起諸波浪,是一切法生起之因,豈彼一切都無生耶?曰:不而,須如彼說乃得調伏者,始說彼有故。雖一切法體性轉故,當知唯說空性名阿賴耶識,亦曾說有補特伽羅,與須說彼乃調伏之眾生,即說有彼而攝受故。如經雲:「諸苾芻!五蘊即重擔,荷重擔者謂補特伽羅。」又對一類說唯有諸蘊。如經雲:「唯心意識,長夜薰修信戒等德,後生天趣。」此等一切皆是密意增上而說。問:此中為誰密意而說?頌曰:
  說有賴耶數取趣  及說唯有此諸蘊  此是為彼不能了  如上甚深義者說
  若諸眾生,由長夜習外道見,不能悟入甚深法性,聞說法性,深生怖畏,謂我全無,我當斷滅,便於佛教起險處想,背棄正法失大義利,最初謂說阿賴耶識等,令其先除外道邪見,導入大義,後由無倒了達經義,自能放舍阿賴耶等故唯功德,全無過失。如聖天雲:「若樂何何事,先觀彼彼法,倘令已退失,便非正法器」。
  為令入故,非但先說阿賴耶識等。頌曰:
  如佛雖離薩迦見 亦嘗說我及我所  如是諸法無自性  不了義經亦說有
  如佛已斷一切薩迦耶見,我我所執雖已斷訖,然由說我我所是令世人瞭解之方便,故薄伽梵亦曾說言我及我所。如是諸法雖無自性,然說有性是令世人了悟之方便,故亦說有。如東山住部,隨順頌雲:「若世間導師,不順世間轉,佛及佛法性,誰亦不能知。雖許蘊處界,同屬一體性,然說有三界,是順世間轉。無名諸法性,以不思議名,為諸有情說,是順世間轉。由入佛本性,無事此亦無,然佛說無事,是順世間轉。不見義無義,然說法中尊,說滅及勝義,是順世間轉。不滅亦不生,與法界平等,然說有燒劫,是順世間轉。雖於三世中,不得有情性,然說有情界,是順世間轉」。如是廣說。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