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疑惑:佛陀已遠离一切貪執,為什麼在迎請時還需觀想這麼多的供品還有潔白的蓮花、月輪座墊呢?佛陀確實也已遠離了一切貪執,一切供品在佛陀面前無一例外地也都是無生的大空性。但法王此處要求觀想供品,目的是:一、令修法人生起對本尊的敬重心,觀想的供品越聖潔、豐盛,越能引發出對本尊的恭敬、珍重。比如我們家中將有貴客來臨時,肯定會洒掃清潔,準備好精美的食品;二、以此能迅速積累我們的福報,淨除掉業障。

另外,觀想潔白的蓮花與月輪座墊也是有根據的。在《悲華經》中,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因發了五百清淨殊勝的大願,而被贊嘆為最殊勝珍貴的白蓮花,故此麥彭仁波切所輯的釋迦牟尼佛傳也取名為《白蓮花傳》。在《十地經》中佛陀宣說:十地菩薩在將證得無上佛果時,十方諸佛都現前為他灌頂,清除他所有的煩惱障、所知障的習氣,這時他的座墊便是白色的蓮花。在密乘中觀想的金剛薩垛本尊淨除了內、外、密的一切垢障習氣,猶如白蓮花一樣淨潔無暇。又佛在《白蓮花經》中把清淨的大悲心、菩提心比喻成洁白的蓮花。在世間人眼中,白蓮花也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而被視為素節高雅的象徵。而猶如十五晚上圓滿月輪的座墊,一方面表示業障淨除的清淨功德,另一方面表示以最圓滿聖潔的座墊供獻金剛薩垛本尊。

部主金剛薩埵尊 明現潔白皎月色

再在月墊上觀想出皎潔月色的透明上師金剛薩垛佛尊。皎月色代表功德圓滿、加持圓滿、修法圓滿。

我們一下子難以觀起金剛薩垛像來,因此在開始時應該在自己面前安放一張標準的佛相(如稍大一些的照片),以恭敬、渴慕心注視本尊的各种圓滿的身相、優美的儀態、殊妙的裝飾,然後閉眼默想,在有不甚明了的地方時再開眼注視,開始時可以觀想頭足手等局部,逐漸連成一體。同時了知真正的金剛薩垛報身佛無處不在,目前虛空中就肯定安住有金剛薩垛,而且現在觀想的佛身是並不觀想後才有,而是本來如此,自己的觀想只是使本來如此的佛像在腦海中逐漸明顯而已。配合以這樣的定解,就能較快地把金剛薩垛清晰地觀想成功,而印在心中。

現在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淺薄,在剛開始進入修法時,對雙身的本尊像難以理解,多以凡夫染污的分別心去觀想雙身相,非但得不到加持還造下了惡業,因此法王這個儀軌觀想的是單身的金剛薩垛。

一面二手持鈴杵 圓滿報飾跏趺坐

金剛薩垛是一面二臂的寂靜本尊,右手持金剛杵在心口,左手持鈴在軟腰間,鈴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金剛薩??手持鈴杵代表智慧与方便的一味一體。

"圓滿報飾"指報身佛所具有的十三种飾物。五种綾羅衣服:小飄帶(從頭冠吊于背后)、飄帶;(無袖白色)上衣、(紅色)裙子、腰帶,八种珠寶飾物:五佛冠、耳環、項鏈、舍母朵(中長項鏈)、朵夏(長項鏈)、臂環、手鐲、腳環。

報身佛的金剛跏趺有外、內、密、極密的多層含義,這次僅從外層含義而言,金剛跏趺坐表示殊勝了義的法界本性,遠離四邊、八戲,不會墮入輪回和涅的邊,報身佛僅以金剛跏趺坐就有許多度化眾生的密意,在聞思《大幻化網》等法要後就會逐漸明了。

放射智光遍十方

上師金剛薩垛佛尊放射出無量潔白色的智慧光芒,照遍十方剎土,使包括自己的一切眾生都沐浴在這清涼的光輝之中,自然消去一切業障,上師金剛薩垛已內證了圓滿的勝觀智慧,圓滿了無緣的大悲,其本體是無漏的究竟智慧,在外境的顯現上則以無量的光芒照射十方,度化十方的眾生。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說法時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阿彌陀佛眉間白毫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這光芒雖然凡夫難以見到,而聖者菩薩可以現量見到。

澄淨意中觀明然

這是儀軌中對觀想的要求。即應在非常清淨的信心中把金剛薩垛的莊嚴身相觀想得歷歷分明,澄淨意即指消去了父母、子女之間,情人之間等的貪執煩惱,並消去了昏沉、掉舉後生起的虔誠信心。

以清淨心清楚地觀想非常重要,這麼如理地觀想一剎那,也能消去很多罪障。

嗚呼上師金薩尊 請憶往昔所立誓 ‧吾等痛苦諸有情 哀懇大悲以攝持

就象一個在荒漠曠野中的小孩,因黑暗的籠罩和猛獸的襲擊而萬分恐慌時本能地喊出"媽媽,快來救我!"一樣,我們也因懼怕深重的業障而招致的隨時會降臨的災難和痛苦而向上師金剛薩垛發出急迫的呼救:"上師金剛薩垛佛尊啊,請您馬上回憶起往昔立下的誓願,以大悲心立刻來救度我們這些深陷痛苦深淵中的眾生吧!"

沒有按儀軌如理觀想金剛薩垛佛在自己面前,僅誦念金剛薩垛心咒,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就象一個要乞求國王保護的人,如果不親自跑到國王面前,便不大可能達到目的一樣。至于請求上師金剛薩垛記起往昔的誓愿,並不是上師金剛薩垛已經忘記了誓願,而是為了讓我們修法人能回憶起金剛薩垛的殊胜大愿,在因位上金剛薩垛曾發願,若有人祈禱他而不能清淨罪障的話,他就不成佛。現在金剛薩垛早已究竟成佛,故他所發的愿也早已成功,這樣憶念後,能極大地增強自已對上師金剛薩垛的歸投心,甚至還可以這樣發愿:上師金剛薩垛啊!這是我盡最大力量最后一次祈禱您,若您還不加持我們的話,您就失壞您的誓言了,我們也不再祈禱您了。這樣觀想,猶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能最大程度地激起自己祈禱的力量,極快地消除無明業障。

在修法時,應深刻認識到自身堆積如山的罪障,孤立無援的境地,深可畏懼的惡趣,不但現在所處在痛苦之中,若不警醒懺悔,將來還將在惡趣中受到更難忍受的痛苦,故出路唯有哀求上師金剛薩垛的救護,自己是這樣,曾都做過自己父母的天下眾生處境也和自己相同,自己當然不能忍心只自己消除罪障,獲得安樂而置天下眾生於不顧,因此這時應代為一切眾生向金剛薩垛本尊發出祈求。

以上是一、依止力,下面是二、破惡力。破惡力即是追悔、破除以前的惡業,《三十五佛忏悔文》中的"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恰美仁波切的《極樂發願文》中"若無追悔忏不淨,先作之罪內成毒,以大慚怯悔心懺",即是破惡力。

無始以來至今生 身口意造諸罪墮

如同已服惡毒藥 深生追悔發露懺

就象已誤服了毒藥,過一會兒毒性發作而將慘然死去,因此產生了強烈懊悔一樣,我們對無始以來所造的身口意罪業深生恐懼、責悔,將能回憶起的一切罪業在上師金剛薩垛及諸佛菩薩前一一發露,勵力懺悔。

身口意的罪墮包括十不善業(身的殺生、偷盜、邪淫;口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的貪、嗔、邪見)、五無間罪、四重、八背舍、盜竊三寶財物等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根本和支分罪。

在懺悔時,已找到了具強大力量的依止對境後,接著就要將自己的罪業在依止對境前毫不隱瞞地呈白出來,就象要給病人動手術,必須先把病人抬到手術台上、無影燈下一樣,不然遮遮掩掩,或只是口頭上輕描淡寫地敷衍一下,輕飄飄地念幾句心咒,便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下面是三、恢復力。

恢復力又名律儀力,即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也不更作先前的罪業。如《三十五佛忏悔文》說:"后當永斷禁",《極樂願文》也說:"若無禁心不清淨,縱遇命難不善業,從今不作心誓守。"

今后縱遇命難時 亦絕不造諸惡業

我們已認識到了過去造下惡業的嚴重後果,在上師金剛薩垛前懺悔了以往的一切罪業后,今后再也不敢去做任何的惡業。在發下這樣的誓愿后,過去一切的惡業都可清淨,一切的善根都將恢復。真正認識到了惡業所要感到的無窮后患的人,如果給他一個選擇,要麼吃毒藥,要麼造惡業的話,他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吃毒藥,因為吃毒藥只有一時尚堪忍受的痛苦,而造業所帶來的痛苦無邊無際而又難以忍受。我們也應該具有這樣的認識和決心,謹慎守護身口意三業。

下面是第四、對治力。對治力是上述三力之外一切對治業障的力量,包括祈請、發願、念咒、回向、隨喜、吉祥偈、安住勝義本性等。

祈汝悲眼視吾等 柔和之手賜解脫

這偈是祈請,即請上師您以大悲之眼慈祥地注視我們,請伸出您柔和圣洁的手,賜予加持,使我們跳出這個輪回苦悔,獲得永久的解脫。

這時並可觀想從上師金剛薩垛的身體以及月墊蓮花上象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降下白色的甘露,從頭到腳灌滿一切眾生的身體,把一切眾生的罪業化成黑水、膿血、蛇、蝎等逐漸排出體外,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沖洗後,漸漸地一切眾生都充滿了白色的甘露,身體轉變成了透明瑩徹的金剛薩垛圓滿報身。眾生的罪業确實以黑水、膿血等方式存在著,一個人在忏悔后,罪業逐漸減輕,黑水、膿血等減少,身心相續轉成金剛薩垛的洁白色,這些顯現成就者們都可現量見到。

我與一切諸有情 失壞誓言皆令淨

一切勝共諸悉地 願今悉皆得成辦

這是發愿偈,即愿我与一切眾生以此念修上師金剛薩垛忏悔罪業的功德,令過去所失壞的三乘戒律和自性罪都得以清淨,並進而願獲得一切的殊勝悉地(成就),和共同悉地。殊勝悉地指出世間的成就,在大乘而言,即獲證佛果,共同悉地指世間的成就,即八种世間悉地以及獲得暫時善趣的果報等等。在以上如理觀修後,再以這金剛句發愿,便能使這善願極快成熟。

這以上正行念誦一遍,以下是儀軌中的小字(小字不念):

"如是作祈禱,若具足四對治力而誦念四十万遍'嗡巴札爾薩'心咒後,則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淨也。薩瑪雅!最後回向及誦吉祥偈也。"

密咒的本體,即是本尊的究竟智慧,它具有外、內、密、極密等無量功德和含義,在准确地念誦咒音時,外、內、密、極密的一切功德都已同時獲得。金剛薩垛本尊的六字心咒"嗡巴札爾薩!"是"百字明"的精華歸納,在它的外義上,意為"祈請金剛薩垛加持",但念時仍應念誦咒音。

《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頌益西彭措堪布 講解

相關文章:
【No301】學佛真的很難 changchihchun 緣氣:(6380)
【No300】諸行無常 鄔金依喜 緣氣:(8823)
【No299】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釋法尊撰 緣氣:(5085)
【No288】佛概念之研究與深思 張瑞良 緣氣:(9309)
【No287】「雙運論」&「次第論」 王堯論作 緣氣:(8761)
【No286】聖道三要 尊貴 達賴喇嘛 緣氣:(5865)
【No285】大圓滿傳承表 david 緣氣:(8536)
【No284】《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五〉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7183)
【No283】《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四〉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55137)
【No281】《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二〉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4906)
【No280】《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一〉 益西彭措 講解 緣氣:(21738)
【No279】金剛薩埵法門介紹 Jonerson 緣氣:(9687)
【No278】密勒日巴中陰開示 祝務耕 緣氣:(6107)
【No277】從數息觀論中國佛教早期禪法 陳英善論作 緣氣:(4973)
【No276】智者與法藏圓頓研究 郭朝順論作 緣氣:(5803)
【No275】天台止觀修行中的「二十五方便」 王寶珍論作 緣氣:(5248)
【No274】天台觀不可思議境 林建強論作 緣氣:(5845)
【No273】 智覬「摩訶止觀」之研究 古天英論作 緣氣:(6316)
【No272】慧解脫所依二智及定地 黃雪梅論作 緣氣:(5766)
【No271】慧能般若與佛性的頓教禪法 陳平坤論作 緣氣:(5887)
【No270】《妙法蓮華經》「十如是」 黃國清論作 緣氣:(5871)
【No269】天台智顗《法華三昧懺儀》 陳玉美論作 緣氣:(5962)
【No268】智顗醫學之研究 黃柏源 論作 緣氣:(5734)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056)
【No266】四諦研究 聶秀藻論作 緣氣:(5774)
【No265】 天台法華三昧 韓子峰論作 緣氣:(5231)
【No264】清辨二諦研究 曹志成論作 緣氣:(5493)
【No263】智者大師教觀研究 林志欽論作 緣氣:(5038)
【No262】唯識三性&二諦 蔡伯郎論作 緣氣:(5604)
【No261】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 林明莉 論作 緣氣:(5071)
【No260】《成實論》「三心」思想之研究 陳世賢論作 緣氣:(5682)
【No259】 龍樹認識論 游祥洲論作 緣氣:(5365)
【No258】龍樹中道緣起 劉英孝論作 緣氣:(5740)
【No257】龍樹中論八不思想 陳學仁 緣氣:(8548)
【No256】宗喀巴菩薩戒研究 王惠雯 緣氣:(10053)
【No255】無我與解脫 簡淑雯 論作 緣氣:(5154)
【No254】天台懺法 蕭麗芬論作 緣氣:(5008)
【No253】攝義論 陳水淵論作 緣氣:(5641)
【No262】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 曾淑娟論作 緣氣:(6171)
【No261】中論論證方法 楊滿堂論作 緣氣:(8040)
【No260】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研究 黃靖芠論作 緣氣:(5375)
【No259】《維摩詰經》禪觀之研究 簡秀娥 緣氣:(10302)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022)
【No257】現代禪創始人談 古月胡 緣氣:(5095)
【No256】四法寶鬘 談錫永論作 緣氣:(5614)
【No255】大圓滿教義中原史 A. W. Barber 緣氣:(7766)
【No254】解脫道要義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724)
【No253】方便道修持次第 張澄基教授撰作 緣氣:(5116)
【No252】僧叡「禪」「智」雙運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531)
【No251】戒律 釋果徹論作 緣氣:(5222)
【No250】禪法修行 釋果徹論作 緣氣:(5614)
【No249】藏密修行 藏密修行 緣氣:(6806)
【No248】西藏大手印 [下] :林崇安 緣氣:(9846)
【No247】西藏大手印 林崇安教授 緣氣:(9660)
【No246】喜金剛壇城 讀書人 緣氣:(10467)
【No245】清靜自己的方法--百字明咒 尊貴 貝瑪南傑論作 緣氣:(14310)
【NO244】菩薩﹝三﹞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607)
【No243】菩薩﹝二﹞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4969)
【No242】菩薩﹝一﹞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402)
【No241】修心所成之量 貢噶旺秋 口述 緣氣:(9197)
【No240】正修菩提心 ﹝下﹞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481)
【No239】正修菩提心 貢噶旺秋仁波切 緣氣:(10028)
【No238】菩提道次第略論﹝下﹞ 法尊法師 緣氣:(11070)
【No237】菩提道次第略論(中─2) 法尊法師 緣氣:(16700)
【No236】菩提道次第略論(中─1 ) 法尊法師 緣氣:(13229)
【No235】菩提道次第略論(上) 法尊法師 緣氣:(13915)
【No234】現觀莊嚴論內涵﹝下﹞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131)
【NO233】現觀莊嚴論內涵﹝上﹞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5520)
【No232】現觀莊嚴論 陳玉蛟教授 緣氣:(5560)
【No231】四百論大義 釋見愷論作 緣氣:(5172)
【No230】四百論 釋見愷論作 緣氣:(5247)
【No229】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造 緣氣:(5615)
【No228】達賴喇嘛全球中文翻譯蔣揚仁欽喇嘛演講 :michael chen 緣氣:(5495)
【No227】七十空性論 龍樹菩薩造 緣氣:(10277)
【No226】十善業道是菩薩戒根本 聖嚴法師 緣氣:(9275)
【No225】菩薩戒重點 聖嚴法師 緣氣:(9598)
【No224】心所是戒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145)
【No223】寶性論 釋恒清教授論作 緣氣:(6204)
【No222】佛性&佛性自體相意義 釋恒清 緣氣:(8604)
【No221】佛性論意趣 釋恒清 緣氣:(8906)
【No220】解深密經疏 楊白衣教授論作 緣氣:(5385)
【No219】羅什法身析論 ﹝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4549)
【No218】羅什法身析論 ﹝上﹞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470)
【No217】鳩摩羅什涅槃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557)
【No216】鳩摩羅什實相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676)
【No215】鳩摩羅什禪觀思想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5361)
【No214】鳩摩羅什之空觀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258)
【No213】鳩摩羅什大乘思想 劉貴傑教授論作 緣氣:(5176)
【No212】宗喀巴中觀不共勝法 王堯教授 緣氣:(9820)
【No211】龍樹「緣起」解釋 王堯教授論作 緣氣:(4997)
【No210】從法華到淨土 安愚論作 緣氣:(4939)
【No209】貫通顯密 陳玉蛟 緣氣:(9386)
【No208】菩薩戒學以無著為主寂天為輔 陳玉蛟教授論作 緣氣:(9670)
【No207】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功德利益 創古仁波切 緣氣:(10336)
【No206】千手千眼觀音齋戒閉關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0611)
【No205】四臂白觀音法儀軌 尊貴 創古仁波切講授 緣氣:(6109)
【No204】六字大明咒利益功德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緣氣:(10993)
【No203】菩提道次廣論造作翻譯內容題解﹝下﹞ :法尊法師 講論 緣氣:(10434)
【No202】菩提道次第廣論造作翻譯內容和題解 法尊法師 緣氣:(9577)
【No201】吉藏心性說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697)
【No200】吉藏「中道」觀 楊惠南教授論作 緣氣:(5200)
【No199】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下﹞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427)
【No198】佛教辯證思維略析﹝上﹞ 呂有祥教授論作 緣氣:(4419)
【No197】觀音菩薩含義與系統 巴宙教授論作 緣氣:(6065)
【No196】涅槃定義〈下〉〈佛性定義〉 張曼濤 緣氣:(8685)
【No195】涅槃定義﹝中﹞〈解脫大意〉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840)
【No194】涅槃定義﹝上﹞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5249)
【No193】涅槃思想﹝二﹞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293)
【No192】涅槃思想﹝一﹞ 張曼濤 所長教授論作 緣氣:(4397)
【No191】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下﹞ 張福成 緣氣:(9200)
【No190】大乘資糧的實踐--發菩提心﹝上﹞ 張福成教授 緣氣:(9461)
【No189】大乘資糧的涵攝--顯密融貫 張福成教授論作 緣氣:(10457)
【No188】壇經自性觀念的探索 李昌頤論作 緣氣:(4321)
【No187】心淨則佛土淨 釋惠敏教授論作 緣氣:(7613)
【No186】《維摩詰經》之心淨則佛土淨─釋惠敏教授 釋惠敏教授 緣氣:(9828)
【No185】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特色 楊郁文教授論作 緣氣:(5421)
【No184】大乘佛教菩薩觀念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514)
【No183】大智度論大乘十地 蔣義斌教授論作 緣氣:(5702)
【No182】大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331)
【No181】二乘之法空觀 釋海實 論作 緣氣:(4864)
【No180】無我定義 釋海實 緣氣:(4499)
【No179】中論破四緣觀法 釋圓智 作 緣氣:(8091)
【No178】《中論》<觀因緣品〉四門不生觀 釋圓智 作 緣氣:(12806)
【No177】法空的義涵 釋圓智 作 緣氣:(5212)
【No176】四無量法門重要性 釋開仁 論作 緣氣:(5110)
【No175】四無量心修行次第﹝巴利語系統傳承﹞ 釋開仁 論作 緣氣:(6126)
【No174】四無量心之方法次第﹝漢文系統的傳承﹞ 釋開仁論作 緣氣:(5411)
【No173】念佛色身三昧殊勝原因 釋果化 緣氣:(8096)
【No.172】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下﹞ 釋果化論作 緣氣:(5403)
【No.171】念佛三昧行法次第﹝上﹞ 釋果化論作 緣氣:(5436)
【No.170】格魯派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9550)
【No.169】藏地佛性論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572)
【No.168】漢地佛性論特別經據 林崇安教授論作 緣氣:(4484)
【No.167】三中論與佛陀之本懷 李志夫教授 緣氣:(8745)
【No.166】佛陀緣起理事本懷 李志夫教授論作 緣氣:(4400)
【No.165】十種直心持戒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109)
【No.164】華嚴經.十地品地位 釋慈汶 論作 緣氣:(5393)
【No.163】『阿含』──空與解脫道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10062)
無量【No.16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603)
空與心解脫【NO.161】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緣氣:(7455)
大乘五蘊論 【No.160】 電子大藏經 緣氣:(4766)

上一篇(【No283】《金剛薩垛) 回目錄 下一篇(【No281】《金剛薩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