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在西藏佛學中佔有顯著的地位。西藏佛教有四大宗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及格魯派。這四派都有有關大手印的教導,其見解並不完全相同,但對大手印的意義,有下列共同的看法:「大」指(一)了證法性即自解脫、(二)彼上更無可覓善可為法身、(三)界智雙融之無上智、(四)餘諸手印悉為權宜,有可逾越,此為究竟,孰莫違逾,故為最勝之義;「手」指(一)空智、(二)空樂無分、(三)界智雙融、(四)畏敬義,為諸佛等尊手;「印」則謂(一)脫輪迴法、(二)顯有一切不逾本元義、(三)輪迴即於自處解脫、(四)雙融而從彼無違越之義(註1)。故大手印是一種脫離輪迴的甚深法門。以下依據經典,進一步探討西藏各派對大手印的
看法。
寧瑪派對大手印的看法:
寧瑪派的祖師蓮華生大士在其著作《密咒道次第寶鬘釋》
說:「教導能修之手印者有四:(一)瓶灌之誓句手印。( 二)密灌之法手印。(三)般若智慧灌之事業手印。(四)大樂灌之大手印等以教導也。」
此處指出大手印是密宗四種灌頂(瓶灌頂、密灌頂、般若智慧灌頂及大樂名詞灌頂)中第四級大樂灌頂所修的法門。西藏佛教後弘期的龍青巴尊者(1308)在其著作《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中說:
「上師加持自然智,離文言思時可見。
如是之時所見者,無三時別與非別,及前後名波羅蜜,亦是中觀能息苦,離戲論及大手印,真實法性大圓漢,本盡本住之實性,光明心性自然智,安立多名義一體,法爾離思菩提心,是為染淨不二空。」此處是說:心性的本來面目或稱作「般若波羅密」,或稱作「大手印」,或稱作「大圓滿」,也是「光明心性自然智」 的別名。
蔣拱恭楚(1813)在其著作《仰兌》中說:「隨諸六識顯現,勿須造作於作意之取拾、整治,於一剎那了知自解脫,故名為大手印。於自心,雖隨所顯,輪迴涅槃種種不同之相不混雜,即於顯時於剎那明覺之體性上悉皆圓漢,故名為大圓滿。」
「能知、能受、能見、能修、能行、能識,於一剎那,自能認識,無有自境,故名為智慧到彼岸(般若波羅蜜)。」 由上述可以看出大手印、大圓滿與般若波羅蜜有相同的內含,同樣以「明覺」的光明心性做主角,但不可將心體的樂、明、無念(或作無擇),當作心的本來面目,若貪著於樂、明、無念,仍會輪迴於三有(三界)之內,《密咒道次第寶鬘釋》說:「貪染於樂者:為欲界之歧途。
貪染於明者:為色界之歧途。貪染於無擇者:為無色界之歧途。」)
薩迦派的看法:
在薩迦派的《大乘要道密集》中有關大手印的教法有:<新譯大手印不共義配教要門>、<新譯大手印頓入要門>、<大手印赤引定要門 >、<大手印伽陀支要門>、<大手印纂集心之義類要門>、<金瓔珞要門>、<大手印頓入真智要門>、<大手印頓入要門>及<心印要門>等等,可知此派對大手印這一法門非常重視。在<大手印喻十三種法>及<大手印九喻九法要門>中,指出大手印的核心是修鍊「本心」。前者說:
「一本心大手印如虛空高顯,二如虛空寬博,三如日月光明,四如風不可屬當,五如塵極細,六如虹霓之眾色,七如大海底深,八如須彌山堅固,九如蓮花塵不染,十如金無遷變,十一如利劍能斷,十二如玉清淨,十三如如意珠能遂所求。」
後者將大手印分成「因(根)」、「道」及「果」三種大手印,並以九喻九法來說明:「一因大手印有三:(一)本心大手印,自雖本有而不了知,如貧女伏藏。(二)本心大手印,與自相隨而不能識,如身與面。(三)本心大手印,果雖自具,須藉外緣,猶如稻苗。」
「二道大手印有四:(一)本心大手印既發生已,焚燒煩惱,猶如劫火。(二)本心大手印,漸次增盛,猶如初月。(三)本心大手印,顯然未見,威力鮮少,如日有虧。(四)本心大手印,然雖顯煥,須避外難使得堅固,猶如燈明。」
「三果大手印有二:(一)本心大手印,若得了解,無所妨礙,如海與星。(二)本心大手印既親證已,而無妄念生諸功德,如如意珠。」由此可看出大手印核心所修的「本心」就是佛性、如來藏,此須經修行才能顯露,在<大手印三種法喻>中也標出:「因大手印,如至金洲(于金洲中一切草木及玉石等無非金色,一切諸法無不容入法界之中,是以大手印中能容諸法)。」
「道大手印,如芥出油(依師要門了無生已,切須勤修,如礦中金若不銷練終不得金。眾生雖有佛種性,若不勤修,終不成佛。如芥具油不壓不出;如乳中酥不枰不得。修行人亦復如是,若不修習,不證佛果也。)」「果大手印如如意珠(珠雖無心而具功用,非如草木無功用也。若人伸供而禱祝則所求皆得,果大手印亦復如是,既證法身雖爾無念,自然出生報化二身,利諸有情也。)」。
此處強調著眾生雖有佛性,必須修行才能成佛。而大手印的見解則近乎漢地的禪宗,<大手印頓入要門>說:「欲了自性之理者(雖說八萬四千法門,一切諸法攝在一心),上不忻求於正覺,下不疑怖於輪迴(俱是一心無忻厭故)。于一切法平等理,二執之勤應縱放。不思
議者說名智,即是真實之具寂。若思其有則非實,若思其無則非滅,若思俱是則非二,一切是妄當了知。」在修習大手印時也要從基礎下手,因此<大手印四種收心>說:「念死無常則于世事而收其心。由觀苦海輪迴過失則於輪迴而收其心。觀大慈悲二菩提心則于小乘而收其心。念諸法空則一切有體執著而收其心。」
「燈微須避外難風,光盛焚燒山澤時,風不能礙返資助。」 後一句話是說:修習大手印者,心未堅固時,須避外面種種障礙;得到堅穩後則所有的障礙,反而有助於修行,此時才可以說「煩惱即菩提」。在修習靜慮時,<大手印靜慮八法>中說:「一如豬懷胎要門之中,修習行人應作集室(安居)。二如積柳絮要門之中,縱放身心。三如燕歸巢要門之中,應入禪定。四如秤金衡要門之中,辨驗覺受。五如鳳凰飛空要門之中,應遣昏沈。六如船放鳥要門之中,應遣掉舉。七如無雲空要門之中,決斷覺受。八寬博如海要門之中,應了多法即是一味。」在修習大手印時心態上要保持鬆弛,<心印要門>說:「當此之時,心無所緣,亦無所思,善惡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過去不追,未來不引,現在不思。妄念起滅,一切皆無,亦無能緣,能所清淨,如鳥飛空而無蹤跡,如海雪消泯絕諸想,如無雲空寂然顯現,縱蕩身心,坦然而住,如初生嬰孩飲乳充足,安然而住,無諸思念。不思空有,不思好惡,不思有情,不思正覺,不思父母兄弟姐妹,不思彼此,不思忻厭。」同樣<大手印頓入真智一決要門>也說:
「意不思念諸法者,即是法身之禪定。若了明空不二理,即是法身之禪定。若了諸法之理趣,即是法身之禪定。若能了達自本心,即是法身之禪定。若不隨于幻化境,是大手印之禪定。若不緣於體性者,
即是大智之禪定。于自本心不修整,即是俱生真智定。」
「真如之理無修治,自心不整應縱放,離此別無有禪定,此外更無超騰者。」此處指出對於本心不要修整,不要起造作的分別心,經由
「不思空有」,而呈現出「光明的心性」。此與禪宗所說「不思善不思惡」而展現出「本來面目」是同一理趣。此處是透過「不分別」的技巧,將我執減弱,最後沒有希冀,沒有疑懼下,親見無我的本來面目。
節錄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1期西藏大手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