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已經提出了智慧(般若)與方便(六度中的前五度)、止(奢摩他)與觀(毘缽舍那)的「雙運」問題,但這還是顯密共通的法門。
在該書的末尾,宗喀巴又提出,完成這些顯密共通的次第後還必須進入密宗的修習,並綱要性地提出了密宗修習的次第。
《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密宗思想,其核心是「雙運論」與「次第論」。該書開篇第一章就密宗的定義和特點做詳盡的論述。宗喀巴首先從大小乘的差別開始論述。他認為:大小乘的分別不在見解上,而在善巧方便上。從修習上說,大乘又分「波羅蜜多乘」和「咒乘」。「咒乘」又稱「密咒乘」、「果乘」、「
金剛乘」或「方便乘」。宗喀巴通過對這些名稱的解釋,分析了咒乘的各項特點,認為咒乘具有隱密性、咒語具有護衛功能;強調稱做「金剛」的「因性」(波羅蜜多)與「果性」(咒)之間的密不可分性,是咒乘的基本特點。
對此,西方學者哥溫舍教授有精當的解說。在該書第一章末尾,宗喀巴又提出了對密宗各部劃分的意見。認為應按「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來劃分,並提出了劃分的標準和各部的標誌。基於這樣的劃分,宗喀巴強調修習者應依次漸進,不可躐第。
在該書敘及無上瑜伽部時,宗喀巴還將該部分作「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個階段,強調兩者的結合與修習的前後次第。
宗喀巴的密宗思想,即可以概括為「雙運」和「次第」的思想,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的。本文從簡略回顧密宗在印度產生、發展及在西藏傳播的歷史入手,分析了這一思想的歷史根源。
出處: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