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15 19:55:08
學習次第 : 進階

南傳  禪修是什麼

威廉·哈特著

1976年,我辭掉工作去印度一個小鎮學習禪修三年。當人們聽到我的經歷,常問我:「你禪坐時都在做什麼?」當然就某種意義來說,禪坐就是「什麼都不做」;我們必須停止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事情,並開始做相反的事。

我所學習的禪修叫做「內觀」。這是字來自巴厘語,那是佛陀時代印度的語言。它的意思是洞見,看到實相、真理;以自己內在體驗真相的方式來瞭解真相。

我們一生都忙著往外看。我們只對其他人在做什麼有興趣;卻對自己沒興趣。當我們禪修,我們必須改變這一切,並開始觀察我們自己。

坐下,停止動作,並闔上眼睛。沒有什麼可以聽或看的,沒有外在事物來吸引我們。因此我們往內看,然後我們發現,當下發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我們自己的呼吸。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實相上:氣息進入和離開鼻孔。我們試著將心定在呼吸上,時間越長越好,並忽略其他任何念頭。

我們立刻就發現這有多困難。只要我們試著把心專注在呼吸上,馬上就開始擔心腿部的疼痛。只要我們試著停止所有的念頭,一千件事情就跳進腦海。只要我們試著忘掉過去和未來,並專注在當下出入鼻孔的呼吸上;某個過去愉快或不悅的回憶,或是對未來的希望或恐懼,立刻就跑出來。很快地,我們就忘了自己正在嘗試做什麼。

事實是,我們的心就像是個有著太多玩具,而被寵壞的小孩。他(她)開始玩一個玩具,覺得無聊;於是伸手去抓另一個,然後再一個。同樣地,我們的心不停地從一個念頭、一個注意的目標跳到另一個;就這樣,我們不停地逃離現實。

現在我們必須停止這種行為。不是試圖逃避,而是面對現實,不論現實如何。因此我們不斷耐心地把心帶回呼吸上。我們失敗而後再試一次、然後再一次。

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心在呼吸上停留的時間變得長一點。不論進步多微小,我們的確成功地改變了心的習性模式,訓練它保持專注在單一目標上。

利用這種強大的專注力,我們接著謹慎且有系統地改變專注的物件,去檢視身體的每個部位;而且因為心和身是如此緊密相連,我們同時也在檢視我們的心。

通常這種自我檢視會給禪修者許多驚奇。很多過去的心理情結從深深的無意識層浮現出來,各種回憶、遺忘的念頭和情緒。這些遺忘的記憶常常(尤其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帶來很多生理和心理不適,甚至痛苦。

但是,我們不讓這些不適阻止我們。我們的工作是觀察自己的現實(真相),不論它為何,就像科學家在實驗室觀察實驗一般。

通常我們會對任何在心裡形成的念頭、感覺和印象做出反應。如果它是愉悅的,我們就開始想要它,更多、更多;如果不愉悅,我們就開始厭惡它,怎麼避免或逃離。但當我們禪修時,我們必須只是單純地知道我們內部所發生的事,並如實接受。我們不試圖改變或避免;我們只觀察而不反應。

如果我們堅持下去,很快地就會領悟到我們的經驗不斷在改變。每個瞬間,我們身體的感覺都在改變。每個瞬間,心裡的念頭也在改變。這個實相,我自己的實相,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的,不論是最愉悅或最討厭的事。

因此藉由觀察自身,我們從自己的經驗中瞭解一個重要的事實:anicca(梵文為anitya)無常,改變的實相。我內在的一切,以及我之外的世界裡的一切,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我們當然一直都知道這點;而現代科學家也證明了這是真的,整個物質宇宙是由每秒生滅百萬次的微小粒子所組成的。但是我們不只是聽聞這個真相或在智性上理解它,而是透過禪修直接經驗它。

我們持續練習,然後很快領悟到:如果沒有任何東西能維持超過一瞬間,那麼我的內部也沒有東西可以被稱作自我、自己,沒有我、沒有我的。這個「我」其實只是一個現象,一個不停改變的過程。而每當我試圖抓取什麼,說「這是我、這是我的」;那我便讓自己不快樂,我讓自己受苦,因為那個什麼的遲早必會消逝,或也許「我」會消逝。

我之所以瞭解這些,不是因為某人告訴我,我是藉由觀察自己而親眼所見。

那麼如何才不會讓自己不快樂呢?很簡單:與其試圖保持某些經驗並逃離其他經驗,把這個拉過來、把那個推開,我只是觀察;我不反應。我以平等心、平衡的心來觀察。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我坐下來打算禪修一小時,十分鐘後膝蓋開始痛呢?我馬上就開始討厭那個疼痛;我要那個痛消失。但是它不消失,我越討厭它,它就變得越強烈。

如果我能夠有一瞬間只是觀察這個痛;如果我能暫時忘掉這是我的痛,我在感覺痛;如果我能像科學家一樣檢視這個感覺;那麼說不定我會看到疼痛本身也在改變。它不會永遠在這裡。時時刻刻它都在改變、逝去、重新出現、再次改變。

當我透過自己的經驗領悟到這點,我便從疼痛中解脫出來。它不再控制我。也許它會很快消失,也許不會,但對我來說這無所謂。我不再因疼痛而受苦,因為我可以觀察它。我開始將自己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我達到這一切的方法只是閉上眼睛坐著不動,試圖覺察發生在我內部的每件事。

因此,內觀禪修的目的是在淨化心靈,讓心靈免於痛苦和痛苦的因。通常我們不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在過去或未來裡遊蕩,被自己的欲望和厭惡所蒙蔽;而且我們總是激動不安,充滿緊張。

但是藉由禪修,我們學會面對此刻的現實,不去渴望或討厭它。我們帶著微笑;以平等心、平衡的心;觀察它。

這份覺知和平等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現在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看清現實,而不是對實際上發生的事一無所知,盲目地跟隨潛意識的欲望、恐懼、憎恨。然後我們不再盲目地反應並製造更多緊張,而可以採取真實、自由、有創意的行動來幫助我們自己和其他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面對相同的問題:我們不想要的事情發生;我們想要的事情不發生。在這些狀況中,如果我盲目地反應,我會讓自己和其他人不快樂。如果我保持一顆平衡的心,那我可以讓自己快樂也可以幫助別人快樂。

當一個病人恢復健康,他自然會感到快樂。當一個盲人再度可以看見東西,他自然會感到快樂。同樣地,當我們學會從痛苦中解脫的方法,我們自然會感到快樂。以前我們強迫其他人分享我們的痛苦;現在我們希望其他人能分享我們的平靜和喜悅。

因此,一位真正的禪修者,是在改變了自己後,才會試著改變世界。也許他的行為只不過是用一個微笑代替皺眉,但那個微笑如果是打從心裡的真正微笑,它也許會產生深遠的迴響。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一個微笑只不過被用來掩飾內心的緊張,那它就毫無價值。

我們當然有道德義務去改善這個世界,而我們必須從手邊最近的材料開始:我們自己。如果做到這點,我們就能做到任何事。

這個,就是我所瞭解的禪修:生活的藝術。

一般相信,一個專注力強大且能隨心所欲維持心的完美平衡

的人,比那些發展程度低的人更能達到好的結果。因此,

一個受過成功的禪修訓練的人必然會獲得許多

利益和優勢,不論他是有宗教信仰的人、

一位管理者、一位政治家、一位

商人或學生。

─烏巴慶老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