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15 08:31:05
學習次第 : 進階
南傳 佛陀解釋的二十種薩迦耶見(身見)
佛陀在《皮帶束縛經》中說:「諸比丘,生死輪回的源頭是無法察知的。在生死輪回中一再流轉的眾生,被無明所蒙蔽、被愛欲所束縛的起點是難以得知的。諸比丘,就像一隻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當它行走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行走;站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站立;坐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坐下;躺下的時候,它靠近那根木樁或柱子而躺下。同樣地,諸比丘,未曾聞法的凡夫認為色是如此:「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自我。」
他認為受、想、行、識是如此:「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自我。」行走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行走;站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站立;坐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坐下;躺下的時候,他靠近這五取蘊而躺下。是故,諸比丘,應當經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瞋、癡所污染。諸比丘,眾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汙;眾生透過心的清淨而淨化。」
在本經中,佛陀也是如此地以狗來比喻未曾聞法的凡夫:「諸比丘,就像一隻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那只狗被皮帶束縛住,而且被繩子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上,因此無法逃脫。同樣地,如果未曾聞法的凡夫有強烈的身見(薩迦耶見;認為有個體存在的邪見)與愛欲,就無法解脫生死輪回。為什麼呢?因為他被身見的皮帶所束縛,被愛欲的繩子綁在五取蘊的牢固柱子上。當未曾聞法的凡夫看待五蘊為「這是我的自我」時,這就是身見執;當他看待五蘊為「這是我的」時,就是愛欲執;當他看待五蘊為「這是我」時,就是驕慢執。無明經常與這三種執著同時生起。無明與身見蒙蔽他的慧眼,使他無法如實地照見諸法。身見猶如束縛在他頸上的皮帶;愛欲猶如繩子,將他綁在五取蘊的柱子上。在身見、愛欲與驕慢這些煩惱的影響之下,他造作善業或惡業。這些根源於煩惱的業力有潛在力,能在死亡後產生下一世的生命。有了新的生命之後,就會再生起病、老、死與愁、悲、苦、憂、惱,所以他無法解脫生死輪回。
佛陀以狗為譬喻來開示:「諸比丘,就像一隻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它只能繞著那根木樁或柱子一再地打轉。同樣地,諸比丘,未曾聞法的凡夫未見聖者,未善巧與未調伏於聖者之法(四聖諦);未見善士,未善巧與未調伏於善士之法,他認為(一)色是我,或(二)我有色,或(三)色在我之中,或(四)我在色之中。他認為受是我……他認為想是我……他認為行是我……他認為識是我,或我有識,或識在我之中、或我在識之中。他從色到色、從受到受、從想到想、從行到行、從識到識,一再地奔走、流轉當他在其中一再地奔走、流轉時,他無法脫離色、無法脫離受、無法脫離想、無法脫離行、無法脫離識。我說,他無法解脫生、老、死,無法解脫愁、悲、苦、憂、惱,無法解脫痛苦。」
在此,佛陀解釋二十種薩迦耶見(身見),即認為有個體存在的邪見。我想解釋這二十種薩迦耶見。有色蘊中有四種薩迦耶見:一、他們將色認定為我:色與我是相同的;我就是色,色就是我。注釋以譬喻來解釋這一點:蠟燭的光與蠟燭的火是相同的;光就是火,火就是光。同樣地,有些相信有我的人認為我就是色,色就是我;色與我是相同的。二、我有色:在這裡,名(精神)是我,我與色是不同的。他們認為受蘊、想蘊、行蘊及識蘊為我,這四種名蘊擁有色法。注釋以譬喻來解釋:樹木與樹木的影子是不同的;樹木是一回事,樹木的影子是另一回事;樹木擁有影子。同理,我(名法)好比是樹木;色法好比是樹木的影子。因此我是一回事,色是另一回事;我擁有色。三、色在我之中:他們認定名法為我,而色法存在名法之中。注釋以譬喻解釋說:好比花有香味,香味存在花之中。同樣地,我(名法)好比是花,色法好比是香味;色法存在我之中。四、我在色之中:他們認定名法為我,而這個我存在於色法之中。注釋以譬喻解釋說:盒子裡有紅寶石,紅寶石存在盒子之中。同理,色法好比是盒子,我(名法)好比是紅寶石;我存在色法之中。以上是四種譬喻:(一)燭光與燭火、(二)樹木與樹影、(三)花與花香、(四)盒子與寶石。這是《阿毗達摩藏》的注釋《殊勝義注》的解釋。
這些是關於色蘊的四種薩迦耶見。關於受蘊、想蘊、行蘊與識蘊也都各有四種薩迦耶見,其情況可以此類推,於是總共有二十種薩迦耶見。在本經中及第二部《皮帶束縛經》中,佛陀都解釋如何滅除這二十種薩迦耶見,因為這二十種薩迦耶見是一切邪見的基礎。依靠薩迦耶見的緣故,種種邪見如無作用見、無因見、空無見才能生起。
一、無作用見:否定善法與不善法能產生作用。
二、無因見:否定果報的因。
三、空無見:否定因能產生果。
這三種邪見都是否定業因與果報。在本經中,佛陀以狗為譬喻說:「就像一隻以皮帶束縛的狗被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它只能繞著那根木樁或柱子一再地打轉。」那只以皮帶束縛的狗被人用繩子綁在牢固的木樁或柱子,因此無法逃走。同樣地,如果凡夫有強烈的無明、薩迦耶見與愛欲,就無法解脫生死輪回,因為這三種煩惱將他綁住了。無明與薩迦耶見蒙蔽他的慧眼,使他無法如實地照見究竟法。薩迦耶見好比是束縛在他脖子上的皮帶;愛欲好比是繩子,將他綁在牢固木樁或柱子上;而五取蘊好比是那根牢固的木樁或柱子。無明與愛欲促使他造作善行或惡行;那些行為稱為業。只要還有無明與愛欲存在,死亡之後,成熟的業力就會產生下一世的結生識。有了結生識就會再有老、病、死,而愁、悲、苦、憂、惱也都會產生,因此他無法解脫生死輪回。
舉例而言:假設有人供養燭光給佛像,發願來世成為比丘。根據佛陀所教導的《阿毗達摩藏》,事實上並沒有真實的比丘存在,只有名色法(精神與物質)存在而已。他認為有比丘存在;這就是他的無明。渴望得到比丘的生命就是愛欲。執著比丘的生命就是取。依靠無明、愛、取的緣故,他供養燭光給佛像,這是一種善業,包含行與業力。如此總共是五種因,即無明、愛、取、行、業。如果他能修行緣起,就能照見供養燭光給佛像時有三十四個名法。這些名法一生起後就立刻壞滅;沒有恆常的行法存在。然而它們留下了某種潛在力量。當那個力量成熟時,就能依照他之前所發的願望而產生比丘的五蘊生命,這種力量稱為業力。因此,只要五種因還存在的話,生死輪回就還會一直繼續,他無法解脫痛苦。
佛陀接著開示說:「然而,諸比丘,善聞法的聖弟子得以見到聖者,善巧與調伏於聖者之法;得以見到善士,善巧與調伏於善士之法。他不認為色是我,或我有色,或色在我之中、或我在色之中。他不認為受、想、行是我,他不認為識是我,或我有識,或識在我之中,或我在識之中。他不再從色到色、從受到受、從想到想、從行到行、從識到識,一再地奔走、流轉。由於他不繼續在其中奔走、流轉,因此他脫離色、脫離受、脫離想、脫離行、脫離識。我說,他解脫生、老、死,解脫愁、悲、苦、憂、惱,解脫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