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07 09:10:33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日光九 2000年
達賴喇嘛尊者
中譯:蔣揚仁欽
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以宗教的角度來看,又會認為其他的宗教要嘛就是墮常邊、要嘛就是墮斷邊,會有這樣的看法。但是每一個宗教對於世人都有同樣的訓示,就是要做一個好人,我們要善心、要修忍辱,同樣是講好的訓示。如同昨天所說的,以佛教來講的話,大致上分兩個最主要的原則:第一個就是意樂,第二個就是加行。加行是什麼呢?就是無害的行為,無害行。什麼叫做無害的行為呢?暫時不損害他人,這是無害的行為了嗎?不是的。如實的了解煩惱的過患,為了對治煩惱,這些所行就稱為叫做無害行。
無害行也是由緣起的基礎而建立的,為什麼呢?因為要如實對治煩惱的話,首先我們必須要透徹了解緣起的道理,因此你就可以知道諸法自性空的道理,依由緣起認識性空。依由認識性空的緣故,自然就可以遮擋,認為這是自性有的顛倒執著。認為這是真實有的顛倒執著,它可以遮擋的話,就等於遮擋了煩惱的根本──也就是無明,因此依由緣起它可以斷除煩惱的根本無明的。所以由緣起建立了無害行,由緣起建立了解脫,這個就是佛所說的最主要的兩個原則,也就是最主要的基礎。
佛陀所講的教法的精華是什麼呢?佛陀所講教授的精華──也就是菩提心了,也就是唯有菩提心而已。為什麼呢?因為佛陀他所證的果報,是佛所說的教授裡面最殊勝、最好、最有成就的這個果報,也就是佛果了。為了成就佛果,所以我們必須要修學菩提心,換句話說,若有一法就可以成佛,若沒有那一法就無法成佛的那一法是什麼呢?也就是菩提心了,也就是說「愛他人勝於愛自己」的這種菩提心的修持。這個就是佛陀所講的教授裡面最主要的,也就是精華的教授之一。
在藏傳佛教的系統裡面,它具足了大小乘、顯密一切圓滿的教法,相信這可以用菩提心來作為攝持的,為什麼呢?為了修學菩提心,所以他講了前行的這個部分,也就是道前的基礎,也就是四聖諦、二諦的道理,正行就是菩提心的修持。也因由菩提心而建立了無上瑜伽的這種密法。所以西藏所留下來大小乘、顯密圓滿的這個教法,最主要是由菩提心來作為解釋的。
因由思惟死無常、死無定期,此是諸法而其餘皆無義的這些思惟,再經由業果的思惟,再經由思惟輪迴的過患,讓我們生起為了使一切眾生得到解脫、得到涅槃,我要成就一切。假使生起這種發心的話,我們確實已經圓滿了,也就是做到具有意義的一個暇滿的人身了。為了使我們得到這種殊勝菩提之發心,現在就講《修心日光》,以這個修持來讓我們成就菩提心的。
《修心七義》前一個段落就是道前的基礎,這已經講完了,至於菩提心的正行這個部分有分世俗菩提心的修持,還有勝義菩提心的修持。世俗菩提心的修持這一部分已經講完了,但是勝義菩提心的修持,之後在此下宣說了。至於違緣轉為菩提道用這以上已經講完了,現在要講的就是「總示一生修持者」。
己二、總示一生修持
總示一生修持者,云:應修五種力。此中分五:第一牽引力,於總,乃至未得菩提當中,於別,此生至未死中,由我執所引煩惱及隨煩惱,無有出生機會,於剎那中亦不令自身語之行隨彼自在,應發思此猛力牽引,如是未得無上菩提中,至於今日盡夜此中,習菩提心,終不遠離菩提之心,若發思此猛力牽引則將不離菩提之心,三摩地王經云:「如人多觀察,由住彼觀察,心能如是趣。」牽引力者,就是講到我們剛開始就要讓自己立一個誓願,「我絕不行惡、我要行善」依由這種的誓言,讓自己不要去做任何違緣的事情,讓自己做一切能成就菩提的事情。我們早上一起來,當然就是「直至菩提」之前,尤其是以今天而言,我絕對不要做成就菩提的任何一種違緣,我一定要成就能成辦無上菩提的一切順緣,就是讓自己下一個誓言,這個就稱為叫「牽引力」。
第二白業種子力者。菩提心寶未發令出生,安住令其增上,其因係賴布施生,戒律所生,修習所生之福智資糧,於此勵力。在觀想牽引力的時候就觀想說,趁今日、或者是今生這之間,我要好好的去修學菩提心。為了修學菩提心,我可以放棄其他的一切,我只要修學菩提心就足夠了,要有這種的心力來修學的,所以我死時也是菩提心、生時也是菩提心,有這種很強烈的心力讓自己立一個誓願,這叫做牽引力。依由牽引力會招引第二「白業種子力」,就是由這種已發菩提心之後,我們會去行布施、持戒或者是忍辱、精進等等這些的善業,希望都能夠使菩提心寶未發、令它出生,已安住的、令它增長(增上),以這種的心力來發願,這就是第二「白業種子力」。
第三破壞力者。如前中說自他換時,由見我執,彼所引之我愛執,棄捨他等,諸煩惱過患之門,勵力破斥並斷除之。入行論云:「刀鋸鼎鑊加我身,雖斷吾頸亦易事,終不應於煩惱敵,甘心俯首而歸順。」如其所言而學習之。第三就講到對治力,我們要了解到「使菩提心未發令它出生,安住令其增上」的最主要違緣就是由愛我執,而放棄他人的這種的意識、這種的執著而產生的。因此我們在行對治力的時候,不是說他可能不會傷害我們,或者說以後我再對治,我們絕對不能做這種的情況。而是說一般我們就要好好的去對治,尤其以強烈的心來去對治這個愛我執。不是說你覺得沒什麼關係,以這種的心態帶過去,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行對治力了。真正的對治力就是要提起自己的心力,以愛他執來對治愛我執的。
第四發願力者,於總,一切生死涅槃善根,特依自三門所攝,係屬三世善根之力,祈願總於一切有情,特於自相續中,菩提心寶未生發生,已生安住所住增上。以是等大威力願而駕馭之。於是就講到第四發願力,發願力就講到說,今天所造的一切善業,尤其是無始以來所造的這些三世的善業,希願能使至相續中,也就是自己的菩提心寶、未生讓它發生,已生讓它安住,安住就所住讓它增上,以這種的發願力,來使自己的善業回向於菩提心寶,那就是第四發願力。
第五串習力者,如前所說,正行修習所緣相中,一切時一切處,唯串習此。入行論云:「總之愚夫唯自利,能仁唯作他利益,即於此二見差別。」如是,若不遠離串習之緣分支,而作串習,將成殊勝究竟。又云:「串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大伽喀瓦亦云:「此具過失心,有一大功德,學何即成彼。」串習的時候就如同我們有解釋過了,當在調伏自己的內心,在學著串習力的時候,最主要是以止、還有觀這兩種的修持,來使內心得到這種善的熏習、還有串習的。一般串習的意思就是有一點類似反覆訓練的意思,就像好比我們身體,假使你一般沒有做這個運動的時候,但是受過身體這種串習,讓你時常跳、或者是跑的話,你自然就會變得比較簡單,這是因為透過身體的訓練反覆的串習、熏習,所以你會覺得比較簡單的。但是身體的這種串習力,它的所依處是身體,它依靠身體而做這個串習的。身體本身它是很粗分的,雖然有這個串習可以使它比較簡單,但是它沒有辦法依由串習而得到究竟圓滿,這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它的所依是個很粗的部分。
但是心本身是很細微的,依由串習力可以使心續(心的續流)不會斷的,它是無止盡的。所以假使依由串習的話,我們可以使內心的串習一直、一直增長,增長到最究竟,甚至無止盡,這是因為心的續流沒有斷的緣故。所以這不是唯有依靠串習就可以使它得到究竟,當然也是要依靠串習來使它得到究竟的。總而言之,這句話也就如同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面有講到說,「難事久習轉為易,世間何事不如此?」就是沒有一件事情透過久的串習而不轉為容易的,哪有一件事情不會轉為容易的?
之後又講到大伽喀瓦亦云:「此具過失心,有一大功德,學何即成彼。」我們過失的心,有一個最好的功德,那是什麼呢?假使你願意學的話,它就會跟隨你改,這就是心的一個最好的功德,這句話它講得很對。
最後講到五力的教授有分:今生的教授、還有瀕死的教授,大致上分兩種的情況,五力教授在瀕死時如何運用者,如云:「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儀」這句話最主要講到,也可以用五力來作為大乘破瓦法的修持。初、白善種子力者:即以四力門清淨以往,自此以後之苦及苦因等一切罪惡,以此而想「吾死亦無憾」,於死時無怯弱、徬徨,一切資具獻呈資糧田(上、下),無所貪愛,此極重要。如一比丘死時戀著於缽,故於三時此一補特伽羅身同時大火燃燒等記載。特應棄捨貪著自身,一切煩惱之根即為我執,因此力投生六道,任受何身皆當於此身貪戀愛著,為求自我衣食等造作十不善業、五無間罪及種種非福業等,為此輪迴無盡,特於惡趣諸苦永無窮盡承受之。入行論云:「無論於身生貪戀,於無畏處卻生畏,於此怖畏所生身,何人不忿於此敵;於此飢渴所迫身,欲行種種還復軌,鳥與魚及禽獸等,亦於擒剎道候等,若為利益承事等,亦復殺害父與母,盜奪偷取三寶物,於無間獄大火焚,智者何人於此身,貪愛守護行供奉,何人能於此類身,不視如敵不欺凌。」同此理,吾人於下至來生,不應取此業,煩惱所生身,應於「安住此心於無自性法身」想而殷重修。
這以上最主要講到的就是說,如何以修心的取捨,來修學快要臨死的大乘破瓦法的修持。「破瓦法」就是密裡面有講到,當一個修行者他快死亡的時候,自然就會有死的現象產生,最主要是以破瓦法的數息,那時候覺得非常的輕,他會了解自己快要死了,而且這個死的現象非常清楚。
如何以五力來修學?如何以修心的修持來修學呢?就是快臨終的時候要如何去修學呢?首先先把自己所貪著的一切的衣食全部都布施,讓自己不要產生任何的貪心。如同噶當派的上師他們曾經有講說,出家眾的行、住都要安樂的,換句話說要行哪裡?我們要住哪裡?都能很隨順、都很自然的安住的話,這個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死的時候,假使自己有貪著的這些衣物,都要布施給他人,就是當你有這種死的現象產生的時候,馬上就布施給他人,不要貪著在這上面。當然也不能貪著自己的身體,連身體的貪著心都要作對治力。
還有就是以四力來作為懺悔,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了解到無始以來,依由惡的習氣的串習,現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也是跟隨以前的這種惡的串習而轉的,假使今天不好好的懺悔、不作對治力的話,死之後還是隨著以前惡的習氣而轉為後世的身口意三業。這時候就要依由回憶以前所造的惡業,而產生極大的後悔心,還有「我以後不作」的這種防護心,要具有這後悔心和防護心這兩者,讓自己生起、提起這種心力。之後在正行對治以前所造的這些惡業的時候,最好就是以菩提心來作為正行,也就是對治力了,或者也可以觀想空正見的道理,或者也可以念咒,最後作回向。
我們可以看到「安住此心於無自性法身」想而殷重修。這句話顯教是如何解釋的呢?我們可以了解到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後世,是如何產生這種間接的情況呢?就是由心意識的續流,帶我們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後世的。因此這個補特伽羅,就是由心續(心的續流)而安立補特伽羅的假相而已。以一般來講的話,我們最主要講的身,這個粗分的身,它會慢慢的壞滅,就是一生經過、這一生的身體就壞滅了。「安住此心於無自性法身」這是密裡面的修持方式。
二、牽引力者:即於前想之牽引力以長、短、中三者任一之勢而修,死的過程也有分兩者:一個是粗分的死的過程,一個是屬於細分的。所以臨終的時候,我們的意識也可以分兩者:一個是粗的意識,一個是細微的意識。以顯教來講的話,臨終時可以生起善心的,是唯有在粗分意識的時候,才有辦法生起這種善心的。當粗分的意識變成了細微的意識的時候,我們就想不起來了。在無上密裡面有講到,如何應用細微的意識,把這種細微的意識轉為善心,但是在顯教、或者一般而言這是沒有的。所以臨終了,當我們可以想的時候,盡量讓自己想:「生生世世不要遠離菩提心、不要離開菩提心」,以很強的意樂來發願,這種就是很強的牽引力了,也就是招引力,臨終時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的誓願。
第三、破壞力:憶念煩惱過患,恒時披起不隨煩惱而行之擐甲而住。破壞力就講到,當你快臨終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產生任何的衣、或者是名、或者是親朋好友的這種貪欲。那時候要觀看貪衣、食、名譽的過患,讓自己不要生起貪心,這是第三破壞力。
第四、發願力者:恒時不遠離菩提心,猛利發起不隨我執煩惱等而轉之願力。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就是當我們快臨終的時候,我們要想說今生或者是三世所造的一切的善業,希望不遠離菩提心而死,在中陰身的時候也不遠離菩提心,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還要回向說,願三世所造一切的善業,回向後世能成為增上生。能成為增上生最主要的理由,不是說畏懼三惡道的痛苦而讓我生在增上生,而是說為了成就無上菩提,所以必須透過這個增上生的道路來修學積聚資糧,最後成就無上菩提。以這種的意樂來作為發願,這是特別要注意的一點,也就是第四發願力者。
五、串習力者:外在身行謂頭北身右,臉右手右而住,右手無名指堵住右鼻孔之氣息,左手置於左腿上,以左鼻孔之風息作「取捨」以此作牽轉。我們在臨終的時候,就是右手依右臉頰而住,以無明指堵住右孔之氣息,以左鼻孔來作數息,也就是觀取捨。當然內心生起菩提心,就是你平常是如何修取捨的,以同樣的意樂,在快臨終時,以這種取捨的意樂而慢慢的這樣死亡的話,那是非常殊勝、非常好的。無上密裡面有講到「破瓦法」,破瓦法最主要的基礎,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讓自己破瓦的。
當然有這種基礎,再加上無上密裡面所講的破瓦法的修持,那是最好不過了。假使內心上沒有任何的自他換的修持、沒有任何取捨的修持,直接就修無上密的破瓦法的話,它能有一點幫助,但事實上這個不是很重要了,因為它沒有基礎的緣故。假使有了這種菩提心的修持──自他換,再加上平時有在修取捨的話,以這種殊勝圓滿的心,來讓自己臨終的話(就是死亡的話),有這個基礎當然是很不錯的,若是再加上觀想種子字、或者觀想與本尊無二、觀想頭頂現本尊,有了基礎再加上這種無上密的觀修方式,那當然是非常圓滿的。總而言之,最主要的基礎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還有在無上密裡面有講到說,就是死後十種階段的這種破瓦法,這是生起次第的破瓦法裡面最殊勝的一種破瓦法的修持。但是在無上密裡面所講的這種最殊勝的破瓦法的修持,也是因由這本修心教授裡面所講的,菩提心自他換這種修持為基礎再來修學的。
假使你看到任何的一部經典、論典的同時,都會認為它是針對調伏你的內心而說的,這個經典、論典是為了圓滿他利事業而說的話,你有這種的感受,再加上你的身口意三業也跟隨這種相應法而去行持的話,那你確實做到修心之後的成就了。伽喀瓦曰:「破瓦教授雖繁多,但無有超勝於此處所說之教授。」
己三、修心之量
如云:「諸法歸一要」,一切經論總為調伏我執而宣說,所應斷者亦為此我執,察視自之三門之行,我執增長否?衰減否?之時,若增長時,則了知吾人聞思修三者之目的已錯謬;若衰減時,則知法入於道,此時之修心於自心續中才為真實不虛。如云:「此修行者如天秤桿般。」如此一般自省時,應於自無愧。我們可以看到如云:「二證取其主。」此義中,他證人者,謂他人所讚「他已得法」「其心調柔」(此即依他而判)。就是說我們修學之後所得到的成果,可以以兩種人來作為證人,第一個就是「他證人者」。當別人讚歎你說「你已經得到法了,你的心已經調柔了」,這是他證人者。
自證人者:即恒時觀視自心時,須於自無欺、無誑、無愧,此才為扼要(此即依自而判)。「自證人者」就是自己,最主要的就是自證人者了。我們要如何得到自己的這種證明、證據,讓自己覺得修行有所成就了呢?就是要讓自己覺得不遺憾、不後悔,以無欺、無誑、無愧,這此為扼要,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假使光靠他證人者就有辦法證明你說:你已經得到成就了,這很難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最隱蔽的過患當中,他就不會知道了,假使是自己來講的話,再隱蔽的過患自己也會知道,除非他過分的這種「觀功念恩」的話,觀自己功德、不去想自己過失的話,他當然不會知道。但是一般他會了解的,對於自己最深隱的這種過患,他還是會了解的,所以「自證人者」這是最重要的。就是不管在任何的時候,或者哪一個地方,自己有沒有做錯事情,自己會知道的,所以自證人這是最重要的。修心之後所造的成果,我們要如何判斷呢?就是以自己當作證人,來證明說你有沒有成就。
我在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一隻貓,牠看起來很安祥、溫柔、很慈祥的對這些老鼠講法。一般貓在睡覺的時候,會有一種打呼的聲音,我們以藏人的習俗來講的話,就是說貓在念六字大明咒。總而言之,那些老鼠真的很恭敬,因為那貓看起來太慈詳了、太溫柔了,所以老鼠也這樣聽法。聽完之後,那隻貓就說:我講完了,於是那些老鼠就轉身,就是頭這樣轉過來之後就要走了,牠不是有長尾巴嗎?那貓馬上把尾巴抓回來整個吃下去了。奇怪!聽法的老鼠,怎麼越聽老鼠越少?法聽的次數越多,老鼠的次數越少。老鼠牠們就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子呢?每聽一次法少一隻老鼠,怎麼會有這種奇怪的事產生?於是老鼠牠們就招開一個會議,到底是怎麼樣一回事?會不會我們的上師有所過患?牠們是這樣想。於是他們就開了一個會議,要讓上師帶上一個小小的鈴,於是老鼠牠們就去買一個鈴,就獻給這個貓上師啦!要讓貓上師帶上這條鈴。就說:上師!您對我們說法,所以我們覺得您很有恩惠,所以今天我們供養您一條鈴。貓很高興的帶上這條鈴之後,就開始說法,很慈詳的,慢慢的說、慢慢的說,那老鼠也是慢慢的聽。講完了,聽完了之後,牠們頭轉回來的時候,一隻老鼠又被抓了,但是因為有鈴聲,被聽到了,老鼠牠們就知道這是貓吃了,上師吃了我們。因為這個俗語,有了這個故事,所以我們時常講說,當一個上師內心空空的,外表看起來很有威儀的時候,我們就說不要像那一條貓、不要像那隻貓這樣子。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常懷喜悅心」,從這句話可以了解到修心之量,為什麼呢?當然每一個人都可以修行,都可以觀菩提心、慈悲心的,這是一定的,但是遇到違緣的時候就很難講了。有一個人他時常對眾生講說菩提心、慈悲心的殊勝,但是當他遇到違緣的時候,他就說「混蛋!」就樣的話就不是很好了。所以這代表什麼呢?他平常沒有這種的修持了。所以真正的修持是什麼呢?違緣有的時候才修。當然有順緣的話,每一個人都有辦法修,這個不用講。當你遇到可以使你沮喪的、可以使你灰心的極大的違緣產生的時候,假使你有辦法應用這個違緣,再讓自己生起慈悲心、菩提心的話,這個才算真正的修心之量。就像好比藥是什麼時候吃的呢?生病的時候才吃藥的,同樣的道理了,常懷喜悅心。
也因此在《入行論》的忍辱品裡面有講到,當你產生瞋心的時候要如何作正對治,之中有講到如何跟瞋心作爭論,用很多的角度來對治瞋心,所以忍辱品非常的重要。當你煩惱產生的時候,就要跟你的煩惱作爭論,這個才算是真正的讓你產生對治力的最主要的推動力。
於庸俗所不歡喜處,修心成自願時,其心之串習如云:「常懷喜悅心」,吾人修心得法味,無論遭遇何等痛苦,非譽等逆緣,應時時刻刻思惟「取捨修心法之修行義利已成」而修歡慰,不隨心不喜等緣而行,於此能諳熟時,可謂已至最初對治之量。總之,修心時,若心不悅時,以此不悅之心續引生忿恚而摧滅善根,極為過失,夏樸瓦云:「此許之人言吾善知識心不悅,無有大於此之毀謗耶?」
正示修心量者:如云:「修量即遣執」,這什麼意思呢?當遇到一件不吉祥的事情,我們自然就想說「我怎麼辦?我怎麼樣?」會有「我」的這種感受產生。因為這種「我」會帶來許多你個人的痛苦,透過修心的這種修持,當你聽到別人遇到一些不吉祥的事情時,你聽到別人有一些災難或者是痛苦的時候,你自然就會「他怎麼樣了」。就是如同之前你對自己有一種「我怎麼樣」的這種痛苦的感受,同樣的可以建立在他人心中、他人身上的話,這也算是修心之量的意思。也就是說自己的痛苦,同樣的也會發生在他人的身上,有這種體會的話,也算是修心之量。
下至思惟道前基礎到修習勝義菩提心,各各於最初心續中生起之覺受,譬如於心續中無造作地生起,縱遇何緣不唐捐此暇滿身而取心要之心。心串熟之徵兆者,如云:「修成具五相」,具菩提心一切聖言之心要,而恒時串習故,可謂大菩薩。深信業果,於一切粗細惡皆惕厲故,可謂大持律。堪忍於調伏自心煩惱之種種苦行故可謂大頭陀。令自身、語二行不離大乘十法行故,是謂大沙門。恒時修習菩提心支分等瑜伽故可謂大瑜伽行者。如云:「散能即修淨」,如騎師雖渙散馬驚走而能不墜,於不合理處,雖受毀謗等突然之惡譽、譏嫌、嘲弄等,世尊亦多遭受,吾等無疑必是積集惡業而感此果,諸凡譏嫌或他人之傷害,乃至嘲罵,一切皆成菩提之緣,若至心此想生起時,即為心串熟之徵兆。
當我們受到其他人的誹謗,或者是惡意譏嫌、嘲弄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說既然我已經認識他了,認識之後自然就會有這種譏嫌、嘲弄的情況產生,這是一定的。當然不認識的人,他絕對不會責罵你、也不會誹謗你的,而是認識的人才會的。為什麼會有?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既然是自然的現象的話,我們為什麼要特別的在這一方面重視它,讓自己帶來許多的痛苦呢?這是噶當派的這些上師他們所講的。在西藏的俗語裡面有一句話就是說,「從右邊的這個耳朵進去,從左邊這個耳朵出來」,就是它不要經過上面,因為上面就是大腦,經過大腦它就亂掉了,所以從這下面經過的話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