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31 13:33:42
尊貴索達吉堪布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4
(菩提心的實修竅訣) 加哲無著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第四節課

(2005年7月9日晚上9時 )

明天六月初四,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鹿野苑第一次轉*輪(四諦*輪)的吉日,雖然現在佛陀已示現了涅槃,但依靠佛陀的加持,才使佛法的慧命從來沒有間斷過。為了報答佛陀的恩德,希望各位金剛道友明天根據各自的情況發菩提心!

如何發菩提心呢?念誦儀軌為《喇榮課誦集》中的“發心儀軌”。念完三大祈請後,觀想在十方三世諸佛前,或者在佛像、僧眾等三寶所依面前發菩提心。

以前法王如意寶在世時,每年這時都會為大家傳一次菩薩戒,明天雖然沒有單獨的授戒儀式,但按照龍樹菩薩的觀點,在所依面前也是可以獲得菩薩戒戒體的。

說到舉行儀式,學院對此一向不重視,我個人也認為沒什麼必要。可如今,很多人只喜歡看熱鬧,來學院參加法會,首先看有沒有剪綵、放鞭炮,如果儀式隆重,大家就會很感興趣,倘若冷冷清清,大家就會非常失望,覺得這個法會不重要。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明白,外表形式是次要的,只有內在的發心才是最主要的。

發菩提心並不只是口頭上念念,而是應該發自肺腑。在座的道友以前也可能發過菩提心,但當時是否具足菩提心呢?這個不好說。對自己以前發心有懷疑的人,希望明天能重視此事。從世間的角度,很多人都會記得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日子,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式加入共青團,成為了一名共青團員”,同樣,大家也應該銘記——2005年7月10日某時,我真實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成為了一名大乘佛子。這不僅是一種決心,而且也是一種祈禱,從今以後,大家就是真正的大乘菩薩了,這一點,對於每一個修行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再發一些其他的誓願,如“生生世世成為戒律清淨的人”、“生生世世成為利益眾生的人”……但除此以外,像“願我身體健康”、“願我年輕漂亮”、“願我長命百歲”等等這些對自己今生來世沒有意義的惡願,就沒有必要發了。

如果明天你們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若只是發了心,而沒有真實生起,這就需要再接再勵了。只要繼續發心、多次發心,功德就一定會越來越增上。這就是我對大家明天的希望!

接下來繼續講《〈修心七要〉耳傳略釋》。

昨天講解“以世俗菩提心將惡緣轉為道用”時,主要談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報應皆歸一”,所有的報應、禍害全部歸於我執;另一個是“于眾修大恩”,將所有的眾生觀為大恩父母,把他們作為自己成就功德的對境。

表面上來看,這本小冊子文字很少,但對於真正的修行人來說,依靠本論,即生就能獲得圓滿的佛果。本來我打算在前一段時間的“金剛薩埵法會”上傳講此論,因為那時新來的人多,他們長期聞受甚深教言的機會又很少,若能在短短的八天裡,圓滿聽完一部法,這對他們今後的修行將有很大幫助。可是後來因為身體不好,所以沒有講成。這次法會新來的人雖然不多,但有緣能夠聽聞到這部論,大家的福報還是非常大的。這本小冊子儘管只有一兩萬字,內容讀起來也比較簡單,但若想真正生起菩提心,還是要再三地思維、再三地串修,生起菩提心以後,違緣就能逐漸轉為道用了。

昨天已經講了,以世俗諦的觀點,我們可將各種違緣轉為道用。今天接著講,通過勝義諦的觀察,也能將一切違緣轉為道用。這種境界,對於以前沒學過大中觀、大圓滿的人來說,也許會稍微困難一點。

丙二、(以勝義菩提心而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

【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

遇到違緣損害時,以勝義菩提心將其轉為道用,也可分為兩種情況:

①將迷亂的對境,直接觀為法、報、化、本性四身;

②將能損害者、被損害者、損害過程三者觀為空性,以此作為最無上的護輪。

頌詞“空護為最上”,無著菩薩在後面的講義中沒有具體解釋,但依貢智仁波切的解釋方法,其意思是觀修空性乃最好的護輪。

【依靠煩惱以及內外器情世間的損害,就會產生種種痛苦。然而,這些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心的迷惑而產生的幻相,其體性是稍許也不可能成立為實有的。】

眾生的痛苦是怎樣產生的?有些是依靠自相續中的煩惱,有些是由外器世界所致(如自然災難),有些是源於有情世界(人、非人)的種種危害。

這些痛苦無論是由煩惱引發,還是四大不調導致,如果真正依靠中觀正理進行抉擇,就會發現無一不是由心幻化出來的,其體性根本不存在一點一滴,只不過是一種迷亂顯現而已。

為什麼說痛苦是心的一種幻化呢?以下從世俗、勝義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世俗諦的這些現象,就像在夢中夢到自己被烈火焚燒、被洪水沖走時的悲慘狀況一樣,都是因為將無實執著為實有而產生的災難。】

首先,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過做夢的經歷。在夢中,我們的房子突然著火,所有的財產被火吞沒,自己家破人亡、欲哭無淚;或者我們被洪水沖走,冰冷的河水不斷嗆進口鼻,馬上就要臨近沒頂之災……這些痛苦對夢中的我們來說,確實是真真切切、苦不堪言。但醒來以後呢?一切都會蕩然無存,我們只有噓一口長氣,拭拭頭上的冷汗,歎道:“哎,幸好只是一場惡夢!”

同樣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無端傷害我們、惡言侮辱我們,雖然當時我們也是心生煩惱、極度痛苦,但如果靜下心來,對這些煩惱的心、損害的外境進行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同樣也是虛幻不實,就像一場惡夢一樣。對此,《中論》和《現觀莊嚴論》中皆講過:抉擇二諦時,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世俗中則如夢如幻,儘管有種種顯現,但其自性根本無法成立。

【在勝義諦中,因為一切法的體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如果觀察煩惱以及痛苦的本面就可以發現,因為它們首先從何處也無生,因此就是無生法身;既然無生,也就無滅,因此就是無滅報身;既然沒有生滅,當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中間的住,所以就是無住化身;而(法、報、化)三身體性的無二無別,就是本性身。這些將一切幻相觀為(法、報、化及本性身)四身體性的方法,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

在勝義諦中,若以中觀宗的金剛屑因、有無生因等勝義量觀察,一切法的體性也同樣無法成立。所以,如果觀察煩惱和痛苦的本面,就會發現它從何處也無生,比如我們正在對怨敵生嗔恨時,這個嗔恨源於自心,而這顆心通過裡裡外外觀察,就如同石女的兒子一樣,根本找不到產生之處,倘若認識了這一點,就是所謂的“無生法身”;石女的兒子沒有出生,便不可能死亡,同樣,嗔心的本體沒有產生,就不會存在毀滅,從這個角度,可稱之為“無滅報身”;石女的兒子連出生、死亡都沒有,中間就更不可能有做生意、發大財的生活過程了,同理,嗔心之前沒有產生,之後沒有滅亡,那中間也絕不會有它的安住,這稱為“無住化身”;法、報、化三身,體性無二無別,就是所謂的“本性身”。至於三身的定義,還有些人認為:法身看不見摸不著,報身有眼有鼻,化身是二者的顯現。其實,這也算是一種解釋,且與大圓滿“本來清淨”中的認識極為相似。在抉擇大圓滿時,心的本體空性稱為離戲法身,顯現不滅稱為光明報身,顯現與空性無二周遍稱為大悲化身,三身本體無離無合則為本性身。

我們在生起貪心、嗔心的當下,如果從生、住、滅這三個角度分別尋找,就會發現其本體怎麼也找不到,這便是所謂的法報化三身,三身本體無二無別,從這一點來說,又可稱為本性身。當明白了這一切煩惱皆為四身之幻相後,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種抉擇方法,在顯宗中是最甚深的竅訣,也即禪宗經常談到的“煩惱即菩提”。關於認識煩惱本性的方面,《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與顯宗不共的竅訣,對於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學過大圓滿、大中觀的人來說,煩惱痛苦產生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對治方法,只要依靠這些竅訣,通過觀察煩惱的本面,就能直接將其轉為道用。

“空護為最上”的解釋,加在此處比較合適。此修法在斷法中也有,具體是說,我們在值遇違緣、魔障、人、非人等種種損害時,應把自己的身體觀為空性,外面的魔怨觀為空性,損害自己的方式也觀為空性,這就是最無上的護輪,也是在勝義當中將違緣轉為道用。平時,有些道友出遠門時,喜歡找人先打個卦,算一下是否出門大吉,會不會碰到違緣,其實,如果具備了一些中觀的勝義境界,通過一觀空性,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自己的分別念而已,分別念是空的,外緣也是空的,根本沒有必要多此一舉,觀空性就是最好的金剛護輪。

下面是把世俗、勝義結合起來的觀想方法。

【另外,這些害己者也是促使激勵自己修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的善友,所以對自己有很大的恩德。】

害我們的這些人與非人,實際上是激勵自己修煉菩提心的最佳善友,對於他們的損害,不但不能心生嗔恨,反而還要感恩戴德。

今天我聽說,有兩位常住道友依靠這幾天學的竅訣,在發生矛盾時,互相觀待修菩提心,獲得了極好的效果。我知道以後非常欣慰,其他道友也很羡慕。他們能在遇到違緣時,把這些方法全部用上,將其轉為菩提道用,這種修行境界,雖然從平時不一定能看得出來,但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卻可以明顯感受得到。這種能將煩惱轉為道用的人,即使現在到外面去弘法利生,也是完全有資格、有能力的。

修學大乘菩提心的人,如果遇到有人加害自己,也應該認為他們的恩德相當大。以前學院搞“治理整頓”時,有些道友依靠這種外緣,生起了極大的嗔恨心,當時道心馬上就退了;然而,有的道友看到這些無常的景象時,切實感受到了佛法難聞、輪回痛苦,對於那些造違緣的人生起了難忍的大悲心,而且菩提心日日增上,對他們來說,這些違緣是難得一遇的修法良機。同樣,“文革”時期也有一些大乘修行人,把牢房當關房,別人侮辱打罵他時,他將這個人當作自己圓滿忍辱度的善知識,打罵過後,馬上將剛才修安忍的功德全部回向,的的確確把大乘佛法用到了實處。

我們現在處於有漏的三界,修行從頭到尾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但是就算以後遇到了違緣,依靠所學的這麼多教言,我們也能想方設法將其轉為道用。如同一個人在餓的時候,則只要能填飽肚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吃,同樣,我們在遇到違緣時,只要能將其轉為道用,就什麼竅訣都可以嘗試。平時沒有違緣時,看起來修行還不錯,可一遇到違緣,自己的煩惱習氣馬上就暴露無遺,這種人,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只因為我們遠離了對治之法,才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生起煩惱,正是仰仗著這些害己者,才讓我了知這一切。所以,他們就是上師、佛陀的化身。】

《中觀四百論》中說,眾生煩惱的存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種子的方式存在,一種是依靠對境而現形。前者比較細微,一般不容易發現,後者只要有了對境,煩惱馬上就會產生。所以,在害我的對境沒有出現時,我無法發現自相續中潛藏的嗔恨煩惱;一旦他人傷害我,引發了我的嗔心,我才知道自己相續中的嗔心竟然還是那麼強烈。正是仰仗他們的提醒,才讓我認識了相續中的煩惱,所以,害我者對我的恩德非常大。

有些道友平時不接觸人時,看起來非常寂靜調柔、和藹可親,然而一旦他們接觸外人,聽到幾句貶低自己的話後,馬上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了。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反觀一下:這個讓我生氣的人,實際上對我的恩德很大,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他,我就不知道自己原來修得這麼差,通過他對我的譭謗,就把我的嗔心種子挖出來了,我才明白自己其實還需要修持,所以害我的人跟我的上師、佛陀沒有什麼差別。阿底峽尊者也說:“三寶、本尊、上師、五趣眾生(天與阿修羅歸為一趣),全部都是我的至尊。”

【還有,在出現患麻風病等異常痛苦時,也應當思維:假如沒有這些痛苦,我反而會落入追求今世者的行列,並將正法忘得一乾二淨。承蒙這些害己者的逼迫,才使我能夠憶念正法,它們的確是上師三寶事業的化現啊!】

即使我們不幸罹患了麻風病,也應當思維:“正是因為這些痛苦,才使我有機會捨棄今世、憶念正法,它們的確是上師三寶的化現!”當時在藏地,麻風病是最可怕的傳染病,其令人聞名喪膽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愛滋病、非典,據說罹患上這種病主要是因為觸怒了龍王,得了此病以後,患者馬上會被隔離人群,驅逐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然而,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即使染患上這種可怕的疾病,也同樣能轉為道用,切實體會一把“壽命無常”。就像去年有位佛教徒不幸染上非典,之後才明白“死亡無常”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繼而對輪回生起了厭離心,舍俗出家。我想,如果沒有那一次非典,也許他一輩子都會忙碌於世間瑣事之中,寶貴的人身也就這麼白白浪費了。所以,如同高明的醫生能運用善巧方便,將致命毒藥變成活命良藥一樣,修行人只要擁有了佛法妙寶,世界上的一切磨難就全都可以轉為修行的助緣。

因此,鑒別違緣、順緣的標準,不在於外境的好壞,關鍵在於內心能否將之轉為道用。如同五十年代的大饑荒,當時只要不中毒,所有野草都可以吃,儘管生活很艱苦,但大家圍著熱騰騰的一鍋野菜,照樣吃得有滋有味;等到日子好過了,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人們口味越來越挑剔,也越來越難以滿足了。修行也是如此,修行好的人雖然身處劣境、值遇種種危害,但依靠菩提心的力量,仍然可以將之全部轉為菩提道用,不覺其苦反而樂在其中;修行不好的人儘管物質條件極為優越,生活資具一應俱全,可他的心始終無法輕鬆快樂,看誰都不順眼,似乎周圍的人都跟自己過不去,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相續中沒有菩提心。故對於修行人來說,周圍的環境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調整自己的相續。

正是由於這些違緣的逼迫,我們才有了趨入正法、步入解脫的機會,所以,這些害我的違緣就像無價之寶一般珍貴,我們應當視其為本尊、上師,恭敬依止,龍樹菩薩贊雲:“此等如意寶,妙瓶如意牛,故如本尊師,應當依彼等。”

【最後觀想:總而言之,有如依靠上師可以生起菩提心一樣,依靠傷害我的眾生以及這些病痛,就能使我的相續生起兩種菩提心。因此,我應該從心靈深處來感謝它們。】

依靠上師傳授的修心竅訣,我們的相續能生起菩提心;依靠怨敵、疾病的危害,我們同樣也能生起菩提心。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們只對上師恭敬頂戴,而對怨敵、疾病卻恨不得滅之而後快呢?

比如,一個人看見一頭犛牛,以其為對境,觀想它沉溺輪回所感受的各種痛苦,依靠它的因緣,在相續中生起了強烈的菩提心;而另一個人依止了一位了不起的大活佛,通過觀修活佛賜予的殊勝教言,同樣也生起了菩提心。這兩個人所生起的菩提心,其實在價值方面是完全等同的,我們不能說依靠犛牛生的菩提心價格便宜,而依靠大活佛生的菩提心就價值不菲。所以不管什麼樣的眾生,只要能讓我們的相續生起菩提心,就是值得恭敬的大善知識,與自己的上師沒有任何差別。

大家在遇到痛苦違緣時,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大乘修行人,如果是的話,就根本不會斤斤計較,想方設法避免違緣的損害,而會心平氣和地完全接受,並且將之儘量轉為道用。我們周圍有一些菩提心修得好的道友,他們生病也好,痛苦也罷,什麼違緣也無法動搖他們平靜的生活;相反,像我這樣修行不好的人,只要遇到一點點違緣,馬上就心急如焚、焦慮萬分,這就不是真正大乘修行人的表現。以前,金厄瓦格西稱讚夏日瓦格西說:“您能將一切惡緣轉為道用,一切痛苦觀為快樂,這種境界實在稀有罕見!”的確,這種修行境界非常令人羡慕,但願所有的人,也能具備這樣的殊勝境界。

【下面講述以集資淨障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的殊勝行為。】

以上已經講完了在發心方面(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應該將惡緣轉為道用,下面接著講,在行為方面如何將其轉為道用。

【四行勝方便】

在行為方面,具有四種殊勝的方便方法:積累資糧、淨除罪障、佈施魔鬼、供養護法。

這四個科判講完後,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安住于你們的光明境界當中(指睡覺)!有些新來的人坐了這麼久,現在一刹那也坐不住了,腳伸過來、伸過去,心裡非常羡慕旁邊的出家師傅一兩個小時跏趺坐都不動,但自己又實在坐不住(眾笑)!理解,理解,不要笑,這一點沒有什麼,真的很理解!

乙二、(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的行為)分四:一、積累資糧;二、淨除罪障;三、佈施魔鬼;四、供養護法。

丙一、(積累資糧):

【第一個殊勝的方便法門,就是積累資糧。

當自己遭受痛苦的時候,心中時常會想:“如果能沒有這些痛苦,那該有多快樂啊!”但在此時,我們卻應該這樣觀修:這一切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想遭遇痛苦而只想得到快樂,就必須通過行持樂因來累積資糧。並盡力供養上師三寶、承侍出家僧眾或為魔眾供施食子等等。】

一般來說,我們病得很嚴重時,會想:“我要是沒有病該多好”;沒有生活來源時,會想:“我要是有人民幣該多好”;生意不順利時,會想:“這筆生意要是能順利該多好”……多數人在遭遇痛苦時,都希望自己能夠遠離痛苦,獲得快樂,但是作為一名修行人,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

諸佛菩薩告訴我們: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產生快樂的因。快樂的因是什麼?就是積累資糧。比如,供養上師三寶、承侍僧眾、為魔眾施食子、供燈、磕頭、做泥塔、念經、轉繞壇城等等,甚至有時將自己吃剩的飯,以觀音心咒作加持後佈施給眾生,也能積聚很多的福報。

在供養三寶時,如果有條件,最好用真實的上乘的供品作供養;倘若沒條件,則哪怕是一根香、一盞燈,或者在心中作意幻供養,也都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供養時一定要具備清淨的發心,千萬不可以夾雜吝嗇心。譬如自己在供養一百元時,如果發現相續中有吝嗇心,那就不要供養一百,看看供養十元有沒有吝嗇心,如果沒有,就把十元拿出來,倘若還有吝嗇心,那就乾脆不供好了。現在有很多人今天供養,明天就後悔了。記得以前有個人供養了學院一百元錢,過了五年還掛在嘴上,念念不忘,這些都不是清淨的供養。所以,供養時的發心清淨非常重要,若能在此基礎上同時具足菩提心,這樣的話,福德將會更為圓滿。

【總之,就是要用我們的身、口、意三門盡力地積累資糧,並皈依三寶、發菩提心、向上師三寶敬獻曼茶羅,並且殷切地祈請:“如果自己生病能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生病;如果自己病癒能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能夠痊癒;如果死亡對我更有利,就祈求你們加持我,讓我死亡。”就這樣將一切希求、疑慮拋之腦後,專心專意地誠懇祈禱。】

《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所有的積資淨障都可以包含在“七支供”裡面,因此,平時我們應該多修“七支供”來積累資糧。然而,很多學禪宗、大圓滿的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我現在經常處於光明法身的境界中,根本不用供養、念咒,也不用磕頭”。可是,你們真的有這種境界嗎?你們觀察一下,自己相續中是否已經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如果是的話,那倒很值得隨喜,因為菩提心在相續中即使生起一刹那,也遠遠勝過了以遍滿世間的七寶供佛之功德,但是如果沒有,那就要老老實實,不要誇誇其談、亂說大話。

還有些修行人因為自己囊中羞澀,沒有力量供養上師三寶,經常很苦惱。其實,你們大可不必如此,因為你們相續中菩提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勝於世間的金銀財寶。比如說,現在讓你們拿十斤黃金來作供養,很多人可能都辦不到,但是只要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瞬間,價值也絕對超過了十斤黃金。關於這一點,也許很多人從來沒有計算過!

在積累資糧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作皈依、發心、供曼茶羅,接著在三寶面前恭敬合掌,依《斷除希疑祈禱文》(凡夫經常處於希望與疑惑中,患得患失。觀修此文,能斷除他們的希疑,故噶當派的修行人對此文非常重視)一心一意地祈禱:“如果生病對我的聞思修行以及利益眾生更有利,就請加持我的病怎樣都治不好,病痛一刹那也不要停息;如果我病癒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的疾病早日康復;如果我死亡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快點死亡;如果我不死對自他更有利,就請加持我暫時不要死!”

這篇祈禱文的境界非常深,一般的凡夫人,不要說白天,即使在夢中也不會有這種想法,有人甚至認為:“怎麼會是這樣呢!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如果我真的永遠痛下去、病下去,甚至死掉了,那該怎麼辦?生病已經讓我苦不堪言了,如果還要請佛菩薩加持我的病永遠都不要好,豈不是讓我苦死了?”一般而言,人們對自己的生病和死亡非常執著,這幾年我去過很多大醫院,每次一有時間,我就到旁邊的病房找病人聊天。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生病、希望自己快死,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時候出院?”他們肯定會說:“願我早點好起來,儘快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可千萬不能死,我還有好多事要做”,“我特別害怕死”……世間人有這種表現尚且情有可原,畢竟他們以前沒接觸過大乘佛法,一點兒也不懂佛法的奧意,可是,偶爾我還會碰到一些所謂的大乘修行人,甚至是密宗修行人,對這個問題他們的反映竟然也一樣,這就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其實,倘若對眾生沒有什麼利益,自己病好了又有什麼用?徒是造業而已!

丙二、(淨除罪障):

【我們還應當這樣思惟:這些傷害我者,其實是在告訴我,如果我不想遭受痛苦就應該與痛苦之因——惡業一刀兩斷。】

痛苦的因就是惡業,如果我們不願遭受痛苦,就千萬不要再造惡業,否則造了惡業,想種子不生果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對以前造的惡業勵力懺悔,發誓今後絕不再造此業,這是淨除罪障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並對往昔所造的惡業產生深切的後悔之心,這就是破惡對治力;發誓今後縱使遭遇命難,也決不再造惡業,這就是恢復對治力;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等,就是所依對治力;而修習空性、念誦殊勝咒語等等,就是現行對治力。我們應當在具足以上四力的前提下勵力懺悔,直至將罪業懺除清淨的驗相出現為止。】

與“金剛薩埵修法”中講的一樣,懺悔必須具足四種對治力,才可以懺淨。

①破惡對治力:自己對往昔所造的罪業,就像誤喝了毒藥一樣特別後悔。

②恢復對治力: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也決不再造此惡業。比如,有些道友出生在海邊,以前每天都吃海鮮,幾十年來吃了幾十萬條生命(去年印尼的海嘯,我想此事也難逃干係),學佛之後明白了因果,於是非常害怕、後悔,發願今後再也不吃這些生命了。

③所依對治力:皈依三寶,或在上師、佛像前發菩提心,以其作為懺悔的所依對境。

④現行對治力:觀修空性,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以及“等等”所包括的傳講大乘菩提心的甚深經典、造佛像、供養、持名號,這是寂天菩薩在《集學論》中所講的六種現行對治力。作為修行人,早晨起來時還應最少念21遍百字明,以遮止罪業的增上。

我們應當以四對治力為前提,精進地懺悔罪業,直至出現清淨的驗相為止,比如夢見日月、自己身著白衣、沐浴、罪障變成黑色的東西從體內排出等等。

丙三、(佈施魔鬼):

【向(傷害自己的魔鬼等等)佈施食子,然後祈禱它們:“你們是督促我修習菩提心寶的助伴,對我有無比的恩德,希望你們能幫助我,使所有其它眾生的痛苦能夠成熟於我的心相續。”我們應當如此這般地向它們祈請。】

對於害自己的妖魔鬼怪,我們應向它們佈施食子,並百般祈請:“雖然你們這次害了我,讓我生病,讓我發瘋,但卻是對我修菩提心最大的幫助,對我具有無比的恩德,所以非常感謝你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害我,讓我生病,給我製造各種各樣的違緣,而且使所有眾生的痛苦都成熟於我的相續。”

大乘的修心方法確實與常人的思維背道而馳,一般的世人見了以後,會認為這種想法簡直不可理喻。但不管他們怎麼說,大家學完以後,如果遇到此類情況,雖然將這些教言全部用上非常困難,但至少也應該用上一點點。否則,學了這麼好的大乘論典,回去以後稍微有點人或非人的危害,自己就像沒有學過的人一樣睚眥必報,這些教言豈不是白學了?如同一個司機,明明跟教練學了很長時間的開車,但正式駕駛上路時,卻不按照以前所學的去做,僅憑自己的想像開車,後果會怎麼樣,大家可想而知。

我們現在所學的這些大乘法要沒有絲毫錯誤,正因為它如此殊勝,我們才必須要按照它來行持。有些道友雖然皈依了多年,出家了半輩子,但從來沒聽過這麼稀有的竅訣——被害後竟然還要對害自己的魔鬼感恩不盡。其實,這也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作為大乘修行人,必須要這樣做,而且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令我們的心力不斷增強,心的力量增強後,積累資糧就易如反掌了。

《釋迦牟尼佛廣傳》曾有一個公案:嘎樂嘎國王將忍辱仙人的四肢砍斷,仙人對他卻沒有生絲毫的嗔恨,以此忍辱的功德,刹那圓滿了八萬大劫的資糧。這就是心的力量!可一般人卻根本沒辦法做到,雖然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我要成佛”,但你們憑什麼成佛?沒有這種強大的心力,成佛遙不可及!

【如上所講的方法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就應當(向魔鬼)佈施食子、修持慈悲心,並且向它們祈禱:“往後我一定盡力讓你們得到眼前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也希望你們不要來障礙我的修行。”】

倘若有些人心力不夠,不敢如此觀想,那還有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向魔鬼佈施食子,對它們修自他交換菩提心的同時,心裡默默祈禱:“我會將自己念經、修行等一切功德回向你們,盡力幫你們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利益,以此希望你等不要再給我製造違緣,障礙我的修行了。”

總而言之,“利益眾生”是我們修行當中最大的目標。就如往昔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佛陀在因地累劫勤苦,最後終證無上菩提,目的是什麼?就是轉妙*輪來利益眾生。除此以外,願自己獲得快樂的念頭一刹那也沒有。與此相比,我們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不離“讓我快樂,讓我健康,讓我解脫”的發心,將眾生的利益完全置之不理,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學完了這部大乘論典以後,大家的心態能否從根本上扭轉過來?如果不能,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學佛的人,實際上就連佛法的大門也沒有摸到。

丙四、(供養護法):

【向護法供養食子,祈求它們加持自己能夠平息修法過程中的違緣障礙,並幫助自己能夠成辦修行中的順緣。】

在學院有不少道友喜歡供護法,在他們的草坯房頂上,經常可以零零星星看到很多糖果、餅乾。但他們供護法是為了什麼呢?對此我曾一一採訪過,答案不外乎是“願我不要生病”、“願我生活快樂”、“願我的修行沒有違緣”……一切的核心都圍繞著“我”。雖然供護法是件好事,但如果發心太小,就不是大乘供護法的方式了。

那麼,什麼才是大乘的供護法呢?《修心七要·日光藏》中講,大乘供護法應該具備三種發心:“願我相續中利他的菩提心早日成熟;願我見聞覺知的一切眾生皆獲利益;願能遣除眾生修行過程中的所有違緣。”因此,大家供護法是為了“眾生”遣除違緣,還是為了“自己”遣除違緣,這是有天壤之別的,倘若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那就不是大乘的發心。這個界限,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為了能將突然遇到的惡緣轉為菩提道,(故于頌詞中雲:)】

下面講的,雖然在科判中不明顯,但主要是在總結以上的內容,即突然遇到違緣時,我們應該如何將其轉為道用。

【所遇修道用】

將自己所遇到的順緣、違緣,全部轉為修行道用。

【當病魔、鬼怪或者敵人等忽然出現,使自己產生極大痛苦的時候,我們應當思維: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無量無邊的眾生,它們也同樣遭受著如此的極大痛苦。並對它們生起悲心,觀想將這些眾生所有的痛苦,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當病魔、怨敵、違緣等給我們帶來極大痛苦時,應當這樣思維:“在這個世界上,肯定還有很多眾生正在感受著和我一樣的痛苦。我依靠上師教的竅訣,都無法對治、忍受這些痛苦,那麼這些眾生從來沒有聽過善知識的教誨,也沒有任何的對治方便,他們的痛苦就更不言而喻了。”進而對他們生起強烈的大悲心,通過修持自他交換,觀想將這些眾生的痛苦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或者觀想:這些傷害我的眾生,是幫助我修習菩提心的善友,它們就像上師一樣,對自己有著極為廣大的恩德。】

或者還有另一種觀想方法:正是依靠這些害我的眾生,才使我生起了菩提心,所以它們對我的恩德極大,與我的上師沒有差別。

以前,噶當派的格西有時也會通過呵斥弟子,來激勵他們生起菩提心。就像仲敦巴格西圓寂之前,嚴厲地對博朵瓦格西說:“你必須給我好好修菩提心!!”後來,博朵瓦格西每每念及,都會感慨地說:“尊者當時的教言,就像在我心坎深處刺了個樁子一樣,簡直太尖銳了。”由此可見,為了能令弟子生起菩提心,上師們可謂用心良苦啊!

【當看到其他眾生遭遇痛苦的時候,就應該馬上觀想由自己來領受這些痛苦;當自己或其他眾生生起極大煩惱的時候,就應當情真意切地觀想:但願其他眾生的所有煩惱,都能夠聚集在我自己的身上。】

當看到眾生正在遭受痛苦、正在產生煩惱時,我們應馬上觀想: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把他們的痛苦、煩惱全部轉移到我的身上。

噶當派的教言中說,如果看到某個眾生正在生貪心、嗔心、邪見等惡分別念時,應該觀想:但願這人相續中所有的惡分別念,都聚集於我的相續。由此推及,如果我們偶爾聽到有人在驚叫,也要馬上想:願這個人的恐懼成熟於我的相續!

【朗日塘巴說:“轉惡緣為菩提道的這些殊勝方便法門,其實就是在滅除我們的期望及疑懼,並將我們推向通往究竟的、遠離期待與疑懼境界的通衢大道。現在對親怨二者所做的修持,就像想法將一根彎曲的木條繃直的過程一樣。”】

朗日塘巴尊者說:“將所有惡緣轉為道用的殊勝方便,總而言之只有兩條:滅除我們相續中的希望與疑懼。”根登群佩在前面也講了,凡夫人都生活在希望與疑懼當中,成天想的無非是“我能不能成功”、“我能不能成就”、“我會不會有什麼違緣”……其實,對於一個聽過本論的修行人來說,違緣來了又怎麼樣,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轉為道用,依靠本論的殊勝竅訣,斷除一切的期待和疑懼。

尊者又說:“我們現在對親友、怨敵所做的修持,應該像將一根彎曲的木條繃直一樣。”很多人也許沒有見過彎木繃直的過程,要將一根彎木繃直,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其間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繁瑣的工序,才能逐漸達到預期效果。比方說,要把它先放到火中烤一烤,表面抹一點酥油、泡一點水,然後和一個很直的東西綁在一起,或在上面壓一些重物,這樣經過多次,才會漸漸由彎變直。同樣,我們每個人無始以來不斷串習護親伏敵的習氣,要想一下子完全轉變過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我們一直對自己的親友相當執著,對怨恨的敵人特別仇視,如果讓自己最親愛的人和最討厭的人一下子平起平坐,很多人心裡根本接受不了。如同將彎木一下子拉直就容易折斷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聽了一兩天的教言,馬上就想改變自己親怨不平等的心態,要知道,修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倘若自己太急躁,反而會欲速不達。

改變習氣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否則阿底峽尊者也不會在金洲上師身邊一待就是十二年了。當時,就智慧而言,尊者已經完全超過了金洲上師,但是為了修持菩提心,尊者每天仍在上師座下聆聽教言,依教言觀想,然後於實際中一點一滴行持,如此經過了十二年,才最終令上師滿意。試想,阿底峽尊者是當時印度最有智慧的班智達,印度東西方根本找不到第二個人可與他齊肩,連他都修了整整十二年,那麼我們要想生起菩提心,最起碼也得二十四年吧!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