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25 02:32:17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七要(八)2011.12.09    

桑竹堪布  講授 

今天能夠來到阿尼的故鄉跟大家講佛法,心裡覺得很高興。每一位眾生都想得到快樂、不要痛苦,都是一樣的想法,所以每一位有情眾生都很努力地用各種方法得到快樂,用各種方法去除痛苦。不只是人如此,畜生也一樣,都是很努力地想盡辦法要得到快樂、去除痛苦,雖然所有一切眾生的想法都一樣,都想得到快樂、不要痛苦,但是努力的方法有很多種,要得到快樂的因和去除痛苦的因,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譬如畜生,雖然很想得到快樂,但是連眼前的快樂都無法得到,所做都是使自己更加痛苦。寂天菩薩曾經說過:有些眾生想得到快樂,但卻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得到快樂,不知道取捨,甚至將快樂當成仇人般毀滅掉。譬如動物的世界裡,大的動物吃小的動物,為了要填飽肚子而殺生,所造的惡業使自己將來更是墮入三惡道當中,雖然想要得到快樂,但這麼做不但不能得到快樂,反而使自己將來遭受更大的痛苦。

 

我們為什麼要進入佛門?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得到快樂、去除痛苦,各位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目的?希望將來得到快樂、去除痛苦呢?修持佛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快樂、去除痛苦,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苦是什麼,但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苦是什麼,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認識痛苦,所以將快樂當成仇人毀滅掉,使得自己更加痛苦。苦是什麼呢?苦有三種,第一種苦苦,這種苦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譬如地獄的苦,熱地獄或寒地獄的痛苦。或是餓鬼道的苦,飢餓、飢渴的痛苦。或是畜生道愚痴的苦,以及被人役使的痛苦。而人道則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天道的眾生、神也有痛苦,有死亡的痛苦。阿修羅有嫉妒和戰爭的痛苦。像這一類的痛苦稱為苦苦,苦上加苦,這種苦大部分的人有辦法認識到,我們大部分的人所知道的痛苦就是這一種。第二種苦是壞苦,有錢人、有地位、有權勢的人,我們看起來他是快樂的,但實際上他不是快樂的,而是痛苦的。雖然現在很有權勢、有地位,但是有一天他也會失去權勢和地位,甚至在他有權勢、有地位時,他也會害怕有一天會失去權勢和地位,有這樣的痛苦。譬如明年總統大選,現在的總統也會害怕、煩惱明年是否能得到總統的地位,明年如果沒有得到總統的地位,就會有失去總統地位的痛苦。甚至明年還是得到總統的位子,但是有一天也會失去總統的地位。這也都是痛苦,沒有超越痛苦。

 

另一種苦是行苦,行苦不像苦苦、也不像壞苦,壞苦看起來是快樂,但實際上也是痛苦。而行苦在感受上不是痛苦,也不是快樂,是捨受。(苦苦是苦受,壞苦是樂受)。所有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剎那剎那在改變,寂天菩薩說:只要是剎那剎那變化、無常就是苦。雖然他的受不是苦受,也不是樂受,但實際上也是苦。我們要常常思維,當你思維得很熟時,才能夠感受到這是苦的,如果沒有思維,要馬上知道這是苦的比較困難。所謂苦諦的「諦」,即聖諦,就是真實,真正的情形。因為聖者知道這都是苦的,聖者知道真實的情形是痛苦,所以稱為聖諦。在輪迴中不論我們生在何處,天道也好、人道也好,輪迴三界中的每一個地方都是痛苦的自性,絕對沒有一個地方是超越痛苦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除痛苦、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在去除輪迴痛苦、得到解脫快樂的方法上努力,要脫離三界輪迴的方法,就是佛陀所說的方法。既然入了佛門,就要實踐、實行佛陀所說的方法,我們是因為要脫離痛苦,所以追隨佛陀,如果沒有按照佛陀說的脫離痛苦的方法去做,我們有辦法達到目標嗎?絕對不可能的。

 

佛陀對我們說了什麼法呢?佛陀曾經轉了三次法輪,第一次轉法輪所說的法是四聖諦,第二次所轉的是無相的法輪,第三次所轉的法輪是如來藏的法輪。我們既然追隨佛陀,想要脫離痛苦,就應該照這三種法門的其中一種來修持,入了顯教就是依照這三種法門的其中一種修持。有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這都是佛陀所講的教法,不論是藏傳、漢傳或南傳,只要是佛陀所講的法,就是能使我們去除痛苦的法門。只要是所講的法與佛陀所說的法不符合,即使自稱是佛教,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就我自己個人的看法,藏傳、漢傳或南傳都是佛陀所說的法,只是有些包含的佛法比較齊全,有些較不齊全,有這樣的差別。有些只有小乘的法門,有些只有大乘顯教的法門,有的是小乘、大乘顯教與密教都有,只有這樣的差別而已。剛才說到佛陀曾經三轉法輪,除此之外佛陀還說了密咒的法門,關於密咒的法門,在印度並不是像顯教這麼普遍流傳。因為密法非常深奧,所傳的方式也非常秘密,如果在大眾面前傳授密法,有很多人沒辦法理解,會因為錯誤的理解而生起邪見、進入邪道,所以密法不是廣傳,而是秘密地一對一的耳傳。當佛陀傳密法時,傳給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只傳給一兩位弟子,不像講顯經時,在幾百、幾千的眾人面前傳授。在現代才用宣傳的方式傳授密法,過去則不是這樣,都是以很隱密的方式傳授密法。不論是哪一種法輪,都可以使我們去除三界的痛苦,使我們得到解脫。

 

佛陀所說第一次法輪-四聖諦,主要是聲聞、緣覺的見地與行為的教法,我們如果按照初轉法輪四聖諦的方法來修持,就能獲得聲聞阿羅漢與緣覺辟支佛的果位。如果要得到大乘的佛果,就要按照佛陀所講的第二次無相教法與第三次如來藏教法的方法來修持。我們現在講的【修心七要】,各位已經聽了六個要點,今天要說的是第七個要點。【修心七要】主要是佛陀所說的許多大乘經典裡的修持要點集合起來的一個法門,所以【修心七要】這個法也是佛陀所講的。金洲大師按照佛陀所說的很多經典中的意義去實修,他將實修的經驗、覺受與口訣傳給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再傳給弟子,一代代傳承下來,過去這個法沒有文字,都是上師講、弟子聽,弟子照著修持,修持之後有了覺受再講給自己的弟子聽,後來有一位善知識切喀瓦聽聞了口訣之後,才將其寫下來。所以我們現在要說、要聽的【修心七要】,就是佛陀二轉、三轉法輪中的修持口訣,集合而成的教法。

 

我們要進入佛陀所說的既深且廣大的教法,按照自己個人的能力是沒辦法進入的。當我們修持【修心七要】時,也要具足三個順緣,第一個要遇到有資格、有條件的上師、善知識,第二個要如法、真實清淨地修持,第三個條件是要有修持的資糧,才有辦法修持。所以當我們要修持時,第一個條件是要找到一位有條件的具德善知識來依止,這一點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我們看到的房子,要有人知道如何蓋房子,才有辦法蓋成房子,光是用看的是沒辦法蓋的,當別人蓋房子時,我們也有看到他是如何蓋,但是自己還是沒辦法蓋。不用說是蓋房子,就連釘一張桌子我也沒辦法。我們現在說的是最究竟、解脫的佛陀果位,現在我們沒辦法看到,離我們非常遙遠,解脫的佛陀果位的快樂,是真實究竟的快樂。我們要追求最究竟解脫的佛陀果位,這快樂不只是這一世的快樂,而是超越整個三界輪迴的快樂,像這麼究竟的快樂,我們一定要依止一位知道如何得到這快樂的方法的善知識,依照自己的能力絕對不可能知道。我們現在要知道得到最究竟快樂的方法,首先要找知道這方法的善知識,並不是光有善知識的名就可以,一定要知道方法是怎麼樣,要怎麼走、怎麼修,像這樣的人才値得我們依止。首先一定要去找真正具足這樣條件的善知識,這是一開始時最重要的一點。

 

一般大乘法門有這樣的講法,(1)一開始要知道如何找善知識,(2)找到善知識之後,要知道如何依止善知識,(3)要知道上師的想法、行為,按照上師所想、所做去實行。這三點如果可以做到,大乘的法都包括在這裡面,為什麼說大乘法都包括在這三點裡面呢?首先我們要找善知識時,要如何觀察這個人是值得我們依止呢?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第一要有戒律、要持戒。第二點,我們要學習大乘法,所以這位善知識對大乘法一定要通達、完全了解。第三點,這位善知識不是為了財、名,或是為了受到別人恭敬而說法,說法者的動機要非常清淨,真正想要幫助弟子,讓弟子知道如何修行、轉變、得到解脫,是很純淨的動機而說法,我們所要依止的善知識要有這樣的悲心與清淨的動機。當我們找到具有這些條件的善知識之後依止他,像這樣的善知識對於大乘法完全通達,所以他能夠正確無錯誤地告訴我們大乘教法。當我們按照善知識的想法、行為去實行,一定能夠得到解脫,因為他通達大乘法,所以他心裡所想的與佛陀所說的一定是相符合的,絕不會有違背,行為上因為持戒,所以我們按照他的想法、行為去實行,一定能夠得到解脫,不會進入錯誤的道路。我們入佛門的目的就是要解脫、成佛,想要知道成佛的方法就要依止知道方法的善知識,依止之後能不能知道成佛的方法,完全要依靠善知識。如果遇到一位不知道大乘法的人,這過失非常大,這和一般蓋房子、做買賣是完全不同的,世間的事如果不知道或有錯誤時,傷害到的只有這一世的快樂。進入佛門要追求的是解脫,解脫不只是這一世而已,是要得到最究竟的快樂,要去除所有一切痛苦,這樣的解脫法是這麼地重要,如果走錯了損失是非常大!人是很奇怪的一種動物,這一世很小的事情,例如蓋房子、買賣,只攸關這一世的快樂、利益,像這麼小的事情,我們要去問很多人,苦苦思量要如何如何做,這麼小的事要想盡方法來做。而要得到真正究竟快樂的方法,依止能夠教導我們方法的善知識時,卻沒有慎重觀察,別人說怎麼樣就跟著去、跟著拜,這麼重大的事卻很疏忽,而小事卻很慎重。

 

現在要問各位,大家對於教導我們解脫方法的善知識是否有真正觀察?舉個例子,我聽說在台灣有很多人在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寫這部論的是傑宗喀巴,宗喀巴確實是一位具德的上師,【菩提道次第論】裡面所說的是三士道,其內容和佛陀所說的是完全符合,能夠聽聞這部論是非常地殊勝。譬如我學習佛陀的經論到現在已經十七年,在十七年當中跟隨的上師大家可能也有聽過,堪布貢噶旺秋仁波切、薩迦法王和祿頂堪仁波切,這都是世界上有名的上師,但是我學習十七年之後,自己個人修持、思維時,仍然有很多自己不知道、要去請教的地方,佛法大概是怎麼樣我知道,我有辦法告訴別人而已,說實話我也還不具足具德善知識的條件,佛陀說的佛法大概是怎麼樣,我有辦法跟大家介紹而已,真正具德的善知識,不但知道佛陀所說的法門,而且真正去實行,實修後有辦法把實修的法說出來。在台灣這裡,一個星期可以聽聞佛法二至三天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像這樣學習兩三年後,要如何能夠將菩提道次第的法具足,而且無錯誤地向別人介紹?我覺得很懷疑,像這樣是具足什麼樣的戒律,其持戒的情形是怎麼樣,我也覺得要考慮。真正對法有信心、清淨心的人,學習菩提道次第論,如果可以很正確無誤的學習是非常好的,但是在過程中遇到說法的人不是完全了解、沒有真正去實行,如果因此而進入了錯誤的道路,對於真正有心追求的人的損失可說是非常非常大。

 

比如在佛學院裡面,一個星期只放假一天,而且從一大早五點起床到晚上十一、十二點才睡,這當中都是在學習經論,而且學習的時間是十年、十一年,經過這樣子的學習,能夠出來講經的人只有一、兩個或兩、三個人,不是非常多。像這樣學習十年、十一年能夠說法的人也只有一、兩個而已,所以當我聽到學習菩提道次第論兩、三年之後,就出來講菩提道次第論,是怎麼樣的講法我覺得很懷疑。剛才說菩提道次第論是非常好、非常殊勝的法,但是因為我修持的是薩迦派的教法,菩提道次第論裡面實踐的方法、口訣我不是很了解,不過這個法門我是知道的。菩提道次第這部論裡面所講的道路是正確沒有錯誤的,但是這部論不只是用來讀而已,是真的要依著它實際修行,並且是正確無錯誤地了解,在修持時也得到上師的口訣、加持,實際修持有了覺受之後,才真正有辦法教授,在教授時所遇到各式各樣學生的情形也要了解,要根據他的情形來教導他,這部論真正的學習與實修是要這樣的。如果這部論的學習與修持都是正確的,修持之後真正能夠教授別人,這樣確實是很好的,不但自己進入清淨的道路,而且也引導別人進入清淨的道路。但是如果自己不是很好,卻認為自己很好、很了不起,就會非常非常危險,不但自己進入錯誤的道路,而且還帶很多人進入邪路,所以非常地危險!並不是小小的危險而已,所以要非常小心。

 

真正要學習菩提道次第論,在黃教格魯派裡有很多人學習十年、十一年,從早上學習到晚上,並且修持很多年,如果可以依止這些行者,確實是很好的。在黃教有很多修持者,得到自宗喀巴到現在沒有間斷地口訣與傳承,在西藏不論是紅教、白教、花教、黃教的法都是非常清淨,是真正從佛陀傳承下來,從佛陀一直到現在完全沒有被染污,是非常清淨的。我們如果可以依止具德的善知識,按照他跟我們說的法去修持是非常好的。如果沒有依止有修持口訣的善知識,要了解心經裡面所說無色、無受等很多無,就非常困難。佛陀又在很多經典裡說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識,這是什麼道理呢?有時說有,有時又說沒有。這是佛陀依照眾生不同的根器、想法而講的,其實都是有次第的。所以依止一位具德善知識非常非常地重要,要走上清淨、真實的道路也是要依靠善知識引導我們,我們想要得到究竟的快樂,要去除輪迴的痛苦,都是要依照法來行持才有辦法辦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小心,要真正完全無錯誤地進入,非常重要,光是想到如果我進入錯誤的道路,自己都會覺得害怕地顫抖,真的要很小心地觀察、思維。

 

【修心七要】這部論完全具足菩薩修持的次第與口訣,大部分的內容大家都已經聽過,不必再重複。現在進入第七個要點,明修心的學處。「諸瑜伽修心,諸導護修一」,其實在本頌中是「以一行一切瑜伽」,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修持前面六個要點所說的內容時,或是吃飯、穿衣時,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得到快樂而做,不論是修持、吃飯、穿衣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做。當我們皈依,或是思維睱滿人生難得、死無常等等法之前發菩提心是比較簡單的。當我們吃飯之前,也要想到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要學習清淨的佛法,要學習清淨的佛法就要有好的身體,因為這樣而吃東西,當我們用這樣的動機和發心來吃東西時,吃東西也可以使你累積資糧、行善。不論是吃飯、穿衣、睡覺、走路時,如果都可以具足利益其他眾生的動機、想法,這些威儀都能夠使你累積很大的善與資糧。

 

接著是「以一抑制一切妄想」,在做修心的修持時,生病或是受到人、非人的傷害,或是自己內心貪、瞋、癡的煩惱很強時,因而有放棄修心的想法出現時,這時要想世間上有很多像我一樣受到障礙的有情眾生,要覺得他們很可憐,希望他們一切的障礙都在我身上成熟,他們都不要遇到障礙。這樣的想法有很大的意義、非常重要,譬如佛陀在未成佛時,有一世墮入地獄,在地獄中拖著一輛很重的車,旁邊有一位同伴跟他一起拖,獄卒不停地打那位同伴,這時他覺得那個人很可憐,雖然他自己也拖不動,但是他希望那位同伴不要受到這般虐待,他想要替他拖。因為他心中有這麼好的想法,所以他即刻從地獄中超生,生到三十三天。所以當我們受到傷害或生病時,要想到佛陀過去怎麼做、怎麼行,鼓勵自己讓想要修心的想法再提起來。光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和想到他人的利益,其功德的差別有多大呢?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有說到,如果想知道自利與利他的功德差別,就想想佛陀所想所做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因而成佛得到最究竟的快樂,一般凡夫所想所做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至今仍在輪迴中受苦,自無始以來到現在都還在輪迴中,當我們這麼想時,就能知道自利與利他的差別有多大。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最重要的是要去做,聽了之後要去實行。

 

下一句「初後做二事」,「初」指早上起床眼睛一張開,心中就想:我要依照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來修持,或是要依照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來修持。願菩提心是什麼呢?為了利益眾生我要成佛,這個想法稱為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則是為了利益眾生我要成佛,為了要成佛我要實際行持六度等菩薩行。另一種是勝義菩提心與世俗菩提心,何謂世俗菩提心?當我們在資糧道和加行道時,所發的菩提心都稱為世俗菩提心,登地以上到十地菩薩出定時的菩提心也稱為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為了利益眾生實際證得空性的心或智慧,也就是十地菩薩在禪定時的智慧和佛陀的智慧,稱為勝義菩提心。「初後做二事」中的「初」就是早上起來,就想這一天我一定要如法修持勝義和世俗菩提心,或者是願菩提心、行菩提心,我在這一天當中都不要離開這兩種菩提心。早上起來這麼想,並且在這一天當中也要一再想到我是否有這樣做,是否沒有離開勝義與世俗菩提心。這有很大的用意,當我們一直想著不要離開菩提心時,心如果離開菩提心我們就能夠發現,就能夠馬上將心拉回來,要生出菩提心、要按照菩提心的修持來行,當我們不斷地這麼想時,就有辦法將心安住在菩提心的修持上。當你不離菩提心的修持已經非常熟時,比如吃飯時,心如果沒有想到菩提心,一察覺時馬上就想: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要成佛,為了成佛要修持,為了修持一定要有這個身,為了要有這個身來修持,所以我要吃東西。發出這樣的菩提心而吃東西。如果不是常常有不離菩提心的想法,吃飯、穿衣時就會忘了菩提心,這是「初」要做的事。

 

「後」要做的事,則是晚上睡覺之前,回想今天做了什麼事,今天如果有違背菩提心的修持,就想我從無始以來都執著我,所行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我今天才做出這樣不好的事情,要生起懺悔的心,在上師三寶面前生起懺悔的心,上師、三寶、本尊都在我們面前,在他們面前很虔誠地懺悔今天所做的惡行,心中想著我從今以後絕不再做違背菩提心的行為。我們這麼想的話有什麼好處呢?能夠使我們將來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不這麼反省,將來還是會忘記,還是一樣造惡。當我們回想今天有做符合菩提心修持的事,有具足菩提心而行善,做得還不錯時,自己對自己發出隨喜的心。當我們想今天自己做得不錯時,心會覺得很安慰,並且發願以後一定要繼續這麼做。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