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9 01:13:3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9 01:06:04   編輯部 報導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注撰  謝思仁 中譯

歷史背景

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之前,曾隨三位上師學習這個心要法門。在西藏他的傳承稱為卡當巴,歷史上是居寧瑪之後的一個教派。


密勒日巴的嫡傳弟子岡波巴曾在卡當巴的寺廟出家。他常將卡當與噶舉兩派的傳承融合在他的教法裏,修心七要即是其中之一。我們今天採用的是第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學者,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他耶所撰寫的教本,由那旺贊波喇嘛擷錄精要編寫而成。

重要性
天道與人道的快樂都非恒久的,而我執之行者所證得的也非究竟涅槃。我們生命最終的目標是要開悟成佛,其唯有藉著相對菩提心之修習與究竟提心的禪觀始能達成。前者是慈悲與愛心的培養生起,後者則是安住不動,當下直了心性的禪定。

以下說明為何我們需由發展相對菩提心著手的原因:
一、大乘佛法的根本教義在於發願度眾,開悟成佛。它的願力本身即是一種慈悲。
二、成佛後,由於無緣、同體之大慈悲心,不住涅槃,仍繼續以利生度眾為事業。
三、初學者雖無法真正瞭解究竟菩提心,但若認真修行,絕對可以體驗到相對菩提心。一旦相對菩提心生起,自然就可了悟究竟菩提心。

因此,基於上述理由,我們要勤修相對菩提心。這個法門的精髓,我們稱之為自他交換,或謂以已換他,此也即是本書要闡釋的重點。有許多其他菩提心的訓練法門均由本義闡衍而出。

第一篇 根本教法

第一章 前行法

前行準備
每段菩提心禪修開始前,我們應做如下觀想——頭頂蓮花、月輪寶座上,根本上師端坐,莊嚴微笑、徧身放光,充滿宇宙同體之大悲,是諸傳承寶上師的總攝化現。我們虔誠向他祈求:上師啊!我如實的精神導師,請您慈悲加持我,讓殊勝的菩提悲心在我心底生起。如是盡可能祈求多次後,觀想上師由頭頂下降至心輪,安住于光明綱罩中。每段禪修前,這段類似上師相應法的前行是相當重要。

修法指導
蔣貢仁波切在所有開示前,均以將心轉向佛法之四念處開始。此四念,或曰四共加行即(1)人身難得(2)死亡無常(3)輪回過患(4)業報因果。仁波切尤強調初機者應多方面參考這類資料,這是最基本的教義,應根植於我們心中。

關於這四點,仁波切有一簡短開示:
我們之所以有機會修行佛法,乃因擁有寶貴的人身與自由。這是源於我們過去生的善行,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此善業力功德,因此它的福報——自由與人身也非常殊勝難得的。我們現在既已獲有它,便不應將它虛擲。當我們仍擁有自由且能修行時,應努力勤修正法。
生命長短不定,死亡之因亦有千百種,我們不能確定過了今天是否還有明天,因此,從今天開始要下定決心,認真修行。

死亡時,萬般皆帶下去,唯有善惡業隨身。此生擁有的美食、錦衣、金錢、財富、華屋、房產、聲名、權勢等,此時對我們一點都無助益。事實上,仔細分析,人的一生並非十分需要這些東西的。

因果不昧,隨善惡業得果報。死亡後,不管得生六道何處,總是痛苦等著我們;因此,我們要深思熟慮,絕不造作害人之惡行,甚以生命為賭。我們要勤修善業,積聚福德。
本段的四念處以及每次的菩提心禪修之後,都要做普賢七支佛事供養(請參考四臂觀音儀軌)。平常要時刻不忘將菩提心的修行與其禪觀的意義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中。
注:七支佛事供養即(1)禮敬諸佛(2)廣修供養(3)懺悔業障(4)隨喜功德(5)請轉法輪(6)請佛住世(7)普皆回向

第二章 正行法
究竟菩提心的簡單禪修
修完前行法中第一項簡易的上師相應法後,自然的將身體打直,藉著數息吐吸各二十一次,將心靜慮下來。接著觀世間萬法,包括一切有情都似一場虛夢,純由我心所幻,實無本體。慢慢加強這種如夢似幻的感覺,然後將注意力轉至心的本質上。當我們檢視心的特性,例如:顏色、形狀、大小等等時,什麼沒發現。心無來處,因此稱為無生;當下找不出它住於身體之內或外,最後也看不出它終極於何處。心由何處生起?此刻住那裏?往何處去?我們應常檢視心的本質,使在累積的禪修經驗中漸有肯定的認知。當我們生病時,服藥使它痊癒;當我們為煩惱業障所蔽,一如生病時,便應藉上述禪方恢復心理與精神的健康,此亦即我們本具之佛性。

仁波切把幾個在禪修中出現的體悟稱為心藥,例如,身與心皆是空的空性中無有好壞之別等等。他說,將心放鬆,直觀這些念頭,任其來去,卻又了然分明,這是一種禪修究竟菩提心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更直接:把心自然安住於佛性中,即諸法之真義本質,無一絲塵俗心識的紛擾。仁波切做了一個簡短的詮釋——將心自然安住,清明而不散漫,心無所緣,不為生起的念頭所牽引,盡可能隨時把心保持在簡單、自然明晰的狀態中。

我們可選上述任何一法修習究竟菩提心,並在日常行住坐臥中,持續保持禪觀中的覺受,觀世間萬法,包括自身、眾生、一切外境等均為虛幻的顯現,就像一場夢,看似清楚,實無實性。

相對菩提心的禪修
簡易的上師相應法祈願文念完後,觀想母親在前,我們回想起她對我們的慈愛——自小費心照顧、撫育我們;忍受生病等諸種痛苦;辛苦餵食我們;為我們洗浴更衣;糾正我們不良行為;訓練我們成材成器。由於她苦心付出,我們今天始能遇見並修習佛法。其實不只今生,累劫多世來她一直對我們如此無盡的付出,為了幫助我們,她一直在六道輪回,歷經無數痛苦。

仁波切要我們首先對母親發出強烈真誠的慈悲心,漸漸加強它,直至普及于一切眾生。此因多生劫輪回中,無人不曾為我們母親。我們先對易觀的物件,例如,家人、朋友、受苦難折磨的惡趣眾生、窮人、只有此生才有幸福的人等等,發出同等的慈悲心;接著對難施同情的物件,例如:惡徒、敵人、冤家債主、邪靈魔刹等等產生慈悲心。對所有眾生做如是觀想:我的父母不願受苦,但也只能在苦因及種種苦難中煎熬,多可怕!我該怎麼辦?我應帶領他們脫離苦海,獲得安樂,以回報親恩。我們應訓練發展這種慈悲心,直到變得非常強烈深刻。想到母親的痛苦、業障習氣,我們修習以下相對菩提心的正行法---

觀想:願我承擔他們一切的痛苦,以及永無止境的苦因,次觀歡喜的將其痛苦承受過來。我們必須觀得非常清楚分明,並且發願:願以我三世所積功德、財富、身體等,無分別的供養我父母,並普及一切眾生,是他們均滿足喜悅的獲得了我的供養。為使觀想更清晰深刻起見,複觀眾生的惡業、災難痛苦像一縷黑煙由我鼻孔吸入,融入心中,他們因此永遠由痛苦與障礙中解脫。呼氣時,觀想自身的功德資糧像皎潔的月光由鼻孔出去,融入所有眾生,讓他們當下即刻開悟,我亦十分歡喜讚歎。這種自他交換的呼吸法是不分時地修練菩提心最根本重要的法門,我們須盡可能的經常練習,直到分秒不忘。

平常禪修結束至下次再開始前,三毒會不斷生起——對誘惑或利己之事起貪執;對厭煩或損己之事生瞋心;無明妄心亦不知不覺綿綿而起。三毒念頭生起時,我們必須馬上警覺認知。貪念現起時,觀想:願我承受一切眾生的貪毒欲念,願其因善業功德由貪執中解脫清淨,直至開悟成佛。瞋念與癡念產生時,亦以同樣方式觀想,藉此,三毒轉為積聚無量福德資糧之根源。再者,每次的禪修之間要念誦或默禱下面的祈願文,俾能使我們專注於菩提心上。

願眾生的惡業在我身上成熟,願我的功德成就他們
願將我的一切功德利益供養徧虛空眾生;願我承受一切眾生的過失和痛苦。
願眾生的罪業痛苦在我身上成熟,願我的善行功德在眾生身上結果

發展與眾拔苦的能力操之在我;現在訓練我們的心,他日當可真正為眾生怖畏除苦。

第三章 轉逆緣成法道資糧
大至世界亂局所引發的獨裁戰爭與恐怖暴行,導致人民福祉、世間寶物全被摧毀無存;小至個人惡業成熟引致苦厄、災難等,吾人均應將這些痛苦逆緣轉為解脫道上的資糧。以下有三種方法可資修持。

相對菩提心修法之應用
當我們受病苦所磨、遭他人惡意批評中傷、或為敵手所敗以致憤恨不平時——簡而言之,不論何時何地,自身、家小或親朋好友遭遇任何不順遂之事,都不應歸罪於他人。這裏面除了我們緊握不放的我執念頭外,什麼都不是真實實有的。它是多生多劫我執自私不斷帶動造業所成熟的苦果,我們不應怪罪任何他人,而應找出問題的癥結——“我執,所有佛法均針對消除此點而修習的。成佛無不依賴心識的轉化,因此,祈欲開悟者,應瞭解佛與眾生的慈悲是平等不二的。尤其,無人過去生不曾為我父母,依此看,他們實比我們慈悲。再者,傷害我們者實際上是來幫助我們淨業消障、積聚福德的善友,因此他們更是最慈悲的。念及此點,我們更應修習自他交換呼吸法。

對一切有生命的眾生,低如昆蟲、蟻虻,高如貓狗人類,我們不僅不能對他們起瞋厭心,更要盡力愛護、幫助他們。倘若能力不及,也要誠心祈願:願他(它,或此名歹徒)能早日離苦得樂,證悟成佛。願我未來所行諸善,均為利益他們而成辦。

由於過去世我們曾造作無數惡業,傷害這些鬼神、冤親,使得今生他們侵擾折磨我們。觀想他們在前,我們以自身血肉供養,並祈求:請享用我的血和肉,請取走任何你所需!複如實觀想他們食我肉、飲我血,十分暢快滿足。以此,我們發展相對和究竟菩提心。
我們亦可觀想生活中損惱我們者是上師或佛菩薩的化身,遣來激勵我們修習心法的。我們早已學到,只是疏于修持,因此這些人對我們其實是很慈悲,恩德很大的。

我們若為病痛所苦,或精神遭受折磨,便應思惟:若非這樣,我早因俗務把佛法拋諸腦後,所幸病苦和災難使我仍記得佛法。我們應視其為上師和三寶的成道事業。
總之,任何只謀己利者,乃凡夫;願成就他人德業者,始是真修行人。誠如一位喇嘛所言:請諦聽此甚深法教!將一切缺憾過失歸諸自己,將所有圓滿福德供養他人;把成就利益分享他人,將逆損挫折留自己承擔。

究竟菩提心修法之應用
宇宙萬法,尤其諸種逆緣與苦難,一如在夢中為火所焚、被水所沖的痛楚,是由妄心所見,卻為我們錯誤的執以為真。就如在夢裏所顯,它其實無一絲真實性。深刻體會這點,不執諸相,把心安住——其本質即法身;色相為化身;兩者合一是報身;三身一體是為法界體性身

依此禪修,無執心之來去所住,即是了悟佛之四身的方法。它是覺觀的盔甲,空性的護圍,劈斬無明癡闇無可比擬的最勝法門。

特別的修法
一、積聚福德、智慧二資糧
眾生皆希求快樂,但總活在痛苦中,為此,我們要下定決心消除苦因,即惡業,並造樂因,也就是積聚福慧二資糧。我們要供養上師三寶、承事僧眾、向地方鬼神供食子、燃燈供佛、繞佛塔寺廟……等以助我們積聚功德,尤要誦七支佛事供養文以及獻曼達,並向上師如是祈求:如果生病對我較好,請加持讓我生病;如果痊癒對我較好,請加持讓我恢復健康;如果死掉對我較好,請加持助我往生。這樣,我們無所求亦無所懼。
二、懺悔
依據上項,我們可依四種方法來做。
——
懺悔過去所造惡業,甚以生命做代價亦誓願不再重犯。
——
皈依三寶,培養菩提心。
——
禪修空性,念誦本尊咒,例如,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
念禱上項免於期待與恐懼的祈願文。
三、向冤親債主供養食子
能力所及,我們供養食子並祈求:您很慈悲,來幫我取走我負您的業債。請摧毀我,願一切眾生的痛苦、疾病、恐懼在我身上成熟應報,願他們從此由痛苦中解脫。如果無法如是虔誠祈求,我們供養食子並修禪觀,讓慈悲心生起,並做自他交換呼吸,虔誠祈求:從今起至盡形壽,我當盡力助你,亦請您慈悲,勿障我修行佛法。
四、向護法供養食子

向護法供養食子,祈求消業除障,並願他們的佛行事業,成就一切善妙功德,尤助我們消除貪執與恐懼。
平常或生病,或精神沮喪、諸事不順,或見他人受苦生起惻隱之心時,都可修自他交換法。
如果我們心懷慈悲,就算能力莫及,也會祈願希望能幫助眾生學習更高深的佛法;如果我們幸福快樂,也希望與他人分享,同樣如果發覺己心不淨,或無意造了不善,更要祈願眾生的邪見與惡業都在我身上成熟。
簡而言之,不論我們做什麼——行、住、坐、臥,一切都要以眾生的利益為考量,利用周遭環境的助緣趨入修心道上。

第四章 終身的行持
本項可由五種力量概括之——
一、意志力

要下定決心,堅持修習菩提心的意志力。從此刻到開悟成佛,尤其到此生盡形壽,更尤其到今年此月,今天至明天為止,我決不舍離相對、究竟二菩提心。
二、修持力

平常不論行作何事——善、惡、不記名等業,都要時刻保持對菩提心的覺醒,念念在心,並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藉此培養佛法修行中最重要的菩提心。
三、善種子力
藉著善業功德,增長我們的菩提心,無有滿足之時,並以完全的身、口、意全心投入這個修行。
四、省思力
對一貫我執自私的念頭採取精進反省的態度,認清它即是造成我們長久在輪回世間受苦的原因,並讓我們此生繼續造業,備嘗苦果。想及自私我執就似損友,我們要遠離它,想辦法除掉、拋棄它。
五、祈求力
任何修法結束後,要祈求:願以我力帶領眾生至解脫境,以至開悟成佛,甚在夢中也絕不舍忘二菩提心,並且日日增勝。願我能善用任何障礙與逆緣成為修心的工具。
就這一世修習菩提心的我們而言,死亡是個不變的事實。死亡時刻來臨時,我們可再利用下述五種力量修行。

一、意志力
我們在臨終、中陰,甚至未來生生世世絕不忘失二種寶貴的菩提心。
二、修持力
過去曾修習過的菩提心法門,此刻更緊記在心。
三、善種子力
臨終時,將全部財物供養上師三寶,或給予此生對我們有恩者。行時,必須心生歡喜,無一絲執著不舍。
四、省思力
我們因我執自私致多生劫來不斷輪回受苦,此刻又因它再次感受到死亡的痛苦。但究竟上而論,無亦無,也無死亡。我們要做的只是摧毀那個想我生病了,我快死了我執觀念。
五、祈求力
能力許可,我們念誦七支佛事供養文,如果不允,我們便一心專注祈求:願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積諸功德,回向生生世世不忘菩提心,並隨時光流轉常增勝。願我常遇明師指點教導珍貴佛法。除此外,我們可兼修下法:如果能力許可,采跏趺坐;否則以吉祥臥,用小指堵住右鼻孔,利用左鼻孔呼吸,觀想慈悲與愛心,修自他交換法。續觀輪回、涅槃、生死——一切只是唯識所現,心本身亦空無一物。將心安住,不論內外均無所緣執,保持這種狀態,自然平穩的呼吸。
蔣貢仁波切說,也許有些其他臨終的修習法門更為人所悉知,但無一較此更佳。

第五章 修持的成果
無論小乘或大乘的佛法修行法門,都是減少我執的有效方法,其成果也是唯一可資評估我們修行是否進步的依據。如果藉著禪修,我們的我執自私仍無稍減,則這樣子的修行並無實質意義。
有時他人會客氣的讚美我們修持不錯,但他們並無法透視我們的心,因此不要為他人的恭維自喜,自己小心謹慎的評估才是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保持覺醒,心裏清明無礙,就是修持菩提心成就的徵兆。
如果我們內心無有恐懼或壓力,再大的事都能處之泰然,這也是一個進步的表徵。一旦我們能以樂觀的心情去面對任何環境外緣時,便可訓練己心去承擔他人的痛苦、困難,一如自己的切膚之痛。
最後一個修行成就的有徵,可由下例解釋之一:一個經驗老到的騎士,也有可能失手的時候,但在最壞的情況下,也不會摔落馬背。同理,假若我們能了悟二菩提心,就算平時對周遭的一切——幸與不幸、快樂與痛苦的事物不刻意去留意,堅定清明的菩提心也會自然流露。

第六章 修心的戒律
當我們一開始修習菩提心時,便要持守小乘、大乘、金剛乘的戒律,同時,不要誤解教義,例如:為消除我執,做出自毀或無意義的舉動。我們應以古來過清修生活的男女行者為榜樣。
修行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僅容忍自家人的傷害,而無法接受邪靈冤親的干擾;反之亦然。對待敵人無法像寬待自己的朋友是不對的;同樣的,對上述兩者采寬容態度,卻無法忍受自己的痛苦,例如病痛,也是不正確的。或許有時我們可以忍受痛苦,藉它修行,但在順境安樂時也不應放鬆它。修行應平等無別,不應只取片斷,這就是修習菩提心的戒律,我們必須繼續朝這個方向訓練自己。
修習菩提心要將過去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的習氣改正過來。一般說,修習菩提心必須十分嚴謹審慎,但其成果也是斐然的。我們應像其他法友,清淨無擾、小心謹慎的修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臻圓滿。
平常勿談人之長短這種不快的話題,例如修行者犯錯破戒等。我們應當面帶微笑,心平氣和的說些愉快的事。
我們不應道人過失,不論他是一位普通人或是修行者。見他人錯誤,應視其為自己的,並想:這位尊貴的人並非我想像的那樣,以前不是也有人認為佛陀有缺失嗎?以此認定錯誤的是我們的心。談到我們的心,應常檢視它,確定五毒那項最頑強,然後盡全力修行克服它。
我們不應期待修習菩提心會得任何利益。例如:我們也許會想藉它來降服邪靈魔刹,或征服歹徒、惡人以博得他人尊敬賞識。我們必須放棄這種錯誤的修行,以及期盼此生會獲得幸福、名聲等的想法;或希望來世生於富貴人家,甚至得個人解脫等等。我們必須體認修行時執假為真,把持我執的心態就像吃下有毒的食物,必須排斥它,訓練自己觀一切都是虛幻的。
凡夫無時不顧及自己,不論何時何地,只考慮到本身的利益;如果有人損惱了他,便耿耿於懷,永不遺忘。因此當我們修習菩提心時,更須常關心傷害我們的人。
我們不要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尤對批評我們者不應反唇相譏,而應本著良心道其長處。
我們很可能對傷害我們的人、事記憶曆久不忘,並伺機反擊。但事實是我們應盡可能幫助對方,甚為邪靈所擾,亦應待以慈悲與愛心。
不論在評論他人過失,或持猛咒驅除神鬼邪靈時,都不應使用任何造成他們精神傷害、痛苦的話語。
我們不應使用欺騙的伎倆把自己艱困的工作或障礙加諸別人,而使一個弱者無法承擔。
賽馬時,大家全神注意跑最快得獎的馬匹,但在佛法修行上,則不應期盼名利,得更多好處,或利用各種方法去獲取財物。我們不應在乎是否有這些利益。
接受失敗、挫折是為了將來得到更佳的因緣;修習菩提心是希望減輕自己的病苦、災難等——這些都是錯誤的修行。不管快樂或痛苦到來,我們都不應陷入期待或恐懼的羅網中。
除了錯誤的修行外,還有,錯誤的知見——有神論與無神論。錯誤的神修——執其為最高,認為除此無它。錯誤的行為——破三乘戒律。任何人不管位高或位低,都可能因犯此過,永無出輪回之日,甚墮惡道。
領受教法時,佛陀教導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例如,金子的真偽在於它本身的品質而非販賣的人。
修習菩提心時,我們要避免變得驕傲自大,修任何法門都要按部就班,調服己心。我們應使自己成為所有眾生最謙卑的僕人。如果功德主往生,我便有食物吃、有供養拿;如果朋友死了,我便可以獲得他的藏書和法物;如果同僚走了,我便可以獨佔好處;如果我的冤家、敵人死光光,我就松一口氣了!類似上面這種想法要完全摒棄。我們的快樂不應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也不應如此期盼。

第七章 學習修心
任何情況——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等,我們都不能舍離利他之心,這是一種類似相應的修法。
修習菩提心時,如果病痛打擊我們,他人批評我們、冤家攻擊我們,以致情緒低落,無心修行,此時只有一副最恰當的藥方——我們要思惟,如果此事發生在我身上,同樣的,也有很多其他人會有這樣的痛苦。我們應對他們生出慈悲心,將他們的痛苦承受過來。
我們要堅定意志,決心這一天與二菩提心相隨不離。晚上回想一天所思所為,仔細檢討。發現有與菩提心相違之處,要馬上懺悔,誓願不再重犯。如果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菩提心修行很順利,應感欣慰,並祈願能更精進增長。無論遇上什麼情況,快樂或悲傷的,都必須要有耐心。如果己身遭遇極大不幸或痛苦,更應觀視別人之痛為己痛,當下承受,藉此修行,以清淨我們的業障逆緣。如果恰處順遂環境,更應不忘在安樂中修行。我們損錢出力儘量積聚功德,並祈眾生的福祉。

訓練修心時,要誓護信守三乘戒律,它們是現世、未來諸幸福之根源。總之,我們的一切作為都必須以眾生的福祉為考量,完全不涉一點私益。

妄念起時,起初很難察覺,後來也不易停止。因此,當煩惱業障現前時,我們要馬上認知,並利用學過的方法舍掉它,然後告訴自己絕不要再發生。

修習佛法時,我們需要一位元好上師、正確的態度、適當的物質環境,例如:食物、衣服、淨房等等。如果一切配合得當,我們應該慶倖,並祈願別人也擁有與我們同樣的福報。如否,我們則應禪修觀想慈悲心,承擔他人不幸一如己難。

大乘佛法的功德與利益端賴上師的指導教晦,因此,我們要對他虔信不渝。菩提心的修行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應永不退轉,同時我們要永遠護持三乘戒律,舍離身口意諸惡業,勤修善業功德。

無論何種因緣際會——人、自然界(地、水、火、風等)、神鬼(非人),我們都要無分別的藉此修習菩提心,盡全力將其融入修行。

我們應善用逆緣,視其為增上修行的良機,例如:恩將仇報之人、競爭的敵手、損人的逆友。同時,我們更要小心,不要假借維護與上師、父母、親友的善緣,而傷害到別人。
我們不應把個人的健康、財富、名譽等做第一考量。環境適當,正好修心;如無,更應藉此修二菩提心。總之,我們要把菩提心的修行置於一切之上。

我們必須開始做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過去我們已浪費了無數劫在六道輪回,未來有否似今日的良機仍屬未知。現在我們已得人身,並遇正法,正是一個千載逢可以圓滿我們生命意義的機會,因此,此時此刻我們就應立即將修行付諸實行。

為來生而修比較今生為之重要;求輪回解脫更較來生重要;他人的利益重於自己的;實修重於研習;菩提心的修行則超乎一切之上;由上師直接教導比自己參考書本為佳;坐在蒲團上是此中最具體的修行。

我們必須捨棄修行上一些錯誤的心態。忍受降敵護友的萬難,卻不能忍受修行的艱苦,這是錯誤的耐心。祈求財富享樂,卻不思修行,這是錯誤的欲求。耽于擁有財富的快樂,卻不稀罕研習禪修佛法的喜樂,這是錯誤的生活體驗。同情勤修佛法而遭不幸者,卻不願憐憫作惡之歹徒,這是錯誤的慈悲心。鼓勵依賴我們者追求物質生活,卻不鼓勵他親近佛法,這是錯誤的教導。對他人幸災樂禍,欲見失敗為快,對世間的幸福、美德也無隨喜之心,這是錯誤的惻隱心。

以上六種錯誤的心態必須隨時捨棄糾正。
偶爾修持並無法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我們必須專心一致,心無旁騖,全心全意投入修行。
我們應隨時檢視自己,任想一個讓五毒生起的物件,觀察毒念是否生起。若是,則強迫以早先所教之法對治。我們以同樣方法觀察我執,如果似乎徧尋不著,便想出一個讓貪念或瞋念生起的物件。如果因而認知我執,便做自他交換的禪修。

我們不應妒忌他人:他人瞧不起或貶損我們,也不要抱怨或難過,讓修行成為一個對治我執的良藥。
修行、利他、行善,均不應期望任何功德或他人讚美。以上是本節的教法,可助我們正確的修行,日日增長進步。

這是一個無論個人、生活、情感以及未來都在急遽改變的歷史時代,暴亂紛爭層出不窮,樂因減少,許多法教已不足以應付修習。菩提心之行者雖有許多阻礙困難,但亦反可利用成就善行資糧,好似在火上添材助燃,五毒和障礙都轉為解脫道上的助緣。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法門,適合所有善、鈍根器者。

第二篇 傳承的教導補充
本章我們選擇仁波切所寫的長段修心祈禱文加以闡述。
此段祈禱文是指導做自他交換禪修的,特點在於它應用了金剛乘的知見——藉著承擔眾生的業因(例如:瞋)和業果(生於大寒熱地獄苦),回施以相反的功德(無瞋的愛心與善行),六道因此得度而空,這也是前述相對菩提心的修法。不過蔣貢康楚仁波切進一步要我們觀想眾生證悟五方佛部的觀音之身與智慧,瞋毒轉為大圓鏡智,地獄眾生則化為金剛部觀音。五毒、五智以及五佛部之間的關係就是金剛乘佛法的基礎。

修心祈禱文——菩提心海入門
想及修悟菩提心至最高圓滿境界的聖觀音與諸佛菩薩,我發願為自己及徧虛空眾生修持菩提心。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貪欲,以及餓鬼道之饑渴苦,並將我無所貪染的清淨與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貪業之餓鬼道因此而空,眾生亦得證妙觀察智,成就蓮花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瞋毒,以及大寒熱地獄的苦報,並將我無瞋的慈悲與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瞋業地獄因此而空,眾生亦得證大圓鏡智,成就金剛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無明癡闇以及畜生道之愚癡闇鈍苦,並將我光明的法性智慧與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癡業之畜生道因此而空,眾生並得證法界體性智,成就佛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猜疑忌嫉、內心折磨以及阿修羅道之爭鬥苦,並將我身口意之包容與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喜爭鬥之阿修羅道因此而空,眾生亦得證成所作智,成就羯磨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貢高我慢,以及天道之死亡下墜苦,並將我謙卑的精進與善根回向徧虛空

眾生。願受死亡下墜苦的天道因此而空,眾生亦得證平等性智,成就寶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無始來之業報,以及生老病死苦,並將我無始來之身口意功德回向徧虛空眾生。願受別離貧苦之苦的人道因此而空,眾生亦得證俱生智,成就清淨法身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破毀三乘戒律之過失,並將我護持三乘戒律的功德回向徧虛空眾生。願三戒因此清淨無一絲汙瀆,眾生亦成就總持五佛部之金剛薩埵。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短命之因的殺生、毀佛、謗法等一,並將我護持三寶與友愛有情之功德回向徧虛空眾生。願非時之死永遠不再,眾生亦得成就金剛不壞之長壽佛。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氣脈、淋巴、肝膽等方面疾病,並將我慈愛有情及施藥功德之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清淨三毒業病,成就藍光身藥師佛。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偷竊、不予而取,以及貧苦、饑渴之果報,並將我財、法施之功德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福報自然具足,擁有滿天的財富。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極惡之行,以及墮生惡趣之果報,並將我發菩提心與修習十善之功德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得生於阿彌陀佛與金剛不動佛等之淨土。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冒瀆三寶等邪見所起之禪修業障,並將我奉行信、念、行之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深信因果,勤修善行,舍諸所惡。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視己為敵之執我所生的貪瞋毒,並將我四無量心之善根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生起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願我攝入所有眾生執假相、妄想為真的諸苦之因,並將人無我的空性體驗回向徧虛空眾生。願眾生終證空性,了悟圓融無礙佛性。

總而言之,願我攝入所有眾生的怨憎會苦(十六逆緣)、愛別離苦(美食、財富、房產、朋友等)、五陰熾盛苦(護家保友、樹敵謀己利)、求不得苦(權勢、財富、名望等)以及諸種不順、意外災難、無常之苦等等。願我毫不猶豫承擔一切,並將我三世所積功德善業——財富、權力、生命等無分別的回向所有眾生。願眾生獲得安樂,趨入菩薩道。

所有與我結有善惡緣者——曾為我講經說法、鼓勵修善者;肉供我食、奶供我飲以養命者;誠心供養我飲食、財物者;信心不具、惡意批評我者;偷我、打我、擊倒我、對我心存惡意者;總之,所有曾見我、聞我名、思我功過,甚為我鼻息所觸者——願他們的業障均能淨除,由聖觀音帶領進入彌陀淨土。

願我身口意之事業,甚至身體之氣味,都僅為利眾而存辦。願傷我身、取我命者——人或邪靈——均能先我成佛。願他們絲毫不受對我造業之果報。

如果我們檢視我執,便會瞭解究竟上它並非實有存在,就如夢中幻境、水中月影或海市唇樓般欺騙了我們大家。在究竟空性裏,人、我、邪靈、魔障、神鬼等無一不是平等的,只是我們沒有掌握空性之真義。而相對上來說,無一眾生過去不曾為我父母,世間無人更較母親仁慈的了,但我們卻對前世母親產生惡意。憶起她們的慈愛,我將功德成就回向她們,自己承擔一切痛苦與災難。

藉此,我深切祈願所有眾生的業障都將清淨,圓滿積聚福慧二資糧。願一切有情生起珍貴的菩提心——諸佛圓滿之法道,空性與慈悲之精髓,願終證圓融無礙之佛性。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