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3/24 07:35:00
學習次第 : 初階

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蹟1000例 三、與樂 佑歲

 

三、與樂

佑 歲

梁時,天監五年,冬天大旱。志公大師令講《勝鬘經》求雨。法雲法師講經完畢,天下起大雪來。志公令在盆水上加刀,雨水大降。《高僧傳初集》

唐中宗,迎請僧伽大士進皇宮內供養。一天,中宗說:京畿(音機。首都長安附近)幾個月沒有下雨,願大師慈悲解我憂慮。僧伽大師將瓶中水灑向空中,天上甘雨大降。《高僧傳三集》

宋朝元符二年,天旱。袁州(今江西宜春)長官王古,在木平山舍利塔祈禱求雨。看見岩中放光,菩薩身披金色瓔珞。又到仰山塔,看見泗州大士,維摩詰、羅漢,分列左右。不多會兒,天下起大雨來,濕泥沾腳。《佛祖統紀》

宋時,淳祐年間,連年苦旱。浙帥顏頤仲,拜禱潮音洞,見觀音大士現歡喜狀,甘雨立下。 《普陀志》

宋朝咸平元年,張去華任杭州太守。天大旱,遍求無應。便迎請觀音大士,在梵天寺拜求。大雨隨之而下,四境濕泥沾腳。《天竺志》

明朝景泰六年,兩浙(江浙一帶)苦旱。鎮守的孫公,齋戒、沐浴、赤腳,去拜謁上天竺寺,迎菩薩像求雨。當天,雲起,連續下雨三天,枯槁復蘇。《天竺志》

清朝嘉慶二十四年,大旱,僵屍遍野,遍禱無靈。於是命令別駕、縣令等,素服徒步到天竺寺,迎請觀音大士,僧人惠淋等誦經。在此之前,都以淨瓶滴水驗雨。過了一天,瓶水微湧,點滴如珠,果然得到微雨。第二天,淨瓶水大湧出,天下起大雨。為此,寫了頌文,以彰顯菩薩感應。金庭子《感應頌序》

舊天竺寺的觀音大士像,被金兀術(音務竹,名完顏宗弼。金對峙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車載北去。寺僧便以其他木材塑像,若將發生水澇,觀音像就濕潤;如果將天旱,像就乾燥。如果祈禱,無不感應。菩薩大慈之心,隨緣而住,豈會一定要舍利而神、奇木刻像而異呢?《湖壖雜記》

四川天彭、漢繁交界處,有一口觀音泉,從路旁湧出。夏天遇旱時,能灌溉田地數千畝,兩縣依賴。《警心錄》

江西廣豐北門外,有觀音泉,逢天旱也不枯竭,資溉很廣。《海南一勺》

宋朝祥符九年,飛蝗蔽天,派遣使者祈禱觀音大士。烈日炎炎中,忽然迅雷掣電,雨雹快于箭石,蝗災頓息。《天竺志》

宋朝開寶五年,大雨,江河決堤,皇帝祈禱天地鬼神,但下雨更大。就派遣使者,到杭州天竺寺虔誠祈禱。數天后,天開朗,河流決口被堵住。使者歸來,一問,就是到杭州求禱的第二天。從此,每逢水旱疾疫,必去祈禱。《天竺志》

石晉時,僧人釋道舟,進賀蘭山,刺血畫大悲千手眼像,絕食求雨,得到菩薩通濟。道舟又斷自己左臂,在大悲像前焚供,祈願中原塞上,早日消除戰爭。剛說完,迅雷烈風,大雨普降。他又曾截下自己左耳,為民求雨,斷食求雪,全部如願。《高僧傳三集》

唐時,善無畏,在中天竺求雨,見觀音菩薩在日輪中,手執淨瓶,向大地注水,大眾欣喜有感而下雨。《高僧傳三集》

清朝乾隆乙巳年,蘇州旱災。彭二林居士結三七期,念誦大悲心咒,加誦西方佛名,斷午食。三七期滿,下雨達半尺深。有詩記載:凶年不到蓮花國,慈濟長懷紫竹林。分得斯人饑半日,枝頭點滴也成霖。《觀河集》

明時,王孟夙(音素),名在公,是雲棲大師門下弟子,不久,做高苑縣(今山東博興)知縣。在官時,禮拜觀音大士,誦《阿彌陀經》。天大旱時,他露天祈禱,就會下雨。《居士傳》

福州有一年夏旱,司道拜謁督部(官名)程梓庭,說:今晚同上鼓山,迎窯變觀音大士求雨。程梓庭微笑面天,說:菩薩在西天,不在鼓山,你們自己做吧。等迎請觀音菩薩像入城中,請程拈香,程又面天說:今日眼見無雨了,明日無雨又如何?我不能僕僕奔走啊。當夜,大雨滂沱,通宵達旦。程於是上鼓山拈香,挽留大士像,獨自誦經一天。至此,程不能不回心皈向菩薩了。《浪跡續談》

天大旱,忠懿(音義)王錢廣飾,上天竺殿求雨。他夢見大士說:我面上不乾淨,千裏外不能看見。原來,面是用雞蛋清所和成。換掉後,大雨立下。《天竺志》

宋時,錢塘太守陳軒,撰寫《靈感觀音碑》記載:春夏間,雨連下一個月不停。我率領下屬,入山祈求沖雨消災。等回到家,天空晴朗,沒有一絲雲。車載著菩薩像,請到城中,佛事完畢,天氣雨陽調和有序,農人不再訴苦。實在是菩薩庇佑這方土地啊。《天竺志》

明時,僧人善學,字古庭,居大慈寺。有觀音像,素顯靈異。天旱時,郡守請善學作法,甘霖立下。《高僧傳四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