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3/21 00:59:03
學習次第 : 進階

印順法師論觀世音菩薩
     摘自《頑石點頭》

    觀世音菩薩的贊仰  善導寺講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大家受了菩薩的恩德所感召,來本寺同聚一堂,共祝聖誕,實為難得,中國人信仰觀世音菩薩特別多,尤其是女眾。今天趁此殊勝的機緣,為大家一談觀世音菩薩的意義,以增長我們正確的認識和信仰。
  觀世音,是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這是同一梵語的不同傳譯。中國每略為觀音。菩薩,簡單說,就是上求下化的大心眾生,在修行歷程中,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的大乘行者。觀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薩中,據悲華經說,他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功行幾乎圓滿,十方諸佛的所有功德,幾乎都是具足了。經中有處說:觀世音是過去「正法明如來」,那末他是佛而現化菩薩的。他現身在無量的國土中,以菩薩身,拯救多難的苦惱眾生,還表現他無窮的廣大悲願。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不但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或有人問:觀世音菩薩何處人,他的道場究在何處?其實觀音是古佛再來,不可說他有固定道場,因為他是「無刹不現身」的。他是阿彌陀的輔弼,他的道場,便是極樂世界。但在這娑婆世界,南印度海邊的普陀落伽山,是觀世音菩薩的古道場,這如華嚴經等都如此說。梁貞元年,日僧慧鍔,在中國請了一尊觀音像,想帶回日本供養,誰知路經舟山群島(在浙江定海縣),卻被狂風惡浪阻止了歸程。被迫將聖像請上了海中的一個小島——梅岑,築一所茅蓬來供養。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日子久了,朝拜敬仰觀音聖像的人多起來,此島就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也就改名為「普陀山」。此外在西藏拉薩,DL喇嘛住持的地方,名「普陀宮」,這因為傳說DL是觀音菩薩的化身。這可見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並無一定。那裏有虔誠的觀音信仰,那裏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救世精神,那裏就是普陀,那裏就有觀音。太虛大師說:「清淨為心皆補怛(即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諸位!即如今日的善導寺,難道不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
  隨機應化,是菩薩行的特色。今天念誦的大悲咒,是千手千眼的觀世音。千手,表拯救眾生的偉大能力;千眼表智慧光的無處不照。這是大悲大智的表徵;為了接引眾生向正覺的大道,觀音菩薩的方便應化,可以說無微不至。這在法華經普門品中,敍述得最為清楚。如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乃至應以夜叉阿修羅,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現實的世間中,如應以居士、農夫、工商軍政人等身得度者,亦現其類而為說法。隨類應化的方便,是菩薩行中的同事攝。此不獨觀世音有之,如彌勒菩薩偈頌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也就是此意。千手千眼而外,有十八臂觀音,四臂觀音。最一般的,即示現天人莊嚴相的聖觀音。一向有三十三觀音的類別,總不外隨機示現而已!
  觀音菩薩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一般人總不免這樣的疑問著。其實隨類現身,當然可以有男相,有女相。不過約大菩薩相說,都是大丈夫相。唐代以前的觀音,也總是大丈夫相的。華嚴經也說:「勇猛丈夫觀自在」。然而觀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約這個意義說,他的應化,一方面是內在的悲心激發;一方面是那一類的有情苦痛多,菩薩的現身應化就多。觀世音在人類中的應化,現女身的較多,這是有兩個意義的。一、女眾的苦難,從古代以來,一直多過了男人。二、女眾內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現在她們的日常行為中,即是愛。女眾的心理,慈愛確實超過了男人。如母親對於自己的兒女愛,深重殷切,無微不至;父親對兒女就沒有那樣深重殷切的了。愛,即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現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不免帶點歪曲。慈悲,即愛的無我的擴大。由於女眾內在具有了母親的特性,故以慈悲為特德的觀世音菩薩,即多應現女身。擴大為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的人類,一切眾生,都如慈母愛自已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的應現女身,不但為了女眾受的苦痛多,而就是發揚人間的母愛,使廣大而無私的,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所以,我們信仰觀世音,應如孩子的敬仰母親一樣。能如此的誠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觀世音菩薩的救護。
  觀世音——阿縛盧枳帝濕伐囉,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還是女性。所以,唐宋以來,觀音像塑為女相,是有意義與根據的。在海浪滔天生存俄頃的航海生活中,最危險,安全最無把握,即最需要慈悲的救護。所以,觀音在海濱一帶,信仰最深。如印度的觀音道場,在南海;中國方面,江、浙、閩、廣、臺灣、以及南洋的華僑間,觀世音菩薩是惟一的安慰者。中國的普陀山,也在東海中。值得注意的,如臺灣(閩廣等沿海諸省都有)的天后宮,媽祖廟,都與沿海的民眾信仰有關,而且都是現女相的。從人類的宗教學說,慈悲救護的要求,會無意識的現起女相來。西方的一神教,本是反對設像的,而天主教有馬利亞——耶穌的母親像。馬利亞、稱為聖母,傳說中,也有種種慈悲救護的神跡,與觀音菩薩一樣。所以在宗教中,這不外乎無限慈悲的祟仰,無限慈悲的表現而已。如從菩薩的示現說,馬利亞還沒有出世以前,觀音的聖德,已是大乘佛教共知的事蹟了。這些都可看作觀音的一種應化,特別是今日臺灣所有的天后(媽祖),我們應以觀音的精神去充實他,淨化他。應以天后——媽祖身而得度者,即現天后,媽祖身而為說法。
  不過,這裏特別要說到的是:(一)一般人崇敬觀世音菩薩,往往多為功利的交易,如向菩薩許願,如菩薩佑助我,那末我來還願。如:「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等等。這種賄賂式的祈求,即是毫無真實信仰,是非佛法的!信仰觀世音菩薩,向菩薩祈求,應如孩子信仰自已的母親,向母親祈求一樣,絕對信任,真誠親切。只要與兒女有利益,母親是會給予的。我們所祈求的,或是不合理的,或是與我們無益的,菩薩難道也會救助你?(二)母親護助兒女,但兒女的光明前程,不是母親的賜予,不是一切依賴母親,而是自己立志向上,努力創造的成果。所以信仰觀世音菩薩,切不可推卸了自己在現實人生中應負的責任,過著事事依賴菩薩的生活,自己不長進,不離惡,不行善,不知歸依三寶,奉行佛法,顛顛倒倒。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但你自己罪業所障,菩薩也救不了你。所以應仰慕觀音菩薩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誠切的實行,當然會得到菩薩的救護。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如不是定業,不是罪有應得,憑著信仰的真誠,自能獲得觀世音不可思議的感應!
  每一大菩薩,表徵了一種不同的德性,慈悲,即觀音菩薩的德性。我們如果不殺生,而且對一切眾生,能予以普遍的愛護,那末我們的心行,就與觀音的慈悲相應。相應則相感,這即是「同類相感」的道理。所以,我們內心的信仰,要能表現在外表的行動上,現實的行為,要能與觀音菩薩的慈悲行相應。這才是我們今天對觀音菩薩應有的真正紀念!(惟慈記)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講於善導寺——

  在今天紀念觀音菩薩的法會中,我想把菩薩的救世悲行,作一簡單的介紹,使我們對菩薩更有深一層的信解。
  諸位都知道觀音菩薩的手中執有淨瓶與楊枝,淨瓶與楊枝,這是表示了菩薩普救世間的偉大悲行。世間如火宅,眾生心中充滿了熱惱。觀音菩薩時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有熱惱煎逼的苦惱眾生,誰不想得到清涼?如愚癡眾生,渴求智慧,體弱多病,希求健康,貧賤眾生,追求富貴……現實人生的種種缺憾,與內心的種種煩惱,是熱惱的根源。熱惱,如天旱時,稻禾需要雨水的灌溉一樣。大家信仰觀音菩薩,即渴求菩薩的甘露水,息滅內心的熱惱。觀音菩薩確有令眾生熱惱變清涼的甘露水,如愚癡眾生,多病眾生,能時時虔誠的禮念觀音,能得菩薩的悲心救護,便能漸增智慧,或體力康健。
  可是,人們有一怪現象,即不到苦難當頭,想不起觀音菩薩,就是信仰,也不懇切,也不能真心誠意的接受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有智者決不出(編者注:「出」字疑應為「如」字)此。真正信仰觀音菩薩,不僅是臨時救急,更應重于平時的實踐,在忠實的實踐中,得菩薩的感應,自能解脫現生的苦痛與內心的熱惱。也唯有在平時奉行菩薩的言教,才能增長清淨的功德法財。如信醫師,就得處處聽醫師的囑咐。若你在病時,信醫師的診治,一旦病好,就把醫生囑咐的衛生之道——多運動,慎飲食,注意清潔等,完全忘卻,這怎能求得身體的長久健康?不但有了病需要恢復健康,無病時更需要維持健康,促進健康。所以我們在平時,必需遵守醫師的囑咐,注意運動,飲食,清潔等。信仰觀音菩薩,也應重視平時的忠實奉行。若平時的行動,與菩薩的教誨相違,等到身臨苦難,即使得菩薩的救濟,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澈底解決苦痛,常得楊枝甘露的灌灑,常得沒有熱惱的清涼,要在平時忠實奉行菩薩的教導。
  觀音菩薩教化眾生是以身作則的。他自身精進地修大悲行,也教眾生修大悲行;他從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了無量功德,遠離了生死苦惱而得究竟的解脫。我們若依菩薩的言說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脫現生的苦惱,獲得人生的應有福樂;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觀音菩薩的無邊功德,而得無上的解脫。所以,觀音菩薩的大悲法門是不可思議的。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參訪觀音,當時他求觀音菩薩的開示:應如何發心學菩薩行?觀音菩薩直接的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了大悲行解脫門。起初我漸漸地學行大悲,經過長久時間的學習,終於深入了大悲法門廣度眾生,成就無邊的清淨功德,而得無上的解脫。善財!我以大悲法門修菩薩行,一貫的目的,在解除一切眾生的苦痛:救護他,使他們免除怖畏。
  眾生欲得菩薩的護念,無有恐怖,應修學觀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但大悲應如何修學呢?學習大悲的方法極為簡單。凡見人類的苦痛,不管他與我有什麼關係,都能平等的予以同情,願意他減輕現有的苦惱;如更能平等的同情一切眾生,時時想減輕他們的痛苦,這即是菩薩的悲心。悲心,本來每一個有情都是有的,但是眾生的心境狹隘,不能擴大同情成為菩薩的悲心。從前我還未出家時,記得家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聽到姊姊病苦的呻吟聲,心裏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覺夜長,幹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請醫生。由我對姊姊痛苦的同情,推知他人的同情,如父母見自己的兒女得病,或兒女見父母得病,心裏總有深重的同情,而且著急得很。人人對自己的親人懷有深切同情心,但每不問別人的苦難,甚至親見親聞悲慘淒切的境界,還是若無其事,如此就離去菩薩的大悲義太遠了。世人何以不能擴大同情,成為菩薩的悲心呢?這因我們無始來就被煩惱所迷惑,為自私的情見所包圍,所以不能現起平等的悲心來。根據佛法的緣起義說:人與人間的關係很深;常人以為自己的親屬朋友才有關係,其實,農夫,軍警,商人等……那一界人不與你有深切的關係?你想:若沒有農夫,你那來資養生命的食物?沒有軍警,誰來保障你的生存?沒有商人,誰給你轉運別處急需的一切物品?你這樣一想,整個人類都與你有著密切關係,當然全人類是你的同情物件。若再深一層觀察:一切有情都是與你同樣的是具有心識的動物,我與他都是障深業重的苦惱眾生,無始以來都會有過親密的關係。能作如是觀,自能擴大同情成為平等自救救他的悲心。
  有人說:我沒有權勢,或沒有財力,如何救人?其實這都不是不能悲惻援助的理由。真正悲心激發,即自己的力量多大,就獻出多大的力量。力量可以有大小,卻不會完全沒有。如見小孩跌落水坑,難道沒有扶起他的力量?再不然,難道沒有呼救的力量?我們如存悲惻拔苦的心腸,決不問有多大力量,只是腳踏實地的隨分隨力的做去。觀音菩薩起初也與我們一樣,但他修學大悲法門,愈修愈深,悲心愈深,功德力愈大,如今觀世音已是將入佛境的大菩薩了,他也還是由凡夫漸漸修成的。若我們能發願生生世世的修大悲法門,當來不也可以成觀音菩薩嗎?大悲是趣向佛境的極要法門,有大悲行,才能積集自利利他的無邊功德,趣證佛果;否則,即沒有成佛的可能。大乘佛法的實踐者,即在乎具有深重的悲心,悲心雖然人皆有之,但沒有菩薩的廣大,若能不斷地修學,悲心即能漸漸地發揮出來,成為無窮的深廣。觀音菩薩開示善財修大悲行,他自己也如實的廣行大悲,他真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大師。我們以觀音菩薩為模範,漸漸地修學,大悲行總有圓滿成就的一天。但在修學的過程中,不要以為菩薩的悲智如此深廣,不能一天學成,生起畏難的念頭,如怕難,即要失望而停頓了。要知道菩薩的深廣悲智,是他在無量劫中修成的。學菩薩不要心急,但確定目標,不斷的學去,必能漸入聖境。心急確為常人的第一病,但世間那有一蹴即成的易事?心急對於學習是無益的,反而有礙學習的進步。如能不畏艱苦,耐心的學習,自會越學越快。這如初讀書的童子,開始念一兩句都背不出來,但書讀多了,增長了理解力,就是數千字的長文也容易熟背了。修學佛法,起初總覺不易,但能耐心修學,大悲力自一天天增長,等到悲力強大,救度眾生的艱巨工作,就容易負擔了。
  真正大乘佛法的實踐者,對大悲的修學極為重視。因為大乘的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的悲心發動。若離去了悲心,即不成菩提心,想成佛是不可能的。沒有悲心的菩薩行--佈施、持戒等,乃至廣修禮佛、誦經、供養,這都是人天的果報,或者是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他的一切修行,都是將來成佛的因緣。所以經中說到修學,總是說「大悲為上首」。一切成佛的清淨功德,都要以大悲為領導,無大悲領導所修的一切功德,至多也不過是人天成二乘小果吧了。
  擴大同情而成為菩薩的平等悲心,在凡夫位上似乎不易做到。但我們若常觀察人與人間的關係,則不難發現到我與人類的關切。當澈底透視了人我間的相關性,則不管什麼人的苦難,都容易引起同情心。其次,我們要看他人的好處,別看他人的壞處。人總有多少好處,也不能完全沒有錯誤的。若過去某人罵過我,現在他遭遇了不幸,我就歡喜,這是幸災樂禍心,與悲心相障礙。若我們忘記他的錯失,而見到他人的功德,從好處想,別人有難,我們自能生起深重的同情心。能透視人我間的相關性,能注重他人的好處,自會逐漸引發同情,這即向觀音菩薩的悲心去學習。我們紀念菩薩,要發揚菩薩的大悲精神。我們要向菩薩看齊,相互策勵、勸進,這樣無論對己對人都有無量的利益。最後我希望諸位都從學修大悲行中,做成大悲救苦的觀音菩薩。﹝唯慈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