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6 07:56:56
學習次第 : 進階

千處祈求千處應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3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這段經文是對救七難的總結。七難對應六大,火難對應火大,水難對應水大,黑風難對應風大,刀杖枷鎖難對應地大,羅刹怨賊難對應識大,三千大千世界對應空大。菩薩修耳根圓通轉迷亂六大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以慈悲心能令眾生解脫七難,這是法爾理所決定的。

    梵語摩訶譯為大。摩訶薩埵譯為大心有情,即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觀世音菩薩稱合法性廣發普賢大願,是願大。稱合法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地廣修六度萬行,是行大。無量劫來分身無數化導九界有情,是度眾生大。巍巍是高顯的意思,菩薩功德高超凡夫二乘菩薩,與諸如來平等無二,稱為高;菩薩的美名傳遍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和實報莊嚴土,稱為顯,猶如日月高高掛在天上遍照大地一般。

    以下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能離三毒。

    貪嗔癡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能損壞生命和法身慧命,讓人墮入三惡趣,所以叫三毒。比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圓覺經》說: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造成無量生死的根源,就是淫欲。這個根本煩惱不斷除,會永劫沉溺生死不得超脫。

    淫欲摧毀今生的名譽、家庭、事業、健康、福德、壽命,又摧毀增上生和決定勝。淫欲讓在家居士犯邪淫,讓出家人還俗破戒,所以比毒藥還有害。毒藥只殺人一世、害人生命,淫欲卻讓人長劫墮入惡趣,不僅傷人生命,而且壞人慧命。

    如何消除淫欲呢?憑自力來對治,就是多欲眾生不淨觀,當然還有無常觀、界差別觀、空觀等等。一般人心識粗劣,修不成不淨觀等,淫欲習氣又這樣強,所以單憑自力難以遠離。有沒有簡單可行的方法呢?有!就是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煩惱,獲得清涼。

    第二毒是嗔恚,這是破壞力最大的煩惱。一念嗔心起,焚燒功德林,長期修積的佈施等善根,一念嗔恚就可以摧毀無餘。永明大師說:由於嗔恚焚燒功德,障礙成就菩提,打開惡趣之門,關閉人天之路。

    從現前而言,嗔恚煩惱嚴重,會讓我們失去平靜。嗔恚造成情緒暴躁、心不安寧,睡眠也不得安神。經常發脾氣,會失去親友、毀壞事業,導致身體、智力下降,相貌變得醜陋。這只是現世果報,後世則墮入地獄的刀山、火海中備受苦楚。

    如何才能遠離嗔恚呢?一般說多嗔眾生慈悲觀,根機鈍的人不是一下子能生起慈悲觀,但誠心信仰觀世音菩薩,常念、恭敬、一心依靠菩薩,就能對治嗔恚。

    第三愚癡,這是一切煩惱生起和增長的依處,就是依止這個顛倒愚癡,把不淨看成清淨,把苦看成樂,把無常看成常,把無我有看成我,在這上引起執著,便生起一切煩惱,而且讓煩惱增長、消減不下來。一般我們說多癡眾生緣起觀,也不是鈍人易修的,依靠常念觀音就能遠離愚癡。

    總之,以常念恭敬觀世音為能感,能得到遠離三毒之回應。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如果有眾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如果嗔恚心嚴重,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嗔恚;如果愚癡蠢笨,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也能遠離愚癡、開啟智慧。

    下面用道理和事例來證明:

    稱念觀音遠離淫欲的道理很深,《楞嚴經》這樣揭示其中的秘密: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從生起次第上觀察,淫欲是由見色而動心,貪執色相而生起的。觀世音菩薩修反聞聞自性,不再向外攀緣色塵,唯一反照自性。功夫到純熟時,離了色塵,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士自己得到成就,多淫眾生只要一心稱大士名稱,就能攝持他同於自己,心從色塵中脫開、遠離淫欲。

    事例證明:

    有一位茂章居士,年少時喜愛看淫穢小說,年紀輕輕就犯手淫和邪淫。信佛之後,他深深地懺悔,發誓戒除邪淫,依仗佛力的加持消除惡習,但他的身體早就受損傷了。

    1944年,他在上海工作,因為勞累過度,身體發熱、腹瀉。治好之後仍然委靡不振、工作無精力,而且經常頭暈、目眩、耳鳴、消化不良,醫藥無效,飲食和睡眠都很不好。

    後來他看了《觀音靈感錄》發心常念觀音聖號,念了三個月就得菩薩加被,遠離淫欲。各種病都痊癒了,精神也變得更好。這是常念觀音遠離淫欲的證明。

    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能遠離嗔恚呢?《楞嚴經》中解釋說: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意思是,觀音菩薩修成耳根圓通,沒有了分別的塵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對立,就是沒有能對的根和所對的塵互相對待。我們知道,凡是嗔恚都是從敵我對立、互相抗拒中產生的,現在沒有了能所對待,嗔恚就無從生起。觀音大士自身證得圓融無礙,由此能攝受常念恭敬的眾生令離嗔恚。

    事例證明:

    古代江西臨江有個秀才高蕃,娶妻樊氏,叫江城。江城長得美貌,性格卻很兇暴。婚後不久,高蕃受江城百般欺負,公公婆婆制止不了,兩人只好分居過日子。

    高蕃痛苦不堪,身體也越來越衰弱了。母親見了心裏憂愁。有一天在夢中見到一位老人告訴她:江城前世是淨業和尚養的一隻長生鼠,你兒子前生作書生的時候偶然來到寺院,把這長生鼠給弄死了。今生是冤業報應,人力無法挽回,只有每天早晨虔誠念觀音咒一百遍,應當有效果。

    母親醒來就告訴丈夫,於是夫妻倆每天早晨一起念。過了兩個月,江城反而比以往更狂暴放縱。這一天,來了一位老和尚正在門外講佛法,圍觀的人很多,江城也出去觀看。

    老和尚講完要了一瓶清水,端水對著江城的臉大聲說: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說完吸一口水噴在她臉上。江城默然不語,擦了臉就自己回去了。從此她痛改前非,性情變得柔和孝順。這樣就知道,由親人代念都能離嗔,何況自己發心念,當然效力更大、更能遠離嗔心。

    念觀音能離愚癡的道理:《楞嚴經》說: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瑠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愚癡是什麼?就是虛妄分別的塵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觀音大士反聞聞自性,銷了妄塵,由此恢復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內外光明通徹、無所障礙。這就能加持昏迷暗鈍的眾生,永遠遠離愚癡的黑暗。

    事例證明:

    民國初年江蘇泰興有一座小廟,裏面住著師徒兩人。徒弟是個十五歲的小沙彌,長得奇醜,心卻很虔誠。老和尚很喜歡他,給他規定很多功課。小沙彌每天讀書,他是個笨人,怎麼教也教不會,做雜事卻很精明。

    他每天夜裏拜觀音菩薩,要拜到菩薩搖手為止才准許去睡覺。這裏暗中是有機關的。原來老和尚有愛吸鴉片的嗜好,他的臥室就在觀音殿的後面,只隔一層木板。他在木板上鑿了一個小孔,穿一根黑線連在菩薩像的手上。聖像的手是活動的,裏頭一拉線,手就活動像搖手一樣。

    每天晚上老和尚總要過足了煙癮快睡覺的時候,才拉幾次線。小沙彌見菩薩在連連搖手,就歡歡喜喜地結束一天的功課去睡覺。這樣堅持了好幾年。

    有一天,老和尚出門訪友,因為天下大雨被道友挽留,第二天早上才急匆匆地趕回來。一回來就問:昨天晚上拜了沒有?

    小沙彌說:我拜到菩薩搖手才睡覺。老和尚心一驚,這不是菩薩顯靈,就是沙彌撒謊。

    這天晚上,他抽過大煙之後,故意不拉線。然後悄悄地去察看,發現小沙彌已經睡著了,就叫他起來問:你拜到菩薩搖手沒有?

    他說:已經搖手了。

    老和尚才知道真是菩薩顯神通。他叮囑沙彌:明天晚上你還照常誠懇禮拜,拜到菩薩搖手時,你就跪在地上不起來,求菩薩給你開智慧。

    第二天真的應驗了,菩薩果然慈悲、有求必應。小沙彌祈求時,菩薩就下座拿楊枝蘸瓶裏的甘露,滴到他的口中,然後又返回原位安住不動。

    小沙彌如夢初醒,感覺口裏香甜而且全身清涼舒適,歡喜無量。從此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聰明能幹。凡是師父教他讀誦的書,只教一遍就能背誦,他得到了過目不忘的智慧。

    這就是常念、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能遠離愚癡的證明。

    以前還有個僧人澍庵,性格惡劣又很愚癡,常常和人爭吵謾駡。常住準備要開除他。

    他晚上閉門反思,生了慚愧心,自想只有閉門修行。第二天一早,他求當家師給他一個機會,能入關清修。當家師滿他的願。他就在關中一心一意地修行,禁語專持大悲咒、念觀音、拜觀音。

    三年之後出關,開了智慧,已能理解經典中的妙理,世間四書五經也無不通曉,和以前一字不識的他判若兩人。

    這些都是真人真事,告訴我們觀音大士的加持不虛,修念觀音的靈感不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確能息滅三毒,能讓人變得慈悲、清淨、有智慧。

    有的人說:很多人念觀音還不是煩惱一大堆嗎?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經中常念恭敬去做。這四字是念聖號對治三毒的關鍵。比方說,病人不遵從醫囑按質按量地服藥,那醫生再好、藥再靈也不可能見效,同樣的道理,修持觀音法門對治三毒,必須遵循佛的教導切實做到常念常恭敬,這四字不真做,也治不好煩惱病。

    “常念就是二六時中如子憶母般,念茲在茲地念觀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願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們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湣我們,我們如子憶母,念念憶念大士,心和心相應相契,自然息滅心中的貪嗔癡。

    “常恭敬就是心裏常常提起正念,時時有意識地發起對大士的恭敬心。恭敬體現為身口意三方面。比如,見到大士的聖像就主動合掌、禮拜,雙眼虔誠地瞻視菩薩,見聖像時就像面見菩薩的真容,不敢有絲毫失禮、褻瀆和散亂。古人入佛殿、見聖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穿乾淨衣服,以示內心誠敬。因為心中常懷恭敬,在有聖像的地方就不敢躺臥,更不敢肆意談笑散亂。這些都是身恭敬的相。稱念聖號時,不綺語、不粗語、不兩舌、不妄語,念的時候字字清楚,音聲裏充滿了虔誠敬仰,這是語恭敬。心中常常這樣想:大士無時無處不在,我做什麼,大士看得一清二楚,我怎能放縱胡為。這樣時時謹慎護持自己的心,即使獨處時,也不敢有絲毫放逸。這是時時心存恭敬。佛法從恭敬中求,常恭敬大士,就能得大士加持。而且恭敬心越強,得加持就越大。

    我們真做到了常念、常恭敬,正念就很強,以這個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制住三毒,不讓它有機會生起,而且依仗大士的加持入於心間,一定能漸漸化掉貪欲、嗔意和邪執。

    我們貪嗔癡方面的串習力極強,這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根本煩惱,只有真實用功才能對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容易犯又最難斷,要斷淫就要痛下決心。每當發現自己淫心現行時,萬萬不可放縱,應該立即起身到菩薩像前髮露懺悔,竭誠禮拜、稱念聖號,這樣能讓淫心當下止息。我們看古人對治習氣毫不留情,因為心地真誠,所以他竭力稱念,頭磕破了也不管。能這樣對治幾次,不但白天不犯,甚至夢中也能提起正念防犯。這就像教育孩子,能在他初犯時毫不縱容、嚴厲教訓,以後他就會有記性,也能徹底改掉。不然縱容助長,等到毛病發展深了,想教育也無能為力。其他煩惱也是如此。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這是總結持名能遠離三毒。佛又一次提示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的大威神力,對眾生有很深、很多的饒益。因此眾生應當時常深心稱念觀世音菩薩。

    所謂大威神力就是力量無法阻撓,是講大士的加被力量當下就入到眾生心中,比閃電還快,當他發出來時什麼也障不住。或者眾生心中的煩惱如堅冰,大士神力如同太陽的強光,再硬的堅冰也能消融,這叫威。是神妙不可測,這種佛力的境界,凡夫、聲緣、菩薩無法衡量它有多深、有多微妙。這是凡夫、阿羅漢、學道菩薩所無法相比的,所以叫。觀音大士的威神之力能讓苦惱眾生外離七災、內離三毒,這些原本在眾生份上極難達到的境界,依靠觀音大士的加持輕易就達到了,這說明觀音大士的神力不可思議。

    再看怎麼是多所饒益,能讓人遠離三毒就是多所饒益。只利益外境,不利益內心,不是多所饒益;只利益一時,不利益長遠,也不是多所饒益;只從枝末上利益,不從根本上利益,也不是多所饒益。稱念觀音讓我們遠離根本三毒,這是遠離痛苦之源,根本煩惱一遠離,枝末煩惱也不會生起;因上遠離,果上就遠離了未來無量劫漫長的苦難相續,這是得到永遠的安寧,所以是多所饒益。

    “是故眾生常應心念,意思是稱念觀音消除苦難具有大力量,所以應當時常稱念。這是佛對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囑咐。

    觀音聖號就如同如意寶珠,她能去愚暗、息熱惱。我們把她放在自己的心田中,日日夜夜地執持不忘,她就在我們心中一念一念地轉化,潛移默化地轉變我們的心、轉我們的業。由聖號微妙不思議的淨心作用,能讓我們增福、開慧、消業、斷惑,能讓心變得柔和、慈悲、寧靜。

    “常應心念是要求心念常念。口念觀音心不念,這樣心不在焉,是很難有感應的。所以不只是口念,關鍵是心要時時刻刻對聖號憶持不忘。而且應當常念,不是一曝十寒,是晝夜不斷地持念,等到念得純熟、不念而念,自己的身心就和觀音名號打成一片,就和觀音的聖心連在一起。從此,時時沐浴在大士的慈光之中,念念感應,怎麼不消業障、不息煩惱?所以念觀音貴在有恒心、心真切。

    以下講觀音大士應二求的神力。所謂應二求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愛敬。】

    佛說:假如有女人想求生男孩,她對觀世音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會生下福德和智慧具足的男孩;如果想求女孩,對於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能生下品行端正、相貌莊嚴的女孩,由於她過去世種植過功德根本,因此而得到眾人喜愛、尊敬。

    這裏是以身業禮拜供養為感,以得男女為應。在家居士向菩薩求好兒女,要具足這裏的條件——禮拜供養,就是在祈求時要有三個至誠,心至誠祈禱、口至誠稱名、身至誠禮供。供養,是向菩薩供奉香、花、燈、水等等,一飯一食不忘恭敬供養菩薩。心有這樣誠再祈求菩薩,菩薩有他心通當下知道你的想法,又有大慈大悲會滿足你合理的願望。

    祈求時要發善心,祈求菩薩賜給我能利益世界的孩子。我身為母親會把他養育成人,讓他為世界做貢獻。菩薩之心就是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這樣祈求就符合菩薩的心願。

    事例:晚清有位福建泉州知府蕭玉堂,年過四十還沒有孩子。蕭知府在觀音像前虔誠祈禱,因此夫人有了身孕。

    一天晚上,蕭玉堂夫婦作了同樣的夢,夢中見一個青袍長須的人,頭頂觀音、跨虎騰躍到臥榻上。驚醒時,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

    古代有個叫華敦三的人,結婚十九年沒有孩子。妻子過氏虔誠供奉觀音大士,常常拜在菩薩前哭泣哀求。

    一天夜裏,她夢見大士抱著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對她說:我哀憫你虔誠,這兩個孩子就交給你了。第二年果然生了一個男孩,過一年又生了一個女孩。所以觀世音菩薩能應二求,真實不虛。(《新編觀音靈感錄》)

    這裏應二求是舉凡夫人現世大的所求來說,並不是只能應這二求。事實上,觀音大士千處祈求千處應,凡是祈求功名、衣食、事業、健康,都能滿足人的心願。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佛又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無感不應、無願不滿的大威神力。他能滿足眾生所有暫時和究竟的願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如果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這福德是不會無緣無故空耗的。因此眾生都應當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大家這樣觀察:對境觀音大士,這是生長福德能力最大的福田,自己方面有賢善的恭敬心、賢善的禮拜,這樣因緣聚合怎麼不生大福德?難道因緣聚合會是零結果?難道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會得到惡果?會只是得微小之果?若是這樣,還有什麼諦實無欺的緣起律呢?所以,我們恭敬禮拜大士,當下生大福德。身和意是如此,口也是受持聖號,福德當即從口生。所以佛教誨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人人都應當以最歡喜、最虔誠的心稱念大士聖號,因為這樣能讓福德充滿相續。

    這樣稱念、禮敬觀音能得到多大量的福德呢?為了顯示它的量,以下佛首先假設比喻,再通過比較把它顯示出來。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又喚無盡意菩薩:無盡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條恒河中的沙粒數那麼多的菩薩名號,而且盡其一生到最後一刻為止,持續不斷地向這些菩薩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你認為如何呢,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答:世尊!功德極多!

    確實這是一筆超天文數字的福德。比如阿那律前世以一缽飯供養辟支佛,九十一劫如意享受福報。這裏的對境不是一尊辟支佛,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法王子。恒河有四十裏寬,河裏的沙粒細如麵粉,恒河有多少沙粒,這是難以計算的。現在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恒河沙再乘六十二億倍,在這麼多的菩薩前,對境極為廣大,時間是盡形壽,供養具是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而且受持他們的名號。所以,對境大、時間長、供物豐盛,當然生起的是不計其數的廣大福德。

    【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又說:如果又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下至只在一個時辰裏向大士禮拜、供養,就已經獲得和前者完全相等、無差異的福德。這種福德即使在百千萬億劫當中也受用不盡。

    佛通過比較,巧妙地襯托出修持觀音法門的福德。

    前後兩者相比較,所緣境是一比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時間是一時比一生,產生的福德卻相等。這就顯示了觀音大士的殊勝,在感應的力度、因緣的深度上,觀音大士是無與倫比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即無量,也就是,大士是法界身,周遍了塵塵劫劫;是無量身,化身千百億;是總集身,諸佛所有的慈悲、威力總集於一身,無欠無餘。所以,這不能以一般概念的來理解。一般概念,一遠遠不及六十二億恒河沙,這裏就是無量,並不比恒河沙數少。況且,觀世音菩薩和我們苦難眾生的因緣甚深甚深,所以一時能比一生。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當面亦不識。因緣的深淺大有差別,極相應的一時並不比長時間差。

    再看經文,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是時間單位,一大劫相當於十三萬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再乘以百千萬億,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仔細想想,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福田,在這一福田中受持名號、一時禮拜、供養,就能生起百千萬億劫享之不盡的福德。想想世間有沒有這樣的福田?凡夫、聲緣或者有學道的菩薩,有沒有像這樣出生福德的能力?世間哪一項投資能有這樣大的利潤?這樣一思維,智者就知道何勝、何劣,也就會無比歡喜地供奉大士、禮拜持誦。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佛又說:無盡意!受持這句觀世音菩薩名號,能得到上面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無盡意菩薩請問佛三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是怎樣在娑婆世界之中游化的?是怎樣為眾生說法的?大士度生的方便能力,具體又如何?

    我們知道,佛是以三輪度化眾生的,也就是以意輪照見所化的根機、意樂,然後以口輪傳授與他相應的教法,又以身輪示現適合他的身份。配合這段經文,無盡意菩薩是問佛陀,觀音大士身輪如何遊化、口輪如何說法、意輪如何發揮方便的妙力?

    以下佛就以三十二應來闡明觀世音菩薩的利他境界。

    “三十二應就是應現為聖者、天、人、非人等等,具體為能應三聖、能應六天、能應五人、能應四眾、能應眾婦、能應二童、能應十類、能應力士等。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這一段講能應三聖。

    搭配三輪來解釋,應以對應意輪,就是佛智照見對某個眾生應當以哪種方式來度化;現身對應身輪,說法對應語輪,就是從法身之中任運現色身的影相和音聲來利他。這就是大士利他的方式或境界。以下句句如此,這是一個總的規律。

    以第一句為例,就是觀世音以意輪照見某國土中的眾生應當以示現佛身來度化,就以身輪化現佛的身相,在他面前以語輪傳授相應的佛法。這就是恰如其分,沒有不合適、不對應的地方,就像盒和蓋剛好套上,不大不小。這是描述佛果利他最圓滿的境界。

    以下種種都要這樣理解。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有的化現和說法都是隨機感赴,順應眾生之機,任運在眾生心前顯現影像,而且現得最巧妙、最恰當!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這是講能應六天。就是某一類眾生應以某種天身才能教化,大士就示現這一天身來給他說法。

    六天之中,梵王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帝釋是欲界第二天的忉利天王,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玉皇大帝;自在天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大自在天指色界究竟天,這一天的天王叫大自在;天大將軍是指四大天王的八大將軍,比如韋馱天將;毗沙門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

    經文只列舉了這六天,並非只能示現這六種天,不然大士利他的能力就有局限,所以是以六天為代表,實際能化現一切天身。

    這裏講到了大士示現為諸天形象,像大梵天王、帝釋天王這一類都是各宗教、外道所崇拜的對象,自在天還是魔天。可見大士是普門示現,在各種宗教、各類外道中都有化現,甚至在魔界裏也有菩薩的化身。比如很多外道教門也供奉觀音菩薩,也念大士名號。這些都不是偶然,都是大士普門示現的證明。

    我們假設觀世音菩薩現在示現為一個修女、一個道士,或者一位婆羅門教主。你們怎麼想呢?會不會想:觀世音菩薩怎麼入了外道,怎麼做外道的事?

    其實,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連屠夫、妓女、牛馬旁生都可以化現,為什麼不能示現外道、不能示現其他宗教界人士?不然,千百億化身就缺少了幾類。其實,只要能利益眾生,什麼身份都可以化現,連無情的橋樑、房屋都可以變化,這只是一個變現的影像,就像穿衣化妝一樣。有一類眾生需要以外道或魔王的形象接引,那就不妨示現這樣的身份,把他逐步引上正路。如果只能現佛身而不能化魔身,只能現莊嚴相而不能現醜陋相,那就不算是一切無礙,也不算是普門示現。所以三十二應表達了方便波羅蜜多登峰造極的成就,是慈悲至極的表現。

    《維摩詰經;不思議品》中有一段維摩詰大士對大迦葉的開示,大士說: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有許多都是住不思議解脫的菩薩,以方便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示現魔王身份的菩薩,不但不被魔眾擾亂,而且能如法教化魔眾。這是因為必須示現魔王身份才能感化他們,所以需要如此方便示現。

    我們回顧前面,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是怎樣遊化世間說法利生的,他的方便妙力達到了何等境界?佛就以三十二應回答他。這個回答看似容易懂,實際裏面的內涵難思難議,深妙到極點。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五人,也就是能應化為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身。五人也是代表,實際能化現為各階層、各行業的人。

    “小王即各國君主,在今天是各國元首,比轉輪王小,叫做小王。長者即年長德高的人,所謂道德長者,能以道德教化一方,為人所尊重。居士即居家修行之士,抱道自守,清心寡欲。宰官即將相王侯,現在來說,就是各級政府官員。婆羅門譯為淨裔,他們自稱是梵天的後裔。

    觀世音菩薩順應人類世界,化現為各類人等,在人間現身說法,廣度群倫。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四眾,也就是佛門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後兩種就是現在稱的男、女居士。

    觀世音菩薩為了順應佛教人士的機感,也化現為佛家修行者的形象來,為眾生說法。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志公禪師和達摩祖師,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當年,梁武帝對志公禪師恭敬禮遇,曾叫一位畫師為禪師畫像。志公現十一面觀音像,妙相莊嚴,時而現慈祥、時而現威嚴,畫師無法繪畫。有一位陳居士全家侍奉志公禪師,禪師顯現真形,竟是光明晃耀的觀世音菩薩。這些是觀音大士示現為佛門四眾的證明。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眾婦。包括長者家的婦女、居士家的婦女、宰官家的婦女、婆羅門家的婦女,總之需要現哪種婦女身來教化眾生,就現這種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二童。童男、童女是指願意保守童貞終身不結婚的男女。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十類。夜叉,意思是輕捷鬼,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和天行夜叉。乾闥婆譯為尋香,是帝釋的樂神。阿修羅是非天,有天福而無天德,喜愛鬥爭。迦樓羅譯為金翅鳥,是鳥中之王。緊那羅譯為疑神,頭上有一個角,是帝釋的歌神。摩睺羅伽大蟒蛇神。這六類加上天、龍,叫做天龍八部。

    最後是非人。前面五人、四眾等之外的人類和八部之外的非人,都收在人和非人當中。

    這樣就知道觀音是妙應普周,能化現萬類,普應一切眾生之機。

    【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力士。執金剛神就是護法力士。他手裏拿著金剛杵降伏邪魔,所以叫執金剛神

    有一類眾生需要示現執金剛神的形象才能教化,觀世音菩薩就現這種力士身來調化他。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是結歎大士的巍巍功德。

    佛說:無盡意!這位觀世音大菩薩成就了如是的三十二應,他以無作妙力顯現種種身相,在一切國土中游化、度脫眾生,所以你們應當精誠一心地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這位觀世音菩薩能在眾生身處恐怖危難時,施予無畏,轉危為安。因此在這娑婆世界,都稱他為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湣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向佛稟白:世尊!我現在應當按您所說,供養觀世音菩薩。隨即解下掛在頸上價值百千兩黃金的寶珠瓔珞,來作供養。而且他這樣說:仁慈的長者!請接受我的法施珍寶瓔珞!

    當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

    無盡意再次請求觀世音菩薩說:仁慈的長者!為了哀湣我等,請接受這一瓔珞吧!

    問:供養瓔珞屬於財施,為什麼這裏說是法施

    答:無盡意菩薩供養時,安住在三輪體空中,不執著能施、所施和佈施的三輪相,所以是即財施而法施。或者,他是代一切苦難眾生向觀音大士供養,屬於利他行,所以說是法施。

    為什麼觀音不受供養呢?一是因為在佛身邊,佛沒有叫接受,不敢接受;二是無盡意菩薩是從頸上現解下來的,受之非義,接受了不合適。

    無盡意再請也有兩層意思:一是為了表達誠懇,希望佛來轉交給觀音菩薩,讓他一定要接受;二是為眾生而供養,為眾生而接受,並沒有不合適的。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湣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這時候,佛告訴觀世音菩薩:你應當哀湣這位無盡意菩薩以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而接受這份瓔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湣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當時觀世音菩薩哀湣四眾,及天、龍、人非人等,就接受了他的瓔珞,然後把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

    佛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任運無礙變現的自在神力,遊化在這娑婆世界之中。

    本來觀音無刹不現身,盡虛空遍法界示現身像利益眾生。這裏卻偏說娑婆世界,這是因為娑婆苦難最重,菩薩大悲心切,和濁世苦眾生尤為有緣,所以偏說娑婆世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