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6 08:10:54
學習次第 : 進階

千處祈求千處應 教誨黎明曙光講記

    堪布益西彭措講授

    頂禮大恩上師!

    今天是顯密學會般若班的第一堂課。首先是講我的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的一篇重要教言。我們的學員大多數是法王如意寶的傳承弟子,也有一部分正開始逐步領受這一傳承的殊勝法教。

    為什麼要講解法王如意寶的教言呢?因為在我們開始著手于修行時,上師的教言就像嚮導一樣能給我們指示一條正路。我們真正懂了這篇教言的重要涵義,自己一生修行乃至生生世世修行的方向就會非常明確。這樣,牢記在心坎深處之後,以後就一直按這樣來走,事事都歸在這上面,這就是所謂的奉行

    教言的特點就是簡明扼要,幾句話就點出一生修行的關鍵。這就像航行的指南針,按照它指引的方向逐步行進,最終一定能成功地到達彼岸。

    大恩上師住世時曾說,他的弘法利生過程有五個階段,每一階段都以一篇重要教言作為標誌。五篇教言是:《教誨黎明曙光》、《忠言心之明點》、《教誨甘露明點》、《勝利道歌;天鼓妙音》、《從四乘發揮之教言;布穀鳥初春歡笑的妙歌》。這之後,又有晚年最後的教言——《懷業時語》。

    我們今天開講的《教誨黎明曙光》是上師的第一篇大教言。所謂黎明曙光,就是天剛剛亮時,最初顯現的一線光明。以這個光明為開端,以後一點點發展,最後會顯現圓滿的日輪,光明照遍全天下。這裏以黎明曙光比喻什麼呢?就是比喻這篇教誨是我們修行人光明的起點、光明的開端、光明的最前位,依照這篇教誨一步步實行,逐漸逐漸地提升,最終必然升騰起佛法圓滿的紅日,周遍呈現利益安樂的吉祥,因此以喻義合一的方式取名為教誨黎明曙光

    以下開講教言:

    分四:一、祈禱文殊二、勸速修法三、教誨三要四、回向善根

    一、祈禱文殊

    上師如意寶的本尊是文殊菩薩。從出生到求學到成就到弘法利生,都和文殊本尊有著甚深、密切的因緣關係。

    上師這一生是在1933年藏曆1月初三這一天來到我們人間的。上師誕生時,和一般凡夫倒著頭生下來不同,上師是頭向上出母胎的。出胎之後,身體很端直地結跏趺坐,而且睜開眼睛,面帶微笑看著大家,把胎盤像披法衣那樣甩在左肩上面,口裏念了七遍文殊心咒嗡阿巴匝納德

    六歲的時候,上師祈禱文殊獅子吼之後,得到了加持相。不經學習就掌握了讀誦和書寫,顯密經論大致的意義也自然通達,一切都能自己領悟。以這個因緣,在上師以後的聞思中,表現出不共、圓滿的智慧能力,得到上師們的讚歎。

    1987年藏曆46號,上師如意寶帶領眷屬朝禮五臺山。隨行有一萬多藏人。在五臺山的善財洞,嚴格閉關21天。429號,在淨現中現見文殊本尊。文殊菩薩的身體是金黃色,頭戴五佛冠,一面二臂,左手拿著經函,右手高高舉著寶劍,而且金剛跏趺坐,身上圓滿報身裝飾,現的是寂靜相。

    上師歡喜無比,當即寫了一首金剛歌,裏面說:我像一個無依無靠的孩子渴望見母親那樣,我以猛利信心日夜尋找您的蹤影,可是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您身在何方。今天我和數以萬計的弟子不遠萬里、不辭勞苦,從遙遠的藏地來到此地,完全是為了尋覓您……

    上師還在文殊菩薩前發願:生生世世度化沉溺於輪回無邊苦海中的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解脫業和煩惱的枷鎖,得到無上安樂,趣入究竟法界。

    在這之後,上師到了那羅岩窟,這是《華嚴經》所授記的文殊菩薩的住處。在那裏上師閉關了十四天,日夜都在光明境界中,通過文殊菩薩加持,撰造了《文殊靜修大圓滿——手中持佛》等的殊勝論典。與此同時,格薩爾王等護法神紛紛在上師面前發誓,竭盡全力護持上師弘法利生。

    當時隨行弟子隨各人緣份現見了文殊菩薩的手印、文字、寶劍等標誌。有些利根者現見了自心了義的文殊。

    眾所周知,西藏佛教有三大文殊化身,就是格魯派的宗喀巴大師、薩迦派的薩迦班智達——根嘎嘉贊、寧瑪派的全知無垢光尊者。這三大尊者,上師都在光明境界中現見,並親聆法要傳承。

    上師年輕時在石渠求學,最初學習《量理寶藏論》時,論裏有些深奧的因明密語覺得有些難懂,就一心猛利祈禱薩迦班智達。

    有一天夜裏,在光明夢境中,見到薩迦班智達傳授了一遍《真實名經》,並賜予殊勝加持。醒來後,出現殊勝的現象,一切顯密法要無不了知,尤其是因明的問題全都迎刃而解。這是現見文殊化身薩迦班智達獲得加持的情形。

    第二是1981年冬天,上師在五明佛學院給上千弟子傳授《大幻化網》密續,在這期間屢屢出現瑞相。

    有一天,上師在寢室裏閉目沉思,睜開眼睛看到一片五彩光明,光明之中有全知無垢光尊者和益西措嘉佛母,他們從空中飄然降臨,賜予上師大幻化網的甚深灌頂。之後騰空而去。

    上師欣喜之餘,把這個灌頂儀軌全部記錄成文,以後給海內外弟子傳大幻化網灌頂時,用的就是這個儀軌。

    還有1986720號,上師在床上安坐,眼前略過一道耀眼白光。過後看見一位大士降臨,戴著黃色班智達的長耳帽、身穿三衣、面如冠玉,上師馬上認出是宗喀巴大師,就上前見禮。

    宗大師傳了一遍《三主要道》之後,笑著說:我現在在至尊彌勒菩薩座下,法號為文殊藏,如今你的弟子中有人能背誦我的《三主要道》,並受持八關齋戒,以法性力加持,暫時一定能上生兜率天享受法樂,未來我成佛為獅子吼如來時,成為我的首座眷屬。說完,宗大師化為一道光明消失在虛空中。

    上師把這次見宗大師的情景講給弟子聽。這以後,很多道孚、爐霍等地格魯派的大格西和僧人都來上師座下求法。背《三主要道》和守持八關齋戒的人數不勝數。

    以上按照上師傳記簡單講述了上師最有緣的本尊就是文殊菩薩,這一生得到文殊無比的攝受和加持,所以上師在造論、寫教言之前,總是首先祈禱文殊本尊。

    下麵看頌詞:

    無量劫前久已成菩提,然盡空際恒持佛子相,

    大悲普攝一切眾生界,妙吉祥尊請您賜吉祥。

    頌詞前三句整個下來分量很重,都是修飾第四句的妙吉祥尊,這是很尊重、很恭敬地表達自己內心對文殊聖尊的敬意。對於上師、本尊、佛法都要通過由衷地贊禮,來引發內在的崇敬之情。這是極重要的要點,這樣做就能獲得加持。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很尊貴的對境直呼其名,這個心就很薄、沒有敬意,在德上是很欠缺的。

    這一頌用白話來講,就是無量劫以前早已成就菩提,然而乃至虛空界盡之間,一直示現佛子的形象,以大悲心周遍攝持所有眾生界,這樣的妙吉祥本尊,我祈求您賜予吉祥!

    《大智度論》引《首楞嚴三昧經》的話說:

    文殊菩薩廣說完首楞嚴三昧的境界之後,長老大迦葉就向佛說:世尊,我認為文殊法王子,過去世就已經作佛事,坐菩提道場轉妙法輪,開示眾生,入大涅槃。

    佛說:正如你所說,文殊法王子在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早已成佛,號龍種上尊王如來。

    《央掘摩羅經》中說:文殊是歡喜世界的摩尼寶積佛。

    所以文殊早成佛果,但是他不舍菩薩道,直到虛空窮盡之間都示現菩薩相,利樂苦難眾生,見其像、聞其名都能獲得大利益。

    中間兩句是讚歎文殊菩薩的大悲方便。時間是盡虛空際,一直到虛空不存在的那一天;示現是恒持佛子相;目的是為了攝持眾生;範圍是法界所有眾生,像天空涵蓋一切那樣,這叫大悲普攝。

    最後一句是求加持,這是上師以身垂範,示現一個重要的軌則。什麼軌則呢?就是做任何佛法事業,都要先祈求上師、本尊加持。緣起規律就是如此,有信心和恭敬就能開啟加持之源。能夠恭敬祈禱,緣起就開始形成,就開始往好的方面運轉,往後就現前順緣、遠離違緣,讓自己的所作善始善終地圓滿。我們知道,普賢十大願王以禮敬諸佛為第一願,其中有很重要的涵義,就是禮敬是萬善的根源,有恭敬才有成就,無恭敬一事無成。所以首先對文殊本尊獻上敬意,來求得本尊加持。

    祈求文殊本尊賜予吉祥之後,上師開始對眾弟子講授教言。這叫承上啟下承受文殊本尊加持,開啟弟子智慧。根源上能立得起來,從這裏可以源源不斷地顯現成就和事業。我們應深明大義,對上有尊敬,就顯現一切成就和事業。這就是本立則道生的涵義。

    二、勸速修法

    暇滿大義妙身今已遇,修行聖法助緣亦圓滿,

    然此濁世壽命不久住,故應速修聖法諸心友。

    這一頌是暇滿和無常方面的教言,前兩句說暇滿,第三句說壽命無常,教誨我們應當儘快修法、攝取人生的大義。

    “暇滿大義妙身暇滿指妙身的體相,包括八暇、十滿,八暇指沒有受三惡趣身,不是痛苦不堪、心識愚蒙而無法取捨;沒有生在天界,不像欲界天散亂放逸、無色界心識不活動;在人間,不是無佛出世、不是生於邊地、不是六根不具、不是執著邪見。這樣就有閒暇、有因緣修法。十滿包括五種自圓滿——獲得人的身體、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國、六根健全有能力、業際不顛倒、對佛法有信心;再加五種他圓滿——佛在世間出現、宣說了正法、正法在世間安住、有人隨教修行、有悲湣護持自己修行的助緣。

    具足八暇、十滿之身,就是很妙的所依身。它的妙,可以從大義上體現。大義就是大意義、大實義,是說妙身的作用,人身的作用就是有能力攝取大義,比如擁有如意寶,依靠它能拿到妙衣、拿到美食、拿到各種的好東西。暇滿人身也是如此,無論哪種增上生、決定勝的義利,都能以人身攝取到。

    比如從決定勝的角度看,人身的寶貴在哪里?就是從人的相續中能發展出大心力。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要點。比如有些礦裏能提煉出黃金,有些則暫時提煉不出,這個純金提煉出來,就有巨大的價值。同樣,一個有情到了獲得暇滿人身的階段,這是經過無數時間、修集了無數資糧的一個妙果,這是最有希望攝取到菩提心的時候。

    其他天、龍等等,雖然很多方面能力比人強,但在最核心的方面卻比不上人身,就是因為他們身上難以發展出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引導一切眾生趣入佛地的一個大心力,是菩薩如海萬行的最重要支點,人就能發展出這個善心中王。我們要好好體會做人的大義,從人的相續中可以開發智慧和慈悲,這本是生命最寶貴的品質,是出現如海功德、成就菩提果位的源泉。

    從受持律儀和見道來說,也以人身的條件為最好。我們人堪受別解脫律儀,其他天人、惡趣眾生都不堪受。人就有很好的素質,身口意能守持律儀,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比如,在那麼廣大的天界裏去尋找,沒有幾個天人能守住一分律儀,天人無法集中起心力,有很多很多干擾的因素,使得他無法守住律儀。所以,天人快死的時候,其他天人都祝願他能生在安樂趣人道。這說明擁有暇滿人身比天身更有價值。而且,天界中除了極少數由前世修道習氣深厚,以等流力,以天身能現見真諦之外,大多數天人都沒有心力突破迷亂。但人只要如法修持,即生就可以現見真諦。

    “修行聖法的助緣,就是有傳授修法教授的善知識、有一起修行的道友,而且有時間、有好的環境作聞思修。這裏每一部分都要有相應的善業因緣才能出現。所以這是非常難以積聚圓滿的。

    我們看看自己,暇滿大義的妙身遇到了,修法方方面面的助緣都很圓滿,這是人上人。要珍惜每一寸時光,好好地來修法。

    所謂濁世壽命,濁世是指我們南贍部洲到人壽下降到兩萬歲時,開始進入濁惡的時代,人們心中的見解、煩惱、各種身心果報、壽命都開始不清淨。起先五濁的程度很輕,越往後越嚴重,到現在的末法時代,五濁染汙非常嚴重,整個世界都非常不清淨,這就是五濁極濃厚的一個時代。

    人的壽命是由福德決定的。按照佛法無常的觀點,世界和時代有增有減,現在處於減劫中,大的趨勢是越來越退化,從八萬四千歲開始往下減,每過一百年,人類平均壽命就減一歲,這樣逐漸下降,到佛出世的時候,人壽為一百歲。今天還要差。

    壽命由業的力量來維持。這一生的生命力有很強,完全取決於福報。但是今天的人們普遍造惡有能力,行善沒有能力。善業的功能很微弱,所以人的壽命不會很長。而且按現在的狀況觀察,人類的老年期已經提前,普遍在四、五十歲就明顯現前衰相,體力、心力都在加速退步。我們都是濁世降生的人,作人並沒有很長時間,就像草尖的露水一樣,很快就會從這個世界消失。趁著現在還有精力時,要儘快地修法。不然,極難遇的暇滿人身、極難聚合的修法因緣,得到了卻沒有攝取到任何利益,這是最可惜的事。我們擁有了人身如意寶,在它還存在時,應當日日夜夜攝取生命的意義。所以應當儘快修持聖法。

    三、教誨三要分三:

    (一)引言(二)正說(三)結勸

    (一)引言

    所有無垢佛陀之法門,雖然勝中更勝有無量,

    重大關鍵攝於三句要,實修教言精義即如此。

    “所有無垢佛陀之法門,雖然勝中更勝有無量:所有無垢的佛陀法門中,一個比一個好,好的法門無量無邊。

    “重大關鍵攝於三句要,實修教言精義即如此:如果把無量法門中的大關鍵歸納為三句要點來講,那實修教言的精華要義就是以下所說。

    “關鍵就是事物最緊要的部分。我們真實修行,最緊要的部分一是基礎,一是命根,一是結果。有基礎,才能建立上上功德;有命根,一切修行才能展開,才有活力;有結果,才證明佛法利益眾生的真實作用。比如要建造萬丈高樓,打牢地基才能建起。再一個重要的是支柱,有支柱才能支撐起整個大廈。大廈竣工後,就要用它來利益人類。

    或者講,要在佛法上有成就,從始至終有三個要點,守持淨戒是最初的要點,聞思修行是中間的要點,弘法利生是最後的要點。把握這三個要點就能真實修到佛法。

    這一頌是引子,以下上師就教誨實修的三個關要——守持淨戒、聞思修行和弘法利生。

    (二)正說

    分三:1、佛法的基礎——守持淨戒2、佛法的命根——聞思修行3、佛法的結果——弘法利生。

    1、佛法的基礎——守持淨戒

    無等佛陀無誤自行道,萬千善妙功德大源泉,

    離過清淨三戒妙莊嚴,此為佛法基礎故當知。

    前三句都是說。第四句歸結其為佛法基礎。

    “無等佛陀無誤自行道:這個別解脫戒、菩薩戒、三昧耶戒是無等佛陀自己所行的無誤之道。無誤簡別不是外道戒禁,後者是非因計因,就是把非解脫因看成解脫因,認為做那些禁行能淨罪業、能脫煩惱、能出生死。其實只是增加一層束縛,就像蒸沙不能成飯,從牛角中擠不出牛奶一樣,持這些非解脫因的戒禁都是徒勞無義的舉動。不僅如此,而且南轅北轍,越走離解脫越遠,這就叫做錯誤之道。但佛已經到達菩提果地,這一點充分證明了佛所行的持戒之道沒有任何錯誤,因為由它真實成就了無上菩提果故。

    所謂自行道,以菩薩戒為例來說,《菩薩地》雲:過去菩薩求大菩提已于中學,未來當學,普于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在今學。過去的菩薩尋求大菩提時,已經修學菩薩律儀,未來的菩薩將修學菩薩律儀,而現在於十方無邊無際的世界中,有無量菩薩正在修學。所以菩薩律儀是一切菩薩所共行的唯一大道,諸佛是修菩薩道而成就的,所以這是無等佛陀的自行之道。佛所說的三戒都是佛自己實際行持過的道。每一尊佛因地都是很認真地守持三乘戒律,每一尊佛持戒波羅蜜多都到達了究竟。

    “萬千善妙功德大源泉萬千是泛指,就是千千萬萬。種類上包括三乘從增上生到決定勝的林林總總的功德,比如三摩地、智慧、三十七菩提分、陀羅尼、神通等等。數量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善妙是指能得安樂、能得解脫、能得成佛,沒有罪染。大源泉,是指像大湧泉的源頭那樣,湧現無量功德妙寶。三種戒律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善妙功德的正因,故贊為大源泉

    《瑜伽師地論》說:由此屍羅建立任持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能引無罪最勝第一快樂功德,令生令證,是故屍羅說名根本。由這個戒建立和住持一切世間和出世間,能生無罪過、最殊勝、第一快樂的功德,讓它生起讓它證得,因此說戒是根本。可見世出世間的善妙功德都是從持戒出生、從持戒證得,戒是萬千功德的大源泉。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說:持戒則能發起一切佛法,乃至起於無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脫,若有持戒便有解脫知見。持戒能生一切佛法,乃至生起無上菩提。原因是有持戒就有三昧,就有智慧,就有解脫,就有解脫知見。一切佛法歸攝為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部分,因此由持戒能發起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源頭。

    《達摩多羅禪經》說:如天德瓶,守護不壞,常出珍寶,隨意無盡。修行如是,不毀淨戒,則常出生聖功德寶。比如天德寶瓶,守護它不失壞,就能隨順心意輾轉無盡地化現珍寶。修行也是如此,不毀壞清淨戒律,就可以常常出生功德珍寶。從時間方面觀察,持戒能源源不斷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大源泉。

    以上從兩方面講了戒是功德大源泉,一是能生一切佛法功德,二是能輾轉無盡地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源泉。

    “離過清淨三戒妙莊嚴離過,就是身口意遠離過失。戒能調伏身心,除去罪惡、煩惱,所以是離過。這樣的清淨三戒是最美妙的莊嚴。《華嚴經》說戒是出世間的莊嚴具。《成就真實戒經》也說,具戒之人具有最勝妙的美飾。《辯答寶鬘論》說:什麼是最勝美妙的莊嚴?就是清淨圓滿的戒律。

    以下作一點觀察:

    為什麼把戒叫做莊嚴具?《瑜伽師地論》中說,這種戒莊嚴具,一切種類的人在一切時佩戴,都極妙好莊嚴,故名莊嚴具。這一莊嚴美妙至極,超過了任何世間莊嚴,因此是妙。其他莊嚴具,太老、太小的人穿戴反而成了可笑之處,而淨戒莊嚴,無論男女老少誰具足,都讓人見而歡喜,因此是第一莊嚴具。這是對一切人、於一切處、于一切時普遍美化的莊嚴,是時間和四大無法損壞的永恆莊嚴,是無人可奪走、永遠不遺失、不必要更換、時時不遠離的莊嚴,因此叫做妙莊嚴。勇施論師說:所謂離過勝莊嚴,淨戒乃為勝莊嚴,如此莊嚴無遺失,無畏無奪之莊嚴,故當護持此淨戒。

    “此為佛法基礎故當知就是前三句所讚歎的清淨三戒。它和一切佛法有何種關係呢?一切佛法依它而生、依它而長、依它而建立,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礎。

    《大涅槃經》說:戒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戒是根本,猶如大地是樹等的根本;戒是一切善法的前導,猶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的前導。(這三句是說,由持戒才能進入五道十地。依止戒律,一切善法才能存在。戒是一切聞思修善法的前導,由戒才能讓一切聞思修順利進展。)龍樹菩薩說:戒是一切功德依處,如同動的有情和不動的無情無不依靠大地。大恩上師說:一切增上定勝等,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墮惡趣,切莫迷惑當取捨。增上生善趣和決定勝三乘菩提,都是依淨戒才能出生,破戒只有墮入惡趣。《成就真實戒經》說:猶如無眼不見色,無戒之人不見法,猶如無足不入道,無戒之人不解脫。(無戒就如盲人見不到佛法,就如跛子入不了正道,無法得解脫。)《達摩多羅禪經》說:若破戒瓶,則永失法寶。經中還說:屍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瑜伽師地論》說:破戒者,地道功德全然不生。

    由以上正反面的教證就知道,一切佛法的基礎就是戒律。沒有戒,任何佛法都無從建立。所以大恩上師說故當知,要我們深刻認識到守持淨戒是實修佛法的第一個大關鍵。

    受持清淨戒律勝幢時,違品魔軍極多尋隙故,

    勿失穩固念知對治法,恒時應不放逸諸心友。

    大恩上師這樣教誨我們:諸位心友!在受持淨戒勝利幢時,持戒違品的魔軍會尋找很多機會來作破壞,因此,切莫失去穩固的正念正知對治法,恒時都應當不放逸。

    “勝幢即勝利幢。如同帝釋天宮的勝利幢能讓天人獲得勝利,受持淨戒能讓一切善法勝伏違品而勝利,故把戒比喻為勝幢

    “違品魔軍極多尋隙故:違品魔軍即持戒的內外違緣,內有自己的八萬四千煩惱,外有天魔、五欲聲色魔、邪師惡友魔,這些違品種類眾多,數量無量無邊,時刻都潛伏在我們身心內外,讓我們的戒律穿、漏、破、損。比如在城市複雜、迷亂的環境裏,五欲魔王時時都誘惑我們,挑動內心的貪欲,讓持戒不清淨。在五光十色的欲塵中,心很快就放逸散亂,失去正知正念,身口意造很多違背學處的罪業。或者遇到各種增上身心苦受的因緣,被人打罵、嘲諷、欺負,容易生嗔心,破壞菩薩戒。或者,外在天魔、人魔的干擾破壞,障礙我們持戒。所以,一旦我們受持淨戒發心要摧毀煩惱、斷除生死,各種內外魔軍都會出來干擾我們,趁機破壞我們的戒體。這就是違品魔軍極多尋隙的意思。

    在這種狀況下最要緊是勿失穩固念知對治法,恒時不放逸。這個正念正知叫對治法,它是放逸的對治。所謂正念,就是對於什麼該取、什麼該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這些心裏不忘記、時時能念得。所謂正知,就是時時反觀自己身體在做些什麼、口裏在說些什麼、心在想些什麼,覺知自己是往善的方面轉、還是往惡的方面轉。這樣清醒地覺察三門造作狀態的心,就是正知。有正念正知的嚴密監控,就能把身心管住讓它規矩,所以這是放逸最直接的對治法。

    “穩固是修飾念知。這是從程度上說,心中一直不離正念正知,什麼都破壞不了動搖不了,這叫穩固。比如總統的護身保鏢,從早到晚出入各種場合,總統上車下車、赴宴講演、接見各界人士,他一刻不離時時都保持警覺。這叫穩固念知。凡是做保鏢的一定有這項素質,就是念和正知的心所力量特別強。哪樣是不穩固呢?比如別人提醒時有,不提醒時就沒有;在佛堂裏修行時有,一出門就沒有;逆境中有,順境中沒有;獨處時有,在大眾場合沒有;前五分鐘有,過後就沒有。這些都是不穩固的表現。這個念和正知一失去,各種魔軍就會趁虛而入。往往在這時候生起貪嗔癡而破壞戒律。所以上師教誨我們恒時應不放逸恒時就是時時刻刻,不論白天、夜晚,不論行住坐臥、待人接物,都要依止正知正念而不放逸。這是持戒方面最重要的教言。

    2、佛法的命根——聞思修行

    值遇釋教精華之法時,未成隨諸散亂魔引轉,

    恒時精進聞思修諸業,此為佛法命根故當知。

    前三句聯在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大恩上師說:在遇到佛教精華之法的此時,心沒有被散亂魔引轉,而恒時精勤地做聽聞、思維、修習的法業。這是佛法命根的緣故,一定要認識到。

    “值遇釋教精華之法時:遇到釋迦佛所傳的具有心要的妙法時,實際上是進入了佛陀教法的光明寶山,到處都是具精華的妙寶,這時最重要的就是一心求取法寶。

    “未成隨諸散亂魔引轉,恒時精進聞思修諸業:就像入了寶山之後不是無意義地散亂,而是通過各種途徑一心精進地取寶,又像有志氣的學生上了大學後,不去打牌、跳舞、逛超市,在窗明几淨的圖書館裏潛心研讀。學習佛法同樣是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個業就是聞思修的法業。散亂為何叫做魔呢?《四十二章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把心力集中在一點上,就會激發智慧的火花。心被散亂魔支配,不能集中心力,什麼佛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散亂是障礙佛法成就的魔王。

    “恒時精進聞思修諸業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勤學苦修,朝於斯,暮於斯,日就月將,很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世間人忙碌奔波,都是向外追求名利財色。修行人是修自己的心。所做就是聞思修,這是修行人每天應該做的唯一法業。諸業,就是諸多的十法行,背、聽、誦、讀都屬於,目的是熏習,把佛法的文句反反復複地熏習熟練;思維、觀察、研討都是;串習就是

    命根是在哪一點上比喻呢?比如人體有很多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中以命根為最主要,有了它,生命才能存在,才有人體氣血臟腑的運行。如果命根斷了,一切生命活動就會立即停止,所以命根是維繫生命存在的根本。佛法的命根為聞思修,聞思修一斷,佛法就滅亡,慧命會中斷。一個修行人不作聞思修,那就已經退出了修行人的行列,因為他相續裏沒有了佛法,見不到任何佛法方面的真實運作,實際上和世間人的相續沒有兩樣。從整個佛教來看,如果佛弟子不重視聞思修,佛法就會在世間越來越衰弱,就逐漸變成末法,變成沒有法的內涵,最後法會滅絕,在世間連三寶的名字都聽不到。所以,摒除散亂,專心致志地聞思修,這是佛法的命根所在。只有如此,才能續佛慧命、住持佛法。

    《入行論》中講,即使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等,如果散亂而修,佛說沒有義利。所以一切散亂的善行,果是很微少的。《修信大乘經》中說: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用這一句來證明上師的這一頌,恰如其分。經裏說得清楚,菩薩所有從信解大乘而出生大乘功德,都是從心不散亂如理思維法義而生起的。所謂不散亂,就是我們的心除了緣聖法之外,不去緣其他世間八法。破壞我們聞思修的魔王就是散亂心。心不隨散亂轉,靜下心來,一心緣聖法的文句和意義以觀慧觀察抉擇,這才能生起一切大乘功德。所以,這就是佛法的命根所在。上師歸攝為一頌告訴我們這個大關要。所以要牢記:值遇釋教精華之法時,未成隨諸散亂魔引轉,恒時精進聞思修諸業,此為佛法命根故當知。

    更深層地理解,這一頌的深化就是彌勒菩薩《辨中邊論》中所講的隨法行,那裏面說:隨法行二種,謂諸無散亂,無顛倒轉變,諸菩薩應知。什麼是隨法的正行?一個是止,就是除了所緣的法義之外不向其他處散亂;一個是觀,就是以勝觀無顛倒地觀見諸法的自性,這就是隨法正行。前面止是後面觀的所依處,沒有止也不可能有觀。所以,如何讓佛法住世?如何心隨法而修行?就是要把上師這一頌的教誨貫徹到底、奉行到底。

    倘若不具聞思修三慧,無能踐行解脫妙道故,

    勿以僅披僧衣出家相,心生滿足意樂諸心友。

    上師教誨我們說:諸位心友!如果不具有聞思修的智慧,那就如同無眼的盲人一般,無力行走解脫的妙道,因此你們切莫只以披著僧衣的形象就心裏滿足。

    這裏,前兩句是從反面顯示三慧和行解脫道的關係。三慧就是由聽聞所生起的智慧,由思維所生起的智慧,由修習所生起的智慧。行解脫道是把以往那個念念造成生死的方式反轉過來,向著出生死的方向,去積聚出生死的因緣。本來外面也不存在什麼解脫道。道是一個比喻,是說你的心開始按這樣來行,解脫道和六道本是相反的兩個方向,心上一定發生了不同以往的轉變,才可能走解脫道。怎麼能完成轉變呢?那就一定要有聞思修的智慧。沒有聞思智慧,我們不會發現自己以往的想法、做法,都是錯誤、都是輪回。認識不到這個顛倒,那所謂的解脫,連怎麼走、往哪個方向走都不知道,怎麼走得了解脫道?每天不還是在生死道上狂奔嗎?所以,很多事都是換湯不換藥,形式上從這一套換成了那一套,心相續卻還是老樣子,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備聞思修的智慧。所以,雖然外面現出家人、修行人、大居士的形象,裏面卻還是搞世間名利的一套。

    聞思修的智慧是修行解脫道最重要、最根本的因。以聞慧和思慧的眼睛才能看到解脫道的路線。以修慧的眼睛才能現證解脫道。從獲得小乘解脫來看,一個要有出離心,一個要有通達人無我的智慧。但是不作聞思修,三界周遍是苦性這一點就認識不到,進一步想從三界苦海出離的心就引發不出來,這樣在意樂上並沒有離開原先一念又一念希求輪回圓滿的心態,還是那個樂著生死的心,一念接一念地流浪生死。所以,只有對苦諦聞思修,對三界是苦性看得越來越清楚,心越來越厭離,積聚到一定量時,心再也不往輪回的方面想,這時候百分之百地內心嚮往解脫,一心朝解脫的方向走,這就是從隨順生死的路上跳脫出來,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解脫道。人無我的方面也是如此,沒有慧眼,決定是入不了的。那個頑固的我執,會讓你念念緣著自我轉,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以我執引發而造作,都成了流轉生死的業,怎麼能獲得解脫?

    像這樣,要知道有聞思修三慧才能修出出離心和無我智慧,才能把原先念念生死的道一刀截斷,掉轉頭來進入解脫道。這就是所謂的逆生死流。

    談到大乘一切種智解脫,那就更高,需要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實際行持六度來超越生死、涅槃二邊的束縛。其中發心、受戒、六度萬行,每一步都離不開聞思修,不然就只落于形象,修證是決定談不上的。

    由以上的理由,上師說:你們不要只以一個穿僧衣的外相,就心裏滿足。這是遠遠不足夠的。解脫道要內心擁有聞思修的智慧才能實行。想一想,內心裏什麼聞思修的智慧都沒有,解脫道一步也前進不了。憑這樣能解脫、成佛嗎?能截斷無始生死流轉嗎?能把無量眾生救出生死嗎?所以,聞思修是佛法的命根。凡是佛弟子都要知道這是需要晝夜精進努力的法業。

    3、佛法的結果——弘法利生

    不貪自利寂滅安樂味,攝取佛子勇士傳記海,

    之後恒時唯一行利他,此為佛法結果故當知。

    大恩上師說:不去貪著自利寂滅安樂的妙味,一心攝取佛子勇士的傳記之後,恒時唯一利他,這就是佛法的結果。因此務必要認識到這一點。

    “不貪自利寂滅安樂味:對於自利寂滅的樂味不貪著。小乘人耽著在偏空涅槃上,不能放舍自己的安樂、不惜勞苦地利益眾生。但是學大乘,連這個自利寂滅的樂味都要放下。《攝波羅蜜多論》說:無力引發世間利,畢竟棄舍此二乘,一味利他為性者,應趣佛乘由悲說。以小乘自利的心並不能引發無量有情的利益,所以要捨棄這種以自利為重的小乘心,大乘修行人以一味利他為本性,所以應當趣向無上佛乘。

    “攝取佛子勇士傳記海:藏文裏傳記有一層涵義,就是一經聽聞就能種下解脫種子,比如常啼菩薩的傳記、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攝取佛子傳記,就是把佛子菩薩的真實行履領納於自心,發願要行到和他同等的境界。比如,菩薩如何修持佈施波羅蜜多,我也發願隨學,他是怎麼做的,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一樣。按這樣,浩瀚如海般的佛子行都一一攝取。

    “之後恒時唯一行利他:在發了誓願隨學佛子萬行之後,任何時候都唯一行持利他,心心念念都是考慮利他,身口意一切行為都是做利他,這就是做諸佛的事業。

    我們學佛到底為了什麼?到底要學成怎樣一種結果?其實,學佛就是為了把一切眾生都安置在佛果位,為了這件事,我們才發菩提心付出一切努力。我們學習佛法的結果,並沒有別的,就是全身心奉獻于眾生界,恒時只做一件事——就是利他。所謂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以眾生界不可盡故,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弟子書》說: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獲水亦歡飲,士夫此為勤利他,此聖威樂士夫力。日勢乘馬照世遊,地不擇擔負世間,大士無私性亦然,一味利樂諸世間。(旁生也會為自己的快樂而努力。唯有精勤利他,才顯示了大士超勝其他人的大力量。就像太陽永不停息地照耀世間,大地平等擔負起一切世間,大士無私的本性也是一味利樂世間。)

    現今釋迦聖法極微弱,眾生善聚逐漸減退時,

    非以少許自利活命故,應勤弘法利生諸心友。

    大恩上師教誨說:諸位心友!當今時代佛法極為衰微、眾生善業逐漸減退,現在並非以少許自利而活命的時候。因此,我們應當精進地弘揚佛的聖法、一心成辦眾生的利益。

    前兩句是講時代狀況,一是佛教衰微,二是人心惡化。在這種時候,每個大乘佛子都應該把弘揚佛法、教化人心視為自己的責任。法在人弘,人能弘法。如果人人都有振興佛教的責任感,盡心盡力地向人們宣講佛法的真義,身體力行大乘的菩薩道,那佛法一定能興盛,眾生一定得利益。我們有責任引導這個時代的人,讓人們皈依三寶、深信因果,從這個基本點出發斷惡行善,讓善業增上,就能把眾生安置在安樂之中。

    大恩上師在圓寂之前賜給我們最後的遺教,上師說:即使有一天我已不在人世,我期望我的弟子們能夠堅定不移地修持並弘揚佛法,力爭將佛法的智慧之炬一代代地傳下去,這就是對我最好的紀念和報恩。

    “作為末法時代的說法者,我將一生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事業上面。因為我在今生公開地為眾多弟子傳講了本來應該保密的、極為殊勝的密法——光明大圓滿,因此,在我死後,我的肉身應該不會縮小,但我卻並不以此為憾。雖然尋找轉世靈童,已經成為當今的一種潮流,但你們不必去尋找轉世靈童,也不必大動干戈地建造靈塔,我將會以另一種方式與你們在一起!

    “希望你們能記住兩個要點:第一、不要擾亂其他眾生的心;第二、要持之以恆地修持並弘揚佛法。

    (三)結勸

    如是教誨黎明初曙光,應于清淨意空恒依止,

    從此佛法圓滿之日輪,現前利樂吉祥諸心友。

    大恩上師說:諸位心友!這一篇教誨就像黎明時最初的曙光一樣,你們應該在自己清淨心的虛空中恒時依止它,由此將會生起佛法圓滿的日輪,周遍呈現利益安樂的吉祥。

    這裏,把教誨比喻為黎明曙光。上師從大智慧中流露的光明文句,落到了我們心相續中,以這個加持,我們心中便有了最初的一線覺悟,這就是光明的開端,最初的覺醒。然後,我們在清淨的信心裏依止這篇教言長期去實行,就是于清淨意空恒依止。這個無垢的清淨信心,好像一塵不染的虛空一樣。應恒依止有個字,說明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像嚮導給我們畫好了路線,之後久要遵循這一路線堅定不移地走到底,才能最終到達目的地。

    我們從聽受教言開始,按照教言的指示,先打好佛法基礎,認真學習三乘戒律學處,依止正知正念一絲不苟地嚴謹持戒。其次,每一天都遠離散亂,勤奮地聞法、思維、串習。長年累月這樣堅持做下去。在自相續成熟了之後,就一味利益眾生,一心為聖教、為眾生。這條路決定下來,堅持不變、始終遵守,這就是恒依止。所以,看起來只有三句話的要點,實際上要實行一輩子。對有信心的人來說,上師這三句話就成了自己一生修行的座右銘,一天都不敢忘記。這樣,通過兩堂課的學習,就決定了一生修行的方向和道路。真正按這樣修行,內心的覺悟光明會越來越明顯,終有那麼一天,心中將顯露佛法圓滿的日輪,出現光明朗朗的利樂吉祥。

    大恩上師在教言一開始說了無量法門的重大關鍵就是這三句要點。反過來,能按這三句要點深入實行,一定能窮盡佛法的源底。為什麼?因為守持清淨三戒,就奠定了一切佛法的基礎;對於顯密教法如理如量地聞思修,就有了一切佛法的命根,能運轉起一切佛法的修證;盡未來際弘揚聖法、利益眾生,就是佛法的究竟結果。所以,這三句是實修教言的精義。

    總而言之,上師以過來人的身份把最寶貴的實修經驗傳給我們,我們能恒時依止上師的教誨,實際是開始踏上了上師如意寶曾經走過的光明之路,最終必然得到和上師無二的成就。

    所謂甚深教言亦即此,慈愛忠言此外亦非有,

    一生實修精要亦為此,故勿捨棄牢記於心間。

    所謂的甚深教言也就是這個,慈愛的忠言也是在這以外再沒有別的,一生真實修行的精要也就是這個。所以你們應牢牢銘記心間,片刻都不舍離。

    我們學習了這篇教言,要牢記上師的三句教誨:佛法的基礎是守持淨戒;佛法的命根是聞思修行;佛法的結果是弘法利生。這是需要我們盡這一生全身心投入來奉行的教言。

    四、回向善根

    祈願作此千萬福德力,眾生得觸真實道光明,

    來日皆於殊勝極樂國,究竟成滿圓熟淨三德。

    大恩上師這樣回向:祈願以我作這篇教言的眾多福德,讓一切眾生接觸到真實解脫道的光明,將來某一天在殊勝的極樂世界裏,究竟圓滿圓、熟、淨的功德。

    “圓、熟、淨:圓是圓滿十度,熟是成熟所化眾生的相續,淨是把不清淨的土修煉成為淨土。這三德到達究竟,就是圓滿了菩提道而成佛。

    上師如意寶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引導無邊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上師經常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凡是和我結緣的眾生,不論仇緣、親緣,我都把他們接引到極樂世界。雖然有東方現喜刹土、鄔金銅色吉祥山刹土等許許多多的淨土,但是像極樂世界那樣功德圓滿又極容易往生的淨土,卻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往生之後可以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眾生。

    很多授記都說:凡是和上師晉美彭措法王結緣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比如兩百多年前的大成就者菩提金剛在他的授記中這樣說道:

    單堅阿拉木天喇榮溝,鄔金蓮師化身名晉美,

    彼于菩薩四眾眷屬中,廣弘顯密教法如明日,

    利生事業頂天立地也,清淨所化眷屬遍十方,

    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刹。

    裏面授記得很清楚,在喇榮溝有一位名為晉美的蓮花生大士的化身,在菩薩四眾眷屬中,如明日那般廣弘顯密教法,利生事業極其廣大,凡是與他結緣的眾生都往生極樂世界!

    1989年,上師去拉薩朝拜覺沃佛像,在覺沃像前,上師猛利祈禱並發願盡力弘法利生、救度沉溺在輪回苦海中的無數眾生,讓他們往生淨土。

    上師隨即入定,見覺沃佛像放出耀眼的光芒,覺沃像微笑說:善男子!以後凡是和你結緣的眾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上師的兩位上師——羅珠上師和班瑪斯德上師,也曾經對上師講:你在晚年會廣弘淨土法門,以此可以讓無量眾生都往生到極樂世界。

    按照這些授記所說,上師如意寶普遍廣弘淨土法門,勸導人們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在喇榮五明佛學院,上師規定每年在藏曆九月定期舉行極樂法會。除此之外,上師經常到各地舉辦隆重的極樂法會,引導眾生往生極樂。其中規模宏大的有三次,一次是1993年在喇榮舉行的極樂大法會,當時漫山遍野都是白色帳篷,人流如海一眼望不到邊際。據粗略統計,當時參加極樂法會有四十五萬人。後來在新龍和道孚舉行的極樂法會,人數大概在五十萬左右。最隆重的一次,有將近一百萬人參加,發願念一億遍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非常之多。

    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以上的授記完全是真實語。我們可以觀察,那麼多次的大法會中,千千萬萬的人都和上師結上了法緣,被上師慈悲的手接引到無比安樂的極樂淨土,永遠告別輪回苦海。大恩上師的發願力廣大不可思議,我們這些人都是以大恩上師的福德力加持,才在迷茫的人生當中,有幸接觸到真實道的光明。而且,我們必定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殊勝美妙的極樂國裏,圓滿我們成佛的願望!

    藏曆十六勝生薩迦月十五日(1986年藏曆415日),阿旺洛珠聰美賜予僧眾二千餘人四心滴灌頂及傳承時宣說。善哉!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