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9 21:06:35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七課

思考題

1.為什麼執我眾生之菩薩並非真正行持般若波羅蜜多,了知此理後我們應如何行持?

2.為什麼我、眾生及一切萬法皆不存在?也談一談你對無生與生不分別就是行持勝般若的體會,以及你對般若殊勝性的認識。

3.無分別智慧所得到的是什麼?為什麼修學般若法也需要在好的道場中依止上師長期聞思修行?

4.談談行為與智慧以及修行與定解的關係,也談一談平等性對我們的啟示。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般若攝頌》。現在正在講宣說道般若不可得,其中所行已經講完了,下面講所止。

寅二、所止:

若起眾生痛苦想,思利眾生除痛苦,

執我眾生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前面已經講了,作為菩薩,若能了知勝義中一切都了不可得,且能如是而行,這就是真正行持般若。反之,若對眾生起實有之想:這是天人、這是人、這是旁生,並認為眾生都有不同的痛苦,如:天人有放逸之苦、人類有生老病死之苦、地獄有寒熱之苦等,且思量我要發無上菩提心利益天下無邊的眾生,從而解除他們的痛苦。當然,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講,這非常好。因為作為大乘行者,首先必須了知各種各樣的眾生都在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然後自己還要發心救度他們,也即遣除他們身心中的種種痛苦。但是,勝義中一切都了不可得的緣故,這樣執著我和眾生的菩薩並沒有真正行持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還沒有超越分別念。所以,只要有這方面的執著,就不是真正的菩薩。《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意思是說,如果菩薩有這些方面的相執,就不是真正的菩薩,因為他並沒有行持真正的智慧波羅蜜多。當然,在世俗中這樣的有緣悲心也可利益眾生,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修法。從究竟的角度來講,還是應以無緣的慈悲心來度化眾生。如《觀經》雲:以無緣慈,攝護眾生。

關於悲心,在《往生論注》(1)中講了三類:第一是緣眾生的悲心,此乃小悲心;第二是緣法的悲心,這是中悲心;第三是無緣的悲心,這是大悲心。在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這樣祈求上師加持:請用您的大慈大悲來攝受我!那要成為大慈大悲,就必須以真正無緣的空性來攝持,否則也不可能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境界。

大家也清楚,真正作勝義觀察時,眾生也沒有、眾生的痛苦也沒有,我也沒有、我所也沒有……一切都了不可得。這一點,只要稍微對中觀或般若有所瞭解的人都會明白。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和眾生本來都實實在在存在,而我們為了誣衊或抹殺事實,反而說一切都是空性;而是他們本來都不存在,但眾生卻認為存在,故有必要澄清事實。有一位精神稍微正常的精神病患者給我這樣說:以前,我的所說、所想全都是錯的,當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現在一點也不知道。凡夫人也是這樣,他所認為存在的這些法,其實全都沒有。

《大寶積經》雲:一切諸法無我、無有情,但是言說之所假立。雖然每個人都說我,但大家一定要清楚萬事萬物的法都沒有我,既然我不存在,那有情也不會有;所以只是言語、分別的假立,並非真實存在。《大寶積經》還說:不見少法遠離於空……不見少法遠離緣起。講得很清楚,在萬事萬物中,根本見不到任何一法遠離空性,也就是說與空性無二無別;也根本見不到任何一法遠離緣起,即在世俗中眾緣和合的顯現是存在的,但在勝義中一切都遠離四邊八戲、了不可得。

任何一位菩薩,若能通達這樣的見解,他就在行持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如果沒有通達這種境界,表面上再怎麼樣,實際上也不應理。比如有人說:我度化了多少眾生,我的事業如何廣大。其實這也是一種執著相,因為在勝義中絕對沒有這些執著的緣故。當然在世俗中,為了息滅眾生的煩惱,也可這樣假立;但這畢竟是假立,就像夢中出現違緣使用武器、發動軍隊一樣,當醒過來時一切都會無蹤無影。

子二、彼之攝義:

知諸有情與我同,知一切法如眾生,

無生與生不分別,此即行持勝般若。

作為修學般若法門的菩薩來講,首先要知道自己——我不存在,這非常重要;因為佛經裏面也說我執乃為大魔。所以,只要有我執,所作所為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人們有我執的原因,就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就會出現諸多不愉快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跟道友吵架或跟他人不和,這是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肯定是。因為這個人對我不好、因為我的什麼什麼事情……”這樣就跟人爭鬥。但所謂的我存不存在呢?若能詳細觀察,則能了知我跟天空中的鮮花一樣了不可得,在這個時候也就通達了所謂的人我空性。

既然我不存在,那天下無邊的有情也不存在。雖然表面上看,螞蟻等小動物的身體非常細小,雪山獅子等大動物的身軀異常龐大,而人類又與它們完全不相同,但在具有我執方面卻沒有差別。比如,螞蟻之所以辛辛苦苦營建自己的蟻穴,或經常拉著小蟲的屍體拼命往回跑,其目的就是為了自己過美滿幸福的生活;而獅子之所以要捕食等,其目的也是為了自己過快樂的生活;世間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其目的也是為了追求自己生活的目標。可見,只不過我執體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實際上世間任何一個眾生都有我執,他們皆以自我為中心。但是,若能作真正觀察,則可了知所謂的我並不存在;與我不存在一樣,天下無邊眾生的我也不存在。其實,這就像一個精神癲狂的人所說的話全是假的一樣,千千萬萬精神病者所說的話都不符合真理。所以,我們應了知有情與我相同,一切眾生皆了不可得。

同樣,一切諸法皆與眾生相同。若人們在諸佛菩薩面前作供養、發無上菩提心度化眾生,當然這是行持善法;若生嗔恨心、嫉妒心等惡念,還做許多不如法的行為,那這就是行持惡法。但善惡所攝的萬法皆與眾生相同,它們皆不存在。

為什麼他們皆不存在呢?因為從本體上觀察時,他們的產生都不可能有。既然產生沒有,那不生也不會存在。為什麼呢?因為生和不生皆是分別念的觀待假立,除了分別念之外,根本就不成立。而什麼時候我們真正懂得這樣的道理,就能了知一切萬法在世俗中是夢幻泡影,在勝義中是微妙的空性。若誰能通達生與不生皆不分別的境界,或誰有這樣的修行功夫,他就在行持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法非常殊勝。《般若贊》雲: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禮。既然具有如此體性的般若是諸佛之母,那我們就應對這樣的空性妙理有所認識。現在世間,很多人對空性一無所知,短暫的人生一直在恐慌和希望的狀態中度過,活得特別累,非常可憐!如果他們能對空性有所認識,就不會那麼苦,而在現見心的本來面目後,千千萬萬邪見密林全都能焚毀無餘。聖天論師亦雲: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能壞眾惡見,涅槃不二門。意思是說,諸法空性無我的妙理,是諸佛聖者所行的一真境界,修行此法則能摧毀所有世間惡見,故它是獲得涅槃的不二法門。雖然表面上看來很多人是凡夫,但若心中真正對空性有所認識,那就跟佛的智慧無二無別。

在修上師瑜伽時,最後要觀想上師化為五光融入自己的心,其實此時安住於不可言說的勝義狀態中的這顆心,就是所謂的三世諸佛,也是真正的上師。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有血有肉的人才是上師,其實真正了義的上師並非如此,而是自己所證悟的般若空性;它是釋迦佛,也是阿彌陀佛。當然要講得深一點,密宗當中有許許多多竅訣,而這樣的深法又與每個人的心無二無別,但我們以前從來都沒有認識過,所以修學空性非常有必要。

《維摩詰經》雲:法無形相,如虛空故;法無戲論,畢竟空故。表面上看,一切萬法都有不同形相,但實際上,它們皆為空性的緣故,並沒什麼差別;同樣,萬法皆遠離戲論,因為它們的本體畢竟空故。可見,執著實有只是一種分別妄念,因為真正尋找時根本就得不到。

其實這樣的真理,我以前講《中論》時也講過。當時我感覺,世界上很多文學家和科學家都很可惜。如果他們能用智慧來觀察龍猛菩薩的思想,就有機會真正放下一切,可是他們卻在實有的基礎上繼續研究,一直去尋找他們所謂的真理,當然這永遠也得不到。其實,這就像瘋狂病者在沒有痊癒之前不可能說真話一樣,一切眾生就這樣可憐!但有人認為:佛教太極端了,因為它讓所有正常人全都退到不正常的狀態。其實也不是這樣,若我們能從正理上分析,就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道理。很多人都認為萬法實有存在,但用中觀理證剖析時,它們的確不存在;那不存在的東西我們認為存在,這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故萬法皆是空性,這就是正確的結論。所以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大家皆應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懂得《般若攝頌》,那以後學修《金剛經》、《心經》等空性法門就沒有問題。

而且,這樣的法門我們能得到教授或傳承,其價值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所以,現在聽受空性法門的人,的確有非常好的緣分。當然這並不是說,因為我講者很了不起,大家才能得到利益。喬美仁波切曾引用噶mb的教證說:即使是凡夫上師,他在灌頂或講經時,諸佛菩薩也會降臨在他身上,而他也能給弟子賜予加持;在傳完法之後,諸佛菩薩又會馬上回到清淨刹土。當然,對這些上師的金剛語我們不應有任何懷疑。所以,即使是一個小小輔導員,或小小的堪姆,依靠他們的傳法,也能讓聞者得到利益。但有人卻這樣認為:在大的仁波切,或大的法王身上,諸佛菩薩來住一會兒也有可能,而小法師或小輔導員那裏,恐怕不會有這種情況。他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對佛法的威力和加持不太瞭解的原因導致的。因此,大家在找到一些有緣弟子時,也應盡可能地為他們傳授《般若攝頌》等空性法門。當然在末法時代,弟子找上師也很困難,上師找弟子也很困難;若實在找不到,自己也應大聲念誦《般若攝頌》、《金剛經》和《心經》,其功德也非常大!

其實,本經經函在哪里存在,這個地方就成了經堂,誰身上帶有,這個人的身體就成了佛塔;所以大家一定要隨身攜帶《般若攝頌》。若身上有《般若攝頌》,那別人向你磕頭也不用害怕,有多少人磕頭都可以,根本不用跑來跑去。以前一座寺院中住有一位老活佛,他很害怕別人對他磕頭。有一次我們去磕頭,他說:不要磕頭、不要磕頭。最後所有人全部都磕,他說:快快快,那個經書拿來。但侍者的動作很慢,在那兒找啊找,等經書放在他前面時,我們全都磕完了。

壬三、宣說彼果:

世說盡其有名法,普皆離生真實滅,

唯得無死妙本智,故名般若波羅蜜。

如果有人問:無分別智慧所得到的是什麼?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其實,真正的無分別智慧就是佛陀的智慧,而這樣的智慧我們每個人都能獲得。

頌詞則說:世間上所有通過語言文字,或名稱來表達的輪涅所攝的萬法,也即從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間的所有法,它們在勝義中皆遠離產生,也遠離所謂的滅亡。這一點以中觀理證觀察、分析時就會明白。在名言中存在的柱子、瓶子等法,它們是自生、他生、共生,還是無因生?這樣觀察之後,就能發現它們的本體根本就不存在,也即無生。如果沒有生,那滅也不可能有。若長期安住這樣的境界,就決定能獲得永不退失的佛的無分別智慧,也即能現前如甘露般無生無死的微妙本智。這樣的境界至高無上,誰證悟它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

可見,真正的萬法實相,就像龍猛菩薩在《中論》中所講的一樣: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法性如涅槃。意思是說,一切萬法的真如實相,以語言來說也沒辦法,也不可能用心來思維,或以其他表示法來詮表。那它是什麼樣呢?它是無生無滅的法性,跟所謂的涅槃一樣。雖然諸法真如本來如此,但千千萬萬迷茫眾生都沒有通達,所以他們在尋找如彩虹般的世間八法時就很傷感。真的,我是這樣,我身邊的很多人也是這樣。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可以說是漂泊者、迷茫者和流浪者,故什麼時候回到心性本來面目的家,就成為大家的共同渴望。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在這個世間上所有以名稱可以宣說的法,其最終結論就是無生無滅,並沒有任何一個法真實存在,而這就是最深、最微妙之法。《大般若經》雲:若學般若波羅蜜多,于諸學中最勝第一,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

雖然真正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我們凡夫很難想像,但也可以尋求。在座的道友,有些可能是菩薩來到人間,他們以凡夫相來度化眾生;有些則是真正的凡夫俗子,自然在這個世間就要受各種各樣的苦,那這種人就有必要對空性法門進行聞思,而且聞思的時間越長越好。但有些人的緣分不夠,剛開始對空性法門很有信心,但慢慢慢慢信心就退了,行為也不如法了;而一旦離開聞思,前途就很渺茫。就像鐵在火中時是火紅、熾熱的狀態,而一旦離開火就會慢慢冷卻下來。凡夫人也是這樣,在殊勝的道場中依止上師學習佛法時,好像很有境界,自己也覺得可以;而一旦離開佛法的薰陶,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模樣。

有一位居士對我說:每次星期天聽課的時候還可以,當時自己也覺得一定要好好學習,很想變成一個好佛教徒;可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六之間,卻一直忙著世間法,這樣好的想法就淡忘了。他在一個禮拜當中只有一天好的境界,可見凡夫人要生起好的修行境界,也需要好的環境和上師的因緣。

以前上師如意寶住世時,有時上師講一堂課,自己也會有非常大的轉變。記得有一次上師傳完《釋尊儀軌》後,自己到家就反反復複地發願:在一輩子當中一定要好好念誦,一天也不能落下來。而且這種誓願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內心中真正有很深的感受。後來雖然信心等方面有一些退步,但大體還可以,現在依然還覺得修持這個儀軌很重要。

但有些人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因為自己因緣、福報不夠,雖然當時覺得這個法非常重要,自己也發了誓願,但過後就慢慢放下來了。最後時過境遷,一切都化為烏有,只剩下悲哀。所以大家在值遇這麼殊勝的法門時,一定要經常祈禱十方諸佛菩薩及傳承上師加持:願我生生世世不離這麼殊勝的正法!

有些人給我說:如今我們能聽受這樣殊勝的法門,不知是做夢還是真的,的確內心生起無比的歡喜心!我覺得這樣的信心很難得,但一定要讓它穩固,否則很快就會消失。若像陽光下的露珠一樣,很快就銷聲匿跡,那就非常可惜。經過長時間的修行之後,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首先千千萬萬人並不具有學習此勝法的緣分,即使有些人有,剛開始的熱情和信心也靠不住。雖然它就像火一樣熾熱、火紅,應該說非常動人,但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像吃甘蔗一樣:雖然剛開始很甜,但慢慢就沒有味道了。

辛二、此品攝義:

菩薩無慮如此行,知具妙慧住等性,

徹了諸法無自性,此即行持勝般若。

作為菩薩,他若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有著堅定的信心,沒有任何懷疑和顧慮,在此基礎上還不斷行持佛陀在有關大乘經典中所宣講的甚深空性法門,而且他的信心、智慧長期都不退轉,一直很穩固;那我們就可以了知,這樣的人就是具有殊勝智慧者。他能安住輪涅平等的境界,也能徹知一切萬法無有自性。其實,這就是在行持最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

從這裏也可以看得出來:任何一位菩薩修行非常穩固的話,那他的智慧一定很殊勝。的確,這從道友中也看得出來。有些人在很多年中行為都沒有什麼改變,他們對行持善法非常有信心、興致勃勃,長年如一日地堅持,而造惡業方面卻興趣索然,一點都不願參與,那這種人的智慧一定非常不錯。我經常跟有些法師說:這個人很不錯,他在學院呆的時間最長,其內在應該有一些境界。否則,外境如是複雜,想長期在一個殊勝道場呆下來,也有一定的困難。比如山上有一位閉關者,已經閉關十幾年了,既然能不下山,那就說明他肯定有能呆得下去的精神糧食。如果精神上的糧食很缺乏,就不得不下山。雖然外面物質上的糧食還有,家裏面還有好幾口袋,但因精神糧食極其貧乏的原因,就不得不買班車票到城市裏面去。真的,人內在的境界非常重要!如果內在對佛法沒有懷疑,對自己所行持的道也非人云亦云,而具有以理證引生的定解,那他的修行就能善始善終。

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學《定解寶燈論》?其原因,在學完本論後,很多人都能認識到:對佛教和佛陀的信心不能停留於表面或口頭上,也不能跟著他人轉,因為這些都是愚者的信心;而應通過自己的智慧生起不隨他轉的定解,這就是智者的信心。雖然現在佛教徒比較多,可是真正以理生起定解——佛陀是世界上唯一的量士夫,這樣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如果認為佛陀跟世間的梵天、帝釋天,以及文學家和科學家等完全不相同,唯一他能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而且度化的方式,也是以善巧方便將眾生安置於真正不二的涅槃果位;誰能以理生起這樣的信心和定解,而非文字或形象上的遊戲,那他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能永不退轉。

現在很多佛教徒就是因為沒有定解,他們說佛陀跟馬克思一模一樣,非常可笑!很多人都這樣不懂裝懂,如果自己根本不瞭解佛教的歷史和佛陀的功德,那最好不要亂說。但現在奇奇怪怪的人特別多,開口就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的確,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有很多人在宣說佛法,但真正了知或認識佛法的人卻少之又少。但這並不是說,只有我們幾個懂得佛法,其他人都不懂,不是這個意思。但末法時代,因為眾生的根機極其淺薄,佛法又極為深奧,而外面的世界對人心的衝擊又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處於癲狂的狀態,因而一心一意入於佛陀三藏境界的人就寥寥無幾。因此,大家在有緣分時,就應努力希求微妙正法,尤其應長期瞭解佛陀的真身,這非常有必要!

佛陀在《心地觀經》中說:常觀諸佛妙法身,體性如空不可得。意思是說,作為修行人應經常觀想佛陀微妙的法身,但它並非有眼有鼻的形相,而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如虛空一樣了不可得的境界。以前我也講過觀空性的功德,若大家對理論並不太懂,那就應安住於一無所有的境界中,其實這也符合萬法的實相。當然,個別沒有修行境界的人,可能首先是觀單空,不過這樣的單空對初學者來講也不可缺少,麥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師也再三講過。因為凡夫眾生無始以來都耽著萬法實有,而我們現在卻能通過善知識的殊勝教言摧毀如山般的實執,從而安住于非常清淨的空性境界中,所以這也非常圓滿。

其實,真正的一無所得就是最殊勝的得。佛陀在《楞嚴經》中雲: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可見,真正的菩提歸根結底就是無所得,所以無所得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真正的證悟。但是這樣的深法,對一般的世間人來講恐怕沒有興趣,因為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法越來越深時,學的人就越來越少。如果我開一個氣功班,或傳授各種各樣世間悉地的班,可能參加的人就會很多。而對般若法門,實執強烈的眾生則很難接受,因為這根本不符合他們的心態。很多眾生在生生世世中串習的就是實有,所以一旦你說一無所得,或全部空性時,對他們來講就是一種打擊,或者是生活習慣上的衝擊,自然就非常難以接納。現在聽受空性法門的人確實很少,其原因就是眾生的根機跟不上。

但是,如果你沒有學這樣的般若法門,能不能成就呢?非常困難。雖然我們作的善法和功德有許許多多利益,但是真正要斷除輪回實執的根本,這個種子要毀壞,肯定需要般若智慧金剛。如果沒有它,我們相續中的三有種子就會不斷復蘇,一旦因緣成熟就會迅速生長。所以,有緣聞受空性法門的道友,應該生起發自內心的歡喜心。有些人可能是前世沒有聽聞空性法門的原因,即生中對空性法門毫無興趣,有些還有恐怖心,甚至還有排斥心。雖然這也情有可原,但大家也要儘量對治這樣的噁心,而追隨前輩高僧大德們的足跡。真的,不管是法師還是其他修行人,對佛教要做一些貢獻的話,內心中一定要對空性法門有所領悟;不說完全開悟,在理論認識上的境界一定要有。當然,要像禪宗大德那樣豁然開悟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只要長期學修中觀和般若法門,一般來講對世俗中的所作所為,也會覺得沒有實在的意義,從而對勝義法門生起強烈的信心。

在藏傳佛教中,老堪布們對中觀法門的確很有境界,而新的法師我就不知道怎麼樣了。當然,新法師與老法師比較起來,我還是對老法師信心大。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新的事物太多了,所以在新法師的腦袋中,可能電腦等知識裝得比較多。而老法師們,讓他們描述整個國際的狀況,也不一定有這個能力。但讓他們講述空性方面的道理,我們就能得到通過長期聞思修行所得出來的極有價值的竅訣,而非文字上的戲論。但現在很多法師完全是憑自己的分別念進行思索,故得出來的完全是學說性的理論。所以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不過我的看法也可能很片面。

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懂得,若能長期對自己所追求的聖道無有任何懷疑,且能安住于諸法等性中,這就是很高的一種修行境界。關於等性,顯宗和密宗都講,實際上就是指的空性。而在這樣的平等性中,就沒有所謂的高下之分。《金剛經》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在空性界中,一切都跟佛的本體無有任何差別。故《華嚴經》雲:我與一切佛,自性平等住。意思是說,從空性的角度來講,佛和眾生完全平等,並非佛的境界高、眾生的境界低。雖然眾生和佛在世俗中有天壤之別,但在勝義中卻沒有任何高下之分。而什麼時候我們通達了這樣的境界,才能真正行持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如果因為般若的內容實在太深、太難懂,在自己的相續確實很難生起來,或很難受持的話,那就應把它看作是非常高尚、微妙、殊勝的法寶來作頂禮、供養,這樣自相續也能生起平等的境界。

從世俗名言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平和等也是很好的狀態,否則生活有一些不平等的話,就不會有快樂。但很多世間人認為:出家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枯燥無味,這樣很痛苦,也沒有什麼意義;應該像他們一樣,多一些享受。但我覺得:生活應該在一條直線上,應處於平等的狀態,這樣最舒服。但現在世人的生活非常不平等,表面上看來,這個人過得很快樂,他結婚、生子,還舉行了各種各樣的儀式,而且他自己也歡喜若狂,好像已經享受了天人的生活一樣。可是沒過多久就開始離婚,於是絕望、失落接踵而至,一下子就一落千丈,非常痛苦。可見,這樣痛苦和快樂交織的、大起大落的不平等生活非常沒意義。而出家人的生活表面上很平淡,實際上最豐富多彩,因為它有一個平等的狀態。

大家也清楚,出家人不會像世間人那樣:首先大家一起在餐桌上吃飯喝酒,高興得不得了,但一會兒就因某種事情而傷心,情緒波動非常大。尤其是修行比較好的人,他一輩子的威儀就是一種。以前有一位美國新聞記者到印度去採訪,他專門去瞭解了一些出家人的生活。後來他在文章中說: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進入出家人生活的天堂時,心中也會生起閃電般想出家當和尚的念頭。他只有閃電般當和尚的念頭,並不是長期地當,所以很難體會到快樂的出家生活。而醫學家或心理學家也說,人的情緒波動特別大,對身心也沒有好處。所以從世俗的角度來講,平等的狀態對人生最有意義。

若有人能真正通達勝義的空性境界,那這種享受就更遠遠超過美味佳餚和精彩節目等世間享受。可以說,在他面前這些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他完全通達了心的本來面目,所以絕對不需要以各種各樣的世間假相來滿足、維護自己。比如,某人是完全通達萬法平等境界的瑜珈士或修行者,那他絕對不會通過電視或親臨現場觀看各種各樣的表演來獲得快樂,因為他知道這些全是假相。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內在的境界,但這種境界並非無緣無故就能生起來,只有通過長期聞思、觀清淨心和祈禱上師三寶,才能逐漸在自相續中生起。這一點,我覺得是每位修行人所應追求的目標。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北魏·釋曇鸞(476542)撰,詳稱《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