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11 05:26:07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三課

思考題

1.為什麼修學般若超越其餘波羅蜜多?了知此理後,你打算怎樣行持?

2.我們應如何傳講般若?為什麼?

3.這樣如理如法傳講有何功德?繕寫或翻印般若經與眾生結緣有什麼好處?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傳播佛法的火炬?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攝功德寶經》,即《般若攝頌》,今天講第三個問題。

醜三(修學般若成為超越其餘善根波羅蜜多之理)分二:一、宣說佈施等一理;二、宣說其比喻。

寅一、宣說佈施等一理:

佈施前行即智慧,戒忍精進禪亦爾,

為善不損故攝持,此示諸法唯一理。

本頌主要講般若波羅蜜多的殊勝性。

大家都知道,在行持行菩提心時,一切萬行皆可歸攝于六波羅蜜多當中,而前五波羅蜜多要成為出世善根,也必須依靠智慧波羅蜜多。所以這裏說,在行持佈施等善法時,其前行或根本就是智慧波羅蜜多。因為,如果沒有以三輪體空的智慧波羅蜜多攝持,所謂的佈施也只成為世間的佈施,而攝持以後,佈施波羅蜜多才能圓滿。同樣,佈施波羅蜜多以外的戒度、忍度、精進度、禪定度,皆應以智慧度攝持,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達於究竟。

《大智度論》雲: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意思是說,般若波羅蜜多就像眾人共同行道時的引導者一樣,而其他佈施等五波羅蜜多只是助伴;如果行持前五度時沒有般若,那麼它們就像盲者一樣不能行於真正的解脫道。寂天菩薩在《智慧品》中也說:此等一切支,佛為智慧說。意思是說,佛陀在有關經典中所宣說的佈施等一切支,都是為實現般若波羅蜜多而宣說的。故般若波羅蜜多極為殊勝!

在漢傳佛教中,古代大德對般若的道理講得非常殊勝。比如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他的很多教言既符合大乘佛教的教義,也非常相合藏地高僧大德們的竅訣。他在《宗鏡錄》中說:法一切萬行,皆由般若成立;故五度如盲,般若如導。在這個頌詞後面,大師還詳細宣講了五波羅蜜多如盲的道理,即五波羅蜜多不以智慧攝持的過失。因為本經也有描述,所以我在這裏只作簡略宣說。大師說:如果佈施沒有以般若攝持,只能得一世的榮華富貴,後來還會感受其餘禍殃而償還宿債;如果持戒未以般若攝持,只能暫時轉生欲界天中感受快樂,之後還會墮入惡趣當中;如果忍辱未以般若攝持,只能暫時獲得相貌莊嚴,而不能證得寂滅的法忍;如果精進未以般若攝持,只是徒勞興建生滅之功,而不能趣入真常之海;如果禪定未以般若攝持,只能暫時獲得上界的安住境界,而不能獲得金剛定。

因此大家在行持其餘五度時,一定要以智慧度攝持,否則佈施等善法就會被世間有緣執著染汙,最終也會耗盡,而只成為三有的因,或者耽著空寂成為寂滅之因。若能以智慧度攝持,這樣的智慧就能指示佈施等萬法於空性中平等一味的唯一真理。

因此,若我們能聽聞、抄寫、思維、修行此經,其餘善根自然而然就會集聚,所以大家皆應選擇宣說甚深教理的此經。在世間,很多家長在選擇孩子上學的學校時,也會再三觀察,比如在這所學校讀書,學問是否能圓滿,其他很多有用的道理是否能學得到……若條件很好,無論花多大代價,他也願意把孩子送入這樣的學校。同樣的道理,我們要選擇終生修學的科目,它也應該涵蓋一切,或者能攝受一切善法,這至關重要。因此在聞思的過程中,大家皆應以恭敬心和歡喜心來聽受這樣的般若法,這非常有意義。

寅二、宣說其比喻:

如贍洲樹千俱胝,不同種種多形色,

唯說樹影之一名,影無種種無差別。

佛陀此五波羅蜜,亦得般若之名稱,

為遍知果普回向,六度一味歸菩提。

這兩頌以比喻的方式說明,五度在智慧度中歸為一體,也就是說,佈施等五波羅蜜多在智慧度中一味一體,其原因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比喻來理解。

在贍部洲或世間上,有沉香樹、檀香樹、柏樹、松樹等許許多多樹木,儘管它們在質地、味道等方面有種種不同的差別,枝葉花果等也有多種多樣的形色和顯色(1),可謂千差萬別、千姿百態,但它們的樹影完全是一樣的。比如說,植物園中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而不同種類的樹木在質地、形體等方面也完全不相同,但它們的樹影都叫樹影這一名稱;而且樹影並不存在種種差別,因為樹影都是黑黝黝的,根本分不清楚誰是檀香樹的樹影,誰是沉香樹的樹影……也就是說,從影子的側面來觀察時,完全都歸為或攝為一體,而沒有任何迥然不同的現象。

在學習六度的過程中,首先是佈施度,然後是持戒度,再次是安忍度……每一波羅蜜多的反體完全不相同。如果通達了一切萬法空性的智慧度,那五度都將得到般若的名稱,而歸屬於出世善根之列。比如,當佈施波羅蜜多達到究竟時,它也有智度的功德。我們講第一地菩薩施度圓滿,其實這也是因為有了三輪體空的智慧度的原因。而其他度也完全一樣。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其餘五度皆可歸攝在智慧度中。不僅道位是一樣的,在不同修法過程中,若能為遍知佛果普皆回向,那所有六度所攝的一切善根皆能一味一體同歸菩提,也即在圓滿菩提中無有分別。

在《大明度經》中,佛陀也說:天下的樹雖有種種顏色、形狀,花果也各不相同,但從影子的側面來講完全無有任何差異;同樣的道理,五度皆從明度(指智慧度)生,在一切智中種種相並無差異。但很多人在學《十地經》或《入中論》時偏偏問:佈施度的空性跟智慧度的空性是一體還是他體?由此也經常引發辯論。其實根本不用辯論,因為在尚未通達空性時,佈施、持戒等完全不一樣,而一旦通達三輪體空的智慧,就會像我們剛才所講一樣:雖然樹木並不相同,但到了影子這一層面就完全一樣;同樣的道理,五度的境界到了最終也完全相同,即皆成為般若波羅蜜多。

壬二(為他講說等功德)分二:一、如何講說之方式;二、如是宣講之功德。

癸一(如何講說之方式)分二:一、傳講所斷假般若之方式;二、宣講所取真實般若之方式。

子一、傳講所斷假般若之方式:

菩薩若本未盡知,宣說色想受行識,

無常行持假般若,智者永不壞諸法。

雖然宣講、修學大乘般若的人可以用菩薩來稱呼,但也不一定全都名副其實,可能有些只是名相上的菩薩。如果菩薩本來都不能完全了知甚深般若離戲空性的意義,(有些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有些自己不爭氣沒有好好聞思,以種種原因導致不能通達甚深般若之理。)卻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滔滔不絕地講述五蘊皆空,諸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等等。但他們所講的空,也僅僅是小乘四法印的道理,或五蘊是無常、苦、單單的人無我和相似的空性。可是他們卻說,這就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意趣。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明白般若的真實義,也未對般若產生定解,所以其宣說的般若只能是假般若。正因如此,其實際行持也不可能是真正的般若,只能是相似、形象的般若。而這樣不符法性的講修,就唐捐了般若波羅蜜多究竟甚深的意趣,所以大家千萬不能效仿他們。若自己對般若的理解或認知都沒有,那就不要隨便亂說。

現在世間,相當一部分學者或知識份子每天都研究般若空性,但他們對佛陀的甚深智慧並沒有真實的信心。既然沒有信心,那還研究什麼?的確,世間的研究人員或學術界的人比較討厭:雖然他們自認為已經通達空性,但所謂的通達只是口頭上,諸如瓶子的本體不存在之類,而他們卻敢為人宣講、引導。確實非常可笑!要宣講這樣甚深的佛法,最起碼自己要成為大乘佛教徒,同時對般若或中觀的法理還要有很深的認識!當然完全要大徹大悟,作為凡夫來講也很困難,而佛陀也沒這樣要求。因為,凡是講《般若經》的人,必須是一地以上證悟空性的聖者,與學密法必須是八地或一地以上的菩薩的說法一樣,在經中都找不到依據。如果有,那上師的法相中就會有這一條;若是這樣,那上師的法相就很簡單,根本不用分很多類別。所以凡夫人也可以講,但一定要對般若法門產生定解,若沒有定解就會像搞學術的人一樣。其實這是在毀壞佛法,根本不是弘揚佛法。

以前,藏地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師父有一個比較聰明的徒弟,師父每天到寺院裏面念經時,徒弟就開始打掃師父的屋子。有一天他不小心把師父珍愛的碗打爛了,師父回來後他說:師父!你說萬法是不是無常的?師父說:萬法遍無常。徒弟說:你的碗已出現無常,打爛了!師父問他:一切有漏法是不是痛苦的?他說:是痛苦的。然後師父就搧了他一巴掌。可能大家也清楚,有漏皆苦與萬法無常是否應該這樣理解。同樣,將無常等說成般若空性,可能也只是這種情況。

以前,一位在家人去朝拜某座寺院,當時有兩位僧人正在寺院門口的階梯上辯論,非常激烈!那個在家人就在旁邊聽。沒過多久,兩位出家人開始在如來有沒有智慧的問題上進行辯論。一個人說有,一個人說沒有。說來也巧,那位在家人的兒子叫如來,他娶了一位名為智慧的妻子,前一段時間他們倆感情不好離婚了,最近剛剛重婚。於是這個在家人開始勸他們:你們作為出家人,沒有必要為我們家裏的事爭論。實話告訴你們,如來前一段時間和智慧離婚了,現在又重婚了。他這樣勸了以後,兩位出家人也很聽話,隨後就回到宿舍中去了。可能大家皆能體會,這則故事所蘊含的甚深意義。

作為智者,因為他完全通達般若空性的意義,所以永遠也不會毀壞諸法本義——般若。對於一個比較誠實的人來講,他若不懂就不會講;如果真正瞭解法理,就會一五一十地傳給有緣眾生。所以真正的智者不但不會毀壞般若的法義,相反他會對其異常恭敬。

子二、宣講所取真實般若之方式:

非色非受不緣想,不緣行識盡了知,

萬法無生空性理,此即行持勝般若。

與剛才的道理相反,某位補特伽羅或行者,通過長期依止善知識聞思修行後,完全不耽著世間種種色法,也不耽著所謂的受,也不緣想、行、識,徹底通達差別基五蘊及差別法——無常、空性等一切萬法皆為空性,並為他人如此宣說,這就是在真正行持最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

我們這裏很多道友通過聞思已經明白五蘊皆空的道理,他們就會覺得般若非常珍貴,所以不但自己會精勤修學,還願與更多有緣眾生分享,因為這對每個眾生的生生世世都非常有利。就像世間有一個好人,不但自己不願意離開,還願更多有緣眾生都來親近。的確,在看到世間眾生對名相特別耽著,從而特別煩惱、痛苦時,我就會想:如果他們能被善知識攝受,真正通達空性法理該有多好!如今大家皆能聽受這樣的般若法門,實際上也在行持殊勝的般若,故功德不可思議。

話說回來,如果前世沒有積累無量資糧,即生中也不可能遇到這樣的般若法,甚至般若法的名號也聽不到。月婆首那翻譯的《勝天王般若波羅蜜多經》雲:若非無數百千億劫修習眾行種善根者,則不聞是般若波羅蜜名。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在百千億劫中修習眾多善行,積累下殊勝善根,即生中連般若的名稱也聽不到。

在《勝天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還講了很多般若的功德,比如:如見東方赤,則知日出不久;若聞般若波羅蜜,當知去佛不遠。意思是說,如果我們見到東方出現紅光,則可推知太陽不久就會出來;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聽聞到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則可了知證得佛果並不是很遙遠。在該經中,諸如此類的比喻還有很多,所以大家皆應生起歡喜心。如果你對佛陀的金剛語一點都不信任,那就沒辦法;如果你真正信任佛法,這樣的金剛語就應牢牢記在心間。

在曼陀羅仙翻譯的《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也說:佛告文殊師利: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不墮惡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他解說、隨順實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住佛國。所以,如果有人擔心,怕因以前所造的惡業墮入三惡趣,那就要好好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一個偈頌以上的法理,這樣就能獲得解脫。當然,我們見到這些宣說般若功德的金剛語,也算在行持般若波羅蜜多。

另外,大家對傳講般若波羅蜜多的法師應作佛陀想,有般若波羅蜜多法本存在的地方應作宮殿想。的確,有般若波羅蜜多法本存在的地方,世間的天魔、邪魔等皆不能損害,所有天神和白法方面的護法神也會經常護佑,且能遣除種種邪見,有許許多多功德。所以大家皆應盡心盡力供養般若法寶,這非常重要。當然,若能首先生起視般若法門為如意寶的信心,之後再不斷修學,且以之與有緣眾生結緣,那自他眾生皆能獲得無量善法。

癸二(如是宣講之功德)分二:一、宣說真般若之功德;二、彼之原因。

子一、宣說真般若之功德:

有化恒河沙數刹,眾生皆證羅漢果,

書此般若經函贈,最上有情福更勝。

有些人以種種方式對恒河沙數世界的所有眾生宣講佛法,他們通過修行之後最終都獲得了阿羅漢果,當然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若有上師通過傳講,相當一部分弟子證得小乘聖者果位,其功德也很大,因為這對人類社會和佛教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甚至世間高等院校培養出幾千幾萬個大學生,人們也會覺得非常了不起。既然如此,那這樣的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但若有人對般若法門生起極大信心後繕寫,並將經函贈送給能通達且能傳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最上有情(指福分很好的大乘根機的眾生,他們對般若法門不會生邪見,也不會不屑一顧地放棄,而且還有能力瞭解和弘揚),那此福德就超過前者。所以,若我們能將本經法本印出來送給別人,其功德就非常大。

當然,這也是我要求大家共同發心印《般若攝頌》與有緣眾生結緣的原因。的確,我從內心深處對般若法門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也希望世間很多人都有這麼好的機緣,所以才以空性法門與大家結緣。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尼,其俗名叫任伍娘。她在家時經常殺生,造了許多業。出家以後在寺院中仍然經常吃肉,戒律極不清淨。死後家人把她的名字寫在靈牌上,後來靈牌發出聲音說:我是伍娘,已墮入惡趣,等等。後來她要求家人為她抄寫《般若三百頌》(即《金剛經》)七部,家人按她的要求繕寫,七遍完成後她從靈牌傳出聲音說:我已離開惡趣的痛苦,轉生到了善趣。可見,繕寫《般若經》的功德確實很大。

以前有一位牧童,他很想抄寫《金剛經》,但因條件特別差,沒有買紙的錢。於是他想:若將經文寫在地上,別人踩在上面會有過失,所以只好將《金剛經》寫在空中。寫完後他用妙香作供養並發願:若經中所言真實不虛,則以此諦實力,願為我呈現瑞相……”話音剛落,粗糙的地面就變得平坦如掌,花雨也紛飛而下。此後,該地不論晝夜均未出現過冰雪、暴雨、乾旱等災害。因此,大家在有能力、有因緣時,這樣的善法(指繕寫)一定不要放棄。

前一段時間我去康定、道孚那一帶,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觀音心咒,因為他們在整個山體上寫嗡瑪呢巴美吽,字特別大。的確這些人的福報很大,因為所有過路的人都能看見。我小時候也經常把觀音心咒刻在石頭上,有時也刻在路邊的岩石上,以這種方式讓自他眾生通過文字種下善根,這確實很好!

對漢傳佛教來講,繕寫般若有很好的因緣。三國時期有一位叫朱士行的僧人,在漢傳佛教歷史上,他是第一位如法出家受戒的沙門。出家受戒後,他就在洛陽鑽研、講解《道行般若經》(2),通過很長時間研讀,他深感該經文句簡略、義理艱澀,令人難以理解大乘之旨,於是發願西行尋找原本。後來聽說西域有完備的《放光般若經》,更聞有高僧能將佛祖密意對照《放光般若經》作根本解讀,於是他歷經眾多艱難困苦、千里迢迢前往西域尋找梵本和能圓滿解經的上師。到了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以後,他如願以償,終於在這位修學密宗的上師前圓滿聽受了《放光般若經》。

學習以後,他深感《放光般若經》無比殊勝,心想漢地有這樣的經典該有多好,於是發心抄寫。當90章、60多萬字的《放光般若經》全部抄寫完後,他便派弟子弗如檀(法饒)等送回洛陽。由於當時新疆有一部分小乘人視大乘為婆羅門教,於是他們上報國王,要求國王不能讓他們把這個法本帶到漢地,否則對佛法有很大損害。後來國王也下命令不准帶到漢地。那個時候朱士行法師對國王說:如果我抄寫的《放光般若經》是婆羅門教的典籍,那就願火把它燒壞;如果它不是假的佛法,那就願它不要毀壞。這樣說諦實語後,便在眾人前堆木柴燃起火來,他把所抄經文全部放在火中,火當即就熄滅了,而經文卻毫髮無損。後來國王等生起極大的信心,開許這部般若經流往漢地。到洛陽後又過了九年才進行翻譯,現收集于《大藏經》中。

雖然與鳩摩羅什所譯的《大品般若經》比較起來,這個譯本有所缺漏,但其影響也非常大。有些歷史中說:中山的支和上使人到倉垣斷絹謄寫,取回中山時,中山王和僧眾具備幢幡,出城四十裏迎接,可謂盛況空前。而一時學者,像帛法祚、支孝龍、竺法蘊等,或加以注疏,或從事講說,皆借《放光般若經》來弘揚般若。後來朱士行法師在新疆圓寂,火化後屍猶能全,有很多瑞相。

更稀有、更精彩的是,在經過多年修學後,他深刻領會到《放光般若經》中蘊藏著究竟了義的密乘虹化聖義。正如《佛梵持明》中所載《教下宗前聖祖朱士行》一文中所說那樣:《放光般若經》是《虹化經》的簡本,《虹化經》是《放光般若經》的足本。的確是這樣,當我們看了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等密宗續論後,《般若經》中的內容就很容易明白。

從歷史來看,新疆與虹身成就有很殊勝的因緣。最近我翻譯的敦珠法王所著的《藏密佛教史》中,也講述了布瑪莫劄和嘉納思紮依止西日桑哈的史實。西日桑哈是一位修行大圓滿法的漢人上師,布瑪莫紮先到漢地清涼屍陀林依止西日桑哈聽受密法;後來嘉納思紮也從印度來到西日桑哈那裏聽法,所有法藏他都全部聽完並圓滿修行。後來新疆有一個國王迎請他,到了那裏剛好七天,上師便在空中出現。他知道上師要圓寂,於是馬上祈禱,結果西日桑哈將《七釘要訣》賜給了嘉納思紮。所以新疆與虹身成就的教理有很殊勝的因緣。

的確,不管是《大品般若經》,還是《小品般若經》,或者是《般若攝頌》和其他般若經,大家皆應盡心盡力地弘揚,因為凡是與之結緣的人都能得到無窮利益。我看到漢地很多幼稚園的小朋友,或一些喜歡書法的學生經常寫《心經》,這非常好!對每個人來講,從小的教育都很重要,不管是般若法門還是其他佛法,從小就要產生信心,這非常重要!在座的道友,大家都有責任將般若法門弘揚到各個地方,所以我們也應讓很多眾生從小都對般若法門產生深厚的信願。

前一段時間學院開金剛薩埵法會時,剛好是六一兒童節,當時我要求菩提學會為主的佛友,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過一個佛教的兒童節。後來北京等地的佛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到寺院裏去聽法師開示,有些去放生,有些去念經。看到他們通過網路傳輸過來的照片等時,我非常高興,因為若能從小與佛法結上善緣,長大之後就不會誹謗佛法,甚至還會深深影響他的一生。為什麼藏族人對佛教沒有邪見?其原因就是他們從小都隨父母念佛、行善,長大之後也自然成了習慣,而且這種生活習慣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為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所以我非常希望聽受此法門的在家人,皆應讓自己的孩子或下一代接受佛法的薰陶,否則長大之後想扭轉過來也很困難。可能大家也清楚,有些孩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自己不但不學佛,還要說很多非常不公正的話。

作為出家人,在這方面發心很重要。現在有些出家人完全有這個能力,我看到有些寺院的住持,他們很有實力,有錢、有智慧,但全部都用在建築上。雖然經堂等硬體設施也為弘揚佛法之必須,但每天都搞建設我也不是特別贊同。我認識一位元老尼師,當地的信眾對她很有信心。很早前遇到她時,她說:我在修大雄寶殿。再過幾年以後,她說:我正在修祖師殿。再過一段時間後,她說:我正在修祖師塔。但對附近人們的佛教教育和學校教育一點都不關心。其實,真正的佛法應從眾生心上安立。什麼時候般若空性的境界于在家人或出家人的相續中生起來,這就是教法和證法的真實體性。而建築輝煌與否並不能代表佛法是否興盛,因為它們只是水泥等材料做成的工程。所以建築只能是弘揚佛法的所依,並不是佛法。

有些人拿著一個大大的*輪供養上師說:上師,請常轉*輪!可能他們認為:像車輪一樣滾動就是轉*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誰都可以轉*輪。講《現觀莊嚴論》時,大家就會清楚*輪的意義,其實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在眾生相續中不斷存在就叫轉*輪。如果認為佛法在外面的石頭或鋼筋混凝土上,且終生忙於修建,可能就不是轉*輪。所以,我非常希望廣大學者或研究人員,能在這些方面多寫一些文章,以把這個問題闡述清楚。

其實,即使是幼稚園的小朋友,在他們的相續中也可不同程度地轉*輪。比如,讓他們對佛陀的故事生起信心,這也是一種轉*輪。前一段時間我跟一些老師講:表面上看來你們只是世間普通學校中的老師,但講課時也可以引用一些佛教的故事,也可宣講慈悲心、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道理;若能如此,那就成了了不起的大法師。其中有位老師不好意思,她說:您怎麼說我是大法師,我才不是法師呢!很明顯她對法師的概念不懂,其實就是這樣。所以,每個人儘管所處的環境不相同,但都可以成為法師。若我們能在有緣的家人或親朋好友前適時宣講佛法,那我們就是大轉*輪者。

好,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形色:形色即形狀,《俱舍論》講有八種形色,即:長、短、方、圓、高、下、正、歪。

顯色:顯色即顏色,《俱舍論》講有十二種顯色,即: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暗。

(2)乃《小品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異譯。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