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2 05:15:05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三十九課

思考題

 

1.既然萬法唯心,而心又不存在,那我們應怎樣對待當下一念心?

 

2.在了知無染無淨的般若實相後,你打算在生活中怎樣實踐它?請舉例說明。

 

3.在了知緣般若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後,請談一談自己發願緣般若作什麼樣的法行,以及如何克服行持過程中的違緣和障礙。

 

4.了知擁有無緣大悲境界的菩薩是一切眾生的應供處有何重要意義?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講說無量佛法的大師?知曉此理後你有何感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般若攝頌》,現在正在宣說內攝持,即般若波羅蜜多。其中,斷除成為染、淨不合理之爭議中的真實意義已經講完了,今天講它的比喻。也就是說,以比喻來了知般若的甚深意義或空性的道理。

 

申二、其比喻:

 

如顧慮想引發毒,毒未入內而昏迷,

 

凡愚執我許我所,我想非真念生死。

 

這裏用比喻的方式說明,一切萬法在本性中是空性的道理。有些人這樣認為:你們說實有的外境法不存在,但是,如果外境不存在,那執取它的分別心怎麼產生呢?因為它必須依靠外境才可產生。而分析的時候,外境又好像不存在,但無論如何分別心也應該存在,所以外境也應存在。下面進行回答,也就是說宣講分別心及其對境都不存在。

 

比如說,一個人很顧慮地想:我已中毒了,或毒已入於自己的身體,儘管外面任何毒藥都沒入於他的身體,但因妄想、分別、執著太強烈,以此所引發,內心就極其恐懼、非常害怕,最終昏倒在地或昏厥過去。在世間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在膽子比較小的人面前說:魔鬼來了、敵人來了、別人準備殺你,雖然外境上並沒有仇人、敵人、魔鬼來危害,但他內心的恐懼卻極其強烈,甚至身體上也能發現種種恐懼的表現。可見在世間中,外境雖然沒有,但由內心引發的現象卻相當多。

 

佛教認為萬法唯心造,有關經論講過這樣的故事: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婦女,她觀想自己的身體是老虎,後來確實變成了真正的老虎。龍猛菩薩的一位弟子觀想自己頭上長角,後來人們親眼目睹其頭上長出角來。諸如此類的公案相當多。

 

以前,有一個東北人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已經得了肝癌。從此之後,他就臥床不起、精神失常。聽說在四十天中,就瘦了二十斤。後來他覺得病情越來越嚴重,就到北京再次做診斷。專家說:這是誤診,根本沒有得癌症。一聽到這話,他馬上就有了精神和力氣。在醫學界,這樣的誤診時有發生,有些沒有得癌症,卻在癌症的恐懼感中死亡。

 

世間中經常有人得恐懼症,其心理作用也相當大。以前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馬丁·加德那,他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美國630萬例癌症病人中,80%的人都有這種病,即他們經常生活在恐懼中,最後自己把自己嚇倒,甚至嚇死。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名判死刑的人躺在床上,告之將被處以死刑,然後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劃一下,接著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個水龍頭打開,讓它向床下的容器滴水,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那個死囚就昏了過去。有些心理學家在做此類試驗時,有人竟然真的死了。其實血根本沒有流,但他們認為:現在正在執行死刑,身上的血全部流完了,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可見,心理作用的力量非常大。

 

這裏也說了,任何一件事情並非在外境真實存在;如果真實存在,凡夫人的認識就是正確的,但確實不存在,所以各種執著很有必要破除。世間上所有沒有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凡夫眾生首先對我執著,即五蘊聚合中本來不存在我的實體,但他們偏偏執著我存在;有了我的執著以後:這是我的家庭、這是我的財產、這是我的身體……進一步產生我所執。依靠這種顛倒妄想——與真理相違背的我與我所的執著,眾生就無始無終地流轉或漂泊在三界輪回中,從而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入中論》中也說: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其意是說,我們這些凡夫眾生,根本不存在我而執著有我,依靠我的妄想就執著我所法,這樣就得不到自在,一直流轉在輪回中。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在實相本體中,所謂的我和我所絕對不存在。雖然不存在,但眾生卻去執著,這就很可怕。或者說,本來沒有任何事情,一去執著,就變得非常嚴重。因為一產生煩惱,整個生活狀況就開始改變,也就是說,一瞬間的念頭就可改變一切。悟和迷之間的差別確實很大,但卻是一念之差導致的。所以禪宗經常說把握當下一念,其原因也在這裏。

 

前幾年,臺灣有兩個大學生在讀大學時談戀愛,兩三年中互相非常執著。後來女朋友要求分手,但男的一直不願意。當他發現女朋友跟另外一個男的在一起時,心中就憤憤不平。有一天,他為了觀察他們,就開車去尋找。他看見那個男的騎著摩托車,女朋友緊緊抓著他,他們準備到學校去。他當即就生起極大的嗔恨心,也就是說怒火中燒,於是開車一直尾隨,最後加足馬力向他們撞了上去,兩人頓時被撞飛到二十多米遠的快車道上。然後他往前開了約兩百米,回轉到快車道上。看見兩人都沒有死,他的嗔恨心也沒有消,尤其特別生那個女人的氣,於是又開車從女的身上壓了過去。然後掉轉車頭,準備把那個男的也壓死,但他已經躲起來了,所以沒有成功。他再準備輾女友時,就被其他人擋住了。後來員警把他抓了起來,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他說:我對她太執著了,看到這種情景實在忍無可忍,一念間怒氣衝天,就幹出了這種蠢事。

 

現在世間很多人,一念間就將自己的一生,甚至來世全部毀壞。實際上外境並沒有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但因心沒有轉為道用,就沒辦法理解或接受。可能一輩子都會後悔,但也沒辦法。

 

當然,轉為道用也有很多好的公案。在宋朝時,有一位文殊思業禪師,他在家時每天都不斷地殺豬。後來有一天他看見豬非常痛苦,就不忍心再殺了。產生悲心後他當即就放下了,同時也生起了出家的念頭。出家不久就大徹大悟,也就是說,他不但是一位出家人,還是一位開悟者。後來他對佛教作出了很大貢獻。在出家時,他曾寫過這樣一個偈頌: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其意是說,昨天像夜叉一樣是個屠夫,心非常殘暴,今天卻顯現成菩薩相,即莊嚴的出家相,而且心也極其慈悲,其實菩薩與夜叉一條線的間隔也沒有。

 

在座很多道友以前都無惡不作,即在社會上時,為了生活幹了很多壞事,所以現在一想起來都噁心。就是在學習等方面悟性非常不錯的法師等,一想起來不學佛或學外道時,在社會上幹的各種壞事,也深感無知。或者說,當這些情形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時,根本無法接受。但實際上,在真正開悟時,原來的分別妄念當下就可斷掉,就像陽光照射大地一樣,悟性馬上就會出現。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心中,迷可以很快轉為悟,而且前後境界迥然不同,差別非常大。

 

因此我們應該知道,三界輪回中的眾生之所以如此迷茫、痛苦地漂泊,就是因為沒有悟性。如果他們懂得一點點心的本性,或一切萬法無常變化的自性,就不會如此追求、貪執、執著,也不會在得不到的時候,或欲望不能滿足時極其懊喪,或感受其他各種痛苦。所以,學般若法的人始終都要有悟性。禪宗有些書裏說:所謂的開悟指的是成佛,但我覺得也不一定要那麼高,而應先對名言、空性方面的道理有所認識,之後再將這種認識不斷昇華。

 

拿無常來說,如果真正認識了萬法都是無常的,對包括自己身體在內的萬法就不會那麼執著。因為他知道,當把死後的身體拿到殯儀館,過一會兒就會變成煙和灰,不需要一個小時全部都沒有了。而人死後,有些地方放三四天,有些地方放七天,有些地方一天都不放,處理完遺體後,所有人都像完成了任務一樣。既然每個人遲早都會這樣永遠離開世間,那活在人間時還有沒有必要什麼都去執著呢?想必智者都清楚。

 

據經典記載:有一個人說:我擁有財產,我擁有妻子,我擁有地位……佛陀說:你真的擁有嗎?請好好想一想。就拿人們經常說的我的房子來講,實際上它不一定是你的房子,因為起火時,火焰一下子就把它吞沒掉了,所以不是你的房子。所謂的我的財產也不一定是你的財產,因為在盜賊等將之全部偷光時,就已成了怨敵的財產了。通過對很多事情的分析就能了知,實際上我和我所根本不存在。

 

當然我講得比較簡單,否則太深了,恐怕很多道友都聽不懂。因為這次講般若的對境,大多數都是剛學佛的居士和知識份子,他們對佛教術語都不是特別瞭解。不過要講得讓大家都明白,也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有些人喜歡白味,有些人喜歡其他味道;而有的連字都不認識,有的研究生、博士生都讀完了。作為演講者,要讓全部人都心滿意足、法喜充滿,我覺得除了聖者以外,一般的人都很困難。但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即願意解除自己的痛苦,也想得到快樂,應該說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這種避苦求樂的目標。所以,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大家應該共同學習般若法門,這很有必要!

 

申三、如是宣說之結尾:

 

如是執著說染汙,無我我所說清淨,

 

此無成為染與淨,菩薩證悟智慧度。

 

前面已經作了分析,在勝義實相中,不管是我也好、我所也好,一切萬法都不存在;雖然如此,但在虛幻的世俗中,即未經觀察時,我也存在、我所也存在,這就叫做染汙法。如果按照萬法實相來講,或以中觀的觀察方式來分析,最終根本得不到我和我所,這就稱之為清淨。一個是幻相中什麼迷亂都存在,就像做夢一樣,山河大地等全部迷迷糊糊地存在,這是染法;而醒過來時,這些夢幻的影像全都無生無滅,這就是所謂的清淨。即使這般隨順眾生而成為染汙與清淨,但究實言之這兩者都不成立。《合部金光明經》雲[1]世尊智一味,淨品不淨品,不分別界故,獲無上清淨。淨品指的是清淨法,不淨品指的是染汙法。這些都不分別,最終才能得到無上清淨。所以這裏說,如果染汙法和清淨法全都平等一味,那就通達了般若波羅蜜多,而通達這種境界的菩薩就可稱為大菩薩。

 

唐代有一位希遷禪師,因他經常在一個特別大的磐石上搭茅棚居住,人們就稱他為石頭和尚。有些人問他:什麼是解脫?他反問道:誰束縛你了?有些人問:什麼是淨土?他說:誰垢染你了?還有人問:什麼是涅槃?他回答說:誰將生死給你了?他以反問的方式道出了萬法無解無縛、無淨無染的境界。但是這種境界有悟性的人才能瞭解,否則很難通達。

 

所以,《大寶積經》中說:了知諸法如實相,常行生死即涅槃。意思是說,要了知一切諸法真正的實相就是遠離一切戲論,還要經常行持生死輪回的本體就是涅槃的境界。《宗鏡錄》裏也講:真妄淨染一切諸法無二之性,故名為一。其意是說,真妄淨染所攝的一切諸法在無二的本性中是一體,不應該有分別。但一般的眾生很難真正行持,因為本體中雖然沒有束縛,但大多數凡夫眾生都會以分別念自己困擾自己、自己束縛自己,即所謂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在生活中,大家也可以感覺得到,比如今天聽到一個不好聽的消息,心裏始終都會很鬱悶,或者說很傷感。其實這個聲音,我們用智慧來觀察時,絕對不會有害你的心。但是,因為有這樣的虛假世俗因緣,我們的心就馬上隨之而變。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般若,相信通過共同長期串習,在生活中就會有進步。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真理——般若,確實是萬法的實相,也就是說是生命或生活的真相。只不過眾生因為生命觀和價值觀不相同,有些人認識、有些人不認識而已。

 

聽說一個女人得了乳房癌,醫生告訴她要切除,但她想:如果切除,家人就不會喜歡我,因為不好看,所以一直特別痛苦。後來她得了憂鬱症,實在接受不了,沒辦法面對,就跳樓自殺了。而另外一個女人也得了同樣的病,但她是學佛的,她說:這個肉身本來都沒有什麼真實性,切就切吧!依靠三寶的加持,做手術後她的家庭也和合快樂,身體也健康無病。這兩個人得的病都是一樣的,但一個人因為沒有通達身體的無常性,或者說沒有了悟臭皮囊的本性,就很執著。所以一旦有一些損害,聽到消息就沒辦法面對,最後只有死路一條。而另一個人能以正確的方式來面對,結果卻沒遭到任何危害。

 

所以廣大佛教徒,在學般若等佛教道理時,在思想觀念上一定要有改變。若能改變,在面對任何人和事物時,跟其他人就會完全不相同。如果任何一個人真正獲得剛才前面所講的染淨無二的境界,那他肯定會行持最甚深的般若法。即使我們沒有得到這樣的境界,對肉體的無常、輪回的痛苦、萬法的空性等道理若能瞭解,那在人生或生活中,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喜悅、痛苦之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很好地處理或面對。

 

午二(教誡必須依般若)分三:一、以必要教誡精進般若法;二、以比喻說明如何精進;三、宣說如是精進行持之功德。

 

未一(以必要教誡精進般若法)分三:一、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二、成為一切眾生之應供處;三、成為為所化眾生示道之師。

 

申一、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

 

贍洲盡其有眾生,無餘發勝菩提心,

 

俱胝千年作佈施,利生回向菩提因。

 

何人精進於般若,甚至一日隨同行,

 

佈施福蘊不及彼,故當不懈恒入智。

 

這裏以比喻說明:在修行過程中,對般若法門長期念誦、受持、觀修,其功德不可思議。即使沒有這樣的時間、精力、能力,在短暫的時間中與般若法門結上善緣,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

 

此處講了一個假設的比喻:整個南贍部洲的眾生一個不剩地全部獲得暇滿人身,依靠善知識的指示,他們都發了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的無上菩提心,而且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在俱胝千年中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佈施三界一切可憐眾生,並將所有善根為利益眾生普皆回向而成為大菩提之因。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以菩提心攝持作上供下施,其功德無法想像,那更何況那麼多眾生,在那麼漫長的時日中,緣無數眾生、無邊佛陀作上供下施,其功德肯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平時大家都說,幾百幾千個人一起,以菩提心攝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將上供下施的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其功德非常大,那更何況南贍部洲所有眾生做這樣的功德,其功德就更大了。

 

但若與般若法門結上殊勝善緣,不說漫長時間當中,哪怕僅僅在一日中思維般若法門,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中給別人宣說,從中所獲得的功德也遠遠超過前面的功德。所以我想,如果不信佛的金剛語言,那就另當別論;如果要信,每個人對般若法門就不可放棄。

 

雖然前一段時間我也說過:如果時間實在太緊,暫時不輔導《般若攝頌》也可以;但一看到緣般若所作法行具有如此功德,我還是希望法師們能在星期六或方便的時候作輔導。即使不能廣說,簡單輔導一下也可以,最好不要間斷,因為前面我們一直在輔導。如果實在沒有輔導的時間,在我講完了之後,自己私下一定要看或讀幾遍,如此受持或行持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七十四卷中說[2]:離開了般若波羅蜜多,在恒河沙數劫中供養三寶,不及一日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法。還說:有人在恒河沙數劫中供養須陀洹等聖者,其功德不及一日行般若。龍猛菩薩的《大智度論》跟這裏的講法基本上相同。

 

《金剛經》裏也講: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所以,將般若法本帶在身上、念誦其中的偈頌、抄寫、受持,功德都非常大。

 

我想在座的人都應該生起歡喜心。但有些人雖然在聽法的行列中,卻一直聽不明白。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沒有全神貫注,一直隨著分別念打妄想。比如:我昨天吃了什麼東西,等一會下完課後吃什麼東西,我錢包裏有多少錢,我明天早上可以睡懶覺,再過幾天我要不要做其他事情……總之,妄想分別念無量無邊。而有些人再怎麼仔細地聽,因為前世誹謗過般若法門,或前世對空性法門不是特別有信心,即生中分別念就很難控制,也有這麼一個原因。但不管怎麼樣,這個法在你耳邊聽到後,你去行持的話,功德就相當大。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現場聽法的道友,還是通過光碟接受法要的佛友,大家都要默默發願:只要因緣具足,就要弘揚般若法門,哪怕只有一個人聽,也要講《般若攝頌》、《金剛經》和《心經》。而人潛在的智慧力量非常大,一旦因緣具足,四眾弟子就會蜂擁而至,傳講般若法門的緣起也會自然而然成熟。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把佛陀的深廣法門——般若傳講給有緣的佛友。

 

其實,對所有眾生來講,聞思修行空性法門都相當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煩惱真正要根除,或要讓他們從三界輪回的苦海中獲得解脫,唯一空性法門是妙藥。所以大家都要希求空性法門。但有些人說:我從現在開始要一心一意地弘揚傳統文化。雖然弘揚傳統文化很好,但你也不能把所有時間、心思全部放在傳統文化上,因為這只是皮毛,或者說暫時的修學內容。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依靠《弟子規》與孔孟思想,根本不能讓我們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它們只能間接起作用,直接起作用唯有空性法門。所以,對每一個人來講,空性法門都需要懂得。

 

當然,很多凡夫眾生對空性法門不一定有興趣,他們不一定喜歡聽,他們只喜歡聽感應、奇跡、神通,這是現在很多眾生特別喜歡接受的。可是,這些都不能斷除苦根、苦種,因為唯有空性法門能根除自他相續中的輪回種子。所以在座的道友,認識空性非常重要!

 

以後,我們的法師在弘揚佛法時,也不要一直弘揚特別簡單的法。雖然現在社會上的人特別喜歡聽與發財、感情、名聲等有關的世間論典,但這些根本不能直接斷除生死輪回,所以一定要讓他們懂得空性法門。為什麼諸經諸論中如是讚歎、稱讚空性,其原因也在這裏。因此,大家在弘揚佛法或實修時,對空性法門千萬不要放棄。

 

有些人曾經學過一些中觀和般若,但後來因為生活、工作、家庭等原因,慢慢慢慢就把它們拋之腦後,這很不好。有一位居士在學院呆了很多年,當時他對中觀很有興趣,他說:我終身都不會放棄中觀,中觀就是我的命、中觀就是我的身體。他當時舉了很多比喻,其他的我都忘了,只記得這兩個。後來他因生活等方面的原因,就到大城市裏去了。有一次我在醫院見到他,他外在的裝束不像在學院苦行那樣,不太高的個子配了一條特別長的領帶,看起來很不雅觀。(在這些方面,在家居士要引起注意。)後來我說:你原來不是說中觀就是你的生命嗎,現在怎麼樣?他說:現在生活壓力很大,好多年都沒有看,全部忘了。多可怕!生命都忘了,連生命都放棄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因為環境、時間、家人不允許,而無法修學佛法。其實這叫無自在,沒有自在就沒辦法看破。所以修行人需要自由,有了自由才能有自己的空間,之後才能思維法理。通過思維,有些人已經入於骨髓,那就不容易割捨、放棄。而有些人法義只在皮膚或血肉裏暫時迴圈一下,然後就不翼而飛了。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接受法要還是有種種差別。

 

但無論如何,我希望大家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趨入這一智慧度,更要發願:在有生之年當中,每天都要精進讀誦、學習、思維,這非常重要!昨天有一個道友跟我說,他每天念經十幾個小時,其中有《金剛經》、《般若心經》等。我不知道他念了多少年,如果念的時間長,說明很有耐心。

 

其實,人的耐心很重要。臺灣出版的《慧光集》,今年已經出版到第42——《修心七要略釋》,《山法寶鬘論講記》是第41集。記得199811月份的時候,慈誠羅珠堪布為即將出版的《慧光集》第一集寫序,10多年以來《慧光集》一直不斷地出版,現在已經40多本了。所以,一個人做事情耐心非常重要。

 

我們學院有幾位年輕的出家人,他們說要編一本書,以季刊的方式出版,可是一個季度後就再也不見了,這說明沒有耐心。修行也是這樣,剛開始遇到一個環境時,可能會念這個經、那個經,但長期不變地精進,很多人都做不到。

 

如果能以自己的勇敢和善願推動,不斷增上善根,肯定會有結果。但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非常大、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般來講短暫的時間不會成功。所以我們弘揚佛法也好,或者自己修學佛法,不要想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現在有些城市裏的人覺得聽法很簡單,就像氣功培訓一樣。他們說:我願意聽般若波羅蜜多法,已經聽了三堂課,可以了。這就不太好!

 

申二、成為一切眾生之應供處:

 

行勝般若瑜伽者,起大悲無眾生想,

 

時智者成眾應供,恒行乞食具實義。

 

行持殊勝般若波羅蜜多的修行人或瑜伽士,雖然對於一切眾生生起大悲心,但因他們已經通達空性的緣故,對眾生就不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具有如此無緣大悲或智悲雙運的智者,不管住在哪里,就成了眾生的應供處。在他面前,哪怕以一點一滴的食物作供養,也具有重大的實義。所以,通達般若空性的人到處去化緣時,施主們一定要供養他。

 

有些漢地的居士,經常分不清楚誰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識,或該不該供養,那就應該瞭解他證悟般若空性沒有。如果證悟,毫無疑問可以給他供養大車、大象等精美、貴重的物品;如果沒有證悟,甚至字面上都不會解釋,或從來都沒有聽過,那就要考慮考慮。其實,成為真正的開悟者非常重要。禪宗裏面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意思是說,沒有認識自己的本心,即使學了很多年的法,也沒有很大的意義。那真正通達空性的境界是什麼樣呢?剛才講了,就是對眾生起無緣大悲。佛在《大寶積經》中也說:我化無量無邊眾生界,令入無餘涅槃界中,而無一眾生入涅槃界者。雖然世間人看來,這個話自相矛盾,但實際上名言中度化了無量無邊眾生,勝義中卻沒有什麼可度的,也即沒有眾生趨入無餘涅槃。誰若通達這樣的境界,我們就可以對他供養。不僅人類應該供養,就是非人以及天界的眾生都應對他供養。《大般若經》中也說:若諸菩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汝諸天等,皆應供養,如佛世尊。其意是說,不離般若波羅蜜多的高僧大德不管到哪里,人天一切眾生都應把他當作佛陀那樣來供養。

 

當然,要完全通達般若空性,也有一定的困難。但若自己經常行持般若,就可以接受施主的供品,在因果方面也不會有大的問題。相反,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如果心中對空性等大乘法連信心都沒有,那接受許多財物對今生來世就會構成障礙,這特別可怕。因此我希望大家能經常聞思修行般若法,若能如此,心裏自然而然會有一些境界,這對今生來世都有幫助和利益。

 

申三、成為為所化眾生示道之師:

 

菩薩為度長結緣,人天三途之眾生,

 

大道彼岸欲示眾,晝夜精進行般若。

 

有些菩薩了知,長久以來與自己結上父母子孫之緣的人、天人、三惡趣等五道眾生沉溺在痛苦中,要讓他們得到三菩提的快樂和解脫,一定要給他們宣說能獲得涅槃的正法,即指示到達彼岸的大道,所以他們日日夜夜精進行持般若波羅蜜多。如果精進於此,一定會成為講解佛陀教法的大師。

 

當然要成為法師,我覺得還是要成為般若的法師,這很重要!今年學院漢僧聞思班講《中觀根本慧論》,講此論的法師應該是宣揚正法的法師。其他法師並不是說不是,但在大乘佛法中,講空性法的確很重要。而且誰宣說空性,我以前所講的一樣,所有諸天護法都會幫助他。《大方等大集經》中說:是人若行般若波羅蜜時,常為諸佛菩薩所護可見,行持般若波羅蜜多的菩薩,常為諸佛菩薩保護。所以,法師們以後一定要宣講利益眾生的大乘空性法門。

 

看過佛教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的高僧大德並不是學者(指專門做學問的人)。現在大學裏的博士、教授乃至博士生導師,他們認為自己也在研究、修行佛法,其實他們只是學佛並不是修佛。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他們天天都在文字上學習,不一定有悟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悟性,這很重要!

 

作為修行人,不要光在文字上下功夫,心裏一定要觀想空性。到一定的時候,很多境界自然而然就會現前。《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意思是說,如果見到了一切相非相,即見到了空性,這個時候就見到了如來。《聖寶源經》中也說:何人了達寂滅法,彼見自然如來尊。以前我在《中論釋》的序言裏也引用過這個教證。所以,我們什麼時候對空性法門有真實的認識,那個時候就通達了萬法,也見到了如來,或者說認識了心的本性。

 

我剛才所講的一樣,現在世間人不一定喜歡這些,但不喜歡也沒辦法,無論如何我們也要主講空性。以後我們的法師,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在自己修行佛法時,空性法門一定不能離開。在給別人推薦,或為他人傳講時,也要把這一如來最甚深的教法介紹給他人,這樣就可根除無始以來輪回的根本。否則,天天弘揚儒教、道教思想,或弘揚如何發財、如何唱歌、如何朗誦等,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有些人對唱歌特別耽著,當然唱得好應該隨喜,因為依靠抑揚頓挫的聲音能讓很多人產生歡喜心,但能不能依靠聲音來結束輪回呢?實際上也不一定。所以,每一個人都應在相續中種下空性的種子。依靠空性的威力,有緣者會馬上開悟、解除一切迷惑,即使不能這樣,在相續中種下終止流轉生死輪回的因,也很有必要。

 

現在世間人認為其他事情很重要,比如慶祝結婚的日子等。以前我遇到一位老太太,她手指上戴有一枚戒指,她說:這是40年前我老公給我留下來的,你給我多加持一下。我說:本來它有加持,不用我加持。她認為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但我覺得聽到此空性法門,或得到其法本,才是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中的無上之寶。

 

因此我們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還要對空性法門生起信心和歡喜心,進而不斷地修學,之後就能獲得開悟。而開悟後不可能不度化眾生,因為有了開悟的境界,不可能天天懶惰、日日睡懶覺,這樣的開悟者根本不會有。那個時候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推動力,每天都會度化眾生。甚至就像《竅訣寶藏論》裏所說的一樣:哪怕說一句話,也有無量眾生得到不同利益。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信心和歡喜心來聞思修行空性法門。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閱藏知津》雲:八卷本《合部金光明經》,乃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對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

 

彥悰序雲:此經有三本。初,涼世曇無讖譯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譯為五卷,

 

成二十品(今亡);後逮梁世真諦三藏譯三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等四品,

 

足前出沒為二十二品。重尋梵本,得囑累品,及銀主陀羅尼品。

 

 

[2] 《大智度論》:【經】複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等劫佈施三寶:佛寶、法寶、比丘僧寶。須菩提,于意雲何,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因緣故得福多不?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告須菩提:不如菩薩摩訶薩深般若波羅蜜中一日如說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劫供養須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及諸佛。須菩提,于意雲何,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因緣故得福多不?須菩提言:世尊!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薩摩訶薩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入菩薩位,漸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