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9 20:30:30
學習次第 : 進階
聖 般 若 攝 頌
索達吉堪布恭譯
梵語:阿雅占嘉巴繞莫達薩匝雅嘎塔
藏語:帕巴西繞戒啪如德辛巴都巴
策色嘉巴1
漢語:聖般若攝頌
頂禮聖者文殊師利!
爾後世尊為彼等四眾眷屬皆大
歡喜,複說此般若波羅蜜多。爾時,
世尊說此等偈曰:
第一品
心懷喜敬最勝信,除蓋煩惱而離垢,
行眾生利寂靜者,請聽般若勇士行。
此贍部洲諸河流,具花果藥林得生,
悉源住無熱惱海,龍王龍主威神力。
如是佛之諸聲聞,說法講法依理詮,
獲無上樂得彼果,皆依如來威德力。
何故如來宣法理,佛陀弟子修學彼,
現前所學如實說,佛威力致非自力。
最勝般若不可得,菩薩覺心皆不得,
聞此無癡不恐懼,彼菩薩行善逝智。
色無受無想行無,識處纖塵亦非有,
不住萬法無住行,無取獲諸佛菩提。
如遍行派之具鬘,慧觀無緣滅蘊得,
菩薩通曉如此法,不證涅槃彼住智。
此慧為何屬何者?何來思擇法皆空,
詳察無沉無畏懼,彼菩薩即近菩提。
設若不知有色想,受行識蘊而行持,
思此蘊空而菩薩,持相非信無生理。
非色非受非想行,於識不行無住行,
彼不緣行智慧堅,具無生智勝寂定。
菩薩于此自寂靜,彼是前佛所授記,
彼無我入起定想,因徹知法自性故。
若如是行行佛智,彼知無行真行故,
行持何法皆不緣,此即行持勝般若。
何法非有彼稱無,凡愚觀其為有無,
有無此二是無法,菩薩知此則定離。
此知五蘊如幻術,不執幻蘊各相異,
離種種想寂滅行,此即行持勝般若。
具善知識具勝觀,聞諸佛母全無懼。
誰依惡友仰仗他,彼如新罐觸水毀。
何故此者名菩薩?能斷貪求盡諸貪,
無貪獲證佛菩提,是故此得菩薩名。
何故彼名大菩薩?堪為有情眾之最,
斷眾生界諸重見,是故得名大菩薩。
大施大慧及大力,趨入諸佛勝大乘,
披大鎧甲降魔幻,是故得名大菩薩。
幻師十字街幻變,多士眾首斬千萬,
所殺如是菩薩知,眾生如化無畏懼。
色想受行以及識,未縛未解本非有,
行持菩提無怯心,此是正士勝鎧甲。
何名菩提之大乘?乘之令眾趨涅槃,
此乘如空無量殿,得喜樂安最勝乘。
誰乘去所不可得,謂趨涅槃實不得,
譬如火滅無去處,因是稱說彼涅槃。
菩薩前際與後際,現在不得三時淨,
彼是無為無戲論,此即行持勝般若。
菩薩通曉證知時,思維無生如此行,
起大悲無眾生想,此即行持勝般若。
若起眾生痛苦想,思利眾生除痛苦,
執我眾生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知諸有情與我同,知一切法如眾生,
無生與生不分別,此即行持勝般若。
世說盡其有名法2,普皆離生真實滅,
唯得無死妙本智,故名般若波羅蜜。
菩薩無慮如此行,知具妙慧住等性,
徹了諸法無自性,此即行持勝般若。
第二品
不住於色不住受,不住於想不住行,
不住何識住法性,此即行持勝般若。
樂苦愛厭常無常,我與無我真如空,
得果羅漢皆不住,不住獨覺及佛地。
導師不住無為界,不住有為無住行,
如是菩薩無住住,無住即住佛說住。
思成善逝之聲聞,欲成獨覺成佛陀,
不依此忍不能得,如同不見此彼岸。
講法聽聞所說法,證果緣覺世怙主,
明智所得之涅槃,此皆如幻如來言。
四種行者不畏彼,知諦佛子不退轉,
羅漢除垢斷懷疑,四善知識所攝持。
明智菩薩如是行,不學羅漢緣覺地,
為一切智學佛法,一無所學即為學。
色增減取故非學,非執種種諸法學,
學亦緣取一切智,定生此即喜德學。
色非智慧色無智,識想受行皆非智,
此等中亦無有智,此同虛空無異體。
所緣自性無有邊,有情自性亦無邊,
虛空界性亦無邊,世間解智亦無邊。
導師說想是此岸,破想而斷趨彼岸,
離想得此到彼岸,彼等安住佛經意。
設佛恒河沙數劫,住世普傳眾生音,
本淨有情豈能生?此即行持勝般若。
如來此述某一時,我隨說勝波羅蜜,
爾時先佛授記我,未來之時得成佛。
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
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無機。
有者於佛滅度已,建七寶塔供養之,
佛塔數等恒河沙,遍滿佛土千俱胝。
設若無邊俱胝刹,盡其所住眾有情,
唯以天花香塗香,三時劫或過彼供。
于生導師之十力,佛母經函誰繕寫,
系帶供奉花塗香,造塔供養福不及。
佛此般若大明咒,能滅有情眾憂苦。
過去十方世間怙,學此明咒成藥王。
行利心懷慈悲行,學此明咒智證覺。
當知有為無為樂,一切安樂由此生。
種播於地將出生,得以聚合生眾色。
五度菩提諸功德,此等皆由般若生。
輪王常由何道行,七寶四兵經彼道,
如來般若從何行,諸功德法隨彼行。
帝釋提問請佛答,設若恒河沙佛刹,
盈滿如來之舍利,然我取受此般若。
我非不敬舍利子,般若熏修成應供,
如依王人受敬重,佛陀舍利依般若。
具德無價摩尼珠,置於何篋應禮敬,
取出亦於篋愛重,彼等功德即寶珠。
如是依勝般若德,佛滅舍利得供養,
由此誰欲持佛德,應取般若此解脫。
佈施前行即智慧,戒忍精進禪亦爾,
為善不損故攝持,此示諸法唯一理。
如贍洲樹千俱胝,不同種種多形色,
唯說樹影之一名,影無種種無差別。
佛陀此五波羅蜜,亦得般若之名稱,
為遍知果普回向,六度一味歸菩提。
菩薩若本未盡知,宣說色想受行識,
無常行持假般若,智者永不壞諸法。
非色非受不緣想,不緣行識盡了知,
萬法無生空性理,此即行持勝般若。
有化恒河沙數刹,眾生皆證羅漢果,
書此般若經函贈,最上有情福更勝。
因說第一修學此,能宣諸法此空性,
聞彼聲聞速解脫,證得獨覺佛菩提。
無芽世上不生樹枝葉花果豈能出?
無菩提心世無佛,焉生帝梵聲聞果?
何時日輪光芒照,爾時眾生勤行事,
智為慧生菩提心,依智眾具功德法。
如無熱海無龍王,此贍洲河豈能流?
無河不生花及果,亦無大海眾寶色。
無菩提心善逝智,一切世間豈能生?
無智無德無菩提,如海佛法亦成無。
此世能明諸含識,為照亮故放光芒,
日輪一光最至上,能明群光皆不及。
所有聲聞施持戒,修行所生福德資,
菩薩一念隨喜心,聲聞眾福不可比。
先佛俱胝那由他,住千俱胝無邊刹,
離憂世間諸怙主,為滅痛苦示寶法。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諸導師妙法盡,
期間如來諸福德,具波羅蜜佛陀法,
佛子聲聞學無學,有漏無漏之善法,
菩薩集已作隨喜,利生回向大菩提。
回向設若心起想,覺想回向眾生想,
想故住見心著三,有緣非入普回向。
如是此法即滅盡,回向之處彼亦盡,
知不以法回向法,徹知此理乃回向。
執相彼非真回向,無相菩提真回向,
如吃雜毒上等食,佛說緣白法亦爾,
故當如是學回向,依佛洞悉善行相,
如此出生如此相,隨喜如此普回向。
福德回向大菩提,無毒成佛依佛說,
如是回向之勇士,勝世有緣諸菩薩。
無導天盲千萬億,不曉道豈入城市?
無慧無目此五度,無導不能證菩提。
何時以慧盡攝持,爾時得目獲此名,
如畫竣工無眼目,未點睛前不得資。
有為無為黑白法,慧破塵許不得時,
世間入於般若列,猶如虛空毫不住。
設思我行如來智,解眾那由他多苦,
計眾生想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菩薩先前行持時,行此般若無疑知,
聞即彼起本師想,依此速證寂菩提。
昔行時事無量佛,然若未信佛般若,
聞已慧淺彼棄此,舍無救護墮無間。
故欲證佛最勝智,於此佛母當起信,
猶如商人至寶洲,蕩財返回非應理。
當知色淨果清淨,果色清淨遍知淨,
遍知果淨色清淨,如虛空界不分割。
第三品
勇士所行依般若,真超三界非解脫,
雖除煩惱示投生,無老病死示死歿。
眾生身陷名色泥,漂似風輪生死中,
知迷眾如獸入網,智者如禽游虛空。
行清淨者不行色,不行識想受及行,
如是而行斷諸貪,行解脫貪諸佛智。
明智菩薩如是行,斷貪趨向無貪執,
如離羅睺日昭住,失火焚燒草木林。
諸法自性淨普淨,菩薩慧觀般若時,
不緣行者一切法,此即行持勝般若。
第四品
天王帝釋問佛尊,菩薩如何勤行智?
蘊界塵許不勤行,不勤于蘊菩薩勤。
誰聞此法如幻化,無疑學複行加行,
知彼久遠入大乘,事佛俱胝那由他。
入多由旬荒道人,見牧牛人交界林,
思乃臨近村城兆,得安慰無盜匪懼。
如是尋覓菩提時,得聞諸佛此般若,
彼得慰藉無畏懼,非羅漢果緣覺地。
如人為觀海水往,見樹林山仍遙遠,
不見彼等遙遠相,思近大海無懷疑。
當知已入妙菩提,聽聞如來此般若,
縱未得佛親授記,不久自證佛菩提。
春季好時樹葉落,枝不久生葉花果,
誰手中得此般若,不久獲證佛菩提。
猶如孕婦受苦逼,彼謂已至分娩時,
菩薩聽聞如來智,生喜求疾證菩提。
行勝般若瑜伽者,不見色之增與減,
不見非法法法界,不證涅槃彼住智。
行此不計佛諸法,五力神足寂菩提,
遠離分別依加持,行此即行勝般若。
須菩提問說月佛,何為喜功德者障?
佛言成為障礙多,從中稍略普宣說。
繕寫佛此般若時,不同辯才紛湧現,
未利眾生似閃電,疾速退失是魔業。
講此之際有生疑,導師于此未言及,
我名種族地姓氏,不聞棄此是魔業。
不明此理舍根本,愚昧不解尋枝葉。
如得象複尋象跡,聽聞般若尋經同。
如人獲具百味食,得妙食尋菲薄食,
菩薩得此波羅蜜,羅漢果尋菩提同。
貪求恭敬圖利養,以有見心熟俗家,
舍法而行非法事,棄道入歧是魔業。
爾時希求起信已,去聽聞此微妙法,
知說法師依瑣事,不喜不悅而離去。
是時出現此魔業,彼時擾亂眾比丘,
不令受持此般若,餘多違緣亦屢現。
有人已得無價寶,稀有恒時害亦多,
如是如來勝般若,法寶難得害亦多。
新入乘之淺慧者,未得稀有此珍寶,
為造違緣惡魔喜。十方佛陀行攝持。
如患病母有多子,悉皆傷心服侍彼,
如是十方世界佛,亦念佛母微妙智。
過去十方及未來,世間怙主由此生,
示世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
世間羅漢之真如,緣覺佛子之真如,
離實非他一真如,如來徹知智慧度。
遍知住世或涅槃,無過法性法空住,
菩薩隨證此真如,故於佛賜如來名。
依於般若歡喜園,十力導師此行境,
盡除眾苦三惡趣,彼等永無眾生想。
如獅棲山無畏懼,震懾群獸發吼聲,
人中獅子依般若,懾眾外道發吼聲。
譬如空中之陽光,曬乾大地顯色相,
如是法王依般若,有海乾涸說諸法。
諸色及受不可見,想無所見行不見,
識心及意無所見,此名見法如來言。
有情聲稱見虛空,虛空豈見觀此義,
佛說見法亦複然,見以他喻不能詮。
誰如是見見諸法,如王舍住臣普行,
佛行聲聞所有法,悉皆依於般若行。
如王不往城國邑,居自宮攝諸財物,
菩薩法性無所去,攝集佛地諸功德。
于佛菩薩有堅信,意樂行持勝般若,
盡越聲聞獨覺地,速得無遮佛菩提。
猶入海者船破毀,何人未持屍草木,
葬身水中不抵岸,若人握物至海岸。
如是具信得淨心,不隨般若非證覺,
生老死憂波濤洶,輪回海中恒流轉。
若以殊勝慧攝持,通法自性說勝義,
方便功德以慧攝,速證最妙佛菩提。
如人新罐盛裝水,知不牢固故速毀,
窯燒瓶中盛裝水,途無壞懼安返家。
如是菩薩信雖足,然失智慧疾退墮,
若信心以慧攝持,越二地獲大菩提。
如未精造船入海,財寶商人俱毀壞,
彼船精心而細造,無損載寶達岸邊。
如是菩薩縱熏信,若無智速退菩提,
若具殊勝智慧度,不染失證佛菩提。
一百廿歲老苦人,雖立獨自不能行,
若左右人作依附,無跌倒怖順利行。
如是菩薩智力微,彼已趨入複退失,
以勝方便慧攝持,不退證得佛菩提。
住初學位之菩薩,勝意樂入大菩提,
賢善弟子敬上師,恒依諸位智者師。
因智功德源於彼,隨說般若波羅蜜,
佛諸法依善知識,具勝功德如來語。
佈施持戒忍精進,定慧回向大菩提,
菩提莫執蘊見取,初學者前示此理。
此行善海說法月,眾生皈處友軍所,
依慧洲導欲利者,日燈說勝法不亂。
具大名披難行鎧,非蘊界處之盔甲,
離三乘想無執取,不退不動不亂法。
彼具此法無戲論,遠離疑慮具實義,
聽聞般若不退卻,不依他轉不退還。
諸佛此法深難見,誰亦無悟無獲得,
行利慈者證菩提,思眾誰知不欲言。
眾生喜處求諸境,住執不通愚如暗,
所得之法無住執,故與世間起爭議。
虛空界於東南方,西方北方無邊際,
上下十方盡其有,不成別體無差異。
過去未來之真如,現在羅漢之真如,
諸法真如佛真如,法之真如皆無別。
善逝菩提離異法,任何菩薩欲得此,
具方便行智慧度,無導師慧不可得。
鳥身一百五由旬,羽翼折斷無本領,
彼由忉利天自墜,至此贍洲必遭損。
俱胝那由他劫行,諸佛此五波羅蜜,
無邊大願世恒依,無方便慧墮聲聞。
樂此佛乘定生者,眾生平等父母想,
利心慈意勇精進,無嗔正直說柔語。
須菩提問世尊言:功德海無煩惱相,
大力如何不退轉?功德少分請佛宣。
離異體想具理語,沙門梵志餘不依,
依智恒時斷三途,十善業道極精進。
無染為眾隨說法,專喜正法常雅言,
行住坐臥具正知,視軛木許無心亂。
淨行潔衣三遠離,非圖利尊恒求法,
超越魔境不隨他,四禪靜慮不住禪。
非求名譽無嗔恚,在家亦恒不貪物,
不為維生慘尋財,不行誅業不雙運。
不記欲界轉男女,極靜精進勝般若,
離爭慈心亦堅固,求遍知心恒向法。
離野人境諸邊地,自地無疑如須彌,
為法捨命勤瑜伽,當知此是不退相。
色受想行識甚深,自性無相極寂滅,
如以箭測大海深,以慧觀察不得蘊。
菩薩于此甚深法,乘之勝義無貪執,
證蘊界處無此法,何有較真成福勝?
如行愛染之人士,與女約會未遇彼,
一日盡其行思念,菩薩能得彼數劫。
菩薩千俱胝劫施,羅漢獨覺守護戒,
誰說具勝般若法,善妙施戒不可比。
菩薩修行勝般若,起定宣說無染法,
利生回向菩提因,三世間無等彼善。
了知此福不實空,虛無不真無實質,
如是行持佛智行,行時引攝無量福。
知佛略廣詳盡說,此一切法唯說已,
俱胝那由他多劫,縱說法界無增滅。
所謂諸佛波羅蜜,諸法唯名普宣稱,
菩薩回向心無執,無失證佛勝菩提。
如油酥火相遇時,非初焚油無不焚,
非觸火焰末焚油,無末火焰不焚油。
非初心證勝菩提,無其不能證得彼,
非末心得寂菩提,無其不能獲得彼。
如由種生芽花果,彼滅樹木非不存,
初心亦是菩提因,彼滅菩提非不存。
有種生出穀稻等,彼果非有亦非無,
諸佛之此菩提生,離有實性虛幻生。
水滴滿瓶始末間,涓涓必漸盈彼器,
初心亦勝菩提因,漸圓白法終成佛。
行空無相無願法,不證涅槃不持相,
猶如舟子善往來,不住兩岸不住海。
如是行持之菩薩,無佛記證菩提想,
此無菩提無畏懼,此行即行善逝智。
世間荒途饑饉疾,見而不懼披鎧甲,
後際恒勤盡了知,塵許不生厭倦意。
菩薩行持如來智,知蘊本空且無生,
未入定悲入有情,期間佛法不退失。
如有善巧諸德人,具力知技勤難事,
投拋工巧臻究竟,知成幻術欲利生。
偕同父母及妻子,行至眾怨荒野路,
彼化勇敢眾多士,安穩行程還家園。
爾時善巧之菩薩,于眾生界生大悲,
盡越四魔及二地,住勝等持不證覺。
風依虛空水依彼,大地依彼生依地,
有情造業因即此,虛空何住思此義。
如是菩薩住空性,知有情願作所依,
展現眾多種種事,不證涅槃不住空。
何時菩薩明而知,行此空寂妙等持,
其間全然不修相,住無相寂最寂行。
如飛虛空鳥無處,非住於彼不墮地,
菩薩行持解脫門,不證涅槃不持相。
如學箭法空射箭,餘箭隨後不間斷,
前箭不得落地機,彼人想時箭墜地。
如是行持勝般若,智方便力神變行,
彼等善根未圓滿,期間不得妙空性。
如比丘具神變力,住空頓時顯神奇,
行住坐臥四威儀,彼無厭煩無疲倦。
聰睿菩薩住空性,智神變竟無有住,
為眾生現無邊事,俱胝劫間無疲厭。
如人處於大懸崖,雙手撐傘空中躍,
身體下落不墜入,大深淵底直行進。
具有智悲之菩薩,手握方便智慧傘,
悟法空性無相願,不證涅槃法亦見。
如欲珍寶赴寶洲,已得珍寶返家中,
商主非獨以安生,令親友眾不悅意。
菩薩詣至空寶洲,獲得禪定根及力,
不喜獨自證涅槃,而令眾生心憂苦。
如求利商熟知故,中經都市城邑村,
不住彼處及寶洲,知不住家通路途。
明瞭菩薩則通曉,聲聞獨覺智解脫,
不住于彼及佛智,不住無為解道理。
何時慈心結緣眾,行空無相願等持,
彼者既不獲涅槃,亦不可立有為處。
如化人身非不現,彼以名稱亦能立,
行解脫門之菩薩,彼以名稱亦能立。
若問行為以及根,菩薩不說空無相,
不講不退轉地法,知彼尚未得授記。
第五品
羅漢地及緣覺智,三界夢中亦不希,
見佛亦為眾說法,知彼得不退轉記。
夢見有情三惡趣,刹那發願斷惡趣,
諦實加持熄烈火,知彼得不退轉記。
人間鬼魅疾病多,利悲諦實加持息,
而無執心不生慢,知彼得不退轉記。
自在種種諦加持,我得授記起慢心,
執余菩薩予授記,當知住慢智淺薄。
名因生魔至近前,說此即汝及父母,
汝祖七代之間名,汝成佛號乃是此。
頭陀戒行如何得,汝昔功德亦如是,
聞此驕慢之菩薩,當知著魔智淺薄。
依於極靜村落城,深山靜林阿蘭若,
自贊毀他之菩薩,當知著魔智淺薄。
常居村落都城邑,成熟有情勤菩提,
不求羅漢獨覺地,此謂佛子之遠離。
五百由旬之深山,佈滿蛇處住多年,
不知寂靜之菩薩,得增上慢雜而居。
菩薩勤利眾生得,禪力解脫根等持。
輕思此非行寂靜,佛說彼住魔行境。
於住村落或靜處,離二乘心定大覺,
利生寂靜之菩薩,妄念揣度壞自己。
故勇意尋妙菩提,善巧必定摧我慢,
如患為愈依良醫,無懈怠依善知識。
菩薩入佛大菩提,具波羅蜜依善師,
隨彼等說修行地,二因速證佛菩提。
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餘者,
此度是入大菩提,光燈日輪勝導師。
猶如般若法相空,知諸法相與彼同,
盡曉萬法空無相,此行即行善逝智。
眾生妄執欲求食,貪輪回意恒流轉,
我我所法非真空,凡愚虛空打疙瘩。
如顧慮想引發毒,毒未入內而昏迷,
凡愚執我許我所,我想非真念生死。
如是執著說染汙,無我我所說清淨,
此無成為染與淨,菩薩證悟智慧度。
贍洲盡其有眾生,無餘發勝菩提心,
俱胝千年作佈施,利生回向菩提因。
何人精進於般若,甚至一日隨同行,
佈施福蘊不及彼,故當不懈恒入智。
行勝般若瑜伽者,起大悲無眾生想,
時智者成眾應供,恒行乞食具實義。
菩薩為度長結緣,人天三途之眾生,
大道彼岸欲示眾,晝夜精進行般若。
人昔未得之至寶,別時已獲心歡喜,
得即不慎已遺失,失而求寶恒憂苦。
如是趨入大菩提,如寶般若行莫棄,
如獲寶取勤纏裹,疾速而行消憂苦。
如離雲日光燦燦,驅散所有重重暗,
映蔽一切螢火蟲,含生群星明月光。
行勝般若之菩薩,善行空性及無相,
摧見濃暗勝眾生,羅漢獨覺多菩薩。
王子施財欲實義,成眾尊主樂親近,
此今尚令群生悅,得勢在位何須說?
如是巧行智菩薩,施甘露令人天喜,
此今尚勤利群生,住法王位何須說?
爾時惡魔懷刺痛,憂淒苦惱氣焰消,
何能退此菩薩意?威逼諸方燒隕石。
智者具有勇猛心,晝夜觀勝般若義,
如鳥飛空身心淨,魔眾豈能有機乘?
何時菩薩起鬥爭,相互不和具嗔心,
時魔最悅心舒暢,思彼二者遠佛智。
彼二將遠如羅刹,二者失毀自誓言,
嗔恨離忍豈證覺?彼時諸魔皆歡喜。
未得授記之菩薩,嗔得授記起爭論,
盡嗔具過心刹那,需彼數劫重披甲。
佛依忍度證菩提,思嗔非妙起正念,
髮露懺悔亦戒後,不喜彼學此佛法。
何者學時不許學,不緣學者所學法,
是學非學不分別,彼學即學此佛法。
菩薩了知如此學,永不失學不破戒,
為得佛法修學此,善學勝學無緣執。
智者學修發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輝映,前方虛空暗不存。
修學般若波羅蜜,諸波羅蜜皆歸此,
壞聚見攝六十二,如是攝集此等度。
譬如命根若滅盡,所有餘根皆滅盡,
如是行慧大智者,諸波羅蜜皆集此。
善巧菩薩能修學,聲聞獨覺諸功德,
不住於彼不希求,思此我所學故學。
於不退入大菩提,發心誠意作隨喜,
三千須彌秤可量,隨喜彼善非如是。
求善欲利諸眾生,一切福蘊皆隨喜,
故獲如來功德已,為盡苦於世法施。
菩薩無念而徹知,法空無相無戲論,
不以二慧尋菩提,瑜伽者勤勝般若。
虛空界與彼違一,非有何亦不得彼,
善行智慧之菩薩,亦如虛空寂滅行。
人中幻人無此想:取悅此人彼亦行,
見顯種種之神變,彼無身心亦無名。
如是行慧永不思,證悟菩提度有情,
種種生具眾多事,如幻示現無念行。
如佛化現行佛業,於行驕傲毫不生,
如是行慧巧菩薩,亦如幻化顯諸事。
巧木匠造男女像,彼亦能做一切事,
如是行慧巧菩薩,無分別智行諸事。
如是行持諸智者,眾天合掌亦頂禮,
十方世界諸佛陀,亦作讚歎眾功德。
等恒河刹諸有情,假設普皆成惡魔,
一毛亦化相同數,彼等無法障智者。
四因菩薩具智力,四魔難勝不能動,
安住空性不舍眾,如說而行佛加持。
講此佛母般若時,若有菩薩起信解,
誠心精進而修行,知靜者入一切智。
法界真如不可住,如空中雲無住住,
咒師無住行於空,欲住依咒加持花。
此行明智之菩薩,不緣能證佛諸法,
不緣視為講求法,是求寂喜德者住。
羅漢解脫如來外,此住堪為諸聲聞,
緣覺息具寂樂定,眾住之最是無上。
飛禽住空不墜地,魚住水中無閉死,
如是菩薩依定力,到岸住空不涅槃。
欲成眾生功德最,證最稀有佛勝智,
發放上勝妙法施,當依利者此勝處。
此學處乃導師說,諸學之最是無上,
智者欲學到彼岸,當學佛學此般若。
此勝法藏妙法藏,佛種眾生安樂藏,
過去未來十方佛,此生法界不窮盡。
所有樹果花林園,皆從地生並呈現,
大地無盡亦無增,不失無念無厭倦。
佛子聲聞獨覺天,一切眾生安樂法,
悉由殊勝般若生,智慧無盡亦無增。
所有下中上有情,佛說皆由無明生,
眾緣聚合極生苦,無明無盡亦無增。
智慧理門方便本,皆由殊勝般若生,
眾緣聚合極生智,般若無盡亦無增。
菩薩知曉此緣起,無生無滅此般若,
如日無雲放光芒,除無明暗獲自然。
具大力者依四禪,能住非依亦無住,
然依此四禪定支,成得大菩提所依。
獲勝智慧住禪定,受四無色妙等持,
此定利勝妙菩提,菩薩非為漏盡學。
此是積德之奇跡,住定等持而無相,
安住彼中若身亡,隨意受生欲界中。
如贍洲人昔未至,天境天城後前往,
見彼擁有一切境,複還此處不貪執。
菩薩持有勝功德,精勤瑜伽住禪定,
後住欲界無貪著,不住凡法如水蓮。
至尊唯為成熟眾,修行刹土圓滿度,
失菩提德波羅蜜,不求轉生無色界。
如人獲得珍寶藏,於其未起愛樂心,
彼于他時取彼等,取而還家不貪執。
善巧菩薩喜樂施,獲四禪定寂等持,
具禪樂棄所得定,悲憫眾生入欲界。
若菩薩住禪等持,欲求羅漢獨覺乘,
非定掉散失佛德,猶如舟子壞船隻。
此外雖勤享色聲,香與味觸五欲妙,
離小乘喜菩提心,當知勇士恒入定。
為余有情心清淨,勤行精進波羅蜜,
如取水僕受主制,勇士隨從眾生行。
責駡抑或常毆打,女僕于主不頂撞,
思量彼將殺害我,懷極恐懼受其壓。
為菩提入大菩提,當如眾生之奴僕,
依此成佛圓功德,草木失火焚燒彼。
捨棄自樂無求心,晝夜精進眾生利,
當如生母侍獨子,誠心無厭而行持。
菩薩欲長住輪回,勤利眾生修刹土,
纖塵不生厭倦心,彼具精進無懈怠。
不巧菩薩俱胝劫,久想苦想修菩提,
修行正法成長苦,失精進度懶惰者。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獲無上菩提間,
作意僅一晝夜時,當知明智行精進。
若有說毀須彌山,隨繼將得大菩提,
生厭倦心思其量,爾時菩薩成懈怠。
僅此限度有何難?發刹那粉山王心,
智者菩薩行精進,不久獲佛勝菩提。
成熟眾生行利益,若身語意精勤行,
存有我想成懈怠,遠一切智如天地。
時無身心眾生想,滅想行持不二法,
佛說是求寂不失,大菩提者精進度。
若聞他說粗惡語,我樂善巧菩薩喜,
孰說孰聞以何說,具勝忍度是智者。
菩薩若具忍善法,三千世界滿寶供,
羅漢緣覺世間解,施蘊不及彼福德。
住安忍者身潔淨,三十二相力無窮,
于諸有情宣空法,眾喜具忍成智者。
有眾生取檀香包,恭敬塗敷菩薩身,
或有火燼撒其頭,於二者起平等心。
智者菩薩安忍已,發心回向大菩提,
勇士為世安忍勝,羅漢獨覺眾有情。
能忍者當生此心:獄畜閻羅界多苦,
欲因受害不自主,我為菩提何不忍?
鞭棍兵刃打殺縛,砍頭斷耳鼻手足,
世間諸苦我能忍,菩薩安住忍辱度。
戒令求寂者超勝,十力行境戒無失,
戒行隨行於一切,回向菩提為利生。
欲得獨覺羅漢果,破戒無知失行為,
回向寂滅勝菩提,勤欲妙亦住戒度。
法解菩提功德生,具功德法戒律義,
法失利者之菩提,此謂破戒導師語。
菩薩縱享五欲妙,然皈依佛法聖僧,
思維成佛念遍知,當知智者住戒度。
俱胝劫行十善業,然求獨覺羅漢果,
時戒有過是失戒,彼發心罪重他勝。
守戒回向大菩提,無驕慢心不贊自,
盡除我想眾生想,菩薩住戒波羅蜜。
若行佛道菩薩思,此等具戒此破戒,
起種種想是破戒,失戒不具清淨戒。
誰無我想眾生想,離想貪豈有惡戒?
誰無執戒非戒心,導師說此是戒律。
清淨有情具戒律,不見可愛不可愛,
施頭手足無怯心,佈施所有恆無執。
知法無性我不實,縱舍自體無怯心,
爾時況施身外物?無有慳吝之是處。
我想執物為我所,貪愚焉有施捨心?
吝嗇轉生餓鬼處,投生為人亦貧窮。
菩薩知眾貧乏已,渴求舍施恒博施,
四洲莊嚴如唾沫,施喜得洲非如是。
明智菩薩如此思,但願依此而佈施,
三有眾生發放施。利生回向大菩提。
施已於事無能住,彼永不求異熟果。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無有量。
三有無餘諸眾生,假設彼等無量劫,
供世間解佛羅漢,獨覺而求聲聞果。
善巧方便智菩薩,隨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勝過諸群生。
如碔砆寶縱成堆,一琉璃寶能勝彼,
眾生廣大諸佈施,隨喜菩薩勝過彼。
若菩薩于眾生施,不執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猶如無雲上弦月。
第六品
菩薩佈施離餓鬼,中止貧窮諸煩惱,
行時廣得無量財,佈施成熟苦有情。
依戒能斷旁生體,離八無暇恒得閒,
忍得廣大微妙相,宛如金色眾樂見。
精進白法不減失,得無邊智佛寶庫,
禪定捨棄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無餘諸三界,
人中之尊轉寶輪,為盡苦於眾說法。
第七品
此法圓滿彼菩薩。
第八品
受持淨土攝淨情,受持佛種及法種,
聖僧之種一切法。療眾生疾大明醫,
示慧說此菩提道,攝功德寶菩提道,
為眾生得說此道。
聖般若攝頌圓滿!
印度堪布布雅嘎熱桑哈與主校譯師萬德拜則由梵譯藏並校勘抉擇。
1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為“帕巴西
繞戒啪如辛德巴都巴策色嘉巴”。
2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為“世說盡
其有法名”。
注:《般若攝頌》頌詞從左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