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0 07:03:18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三十六課

思考題

 

1.具有哪些相才能斷定是獲得不退轉授記的菩薩?了知此理有何重要意義?

 

2.在學完魔業的前兩個科判後,可能很多人都發起了遠離此類魔業的決心,既然如此,請談談你的打算。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般若攝頌》,今天開始講第五品。

 

第五品

 

子二(廣說)分二:一、不退轉之清淨地;二、被魔欺惑之差別。

 

醜一、不退轉之清淨地:

 

羅漢地及緣覺智,三界夢中亦不希,

 

見佛亦為眾說法,知彼得不退轉記。

 

這裏講了獲得智慧方便雙運定解的不退轉菩薩的一些不共相:對獲得自私自利的解脫境界和智慧不感興趣,對整個三界的榮華富貴、幸福快樂不希求,經常見到諸佛在眾多眷屬中宣演佛法的場面或情景。所以,誰有這三種相:不求自利的解脫、不貪世間、在夢中乃至真實的境界裏經常見到諸佛說法(大資糧道以上的菩薩能經常前往清淨刹土,在諸佛前聽受大乘妙法),那就說明他是不退轉菩薩。

 

作為修學大乘的菩薩來講,最大的歧途就是自利的希求心。當然,凡夫人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而奔波,以及小乘行人一味追求獲得聖者羅漢緣覺的寂滅涅槃果位都包括在自利當中。對菩薩來講,這些都不願意得到。所以要真正尋求正路,就不要有希求獲得自我解脫的自私自利心,更不要對三界當中人間天上的幸福快樂有興趣。《順治皇帝出家偈》中講:兔走鳥飛東複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正因為一切人間事跟三更夢沒有差別,萬里江山也只不過是一盤棋,所以他根本不會去貪求,因為為生計奔走、飛翔的兔子和鳥最終都逃不出網罟的束縛和獵槍的襲擊。《佛本行集經》裏面也講:以得境界,恐不知足;不求自利,厭離欲事。我知是已,尋求正路,處處遊行。這是說,貴為王子的佛陀在出家前,因為害怕自己對所獲得的境界不知足,所以不再追求自利而厭離一切世間五欲之事,並為尋求真正的解脫之路四處遊行。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大菩薩、成就者、瑜伽士,那就應該觀察自己有沒有這些相。如果真的有這些相,那就說明自己是不退轉菩薩。當然,在因地或者凡夫位時,獲得不退轉相的相似境界也應該是可以的。因為我們經常可以發利益眾生的心,也不貪求自樂,還經常觀修空性等。《華嚴經》中有一個偈頌,我覺得講得非常好,它是這樣說的:常觀第一義,不求自利樂,但願益眾生,以此莊嚴心。希望在座的道友都能背誦此頌,還經常用它來莊嚴自己的心。其意是說:經常觀修第一義——空性,所作所為都不要想到自己的利樂(作為凡夫人這很難做到,但大乘菩薩卻不可缺少),一切行為皆願眾生得到利益,以這三種方式來莊嚴自心,也就是說充實自己。

 

現在世間很多人都認為社會發展了,但內在的蒼白與空虛卻難以想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所認為的發展只是在物質上追求,精神上根本不提。不說大乘顯宗、密宗所講的境界,就是世間的正見很多人的心裏都很難生起來。如果最起碼的見解都沒有,每天只是漫無目的地希求財富,那就很可憐!不要說真正獲得出世間的解脫,連古代的文人等所獲得的自在常樂的境界也沒有。

 

我前兩天遇到一位來自英國的佛教徒,在聊天的過程中他說:現在中國很多人都在拼命地賺錢,認為錢是最好的東西,而英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都覺得錢已經沒有什麼可賺的了,很多人都拼命去酒吧等場合享受,其實他們都得不到真實的快樂。確實,不要說獲得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佛陀的無漏快樂,就是古代世間智者所獲得的安閒與自在,他們也很難得到。可見,通過拼命刺激感官,比如喝咖啡、喝美酒等來得到快樂並不科學。

 

世間人很可憐,不要說獲得不退轉菩薩果位,很多人死後都會墮落入三惡趣,因為在他們身上只看得到墮落相,根本看不到不退轉相。不信你看:他每天都殺害很多眾生,她相續當中從來不生善念,她天天都生嗔恨心而且邪見接連不斷……總之,種種罪業自然而然積累,善法卻少之又少。所以,當我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人時,對輪回盛事的羡慕與希求之心自然而然就能滅除。雖然人們都害怕成為乞丐、精神癲狂之類的人,而對地位、錢財、相貌很好的人充滿羡慕之心,但他們內心也沒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唯一獲得出世間境界的人,或佛法甘露灌入心田生起正念者,才能獲得真正的享受。我所遇到的很多佛教徒都認為:沒有學佛之前每天都漫無目地拼命追求,但也一無所獲、苦不堪言;而得到佛法甘露之後,相續中就有了非常幸福的歸宿感。

 

夢見有情三惡趣,刹那發願斷惡趣,

 

諦實加持熄烈火,知彼得不退轉記。

 

具有大慈大悲心的大乘菩薩,在夢境中見到三惡趣:地獄、餓鬼、旁生中的眾生極其悲傷、非常痛苦時,馬上就能發起非常殊勝的願——斷除它們的一切惡業和惡果,並目睹它們消除痛苦。還有,這樣的菩薩在看見或了知村落、山丘等處發生火災時,通過諦實力的語言馬上就能熄滅熊熊燃燒的烈火。若任何一位菩薩擁有這些境界,那就說明他已獲得不退轉授記。

 

對大多數人來講,都看不見地獄、餓鬼道的眾生,但當我們見到旁生或其他可憐眾生時,自然而然就能馬上默默地發心或發願——如果我有能力斷除他們的痛苦,讓他們獲得快樂該有多好!(對真正具有大乘菩提心的人來講,這很容易發起來。)那也算是一種不退轉相。當然,凡夫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不退轉相,但我們有了這樣的心念,將來就可以獲得真正的不退轉。

 

《釋尊廣傳》中講:有一次佛陀在因地時變成一條大魚,因為它的福德力感召,暫時整個湖泊乃至周圍的環境全都風調雨順,環境也非常優美。後來因為眾生業力所感出現乾旱,基本上湖泊裏面的水全部都要枯乾了。在這個時候,菩薩的化身——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變成的大魚,發了這樣一個願:我從小到現在,何時何地都沒有害過任何眾生,以沒有害過眾生的諦實力願天王降下大雨。以諦實語的加持,話剛說完,天上就開始降下傾盆大雨。

 

跟佛陀因地的行持比較起來,我們就很慚愧。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從小到現在沒有害過任何眾生,這基本上不可能。每個人都應想一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身口意三門是否從來沒有害過任何眾生?恐怕很多人都沒有做到。但我們要發願從此以後不害任何眾生。如果真有這樣的善根力,在出現外在的各種災難時,通過諦實力就可以遣除。

 

記得以前法王如意寶去美國,到夏威夷時在那裏呆了好幾天。有一天附近的山上發生了特別大的火災,有些佛教徒請法王加持。當時法王說:一千多年前,通過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降魔金剛多吉登炯的加持,桑耶黑波山發生的火災馬上就熄滅了;如今我也擁有降魔金剛的假名,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今天我要試一試看能否滅除這場火災。後來上師手握金剛橛念了很長時間的經,念經停止後奇跡就出現了——火災自然熄滅了。當然這並不是傳說,因為當時我們都在場。第二天,一群有關氣象方面的美國人前來感謝法王,因為他們聽說西藏來了一位法王,讓他加持後火災馬上就熄滅了。雖然他們大多不信佛教,但覺得特別稀有,所以很感激地說:您的力量和功德真不可思議!

 

可見,依靠大菩薩或大聖者們修法的能力或他們的加持力,息滅一切痛苦是自然的規律。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能息滅或遣除眾生的痛苦呢?其實這就是法的力量不可思議所致。記得《雜寶藏經》裏有一句話:行法力故斷惡趣,如春盛熱得蔭涼。這個教證非常好,大家都要記住。其意是說,行持法力的緣故能斷除惡趣,即三惡趣乃至一切遭受痛苦的眾生,通過不可思議法的力量,能非常稀有地斷除他們的痛苦,就像在春天特別酷熱時獲得蔭涼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通過上師的加持、作佛事的威力和念咒語的力量,讓自相續的種種苦惱和病痛輕而易舉遣除。其實這就像病人在特別痛時,吃一個止痛藥馬上就起作用一樣。對不懂醫藥的人來講,他們會覺得很稀有:為什麼這麼小小的一片藥吃了以後馬上就能起作用?甚至有的還認為不可能。對不懂佛教真理的人來講,他們會覺得念咒語或作佛事怎麼能遣除違緣,甚至認為根本不可能。對這種人只能逐漸以他們可以理解的道理來說服,其實這就像世間任何一種真理的作用和力量,只有在逐漸理解後才被人們認可一樣。

 

人間鬼魅疾病多,利悲諦實加持息,

 

而無執心不生慢,知彼得不退轉記。

 

在這個世間當中,經常會發生各種邪魔、外道、鬼魅等的阻擾、擾亂和毀壞,比如山神、龍王、厲魔等不高興,導致出現違緣,使許多人的身心處於非常不安的狀態。前一段時間,我家鄉有一家人因為行為不如法(有些人通過打卦和圓光來觀察,說他們家觸怒了山神和龍王)致使接連不斷出現違緣:首先父親出現車禍,然後兒子發生骨折,等等。很多人都說,他們家裏出現了諸多不幸。還有,在世間當中,各種瘟疫等疾病也頻頻發生。作為利益他眾、具有菩提心的大菩薩來講,在看見這些特別悲哀的情景後,就會以自他交換或說諦實語等方式,遣除眾生的病痛和魔鬼的擾亂,以使違緣消除。此時菩薩也不會有執著心,更不會有傲慢心。以此就能了知他們是真正得不退轉授記的菩薩。

 

相反,如果做一點點事情就開始沾沾自喜,比如:這件事我做得特別不錯,我給別人一加持馬上就好了,我在某某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全部很順利,所以我很了不起。若自相續真的有諸如此類的執著,那就說明他不但不是不退轉菩薩反而著魔了。當然,極個別高僧大德為了利益眾生,在有必要或需要顯現功德、威力時,也會這樣說,因為他們知道不這樣說就不能度化眾生。除此之外,一般來講不會這樣說。

 

在世間當中,菩薩以自身的威力來遣除眾生痛苦的現象非常多。以前我也講過,有一次果倉巴大師面前來了一個女人,她的家屬和孩子全部離開了世間,所以極其痛苦。大師看見她很痛苦後,馬上運用自他交換的修法觀想她所有的痛苦自己代受,結果她的痛苦立即消失,從此之後就變成了一位瑜伽母。《釋尊廣傳》中講: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變成福力王時,有一次看見一個受懲罰的人四肢全被砍斷,非常可憐!於是他發願:在我記憶當中,我沒有做過任何惡事,以此語真實力,願此人四肢全部恢復。以諦實語的加持,話音剛落,這個人馬上就恢復如初。喬美仁波切也是這樣,在看見眼睛不好的人時,只要一說願你眼睛的疾病消除,患者的眼疾馬上就能消除,等等。的確,真正的大菩薩或高僧大德說什麼都是諦實語。他說讓你發大財,你馬上就能發大財;他說讓你除一切病,你所有身體的病全部都能消除……但一般的凡夫人再怎麼樣說也不一定能實現。當然,有些也跟前世的業力有關。

 

在《十住毗婆沙論》裏面,講了五種不退轉相[1]:第一個相是以平等心來利益眾生,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始終會偏向自己的親朋好友。第二個相是不嫉妒他人獲得利養,即他人獲得什麼樣的利養自己根本不會心生不悅。第三個相是不說法師的過失:有些人白天聽法,晚上就說過失,這很不好。真的,法師的過失千萬不要說,哪怕遇到生命危險也不要說。第四個相是信樂深妙法,即對宣說甚深空性及大乘菩提心方面的法要生起極大信心。第五個相是毀壞名聲與得到利養毫無差異,比如別人挖苦說如何如何不好,或者讚歎說美名遠揚等,對不退轉菩薩來講這並沒有差別。因為他知道別人的讚歎乃至鮮花掌聲的歡迎,以及在無數人聚會的場合中詆毀等世間的一切全都如夢如幻,所以會平等對待。

 

總之,獲得不退轉的菩薩有許許多多功德。但凡夫人並不是這樣,雖然表面上說利益眾生,但真的反觀自心時就很慚愧。因為日日夜夜幫助眾生,除了利益眾生以外什麼都不想,這根本做不到,甚至很多心念都在維護自己。

 

醜二(被魔欺惑之差別)分二:一、魔業;二、宣說精進斷魔業之方法。

 

寅一(魔業)分三:一、以功德自詡之魔;二、由名而來之魔;三、以寂靜自詡之魔。

 

卯一、以功德自詡之魔:

 

自在種種諦加持,我得授記起慢心,

 

執余菩薩予授記,當知住慢智淺薄。

 

有些菩薩在生活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或魔王的加持力,或者依靠上師三寶的威力,及其他因緣聚合之力,自在了種種諦實加持。比如說,讓別人的疾病馬上消失,遣除種種災難等。此時如果菩薩心裏想:本來這個人很可憐,但通過我的法力馬上讓他獲得了快樂,所以我是獲得授記的菩薩,或我應該具有如是功德。或者他想:我現在所作所為皆能利益眾生,其他諸佛菩薩在相關經論裏肯定給我作了不退轉授記。總之,他認為自己是已得授記者,或者說是不退轉菩薩。若有這樣的執著,那就說明他安住於增上慢的狀態,是智慧淺薄或智慧沒有成熟的著魔者,並沒有真正獲得不退轉的果位。

 

對很多道友來講,懂得這些道理很重要,否則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很有可能自己的行為早已變成魔業。比如別人生病時,自己一加持馬上就好了,或別人有其他違緣時,自己一說諦實語或通過法力加持馬上就消除了,此時產生我很了不起的執著的話,這就是魔業。以前有一位佛友說:我不懂佛法的時候是那麼野蠻,現在懂得佛法是那麼快樂。所以,在沒有懂得佛法時,很多道理還是要儘量瞭解,否則很容易墮入增上慢,此時自己根本不能了知。當然,這也是相續中有增上慢的人不能獲得解脫的原因。宋朝法天譯師翻譯的《妙法聖念處經》[2]中說:一切諸眾生,若生增上慢,如被枷鎖縛,不得於解脫。所以不管任何人,千萬不要有增上慢。若有增上慢,就已經被鎖住了,根本不能得到解脫。

 

有些佛友因為自己沒有聞思,在修行過程中稍微出現一些境界,或者說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共能力,就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了,最終也做了許許多多違法的事情。如果真正懂得佛教的真理,在自己心裏產生這些執著時,就會認為自己差得很遠。《大智度論》裏說: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心動故非道,不動是法印。其中,得出指獲得解脫,法印指像四法印中的空性一樣,乃諸佛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傳之法。所以,我們有時候認為自己的修行,乃至上師所講的全部都沒有問題,但在行持的過程中卻很放逸,甚至行為都不如法,那就與佛道南轅北轍,或者說已經誤入歧途了。在世間當中,智慧淺薄的人經常著魔,但自己根本不能發現,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卯二、由名而來之魔:

 

名因生魔至近前,說此即汝及父母,

 

汝祖七代之間名,汝成佛號乃是此。

 

頭陀戒行如何得,汝昔功德亦如是,

 

聞此驕慢之菩薩,當知著魔智淺薄。

 

下麵講由名稱而招來的魔。

 

有時候魔王波旬變成佛陀、帝釋天、婆羅門、比丘、在家男女等形象,或身著他們的裝束來到菩薩面前授記說(因為突然來了一個陌生人,也講了很多有道理的話,所以很容易生起信心):你叫什麼名字,你父母叫什麼名字,你父母的父母叫什麼名字……整個七代之間的名稱全部一個一個地說出來。然後還迎合他的意樂說:再過多少年,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情況下,你將成佛,那時你的佛號叫什麼,你度化眾生的數量是多少;你現在的修行境界也很不錯:包括具有頭陀行的功德、所守持的清淨戒律、思維的法義、所修的法等別人知道不知道的很多情況都一一道來,以及未來自己如何獲得功德,也講得清清楚楚;前世受了什麼樣的戒,造了什麼樣的業,有如何的智慧、法力等,也一個一個地講出來。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產生信心,認為它說的是對的:我馬上要成佛了……並生起傲慢。由此可知,這就是智慧淺薄的著魔者。

 

現在世間有些著魔的人經常講:你的前世是什麼,我的前世是什麼。甚至還說在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一億年前,你在這個地方變成什麼,當時我對你如何好,你對我如何如何。在他們編造出許許多多虛幻世界後,有些智慧淺薄的人也覺得確實是這樣。在歷史上,這樣的事非常多,現在也有。

 

在《大藏經》中,有一部經叫《佛說魔逆經》,這是西晉法護翻譯的。裏面通過大光天子問、文殊菩薩答,講了很多魔事。後來文殊菩薩降伏魔王波旬,並通過法力加持,讓魔王顯現佛陀的形象宣說了很多魔事及其他法要。

 

還有,《維摩詰所說經》中講:持世菩薩在寂靜地方靜坐時,有一次魔幻變成帝釋天的模樣,帶著一萬兩千個天女前來頂禮。當時持世菩薩認為是真正的帝釋天,於是告訴它:享受這樣的五欲沒有多大意義,應該觀修無常等佛理。後來魔說:我帶這麼多的天女,不是為自己,而是想她們對你做承事。持世菩薩說:對我這個在寂靜地方苦修的比丘來講,並不需要這些女人,因為根本不適合。他話還沒有說完,維摩詰就出現了,說:這不是帝釋天,是魔王波旬。當時魔王波旬特別害怕,準備離開,但被維摩詰神變力鎖住。維摩詰說:你剛才不是要將這些天女全部供養給菩薩嗎,現在為什麼不供養我?魔王全部作了供養後就離開了。然後維摩詰對一萬兩千天女傳法,她們都獲得了不同的果位。

 

這個故事說,有時候魔王波旬會以帝釋天的形象出現。就像這樣,現在世間當中,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發財、勾招他人等,也在自己根本不知道別人前世後世的情況下隨便亂說:你跟我前世是夫妻關係,或者說是母子關係、父子關係……或者說你跟我有特別的因緣,等等。現在外面很多佛教徒經常這樣說,甚至有些出家人也常說神通。在這個時候,沒有聞思過的人就很容易上當,比如:我的上師或某某佛友太慈悲了,我們很有緣,在我還沒有說話的時候,他就說我們前世如何如何。其實這並不是正法。

 

所以希望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千萬不要做這些非法的事情。即使業力深重不能修法,或因前世因緣及今生能力有限不能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也不要利用佛法、破壞佛教,作為佛教徒這太不應該。但有些人,包括在佛教界有一定名氣的人,往往以說神通、打妄語等方式來欺騙他人,這是特別不好的現象。對真正的佛教徒來講,他會嚴守戒律,也會用清淨的佛法來饒益眾生。不可能像華智仁波切所說那樣:前世所有功德、境界全部忘了,只能記憶前世的關係等似是而非的問題。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行為,否則很容易著魔。特別是沒有正知正念、智慧淺薄的人,經常會遇到邪師。佛經裏面也說,末法時代邪師紛飛。當然,我更希望廣大佛教徒今後都不要這樣。

 

大家也清楚,上師如意寶建立佛學院以來,根本不認定任何活佛。其實法王應該有無漏的智慧和神通,也知道很多眾生的前世,但為什麼不認定呢?因為這樣認定對未來的佛法不利。這一點他早已用智慧眼照見,所以一生中從來沒有認定哪個是活佛、哪個不是活佛。正因為如此,現在我們做很多弘揚佛法的事情也非常方便。對隨學法王的人來講,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別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去談。

 

但現在有些佛教徒太可笑,本來自己任何道理都不懂,卻敢在網路和其他資料上,隨便用一些造業的語言說:藏傳佛教如何如何不好、漢傳佛教如何如何不好……可能他們只會說過失,根本不會弘揚佛法。其實,對真正皈依佛門的人來講,不應該口頭上說為主,因為說再多也不一定起什麼作用,而應在實際行動中做一些事情,對當前來講這很重要。如果每位佛教徒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天都行持善法,對整個社會乃至人類來講,一定會有很大的利益。就是我們看不見的很多惡趣眾生為主的有情,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得到利益。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每天都在網上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就不一定得到真正的利益。現在很多佛教徒特別無聊,任何善事都不做,天天都造口業,天天都做一些非法的事情,這毫無意義。在學習這麼殊勝的般若法門後,自己的相續應該有所調整,每個人都要用智慧來觀察自己的身體。如果沒有以佛法來調整身心,完全用外面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要獲得解脫就很困難。

 

我每一次到大城市都有不同感覺,即越來越覺得人們在瘋狂地追求著物質享受。比如,以前一個人有一輛車,大家都覺得很了不起。但現在一輛車根本不滿足,一定要兩輛車、三輛車。如果一家人中每個人都有好幾輛車,那整個社會的痛苦自然就越來越多。因為地盤這麼小,而人的欲望卻永無止境。所以,一直讓欲望膨脹,根本沒有實在的意義。

 

一般來講,佛教主張生活不墮兩邊,因為太窮了也不行、太富了也不行。所以,有吃有穿、生活夠用就可以了,即一定要有滿足感,這就是佛教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知分寸,一直拼命往前趕,短暫人生幾十年都耗在這上面,就沒有實在的意義。所以希望廣大佛教徒都能通過殊勝的般若法門來觀察自己的相續,以及整個世界人們的行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知識份子、成功人士,但若沒有好好觀察自己的行為和貪欲,也沒有實在的意義。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問問別人,看看自己的行為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那個時候或許能明白很多道理。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十住毗婆沙論》雲:等心于眾生,不嫉他利養,乃至失身命,不說法師過,信樂深妙法,

 

不貪於恭敬,具足此五法,是阿惟越致。

 

 

[2] 蕅益大師在《閱藏知津》裏說:此經大意與《正法念處經》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