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0 07:01:20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三十五課

思考題

1.繼續思維廣說所攝科判及頌詞所表達的意義,之後再談一談你對善巧方便雙運之行為的認識。

2.聯繫前面所講的內容,結合意義與比喻,闡述攝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3.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不退轉菩薩?了知此理有何必要?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修行不退?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般若攝頌》,現在正在講用八種比喻來說明智悲雙運的道理,其中前五個問題已經講完了,今天開始講第六個科判。

寅六、以撐傘喻說明不墮邊:

如人處於大懸崖,雙手撐傘空中躍,

身體下落不墜入,大深淵底直行進。

具有智悲之菩薩,手握方便智慧傘,

悟法空性無相願,不證涅槃法亦見。

比喻講:比如,一個人處於非常恐怖的懸崖邊,雙手拿著兩個傘向空中跳躍,身體下落時不會掉在最可怕的大深淵當中;因為他的雙手撐著傘,憑藉風的力量,就會慢慢慢慢降下來,最後落在想降落的地方。這跟現在世間的跳傘差不多,不過降落傘不一定要依靠雙手拿著。在講《弟子規》時,我講過舜的故事,可能當時用的器具跟這個比喻講的相同。總之比喻是說,依靠雙傘的威力,人不會掉入大深淵底。

同樣的道理,具有通達萬法為空性的智慧,和利益天邊無際一切眾生的大悲心的菩薩,因為他掌握著智慧和悲心這兩個大傘,就能以智慧悟入諸法空性、無相、無願的境界,不會像凡夫人一樣墮入相狀當中。凡夫人很可憐,每一件事情、任何一個外境,都很固執、執著。不要說證悟萬法實相的空性本體,連刹那無常、有漏皆苦等道理都不懂。相信大家在接觸從來沒有學過空性的人的過程中,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就能發現。但菩薩完全不同,他們不會墮入實執輪回的邊。而且,菩薩以悲心不會證入寂滅一邊的涅槃,他們會示現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度化無邊眾生。另外,從盡所智慧講,他們能見到一切萬法名言和勝義的實相;從如所智慧講,他們能通達一切萬法的真如空性。雖然表面上看來,他們與世間人並沒多大差別,其實他們的行為和發心跟世間平凡人完全不相同:具足智悲雙運功德的原因,就不會墮入一邊。

薩繞哈巴尊者在道歌裏也說(1):只具足空性的智慧,不具足大悲,也不合理;只具足悲心,沒有空性的智慧,也不合理。接著還說:何人智悲能圓融,不住輪回與涅槃。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講了許許多多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參閱。究實言之,佛的廣大智慧和悲心是一切功德的頂勝,即一切功德中最究竟的功德。而誰擁有悲心和智慧,他自然而然就有度化眾生的能力。所以,我很想讓每個人的相續都具足這兩者。在做愛心工程的過程中,我也再三想過這個問題,我之所以要用智悲學校、智悲佛網等貫以智悲的名稱,其目的就是:凡是與這些結緣的人,在相續中都要生起智慧與悲心。

對大多數世間人來講,首先要有世間的智慧和悲心。比如小學生,一般來講他們不可能有佛菩薩或《現觀莊嚴論》裏所講的智慧和悲心,但相關層面的智悲也應具足。如果沒有這樣的智慧,就寸步難行。比如在讀書時,連吃飯、走路、取藥等都成問題的話,還是很困難的。但光有智慧沒有悲心也不行。就像有些世間人,雖然他們很聰明、什麼都搞得來,但對眾生包括身邊的人根本不理,甚至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害,這就很可怕。所以對世間人來講,世間的智慧和悲心一定要具足。當然,能擁有出世間的智慧和悲心,那是最好不過的。對在家、出家的佛教徒來講,這兩者不能缺少。如果有,聞思修行、利益眾生就不會困難。當然,這也是這個大科判乃至本經,一直強調智慧和悲心不能偏墮的原因。

現在有些修行人在智慧方面很不錯,五部大論乃至世間的知識無所不通,可是他相續當中缺少悲心,那他的境界就不可能傳遞給別人,只有自己獨自享用。可見,若沒有悲心,他所擁有的知識對別人來講也不一定有利;對他個人來講,只不過是暫時的享受而已,實際上也起不到特別大的作用。從大乘佛教的觀點來講,悲心乃一切聖法的根本。所以,所有修學大乘佛法的人,都要明白智慧和悲心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從點點滴滴開始做,以不斷開發自己的智慧、培養自己的悲心,並逐漸讓它們成熟、壯大。到一定的時候,以之發出的光芒就可照亮或驅除無邊無明愚癡眾生心中的黑暗。

寅七、以商主喻說明成辦自他利樂:

如欲珍寶赴寶洲,已得珍寶返家中,

商主非獨以安生,令親友眾不悅意。

菩薩詣至空寶洲,獲得禪定根及力,

不喜獨自證涅槃,而令眾生心憂苦。

比喻是說:比如,一位種姓高貴、具有智慧的商主,他為了利益自己的親人朋友,很想獲得珍寶,於是前往具有金銀財寶的寶洲。在獲得許許多多珍寶後,返回到自己的家園。正因為具有智悲的商主到寶洲取寶的目的是為了遣除親朋好友的貧困,所以他在得到寶珠等財物後就不會獨自享用,以讓自己一人過著特別快樂幸福的生活,而給身邊的人一絲一毫也不分享,使他們心不愉悅。一般來講,有一定力量和智慧的商主都不可能這樣做。當然,種姓低劣、人格下劣、智慧薄弱的商主除外。

同樣的道理,通達大悲與智慧的菩薩,在到達空性的寶洲獲得禪定之樂,及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支等如珍寶般的功德法時,根本不歡喜自己一人證得涅槃,而令眾生內心憂苦。也就是說,他們不可能獨自一人享用這些功德,讓自己過著最快樂、最幸福的生活,而不與眾生分享,甚至將所有眾生全部拋棄、不理不睬,讓他們沉溺在三界輪回中,一直感受無量無邊的憂愁和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真正的大乘菩薩在有一定境界時,不可能不把自己的境界傳授給眾生。《大般涅槃經》中說:既自解脫,複為眾生說解脫法。同樣,菩薩在自己獲得解脫時,一定會把所得境界傳授給眾生,絕不可能不理甚或傷害眾生。但現在世間有些領導只想自己發財,對手下人乃至百姓根本不管,甚至還榨取他們的血汗錢來自己享受,與菩薩相比就大相徑庭。的確,任何一位學習大乘佛法的人,在修道過程中獲得證悟空性等功德時,都願意把自己的境界傳授給別人。我們學院很多法師,未聞法前根本不瞭解佛法,甚至還很苦惱。遇到佛法後,自己真正從佛法中得到了許許多多利益,之後就致力於將自己的境界傳授給他人。當然,也不一定是讓眾生在今生來世獲得斷除一切輪回根本的利益,哪怕是解決生活問題的竅訣,他們也願意傳授。

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要好好學習佛法,尤其是佛法中的重大問題,這非常重要!現在世間連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都分不清楚,很多人都覺得最重要的是住房、轎車、吃飯、地位,家庭、感情等。雖然對在家人來講,這些不得不考慮,但真正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聽受佛法,以及斷絕自相續中的煩惱種子,因為這對生生世世都有利益。而世人往往顛倒,有人說:他欠我幾百或幾千塊錢,如果不還,我要開始報復,甚至還想以自己的生命來威脅對方。其實對很多人來講,很多事情並不那麼重要,只是把它看得太重了。

現在大家依靠前世今生的因緣,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此時心中就要想:學習佛法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若不這樣認真對待,也不可能得到真實的利益。而且,學習佛法的機會並不一定長期存在。對聽法的人來講,長期聽法也不可能,到一定的時候,就會被業風吹到四面八方,因為每一個人的業力並不相同。包括傳法者,以前世今生的業力也會離開。其實這就像集市一樣,只是臨時的聚會而已,最終每個人都要隨著前世今生的業力漂泊。所以大家在暫時擁有這麼好的因緣時,一定要從中得到法理。

我看到很多道友在年底考試時的表現,心裏就很隨喜。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通過背誦、講考等方式學習佛法,心裏一定會生起堅固的定解。而一旦生起,強盜也不可能搶、盜賊也不可能偷,並且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利益,因為在阿賴耶上已經種下了永遠摧不壞的無比殊勝的金剛種子。因此,大家在有這樣殊勝的因緣時,還是要高度重視。

今天,我在參加道友講考的過程中,也想起來以前的聞思生活。上師如意寶講戒律、《釋量論》、《中觀莊嚴論》、《定解寶燈論》等時,我們每天都要為講考做準備,雖然很少被抽到。記得上師講《釋量論》花了四到五個月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中,我只輪過一次,但卻每天準備,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沒鬆懈過。雖然這是十幾年前的夢,但這個夢非常好。對一生來講,我始終覺得依止上師聞思修行佛法的經歷最燦爛、最美好,因為這使自己的相續與佛法結下了最殊勝的善緣。除此之外,不要說無始輪回的盛事,就是即生中去過很多國家、享受過很多快樂,這些對相續有利無利也不好說。

對很多道友來講,不管是現場聽受,還是依靠光碟來結上法緣,緣起和因緣都非常殊勝,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最近接觸過一些佛友,包括在家、出家二眾。有些把學習佛法看得很重,覺得特別重要。有些只是一個表面的形象,他們說:堪布!您能不能去我們那裏轉*輪?當時我說:傳法就是轉*輪,我現在正在給你們轉*輪。若去你們那裏,我也不一定轉得了。可能只能互相看看、見見面,這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我們都不是見解脫,這個有漏身軀誰見了利益也不大。但佛法的道理誰懂了,他肯定會得到利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

寅八、以商人喻說明精通道:

如求利商熟知故,中經都市城邑村,

不住彼處及寶洲,知不住家通路途。

明瞭菩薩則通曉,聲聞獨覺智解脫,

不住于彼及佛智,不住無為解道理。

首先講比喻:比如,一些希求珍寶利益的商人,因為他們經常到大海裏去取寶,從自己家到大海之間的整個路途就非常熟悉。雖然從他們家到大海之間要經過大的都市、中的城邑、小的村落等,但卻不會住在這些地方,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去大海取寶,所以不可能住在途中。同樣的原因,他們也不會安住在大海中的寶洲上,或一直呆在家裏,而會精勤地趕路。現在的生意人也是這樣,在生意沒做完之前,他們會今天到廣州、明天到上海、後天到新加坡、外天到馬來西亞,每天都在虛空中飛來飛去。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知道:真正明瞭智慧和方便的菩薩,因為他們對中間城等般的聲聞、獨覺的小乘道果完全明白、通達,就不會住於下劣之道,而安住於人無我的境界。也不會以實執的方式安住於寶洲般的佛智,以及以享禪樂的方式安住於家園般的無為涅槃的寂滅法界。也就是說,他們在通達暫時行道般的聲聞、緣覺、菩薩的境界後,會盡可能地利益包括這三種種姓在內的所有眾生。

講《現觀莊嚴論》時經常講:作為菩薩,對人無我肯定要精通;如果不懂,實執煩惱就沒辦法斷除。但是他也不會沉溺於人無我的境界,也就是說,一定會通達法無我的智慧。那在這種智慧中,自然就不可能有任何執著相,包括對佛智也不會有執著。如果沒有通達一切萬法皆為空性,暫時的執著也不可能成為究竟的修行,因為這只是歧途。

最近我在監考的過程中,經常聽到道友們引用特別好的教證。今天有一個道友說:臥輪禪師覺得自己能斷除分別念,對外境不起執著,修行一天比一天好,於是這樣宣說自己的境界: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通過智慧觀察後,認為他也沒有通達真正心的本性,仍然執著相,然後以一個相反的偈頌說: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其意是說,他很有本事、很了不起,我慧能沒本事、沒伎倆,不斷除種種分別念,對境時心念也數數生起,其實菩提是不能增長的。實際上,六祖說的是對的。所以,如果我們認為菩提在內的萬法實有,就不合理。

總之,大家務必清楚,菩薩所追求的不住輪涅邊的遠離戲論的空性境界,就是中觀所講的勝義諦,或者說所謂的中道。就像商人,他不會住在家裏,也不會住在寶洲,更不會住在路途中。作為菩薩,他不會住于輪回的邊,也不會住於涅槃的邊;在通達勝義不生不滅的境界後,在世俗中就會以如夢如幻的方式來利益無邊眾生,這就是菩薩的善巧方便行為。

醜三(攝義)分二:一、意義;二、比喻。

寅一、意義:

何時慈心結緣眾,行空無相願等持,

彼者既不獲涅槃,亦不可立有為處。

什麼時候,菩薩以大悲心結緣眾生後,行於非常深妙、殊勝的空性、無相、無願三解脫等持中,那他既不可能墮入涅槃的邊,也不可能安立他是執著生死輪回有為法之處者。意思是說,只要真正有通達一切萬法為空性的境界,利益眾生的悲心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來,而不可能住於輪涅二邊。

因此,一旦擁有最高的智慧,就不會像世間人一樣執著相,或對什麼事情都有特別嚴重的實執。《增一阿含經》中說:智慧最為上,無憂無所慮,久畢獲等見,斷於生死有。一般來講,具有境界的菩薩絕對不會捨棄眾生,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利益眾生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會把眾生當作相來執著,這一點大家務必清楚。

所以,在攝受眾生、弘法利生的時候,大家一定要隨緣。什麼叫隨緣呢?即當各方面的因緣具足時,應盡心盡力將自己的空性境界或所懂得的佛法傳遞給有緣眾生。一旦眾生全跑了,或眾生不恭敬你,也不要特別傷心地哭:我的弟子全部跑了,怎麼辦哪!現在這座寺院只剩下我這個老和尚,好可憐哪!沒有必要。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全部都會離開;因緣具足時,無數眾生都會集聚在你身邊,這是自然的規律。尤其一旦一個人在智慧、名聲等因緣具足時,弟子就會像蜜蜂聚集在花園裏一樣自然而然前來。而一旦你這個老和尚或上師不具足名聲、財富等,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離開,就像《君規教言論》所講的一樣:如無果樹乾涸海,一切鳥類不集聚。所以,在那個時候也沒有必要特別實執。現在有些道場對眷屬太執著,這沒有必要,應該隨緣。

另外,在聞思修行、弘法利生的時候,也應不緊不松,此是非常重要的見解。太松了,對聞思修行、弘法利生沒有計劃、管理,每天都隨隨便便,處於無記的狀態,這也做不了什麼事情。因為,除了高僧大德無勤任運的事業之外,很多事情都需要勤作,而它也需要智慧和方便,所以不做就不會有結果。然而一旦事情不成功,就特別傷心、低落,這也沒有必要。

寅二、比喻:

如化人身非不現,彼以名稱亦能立,

行解脫門之菩薩,彼以名稱亦能立。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菩薩涅槃也不是,輪回也不是,那到底是什麼樣呢?他會不會成為世人所說的非男非女,或因明所講的三品物體等矛盾現象呢?可以這樣回答:作為菩薩,雖然他不住于任何邊,但也可以利益眾生、通達法界,還可以菩薩的名稱來稱呼。

打一個簡單的比喻:比如,幻化人的身體並非誰面前都不顯現,因為在眾生前幻化時就會現前,而現前時他以名稱也可安立。比如幻化為士夫、大德等,在出現的時候,人們就可把他安立為這樣的名稱。很多小孩天天都沉溺在網路遊戲中,甚至很多大人整天都製造一些虛幻世界,那在這樣的虛擬世界中有沒有人呢?有人。比如這是敵人、那是朋友,而且他們還有名稱,甚至他們的思維、智慧也可假立存在。那這樣的幻化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或非人呢?絕對不是。雖然他們不能屬於人當中,也不能屬於鬼神當中,但卻可以現前或如此稱呼。

同樣的道理,雖然住於三解脫門的菩薩不住輪回和涅槃的邊,即沒有這樣的相執,但也可以如幻般地利益眾生。那他有沒有實執呢?沒有。沒有實執可不可以在眾生前現前呢?可以,而且他的名稱也可安立。《華嚴經》雲: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行、不著寂靜、不著境界、不著教化成熟眾生、不著入深法界。這是講,菩薩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不著任何相。總之,以如幻如夢的方式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的,就是菩薩。

另外,《大寶積經》中說:利根者依智慧得解脫,鈍根者依方便受束縛。所以,在學習佛法的時候,瞭解空性法門非常重要。我很高興,很多人通過這次《般若攝頌》的背誦、講考等聞思修行,相續中的實執減少了許多,想利益眾生的心也越來越切了,這非常好!因為,真正般若空性的教義,並不是說善惡都不執著,就什麼事都不做,甚至念誦等善行全部制止,而安住在自以為是的法界中。雖然很多人都認識空性的本質,但在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積累資糧和懺除罪障也不能捨棄,這非常重要!當然,這也是很多能入空性境界的菩薩,手裏經常拿著念珠和轉經輪的原因。但也有很多菩薩說:我是菩薩,什麼都不用。這樣的話,就像有些道友所說那樣:既然什麼都不執著,那餓你兩天,看你執不執著?

癸三(宣說退轉與不退轉之差別)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子一、略說:

若問行為以及根,菩薩不說空無相,

不講不退轉地法,知彼尚未得授記。

這裏略說退轉和不退轉的差別,後一品當中廣說。

比如說,有些修行人問某某菩薩:菩薩或佛子所安住的行為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認識空性智慧並對其如實信解的慧根和信根等根是什麼樣的?這樣提出問題的時候,如果菩薩並不是因為提問者非法器而不宣說,而是因為自己沒有通達這樣的道理,或者說沒有真正的空性境界,才講不出來空性無相的深法,也講不出來不退轉地的境界,或各種不退轉相,那就說明他還沒有真正獲得不退轉授記。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真正是獲得不退轉的菩薩,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看得出來,也就是說,通過他的講述就能知道他到底是不退轉者還是退轉者。

確實,有時通過別人講課或他人的言談舉止,也看得出來這個人到底通達甚深道理沒有。有些人講的時候,因為自己對佛法很有信心,就可以感動很多人,因為他內心深處真正覺得佛法非常了不起。有些人有一些空性的認識,當他講出自己的境界時,別人也覺得這個人起碼懂得這方面的道理。

關於不退轉,八地菩薩是真正的不退轉者,但一地菩薩也有一些不退轉相,還有一些利根者,在資糧道和加行道時,也有相似的不退轉相(如貧女因供燈獲得不退轉授記(2),佛陀在因地時也於九十億劫之前獲得不退轉授記,等等)。但一般來講,得到不退轉授記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必須具備相應的相。關於不退轉相,下品中有廣說。

當然,我們也不要高攀獲得不退轉授記,而應首先保證自己的修行不退。有時候我跟道友聊天,發現有人說話很危險——口口聲聲都說一些生邪見的語言,那時我就會想:他的見解有問題,修行恐怕會退。在講《藏傳淨土法》時也講過,只有具有信心、智慧、秉性正直、希求佛法的人,才會喜歡聞思修行佛法。所以對我們來講,要獲得大菩薩那樣的不退轉授記還比較遙遠。

但很多人說:無垢光尊者依靠這個偈頌證悟,我也要依靠這個偈頌證悟;六祖已經依靠這個偈頌開悟了,我也要依靠這個偈頌開悟……”雖然有些人特別想這樣,但也不一定成功,因為他們都是非常利根者。但我有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要求——不要生邪見,所以大家在一生中,對上師三寶一定要保持比較穩固的見解,這非常重要!

但要保持見解穩固,我覺得每天都要充實自己,即要多聽一些佛法。若沒有聽法,凡夫眾生的心就會隨著外境而轉,慢慢慢慢就會卷在世間八法的浪潮中,這相當危險!另外,大家平時還要多祈禱上師三寶。總之,應通過各種方式使自相續中的信心、悲心、智慧越來越堅固。一旦堅固,利益眾生就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對自己來講,即使這一生沒有得到真實的解脫,在中陰或來世的時候,依靠深法的力量,憑藉諸佛菩薩的加持,應該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沒有堅固的定解,就會像佛經所說那樣:行菩提者多,能答復者少。可能這也是因為皈依佛門的人中,追求世間八法的比較多,真正心融入法或完全拋棄名聞利養而修行的人很少所致。

當然,真正想聞思修行也不容易。有些人身心不堪能,實在沒辦法。每當他們看經書、背誦等時,種種煩惱、妄念、違緣就會出現。而一不聞思修行,身體也健康、心情也快樂,什麼都好。有些人說:我想做一位好的修行人,很想好好聞思修行,但心裏第二個分別念起來時,前面的善心就被壓伏了,實在沒辦法。這種障礙很可怕!還有一部分人,每當準備聞思修行或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的事情時,外面的因緣往往會間斷他們的善行。當然,極個別人的因緣還是很好。他們聞思修行的心很堪能,不會產生不好的分別念。想背誦就可以背誦,想講解智慧也很敏銳……在善法方面,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

最近,學院對六年以來漢僧中極個別非常優秀的人,授予佛學學士學位並發給證書。昨前天我問了幾位道友,他們確實能背很多論典,我非常驚訝,也很讚歎!當然,這也是成百上千人所了知的事實,因為大家共存共住、互相監督,所以很清楚。他們所背的論典有:《俱舍論》、《三戒論》、《中觀四百論》、《中觀根本慧論》、《中觀莊嚴論》、《量理寶藏論》、《現觀莊嚴論》、《大圓滿心性休息》、《入菩薩行論》等。至於《事師五十頌》、《佛子行》之類的短論就不用說了。

這次,《般若攝頌》背了前面150個頌詞,還有152個頌詞明年背,因為明年才講完。那天背誦後,很多人(包括和我一起當法師的人)都覺得漢僧的背誦很好。我說:《般若攝頌》還不算什麼,像《中觀根本慧論》、《大圓滿心性休息》、《入菩薩行論》等,那麼多頌詞全部都背下來了,這更不容易。的確,沒有善緣或善根,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以前,我也背過《智者入門》、《三戒論》、《定解寶燈論》、《中觀莊嚴論》等論典,還是很下功夫。但《入行論》沒有背完,有一次我很想在夏天一個月中把沒有背完的《智慧品》全部背下來,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所以,有時候自己聞思的因緣跟極個別道友比較起來,內心就很隨喜。

前段時間,我呆在外面城市裏時,有一個人以特別了不起的神情對我說:我要背誦《入菩薩行論》的第一品和第二品,您說可不可以?我說:在佛學院,背一品二品根本不算什麼。他驚訝地問:全部背誦《入菩薩行論》的人真的有嗎?不過我們也很理解他的心情。

因此,我非常希望背誦、講考等非常優秀的人,能隨時隨地祈禱上師三寶,以讓自己的戒律清淨,同時還要發願聞思修行和利益眾生。當然,人生很短暫,能不能真正利益也很難說。以前,上師如意寶的同學裏面,有些活佛、堪布智慧非常超群,但後來因為每個人的發心不同,有些利益眾生非常廣大,有些也並不是那麼廣。但不管怎麼樣,聞思修行、發菩提心等因緣非常好。

以前,我在將近二十年中依止上師聞思修行,對現在來講,這很難得、也很可貴;對一生來講,這也是一種值得經常回味的美夢。現在,很多道友(包括在家出家二眾)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都有學習空性法門和利益眾生的意樂,在有這麼好的因緣時,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以後,不但自己要通達萬法空性的道理,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幫助或利益很多可憐眾生。如果自己身體等方面的因緣實在不具足,內心也要發菩提心,乃至生生世世都要發殊勝大願,這相當重要!

好,今天講這麼多!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道情歌集》中雲:

遠離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勝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輪回不解脫。’”

(2)見《賢愚經·貧女難陀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