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5 23:48:59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1/25 23:44:47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本文主旨擬在探究宗喀巴(1357-1419)菩薩戒思想的意義,及其詮釋是否足以建構大乘佛教的實踐理論。
此中所謂佛教的大乘實踐理論,即是指能夠融貫大乘佛教戒律學的內涵,並且基於大乘佛教思想的本質義,能夠解釋大乘經論中所呈現的增上戒學之戒法原則與概念,指引實踐戒律的正確方向之知識體系。宗喀巴的菩薩戒思想即具有上述的基質,展現在其論著《菩提正道菩薩戒論》中。
本文側重於探究其菩薩戒思想形成的意義詮釋,及其思想的體系內涵。因此,研究的論題焦點即在於:菩薩戒如何能夠含攝大乘與小乘的戒律實踐。吾人認為此一論題的解明與詮釋所開顯的義理內涵,是宗喀巴菩薩戒思想的特色所在。
為了針對以上的內容進行論述,本文嘗試以詮釋的方法闡明宗喀巴的菩薩戒思想。基本上宗喀巴的菩薩戒思想具有系統化的思辯理趣,本文嘗試從其菩薩戒思想形成的背景進行了解,以究明其思想的立基點及詮釋的基本進路--詮解大小乘戒相融問題的原因、方法論與訴求目的;再就其著述《菩提正道菩薩戒論》的論題與詮釋特色加以呈顯,理解其菩薩戒思想的內容結構與主張。最後,將再針對其論述的內容進行批判式的理解,以確認其菩薩戒思想的定位與貢獻,及其尚待發展完足之處。檢證其菩薩戒思想「是否具有」與「如何具有」一致性、不矛盾性與完備性所進行的探究,即是本文研究所採取的方法進路與三種判準。
本文研究即依於上述理趣,進一步探究下列的內涵:
一、將大、小乘佛法視為佛教中的知識體系。若佛教的思想為一具有系統的理論,則大、小乘佛法應當有其整體原則,並依於共同原則產生相互的關係與次序;且分別有其不可轉換的地位與功能。同樣地,大小乘的戒律學亦應有此特性。
二、本文所進行的研究,具體而微地以宗喀巴對於菩薩戒的詮釋為主要脈絡,探討其對於佛教戒律原則的解釋,是否能開顯上述所說的系統意義,並完成系統化的理論建構,並使其思想理論發揮系統化的功能。
三、宗喀巴所提出的原則,係源於菩薩戒概念的內涵特性。此又基於其對於大乘佛法要義的理解。若再向上追溯,此即與其師承、佛學思想背景等有關。除了廣泛地探究其理論的內在成因,與思想原則所依據的主觀條件外,本文亦擬引述大乘經論中所呈顯的菩薩戒概念特性,期能說明菩薩戒在理論詮釋上必然面對的問題,以對照出宗喀巴菩薩戒思想的進路。
此外,亦擬對於菩薩戒之實際傳佈史上所形成的論題進行考察。
將上述較屬外在客觀性的兩類論題互相對照,以做為本文探討宗喀巴菩薩戒思想內涵原則的論題發展背景,目的即為了能襯托出宗喀巴菩薩戒思想特色之定位--以系統式的理論思維,闡釋融貫大小乘戒法的原則,建構大乘的實踐理論。其建構實踐理論的目的,即在打破大小乘的藩籬,使成佛的實踐不致形成分道揚鑣的局面。本文研究的主旨即是將上述的內容予以層層解析與說明論述。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87/博士/研究生:王惠雯
指導教授:釋恆清;蕭金松 全文影像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