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5/01 09:58:12
學習次第 : 進階

 淺議宗喀巴的中觀思想

  周天策 龍計兵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

  [摘要]宗喀巴是西藏中世紀偉大的宗教改革家和宗教哲學家,其中觀哲學是中外藏學界和佛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本文首先追溯了宗喀巴思想的歷史淵源,然後從三個側面解說了宗喀巴的中觀思想,指出了宗喀巴中觀思想的理論貢獻。

  [關鍵字]宗喀巴;中觀思想;性空;緣起

  宗喀巴大師是我國藏地佛教第一大教派格魯派的創立者,也是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優秀的學者、思想家和詩人。宗喀巴大師在學問、修持等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是藏傳佛教思想集大成者,被藏、蒙、青、康等族譽為“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是佛教哲學史上最優秀的中觀師之一,其中觀思想成為數百年來哲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

  1、宗喀巴中觀思想的歷史淵源

  宗喀巴在求學階段就不分流派,擇善學習各種不同的教法和論著。宗喀巴對佛教各宗派的思想進行思擇研究後,認為只有龍樹師徒的中觀學說才是佛陀的究竟旨趣。

  龍樹又譯作龍猛,南天竺人,生於佛滅後八百年間,闡述並確立了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理論,被稱作大乘佛教“八宗之祖”。龍樹對當時印度各部派執有和執無的偏見,提出中道緣起學說。他否定以有無、生滅等對立極端的觀點來說明世界,而是用不偏不倚中道觀點來解釋世界萬物。“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1]龍樹認為諸法因諸緣聚合而起,沒有自性本體,所以諸法當體即空;但是雖諸法雖唯借假名安立,其作用卻不空,若從這兩個方面來理解萬物,即是中道觀。

  龍樹弟子提婆對中道緣起的中觀學說做了進一步的發揮,認為世間一切事物是由於人被無明所覆蓋而主觀臆造的一種假名,就它們實相而言,一切都是空,諸法空不可得。西元五至六世紀,佛護和清辨兩位論師對龍樹的中觀思想進行闡釋。佛護思想在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到七世紀月稱論師把他的思想加以發揮,後人才將他們的學說稱為中觀應成派。清辨承認心外有境,反對瑜伽行派的唯識無境說,後世把清辨的學說稱作中觀自續派。宗喀巴總結大一切教誡理論,執擇各宗見地,以中道觀為正宗,主要參考提婆、佛護、清辯、月稱對龍樹著作的注疏,以月稱為依止,而建立了自己的中觀思想。

  2、宗喀巴中觀思想的主要內容

  緣起思想是佛教理論基礎,呂澂所講:“印度佛學基本精神是奠定在緣起說基礎上。”[2]釋迦牟尼在世時提出緣起說,在當時不是一種徹底宇宙觀。緣起思想依然是龍樹中道觀理論的核心。龍樹為破斥外道及諸小乘派別的執有與執空的主張,執有的主張,將緣起和性空結合起來,提出緣起性空說。月稱論師將之發展為性空緣起說,指出現象因為性空才是緣起。幾百年後西藏各派對緣起性空見解上各有偏執。宗喀巴在對各部派的見解進行駁斥的過程中闡述了他的中觀思想。

  首先,宗喀巴強調緣起有,對緣起思想加以維護。“緣”是事物賴以生成的條件。“起”是生起的意思,表示“緣”的一種功能。“緣起”也是一切事物所賴以生起的因緣的意思。中道觀緣起的含義是:世界上一切形形色色事物現象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成,都是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的存在。宗喀巴認為當前西藏佛教的混亂頹廢是對緣起有的忽略。為了維護緣起思想,宗喀巴特別批判了西藏早期流行的“無分別說”。宗喀巴認為應破除萬法自性而不破除緣起有,才是龍樹中道觀的題中之義。宗喀巴指出,當時西藏各部派因不清楚所破的界限而犯有所破太過和不足的過失。其次,宗喀巴徹底地貫徹自性空思想,對中觀自續派進行清查。“性”即自性,“是指固有(非因緣所生)、單一(非各種元素成分組合的)、獨立(不依靠其他事物和條件、不受其他事物和條件的影響)、性質不變(永恆的、絕對的)‘自性’”[3]。“性空”即眾緣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佛教將世人對自性的執著分為“人我執”和“法我執”。在這裏,“人”指主體,“法”指客體。“人我執”是執著主體為一種有自性的實體存在,而“法我執”指執著客體為一種有自性的實體存在。對於“人我執”,宗喀巴指出:“謂如車與支,於一、異、二具、能依、所依、積聚、聚形七相尋求皆不可得。然依自支立為假有。補特伽羅亦複如是。”[4]宗喀巴強調人是由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組成,並根據車與分支的七種相的分析,得出無有自性的實體為“我”存在的結論。為破除“法我執”,宗喀巴說:“第二抉擇法無我。補特伽羅假施設事,謂五蘊、地等六界、眼等六處是名為法,彼自性空名法無我。抉擇此理雖有多種,《入中論》中以破四生抉擇諸法皆無自性,釋論說彼為法無我,故於此中當略宣說。”[5]宗喀巴採取了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應成方法,破自生、他生、共生(俱生)、無因生(自然生)等四生,抉擇與主體相對的客體也無有的自性實體存在。宗喀巴徹底地貫徹龍樹、月稱一切法皆無自性的思想,進一步對自續中觀派的名言有自性的見解進行批判,正如藏學家王堯所講:“宗喀巴認為,即便于名言月稱亦不許諸法自性成立,這一點是宗喀巴對月稱應成中觀學說理解最為關鍵的一點,也是整個宗喀巴中觀思想的核心。”[6]

  宗喀巴對各家學說進行批評過程中,強調即有即空,把緣起與性空互融性標識了出來,列為中觀的不共之義,亦是龍樹、月稱的思想主旨。宗喀巴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生(緣起),自性本空(性空),緣起即為性空,性空即為緣起。“諸法緣起即是性空,何以故,是無自性故。諸緣法其性非有,無自性故。何故無性,待因緣故。若法有性,則無因緣亦互有,然非如是。故無自性,故說為空。如是我語亦是緣起,故無自性,無自性故說空應理。”[7]宗喀巴指出倘若諸法有自性,則不依賴因緣也可以自己生成,那麼法應是恒常不變的。但是諸法卻要依賴因緣而得以生起,故諸法無有自性,即性空。“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性空與成立,作所作不違。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有用則不空,墮苦惱險處。”[8]

  3、宗喀巴中觀思想的價值與影響

  秉承龍樹、月稱之旨,強調緣起有,徹底地貫徹自性空,突出緣起有與自性空的互融性,此即為被尊為雪域聖哲之首的宗喀巴的中觀正見的核心思想。宗喀巴在中觀思想中徹底地貫徹龍樹的諸法性空的思想,其價值意義正如著名學者劉宇光所講:“但當空義可依宗喀巴的路線令謀意義時,則確實為中觀哲學另辟了新天地,可以說宗喀巴的中觀空義於佛教內顯然不限於只在一時一地才有價值,而是已成為中觀空義的把關者,尤其擅長於分辯以斷邊見混淆空義、以反智偽冒般若智者。”[9]宗喀巴對緣起有與自性空同樣重視,這在西藏佛學界是前所未有的,亦如著名學者朱麗霞對宗喀巴的稱讚:“宗喀巴真正給予了“緣起”、“性空”以同等的重視,在某種意義上說體現了一種絕對的中道精神。”[10]

  在其中觀思想的指導下,宗喀巴建立了宏大格魯派顯教教法體系,完善了西藏佛學理論,促進了西藏佛教的發展。宗喀巴並以此擔負起改革和振興西藏佛教的歷史使命,挽救了西藏佛教的混亂頹廢的局面,其所創建的格魯派亦成為七個世紀以來西藏佛教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龍樹, 鳩摩羅什譯,《中論·觀四諦品》

  [2] 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25.

  [3] 多識·羅桑圖丹瓊排,《愛心中爆發的智慧》[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1998:25.

  [4] [5] [7]宗喀巴,《宗喀巴大師集》[M].蘭州:民族出版社 2001

  [6] 王堯 褚俊傑,《宗喀巴評傳》[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78.

  [8] 宗喀巴 郭和卿譯,《緣起贊》

  [9]伊莉莎白·納珀,《藏傳佛教中觀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序言,10.

  [10]朱麗霞,《宗喀巴佛學思想研究》[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234.

  作者簡介:周天策(1977—),學號20070031,男,江蘇徐州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