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祖師像所特有的造型風韻

藏傳佛教習慣上以西元838年朗達瑪滅法為標誌分成前弘期和後弘期。前弘期又稱法王時期,即松贊干布、尺帶丹珠(赤德祖贊)和熱巴巾(赤祖德贊)三位對西藏佛教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贊普統治時期。那時,吐蕃和唐王朝兩度通婚,並通過與尼泊爾等地的通婚和交往,使佛教在青藏高原建立起最初的影響。(圖1清銅鎏金松贊干布法王像)
  由於佛教傳入藏區正是印度密教興起時期,因此藏傳佛教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密宗特點,並在後弘期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源自這一特點,在藏傳佛教的造像中,即多了祖師、諸本尊和護法等特有的造型。
  

第一位藏區弘法成功的是來自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內)的蓮花生(圖2明銅鎏金蓮花生像),據說是印度金剛乘始祖因陀羅部底之子,752年到達拉薩,是為密教傳入藏區的開端。由於他在第一次“佛苯之爭”中取勝,將吐蕃原的土著苯教信仰中許多神靈收歸佛門(圖3銅鎏 金苯教祖師辛饒半窩像)。蓮花生在弘傳佛教的過程中,將土著文化有機地納入佛教文化,遂被看成是藏傳佛教的奠基者。藏區最早的教派寧瑪派(僧眾習戴紅色僧帽,故俗稱紅帽教或紅教)尊為他祖師,加之甯瑪派植根民間的特點,因此,其造像在西藏得到廣泛供養。蓮花生造像常見有靜寂相和忿怒相(圖4清忿怒相蓮花生像)之別,靜寂相即法身大士的形象,一般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托嘎巴拉碗,臂間挾一根骷髏杖;忿怒相則是其教令輪身,象徵受大日如來的教令,為降魔化現的憤怒身,以右手持蠍為標識。
 

 阿底峽(982-1054年)出身於孟加拉王族,法名燃燈智。應古格王朝邀請到西藏阿裏地方弘法,為後弘期最先開宗立派者,並由其弟子仲敦巴最終完成噶當派的創立。(圖5清銅鎏金阿底峽像)
  噶舉派創始人是後弘期著名譯師瑪爾巴居士(圖6明銅鎏金瑪爾巴像),因其沿襲印度僧人習俗,常年穿著一件白色僧衣,弟子廣為效法,遂被民間俗稱為白教。他有四大弟子,人稱“四大柱”,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米拉日巴(1040-1123年)。米拉日巴(圖7清銅鎏金米拉日巴像)本名退巴嘎,意譯“聞喜”,後藏貢塘人。他因懺悔自己復仇的暴虐拜瑪爾巴為師,以苦行的事蹟著稱。
  

噶瑪拔希(圖8清銅鎏金噶瑪拔希像)創立了活佛轉世制度,追認都松欽巴為第一世活佛,自己是第二世。從饒迥多吉5歲被認定是他的轉世活佛起成為定制(圖9明銅鎏金饒迥多吉像),傳至日必多吉1959年叛逃共曆16世。
  元朝時西藏正式歸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其間薩迦派(花教)薩迦五祖在藏傳佛教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確實不容忽視(清銅鎏金薩迦派祖師像)。
  

藏傳佛教中以格魯派的形成為最晚,但發展最快,影響也最大。祖師宗喀巴(1357—1419年)(圖11清銅鎏金宗喀巴像)造像保留了明顯的明代風格,與後世的宗喀巴造像相比也更接近與寫實。
  

乾隆年間,三世章嘉(圖12清銅鎏金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像)主持改建雍王府為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在白塔寺興辦滿文講經院,經頤和園建造三層佛樓,並親塑千手臂白傘蓋佛母像等。
 

 總體而論,在藏傳佛教的祖師造像中,體量較大,造像年代與被造像者生活的年代越接近,收藏價值也越高。如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尊四世班禪大型造像(銅鎏金四世班禪),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這位大師的面相。

 

相關文章: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1400)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10046)
1168~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9315)
◎藏傳佛教寧瑪巴各佛學中心 編輯部 緣氣:(5537)
1978~藏傳佛教尊者~利美交流全球翦影 編輯部 緣氣:(4710)
967~藏傳佛法詞慧 編輯部 緣氣:(4492)
948~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 緣氣:(4449)
879~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在台灣中心 台灣中心  緣氣:(7963)
816~藏傳佛法詞彙 編輯部彙集 緣氣:(4590)
778~藏傳佛教現代國寶~全球唯一金銅雕美學藝術唐卡 塔爾寺 緣氣:(7921)
766~藏傳佛教格魯派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 編輯部 緣氣:(8728)
762~藏傳佛法名詞解釋﹝1﹞ 編輯部 緣氣:(4770)
法光佛研所的藏傳佛學終身學習課程 札西德勒 緣氣:(9358)
藏傳佛教 中陰文武百尊超度法會 阿不拉 緣氣:(5507)
635~藏傳佛法概要 達賴喇嘛西藏基金會 緣氣:(4646)
寧瑪巴噶陀傳承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開課 sophia 緣氣:(7299)
藏傳佛教大圓滿精義研習班 sophia 緣氣:(7832)
582~藏傳佛教名詞 kathok 緣氣:(4547)
藏傳佛教與藏醫的關係 cmh 緣氣:(5690)
藏傳佛教八大護法 慧林 緣氣:(5735)
No318藏傳佛教藝術介紹 秘境寶藏 緣氣:(7125)
【No267】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美學 李源盛論作 緣氣:(6188)
【No258】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 劉婉俐論作 緣氣:(9192)
藏傳佛教簡介 ( 下)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4919)
藏傳佛教簡介(上) 藏傳佛教簡介 緣氣:(5119)
藏傳佛教基本禮儀 tanya 緣氣:(5599)
藏傳佛教中密法的特色與意義─西藏協會 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618)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觀─西藏協會理事長覺安慈仁 昭慧 緣氣:(5095)
藏傳佛法四加行 卡塔任波切 緣氣:(9688)
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指導教授:曾永義 ; 蔡麗華 緣氣:(8948)
藏傳佛教舞蹈寧瑪派金剛舞之探討 指導教授:曾永義;蔡麗華 緣氣:(5388)
達賴喇嘛論藏傳佛教的價值 郭國汀編譯 緣氣:(4610)
藏傳佛教中流傳之準提法探討 普光 整理 緣氣:(9988)
藏傳佛教中的度母形象 緣氣:(9597)
藏傳佛教的重要本尊 綠度母 緣氣:(11474)
藏傳佛教及其造像 緣氣:(5461)
清淨的心靈世界藏傳佛教藝術造像賞析 陳俊吉 緣氣:(8133)
試論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藏傳佛教文物 陳俊吉 緣氣:(8235)
藏傳佛教密宗神像的宗教文化內涵 陳俊吉 緣氣:(11760)
藏傳佛教中的造像分類 緣氣:(9402)
靈相佛光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藝術漫談 丹曲 緣氣:(7773)
清代宮廷與藏傳佛教文化 王家鵬 緣氣:(5189)
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 布達拉宮 緣氣:(11118)
論藏傳佛教中佛塔的歷史傳承 劉成有 緣氣:(4801)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緣氣:(16160)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格桑尼瑪 緣氣:(8888)
什麼是藏傳佛教佛像? 緣氣:(5476)
散談藏傳佛教唐卡藝術 李念 緣氣:(4598)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康格桑益希 緣氣:(10398)
藏傳佛教格魯派修行人一生的修行情況 雪歌仁波切 緣氣:(8906)
論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哲學思想 喬根鎖 緣氣:(5333)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下一) 措如·次朗等 緣氣:(6242)
談藏傳佛教對創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多識仁波切 緣氣:(10236)
青海宗喀巴文化研究為繼承挖掘藏傳佛教理論提供依託 王大千 緣氣:(7615)
甘丹寺創建六百周年 藏傳佛教史地位重要 緣氣:(8201)
淺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教育 緣氣:(9168)
藏傳佛教聖地 塔爾寺感受穿越歷史的虔誠 鈕東昊 緣氣:(10985)
宗喀巴改革藏傳佛教和黃教的興起 緣氣:(10126)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10255)
藏傳佛教時輪法的傳承源流 緣氣:(9489)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7902)
青海掠影探訪藏傳佛教之光 緣氣:(7535)
有關藏傳佛教的帽子 緣氣:(5603)
藏傳佛教派別 緣氣:(8513)
太虛大師與藏傳佛教 劉雨濤 緣氣:(8810)
藏傳佛教高僧活佛的塔葬 寧世群 緣氣:(5398)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6158)
青海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主要寺院 緣氣:(4985)
藏傳佛教史上的公案“他空見”與“自空見” 緣氣:(7457)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5507)
藏傳佛教喇嘛:11世班禪已承擔起歷代班禪的重任 緣氣:(8304)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4433)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一) 緣氣:(7659)
藏傳佛教造像題材分類及其藝術特徵(二) 黃春和 緣氣:(10669)
弘宣佛法與記錄人生--略說藏傳佛教傳記文學作品 陳慶英 緣氣:(5013)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與“後弘期”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緣氣:(10294)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文化的貢獻 索代 緣氣:(10358)
探索藏傳佛教寺院管理的新模式 鄭堆 緣氣:(7479)
藏傳佛教及其殊勝 貝瑪旺晴 緣氣:(11186)
元代藏傳佛教在華北的傳播 李尚全 緣氣:(4178)
藏傳佛教供養儀軌 緣氣:(15625)
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反思企業精神領袖與團隊管理 世界經理人網 緣氣:(9286)
談藏傳佛教培養人才的模式 緣氣:(4948)
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皈依境 喜饒嘉措 緣氣:(8264)
宗派概論 藏傳佛教 佛光教科書 緣氣:(6330)
關於對藏傳佛教、密法的幾個錯誤認識 洛桑陀美仁波切 緣氣:(9426)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一)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7807)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二)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8407)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三) 周拉 班班多傑 緣氣:(7861)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四) 班班多傑 周 拉 緣氣:(8011)
藏傳佛法智慧手機版入口 陳俊吉 緣氣:(5699)
藏傳佛教 什麼是根本上師?! 緣氣:(5787)

上一篇(藏傳佛教派別) 回目錄 下一篇(漢藏宗派異同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