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02/06 01:56:58
學習次第 : 進階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
出版說明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諸學員,在修學的經典中急需一部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之廣略適宜的立論著述。遵照普見一切智·班禪大師“此內容應當重新編寫”的重要指示,由瑪維森欽·果莽阿旺扎喜的再化身賽至尊大師主筆,由本編輯組協助,作為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師之無誤的意趣精華——見、修、行與基、道、果的言簡意賅、重點突
出和圓滿翔實的立論,編輯出版了這部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的典籍。
格魯派又稱“新噶當派”,因其首建甘丹寺(也譯作噶丹寺)作為該派主寺,所以也稱作甘丹派、噶丹派。
此中難免有相違紕繆之處,懇請諸位通達佛經樞要的公正大德恩賜以引自教理準繩之去誤、指正和破立。不勝感激。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教材編輯組
2001年 吉日
目 錄
書首禮贊與序
第一章 總說對於內道佛教不同宗派之建立應當如何獲得定解的道理
第二章 別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之無垢宗規的建立
第一節 噶丹派教主夏·宗喀巴·洛桑紮巴出世
後為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一、受生為圓滿種姓的情況
(一)最初如何發心願成最勝菩提的情況
(二)諸多顯密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1.顯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2.密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3.若干論典中授記的情況
(三)在化機共同心目中於此土化身轉世的情況
二、此身獲得功德的情況
(一)一切功德之本是受持律儀戒的情況
(二)廣求多聞獲得教理功德的情況
(三)如理修習獲得證悟功德的情況
三、獲得功德後為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第二節 諸持教法嗣弘揚宗喀巴大師無垢正宗的情況
第三節 正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的無垢宗規的立論
一、因位波羅密多乘規之見、修、行的立論遠離過失的情況
(一)見清淨,脫離常斷二邊的情況
1.無偏私地辨認所破如何破除的情況
2.對能詮的經典分別了不了義,破除常斷二邊的情況
3.分別所詮義的不了義將空性與緣起現為無違相助的情況
(二)修清淨,遠離昏聵過失的情況
(三)行清淨,任持噶當派純正行跡的情況
二、果位密宗金剛乘之基、道、果的立論如何主張的情況
(一)基位的主張與初次第道的立論
(二)父續道之心要世俗幻身的立論
(三)母續道之心要勝義光明的立論
(四)二諦體性合一雙運的立論
三、以將顯密持於無違相助之道,顯揚全部佛法實修樞要的情況
書首禮贊與序
南無古汝(梵音)
敬禮上師(漢義)
發心①乳海澎湃浪鬘戲至為方輻輞②際,
十萬賢種星中央志士千月笑顏逐開,
千萬善業光屑平等散遍三界③持女④域,
敬禮天具無畏十力⑤諸能無匹釋迦獅⑨;
① 發心:發菩提心。生起為利眾生願成無上菩提心。
② 方輪輻輞:太陽的異名。
③ 三界:天世界、龍世界、人世界。
④ 持女:大地的異名。
⑤ 十力:佛之十種智力。即1、知覺處非處智力,“處”意為道理,即了知事物之理與非理的智力;2、知三世業報智力,即了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3、知諸禪定解脫三昧智力,即了知諸禪定及八解脫、三三味的智力;4、知眾生上下根智力,即了知眾生能力和性質優劣的智力;5、知種種願望的智力,即了知眾生種種
願望的智力;6、知種種界智力,即了知世界眾生種種境界的智力;7、知一切聖處智力,即了知轉生人、天和達到涅盤等因果的智力;8、知天眼無礙智力,即以天眼見知眾生的生死及善惡業緣的智力;9、知宿命無漏智力,即了知眾生宿命和無漏涅盤的智力;10、知永斷習氣智力,即了知永斷煩惱惑業不再流轉生死的智力。
⑥ 釋迦獅:釋迦獅子,釋迦牟尼的別稱。
一面聰慧智鏡圓具盡所有知識領域,
善行大海波紋附於持寶①態媚美女頰,
四方持女中央名稱盛譽白幡高飄揚,
保任勝者②業于佛教文殊怙尊頂上嚴;
十萬妙智白光照遍智慧天路③遼闊境,
無畏廣志善業長養成熟末劫④諸眾生,
功業均布三域⑤是故二利⑥事業任運成,
法幢舉至三有⑦究竟最勝依怙語日王;
聞思修體能極旺盛戒律清淨美毫燦,
經教正理講臺極廣講辯著作笑語喧,
願護持弘揚噶丹⑧妙規圓具勇心智者,
諸善知識語獅子成辦我心為智慧藏。
① 持寶:大地的異名。
② 勝者:即佛祖釋迦牟尼。
③ 天路:天空的異名。
④ 末劫:末日,世界壞滅的時際。
⑤ 三域:天上、地上、地下。
⑥ 二利:自利和他利。
⑦ 三有:本有、當有、中有。三有者即三界之別名。謂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六道眾生各隨所作善惡之業,即成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故名為有。一欲有,謂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各各隨其業因而受果報,故名為欲有。二色有,謂色界四撣諸天,由昔往修習有漏禪定而報生此天。雖離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淨之色,故名色有。三無色有,謂五色界四空諸天,由昔往修習有漏禪定,報生此
天。雖無色貢為礙而亦隨其所作之因,受其果報,故名為無色有。
⑧ 噶丹:亦譯成甘丹,即格魯派的別名。意為喜足天。梵音譯作睹史多天,舊譯兜率天。六欲天之一。妙欲資具勝於以下諸天,身心安適,且喜具足大乘法樂,故名喜足。
釋教天空金日笑,
現為講修蓮花親①,
教證②芳香漫地際,
善緣方成末劫嚴;
見持龍樹③意趣精,
修穩止觀交替④定,
行任噶當⑤純正跡,
文殊怙教三別法⑥;
無饜聞海精勤行,
思聞義慧斷增益⑦,
修習除昏⑧勝瑜伽,
① 蓮花宗:太陽的異名。
② 教證:即教法與證法。教法指十二部契經,證法指戒、定、慧三學。
③ 龍樹:又譯龍猛、龍勝。約西元二世紀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青年時為著名婆羅門學者。後皈依佛法,精通三藏,並大力弘揚佛法,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風靡全印度。主要著作有
《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回淨論》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教義,就源於中觀論。
④ 止觀交替:觀即觀察修,一種修習空性的法。以智慧分別觀察無我性空,安住遠離一切戲論境界之中。止即安住修,心不外散,刻意內向,安住修習。是觀修止修輾轉交替的修法。
⑤ 噶當:即噶當派。意為了知佛語不遺一字,悉為修行要訣之教授,故名“噶當”。噶當派,是以其傳教法之特徵命名。“噶”者譯為教,教即教言,指一切顯密經。“當”者譯為教誡或教授,意為對僧徒修習的指導、指示。該派源于阿底峽宗者,以經教為修學指示,故稱“噶當”。其弟子仲敦巴於1057年創建熱振寺,依此道場,成立噶當派,為十一世紀中葉藏傳佛教中興期的一派。
⑥ 別法:差別法。
⑦ 增益:即捏造、虛構、以無為有。
⑧ 昏:昏聵。指神志不清,心力渙散。舊譯昏沉。
文殊怙教三別法;
調柔德行智①故聖②,
聖者成勝樂空③定④,
成就者戒淨根堅,
文殊怙教三別法;
了諸教法無違慧,
除執顯密相違偏,
取諸佛經為教授,
文殊怙教差別法;
樂空道要執為命,
二諦⑤便智⑥各各修,
光幻⑦雙運⑧顯密合,
① 智:智者的省略。
② 聖:聖者的省略,亦譯大法。指道德品質行為高尚者。佛教徒對受持戒律的出家人的敬稱。佛書舊譯為敦肅。
③ 樂空:大樂與空性,即大樂的內心與空性的外境二者。
④ 定:禪定、等持。梵音譯作三摩地,略作三味。于所觀察事或于所緣一心安住穩定不移的心所有法。佛教以此作為取得正確認識,達到出世或成佛的修禪方法。此有兩種:一謂“坐定”,即人們與生俱有的一種精神功能。一謂“修定”指專為獲得佛教智慧、功德或神通而修習所生者。
⑤ 二諦:世俗諦與勝義諦。
⑥ 便智:方便與智慧的略稱。
⑦ 光幻:即光明幻身。由修習無上密乘圓滿次第之力,所起虛空形色如圓光等。雖無行相而有種種現分;雖有現分而無自性,故名幻身。
⑧ 雙運:密乘五圓滿次第之一。智慧空性與方便大悲雙運,智慧光明空性與方便俱生大樂雙運或指外境完美空性與內心永恆大樂雙運。雙運,謂兩種事物同時存在,兩兩融合。
道乃洛桑佛法藏。
雪域天空閃爍極多種種宗派星宿皆以自大光矜驕,
殊勝別法成無上甘露藏噶丹妙道新月圓輪居中央,
功業千萬白光屑平等遍佈四大洲①美譽飛揚三有頂,
盡奪他部蓮傲稀有睡蓮含笑我以百萬三信②香恭迎。
由是意樂③雲冠中,
噶丹妙規天鼓音,
悅耳敲響公正智,
除器三過④請聆聽。此亦如(經莊嚴論)中所講:“此中,由依先聞如理作意⑤生,由能如理作意正義悟慧生。”即是說,應當以意樂加行⑥二者之門,如理依止大乘善知識,用猛勵的精進,長久聞習佛經及其注釋;根據聞所生慧,善斷增益;憑依熟習與思維所聞義的思所生慧,如理瞭解所修持的行止取捨之諸要,從而回遮三門⑦的一切惡行,並以思所生慧,獲得定解;憑依修所生慧,斷除生死的根本⑧,證得涅檠果位。
① 四大洲:四大部洲。佛書所說位於須彌山四方大海中的大陸,即東勝身洲、南
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② 三信:三種信,即清淨信、勝解信和現求信。
③ 意條:或譯為增上意樂和勝,即熱忱、忠心和衷心的意思。
④ 器三過:法器三過,即聞法弟子的三種缺點。耳不聞,如器口下覆,不能注入;
心不記,器底穿漏,終歸流失;具煩惱,如容器不潔,終變污穢,不堪使用。
⑤ 作意:思維、思索、思考。
⑥ 意樂加行:思想與行動。
⑦ 三門:身、語、意,即行動、語言和思想。
⑧ 生死的根本:三有根本有六事,謂貪、嗔、慢、無明、染汙見和疑。
應當以如是聞思修三者互不分離之門,將一切佛經樞要拿來匯歸為一個補特伽羅①成佛的順緣,將如是全部佛法的實修,作為正行的心要。即如章嘉若白多吉②所講:
“聞思不偏狹,
經論達教授,
宣說正理道,
此即名智者;
堪足拔煩惱,
能調自他心,
見修決無誤,
此名成就者;
智不壞成就,
成就不壞智,
于教成利益,
亦稱為正士。”
在如是於全部顯密之樞要,以聞思斷除增益中,首先聽聞成反主要的道理,亦在(菩薩藏)中講道:
“由聞知諸法,
由聞遮罪孽,
由聞斷無益,
由聞獲涅磐。”
① 補特伽羅:是梵文譯音,即人。依附五蘊命名為人,為士夫,為有情眾生。漢文亦譯作數取趣。指人不斷流轉六趣而言。其身心中所有功德過失,時增時減,數數聚散,故名數取趣。
② 章嘉若白多吉:生於1717年。八歲時由雍正帝迎至北京。1735年護送七世DL格桑嘉措回藏。乾隆時被封為“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
其中第一句偈頌講了由於不混淆地通達了內外道①各派的基、道、果②的立論和明瞭一切所知處的取捨建立,故能生髮正見的道理。第二句偈頌講了由獲得戒學,業集③就能從罪惡中回遮的道理。第三句偈頌是說由獲得定學,就能斷除雜染和散動④等。第四句偈頌講了由獲得慧學,就能得到斷除了生集——生死的涅磐果位之理。詳廣者,當如《正理海注疏》所講而了知。此外,《菩薩藏》中講道:
“不學若遍知,
業果豈真實。”
又講道:
“不學皆不知。”
《智樹論》中也講道:“故于諸學問,應捨命勤學。”等。如此所講,如果對於一切內外所知明處⑤全無所聞或不學習,休說浩若大海的佛經旨趣,甚至世俗善惡的些許取捨也不能知,而那種只滿足於吃喝的所知,何異於黃牛之所為。
① 內外道:內外教派。佛教徒自稱為內道,稱異於佛教的為外道。
② 基、道、果:大小乘的見、修、果三位。基位,指抉擇正見;道位,指修習行持;果位,指現證菩提。
③ 業集:指能招引後果的業。是業和煩惱二者之一。集,積集眾生諸業習氣,招聚天等六趣同類同形之果,故名為集。佛教把人們產生現世痛苦的原因,看成是起源於人體本能的欲望,是多方面原因集合而成,人生痛苦起源於此,故名“集”。
④ 散動:縱心流散于諸妙欲,稱為散動。此分六種:有自性散動、外散動、內散動、相散動、粗重散動和作意散動。
⑤ 明處:即學科、學問。經過學習可以獲得知識的科目。略作明。明有大五明和小五明共十科。大五明有工藝學、醫學、聲律學、正理學和佛學。舊譯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和內明。小五明有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相學。
因此,僅得一次的暇滿①人身,便是唯成無義虛耗了。龍樹菩薩講道:
“凡不習學問,
彼愚同畜牲,
此無學問口,
皆如地之穴。”至尊薩班②講道:
“不辨有無益,
不思亦不聞,
唯求食飽腹,
是只無毛豬。”
即如此等所講。所以,一切智者皆應在此難得而義大的暇滿人身大寶僅得一次之時,以意樂加行之門,徹底依止善知識,總於所知明處,別於<五部大論)③和密乘四續部e之立論等顯密的一切經義,達到全無饜足的聞思究竟。
① 暇滿:八有暇和十圓滿。八有暇,意謂脫離八難,有修學佛道的餘暇,世稱為離八無暇,反之則為八無暇。八無暇,即地獄有情、畜性、長壽天、生於邊地、諸根不全、執邪見和如來不出世。十圓滿,即生為人、生於中土、諸根全具、未犯無間、淨信三藏、值佛出世、值佛說法、佛法住世、信奉佛教和有緣修學。前五者為自圓滿,後五者為他圓滿。
② 至尊薩班:即薩迦班智達(1182—1251)。全名薩迦班智達·公哥監藏。是薩欽之孫;薩迦五祖之第四祖。幼從其伯父吃刺巴監藏廣學顯密教法。二十三歲起又從迦濕彌羅班欽等遍學大小五明,成為西藏獲得“班智達”稱號的第一人。1344年,應窩闊台次子闊端之
請,攜侄八思巴及恰納相於涼洲,即今之甘肅武威縣。於1247年商定在西藏設官,徵收貢賦等條件,先後兩次致書衛藏僧俗首領,說服衛藏歸附蒙古,是為元代中央對西藏地方行政管理奠定基礎之始。著有《三律儀論》、《正理藏論》、《智者入門》、《格言寶藏》等多種著作。
③ 《五部大論》:藏傳佛教格昔派格西必須修學的五部經典著作。包括《般若》、《中觀》、《釋量》、《律經)和《俱舍》等五論。
④ 四續部:事續、行續、瑜伽續和無上瑜伽續。
即如薩班所講:
“大海不嫌水多,
王庫不嫌寶多,
享用不嫌欲多,
智不嫌善說多。”
此外,《大師傳記》中講道:
“是故於不敗①,
二勝六莊嚴②,
所有名論典,
不滿於一分,
或僅得粗略,
要詳盡學習。”
又講道:
故金剛勝乘,
較佛尤難得,
二成就③寶藏,
入此甚深道,
應長時勤習。”
如此所講,總于佛祖之紹聖彌勒菩薩與佛所授記的大乘師龍樹和
① 不敗:不敗法王,即彌勒佛的異名。
② 二聖六莊嚴:二聖指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律學的二位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大莊嚴指龍樹、聖天、無著、世來、陳那和法稱。
③ 二成就:共通成就和殊勝成就。
無著①等天竺之諸大班智達的經典《慈氏五論》②、《瑜伽師地論》等《五部地論》③、共乘與不共乘的《攝集二部》④、《中觀理聚六論》⑤及注釋、《因明七論》⑥、《對法七論》⑦和《大毗婆沙論》⑧等,以及密宗下部密乘⑨法類中佛密論師⑩所著的《禪定後續釋》、《妙臂》、《問經》;
① 無著:印度大乘佛教廣行派的創始人。生於王族世家,年青時即諳熟五明,以後又學密宗法和大乘經典。中年于烏仗那《今阿富汗》和天竺南部弘揚佛法。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本》《阿毗達磨論集》等。其中大多於八世紀中葉贊普赤松德贊時期由譯師香·益西德譯成藏文。
② 《慈代五論》:彌勒為無著講說的五部經典,有《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寶性論》、《辨法性論》和《辨中邊論》。
③ 《五部地論》:即《瑜伽師地論》,此分五部,有《本地分》、《攝扶擇分》、《攝事分》、《攝異門分》和《攝釋分》。藏譯本署名無著著作,漢譯本署名彌勒著作。玄奘漢譯共一百卷。漢譯本五分次第,《本地分》與《攝抉擇分》之後,次《攝釋分》、次《攝異門分》,次《攝事分》,與藏譯本次第不同。
④ 《攝集二部》:無著論師所著屬於共通宗的《阿毗達磨集論》和屬於不共乘的《攝大乘論》。
⑤ 《中觀理聚六論》:即《中論》、《回諍論》、《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和《寶鬘論》,皆為龍樹所著。
⑥ 《因明七論》:又名《七部量理論》。古印度因明家法稱發揚陳那所著《集量論》的七部注釋,即《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因滴論》、《關係論》、《悟他論》和《淨理論》。前三論解釋因明的本體,後四論解釋因明的組成部分,故有“三本四支”之稱。
⑦ 《對法七論》:即《發智論》與《六足論》。說一切有部的七種根本論著。以迦多衍尼子著《發智論》為總,為身,以世友著《品類論》、天寂著《識身論》、舍利於著《法蘊論》、日鍵連子著《施設論》、拘瑟恥羅著《集異門論》、滿慈子著《界身論》等第六論為支,為足,故後諸論亦分別名為《品類論》乃至《界身論》。七論著者,稱為七阿羅漢。
⑧ 《大毗婆沙論》:即《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的略名。佛圓寂後,優婆俱多等五百阿羅漢在北印度賓陀山名優寺中集體寫成的一部論著。唐代玄奘由梵文譯為漢文。近人法尊法師由漢文譯成藏文。
⑨ 下部密宗:密宗四部中的事部和行部。
⑩ 佛密:亦譯覺密。古印度一阿闍黎名。約西元八世紀末,應吐蕃王赤松德贊之請入藏,對於在藏地傳播佛教密法頗有貢獻。
勝菩提論師所著的《蘇悉地經釋》①等;大聖龍樹與龍覺②、聖天③、月稱④和佛足⑤等論師完滿解釋無上部⑥義理的一切經典,別於降生雪域藏地本土的佛祖第二夏·宗喀巴羅桑紮巴⑦師徒等如日月盛名於世、等同恒河沙數的所有學問通達、德行高妙而有成就之正士所著的浩若大海的顯密經義,不應只滿足于片面的聞思和詞句的一般膚淺理解,而要依止賢能的善知識之語密,結合各種經典的
正文和本注,對於尋求理解的方法、微細正理密語解釋的規理、各個細節劃分之規、各部經論的違越界限、正理觀察的界限、心向所注處的關鍵和以經教正理證成的道理等,不應只流於詞句的大概,而要做到遂字遂句地細緻學習和心中再再串習。應當同諸多辯才一起,以不只一次的反復辯難、提問和反駁推求之門,進行判斷。應當通過長久研習諸大經論,勤學獲得徹底正確理解的方便,並以如實修持所聞諸義之門,對一切經義皆為一個補持伽獲得定解後,
① 《蘇悉地經釋》:即《蘇悉地經明咒毗奈耶品注釋》的簡名。
② 龍覺:即龍菩提,別名龍慧。古印度龍樹論師的弟子。據稱為龍樹所傳密法的
繼承人,證得大手印成就者之一。
③ 聖天:藏音譯作帕巴拉。梵音譯作阿離野提婆,亦作聖提婆,古印度一論師名,
為龍樹有名的弟子。著有《中觀四百論》等書,闡揚龍樹意旨。
④ 月稱:古印度一位佛學家名。西元七世紀時出生于南印度一婆羅門家族。出家後學習龍樹中觀論等,後為那爛陀寺堪布。著有《中論釋句》、《入中論》等。承佛之傳,開中觀應成派。
⑤ 佛足:(994—1018),是後宏時期最大的譯師。他的新譯密法,由薩迦的祖師繼承,後來形成薩迦派。
⑥ 無上部:佛教密宗無上瑜伽部的略名。
⑦ 夏·宗喀巴·洛桑紮包:東方宗喀地方人·善慧名稱《1357—1419》。今青海省湟中縣宗喀地方人。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1363年七歲出家為僧,1372年十六歲動身去西藏,博學顯密經典。三十八歲以後致力於進行宗教改革。著述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1409年,在拉薩大昭寺舉辦祈願大法會。後來一年一度在拉薩舉行的傳召大會就從此開始。同年倡建甘丹寺,並住此寺收徒傳法,形成格魯派。其主要弟子有賈曹傑(第一代甘丹赤巴)、克珠傑(第一世班禪)、根敦珠(第一世DL)等人。
應當日以繼夜地實修成辦解脫和一切種智的所有道次,將所得的暇滿,做到有意義。如是先師唐吉欽巴①講道:
“最初廣求多聽聞,
中達經論皆教授,
最後日夜勤修持,
一切回向為弘教。”
下麵,該略述名為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②的美譽白幡飄揚三域的無垢宗規的建立。
① 唐吉欽巴:義為“一切智者”。這裡是對宗喀巴大師的普稱。
② 日沃噶丹派;亦名噶丹山派。因格魯派的開山祖寺建于拉薩東郊卓日沃齊山上,故有此名。
第一章 總說對於內道佛教不同宗派之建立應當知何獲得定解的道理
在等同虛空的諸刹土①中,諸異生②玄學推理者③各依自己的臆想,於心中確定了基、道、果的立論,產生了數以難計的宣說此等立論的宗派風規。特別是正量④本師佛薄伽梵釋迦獅子以為所化三種性⑤,依次三轉*輪⑥,摧伏了外道六師⑦的一切邪說,弘揚了一切利樂之源佛教大寶後,經過諸位佛語解釋師將三*輪的密意,分別解釋後,佛教的宗輪師中就產生了有、經二部⑧
① 刹土:世間、世界。佛門認為包括四大洲、須彌山和太陽、月亮等。
② 異生:凡夫。未證得正道者。
③ 推理者:尋思者。佛學的法相學者未能如實現見事物本性,但依各派因理,略思詳察,以進行推理者。
④ 正量:真切認識自境。從新認識自境之心,如真現量及真比量等。有標準、真實之義。
⑤ 所化三種姓:三種不同的根器,聲聞種姓、獨覺種姓和大乘種性。
⑥ 三轉法轉:初轉四諦*輪、中轉無相*輪、三轉分別*輪。
⑦ 外道:不皈依三寶,不承認四法印的教派,這裡稱之外道。
⑧ 有、經二部:即有部和經部。有部,即分別說一切有部。梵音譯作毗婆沙,信奉《大毗婆沙論》的古印度佛教派宗名。承認無為和有為三世的四宗派之一,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三時諸法,其體皆有,名為實有。經部,信從契經,固執承認內心、外境二者皆是實有的古印度小乘佛教的一派宗名。
和中觀、唯識二派①等四大宗派。《金剛心釋經》中講道:“佛教有四宗,五非能仁旨。”在此雪域藏地,亦是自從由佛身變化的諸法王、譯師和班智達等的宏恩大德,佛教大寶得以興旺發展以來,諸王臣、菩薩,以及通曉二種語言的諸大恩譯師等,他們何況財富與受用,更以身命也置之度外的難行刻苦和猛勵的大勇勤奮,前往
印度、尼泊爾和喀什米爾等若干地方,以三種喜②,愛戴一切無諍公認的班智達和大自在聖人,聽聞了眾多佛法的教授,將所有的佛經及其注釋典籍,譯成藏語文,迎回了藏地。對於這些經典,如天蓋地的所有學問、德行兼優之士,各依自己的智慧,充分解釋了諸多顯密經論的旨趣,並且實修了法力相承未斷的教授。根據實修的:體驗,從如何教授各自弟子的道理中,對見解尋求之理和正行
為主的教授修行之規等出自新舊密教之見、修、行三者的立論,產生了非一的主張和種種不同的名言應用法,從而形成了許多不同類別的宗派。此等宗派,即如寧瑪派依時間;如噶當派、佐欽派和希解派等依教授;如帕竹派和迦瑪噶舉派依祖師之言;如薩迦派和噶
丹派依地名等而立各自宗派之名,並也就產生了宗派立名的各種方法。但是,這些宗派中,無一不承許皈依和四法印③,所以,那些任何不同的見行主張也全未超越自部根本四宗④的任何宗規。特別是由於大乘總體和金剛乘的基、道、果的立論等全都是根據各自的本續和各種大論,以及憑依上師的要門、驗證和化機的特殊需要而宣說的,
① 中觀、唯識二派:中觀派,也稱“大乘空樂”,與瑜伽行派並稱為印度大乘佛教的兩大派別。兩派約三世紀時為龍樹、提婆所創,各分別為佛護、清辨所發展。中觀主要講緣起性空的道理。他們認為一切萬有,都是相依相待的條件下而存在,叫做緣起,叫有。其
中沒有一個超越條件而能獨立自成、固定不變的實體,叫無自性,叫空。空有兩方雙融雙成,叫做中道,即是中觀。唯識派,此派說宇宙現象一切外境都只是識所變的,是內心世界的反應,外境沒有實體,就叫唯識。是絕對的主觀唯心主義。
② 三種喜:財、物、服侍。以此三種喜來承事上師。
③ 四法印: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磐寂靜。
④ 根本四宗:即指大小乘佛教的宗派,有部、經部、唯識派和中觀派。
所以,沒有一個不成為甚深教授藏。因此,那種被貪愛自宗,憎惡他宗的雜染亂了心而任意講說貪嗔偏袒之惡語和增益者就造積了嚴重的借法罪業,所以,唯是墮入地獄之因。《寶性論》中講道:“雜染愚昧皆謗法,貪見令彼侮佛法。”接著又講道:“凡嗔法者無解脫。”《中觀心要論》中講道:“由偏向而心惱,故終不證寂靜。”班丹達瓦。講道:“貪愛自見憎他見,凡此唯是邪分別。”布教唐吉欽巴②講道:
“其教性相具不具,
不知不見由四因③,
魔啟其口妄分別,
謗法能仁經中戒。”
如此所講,當了知了借法偏袒會成為謗法之業及其過患後,即如下面大佛希互拉④所講:
“獲如是暇已,
我若不修善,
無餘欺過此,
亦無過此愚。”
如《寶鬘論》中所講:“貪嗔癡三毒,所生業不善。”在此有幸這回只得一次暇滿人身大寶之時,就不該由於嗔恚和偏袒之故,
① 班丹達瓦:吉祥月。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論師。
② 布敦唐吉欽巴:布敦一切智。全名布敦·仁欽珠(布敦·寶成)。藏族著名佛學家。藏曆第五饒迥鐵虎年(西元1290)生於後藏夏麥地方。為查普譯師之三傳弟子,後居夏魯寺。所傳教派名為布教派,亦名秋季夏魯派。第六饒迥木虎年(西元1364)逝世。有《佛教史》等著作甚多。
③ 四因:生因、依因、立因、持因。
④ 希瓦拉:寂天。西元七、八世紀時古印度一位佛學家。為印度國王善鎧之子,幼名寂鎧,於那爛陀寺出家。著有(入行論)和<集菩薩學論)等。
而造積嚴重的借法之過來成辦惡趣①之因。一切不分派別的守持佛教者和聖教宗派都應當修學遠離偏袒的淨相和以公道正直的智慧,充分觀察,精進於現一切教法皆為無違和將無餘佛經現為教授的實踐。如是在班禪·唐吉欽巴②所著的《大印根本大道》中講道:
“《俱生和合》《大印盒》、
《五俱》《一味》《四種學》、
《能息》《能斷》《大圓滿》、
《中觀正見引導》等,
各別立名雖眾多,
然通了義與教理,
得有證驗瑜伽師,
觀之乃同一意趣。”
正如尊貴的五世DL所講:
“無偏宗派蔗乳等,
不同甘甜差別大。”
即是說,不同宗派的根本堪布③從各自證悟的體驗上,專為適應自己化機的覺知,雖然各有一套不共的種種宣說之規,但是,此等若由公道正直的智者以正理觀察的話,除了僅僅理解的方式和名言的立法上有所不同外,
① 惡趣:惡途、三途。佛書所說多行上品惡業為因,往趨忍受單純上品痛苦為果的三類有情之總名。
② 班禪·唐吉欽巴:唐吉欽巴是稱號,義為一切智。本名洛桑卻季堅贊,譯為善慧法幢(1567—1662)。為四世達較和五世DL喇嘛近圓戒師,是劄什倫布寺第一任座主和沙拉、哲蚌寺座主。以後由他
轉世的活佛繼承劄什倫布寺法座。1645年,受固始汗封為“班禪博克多”稱號。1647年,又受清顧治帝封為“金剛上師”名號,後被追認為第四世班禪額爾德尼。
③ 堪布:是藏音,即親教師。梵音鄔波馱耶。即傳授出家戒或近圓戒的和尚,故為親教授師,略稱親教。藏地或稱為剃度堪布、近圓堪布。
究竟意趣之樞要是同一的。此說意義極大,故當必須了知。總的來講,就一切經義的理解方式上說法不同,不只是各個宗派如此,就是一個宗派也有若干不同的內部講法。所以,不可以僅僅因此,就成為烏鴉與貓頭鷹之喻。因為,對於佛經,大小乘的說法也不相
同;彼有優劣之別,是佛自己所講;對於佛經,分辨了不了義之理的立論是合理的;自部根本四宗從各自基、道、果的立論主張上也有優劣上下的差別等。所以,經中既破斥上上宗派不承認諸下下宗派的主張,又講了那種下下見能成為理解上上見的方便或臺階之義。這是應當了知的。但是,正如文殊怙主薩班所講:
“論著錯無錯,
終生常議事,
於析其正誤,
謂厭是自過。”
是不應當成為愚夫隨波逐流和群狗隨吠而跟奔之喻的。對於不同宗派的論著之義也應當以精細的正理來探討分析,所依據的經文契合於何處、其意趣如何解釋的方法、是否達到全如意趣、能立的正理是否成為正確的情形等皆應不沾偏袒之垢地再再觀察,分辨善說與惡說的差別。《經藏》中講道:
“一切比丘或智者,
猶如鍛煉磨黃金,
應善思擇吾之說,
非為敬尊是所取。”
無匹的大覺沃①講道:
“安立龍樹規二諦,
此于金王心中立,
雖為今世士夫信,
亦當善擇是所取,
非唯信仰與敬募。”
《三寶語加行論》中講道:
“若僅以一正承諾,
獲得定解然於疑,
不以破立量力斷,
故如泥中所釘橛。”
即加此所言。此外,大善知識喜饒嘉措大師②講道:“正法者,
① 大覺沃:阿底峽的敬稱,意為大尊者(982--1054)。出生于東印度薩霍爾王室,曾任那爛陀寺和超岩寺上座。吐蕃王室後裔降秋殷重禮聘,於1042年自尼泊爾來西藏傳法收徒。他攝顯密兩宗的關要,合為修行次第,著有<菩提道炬論)等論著二十多種,對藏傳佛教
後宏期起過重大作用,成為噶當派的祖師。此外,還著有(醫頭術)等醫學著作多種傳世。他所傳的醫學八部,對於西藏醫學流派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阿裡居住三年,衛藏九年,卒于聶塘。終年七十三歲。因其一生對古代與我國藏傳佛教文化交流有重大的貢獻,故藏族尊之為“大覺沃”,意為大尊者。
② 喜饒嘉措:意為智慧海。1883年出生於青海省循化縣道幃鄉起台溝賀莊。法號全稱是喜饒嘉措·堅華傑貝羅垢,意為智慧海·文殊菩薩喜悅智慧。八歲在循化古雷寺出家學經。十六歲負籍到拉卜楞寺遊學。1904年到拉薩,入哲蚌寺果莽經院深造。1915年考取拉薩三大寺拉然巴格西學位。他潛心佛學研究,獲得了藏族文化歷史方面的
大量知識,在三大寺擔任講學,成為藏語系文化學術界的知名學者。1937年應國立中央、北平、清華、武漢、中山等五大學之聘,擔任藏族文化講座的講師。1939年返回青海,曾寫了《白法螺妙音》等文章,號召佛門僧徒團結起來,保種護教,抗日救國。1942年國民政府為其頒以“輔教宣濟禪師”的名號。
1949年西寧解放後,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文教委員會主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和先後幾任青海省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任中國佛協會長,1956年任中國佛學院院長。喜饒嘉措大師是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著名愛國者。國務院為表彰大師的愛國行為,特由周總理贈
給大師明代隆慶大銅鐘一口。大師還是一位友好使者,多次率團出國,訪問過許多國家,為增進與這些國家人民和佛教徒的友誼作出重大貢獻。他著有《頌尊聖的香池》、《宗喀巴大師贊》等許多名著。他在佛學上的重大成就,不僅在西藏、青海,而且在國內佛教界和世界佛教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大師于1968年圓寂。終年八十五歲。
乃是成辦增上生①、決定勝②安樂之唯一方便。故當詳細觀察優劣與錯否後,無誤隨轉。現見因被立名為似深非深、胡亂動聽之誇張言辭充耳,故而受騙上當,想望全不需要共道的修學等,現在就能一步虎躍於佛土的癡心者和緊閉雙目,以世俗的好惡持教派之偏見者甚多。此等皆為腐敗,故我合十胸前,請君自愛勿誤。”這段公道正直賢者的如乳精的遺教,是應當持于一切公正宗論師之心中的。
文間偈頌
釋教高大無憂樹,
十萬無偏宗蓮開,
種種光華景意春,
盡除有苦最勝藥;
由多智者慧雪山,
十萬稀有見河流,
百味差別雖各異,
法界海中體性同;
可歎少數偏愚士,
①增上生:現高、勝生,即人天善趣的圓滿福報。
②決定勝:定勝、永久安樂。指解脫位和一切種智位。
由搖妒蛇舌尖中,
偏私惡說毒氣噴,
持斷解脫命根行;
謗法業報雖無欺,
逞傲不畏受業報,
貪嗔癡浪所遍覆,
末劫惡人性難伏;
無愛子①舉釋教地,
不沉五濁②海遊戲,
公正智者以細理,
觀察即是佛密意;
各種化機趣與願,
變成優劣萬喉笛,
頓具七音③德雖弱,
成欲脫耳甘露藏;
偏頗汙淨一新月,
公正空中起聖舞,
白光萬屑灑十方④,
無偏釋教須彌嚴。
① 無愛子;遍入天的異名。
② 五濁:五渣、五渾,即壽濁、煩惱濁、眾生濁、劫濁和見濁。
③ 七音:歌音七晶。古印度流行的六十四技藝之一類。謂六合、仙曲、繞地、中令、五合、奮志和近聞等七品歌唱的聲樂。六合聲如孔雀,所以表驚奇;仙曲聲如黃牛,所以表神異;繞地聲如山羊,所以表慈愛;中令聲如鳴雁,所以表豪強;五合聲如杜鵑,所以表歡娛;奮志如駿馬,所以表戰陣;近聞聲如巨象,所以表親和。
④ 十方:東、南、西、北及其四隅,以及上、下,共為十方。
第二章 別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之無垢宗規的建立
於此雪域之境,諸學識淵博、得成就的先師聖人已充分解說了宗派的建立。現在,別就其中成為上品的、殊勝的、最勝的和極頂的持金黃色頂冠派之無垢宗規的建立,加以解說。此中分三。第一節、噶丹派教主夏·宗喀巴·洛桑紮巴出世後,為佛教做事業的情況。第二節、諸持教法嗣弘揚宗喀巴大師無垢正宗的情況。第三節、正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無垢宗規的立論。
第一節 噶丹派教主夏·宗喀巴·洛桑紮巴出世後為佛教做事業的
情況
一、受生為圓滿種性的情況
(一)最初如何發心願成最勝菩提的情況
我等的無上導師、三界法王夏·宗喀巴·洛桑紮巴,在了義中與怙主文殊菩薩無別。故如(健行三摩地經)中所講:“此複,早從無量大劫之前,在世界稱做平等時,如來成等正覺為龍之最勝種姓的體性,圓滿究竟了轉*輪等佛之事業。”以及如《聖寶聚經》中授記所講:“早在超過所有恆河沙數七倍之大劫時,世界稱做大種善妙。聖者妙音在轉輪王①名為虛空時,於如來天雷音王前發起願成最勝菩提之心,于未來世界稱做無塵積中,將成佛為普見如來。”如此所講,學習菩薩行,于無生法獲得法忍後,又過了六十四條恒河的所有沙數之劫,從此以後,雖然圓滿了如來十力②,但是,行相仍取菩薩之狀,於一切佛前表現出守持甚深語密的上首弟子之情等。這種任何有學無學的行相展示,即如經中所講:
“有時降生於他土亦示菩薩行相師汝身,此勝莊嚴此他世皆成眾生遍智亦難詮。”即是說,從無量大劫之前,雖然已成等正覺,但是,為了隨應化機之緣,有時是重新發願之情,有時是學習正行之情,有的是成佛之情,有的是轉*輪,有的是帝釋與梵夫之色,以及是在家菩薩和出家菩薩等所變化的種種莊嚴如水中月與影像一樣,直至輪回未盡,所做的一切示現,皆超出想像,難以言表。繼而,在不了義化機的心目中,則是于若干人壽中至尊文殊親任妙乘善知識,完滿教學菩薩一切廣大行的情形。此亦如克珠·唐吉欽巴③所講:
“師于眾多人壽前,
已成文殊上首子,
① 轉輪王:轉輪聖王,略作輪王。佛書說,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中,分別有金、銀、銅、鐵四輪王出世,征服四大部洲的一切眾生。
② 如來十力:即佛的十種智力。見第2頁注①。
③ 克珠·唐吉欽巴:意為賢哲一切智。本名格勒貝桑(賢成善)(1385—1438)。宗喀巴大師的大弟子之一。他先從薩遵派出家,後謁見宗喀巴大師,遂轉依宗喀巴大師。曾繼傑曹傑後,任第三代噶丹赤巴,後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統治持、才、定、通、變①,
慧眼遍見一切法。”
此外,關於如何發心的情況,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一日如來自在頂,
于眾眷中宣妙乘,
文殊菩薩並海眷,
親臨于彼大集會。”
即是說,昔往名為如來自在頂佛應化世間,在廣如大海的眷眾中廣轉金剛乘*輪時,即此達尼欽布②已成至尊文殊菩薩的上首弟子。彼時至尊文殊菩薩及諸眷眾來臨於彼,住于大轉金剛乘*輪之集會中。當由薄伽梵自在頂佛之語——梵音發出“任何菩薩,凡能于諸淨與不淨之無量刹土中不惜翻身喪命,弘揚甚深中觀見相屬之金剛乘妙道者,彼便成為諸菩薩廣大行
海中之最高者、殊勝者和最勝者。”的獅子吼聲時,那位與達尼欽布心性同一的菩薩,勇氣極盛,速從眷眾中站起,以無畏之聲講道:“從今起,我將不惜翻身喪命,於無數不淨刹土中弘揚甚深中觀見相屬的金剛乘妙道。”即以加來自在頂佛等十方佛與佛子為證,當面發誓,發出了真言之聲。彼時,如來自在頂佛等十方諸佛安慰道:“善哉,汝為大勇菩薩。”從此以後,於一切佛土中,這位達尼欽布之名便共許為大勇。
① 持、才、定、通、變:持即總持。受持所聞法義不忘為總持;才即辨才,宣講法義無窮無礙為辯才;定即禪定、等持;通即通慧、神通。佛書所說明白現見一切遠時、遠地、現前、不現前、極不現前等各種情況的一種神秘智力;變即神變。佛書說基礎內慧不現的非常身形為神,現象外體引發的內心如意變化為通。
② 達尼欽布;即宗喀巴大師。達尼欽布意為大王、大聖、大主宰者。全稱就是法王大聖,是對宗喀巴大師的一種敬稱。對宗喀巴大師的敬稱,還有吉仁布欽(法主寶)、吉喇嘛(法主大師)、傑瓦宗喀巴(宗喀佛)等之名號很多。一般為了尊重大師,只用敬稱,不用本名。恐閱讀不便,除此處作音譯加注外,本文以下所見,一律均譯作宗喀巴大師,不特譯出尊號。
此後,從自在頂佛身中放出了千萬無邊光束,並微笑地授記道:“汝當全如所發誓願,從今而後於諸無數不淨土中弘揚顯密聖教。最後于稀有神奇的莊嚴刹土中將成佛名如來獅子吼。”如是即如克珠·唐吉敏巴所講:
“由因彼時佛梵音,”
又講道:
“師於無數不淨土,
從今以深中觀見,
發起遍持金剛道,
圓具能增廣大行,
越多佛土東北隅,
稀有神奇莊嚴界,
名為如來獅子吼,
疾速成佛現等覺。”
特別對於此賢劫異師千出中被贊如大勇白蓮的第四導師釋迦牟尼的這個聖教,亦如《傳授教誡王經》中所講:
“阿難陀,
現以水晶蔓,
供吾發誓願,
未來劫濁①時,
於具牝犛界,
建寺名為甘,
複出洛桑名。”
即是說,在佛住世時,此達尼欽布在天竺已降生為一個婆羅門童子。
① 劫濁:五濁之一。遭受瘟疫、戰爭和饑荒劫的痛苦。
彼時,由於與一個叫做菩薩信受慧的比丘相遇,由他帶引,參見了釋迦牟尼,敬獻了一串純淨的百珠水晶鬘,發了無顛倒證悟空性見的誓願,併發心願成最勝菩提。對此,又有大賢哲降央卻傑·紮西班丹①所講:
“昔時曾于金剛座②
供佛百珠水晶鬘、
發誓願成菩提心,
故具通達正見緣。”
如果認為,若昔往曾于自在頂佛前也已發心,正在修學菩薩行的當中,又在此土于本師能仁尊前發心願成最勝菩提,當成重複之過。答:無過。這就像《俱舍論》的隨行者說的“大悲本師亦于梵天童子太陽之所依時重新發心。”和《律經》中講的“於星辰之所依時重新發心。”以及《賢劫經》、《能仁密意莊嚴經》、《大悲白蓮華經》、《廣智經》、《三聚經》、《報恩經》、《不可思議經》、《除阿闍世王悔經》、《菩薩藏》和《如意樹》等中所講的各種發心之情並不相違之理,亦是說,發心以堅固為利他而欲證得菩提的誓願並不相違。而總的發心之初衷、於彼所依時最初發心和在彼彼分位之初發心等,即再再發心並不相違一樣,這裡也不能將若干發心的情況,當作有過。
① 降史卻傑·紮西班丹:意為妙音法王·祥瑞。在甘丹寺拜宗喀巴大師為師,受比丘戒。受宗喀巴大師委託,修建哲蚌寺,並任該寺的寺主,弘揚講、辯、著作諸事業。他一直住持哲蚌寺,培養了穆哲等許多弟子。于藏曆第八饒迥之土蛇年(1449、明正統14年)圓寂。
② 金剛座:菩提道場,堅固永恆的地方。中印度伽耶地方一佛教主要聖地名,是釋迦牟尼等三世諸佛成道處。
(二)諸多顯密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1.顯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傳授教誡王經》中講道:
“未來劫濁中,
於具牝耗界,
建寺名為甘,
複出洛桑名,
廣收四類眷,
如實宣佛經,
佛堂柱具葉,
於我二身像,
供養獻頭飾。”
即是明確地授記說,將於直工①與拉薩河下游的交界處,修建甘丹寺。其修建者是大師洛桑紮巴之名者。他招收許多具足學問通達、德行高妙之德的眷眾,大轉由顯密二教如實所攝的佛陀密意之善說*輪,在羊土神變寺②中,向覺沃釋迦牟尼和不動金剛二尊身像教獻頭飾,創立神變節的供養,做佛教大寶昌隆久住的祈禱等。又在漢譯本《楞伽經》中講道:
“無熱龍王向世尊敬獻白螺一隻。世尊交與目鍵連子,令其伏藏于廓巴山③,授記道:“未來將由彼比丘蓮花香氣從伏藏中掘出,故成其會供螺號。伏藏主,由猴色任之。”此中所講的比丘蓮花香氣,即是那位曾在本師前敬獻水晶鬘的梵天童子出家受近圓戒的法號,公許為比丘蓮花香氣。這是尊者吉美旺布(無畏自在)所著的《噶丹宗教史》中所講的。
① 直工:地名,在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學絨藏布江畔。
② 羊土神變寺:即拉薩大昭寺。相傳大昭寺初建時,驅使山羊群馱土填湖,故名羊土神變寺。
③ 廓巴山:甘丹寺所在山名。在拉薩市達改縣境內。
2.密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文殊本緣》中講道:
“當吾涅磐時,
於此地上沒,
汝以童子色,
當做佛事業,
彼時熱噶寺①,
乃於雪域有。”
此即佛祖親自向至尊文殊菩薩明確授記說,你以童子或普通凡夫之狀,於末劫中憑依如來的主要事業——語業,弘揚佛教,並建卓日沃齊甘丹尊勝洲等②。《空行密續》中講道:
“文殊化身名洛桑,
弘揚佛教稀有者。”
舊譯密乘《密集續·意言寶》中講道:
“未來北方出,
名首稱做洛(慧),
桑(善)行護佛教,
紮巴(名稱)周遍士,
文殊刹莊嚴。”
又在《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中講道:
“從此五百後,
吾教能出現,
① 熱噶寺:極樂寺,甘丹寺的別名。
② 卓日沃齊甘丹普勝洲寺:“卓日沃齊”是山名。此山又名旺古爾山,在拉薩東五十裡達孜縣境內。甘丹尊勝洲,即甘丹寺。1409年宗喀巴大師倡建。
一切教滅時,
吾教能出現,
行無間①惡業,
彼時吾教出,
食惡食牛糞,
彼時吾教出,
穿襤樓惡衣,
彼時吾教出,
吾乃三時身,
一切教滅時,
彼時吾教出。”
即是說,宗喀巴大師是大威德②的真化身。所以,大師的這個教法亦稱做大威德教法。此義是說,在惡濁時,由於諸有情對無間罪等不善業無忌而行和由於彼業力之故,情器世間③的一切功能全都退失後,瘟疫、災荒、戰爭和糾紛等一切不欲的災難遍及所有方隅,諸多眾生亦皆墮入食盡和穿破衣之苦海。然於如是末劫中,大威德教法——宗喀巴大師的這個教法則出現或安住。
① 無間:即無間往生。死後立即往生地獄,無“中有”等從中間隔。此處的無間業,是指五無間惡業:弑父、弑母、殺阿羅漢、破僧和合、噁心出佛身血。
② 大威德:亦譯閻摩敵、作怖畏金剛、金剛大威德。古印度密宗成道者拉立達由鄔堅地方發現的無上密宗中父續一本尊名。
③ 情器世間:即大地和動物。
3.若干論典中授記的情況
《柱間遺囑》中講道:
“從此廣做勝承事,
比丘菩薩東方生,
守持密乘大瑜伽,
心要門徒彼聖者,
亦改佛顏正承事,
於彼廣行承事者,
皆為聖者修善士。”
即是說,宗喀巴大師降生于東方宗喀地方。所謂心要門徒,是指此宗喀巴大師從迦瑪·若比多吉①受居士戒時,起法號為袞噶甯布(慶喜藏)或也公稱傑瓦降白寧布(佛王文殊藏)。所謂改佛顏,是指將覺沃釋迦牟尼像,改變為報身②裝束,向此供養承事。即明確地授記了創立神變大祈禱定期法會的供養。《蓮花遺教》中講道:
“文殊化身諸化機教主,
掌顯密教謂洛桑紮巴,
廣宣密乘諸法至八代,
此土寂後赴往彌勒前,
彼之法嗣悉皆一壽佛,
僧人勝緣者,
定得阿羅漢。”
又在《蓮花遺教一規》中講道:
“于稱甘丹殊勝寺院中,
智中至尊善巧顯密義,
金剛持③化身啟密咒門,
① 迦瑪·若比多吉:迦瑪噶舉黑帽派活佛第四世。1359年應元朝迎請,自藏進京,路經西寧,為宗師受戒。受到元順帝的禮遇。
② 報身:受用身、圓滿受用身。佛身之一,亦為智度七十義之一。住法身中不動不起,但于化機菩薩聖眾之前示現身形,成為化身之所依處,為諸相好莊嚴者。
③ 金剛持:諸佛共主。梵音譯作伐拆羅陀羅。佛書說為釋迦牟尼講演密乘所現身相。
乃是眾生舵手指路人,
出此洛桑名者正士夫,
賜密號蘭饒多吉德瓦①。”
蓮花生大師所著的《策勵牌文》中講道:
“臨近漢地東方處,
出釋迦僧名洛桑。”
《大寶總記別經》中也講道:
“出具慧力紮巴名,
文殊化身持密教。”
《噶當書》之父法第二十六品《未來授記》中講道:
“末法②教餘燼,
紮巴者重光,
成辦眾利樂。”又講道:
“紮與再紮寶③,
紮巴④後賢祥,
稱洛追喜饒⑤,
余多紮巴名,
劍造眾幸福。”
即是授記說,將出現以宗喀巴大師為首的律師紮巴堅贊(名稱勝
① 蘭饒多吉德瓦:意為妙緣樂金剛。
② 末法:指佛教教法處於最衰弱的時代。
③ 劄與再紮寶:意為盛名的宗喀巴羅桑紮巴與其後又有名的弟子。
④ 紮巴:指宗喀巴大師。
⑤ 洛追喜饒:智慧。
幢)等許多名字後都加有“紮巴”之名的隨行弟子。又在該品中講道:
“迦葉①攜度母,
現身在聖地,
無貪化緣者②,
收十方有緣,
增廣吾會供,
祈禱以信音。”
接著又講道:
“一聖③吾化身,
有時變比丘,
彼持此聖地,
時成凡夫色,
時為乞丐色,
有時雞犬色,
有是祈禱者,
有是總持文,
紮巴者比丘,
至教住複來,
此唯同傳承,
具戒彼加持,
修禪於彼處,
彼為見稍損,
① 迦葉:迦葉佛,燃燈佛。
② 無貪化緣者:此處指宗喀巴大師。
③ 一聖:一位聖人。是指宗喀巴大師。
出現欲魔引,
靜慮失貪嗔,
化身加持故,
定成應敬仰,
人天供養處,
總之此聖地,
從初四院後,
有僧三千五,
佛子具三學①,
皆成眾生怙,
懷願從方隅,
無量聚此處,
有德達十萬,
總同諸外海,
百川不能滿,
誰都不能詆。”
即是授記講了覺沃迦葉為教化諸有情,顯現數千化身莊嚴,並以“增上無貪化緣者”一偈句,展示了宗喀巴大師,他收攝諸多有緣化機,首創神變供養,出現許多修學三士道次的禪師,建立具足三學的僧伽;在沙拉、哲蚌、甘丹和紮什倫布等寺中將從一切地方雲集無量有緣者;宗喀巴大師之功業運轉連續不斷,為了佛教眾生的利樂,種種化身與再化身無有邊際地成辦著眾生利益之情。又在出自《噶當書》的“清淨上師授記”中也有所謂“我亦赴彼聖地調神鬼。”一語,
① 三學:戒學、定學和慧學。
這是指蓮花生大師①;所謂“一化身雲遊天竺聖地。”一語,是指無匹的覺沃傑;所謂“一化身赴多康下區。”,就是授記為宗喀巴大師。此等成為標準信許的無諍授記之義,亦如唐吉欽巴·根敦嘉措《一切智·僧海》②所講:
“持明自在聖人蓮花生,
五百③頂嚴吉祥燃燈佛,
金剛持主洛桑紮巴班,
作種種神變舞我敬禮。”
此外,在上師鄔瑪巴④向至尊文殊菩薩請問宗喀巴大師的前後轉世等所做的授記中講:“此身來世將于甘丹寺彌勒佛前,受用大乘無量財富。其法號亦成為文殊菩薩藏。”密主(金剛手)向洛紮大成就者(即南喀聖贊)所做的授記中也講道:
“洛桑紮巴悉無匹,
釋迦王前發勝心,
① 蓮花生:別名白瑪桑巴瓦。鄔仗那國人,是密教的大阿闍黎 。西元761年受赤松德贊迎請入藏,修建了在西藏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桑耶寺,宏傳密教,教藏族弟子學習翻譯學;從印度邀無垢友等通人正士來藏,翻譯重要的顯密經論為藏文。為赤松德贊及王妃也協措傑等有緣者傳授無上密乘等八法、金剛撅及訣竅正見等教法;創建顯密經院為密宗道場,發展出家在家兩種僧團等,奠定西藏舊派密乘之基。其後離開西藏,往之遮末羅等印度西方古國教化有緣。號稱羅刹王者、羅刹顱鬘大師等。
② 唐吉欽巴·根頓嘉措:譯作一切智,僧海《1476—1542》。出生于後藏達納《今謝通門縣境內》。歷任劄什倫布、哲蚌、沙拉等寺的堪布。後被追認為第二世DL喇嘛。他1485年就學於劄什倫布寺。1509年倡建傾科傑寺《山南桑日縣境內》。1516年接受乃東紮西紮巴所獻哲蚌寺內多康恩莫殿,更名為噶丹唐章《喜足宮》,後為格魯派政權首建之地。
③ 五百:最後百年。佛法住世十期,最後一期五百年,即唯相期。此期佛教衰落,僅餘外表形象。
④ 鄔瑪巴:本名尊追僧格《精進獅子》。密名為勇金剛。原為青海西寧喇嘛,在衛藏遊學。遇宗喀巴大師,為大師傳授“妙音天女隨許法”等諸法。
顯密經義弘此土,
由此轉赴甘丹處,
彌勒高足文殊藏,
疾速成佛為如來。”
又講道:
“棄舍此身子甘丹,
彌勒佛前聞佛法,
法號稱做文殊藏,
慧憫一切眾有情,
彼乃十地①究竟者。”
如是又如降央卻主·紮喜班丹《妙音法王·具德祥賢》所講:
“甘丹聖地彌勒前,
佛子名謂文殊藏,
文殊菩薩與密主,
授記尊者為法主。”
關於在化機信解的心目中,展示又成等正覺的情理,亦如前面所講,曾于自在頂佛前發宏誓願後,彼薄伽梵親自授記說:“大勇,汝于未來越過無量佛土之東北界稀有神奇的莊嚴土中,或佛謂如來獅子吼。”蓮花生大師所著的《策勵牌文》中講道:
“佛子名為紮巴者,
改釋迦王為報身,
父續深要細瑜伽,
離四邊戲正現見,
① 十地:大乘菩薩十地。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極難勝地; 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
成熟解脫眾有情,
善收此土身嚴後,
稀有神奇世間中,
成等正覺獅子吼,
由其手中大供炷,
遍放十萬光輝聚。”
《瑪姬勞准授記》①中講道:
“女汝所問彼菩薩,
未來賢劫第七佛,
現為菩薩大勇識,
濁時藏地出邪行,
格龍楚程紮巴名,
于彼土許師子吼,
勇摧犯戒邪行故,
犯戒放逸繩以律,
創佛風規持教相,
顯揚佛教勝比丘,
統治無邊續部眾,
提取續部海旨精,
滿足所化有緣眾。”
此中所講的賢劫第七佛善目如來和成為獅子吼佛的二情理,其中善目如來,是從彌勒算起的第七佛,從拘留孫佛算起的第十佛。這是大師的傳記《有緣蓮池增廣千光》中所講的。此外,大師他的正變化本體,即彼怙主文殊,亦在《健行三摩地經》中講道:“於世界名為
① 瑪姬勞准:覺域派當巴桑結的法嗣,女傳覺域派的創始人。大約是西元十二世紀時人。
平等時,如來成等正覺為龍之最勝種姓體性,究竟佛之宏化。”《饒益手鬘王經》中講道:“于世間恒常極喜中所住的那位稱做極喜藏的勝解佛,即此成為聖文殊童子者。”《大慧白蓮花經》中詳廣所講的“于未來世界稱做塵無積中,如來成佛為普見。”的授記之情理,亦變如前面所講。由此看來,變化本體文殊菩薩,以及與彼體性無二無別的宗喀巴大師,亦于了義中早在無量大劫之前已經成佛。但是,於諸多彼彼土中又將十二宏化①遊戲顯現到乃至
世界未盡的這種幻化莊嚴,若不成為佛與佛子的智境,豈能成為觀現世心②的行境③。雖在文字表達上將成佛之情講成不同,但是,此等並不構成相違。這種宣說每一佛亦於諸多不同
方域成佛之情,比如縱以大慧本師為例,亦在《寶積經》中講道:“早在無量大劫前,已成佛謂如來自在頂,行現十二宏化。”以及《白蓮花經》中講道:“早從無數無量千百那由陀④俱胝⑤以前,已成為無上正等正覺。但是,為了所化有情,我時而展示諸如是善巧方便,
然于彼時,我全未成為說妄語。”即是說,雖然早在諸多劫以前已經成佛,但是,仍在展示若干成佛之情。如此所講,經中所講的宗喀巴大師雖然也已成佛謂如來龍的優勝種姓,但是在不了義化機的心目中,那位住于十地自在之情的至尊文殊則是一時於此雪域之境展示為著褐黃色袈裟的善知識之身,于渾濁之時,極大地顯揚佛祖釋迦牟尼之教證的佛法大寶,證得中有雙運之情,以及又在此賢劫中成佛為善目如來、于他地域成為獅子吼佛和塵無積劫中成佛為普見佛等,也應
① 十二宏化:十二相成道。化身佛示現一生經歷的十二件大事。有兜率降世、入住母胎、圓滿誕生、少年嬉戲、受用妃眷、從家出家、行苦難行、趨金剛座、調伏魔軍、成正等覺、轉妙*輪和入大涅磐。
② 觀現世心;一般凡夫所有的心識。
③ 行境:所行處,語聲及心識涉入之處或人們所享用的物件。即思想活動範圍。
④ 那由陀:梵音,亦譯那庾多。一大數字,即千億。
⑤ 俱胝:梵音,即千萬。
當了知為教化諸眾生的善巧方便的無上宏化。如是在眾多顯密經典中,雖以種種直接間接的方式,做有諸多授記,但是,這裡恐文太繁,只列舉了一些義顯者。然而,噶當教派史《黃琉璃寶鑒》中卻說:“《經莊嚴論》中的‘如是洛桑具無厭慧憫者。’等是明確授記了宗喀巴大師的名字。”以及將《入中論》中所講的“洛桑尼瑪《善慧日》之黑暗。”等的偈句,也說成了是授記宗喀巴大師的詞句等,這是最上怙主·吉美旺布①和貢唐·丹班仲美②等諸晚近的賢者們所不承許的。《經莊嚴論》和《入中論》這二部論典,不是授記補特加羅的論
典,那一詞句也不是授記之品。《經莊嚴論》中的那一句正文,是展示說法功德之品,《入中論》中的那一偈句,也是四邊生③於二諦中俱破除了的斷淨之品,所以,不成為對大師的授記之義。而普覺·阿旺強巴《語自在慈》等一些先聖,雖然將那兩句文義,說成是對宗喀巴大師的授記,但是,諸智者則說:“這只是想到在此鬥諍之時,於化機共同心目中除了如宗喀巴大師外,不能安立何人後,為了抑制那些嫉妒持金黃色頂冠派之宗規的毒水沸開者的心脈,而向已得說法功德的補持伽羅和向以空的智慧,解脫輪回的、補特伽羅詮說的。”
《三》在化機共同心目中於此土化身轉世的情況
這位名為一切三時佛之父的最勝怙主文殊菩薩,雖然于此雪
① 吉美旺布:意為無畏自在。即二世嘉木漾吉美旺布。
② 貢塘·丹班仲美:全名貢塘·貢卻丹班仲美。是拉卜楞寺著名高僧。他的著作頗多,據拉蔔愣寺總書目所載共有十二函。除顯密方面的論述外,還有聲明、工巧明、詩學、醫學、曆算學等。《貢唐·丹班仲美全集》、《貴教興盛祈禱詞》和《白蓮傳》頗負盛名。尤其《水樹格言》和《經驗表人之勸世箴言》聞名中外,是膾炙人口之作o
③ 四邊生:又名四際生,即我生、他生、我他二生和無因生。
域之境,在人們的可能想像中是以幻舞而遊戲之時。然而,是以無垢眼光觀察了地域、時辰、種姓和母系血統等悉皆圓滿後,這才人胎的。所以,降生於何處的那個地方,就屬於大聖蓮花手①之化田、廣寒雪山綿亙環抱的境中分作衛藏教區②、多堆人區③和多麥馬區④等三大區中的後者一多麥雅莫塘⑤地之中心、十八德康地方之精粹宗喀,即現在大叢林塔爾寺座落之地,這便是大師出生地。於彼地方,種姓與母系血統圓滿、七代傳宗未斷的親屬與親
戚最極興旺。在曼的代族中,有父名卡切·魯邦喀和母名辛薩阿曲二位生子六人,其中第四子便是這位宗喀巴大師。關於出生於何時的時辰,按普氏曆算⑥,是在佛涅檠後的二千二百
三十七年。若按克珠傑所著的《時輪大流》算,則在佛滅後的二千一百九十一年,即大蒙古王妥甘鐵木爾十七年藏曆第六饒回之三十一年《西元 1357》稱做持金的火雞年《丁酉年》的十月十五日淩寅時。于此時辰,這位稱做一切人天世間之未熟識的密友、攝一切佛與佛子之
智慧悲心於一身的本體、三界法王夏·宗喀巴·洛桑紮巴的盛譽白幡高高飄揚三界的大師,便在諸多奇異的吉兆中降生了。這是佛王法主所同意的。此外,還有主張降生於初十的說法。出生後,在凡人的心目中,說是從剪斷臍帶中流出赤血落於地上,從此自然長出了一株殊勝的白旃樹,樹的每一隻葉上都天然地印有獅子吼佛像在和[此處應插入圖像]《阿喏吧昨》的咒字。此樹日漸茂盛,所以,佛像就達到了十萬尊,故而公許謂十萬佛像旃樹。關於由此大師的功業,
① 蓮花手:觀普菩薩的異名。 ’
② 衛藏教區:習慣上指衛為前藏,藏為後藏。元史作烏斯藏。
③ 多堆人區:指今昌都地區到甘孜阿壩自治州一帶。元史作朵甘思。
④ 多麥馬區:即今青海省安多地區。元史作脫思麻。
⑤ 雅莫塘:意為報春花。
⑥ 普氏曆算:昔巴·天成海所創的曆算學派。普巴·天成誨是西藏一位有名的曆算學家。1447年著有《白蓮宗教論》等書。
即于此處形成了多麥講修的法源這座大叢林塔爾寺的歷史,即如下面當講。複次,克珠·唐吉敏巴講道:
“所成初身苗,
分際乃德花,
眾香圓具藏,
此奇誰不思。”
彼時,住於秋喀山間小廟的法主頓珠仁欽《義成寶》①在其夢中夢到由於祈禱,再再親見了金剛大威德之聖容,故而真正看到在宗喀方向有一金剛大威德面手圓具之身後,聽到說:明日此時將來此地溝口。此間稍安勿躁。云云。因此,為了觀察此是何義,便打坐參禪。由此得知乃是那個在宗喀地方出生的小兒後,想到此乃特意安排的吉兆,便於大師出生的第二天,將甘露丹丸、護身結、顯靈的大威德畫像和《嬰兒養育法》讀本等交與其近住弟子一個具戒比丘送了去。由此情理也說明宗喀巴大師是吉祥金剛大威德的真化身。這是無需以他類經文來證明的。
二、此身獲得功德的情況
《一》一切功德之本是受持律儀戒的情況
如是童子,雖然一時年幼,還未長大,但是,對於進入大寶佛門,其心卻成極迫切之情。故于年三歲時,當被迎為大蒙古王②的供養上師的迦瑪四世法王•若比多吉住于夏宗山中小寺時,便由其父帶去,從此法王受了近事成,授記將成為能展示同真佛一樣的
① 頓珠仁欽:噶當喇嘛。宗喀巴大師學顯密法最早的上師。
② 大蒙古王:即元順帝。
宏化的大掌教正士,起法號為袞噶寧布。彼時,當法主頓殊仁欽被大師之父迎請到家中時,此法主向大師父親贈送了大量馬羊等厚禮後,講道:“請將汝子交與我。”其父應諾,欣然獻與。這是佛王法主所講。但是,聖者吉美旺布所著的《噶當教派史》中卻說:“年三歲時,父親應諾獻與法主•頓珠仁欽。年到六歲時才來到法主跟前。”從此到十六歲之間,
便一直在甲穹寺①住於此法主近前。對於所教授的諸經典,不論何種,僅一過目和念誦,就全記心中。在年到十七歲時,法主•頓珠仁欽便令大師進入吉祥大威德、鈴派的勝樂、喜金剛和金剛手等的壇場而授灌頂,為師起密號為頓悅多吉 《不空金剛或義成金剛》。所以,在共同的心目中是首先進入了按照此年壽的本尊壇場,圓受了四灌頂河流②,故而播下了
四身③生力旺盛的種子,將持明④的三昧耶⑤和律儀,視若眼珠而守護。此後,由法主任親教師⑥,大本•迅努森格《童獅子》的弟子迅努降秋《菩提童子》任軌范師⑦,因前期已經出家,所以正受了沙彌律儀⑧,起法號為洛桑紮巴班《善慧稱吉祥》。在此等期間,大師不顧求教之勞,全以法主的決斷,完滿受學了《金剛界》、《頂》、《吉祥最勝》和《法界》的語灌頂;《九頂不動佛》和《五部陀羅尼》等下三部;
① 甲穹寺;又名甲穹劄寺,青海省內一寺廟。西元1349年,頓珠仁欽所倡建。宗喀巴大師十六歲入藏以前,均住此寺中。
② 四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或第四條頂。
③ 四身:佛所具備的自性身、智慧法身、受用報身和變化身。證得四身以此為果。
④ 持明:修持密宗,證得成就者。明謂密宗本尊大樂智慧。深入修持此智慧者稱為持明。
⑤ 三昧耶:不可逾越的金剛誓詞。
⑥ 親教師:即堪布。
⑦ 軌范師:對自己的徒眾,從法財上給予利益的善知識。梵音譯作阿闍黎或阿遮利耶。
⑧ 沙彌律儀:沙彌戒。沙彌所應受的戒律。即十戒,有謂三十六戒。
紅黑怖三種大威德①、盧那直三種傳規②、金剛手大勢至和金剛手大輪等無上部的諸灌頂、傳經和要門等。於是法王•頓殊仁欽便知此宗喀巴大師將成為教主後,便從此年幼時起取為已有,改編了以養育、教習顯密經文和本尊念誦之門,增長智慧的諸多方便,並以于金剛乘門使僧人成熟的諸多門類,全如對待將成一株高大藥樹之幼苗一樣地愛護培育著。當年到二
十五歲時,大師見到佛教內庫③那七類別解脫律儀④中那如寶頂殊勝的最勝者唯是比丘戒⑤,並想到佛教住世的關鍵亦唯取決於此後,便前往雅若朗傑寺⑥,由噶希瓦•楚程仁欽《戒寶》⑦任親教師,由吉增堪布•喜饒貢布《慧怙》⑧任羯摩師⑨,由東尊•索南多吉《律師•福金剛》任屏教師⑩,正好補充足數,於善信的僧伽中,正受了從迦濕彌羅班欽傳
① 紅黑怖三種大威德:是薩迦派的密法,紅、黑、怖畏三種“閻曼德迦法”。
② 盧、那、直三種傳規:是關於密法勝樂金剛修法的三種風規:1、盧伊巴派;2、那波巴或黑行派;3、直布派或鈴派。
③ 佛教內庫:律學和毗奈耶經的異名。
④ 七類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戒之依報有七種,謂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或男居士、優婆夷或女居士;正學女,即介於具足比丘尼與沙彌尼二戒中間戒之女性。
⑤ 比丘戒:比丘律儀。認可終身戒絕一切損他諸罪及罪因的別解脫戒。
⑥ 雅礱朗傑寺:尊勝寺,在今山南。
⑦ 噶希瓦•楚程仁欽:噶希瓦,意為四難論師,即精通《律本論》、《現觀莊嚴論》、《因明論》和《中觀論》四大論典,能以之立宗答辯人的稱號,後來成為一種學位名稱。楚程仁欽住持雅礱朗傑寺時,為宗喀巴授比丘戒。
⑧ 吉增堪布•喜饒貢布:吉增是寺名在今尼木縣內。喜饒貢布是1385年為宗喀巴授戒的羯摩師。
⑨ 羯摩師:羯摩阿奢黎。授戒時宣讀“羯摩文”的戒師。
⑩ 屏教師:《毗奈耶經》所說五軌范師之一。授比丘戒時,私下詢問受戒人是否具備堪當比丘條件的戒師。
承①的近圓戒②,將一切人天世界福田③皆樹為神聖,將所受的學處遮制④的細而又細的開遮⑤以內者守護如睛,故由增上戒學⑥:大寶充滿了心相續。如是克珠•唐吉欽巴講道:
“天資最極調柔德,
梵行使得老天仙,
亦似粗魯愚凡夫,
童成此時雪域粹。”
(二)廣求多聞獲得教理功德的情況
大師想到浩若大海的佛經旨趣,應當依止善巧的舵手善知識,以聞思善斷增益,如理了知一切行止取捨之處後,心中便生起了欲往衛藏之願,而且法主上師也賜教勸慰道:“救汝危難天大眷,增廣智慧是文殊,無量壽佛祗多黎⑦,成辦順緣多聞子。從人與非人的危害中給以拯救並成辦順緣的天是六臂護法。此等亦是我的本尊,皆施與你,是故不得中斷此等的
念修與食子。”此外又吩咐道:“首先聞思這樣做,此後皆應如是行。”等,即是將聞思方法的程式,此後實修此等之義,其後應當成熟諸化機的教誨,做了偈句的講說。師徒互相於依依不捨之情中,殷重互致保佑。大師于年十六歲藏曆水雞年(1372年),與二位舅父結伴,隨同直工派的畢本•旦瑪仁欽(進貢使•柯瑪寶)
① 迦濕彌羅班欽傳承:薩迦班欽二十三歲從釋迦室利學法,受比丘戒,由此傳出的比丘戒律傳承,即稱迦濕彌羅班欽傳承。
② 近圓戒:即具足戒。佛教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戒律。因與沙彌、沙彌尼所受的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名近圓戒。
③ 福田:供境、供養對象,如三寶等。
④ 遮制:制戒或遮戒。佛為制止某種罪行特別制定的教規。
⑤ 開遮:允許和阻止。
⑥ 增上戒學:七種別解脫戒和三種菩薩戒。
⑦ 祗多黎:意為勝者,由勝四魔故。
等多麥的許多商旅一道,猶如求蜜之蜂飛赴花園似地向衛藏法源走去。大師全然不思征途艱辛之苦,對於尋求正法,全如常啼菩薩①之行,保持著頑強、勇敢和堅毅,前進在路途之上。首先經昌都來到了直工吉祥林間,從塔布噶舉派②教主•直工京俄法王③聽受了《大乘發心儀軌》、《大手印》和《五具》的指教等大部分直工派全集的經教。從蘇曲巴•貢噶洛追《助教•慶喜智》聽受了《金剛鬘》的灌頂。向蔡巴門巴•袞喬郊(蔡巴噶舉派醫師•寶救)④學習了醫療方面的典籍,掌握了八支⑤,故而未經多久便十分精通了經文、要門和實
踐。此後未作久住,便前往大學院聶塘德瓦堅寺⑥,依聶塘巴•紮西森格(吉祥獅子)⑦和座主格貢瓦(善滿意)二位,聽受了《法緣》。由阿闍黎雲丹嘉措《功德海》⑧任主教師,由阿闍黎鄔堅巴任副教師,聽受了從《文殊怙主薩班大疏》上所講解的般若波羅密多經典《現觀莊嚴論》及其本釋並做了修道養心。僅用十八天就極其嫺熟地通達了正文的一切詞句。未經多久,又十分精通了《般若波羅密多》的全部文義,使得阿闍黎和所有同師弟子也都對此大聖的智慧和智慧深感驚奇。又從
① 常啼菩薩:印度法勝論師的弟子。
② 塔布噶舉派:藏傳佛教噶舉派兩大傳承之一《另一傳承為香巴噶舉》。淵源于瑪爾巴、米拉日巴,創始於塔布拉結《1079—1153》。此派以後,派系繁多,有“四大八小”之稱。一般所謂噶舉派,實指此派傳承系統。
③ 直工京俄:即白欽卻耶,是直工噶舉派創始人郊巴•義敦貢布的弟子朱、噶、卻三位大師之一。
④ 袞喬郊:意為寶救亦稱拉傑•袞喬郊。拉傑,意為醫師。他是蔡巴噶舉派僧人,住持公塘寺。1373年,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習醫學理論。
⑤ 八支:西藏醫學分疾病為不同的八支:全身病支、兒童病支、婦女病支、魔鬼病支、創傷病支、中毒支、返老支和壯陽支。
⑥ 聶塘德瓦堅寺:譯作極樂寺。在拉薩西南聶塘附近。是噶當派的主要寺廟。⑦ 聶塘巴•紮西森格:是聶塘德瓦堅寺的座主。1373年,宗喀巴從他學習顯密教典。
⑧ 雲丹嘉措:是德瓦堅寺的阿闍黎住持。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經。
共許為降仁巴大師①的大善知識,聽受了《經莊嚴論》等慈氏的其餘諸論並做到了徹底理解。年十九歲上,大師在衛的桑普寺②和德瓦堅寺等處,進行了《現觀莊嚴論》的遊學辯經,從而博得了一切善知識大德的不禁信服,美名傳遍了雪域全境。此後來到了夏魯寺③,參見了布敦一切智的心傳弟子住持紮才巴•仁欽朗傑(聲明因明師•寶勝)④,聽受了《勝樂彌勒十三尊》的灌頂。又從此處去了薩迦和覺摩朗寺⑤,
從薩桑•瑪底班欽⑥聽受了各種法的口教並從法主巧勒南傑⑦學習了《六支加行》的指教等。在此期間,先後去往薩迦寺、大經院俄寺⑧和乃寧寺⑨等處,亦進行了《現觀莊嚴論》的立宗辯論。年二十歲時,前往年堆孜慶寺⑩,參加夏祀法會,從大智者年本•貢噶班(喜慶祥)聽了一回《現觀莊嚴論》的甚深講說。此師十分精通講學,故而大師深感滿意。尤其依止年本的門徒,已成吉祥
① 降仁巴:是德瓦堅寺住持。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習彌勒、龍樹的諸論典。
② 桑浦寺:在拉薩西南聶塘河東,現屬堆龍德慶縣。1073年,俄勒比協饒所建,是後宏期講傳性相教理的大寺院。原名內鄔托。
③ 夏魯寺:在後藏日喀則縣內。初建於十一世紀。十四世紀初,元代西藏著名歷史學家布敦久住此寺,僧徒甚多,形成夏魯派。相傳舊時寺中藏有梵文經典甚多。
④ 紮才巴•仁欽朗傑:是布敦大師的弟子。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經。
⑤ 覺摩朗寺:原為薩迦派屑寺。在後藏南木林縣內。
⑥ 薩桑•瑪底班欽:薩桑是地名,在薩迦附近。瑪底班欽是兌補巴的弟子。宗喀巴大師從他學過《五明論》等。
⑦ 巧勒南傑;別名珀東巴。珀東是地名,在日喀則以西的彭措嶺境內。巧勒南傑,意為全勝。他是兌補巴的最大弟子,曾繼兌補巴住覺摩朗寺和昂仁寺的座主。⑧ 俄寺:即艾旺卻丹寺,在納塘以西附近。
⑨ 乃寧寺:座落在後藏扛孜縣南部的一座古寺院。據傳阿底峽在駐錫此寺時曾為其開光。
⑩ 年堆孜慶寺:年堆,即後藏年楚河上游。該寺在江孜縣境內。
薩迦派教主的至尊仁達瓦•迅努洛追①為主師,學習了將《俱舍論》從其本釋上所作的指授。因此,這種指授就不僅僅根據經中文句,而是一種將整個經文的中心意思,善加條理,據其要點能給以心得的指授,所以,大師生起了大信樂。由於大師對諸難點做了詳細的問辯,所以至尊仁達瓦亦被折服。夏祀法會結束後,師徒二人來到年堆桑丹寺,大師從至尊仁達瓦學習了《入中論》。彼時聞知邦譯師②的弟子堪欽譯師•降秋孜莫(菩提頂),已抵前藏,大師想到此大師已成為當今《對法藏》之主,所以立願定要從此師學一回《阿毗達磨集論》的教授,於是起程去了拉薩,拜見了這位大譯師。
但是,由於大譯師年事甚高,要速返後藏,所以聽受《對法藏》的願望未能實現。但是,據說學習了一些相屬的法類。從此又去了覺摩隆寺③,從堪布噶希巴•羅賽(慧明)④完滿學習了《律經根本律》及其本釋分支。在此期間,於大殿參加了齋僧茶會。在諸比丘進行《大般若十萬頌》的修習中,在講說《般若經》的期間,當大師講說《般若經》時,則入定於空性之義。所以在諸比丘連經中所講的法行和驅魔之詞句全無感受中,大師則一切粗略的妄想遊動悉皆退失,安住于一心專注明空無執⑤之心性。在如是心性中能保持住
① 仁達瓦•迅努羅追:仁達是地名.迅努羅追,意為慧童《1349—1412》,十四世紀後半期,薩迦派一著名高僧。是薩迦袞噶班和瑪底班欽的弟子。為布敦仁欽珠和宗喀巴大師之間的一個重要人物。原在西藏幾乎失傳的中觀應成這一派,由於他的努力才居於重要地位。薩迦派在顯宗方面有兩個支派,一派就是以仁達瓦為首。仁達瓦是宗喀巴大師在顯宗方面的主要老師。
② 邦譯師:即無著的弟子洛追登巴《安慧》。
③ 覺摩隆寺:是噶當派格西•拜底劄迥巴所建,後在宗喀巴時代變成格魯派寺院,在今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境內。在沙拉、甘丹、哲蚌三大寺未建前,此寺為前藏地區六大寺院之一。
④ 噶希巴•羅賽:羅賽是噶當派僧人。1377年,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習《律經》等時,他是覺摩隆寺的堪布。
⑤ 明空無執:系薩迦派之見。即自心體性不離明分為明,明分全無形色可得為空。即此明時顯空,明空雙運無別,遠離言說,不由造作,就是心性。
於齋僧茶始終。從此處又經納唐寺。來到了薩迦寺,從至尊仁達瓦聞習了《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的甚深解說,以及學習了《釋量論》、《中論》和《律經》等的講說。從薩迦寺上師多吉仁欽(金剛寶)聽受了一回《歡喜金剛二品經》的薩迦派的解說。
大師年二十二歲時,聽說從家鄉多麥有來人迎請,便去了拉薩。得知母親切盼自己返鄉,故答應遂返多麥。來到墨竹的拉隆後,當就多麥地區所需的一些修行又發起修道養心時,從一次閉關。
修行中覺見無彼需要,遂決定不返多麥,便於墨竹拉隆閉關修證。
在此期間,研讀了烏益巴•日班森格(理獅子)所著的《釋量論》的注疏,故對卻季紮巴(法稱)②的理論和理規,生起了強烈的真實信仰。其次,藏地諸先德唯將因明七論作為抉擇名言學立論的共同理論,不承認是宣說趨赴解脫和一切智的道次理論。而由於宗喀巴大師總于明因的理論,別於《集量論》和《釋量論》做了詳細的研讀,所以,大師獲得的定解是一切因明理論不僅僅是能斷外知解的名言學立論,而由於能從正理法則上圓滿無誤地展示修持上下乘的次第,所以是修持的最勝教授。即如《宗喀巴大師傳》中所講:
“于此比方因明學,
學未學者一致說:
經藏與因明七論,
無趨赴菩提修次。”
接著又講道:
① 納唐寺:由博朵瓦的再傳弟子冬循•羅追紮巴創建於1153年。此寺繼承噶當派所傳教法和迦濕彌羅班欽釋迦利室所傳戒律。十三世紀時,該寺的堪布•均丹熱赤及其弟子衛巴羅賽將當時所有的藏譯三藏佛經,編訂為《甘珠爾》和《丹珠爾》,即佛說與論疏兩部藏文經典,刻板印行,故有納唐版大藏經之說。
② 卻吉紮巴:古印度一位哲學家,屬佛教瑜伽宗。他繼承並發展了陳那的因明、認識論的學說。著有名論七部。
“佛法唯是欲脫徑,
獲此定解自內心,
包容二乘諸道要,
出自理路故甚喜。”
此後,秋祀法會時,來到了大經院埃寺,從大譯師南喀桑布(虛空賢)①聽受了《詩鏡》的講解。此後與仁達瓦一起,去了薩迦。
在薩迦、桑浦和澤當②等各大寺院,進行了四部大經典③的立宗辯論,故使衛藏各大寺院的一切善知識和三藏法師因受用了出自這位至尊大師智蓮的甜蜜善說喜宴而滿意。大師以出自辯才的教理辯駁——獅子的怒笑,制伏一切敵論的勝鼓雖於世間之頂鼓響,但是,宗喀巴大師卻毫無驕傲自滿之情,唯是最勝的文溫善良的本性。對此,一切高低貴賤者皆撒出讚美妙花,信仰的毛鬃無不聳動。美譽盛名均勻地傳遍了遼闊的南贍部洲整個大地。大師從此處又來到丹薩提寺④,參見了法王京俄•紮巴降秋(稱菩提)⑤。由於此師著有《正法隨筆》,故而深深敬信這位京俄大師,不禁淚流。
據說後來再再傳出對住于京俄門下的諸弟子講了“如此年少青年能有如是功德大藏,吾之轉世即如此。”的心所⑥之語。彼時,大師從京俄大師學習了包括《道果》在內的全部要門,以及《納若六法》、
① 南喀桑布:是埃寺的住持。仁達瓦亦曾從他學過《密集》等一切本續要門。
② 譯當寺:西元1351年,噶舉派大司徒降曲堅贊所倡建。
③ 四部大經典:有《中論》、《現觀莊嚴論》、《律經》和《俱舍論》。
④ 丹薩提寺:在山南專區桑日縣境內。1158年由帕木竹巴所建。
⑤ 京俄•紮巴降秋:京俄為帕竹噶舉丹薩提寺座主的稱號。紮巴降秋《1356—1386》一度曾任帕竹政權的第斯,故又稱為王紮巴降秋。“王”即明代給予他的“闡化王”封號的簡稱。
⑥ 心所:自力能見各自對境事物特殊屬性心所生法。如受第五十一心所。
《至尊帕木竹巴①全集》和《直工義敦貢布②全集》等許多塔布噶舉派的法類。當時譯師南喀桑布亦應京俄大師之邀,來在彼處,於是宗喀巴大師從他學習了如地上畫圖的大部分迦拉波①和旃陀羅波④的文學成法。于此某時,做妙音仙女的長期閉關念誦,當誦到五千萬次時,妙音仙女的聖容便真實顯示,承諾恒常攝受。所以,極大地證得了總的經義和一切共同明處的智慧境界、後又來到機雪蔡公塘寺⑤,詳細研讀了一切現有的佛說經教和典籍,故而心中生起了審慎觀察一切佛經的諸多門路。
大師在年三十三歲上著作了《現觀莊嚴論》及其注解的大疏善說《金鬘疏》。從此處又來到覺摩隆,從察巴多丹•益喜堅贊《智幢》⑥詳聽了《時輪無垢光大疏》、曆算以及事相等,皆達到了精通。大師于年三十四歲時來到了藏絨的魯卻隆寺,依止卻隆寺的住持紮巴協甯《稱友》學習了《五次第》法類等許多教敕。彼時上師鄔瑪巴•尊珠森格《中觀精進獅子》住于德慶隱居之地,當大師前去參見時,鄔瑪巴遵照本尊對自己所做的授論,向宗喀巴大師請教了《妙音天女隨許法》,大師故做了如是的講授並就諸甚深難解之處,做了詢問究竟等許多正法的討論。從此處大師來到了達倉宗,由
① 帕木竹巴:即第斯•帕木竹巴。《1110—1170》。其全名為帕木竹巴•多吉結波。系藏傳佛教帕竹噶舉派創始人。
② 直工義敦貢布:直工是地名,在拉薩市墨竹公卡縣東北處。義敦貢布,意為世間怙主,本名仁欽白《1143—1217》。他在此建寺,開創直工噶舉系,故有此尊號。③ 迦拉波:佛教理想國北方香拔拉一城市名。
④ 旃陀羅波:即八戒居士皎月。西元七世紀時印度一聲明學家。著有《旃陀羅波字經》。
⑤ 蔡公塘寺:位於拉薩市東郊。西元1187年,為宇劄巴•達瑪循努所倡建。⑥ 蔡巴多丹•益喜堅贊:是蔡巴噶舉派僧人。1389年為宗喀巴大師講授《時輪》等。
法主譯師卻喬貝(勝怙祥)①做承事,至尊仁達瓦、堪欽譯師紮巴堅贊、譯師吞桑上師《義妙》和宗喀巴大師等聚會,並同諸多善知識、三藏法師和當地的僧團一起,於許多天中進行了正法的稀有說教。彼時,大譯師卻喬貝講說了《喜金剛根本經二品續》、大譯師紮巴堅贊講說了《現觀莊嚴論》、至尊仁達瓦廣講了一次他本人所著的注釋《現觀莊嚴論大疏》與《密集根本續》的解說,宗喀巴大師悉皆聽了講解。師徒二人亦多次進行了抉擇諸難解之處的正理問難。
此後,大師又來到絨卻隆,與鄔瑪巴上師會唔,由他傳語,大師向文殊菩薩請問了法義,尤其多以見地方面為主,做了請問。如問:“今時我見,于應成自續兩方究屬何見?”菩薩答道:“此二全非。”又囑咐說:“現分與空分②,絕不可有偏重。尤其對於顯現應當重視。”菩薩又就應成和自續的差別;由俱生和偏計的二種我執如何所執的我與正理之所破的粗細量;了達正見的標準和以應成派見,建立世俗的道理等方面應當詳細觀擇的種子等,極其總括地作了指示。
對於顯密二道共與不共的差別:《吉祥密集圓滿次第》五次第的體性、程式和數量等的諸不共精要,也作了總括的指示。大師回稟道:“仍然還不瞭解。”菩薩說:“不要把所講的忘掉,暫時作上記錄。于上師本尊無二無別前,要虔誠祈禱,並做近修;勤策勵力積資淨罪;以正理觀察經論之義而詳細思考,這三方面要結合一起來做實修。切勿輕易滿足,應持久而善觀薰。到時以我現在所播的此諸種子為緣,則能疾速善悟。”等作了許多教誨。此後,度過短暫的法會假期後,欲做密乘的聞習,便來到了年堆貢松德慶
① 卻喬貝:別名空利跋陀羅,是噶當派僧人。1401年,宗喀巴大師來到達倉宗時,他正任朗孜頂寺住持。
② 現分與空分:即空和有,有方與空方。“空”是指性空,“有”是指因果緣起,修善積福和成佛等方便。佛教認為:“對於空有兩者,不可偏重一方,尤其是對於有方應當重視。”這是中觀見的觀點。
寺①,參見了布敦•一切智的及門弟子、精通《時輪》的最者德慶巴•卻吉白上師(法祥)②,請教《時輪大疏》及其分支法類。上師欣然應允,隨即圓滿學習了詳廣的《續釋解說》、實修及其分支的指授引導和六支加行的證驗引導等,從而無餘瞭解了《吉祥時輪》的內、外、別③等三方面的諸要義。又受學了《金剛鬘》的灌頂、傳經、指授、解釋,以及舞、畫、唪等三藝④的實踐指異。通過這些學習,遂對三鬘類⑤皆已達到精通。此外還學習了大曼陀羅的灌頂、傳經和要門等許多深廣妙法⑥。
此後,當想到要聽受瑜伽的教敕和解說時,欲願首先學習先行儀軌的清淨實踐,遂於稱做袞桑的瑜伽師前,詳細學習了《金剛界》、《吉祥最勝》、《頂》等一切瑜伽大曼陀羅的繪壇、舞蹈和歌贊;《曼陀羅儀軌彙集》結手印法並做到了嫺熟。此後來到了夏魯寺,從大金剛持瓊布勒巴⑦聽受了以瑜伽部的諸曼陀羅灌頂為首,現存藏地的大部分清淨灌頂河流未斷的傳承——密宗下三部的諸口旨,此外,還聽受了《勝樂》盧、那等派的密宗無上部的許多教敕。總之,從這位上師處如瓶滿灌之狀地聽受了現存的大密金剛乘的一切灌頂、傳經和要門,做到了悉皆飽學。瓊布上師講道:“今法已歸主人,無遺憾矣。”從此處又來到上師德
① 年堆貢松德慶寺:年堆,即年楚河上游。貢松德慶寺在江孜縣境內。
② 德慶巴,卻吉白:他是德慶寺堪布,屬夏魯派。
③ 《吉祥時輪》內、外、別:即內外別三種時輪。外時輪,指須彌山、四大洲、八小洲等器世間;內時輪,指五欲界、六欲天、十六色界、四無色處邊等三十一有情世間;別時輪,指生起次第的所依能依壇場和圓滿次第的風、脈、明點等。
④ 舞、畫、唪三藝:親教師、軌范師、悅眾師及供祀師等必須嫺熟的三種技藝。舞,謂穿戴舞衣面具跳神;畫,謂繪製壇場;唪,謂舉腔唪誦。
⑤ 三鬘類:有《金剛鬘》、《瑜伽鬘》、《光明穗鬘》。
⑥ 深廣妙法:“深”指文殊菩薩宏傳的甚深見——中觀見;“廣”指彌勒菩薩宏傳的廣大行——菩薩行。大乘佛教就是這二者的結合。
⑦ 瓊布勒巴:即穹勒巴。本名迅努索南,布敦大師的弟子,是宗喀巴大師學密法的主要上師。
慶巴•卻吉白尊前,學習了《金剛心釋》、《金剛手贊疏》和《那若巴大疏》等《時輪》的全部分支,以及學習了布敦大師所著的《密集二規書》等許多密乘法類。此後又來到日沃德慶寺,從善巧瑜伽的三藏法師堅贊紮巴(幢稱)①又聽受了布敦大師所著的《金剛生大疏》、《瑜伽本釋續》、《惡趣淨治續》、《吉祥最勝真實光明》、《闍薩羅莊嚴》、《吉祥最勝大疏》等各種無量的本續及其天竺原疏的各類經傳,故而圓滿掌握了金剛乘的法理。
此後與鄔瑪巴上師一起,來到噶瓦楝②,在師徒二人嚴格閉關實修中,由鄔瑪巴上師傳語,從文殊菩薩聽受了許多法義,並請問了無量難解之處。特別將上師與文殊菩薩視為無二無別,日夜祈禱念修,故而未經多日,獨勇文殊真身便顯現,向大師施授了獨勇文殊、內修、密修、護法神羯摩閻羅法王的內外密三修的隨許、加持和等持四灌頂等,並還聽受了許多羯摩集法類的講授。此外又由鄔瑪巴上師傳語,文殊菩薩指示道:“從今以後視上師本尊為無二無別,虔誠祈禱、積資淨罪和做觀察。
這三方面結合一起不斷實修,無需長久,對見要究竟及顯密的一切法便能獲得無誤定解。若雖現在就觀察,然而只會有近似利益,故當暫先循世,將依止遠離而修行作為要義。”大師仰仗文殊之策勵,決定隨即循世,將于靜處修行作為要義。
大師年三十六歲時,攜同眷眾七人,去了沃卡卻隆③。在此安住期間,念起首先積淨為要,於是師徒全體便勵力精進於具足四力④的積資淨罪。大師自己亦不間斷地進行懺悔相屬的拜佛和敬獻曼陀羅,手指全都破裂。由於敬獻石制的曼陀羅供,兩腕竟皆
① 堅贊紮巴:布敦大師的法嗣,夏魯派僧人。
② 噶瓦棟:寺名,在拉薩市堆龍德慶縣覺摩隆河對岸,為噶當派古寺。
③ 沃卡卻隆:在山南專區桑縣沃卡河谷內。
④ 四力:1、恃像力,指歸依和發心兩種念頭;2、棄舍力,指對以前惡業所生悔改決心;3、遠離惡業力,指以後不再作惡的誓言;4、遍行對治力,指為淨除惡業而作善事的實際行動。
磨破,然而全然不顧,長期堅持進行著難以計量的猛勵精進等緣想契經所講的菩薩之大勇和每一廣大行之修行養心。所以,對一切佛經非只取一般字句,而是將全部經論之要義,無餘現為教授。如此之情,亦如《宗喀巴大師傳》中所講:
“從此恒勵堅信最勝者,
消除化機心閉文殊尊,
為現一切經文為教授,
勵力精進一切因資糧。”
此後,為吉祥金剛手所親自攝受的堪欽卻多瓦•南喀堅贊(虛空藏)①遵照本尊的授記,迎請大師。大師故于年三十七歲上,經涅②在轉*輪節藏曆六月初四來到洛紮的紮窩寺③。當堪欽前來迎接時,親見一位光網莊嚴的文殊駕臨。大師亦見堪欽南喀堅贊為真金剛手,彼此互生了奇異的清淨觀相。那天黎明,堪欽卻多瓦於夢中聽到說,令他向彌勒請教《集學論》。
大師應其請求,向以堪欽為主的洛紮諸比立,講說了《集學論》,又單為堪欽一人授與了《五部陀羅尼》的許多灌頂和隨許。大師從堪軟卻多瓦圓滿學習了《菩提道次第引導法》。此法有由貢巴瓦④大師傳給乃鄔素巴⑤和由京俄互傳給甲域瓦⑥兩系的驗證引導,大師皆做了圓滿的學習。此外還受學了金剛手法類的許多隨許和堪欽本人的全集等。
① 卻多瓦•南喀堅贊:噶當教典派大德(1326—1402)。住持洛紮寺。宗喀巴大師曾與他共研經教。
② 涅:地區名,即山南隆于縣列麥鄉一帶。
③ 紮窩寺:全名洛紮•紮窩寺。是噶舉派始祖瑪爾巴譯師的居住地。
④ 貢巴瓦:十一世紀藏傳佛教噶當派的一位格西名。熱振寺第三任座主。仲敦巴的弟子。
⑤ 乃鄔素巴:本名耶協拔(1042—1118)。屬噶當要門派法統。
⑥ 甲域瓦:(1075—1138)。甲域是地名,在塔布以南接近門域地區,即今加玉縣。
此僧本名仁欽寧布,是京俄瓦的弟子,屬噶當教授派法統。彼時,大師心中念起應當明確抉擇聖師徒的意趣——見地究竟和《吉祥勝樂輪》的諸法類,尤其是《密集》的五次第,以其中這個幻身的立論最難了悟,故若通達,意義甚大;若不了悟,那憑依無上密宗乘道而成佛之理,便唯成了空言。於是,一種現在就應當為了尋求能如實無誤地宣示聖者密意的善知識而不惜翻身捨命,
甘願承受任何艱難,遂赴天竺,拜見阿奢黎龍菩提①和大德彌多羅佐格②的心意,便經常生起並稟告了堪欽。堪欽卻多瓦授記道:“仁者赴竺,縱可成為善巧十八明處③的大班智達,作大菩提寺的住持,但壽量會減短。諸弟子亦不堪炎熱,故成壽命之難,對弟子眾徒無益。是故不如安住藏地,祈禱最勝本尊至尊文殊菩薩,定能成就廣大教義。”勸請勿赴天竺。大師即遵堪欽之旨,打消了赴竺之念,又來到了涅與洛若④。在洛若楝達約五個月中,專精修持,詳閱了噶當派大善知識卓隆巴⑤所著的《正教次第》,故對《現觀莊嚴論》中的一切所詮,拿來作為一個補特伽羅成佛之教授的道理,並非僅取
① 龍菩提:那爛陀寺主,約為西元十四世紀時人。
② 彌多羅佐格:即月賢。是傳持釋迦牟尼演說的時輪密法的人。他是苫婆羅閨的法王之一。
③ 十八明處:1、音樂:2、春方;3、生藝;4、數目;5、聲學;6、察醫方;7、禮儀;8、造作;9;射方、10、成語、正語;11、修習;12、聞;13、念;14、觀星;15、占卜;16、幻術;17、歷史;18、故事。又稱十八大經,包括六論與八論和四吠陀。六論;1、式叉論,明六十四種之能法;2、毗伽論,釋諸無常之法;3、柯刺波論、釋諸天仙上古以來之因緣名字;4、堅底沙論,釋天文、地理、算數等之法;5、闡陀論,釋作首廬迦之法;6、尼鹿多論,釋一切物之名之因緣。八論:7、肩亡婆論,簡釋諸法之是非;8、那邪毗薩多論,明諸法之道理;9、伊底迦婆論,明傳記宿世之事;10、僧法論,明二十五諦之義;11、課伽論,明攝心之事(此之兩論,皆釋解脫之法);12、陀菟論,釋用兵杖之法;13、鍵闥婆論,釋音樂之法;14、阿輸陀,釋醫方(出自(百疏)上之下199•3)。四吠陀:15、耶柔吠陀,即祠祀吠陀;16、黎俱吠陀,即禳災明論;17、阿達婆吠陀,即讚頌明論;18、娑摩吠陀,即歌詠明論。
④ 洛若:是指山南隆於縣和錯那縣之間的洛若河谷一帶的地名。
⑤ 卓隆巴:本名羅朱炯乃。噶當派大德,是俄•羅丹協饒的弟子,曾建赤列寺。幼時也曾拜見過阿底峽。
詞句的一般理解,而是產生了與二位大乘師之主張特別隨順的道之體性、數量和程式等的殊勝定解。此後又參見了堪欽卻郊桑布 (救賢)①,從堪欽圓滿聽受了錯那巴②道次的《菩提道燈論》的解釋和阿底峽的教授。此教授有從噶當教典派③傳出的指導,經博多瓦④傳與夏惹瓦⑤和傳與兌巴⑥的二種,大師皆已學完。故而宗喀巴大師便成為通掌一切佛經之集要——二位大乘師之道規、三士夫實修的一切次第之全集——吉祥無匹大覺沃的菩提道次教授修持之規和總括噶當派傳承三河流的全部教誡等的大法王。
如是宗喀巴大師對此等顯密大經論,進行聞思的這種情況,亦是從最初發心起,就已連根拔除了對佛教大寶不了悟和邪分別的一切污垢,以無間銘記將此所有的清淨佛法心要,顯揚如日的猛勵誓願之力,並非僅僅片面聽聞,而是從《律經》開頭的偈頌到《吉祥密集》之間的契經和論著,總于印藏智者的經論,別於二位大寶師龍樹和無著為代表的世間二聖六莊嚴等如虛空日月的諸賢哲之浩若大海的標準經論,做到了聞思究竟,故將各個自他宗派的一切主張,皆已無誤地詳細通曉。總之,對一切名為善巧之處,大師無一未學。
① 卻郊桑布:噶當教典派大師。1395年,宗喀巴大師參見他時,他是紮果寺住持。
② 錯那巴:即錯那巴•協饒桑波。是藏族一重要佛學家。著有(毗奈耶根本論日光疏)。
③ 噶當教典派:從仲敦巴•甲衛瓊內的親授弟子格西•博多瓦欽波、格西•夏惹瓦等到涅•紮果大堪布曲加桑波之間,遂步傳承的教授法,稱做噶當正典。因為這是結合 (噶當六書),即(本生經)、(集法句經)、(大乘莊嚴經論)、(菩薩學論)、(入菩薩行論) (菩薩地)來進行傳授的教法。
④ 博多瓦:全名博多瓦•仁欽色(1031—1105)。是仲敦巴的最著名弟子之一。伯所傳的噶當派的一支,稱教典派,意為這一支派比較重視佛教經典的學習。他曾任過熱振寺堪布,收門徒數千人。因他曾修建了博多寺,故又被稱為博多瓦。
⑤ 夏惹瓦:(1070—1141)。本名雲丹紮。從博多瓦出家學經。默記經論甚多。為宋代西藏噶當派一大學者。
⑥ 兌巴:又稱兌巴瑪修瓦,本名協饒嘉措(1059—1141)。兌是地名,指山南桑耶之東和溫浦之西的一個地區。他是博多瓦的弟子,願噶當教典派法統。
因此,其廣求多聞便達到了教德大海彼岸,成為整體佛教的大主宰。如此之情,亦如克珠傑所著的《正信津梁傳》中所講:“特別是由於此大師從無始起就已圓滿成熟了善於修學的種姓之能,故於佛經及其注釋所做的一切聞思修,皆無摻雜心想今生之利養恭敬、名譽眷屬和個人謀求等皆成圓滿和能見自己較他人尤為殊勝該有多好的動念之垢,卻唯因專為一切智而不禁動心,故而全未僅以措詞妥貼、語義善巧,隨出得較他人所講殊勝、在眾會中他方不能辯駁自宗的立論,卻以種種方便之門,能破他方的主張而為滿足,以及毫無唯勤奮於如此的污垢。
是故,如那種主張自己獲勝,擊傷他人和以自詡為智者的我慢,為了使他人共許即彼而才或講說或辯論或著作等,從大師開始主要精進聞思之最初起,乃至如今任何時候,所謂‘于此時曾有過如此之情’是任何公平正直者在說實話時,連一次也未找到的。此情,即使下至心稍嚮往正法者誰來思考,若能以公正之心思維的話,這也是不禁生髮增上信仰的稀有聖者之行跡。”
(三)如理修習獲得證悟功德的情況
這位如是宗喀巴大師,自隨從法主頓珠仁欽以來,特別是從年十七歲到三十六歲之間,通過親近成為衛藏地方的智者和有成就者之功德藏的上十位無諍的善知識,對包括諸明處在內的顯密一切經論,做到了抵達聽聞大海彼岸。約在年三十三歲上,大師于雅礱門卡紮喜楝①駐錫時,應格西夏敦等的殷切勸請,在從桑普等上下地方之諸寺院所聚集的無量三藏法師之比丘海會中,從當月
① 雅礱門卡紮喜棟:在山南乃東縣境內。
初一起,三天內講說了瑪爾巴①和米拉日巴②傳記,以及一些零散的口傳。從初五起,將一天訂為天竺語的一個十五正時,每天都是天竺經典的講經。十五個法座,無一間斷,將《釋量論》、《現觀莊嚴論》、《上下對法》、《律經本律》、慈氏的後四論、《中觀理聚五論》《入中論》、《四百論》和《入行論》等十七部大論的解說,進行了三個月。
複次,對於此等大論的一切難解的要處,在以藏地諸智者大德的每一大疏為本之上,將眾多其他注釋的講法,以破立而加以抉擇。將其餘諸論典,大多在各自的任一原注上,全以現有的智慧、做了詳細的解說。所以,像以這樣的善巧智慧,講說的情形,休說在雪域藏地,就是在昔往天竺聖地也無所聞。因此,衛藏的一切大善知識亦對大師如此年少而能無餘圓具智慧與辯才之情,無不十分驚異,從心底不禁起信,信仰之毛髮驟然豎動。悉皆異口同聲地說:“此乃為本尊所攝受。是對不可思議的陀羅尼和辯才獲得了自在上地果位之相。”
大師年三十六歲時,遵照文殊菩薩的教誨策勵,捨棄一切世俗事物,觀修上師與本尊無有分別而為祈禱,修積甚多福德資糧,憑依此等,將一切經論皆現為教授。此複不是僅取聖道一分,而是集中精進於顯密整體聖道的實修。所以,不是像那種僅得內外共有的一種功德,便自以為是很高的證悟,而是於心中產生了全如佛經
① 瑪爾巴:全名瑪爾巴•曲吉洛追(法慧)(1012一1097)。藏傳佛教一大派別創始人,達波噶舉派的祖師,被稱為講說與實修之主。生於洛紮縣普曲地方,為瑪爾族,故又稱洛紮巴•瑪爾巴。自幼習法,15歲時從卓彌譯師學梵文。數次去印度和尼爾,從那惹巴等佛學家學習《喜金剛》、《密集》和《大手印》等密法。回藏後,在洛紮卓攏地方收徒說法,一生未出家。從學弟子甚多,最著名者有米拉日巴和梅頓村波•寓堅贊。終年81歲。
② 米拉日巴:全名米拉日巴•推巴噶(聞喜)(1040—1128)。生於阿里拉堆貢塘加阿雜地方。1078年,聞瑪爾巴譯師之名,前往洛紮學道,歷經六年之久,勤服勞役,盡苦行,終得瑪爾巴之要道。重返阿裡,隱跡山林中,採食蕁麻度日,專心修行。著(道歌集)行世。有弟子日穹巴和達波拉傑等,形成噶舉派中修行派。
及其注釋所講的標準證悟。大師講道:“並不僅僅因為他人於我敷設妙座、恭敬承事等做了多少而特去想。即於當時便知此等一切皆是無常不可信賴如同幻術騙局,在內心中翻然生起猛利的厭離。
這種常久生自內心的變化,自最初便自然而有。”如此所講,內心厭離已成殊勝的依他之情,亦非如初業者需要觀待于再再特意思維和修習總的生死與諸別苦,而是唯從幼年時起,就見一切生死如火熾燃之界的真實厭離便於內心自然而有。即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此乃此生所得之俱生功德,而非于此生重新生髮對治的加行所成。”又講道:“此乃極高的證悟。其為殊勝,是諸多盛名藏地者•僅連一分亦不能比的現證功德。”大師自己也講道:“一切功德之本,就是清淨自己所承許守護的律儀。我於別解脫中之他勝罪、僧殘罪等粗罪未曾犯過。即使有時誤犯某些墮罪與惡作,亦立即懺悔防護。”
如此所講,大師念起佛法之必不可少的根本唯是正法<律經》後,故在住於涅的期間,向諸化機講了眾多律學法類。下至戒律細微之處,亦使修持不致違犯。師徒全體縱於行住的一切臨時也都做到守持以三法衣①為主的比丘應有的相裝,故而持戒之美譽傳遍了一切方隅。在朗孜頂寺②,三位法主③聚會,校訂《律經》教法大寶,對《十七事》和《廣戒經》等中所講的粗細律制的體性、程式、如何守護之規和改正的儀軌等,完整地建立了(律經)所講的實修清規。總之,不論任何時間與臨時之中,也永遠不被別解脫中的墮罪污垢所沾染,唯將最極清淨的風規,作為主要的加行,故那戒蘊圓滿之情,
① 三法衣:上衣、下衣、內衣(又譯作祖衣)。
② 朗孜頂寺:十三世紀時噶當派僧阿爾欽布•降曲耶協建。在熱振寺以西,堆龍浦河谷內。
③ 三位法主:即宗喀巴、仁達瓦和郊喬白桑。
即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縱以佛智如何觀,
尊心所見僅一分,
鬆弛清淨戒律罪,
細微亦斷我啟白。”
如是那種對菩薩戒律和密乘誓言,更以視為最重要之門,惡行雖僅一分,也不使沾染,將如眼睛一般地守護誓言作為首要和由大慈大悲而等起的菩堤心大寶於心中無間存有等全如昔往發心祈禱之情,皆如前面略講。總之,直至輪回不盡,都不僅無間地學習菩薩廣大行,而且在共同的心目中,那種即使按照大師此壽,內心也永存真實菩提心之情,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尊幹意樂驕不取,
有情利樂荷絕無,
諸廣大行達究竟,
稀有勇心我啟白。”
特別是內心生起清淨正見之情,由於在未參見鄔瑪巴上師前,大師已想到若能無顛倒獲得此甚深中觀正見該有多好的猛勵心願就已常有,所以,參見鄔瑪巴以後,由上師代語,因向真實的文殊菩薩請教了諸多正見法類的問題而斷除了增益。尤其由於文殊菩薩將應成自續宗見之差別、所破的粗細正量和了悟正見的標準等要義,做了總括的教導。於沃卡和卻隆等處,無間地廣修了積資淨罪,故而親見了無量的佛菩薩和靜猛本尊之聖容。特別在沃卡拉頂時,當觀上師與文殊菩薩為無二無別,猛勵祈禱,使正見的觀修生髮實效時,遂見聖者龍樹師徒五位之容。其中桑傑瓊(佛護)①
① 桑傑瓊:佛護(470—546)。亦作覺護。印度大乘佛教中觀派論師。據西藏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三章等載,為南印度坦婆羅人。出家博學,是龍友的弟子從僧伽羅若什達學龍樹的空宗教義,為龍樹、提婆等人所撰的諸論作注釋。著有《根本中論注》等,發展中觀派學說。
手持一本《中論》,為做加持。翌日便得一部《佛護論》。經詳細研讀,便對正見之究竟樞要——龍樹師徒的無誤意趣,生髮了透徹的定解,相執的緣慮隨即自滅。對真實義理,擔心落入諸邊的懷疑,悉皆連根拔除,如實現見了真實義,故對本師薄伽梵生髮了堅固的虔信,著作了這部由講甚深緣起之門而讚美如來的《善說藏》。如是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大師以正理力,于真實義全斷增益,勤修一心等持空性的三摩地並運用正知正念,善巧保任的串修已達究竟。由此力故,大師自言道:‘現已串修熟練。
故於出定後所見種種境相,皆如空而現,猶如幻起。不由空見所印持之自喜境相多不獨起了。”如是聖道三要①等大乘共通的諸殊勝證悟,大師心中不僅領有,而且那種總於不共的密宗,別於無上密乘二次第②的證悟,也已嫺熟之情,即是總的在修習生起次第中,由主要斷除凡常執著,自己能轉成真實天慢,並當次第明想粗分所依能依時,能如所明想而顯現得最極明瞭。
這由於需要一種現如真實,所以,此又除非由次第外,不能刹那間顯現明瞭的間段是初業位;粗分所依能依曼陀羅,雖能刹那間顯現明瞭,眼等處之細分本尊和脈與界的本尊等諸細分,雖能次第出現明相,但是,此等皆不能刹那出現明相的間段是略降少智;不僅粗分,而且諸細微天身之面臂眼等的黑白界限,若也不混淆而能刹那間如實明瞭,就是于智慧獲得了自在。此複若能堅持並保任到隨時如願,則安立粗分生次為一念瑜伽究竟。所謂一念之義,亦在《辨析寶苗論》中講道:“所謂一念,非謂或念佛一次或唯念一佛,而是完全念佛或念自與佛為一體。”如此所講,就是指串修本尊明相和我慢。經中是將此分位說為獲得
① 聖道三要:出離心、菩提心和正見等三者。
② 二次第:即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顯乘的第八住心①之量。又修習下門細分時,若能於降入佛母②蓮花①的芥子粒大小的明點內,頓時最極明瞭地明想出一切所依能依曼陀羅而且複又一切粗細本尊之黑白眼睛行相等也不混淆而能獲得極明瞭又不動的堅固的話,則將于智慧獲得自在的生次,說成細微瑜伽究竟之量,並將此分位說為顯乘的寂止與勝觀已成之量。此時寂止成就之情,說是若能內心強將字母和細點,持於或上下頂端或臍間或心間,便由所修之處與所緣之要令風心住於體內,此時,被身心輕安之喜樂所攝持的寂止就能成就。又勝觀成就之理,說是由於串習了細點瑜
伽,所以在再再收放的妙觀察之觀修進行之終,勝觀就能成就。
大師來到沃卡劄楝④後,由修學了總攝輪⑤的近修和尼古六法⑥的引導,故而生起了諸多稀有的驗證。轉赴沃卡桑昂朗後,進行了最極嚴密的冬令閉修。在奮力修證期間,欲著《建立次第疏》和《密宗道次第廣論》時,大師說:“總於《五次第》要義,別於第三次第幻身的修法等凡《吉祥密集根本解釋續》和聖父子師徒之論典所講的諸不共義,均已徹底瞭解。雖過十餘載,但至今未能宣說。現在亦只略說其少分。”即是說並不成為昔往雪域之境的大多數自詡為智者那樣所了悟的境界,而是由大師的無上智慧與辯才,無顛倒地如實瞭解了一切續部之義——聖師徒的意趣,並於內心生起稀有的證悟後,雖經久時,然而想到如若一旦宣與非法器者,
① 第八住心:即勵力求得無功用住,是為專注一境。
② 佛母:本尊陰體。密宗本尊代表智慧的部分。
③ 蓮花:女生殖器的異名。
④ 沃卡紮棟:在乃東縣西和津河谷口,原為甯瑪派古廟。
⑤ 總攝輪:即勝樂,無上密乘本尊咽嚕迦的異名。
⑥ 尼古六法:密乘尼古空行所傳六種秘法;臍火暖樂自然、自身貪憤自解、夢境迷亂自淨、光明愚鈍自醒、往生不修自覺、中有如來報身。總為尼古空行所傳六法。
⑦ 沃卡桑昂朗:在山南桑日縣東,曲松縣北。
則會產生宣秘之罪和未到時機後,除留存於自己心境外,於他人極為守秘。時機到後,將以極秘密的方式,向諸具法器的弟子略宣其一二。此外,宗喀巴大師在進行本尊念修和正見的觀察時,在平凡者的印象中,諸身邊弟子曾請問道:“不論修習三門任一之行,除非特別專注,細心觀察外,此等似乎由心不能決定。如此者是在何時?”大師答道:“于善行時有過如此,是在降巴林寺。在進行詳細觀察和伺察時出現如此,早已有之。是有如是者。”大師之此語,就是對三摩地獲得穩固的殊勝相。即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究竟粗細天瑜伽,
遠棄常相執妄念,
凡現皆壇輪變幻,
尊心不動我啟白。”
如是又怎樣獲得圓次證語的方法。總的講,在生起次第的證悟達到究竟後,圓滿次第的證悟所生的量,是怎樣的呢?按照《密集》所講,初次第——金剛念誦次第中有身遠離①分和語遠離②分兩部分。身遠離又有生起次第分和圓滿次第分二者。所以,以依止手印的大樂,現起空性的樂空智之所取行相③現為天的身遠離,就安立為生起次第;以修所成力④使風息入、住、融於中脈,以由此所生的俱生樂,證得空性的樂空智之所取行相現為天的身遠離,則安立為圓滿次第。這是如《五次第明燈論》中所講。此中,若
① 身遠離:即身寂。三寂之一。修微細明點於下門,吸納風息滲入中脈以生起俱生的融化樂。
② 語遠離:即語寂。三寂之一。修三明點之心風於鼻、心及密處等三尖端,使風息內滲以生起四空。
③ 所取行相:又名所了相。心識面向外境,生成所取外境之相狀。如眼識等一切了別外境之識。
④ 修所成力:長期修道所得殊勝工夫和力量。
現證無學①雙運金剛持果位元,則需要證得彼由何所生的勝義光明心和清淨幻身雙運轉的有學雙運②,而清淨幻身能成,則需要修辦其近因③——唯由第三次第之風心所成的世俗幻身;此中又需要其成就的本體——一切風息如死次第而隱沒的心遠離④究竟的喻光明⑤先行;此中需要由三頂端的命力⑥解開心間的大多數脈結⑦,諸粗風息融入中脈的語遠離先行,此中又需要能固心於末尼中脈中心的標幟或細點的身遠離細瑜伽先行。所以,如是降央卻占•紮西班丹講道:
“常情器以現空幻⑧,
深明無二之瑜伽⑨,
現為大樂天相時,
身金剛瑜伽法主。”
因此是說,以修所成力,吸納風息,使入中脈和以臍輪火⑩熾
① 無學:住無學道。各自證得究竟的補特伽羅。
② , 有學:尚須修學道位, 者。
③ 近因:親因。迅即生起後果的種子。
④ 心遠離:心寂。三寂之一。憑依內外二邊,使風息滲入心間以生起殊勝四空。
⑤ 喻光明:譬喻光明。圓滿次第法門之一。收攝心風入於心間,由此之力,睡眠、錯亂所起二障,不復現行。
⑥ 命力:如來金剛雲:“由於臍處修細音韻阿利噶利加行瑜伽或于心處修習明點等瑜伽靜處,能遮命向外轉,故名命力。”
⑦ 脈結:藏醫所說人體血管扭結處。
⑧ 常情器:凡常情器世間的簡化。即平常的大地和動物。
⑨ 深明無二瑜伽:空分和智慧無二無別的相應觀行。
⑩ 臍輪火:猛厲火或名絕地火。梵音譯作旃陀離。密宗圓滿次第根本法之—。集中堅守脈、風、明點,以使臍中針形(形如倒豎梵文字母短阿)燃起樂暖。功能猛勵焚燒一切不淨蘊界,盡滅一切煩惱尋思,迅速生起俱生妙智。
燃,熔化菩提。即由於憑依如是二者,引生了上降下固的四喜①。
所以,在從俱生的大樂和空性二者成了如水中加水的樂空無二無別的等持出定的後得中,就證得了凡顯現皆為大樂的變化和此智慧現為天身行相的身遠離——身金剛瑜伽。又講道:
“三身金②於心蓮,
生入誦此為咒音,
入住融光明大印,
語金剛瑜伽法主。”
因此是說,憑依三頂端瑜伽或使心間的不壞明點③生、入、住于三金剛體性——咒音的風咒無二無別之金剛念誦,就證得令風息入、住、融於中脈的樂空三摩地語遠離——語金剛瑜伽。又講道:
“由旃陀離臍輪火,
熔頂[此處應插入圖像](杭)字於中脈,
變為俱生大樂德,
心金剛瑜伽法主。”
因此是說,由於以臍輪猛厲火,熔化了頂間的菩堤,所以,憑依上降的四喜,以及與隨融④和整持⑤的二慮靜相同的收攝次第,
① 上降下固四喜:無上密乘圓滿次第所說攝氣入竅,修臍輪火所生證境之一。菩提自頂下降為喜,降至喉輪為勝喜,降至心輪為離喜,降至臍輪為俱生喜。此為上降四喜。菩提自下逆行,由隱經臍、心、喉乃至頂輪四處,所生四喜。此為下固四喜。
② 三身金:如來三身,即法身、報身和化身金剛。
③ 不壞明點:或譯不散明點。密乘所說永時不散的明點。此明點住於有情心蓮之中。
④ 隨融:亦譯隨滅。是六加行的第五階級。無上密乘生起次第修習時,在本尊無量宮融成光明後,自身亦隨而融成光明的先後次第。
⑤ 整持:是六加行的第四階段。主要是修在光明中化粗身為細身的幻身修法。
無餘解開一切脈結,使一切風息全都融於心間的不壞明點,所以,就使基位心①生髮為三空②,特別生髮為一切空俱生的大樂體性,就現證了心遠離究竟的喻光明——心金剛瑜伽。
這樣的密乘大瑜伽之心相續的證悟,除了在具足彼道和彼相續的瑜伽行者內部成為彼此的行境外,豈能成為觀現世凡夫的能見境界。然而,僅以證悟達到極高之量的行相為例,大師來到塔布敏隆嘉索浦③後,一心勤奮修持時,就親見了至尊度母和頂髻尊勝佛等諸多殊勝本尊和聖者龍樹等天竺的許多班智達與成就者的聖容,特別是文殊菩薩,一把利劍之柄插在了眾佛菩薩擁繞的文殊菩薩像之心間,劍端插于宗喀巴大師的心間,一股白黃色的甘露極其油亮,猶如光流,從文殊菩薩的心間,經過劍身,源源不斷地注入了大師心間,故于心相續中生起了稀有的無漏樂。
又於該處親見了金剛大威德之聖容。從彼時起,便不間斷地每天修行著大威德的自入④。在涅麥森格宗駐錫⑤時,從修證的類別中,由於對《吉祥時輪》的圓滿次第六支⑥等的諸道要,做了透徹的觀察,故於心中生起了堅固的定解。彼時,世尊時輪獨勇⑦之身相不斷出現。
某一夜晚,吉祥時輪之聖容又親自展現,授記安慰道:“汝嫻于時輪法,猶如月賢之再來。”于沃卡桑登林寺⑧閉又精修,發心欲著《吉祥密集圓滿次第五次第明燈論》方起稿時,大師于夢中見到了十九
① 基位心:是指與微細持命風並存不離之心而言。
② 三空:空、甚空、大空。
① 塔布敏隆嘉索浦:在林藝專區境內。
④ 自入:自受灌頂。為他人灌頂之先,金剛阿闍黎自己進入智慧壇場之中,觀自我與本尊身、語、意、德、業五者無二無別,按受灌頂,取得允許弟子進入壇場之資格。
⑤ 涅麥森格宗:在山南隆于縣列麥鄉東部。
⑥ 圓滿次第六支:即圓滿次第修煉氣息時,於所緣境上進行收攝、禪定、運風、隨念和三摩地。
⑦ 時輪獨勇:指時輪金剛沒有佛母的單身佛。
⑧ 沃卡桑登林寺:在山南桑日縣東,曲松縣北。
尊密集文殊金剛本尊的圓滿曼陀羅,並夢到曼陀羅主尊給與大師一隻盛滿淨水的寶瓶,講:“此水乃吉祥阿底峽住于聶塘機曲河邊時,文殊菩薩與慈尊二佛就何為三身和二身,進行佛法研討的水。此水從大尊者阿底峽以後至今,雖已過三百一十年,但於此間未尋得授處,現與你。”又夢見在一個堆嵌諸多珍寶的寶座上坐著布敦唐吉欽巴,他授與了一本《密集根續》經書,吩咐說:“現在作此法的主人吧。[此處應插入圖像] (哞,班桑烏迪恰)。”遂以三次明咒和手印,舉在大師頂上,為其加持。
這實際上是灌頂授權為大密金剛乘的教主。師亦如是而想並做了應諾。彼時,由於研讀了 《攝行燈論),故對洛紮瑪爾巴譯師的《九類融合》①的一切要門獲得了定解。于甘丹寺,大師造了勝樂的立體壇場,進行修供②時,親見了吉祥勝樂輪曼陀羅之全部天眾的聖容。供鬘《三昧彩繪》和 《杜鵑歌音)二頌詞,大師此時親見諸空行母從虛空中在諷誦。又在甘丹寺駐錫期間,於一身感不適之時,當在師徒們穩固入定中,在大師的所見情景中親見一尊佛身極其魁梧、威嚴赫赫的無匹釋迦王在結降魔手印,當入沒于大師後,遂即獲得了制伏一切魔部之位。
與此同時,由六臂智尊護法引導,羯摩閻羅法王將一魔王用繩索拴其頸項而帶走,由護國藥叉威逼著,從後面驅趕,用彎刀斬首,裝入大師穩固的三摩地所變化的三角形地坑中。在此同時,外面黑品煞星、鬼宿、龍和食肉羅刹等四部之軍哀號失敗,不絕於耳,帶著嚎啕聲,逃往各方。大師身邊的所有徒眾亦皆出現了所見情景。此外,大師自己曾說:“每當年壽之眾難惡兆某時出現時,就定會出現一次威嚴難忍的世尊金剛大威德之像和吉祥勝樂的粗壯身像,
① 《九類融合》:噶舉派的特殊修法之一。即熱窮巴九種往生法:貪欲和合大樂臍輪火、嗔恨和合無實修幻身、愚癡和合無分別修光明、幻身和合臍輪火晝間修、光明和合夢境夜間修、中陰和合往生死時修、精勤者修臍火、懈怠者修夢境和短壽者修和合往生。
② 修供:修供儀軌。密乘為本尊而進行修習、供奉、頌贊的儀式。
身軀之高大有如梵天世間之情景。由以此力,彼危難之兆亦皆自滅。”又一得證師夢中夢見一座名為大師的塔,此塔結構規格完滿,塔頂高入白雲。眾多空行母手托盛滿白色甘露的珍寶素瓶,從雲隙中粉刷此塔。睡醒後,立即請問文殊菩薩,菩薩告知道:“此等徵兆乃是大師心相續中徹底圓具了顯密道的一切不可缺少的立論理解和殊勝的樂空三摩地于心相續中生起的征相。”又有些弟子問大師道:諸覺悟是從何時圓滿的?大師答道:“密乘之諸不可缺少者,是從年五十六歲時圓滿的。波羅密多相屬者,是早已圓滿了。但是,又能徹底瞭解證得一切度的修法,顯然必須觀待於能理解密行的一個分位。是故彼亦從年五十六歲時方圓。”
又在某時,文殊菩薩親展聖容,獲得授記說:“今後行持,主要應勤修生圓瑜伽。無上密乘之殊勝證悟,則能于心相續中速生。汝之諸有緣弟子,每人亦將各生一殊勝道悟。”大師曾說:“我在四大①不調時的覺受境界,不可信賴,即需去問已得證師。”得證師回稟道:“此無需重講。
對那些捨命今生,堪成法器的弟子,應當圓滿傳授顯密道,令其起修。大師自己以閉關勤修為主,于心相續中彼道即能疾速生起的內因——殊勝的樂空妙智等,早已在心相續中生有;外緣——由刹生的諸信使女來作殊勝助伴,亦能疾速出現;本尊前來加持的諸因聚亦皆圓滿,故于心相續中道能速生。此乃尊者所講。”所謂此分位道于心相續中速生的那個道,經中講了是指心遠離的證悟于心相續中生起。又大師于年三十六歲,在甘丹寺閉關坐修時,親見 [此處應插入圖像](厄旺)②二字直接從自己上方鼻端中脈上端不斷下流,形如光繩,白光閃閃。從此以後,心相續中便生起了不共的殊勝溶
① 四大:四大種,即地、水、火、風。
② 厄旺:厄字表示智慧空。旺字表示方便大樂。
樂①與空性和合的樂空四喜妙智②和四空體性③。所以,從此以後,樂空妙智便經常保持,故於入定中就任持了隨融和整持二靜慮的收攝次第和在出定後凡顯現亦皆是天曼陀羅現為樂空的變化,即以如此而度歲月等能生心遠離證悟的內因——下至語遠離的樂空妙智等己于心相續中產生了。
此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此非如僅將某一屬於當今內外二道的共同三摩地分,安立為樂空智之名,而是由於樂空四喜妙智和四空體性生髮後,從此經常保持了樂空妙智,故於入定中就將樂空智等持到全如續部所講和大成就者的典籍中所講的三摩地,並於出定後所現一切皆是天曼陀羅現為樂空的變化,而以如此來度歲月。此情理,若由一位對續部和大成就者的要門略有瞭解者來思維,就應當了知是難以計量的現證功德,即給與大金剛持今生的道類于心相續中生起。”在心遠離究竟的證悟于大師的心相續中生起中,該到能依止外手印的時候,諸大弟子稟道:“現在,大師您諸內近因和緣皆已完具。
是故應該取用外緣或外近因,即任一種業手印母④為宜。”大師講道:“我本人諸內近取⑤皆已全有,並有可以依止手印之要,故能成為不生罪過而能疾速成佛之方便。但是,有恐損害佛教整體,特別是我的諸弟子會說我等上師亦是親依手印,是故,我等亦依止為好,以及會將有無要門,是否到了依止之時等悉皆混淆而錯亂後,以婦女為重,于今生後世使諸多自他頹廢”如此所講,心遠離究竟的三摩地于大師內心生起後,若依任一三行,幻身即能少勞而成;幻身若成,即於此生定能成佛。但是,大師他唯視佛教大寶為珍重,念起諸隨行徒眾若不主要守持佛教之本別解脫的律制,清淨佛教就不能久
① 溶樂:溶解種子所生的安樂感覺。
② 四喜妙智:由四種喜所生的四種智慧。
③ 四空體性:由空、甚空、大空、一切空所生的四種空性妙智。
④ 手印母:藏傳佛教活佛之妻;瑜伽咒師所依止的明妃。
⑤ 近取:略譯為取,即近因、親因。不斷引生、繼續維持自身者。
住後,並未正式進行。於後來示現涅磐之情時,代替正行的是由死時光明與道位光明和合的光明——母子混合的等持,于中陰①起為圓滿受用幻身而成佛之情。此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光明法身已證得,
爾時尊身變光團,
中陰圓滿報幻身,
得勝悉地我啟白。”
以及《正信津梁傳》中講道:“僅此所謂‘即於此生其諸因聚已在心相續中如此完滿生起了’的極細微的理由本身,我就有所講述。但是,由於未准公開,故不書之。一些能稍瞭解的語義,已在不共傳記中有所講說。”
三、獲得功德後為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大師遵照文殊菩薩的語旨策勵,念起修繕真起寺②來到了沃卡。此寺原由昔往貢巴饒色大喇嘛(意明)③的弟子喀米•悅丹雍仲(功德堅固)所建的一座以覺沃彌勒銅像為主並有佛像佛塔的寺院。然而,一個時期此處已經衰落,極其貧困。大師見此情景,心中難忍,便將寺內佛像佛塔修繕一新。當舉行開光儀軌時,出現了
① 中陰:中有。前身已棄,後身未得。即死後未投生中間。
② 真起寺:是西元十世紀噶當派所修的古廟,在沃卡的北面桑日縣境內。
③ 貢巴饒色大喇嘛:藏傳佛教東律初祖。西藏彭波地方人,生於西元952年。他從小遷居多康的丹德地方。二十二歲時(西元973),從西藏潛逃其地的藏僧三人及在西寧附近尋得漢僧二人,受近圓戒。布敦仁欽珠以此年為始計算藏傳佛教的後弘期。西元978年,他為魯梅等十名衛藏僧人傳授近圓戒。仲敦巴以此年為藏傳佛教後弘期起算之年。其所傳戒律,稱為下路弘傳或稱東律。
“智尊”融入各三昧耶尊②等奇異的稀有行狀。對此,被公許為大師四大事業之一的真起寺彌勒佛像培修功業。此後,在駐錫洛紮紮窩寺期間,心中難忍當時《律經》教法大寶嚴重衰落,念起佛教之本取決於別解脫律儀清淨後,為了此能最極興盛的緣起。並又遵照文殊菩薩的語旨策勵,遂造了《梵冠贊》並派人將此贊文,以及三法衣、缽杖、敷具和濾水袋③等無不齊全的比丘用器,供獻於真起寺慈尊佛前。又於此寺講了眾多《律經》法類,建立了佛教大寶的基礎。
大師年四十歲時來到了涅堆的僥村。在度夏令的安居中,後來的上首弟子傑曹•塔瑪仁欽④初次參見了大師。大師以大慈大悲,攝受其為第一弟子。從此他便不離大師左右。彼時,大師承諾于涅地開轉*輪,由饒村堪布作施主,聚集了涅一帶大部分僧團的所有三藏法師。大師大轉*輪長達數日,並為從各方聚來的無量士夫授與了齋戒和皈依,故以契合饒益當前與長遠的純淨善業等聖教之喜宴而度歲月。對此,被公稱為涅•隆熱欽摩⑤。大師從此轉赴了機雪,駐錫布達拉,為桑、德、貢三寺⑥和噶、覺、歲三寺⑦的眾座主為首的三藏法師數百人大轉了《中觀光明論》、《律經》和《道次第》等的*輪。此後又來到噶楝,為眾多具法器化機做了《菩薩地戒品》、《佛事五十頌》和《十四根本墮罪》等的詳廣解說,故而普降了由諸菩薩戒的體性、根本墮罪、惡行的立論有染與非有染的
① 智尊:元始已有的,迎來融入三昧耶尊的出世間本尊。
② 三昧耶尊:誓言本尊。密乘行者心中觀想起的自生本尊和前生本尊影像。
③ 濾水袋:濾水器。濾去水中昆蟲所用布袋。《律經》所說比丘用器之一。
④ 傑曹•塔瑪仁欽:(1364—1431)。宗喀巴二大弟子之年長者。1419年,繼宗喀巴大師住持甘丹寺法座,為第一任甘丹赤巴。
⑤ 涅•隆熱欽摩:涅是地名,在山南隆子縣。隆熱欽摩義為大經師。
⑥ 桑、德、貢三寺:即桑浦、德瓦堅和貢松德慶三寺。
⑦ 噶、覺、歲三寺:即噶瓦棟、覺摩隆和歲浦三寺。
差別、如何學習諸學處的方法,以及欲入密咒金剛乘者如何首先依止上師之見、從具性相的金剛軌范師如何受各個續部灌頂之規、如何守護所承諾的誓言和戒律的方法等所造的大乘正法之甘露雨。彼時,至尊仁達瓦大師亦來到了噶楝。師徒二人以正法甘露,使四百五十多位善知識得到滿足。此後師徒二人又來到噶當派教法的源地熱振寺。至尊仁達瓦講說了《六十正理論》、《密集五次第》。宗喀巴大師將《經莊嚴論》、《辯中論》、《集論》和《菩薩地》等大乘的諸大論做了有序的編排,廣做了總的道次,特別是寂止的體性和所緣相等全如《修習次第》所講的解說,令諸學員依法實修。因此大多數學徒心中生起了隨順佛經所講的寂止的殊勝體驗。
師徒二人還就顯密的難解處,以漫談的方式做了詳廣的隨筆。此後,大譯師郊喬白桑布和至尊師徒二位等被公許為當時無諍的賢哲之盛名傳遍衛藏一切地方的三法主又聚會於朗孜頂寺的阿爾欽布•降曲耶協經堂,由本•悅旦嘉措(土官功德海)做承事,承諾與六百余位三藏法師一起夏居。彼時,三位法主意趣一致地想到要整頓此教,使歸清淨。佛曾說:“佛教之本,在於正法律學。是故,何時律法大寶圓滿住世,其時佛教則住世。若律不能住世,則聖教亦不能住世。”大師對此教言深感非常沉重,心中唯想連根拔除對此聖教大寶無悟、邪解、懷疑和以輕率思想而行等的一切污垢,將此律法大寶顯如麗日,故做了一回《毗奈那根本經》之極詳廣的解說。
與此同時,完滿地建立了《十七事》和《廣戒經》所講的遮戒,下至粗細分的體性、程式和如何守護之規,以及回改的儀軌等全如《律經》所講的行持清規。彼時,多數聞習《律經》者皆能不與過犯常久同住,犯即還淨。至於加持資具、定時掩廚和防護夜不多眠等的行持,下至細分起,悉皆執行,圓滿復興了佛教之本別解脫戒的基礎。此外,三位法主還分別大轉了*輪。晚近的一些智者,作為大師四大事業之一的涅•隆熱欽摩大功業的代表,博引這個於朗孜頂寺復興律法基礎,整頓佛教,亦可見其重要。如是克珠•唐吉欽講道:“如是於此雪域之境,佛教唯剩偶像之時,即此聖尊大師為了以圓滿成就了守持正法的廣大祈禱之力,於此北方一帶復興佛教大寶而出世。
以如上所講之行,為一切自他之不可思議的利益,勤行了殊勝的猛勵精進。故而今時一切聞思者當勤求聞思之時亦能做到珍重律儀,特別是住持三藏修持較佳者亦能把飲酒和非時食等放任不節之行,作為可恥之事。過去諸大叢林的出家僧眾亦多不知敷具和缽具等沙門之諸資具為何物,致於上衣、禪裙和納衣等更是聞所未聞了。現在西自迦什米爾,東至漢地之間,一切出家僧眾皆成如是清淨沙門形相和裝束,能戒酒及夜食,下至授受、淨水和夜不多眠等雖細微學處,悉皆認真防護,全然符合沙門之行。
這些若不全是我等的具德上師宗喀巴之恩德,若依止他人豈有如此。應當考慮考慮。”如是三位法主為佛教廣做事業,解制①結束後,至尊仁達瓦起程去了後藏。宗喀巴大師同法主大譯師二人來到了熱振寺,于查森山下隱居。在法主大譯師郊卻班桑布和堪欽•歲浦貢覺班桑(熱振寺大堪布•寶祥賢)二位的殷至勸請和啟白下,宗喀巴大師開始寫作詳廣宣說以佛經之集要、二位大乘師之道規和三種士夫修持之圓滿無誤的一切次第等之門,引導諸有緣化機,趨赴佛土之道理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彼時,大師在稱做偏頭覺沃佛像前祈禱,故而親見了從能仁王到南喀堅贊②之間噶當派的諸傳承上師之聖容,尤其親見了阿底峽、仲敦巴③、博多瓦和夏惹瓦等的聖容達一月之久,授與了諸多教授和教誡。最後,博多瓦等隱沒于阿底峽身中,於是阿底峽尊者手摩著大師頭頂講道:“汝當廣做佛事業,修習菩提,作饒益有情之助主。”言畢即隱等出現許多奇兆。此後,大
① 解制:解夏、隨意。毗奈耶十七事中淨戒三事之一。比丘夏令安居時節,應當制止白念墮犯、懲治、分財及界外過夜等事,及至此日,即可解禁自恣,故名解制。此分為及時解制、非時解制和會眾解制三種。
② 南喀堅贊:即洛紮大成就者南喀堅贊。
③ 仲敦巴:噶當派開宗祖師傑瓦窮乃的別號。
師便寫完了菩提道次第寂止以上的篇章。此後在念起雖造勝觀亦難利益他人,故而心願遂減時,文殊菩薩的語相命令道:“務必造之!效益亦有中等。”故又對上師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猛勵祈禱。大師說:“當時觀察空性時,《般若經》中的二十空性①之諸注疏偈句,那密佈於面前虛空的銀字之相和紙面上所寫之相的印象,隨著時時觀察而全出現。”勝觀廣論的寫作也徹底完成。此後來到了勒浦關沙寺②,為眾多聰慧的三藏法師,做菩提道次第的指導和《釋量論》等的講說。《量論》所詮的一切要義,皆從理論法則上加以引證,將正文之意,編列成道次後,再配合上實修的方法而廣為講授等,恩賜了昔往藏地前所未聞的善說厚禮。
對此,克珠•唐吉欽巴講道:“過去於此雪域中,盡都認為《量論》在決斷詞句的臆度或外知解時,只是對閱讀其他經典,識能捎變聰慧之分支所必需。此為實修之所需,僅一疑問,任何人亦未有過。是故,多數人將其當成無實際意義的智慧,如此而已。當今一切具足智慧而公道正直者能僅見此為指示實修的殊勝論典,是完全仰仗了宗喀巴大師的恩德。僅此恩德,亦為全體藏人所不易報答。”此後,大師來到了沃卡降巴林寺,又為眾多追求者講說了《道次第》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指導。
彼時,文殊菩薩的語相勸勵道:“應為龍覺論師之《建立次第>造釋,有大利益。”故而遂即收集材資,投入寫作,很快完成,並為諸追求者做了詳廣的解說。在此期間,經大譯師郊卻班桑和京俄•索南桑布③等諸多知識的一致勸請,大師造了四續部道體圓滿又辨別一切密要的大論《大金剛持道次第論》,為諸多具法器的持明弟子會眾,大轉了大密金剛乘的*輪。
① 二十空性:十六空性上再加有法空、無法空、自法空和他法空四者,共為二十空。
② 勒浦關沙寺:在拉薩市附近。
③ 京俄•索南桑布:《1380—1416》。為帕竹丹薩提寺第十一任座主兼攝政務。
大師于年五十一歲春季來到了機雪,承諾在沙拉卻頂①夏居。彼時克珠•格來班桑布初次參見大師,敬獻了至尊仁達瓦的作為引薦的禮品。大師甚喜應諾,攝受為上首弟子。大師于此處為屬於閉關精修內的一些具法器的弟子廣講了《密集五次第》和母續《圓滿次第》的諸法類。看在眾多追求者啟請的情上,大師應諾著作《中觀根本智論廣釋》。此後便詳細分析了該論中的諸正理之細微要義,故對某些細微正理頗感有少許疑問難解,遂向上師與文殊菩薩猛勵祈禱,故于某時《般若經》中的二十空性的諸疏釋偈句,寫成純金幸字之相便明光閃亮,充滿虛空之所見,再再出現。所以,從此對《中觀根本智論》的諸細微正理的所有疑難,皆不勞而盡斷,徹底完成了《中觀根本智論大疏》的寫作。
此時,大師已成人世間全體佛教之唯一主人,故而盛名傳遍了南贍部洲的一切地方。因此,力輪轉王漢地大皇帝明成祖便對大師特生信仰,遂派天使迎請大師來京。但是,大師看到若赴漢地,所破甚多,但意義甚小,便以巧法,未從應召,派遣了代表大慈法王釋迦也失《釋迦智》②,以滿足人主聖願。彼時,噶、覺、歲三寺院的座主和塘薩寺③的卸任座主等三藏法師六百余人聚會,大師為他們廣做了《中觀根本智論大疏》、《釋了義不了義論》、《四百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根本墮罪疏》和《事師五十頌》等的講解和指導,如是於沙拉卻頂的二年多中大轉了*輪。應首領紮巴堅贊④之勸請,大
① 沙拉卻頂:在拉薩北郊。當時為一小廟,後來才建成沙拉寺。
② 釋迦也失:釋迦智(1352—1435)。宗喀巴弟子,格魯派興起時期的重要人物。西元1409年即明成祖永樂七年代替宗喀巴大師應召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國師。1419年倡建沙拉寺。1434年,宣宗宣德九年,受封大慈法王。留北京時,駐嵩祝寺的東寺,當時為法淵寺。1435年卒于返藏途中。
③ 塘薩寺:在拉薩北面彭域境內。
④ 首領紮巴堅贊:是帕木竹巴的第斯第五代(1374—1432)。是當時的政教最高領袖,明洪武時封為灌頂國師闡化王。明史作“吉刺思巴堅贊”。
師來到了機雪的仲補隆①,為前來隨從大師的善知識五百餘人,以及從各地來此的比丘千餘人,廣講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勝樂》等母續甚深二次第立論的法類。此後便在拉薩,為創建誓願大法會,做種種資具的準備,培修了羊土神變寺的諸佛像和佛塔,為諸佛周全地制做了美衣、法幢和飛幔等不可思議的各種供品。
大師年五十三歲,從藏曆第七繞迥之土牛年(已醜年西元 1409年)正月初一到初五之間,正式舉行了大神變定期法會的供養②。彼時會集了從各地前來參加的比丘約八千餘人。正月初一那一天,由大師親自主持供養,向覺沃釋迦牟尼像,虔誠地敬獻了寶石純金頭飾和鑲嵌各種珠寶的金飄帶。向覺沃不動金剛像和十一面大悲觀音菩薩像,敬獻了精製的白銀頭飾等不可思議的善妙供雲等,悉皆布為虛空藏的體性,並以顯密經典中所講的清淨儀軌,完滿供養,使十方一切佛與佛子皆大歡喜。這種敬奉供養,親自主持之情,亦如《大師密傳》中所講:
“大昭寺中神變節,
希奇吉祥百莊嚴,
加持供養為大樂,
十方佛與佛子喜。”
又講道:
“十方所住佛佛子
迎為清淨誓願證,
吾以各方如來佛,
身之莊嚴敬供養。”
① 仲補隆:在拉薩附近。
② 大神變定期法會:神變即神變月,是藏曆正月。傳說過去釋迦牟尼在此月中曾顯示神通變化,降伏六大外道,故有此稱。1049年藏曆正月,宗喀巴大師為了紀念釋迦佛,曾在拉薩大昭寺內興創了一個發願祈禱的大會,以後形成制度,便每年定期舉行這樣的宗教大活動一次,即俗說的傳召大會。
特別是大師以全為佛教眾生利益而想的猛勵發心,天天都進行著以一切門類,使利樂之源——佛之顯密教法大寶於一切地方得以昌隆久住和由此神力,使全世間不斷獲得廣大的吉祥如意,一切有情速得解脫與遍智果位的真誠祈禱,並且每天還向比丘與士夫的一切會眾,就上師巴沃①所著的《本生》做了一個法座的講說等。對此饒益佛教眾生的無上善行,被公許為大師四大事業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