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24 21:43:16
大手印

喇嘛網 日期:2012/04/24 21:42:55   編輯部

 止貢噶舉大手印五支圓滿道 密續教授精髓修法(1) 

止貢初祖吉天頌恭著
  

前言
  岡波巴的主要弟子帕竹多傑嘉波(Phagdru Dorje Gyalpo, 1110~1170)之下衍生出噶舉八小派,而其法嗣為吉天頌恭(Jigten Sumgon, 1143~1217)。吉天頌恭是尊貴佛陀的轉世,全名為無可匹敵的就帕吉天頌恭波~偉大的止貢巴~然那師利(寶聖)(Kyobpa Jigten Sumgyi Gonpo, the Great Drikungpa, Ratna Shri);在西藏沒有任何上師的弟子像他一樣多。偉大的第一世蔣貢慈仁波切曾在他的“全知寶典”(Knowledge Treasure Text, Tib:She—ja Dzo)中贊說:
  “群山都是止貢修行者,
  遍野均為止貢守護人。”
  許多尊貴的吉天頌恭的弟子都在一生中成佛。他是一切噶舉巴之父;許多在他那個時代的偉大上師,都向他表達最大的虔敬和信心,並如此地接受了許多教法。從吉天頌恭直到現在,形成了一條無間的高度證悟的止貢瑜珈士傳承,這些極著名者展露了如日、月之德行。
  止貢噶舉的主要修法是大手印五支圓滿道(Fivefold Profound Poth of Mahamudra)和那洛六法,而其最圓滿的哲學教本是“貢奇:一念”(Gong Chig),它有許多大學者的諸多注解;此外還有“大乘教法精髓” (the Essence Of Mahayana Teaching, Tib:Thegchen Tanpa"i Nyingpo。藏音:德藏音:德千譚佩寧波)、“顯經與密續二道次第” (the stages and the Path of Both Sutra and Tantra Form)等許多來自尊貴的吉天頌恭的圓滿教授。
  其中,大手印五支圓滿道即涵括了一切尊貴佛陀的教法;其五道為:①菩提心的修習。 ②本尊修法。 ③上師瑜伽四身修法。 ④大手印修法。 ⑤回向功德。這五道修法的任何一支若不具足,則果實將無法成熟。下麵即是此修法的略釋;而關於“五支圓滿道”的廣大詳細論述可見於許多其他典籍中。
  以我身、語、意頂禮和皈依與三世諸佛無二,三界之中無可匹敵的偉大、無雙之止貢巴;止貢巴之名稱揚十方,他引領一切有情眾生自輪回中解脫;這位偉大喇嘛的無止盡身、語、意事業持續不斷而無極限。
  一切內在和外在現象的不停變遷,一切有情眾生因懼怕、怖畏而引起的極大痛苦,眾生疲厭於惟可造成墮入下三塗惡業結果的執著與嫌惡行為。無論我們如何關切親友眷屬,都永無對這種需求的可能滿。直到老、死至,我們的眾親友與累積的財富,在死時一點也派不上用場。世間法上,再怎麼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一切不過是自我欺騙罷了;任何一個自認在智力理解和表達上聰明的人,仍不能離於執著與嫌惡;那些只想多得些宗教教授和外在修持的人,將來必為傲慢之魔所障礙;所以凡是想要努力修持珍貴的教法,並於此生中積聚功德的人應該確認,自己的發心並非來自對此生的貪執。
  假如教法只是從“字面”上,或者相對性的傳承所領受;而非得自“意義”或絕對的傳承,那麼它就像“廉價牛奶”般——淡且薄得失去本有的乳脂。禪修者若因恐懼死亡而放棄俗世事業來修行,以求死後的一種適意之生活,將因思及生活所需,而僅能經驗到少許的修持。即一個行者禪修于一處與世隔絕之地,若缺乏虔敬心和信心,他必將無法實現本然狀態。
  如果行者認為他的三摩地修持已經夠了,但卻無法和事物關連在一起,將之生起於自心中並瞭解他們的互相依存本性,那麼他將無法整合世間的現象到他的修行中。而如果行者無法修持自我意識,那麼行者的修持成果將會被妄想與外在環境所輕易地驅散。且行者若未能自“加持”或證悟的傳承來領受法教,必將不可能成佛。一切俗語和書籍不過是過剩的行李罷了。
  本教法系從金剛持之體驗與證悟,毫無中斷地傳承至今。三世諸佛之道、修持和噶舉巴喇嘛們的旨趣,三藏之心要及四部密續之精髓,即是五支圓滿道。就算是屋頂坍塌,大地裂開,巨石砸在我們的左邊,大樹在我們的右邊劈裂,修習這五法亦仍是絕對必要的,並且千萬不要受未證之師的伶俐話所干擾。如果行者修持了五法,並且保持在如是的自性中,那麼一切過失都將被轉化成功德;一切障礙都將被轉化為成就;並且行者可能在一生中成就與金剛持的身、語、意毫無分別。
  在這個修法的初步,行者不應有任何對此生的執著——即使微如發稍;並且應該待在如墳場、森林、樹叢或空的洞窟等輿世隔絕的處。在這樣的一種地方中,無論環境對身、語、意是苦是樂,行者都要專注在非二元對立的本然之上。在《東巴瓊哇》(Dompa Jungwa)密續典籍中說道:
  “修行的瑜珈士應該待在一個輿世隔絕之處,
  如墳場屍林,
  並且一心禪修。
  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行者應背部坐直,不躺下或彎靠後側。
  應完美的坐在具有五種三摩地特質的圓滿蓮花坐姿中。”
  菩提心的修習
  行者的發心是瞭解萬法無常;此生的一切事業和財富均如水中泡沫;而如虛空的無量眾生,都曾是我們無數過去生中的父母。但這一切有情眾生,因為染汙、我執而執著地造作了許多惡業、嫌惡和無明,也因此他們正毫無依怙地徘徊浪蕩在輪回的六道中,經歷著難以想像的痛苦。
  一旦穿戴了發心的甲胄,行者便應以身、語、意行善行直至死亡。特別地,行者必須從這難得的一天,這難得的時刻,開始身、語、意的善行。行者應為一切有情眾生得以得樂、離苦、成佛而從事這身、語、意的修持。沒有了這種發心,無論你修什麼也不會引領至圓滿的道路。有了這珍貴的發心後,一切身、語、意的事業活動,都將引領行者到圓滿的道路——佛果。
  這種發心不應只是在心中的相對方式,而是要從行者的生命精髓、行者的心裏、行者的骨髓中所生出。如果有人去搶劫、去殺、令人傷殘或中傷詆毀,而行者亦以忿恨的行動回報,那麼他就只是個掛名的菩薩罷了。一個真正的菩薩是願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恨他的仇敵、恨他的邪神惡人、以及在他解脫、成佛道上障礙他的魔鬼,得離苦,並臻于圓滿徹底之境界,愈快愈好。一位真正的菩薩無私地修持、趨向這個盡頭,並且佈施其身體、財富,藉由對一切有情眾生之善行而積聚功德。
  本尊修法
  行者需以菩提心修本尊法。本尊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本然身形,故行者並不觀想蘊(skandhas)、十八界(dhatus)、與十二處(ahyatanas),因那即是無始以來的五方佛、五方佛母和菩薩們。在榮耀的《聖三補底密續》(Shri Sambhuti Tantra)中說:
  “五蘊——那是五方佛;
  金剛界即是諸菩薩之壇城;
  地大即是慧眼佛母(Buddha Locana);
  水土即是瑪瑪齊佛母(Mamaki);
  火大即是白衣佛母(Pandara—Vasini);
  風大即是三味耶度母(Samaya—Tara)。”
  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是佛,只因未能認識他而停在普通的形相中。如此,亦無法展露佛之事業。譬如我們若未能認識滿願寶,而令它置於土中,那麼它將永遠無法滿願。當行者從珍寶的喇嘛處接受教授時,行者令一切蘊、界、處都如佛般地真實化。這就是榮耀的嘿魯噶(Shri Heruka)的本性,佛父母(yabyum)雙運,非二元對立之智慧身。行者清晰地觀想顏色、穿著、莊嚴與佛之身相。藉由以菩提心而修持此觀想,可令行者證得共與不共成就。此本尊身加持並轉化一切外在現象,利益自己,並帶給一切有情眾生安樂之因。因此行者應不斷地認識這本尊,並且修習他,若以為有一天我們在現在所觀想之不淨身,將為一個修持後所得之不同身所取代,這種想法便落入了相對二元的懷疑和希冀迷惑中,在榮耀的《三補底密續》中說:
  “此身是佛——
  此外無他。
  行者若相信佛在此身之外,
  即為無明之遮幕所盲。”
  上師瑜珈四身修法
  修持本尊法時,行者應觀上師為三世諸佛身、語、意之精要,並令自心保持與上師之身、語、意無分別,如此一切障礙將被遣除,而行者將可證得相對和究竟之安寧、智慧和喜樂。《喜金剛本續》中說:
  “無法表達料想的智慧
  不可能在外被尋獲——
  它只能在對上師的深切虔信
  以及行者善業的開展中被發覺。”
  介紹自覺智慧給行者的上師,他這樣的加持行者更較三世一切佛慈悲,他就是一切諸佛的精要化現。若行者禪定在自心中央之上師上,並不斷地完全虔信地祈請,行者必將可證得佛之一切特質。在《大圓滿密續》(大阿底鉤巴密續,the great Atikoepa Tantra)中說:
  “在密法的修持中,
  觀想慈心上師在心中;
  在手掌中,
  以及在頂輪上的行者——
  必將證得千佛之特質。”
  在《幻網密續》(Cyutruldrawa Tantra)中說:
  “不近,不遠,
  卻一直未分離。
  行者三時當頂禮,
  並置上師於心中。”
  若行者未對上師具有絕對的信心或視他為凡夫,則行者所接受的任何加持,都將不會在超現實全知的智慧上有所結果:即使行者哀哭悔恨、頂禮、婉轉打探、忍受苦行的剝奪也不行,因為在上師的清淨之地中,行者已種下了錯誤見地的種子。在《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無槳,船不能橫越海洋——
  同樣,沒有上師使不能橫超娑婆
  即使你擁有一切知識也不行。”
  行者也許想著過去諸佛已逝去,未來諸佛尚未來臨,而現在諸佛又不和我們在一起,然而佛非一、二、百、千——而是無量諸佛都正加持著那將加持力予我們的上師。這也就是為何要視上師如同完全圓滿的金剛總持,並且不斷地向他祈請之必要所在。
  大手印修法
  行者如此地將自己的身、語、意,和上師的身、語、意保持無分別。輪回和涅槃只是行者自心的妄念。心的內在實相無始以來即如虛空之中央般未生。行者應保持心性毫無任何善惡二元對立的概念。自心本性的了悟,是不存在且未生,也就是所謂的大手印。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Brahmin Saraha)曾說:
  “無念是大手印之身——
  瑜伽士們!勿盼任何果實或結果。”
  在空性(大手印)之中,既無禪定的物件,也沒有任何形狀或顏色在心中。過去、現在和未來諸佛亦未見那樣的心。在《密集金剛續》中說:
  “空的本性離於一切存在之物——
  離於蘊,界,觸,
  離於執持和定置,
  毫無對佛法之執著;
  萬法平等而行者之心未生,
  自無始以來即如是。”
  無概念、禪定者或禪修;此即禪修。在《喜金剛密續》中說:
  “非以心禪修,
  是真禪修。
  若人了空性(Dharmata)——
  無禪修是禪修。”
  設若行者在大手印禪修中有著期望或懷疑,那麼行者將無法超越輪回之苦。行者應以不費力,留心覺知而禪修。為了要使行者能保持在這境界之中的時間延長,擴大到使行者變得和珍貴的上師、與一切諸佛無二的法身智慧不分離。在《帕巴達卡移喜經》(Phagpa Daka Yeshe Sutra)中說:
  “若人了悟自心本性,
  此即智慧!
  行者不應心外求法。”
  行者應持續地保持在未生法空(Dharmata)境界中,並為證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回向功德
  為予一切有情眾生利益並帶來安樂,行者應毫無衝突煩惱之紛擾,以慈心和悲心長養菩提心。想要去淨化外在和內在的障礙,並且令密法的事業真實化,行者應生起本尊觀。為了要領受上師的智慧,行者必須具足完全的虔信和勤勉精進。要在大手印的修持中有所進步,行者必須停留在非二元的寧靜禪修及活動中,如此觀注力(dhyana)之心與活動之心便無分別。行者必須為自他的一切有情眾生悉能完全成佛而迥向功德。如此方式的回向,行者將可達成自己回向之目標。在尊貴《寶塔經》(Arya Ratna Kuta Sutra)中說:
  “諸法因緣生,
  發心即終點。
  無論發何願,
  必將悉成就。”
  藉著以兩種菩提心回向相對和智慧的根本功德,這些善業將變得如虛空、法界及眾生般無量無邊。設若行者將此法身之本然如是真實化,那麼主體、客體和行動都會離於一切造作。這非概念的回向極殊勝。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 A1amkara)中說:
  “此殊勝方法——
  非概念化的分享功德,
  不存期望——
  是極殊勝行。”
  轉化衝突的煩惱為成佛之道
  當停留在念的禪修中時,行者應瞭解善、惡的非二元對立,善惡的對立系煩惱和妄想衝突所生之果。假如行者無法瞭解非二元的經驗,那麼放棄概念化,以及執著於無念的體驗將無法引領至成佛——即使修上數劫。恰如波浪在海洋中生起,無數的念頭和衝突的煩惱也如是生起,但無數的念頭和衝突的煩惱任何一個,都和未生之如如本性(dharmata)無法分開。
  認取衝突的念頭和煩惱即法身。生與未生之非二元雙運即報身。念頭的創造性即化身。念頭無顏色、形狀或心的創造性即體性身(Svabhavakakaya)。無論強烈或沉靜的念頭,或衝突的煩惱生起,不要輕忽它們,而以深切的覺知去觀照著它們,不要隨著念頭而要轉化它們到修行中。在《月光經》(Chandra Prakasha Sutra)中說:
  “無論自何因緣生,即未生,
  因彼並無真實生。
  凡依因緣者即是空性。
  凡實現空性者即具覺悟。”
  禪修法身之了悟者,終可認識自心實自無始即未生。行者應植種菩提發心,直至如虛空無邊之眾生盡,特別是對那些有強烈執著和嫌惡的眾生,悉能離苦得樂,速登佛位。以此清淨發心,行者將生起如本尊般,並表達對上師的全部虔信。一切念頭和衝突煩惱的轉化是不同佛部之身、語、意的無盡事業本質。《喜金剛密續》中說:
  “輪回和涅槃,
  皆非實存——
  凡能瞭解輪回本質者,
  即已臻涅槃。”
  行者應帶領衝突的煩惱和念頭入於相對菩提心中。當行者瞭解相對菩提心即四身之本質,而四身是離於生、滅和住,那麼無論生起什麼都是佛四身之活動。無論什麼念頭來到,行者不應專看其負面。無論什麼因緣生起——人、地、事、煩惱等——行者均應轉化這些因緣,並了知他們的非二元對立性。
  轉病苦入成佛之道
  一切衝突的煩惱及障礙皆由外而顯。心與氣系隨於執著、好惡和無明的脈中,由此而現出各種男性、女性及龍等不同的魔。究竟上,沒有什麼會帶來傷害,且這些似乎會帶來傷害者,本質上均曾為我們無數生中的母親。那些自惡業而生傷害之眾生是痛苦的,就像是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瘋子般。而這些傷害行為的結果,是他們痛苦的再生下三道中,毫無依怙或可資協助之人,且無盡徘回於輪回流轉中。
  行者不應和這些眾生敵對,反而應允准他們取走一切想要的——你的身體、肉、血、骨、器官、腸、語、智識、聰明才智或自己禪修的成果。行者應放下這些的全部或任何一個而無期待。藉菩提心的植種耕耘,行者應願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引起傷害的,願他們得安和與快樂;得離苦,得成佛果。以此成佛的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觀,並完全的覺知上師於心中。傷害的顯現只是心或法身的投射,其實自無始以來即未生,沒有任何人造成傷害;沒有被傷害的人;一切都不存在。此真如之心離於一切造作、修飾而如虛空之中央,在此非概念化的境界中,行者將帶來清晰的接受和拒絕被外的非二元性了悟。
  “釋迦國王瞭解,
  一切互相依存之法並不實存,
  他的智慧如虛空——
  即使一大群魔鬼妄想亦無所懼。”
  一個人可能會誤認繩子為蛇。但在他瞭解那是繩子後,他再也不會看成蛇。同樣的,即使你可能真的見過男的、女的和龍之魔——但他們只是法身心的投影罷了。因此,行者勿把魔鬼看成某某要去拒絕之物,並且去藉著與世隔絕之處的禪修,行者可轉化魔鬼的概念,而成非接受、拒絕二元的自性。
  同樣地,一個瑜珈士亦知疾病和痛苦系自惡業中生起,它障礙了心的根本純淨覺知,而引起自他妄念、執著喜歡、正面的物件,以及嫌惡負面的物件物,並細微地分別一切他人;瑜珈士了知這一切且離於其苦。細微的染塵中生起了不清明之心。
  三毒——無明、執著和嫌惡,存在於身體的上中下或左右中間之部分。因執著我們有了血與膽汁,因嫌惡而有氣與鼻黏膜炎;因無明而遲鈍無氣力。如果我們去一個內科醫師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徵候系因疾病所引起而開些藥給我們;如果我們到一個算命的人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是鬼所造成,並且要驅邪才行。這就像在房裏開、關窗想要去除煙,而不在火爐中簡單的控制火就好;或像是猛打影子而非拋開造成影子之物。
  雖然我們擁有此四大所成之身,但我們想法中的身體並不實存。究竟上從一開始就沒有身體,所以也可能沒有如生病等身的特質。這透澈的想法系離於生、死或存有,它從開始便充滿空性。當你生病時,是念頭生病了。當生病和痛苦的概念出現,我們應完全地接受它,並且練習轉化身體成永恆的加持甘露,將它供養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那些傷害我們的。我們應為一切眾生得能離苦、得究竟珍貴之正覺而長養菩提心。以此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身——外相和空性的無二雙運,並于極虔信心中禪修上師法。當我們實現自心如法身,離一切造作、本初不生時,接著將我們從疾病中所經歷的一切痛苦,乃至延展到等量之惡業習氣都被清淨。當我們看到洗碗水從不同的污垢逐漸變濁,我們知道鍋子被洗淨了。同樣地,當我們實現意想外的本覺如法身智慧時,接著就沒有接受或拒絕這疾病的痛苦的問題。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說:
  “即使一劫之黑暗,
  亦為刹那光明所逐。
  同樣,強烈的輪回習氣,
  將被自心真實本性之了悟所逐。”
  如此,無論任何疾病和病苦來臨,我們均不應依賴藥物和治療法,而應儘早修持以實現非二元對立,離於接受和拒絕。
  轉化死亡經驗
  為了這五蘊的幻身,若我們已有修持並已轉化惡緣,在死亡時便能無所畏懼。當行者將四大的不同念頭具體化在非二元的境界中時,不論強烈或沉淨,便能在轉世間無有中陰身境界。空性體驗之習氣在中陰的非二元境界中被實現。這像是滿月落下而黎明升起間,並無任黑暗區間存在。當死亡來臨時,行者把自己的身體、財富和根本的一切功德給上師與三寶,無一例外,並長養菩提心,願一切曾為吾母之眾生皆得樂、離苦、速證珍貴佛果方止。以這種心態,行者生起本尊觀,也就是外相和空性之雙運。在自己頂上一吋左右處的頂輪(梵穴),觀想一個獅子寶座上有一朵多彩蓮花,日輪、月輪上坐著自己珍貴的根本上師,他是一切三世諸佛之化現。行者的意識在紅色的吽字形狀之中。吽字在臍部位置經中脈上升,從頂門出而融入自己上師的心中,變得和自己上師的智慧身無分別。行者應在此自心與上師無二的境界中禪定一段時間。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曾說:
  “如煉金術可轉鐵成金般——
  同樣可藉由菩提心的力量。
  將此穢身轉成無價的珍貴佛身,
  請堅持此態度於心中。”
  如此,四種染汙的遮幕被排除,而行者證得完全正覺的金剛持境界,金剛持即是與三身無別之圓滿佛果。在《金剛亥母全斷密續》(Naljorma kuntu-Cho Tantra)中說:
  “瑜跏士轉其神識——
  藉由聖赫魯噶及其他手天花於弓者;
  持有不同的勝利旗幟;
  並奏種種樂聲——
  藉著他們,
  此瑜跏士將於所謂的死亡念頭生起時在佛土中被接受。”
  如此,追隨著一位具德上師的指引,行者了悟了此心系本初未生者,能夠了悟法身自本初已淨。藉由行者自己的努力和修持,行者瞭解了離於愛取惡嫌之非二元性。以此方法,行者能達到最高之佛土並證得佛果。在《空行金剛歌》(Khadroma Dorje Gur)中說:
  “哦!至高成就是佛陀,
  行者得藉修心而違佛果。
  在此珍貴之心外,
  無佛亦無眾生。”
  從這法身的身、語、意,事業像是顆滿願珠般,利益著一切有情眾生,直到輪回盡。這些身、語、意事業是超越概念而無限制的,像是個持續地轉動之輪的革命。在《榮耀之念授記密續》(Palggongpa Lungton Tantra)中說:
  “超越概念,如虛空——
  菩提心金剛持者,
  如來為一切有情眾生而來,
  如滿願珠般。”
  如此,若行者修持此圓滿道,于五種修法毫無闕漏,行者便能淨化一切不圓滿,生起一切智慧並達最高佛土。三寶與佛陀教法之四密部菁華即是五支圓滿道,它涵括了一切技巧和教授。設若漏失其中任何一支,結果必將不含證果。再次強調此教法之重要性,行者不應追隨二手或三手的不圓滿教法。一旦你發現一頭大象,便不需尋找腳印。請在與世隔絕處虔信的全力精進修此圓滿五支道。
  此甘露教法心要精髓系由偉大的止貢巴尊貴的吉天頌恭——無等者所授,而由佛陀釋迦牟尼的比丘戒寶(bhikshu shila Ratna)所寫下。
  止貢噶舉不共護法——阿企(曾祖母護優法)傳(2)
  阿企秋吉卓瑪是佛陀教法的大護法。她是金剛瑜珈女,亦即諸佛智慧和事業的化現。她是諸佛之聖母,五方佛部空行們的慈悲身顯現。為利益一切輪回中的眾生,她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次元的空間無量地示現。
  注:藏音“阿企”即中文“曾祖母”之意。
  在金剛乘的源出聖地烏金刹土,金剛瑜珈女以金剛空行的形相示現,並誓言保護佛陀的教法。她也讓五部智慧空行們同持此誓。
  後來,當第八世紀上師蓮花生大士應邀到西藏去傳揚佛法時,蓮師加持了西藏的許多地方,並且在許多洞穴中禪修過,其中一處名叫“提卓”(Ti—dor)。這個位於止貢地區的洞穴,蓮師曾在那禪修七年。是他在西藏任何一個地方中,所待最久的。
  在這段期間,金剛瑜珈女以事業空行之首的身形化現,並且誓言保護金剛乘教法。
  藉這些智慧身(Jnanakaya)的化現,她利益了珍貴的教法和一切有情眾生。
  依據《上樂金剛本續》的預言中所說,事業空行母之首將會來到止貢的提卓洞穴地區。並以金剛瑜珈女的化身來示現。
  大約十一世紀的索托(Shotoe)——中部西藏的止貢地區,有個無法得子的家庭。為了求子,他們到尼泊爾的蘇威普(Swayambhu)了一次朝聖之旅。他們熱切地祈求得子,並在某一晚上,媽媽——得瑞莎·德任(Driza Darzam)得了一夢,夢見一個明亮閃耀的太陽在東方現出,放光照射十方,然後太陽融入她的子宮中,放光充滿整個宇宙,特別是照耀著她的出生地。同一個晚上,她的先生——那南秋巴(Nanam Chowopal),則夢見從東方佛土化現出一條有著清晰白光的念珠,並且進入了他太太的子宮。早上他倆討論著夢境,丈夫說:“我們將生出一個特別的兒子,所以應該多加小心直到這個小孩出生為止。”他們舉行了一個薈供,強烈地祈求滿願後,便返回了在止貢的故土。
  出生的時間終於來到,一個不凡的女兒生在一處稱為“奇渣塘”(Kyetrag Thang)的地方。當時有許多殊勝的徵兆,而小女嬰的身體則是純白而且放射出光芒。當她還是小女嬰時,她便總是持著度母咒,三歲時便會把咒語教給別人。她很快長大並且難以形容的美。她的雙親在她相當年青時就過世了,因此她和叔叔住在一起。有許多人都想娶她,但都被她一概拒絕,她說:“我將到東部西藏的康地去,那兒住有一位庫拉(Kyura)種姓的貴族後裔之偉大瑜珈士。我將嫁給這位瑜珈士,而我們的兒、孫和後代都將極是為傑出的人,他們將藉由傳揚佛陀教法之精髓,而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後來她果輿一位商人結伴而旅行到西藏。她們到了一個叫做電托措諾(Dentod Tso—ngur)的地方時,她告訴同伴說:“這是我必須待下的地方。”和同伴分手後,她去面見了偉大的聖者——安楚群嘉索(Ame Tsultrim Gyatso),並告訴他:“雖然我對世俗的生活毫無執著,但如果我們結合在一起,我們的後代將有許多人證悟,他們將對佛陀的教法做出大的利益。”
  在他們結婚的當天,安楚群嘉索沒有任何財產可以為婚禮安排什麼。卓瑪說:“不要擔心,我會處理。”說的同時,她奇跡似地從右邊的皮包中得到了一個手鼓,並從她的左邊得到了一個顱器。然後敲打著手鼓並將噶巴拉拿在手上,跳了一支神奇的舞蹈,凝視天空。刹間房子便充斥著上好的食物和飲料,並以最豪華的衣服穿在他們身上,如此地給予所有的賓客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他們住在一起,不久她便生了四個兒子:南可旺秋(Narmkhe Wangchuk)、北卡旺就(Pekar Wangyul)、索南巴(Sonam Pal)和噶當楚西(Kathung Trushi)。這幾個兒子都聰明絕頂,並成為世出世法雙全的大學者。
  後來,卓瑪說:“我已知道,在輪迥中轉世是為了要圓滿我護持佛陀教法的願望,以及造福一切有情眾生。因此,我將賜予我的追隨者共與不共的成就。”於是她帶著她的追隨者到一個叫做“聽仁”(Ting—ring)的巨大洞窟去。那個洞窟十分神聖,在洞窟內部的岩石上,內含許多珍貴的岩藏,以及眾多自生的佛、菩薩、本尊、空行和護法像。有一個人的屍首被帶去,並由她轉化那個屍體成為大薈供品。凡是能夠吃到那薈供品的人,都獲得了共與不共諸成就。接著她作了一個有她自己的成就法的儀軌,並且誓言看護一般的佛陀教法,及保護將來未來出現的偉大精髓佛陀教法。她在誓言後說道:“我藉此人身的事業已盡”,隨即騎在她的藍馬上,不舍其肉身而飛升至佛土。
  她的四個兒子裏,北卡旺秋亦有四子,分別是:堪布達瑪(K了enpO口arm㈤),恭秋仁欽(KonChok Rinchen),春帕巴(Tsunpa Bar)以及那就多傑(Naljor Doerje),在這四子中,那就多傑是龍樹菩薩的轉世再來人——偉大的止頁巴——拉那師利吉天頌恭之父。
  有一次當吉慶頌恭待在止貢德(Drikung—thel),強秋林正覺寺(Chang chu bling)一地時,聽到了一陣伴隨著美好天樂的手鼓聲。而竹托康巴格嘎瓦(格嘎瓦一地之瑜珈士康巴,Khambagyagarwa——一位偉大瑜珈土的弟子亦正在那裏,故請示吉天頌恭有關那美好音樂之事。吉天頌恭答說:“這無輿倫比的聲音是來自阿企秋吉卓瑪——我的曾祖母,她是一位智慧空行母。”
  接著,卓梭康巴立刻請求他,給予一個如何修持阿企秋吉卓瑪的方法,吉天頌恭亦因此而寫作了一部內容十頁的成就法,該法被含于《阿企佩邦》(Achi Pe—bum)之中。
  在《密千巴瓦密續》中佛陀說:“在無量劫後的一個名為貝瑪千(Pema—chan)的世界中,她將成為圓滿的正覺、如來。”
  這是偉大阿企秋吉卓瑪的生平,她是無匹的慈悲護法,她自己誓願為佛陀教法和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努力。她向偉大的止頁巴——吉天頌恭拉那師利保證,必護衛由他所光大並且由止頁噶舉傳承所承傳之佛陀精髓教法。因此誓願,只要能以十足的虔信心修持阿企秋吉卓瑪的成就法,必將自一切此生不理想的環境輿障礙,以及修法上的障礙中解脫。凡是能以完全的信心和虔敬持續地修持此法者,必終將能成就圓滿地覺悟境界佛果。
  統領三界護衛眾生盡無餘,
  守護賢劫千佛之法教,
  隨求生願悉能予滿足——
  藉汝大力圓滿諸願求,
  阿企秋吉卓瑪請立刻賜降你的加持之榮耀。
  注:藏文阿企即曾祖母之意。
  ※以上簡史系取自止貢法王姜貢澈贊仁波切所寫之作品(H.H.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Rinpoche),在1983年美國華盛頓特區止貢噶舉西藏禪修中心開幕時,譯成英文。
  此乃,因無法尋出一九八九年,呈獻給第七世止貢澈贊法王之原譯稿而重譯之作于左鎮寶塔山噶居寺。
  止貢噶舉與噶瑪噶舉源流(3)
  關於止貢噶舉不共阿企護法和噶瑪噶舉派的淵源,在現有的中英文資源中仍不可考,但噶瑪噶舉派皈依境中亦將阿企列入重要護法之一,而噶瑪噶居與止貢噶居派歷史上有多次交往,譯者僅恭錄於後,相信阿企之護持噶瑪噶舉法教源由,必由其中可見端倪。
  四世噶瑪巴羅培多傑的主要學生包括:止貢秋吉卓巴(Choki Drakpa)。
  五世噶瑪巴德新協巴的主要學生包括:止貢噶舉的千納東卓嘉波(Chen—Nga Dondrup Gyalpo)。
  五世夏瑪巴是九世噶瑪巴汪秋多傑的主要上師之一,除了堪倉噶舉的教法外,他也傳給噶瑪巴止貢噶舉的教法。九世噶瑪巴的許多重要教本中,便有一篇是對止貢“一念”(one thought,諸佛教法殊異,但究竟則一、無二無別)見解的評論,而汪秋多傑的主要弟子之一,是止貢噶舉秋奇仁欽南佳(Chokyi Rinchen Namgyal);九世噶瑪巴同時也將止貢噶舉教法傳法第二世巴沃仁波切。
  六世夏瑪巴是止貢噶舉廿一代領導者秋嘉噴措(Choegyal Phunesok)的二子,其長兄是止貢噶舉廿二代領袖那若劄西噴措(Naro Tashi Phuntsok),三弟是止貢噶舉廿三代領袖嘉汪棍秋仁千(Gyalwang Konchog Rinchen),亦即觀音化身止貢姜貢澈贊法王(Drigurg Kyabgon Chetsaug)之第一世,四弟是止貢噶舉廿四代領袖棍欽瑞津秋劄(Khunkhyen Rigzin Choedrag),亦即文殊化身止貢姜貢澈贊(Drigung Kyabgon Churgtsang)法王之第一世。而事實上,四世夏瑪巴、五世夏瑪巴的主要弟子中,均有止貢噶舉之人物,分別是:止貢拉那輿止貢秋嘉噴措。止貢廿一代法王向五世夏瑪巴學法,而六世夏瑪巴轉生為其子,豈非因緣!
  八世錫杜仁波切的主要弟子中包括止貢確吉嘉瓦(Choskyi Gyalwa),而這一世(七世)止貢澈贊法王的轉世身份之確認,亦為十六世噶瑪巴所證明無誤。
  歷代巴沃祖古略傳(4)
  帕登巴沃祖古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前三世均在印度顯現,其第一世被認為是那爛陀寺的大班智達,第二世則是金剛亥母德雍贊英的顯化。
  巴沃仁波切在西藏曾四世示現為:親證且發揚蓮師岩藏法要的德童。第七世大寶法王時,巴沃秋旺朗卓仁波切成為法王的主要弟子之一,並被大寶法王正式任命為法王心子之一員,及洛劄一地(馬爾巴家鄉)乃囊大寺的住持,這是巴沃祖古在噶瑪噶舉傳承中的第一世。
  乃囊寺系一三三三年,由第一世紅帽法王夏瑪仁波切,在祖普寺以東所建。是一四九O年,第四世夏瑪仁波切建立羊八井寺於拉薩西北羊八井一地之前,噶瑪噶舉派紅帽系的主寺。
  第二世巴沃楚萊天瓦仁波切是第八世大寶法王的弟子,自此以後,歷代的巴沃仁波切都為博學且實修的成就者。
  第二世巴沃仁波切同時也是著名的藏文歷史著作《賢者喜宴》的作者,該書取材豐富,保存了珍貴的古代藏文史料,作者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有獨到的見解,是一部被學術界公認的重要藏文史料;雖然自第二世巴沃仁波切起,這一轉世系統改以洛劄一地的拉隆寺為主寺,但史學家們仍將之歸為紅帽系的一個分支系統。
  第二世巴沃仁波切曾陪同第九世大寶法王前往西藏西部朝聖,並且和夏瑪仁波切一起為年輕的法王受沙彌戒,以及教導大手印和那洛六法。而第九世大寶法王也在祖普寺,將第八世大寶法王及止貢噶舉的教法傳給巴沃仁波切。
  第三世巴沃仁波切楚萊嘉措亦由第九世大寶法王剃度,並成為其主要的弟子。
  第十世大寶法王則由第三世巴沃仁波切在祖普寺授予出家戒,和第一世至第七世大寶法王的灌頂、口傳和教授,以及全部的噶舉派教法,法王並和巴沃仁波切一起遊化各地。
  第十世大寶法王同時也認出了第四世巴沃聽列嘉措仁波切,授予仁波切一些基本教法,而使仁波切成為其主要弟子之一,巴沃仁波切隨後的幾世轉世:巴沃楚萊東竹、巴沃楚萊秋嘉輿巴沃楚萊寧傑分別是第十二世、第十三世及第十四世大寶法王的主要弟子之一。而巴沃楚來寧傑在十四世大寶法王圓寂後,亦曾從寧瑪派大成就者秋吉林巴在祖普寺接受了許多岩藏法的灌頂。
  第九世的巴沃仁波切是第十五世大寶法王的主要上師之一,仁波切傳給大寶法王《瑞金傑森寧波》六卷岩傳法。
  第十世巴沃仁波切系於一九一二年五月十日清晨誕生,出生時晨曦乍現,房屋上出現彩虹,香花如雨般由天而降,芳香遍滿大地;乃囊寺大殿中貢真護法(巴沃仁波切之護法)的佛龕上,供飾用的長卡達掉下來,顯示他要求尋找新的轉世仁波切;在寺眾將卡達獻給第十世大寶法王,並請求法王迅速確認其轉世後,一九一五年巴沃仁波切四歲時,其身份為大寶法王正式確認。
  第十五世大寶法王系於一九一六年,佛初轉法輪日(六月四日),于祖普寺為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剪發,並為仁波切灌白度母長壽法;六月上旬法王在乃囊寺為巴沃仁波切舉行坐床大典,並祈願仁波切長壽,此時香花由天而降,顯示許多瑞相。
  一九一七年,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六歲時,開始在祖普寺接受大寶法王所有的灌頂、傳法教授,經典、密續、儀軌、岩藏和律儀的訓練,仁波切同時也和法王一起接受了眾多偉大上師們的許多灌頂與開示。一九二二年第十五世大寶法王圓寂,因此在一九二五年,巴沃仁波切十四歲時,仁波切謁見第十三世達賴喇嘛,並接受其剃度。
  隨後,巴沃仁波切在第二世夏瑪仁波切卡秋旺波所創設的閉關中心——桑殿傑薩做長期閉關潛修,並曾在洞穴內以禪修度過整個冬季。
  一九三一年,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八歲在祖普寺舉行坐床大典時,由法王心子之一的巴沃仁波切獻供並做長壽祈請,巴沃仁波切完全地相信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與他敬愛的第十五世大寶法王無二差別。
  一九四〇年,巴沃仁波切廿九歲時,在前往西藏東北部都康的途中,仁波切在修法一座後,修復了一座由第三世大寶法王所建,而眾人在多次嘗試後,仍然無法修復的鐵橋,因而被康都地區人民稱為:嘉達通肖喇嘛(修好鐵橋的喇嘛),仁波切聲名大噪。
  同年九月卅日,巴沃仁波切在八邦寺受到第十一世太錫度仁波切、第二世蔣貢仁波切、第二世貝魯欽哲仁波切及佐欽康慈仁波切的迎接,並在此停留四年,接受灌頂、口傳及講解外,仁波切也給予寺眾第十五世大寶法王之傳承灌頂。
  一九四四年,巴沃仁波切回至乃囊寺,並且於一九四六年建立了一座新的閉關中心,同時開示:任何僧人若未經閉關禪修,不得為已死或將死之人舉行度亡法會。同年六月四日,仁波切從第二世蔣貢仁切受比丘戒;同時也修繕了乃囊及紮噶(另名拉隆)兩座寺院。在乃囊寺,巴沃仁波切還為在家眾建立了八關齋戒堂,宣佈每年必須舉行一次八關齋戒,由仁波切自己供獻一切開銷所需的經費。
  一九五六年,第十四世達賴法王訪問乃囊寺,並給予仁波切觀世音菩薩法門灌頂及加持。
  一九五九年,巴沃仁波切離開西藏,經不丹而定居于印度噶林邦;一九六二年起,在第十四達賴法王囑咐下,前往瓦拉那西梵文大學擔任了四年的佛教哲學講師。一九六六年由於健康不佳而移往大吉嶺,隨後定居不丹;一九七五年六月前往瑞士做健康治療,九月應邀前往法國傳法,並在弟子慨贈的房屋和土地上,建立一座法輪中心,一直住到一九八四年左右。
  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圓寂前不久,法王曾要求巴沃仁波切將其所學而法王心子們尚未接受的教法、灌頂悉數傳授給他們。
  後來,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在尼伯爾加德滿都大白塔附近,建立了一座寺院;一九九一年九月初,巴沃仁波切以七十九歲高齡在該寺中圓寂,第十四世夏瑪仁波切、及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等噶瑪噶舉派諸大仁波切,均聞訊奔赴尼泊爾為其修法,並主持於九月下旬舉行的荼毗大典。
  巴沃仁波切對每一眾生皆顯現其慈悲心,仁波切一再強調一切眾生從小昆蟲到人類,所渴望的僅是幸福和免除痛苦。因此仁波切奉獻其一生為實現眾生願望而努力。
  本文由筆者編譯而成。
  藏密的彌陀往生法——破瓦法簡介(5)
  止貢噶舉安陽仁波切
  “破瓦法”是由佛法聖者——偉大的瑪爾巴大譯師、蓮花生大士等人傳授到西藏的,這是一個無需長期禪定即可究竟解脫的方法。它是藉由一種直接而且簡易的方法,來復蘇我們意識本有的自然精純境界,並能在我們死亡的一瞬間將意識轉化到較高的次元。這個方法不僅僅針對佛教徒,事實上是任何人皆可學習、並應用在自己和他人上的。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技術,在一個星期的密集修學中,弟子們的身體常常會有明顯的征相產生。
  這個最直接和簡單的方法,除了可以解脫輪迥的痛苦外,並可促行者在佛法中達到覺悟的境界。破瓦法在所有西藏的佛教教派中都有,但方式略有不同,尤其是止貢噶舉派擁有自印度佛教祖師——那洛巴大成就者的不共教授,具有特別的力量來將臨終者的神識,遷往阿彌陀佛的淨土。這個修持法只能由止貢噶舉傳承的喇嘛直接口授方能學習,在西藏是極有名的,過去每十二年才由止貢派的傳承領袖公開傳授一次,十分稀有難得。
  善根深厚的人在破瓦法的修持中,將經驗到破瓦法的最高徵兆——親見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而該法修持後的身體徽兆是——頭頂上的梵穴將會開啟,如果此生中,我們頭頂上的梵穴得以開啟,則在死亡之際,我們的神識將由此離開——也就是說他將無疑地往生極樂世界。
  凡是修持極佳的人將在此時證得法身成就,中等修持的人將證得報身成就,至於較低層次的修行者也可證到化身成就——也就是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最低限度來說,即使是那些最沒有修持的,也將因修習此法而投生到天道或人道中;因為凡神識由頭頂上梵穴遷出者,將永不墜入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之中。
  而藉由破瓦法的修持,行者也同樣能獲得此生的大利益,那些已明晰地得到破瓦法修持所產生的種種徵兆的人,他們將比以前更安祥堅固、清清楚楚,並且很容易增加了悟力,因此破瓦法對往生者和臨命終的亡者都同樣有利。
  當我們修破瓦法時,我們主修的是阿彌陀佛的禪定練習,但阿彌陀佛(無量光佛)和長壽佛(無量壽佛)的精髓是無二無別的,故藉由破瓦法的修持不但不應短命,相反地壽命將會延長。
  一九八三年安陽仁波切在日本宗教心理學研究機構的策劃下,于東京的“業力與輪回”研討會中,應邀針對破瓦法這個主題發表演講;並在輿會者的熱烈要求下,由西藏文化中心與東京宗教心理學機構,合辦了日本第一次的完整破瓦法教授,這個無與倫比的機會,令許多日本人真實地經驗了有關死亡的教授;安陽仁波切同時也在精密儀器的測試下,詳細記錄了修法前後的腦波等生理反應,為人類更科學地理解佛教的修法效用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
  譯者注:止貢噶舉的破瓦法之外,香巴噶舉的白空行母遷識法,以及薩迦、格魯的卡雀瑪——金剛瑜跏女遷識法,也是極為特殊的往生法門。
  一九八五·七·十三——二十講于日本國東京市
  菩提心(6)
  隆德寺謝拉嘉稱上師
  菩提心可分為世俗菩提心輿勝義菩提心兩種,為瞭解勝義菩提心,我們首先要解解相對(世俗)菩提心,相對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種。
  比如大家現在計畫到大陸五臺山朝聖,那麼在意義上說來,生起朝聖念即是願菩提心,但一定要真正行動,到達了五臺山上才算是行菩提心。
  為了瞭解行菩提心,我們應廣行六波羅蜜以引導眾生,一旦你從一位具足無間斷清淨傳承的上師處,領受發菩提心戒後,你的菩提心必將不斷增長,或者你可在自己佛堂中,以觀想三寶在自己面前的方式,不斷地重覆觀想從佛那兒領受發菩提心戒。如此你將在願、行菩心的修持中不斷進步,在正確的道路上廣聚資糧,直至圓滿具足登地以上菩薩的資格;只有初地以上菩薩才能真正瞭解勝義菩提心,自此地地增上,乃至十地——法雲地後,得入金剛喻定,令一切微細障礙消除,而登上十一地的佛果。
  故我們可結論,為瞭解佛性,首先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中又以相對菩提心中之願菩提心為先,其內容若簡言之:便是慈悲心。因此,生起善心、慈悲心實為根本。
  古印度有一對母女在瓦拉那西(佛陀初轉法輪處)欲渡過恒河,卻因河水湍急而雙雙被沖走,此時母女心中均祈願對方平安而不顧自己性命,以此臨命終前的善念,而均投生天道,世俗善念之生起尚具有如是利益,更何況是菩提心之生起呢?因此我希望在這簡短開示後,大家對此佛法精髓所在,均能真實生起菩提心,“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增長”,這是我唯一的請求。
  皈依大禮拜(7)
  隆德寺謝拉嘉稱上師
  在進入佛法的道上,首要的就是要把三寶做為我們皈依的根源。我們以是否以三寶為我們的皈依物件,來區別是否為一個佛教的宗派。以三寶為皈依物件的就是佛教的系統,如果不是就是外道。因此,進入佛道並且皈依三寶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一個修行人必須來皈依三寶呢?由於我們已經在輪回中不斷迥且沒有中斷過,經驗到輪回中無數的痛苦,為了能使我們解脫輪回的痛苦,我們必須尋求一個圓滿的皈依物件。三寶對我們來說是最值得信賴、最有效的皈依物件。
  皈依三寶有三個要素:第一,就是要瞭解我們皈依的物件——三寶的意義。第二,能加以分別。第三,要瞭解三寶具有的特質。
  在瞭解皈依的基本意義之後,我們應該完全地來瞭解三寶。皈依的物件,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屬於普通的、世俗上面的;一種是屬於殊勝的。在殊勝的裏面又分為小乘和大乘的物件。
  對於這三種不同的皈依,我們如何正確的來認識?第一種是世俗的皈依,是指個人希望尋求暫時的皈依處。他們皈依的對象可包含一些大力的鬼神。這些人是希望減輕一些自我的痛苦,譬如生病的痛苦,或者希望能達到一些世俗的成就,或是避免自己遭到王法的制裁,而逃避應受的處罰。因為要解脫自己世俗方面暫時的痛苦而來尋求皈依處。為避免這種不幸的環境而去尋求世俗鬼神的皈依。譬如,皈依水神、山神或是樹神。
  在小乘的皈依方面,小乘行者他們皈依三寶是基於希望三寶來庇佑他們,來解除輪迥痛苦。他們強烈的希求能夠完全的解脫,因此產生這種皈依三寶的心。大乘行者他們不只是為了自己才來尋求皈依的物件,而是為了要利益所有眾生無有餘漏。大乘行者是以智慧來了知一切眾生——他們從無始以來就像慈愛的父母一樣來照顧我們。
  因此,大乘佛法的精彩之處,就在於行者本身是以這種智慧來發慈悲心,希望能夠解脫一切眾生的痛苦,得到究竟的安樂,也就是安置一切眾生直到究竟成佛的境界。所以,大乘的皈依者從現在起皈依三寶,一直到眾生、自己成佛為止。
  一旦行者真正來采行大乘修持的皈依方法,其實便已經包括其他兩種皈依在內了。因為世俗皈依的基礎,就是求能夠得到暫時的利益,而皈依大乘佛法很自然地就能使你得到世俗方面暫時的利益;至於小乘方面,為什麼也包括在內呢?因為如果修習大乘佛法,就能夠使自己和一切眾生都達到解脫乃至成佛的目的。如此,在小乘佛法裏面,希望達到個人解脫的目的就已包括在裏面了。因此,採用這種大乘的皈依是非常重要的。
  在剛才所講的種種方法之下,我們應該很清晰的瞭解:這三種皈依在本質上的不同。我們個人如何來做這種皈依呢。首先必須要從一具德的傳承上師那邊領受第一次皈依。他的傳承必須是沒有間斷的,我們從他那邊領受皈依之後,接著可以用兩種方式來持續的做皈依。第一就是自己來觀想佛、菩薩後,自己來皈依他們,以增加三寶所給予我們的加持力;第二是如果你真正的修行四加行,就可以依皈依樹或皈依境來觀想自己面前虛空中有本尊、上師,這樣來領受皈依。
  在我們接受皈依後,要修持、觀察、保持這個誓願。不論我們遭遇多大痛苦都不能尋求世俗鬼神的皈依,一定要皈依三寶。
  在我們皈依三寶後,就要依佛法教誨,從今天起要棄舍殺害眾生的事業。皈依僧團之後,就不應該再和天生不喜歡佛法、不道德的人接觸。因為這種人容易做壞事,會使你對三寶失去虔敬心,而且令你和他們一樣造作惡業。
  在接受三寶的皈依誓願後,接下來要如法的做皈依。從此刻起到死亡為止,要不斷持誦皈依文,並且對三寶做種種供養以積聚善業,使我們容易得到三寶的加持力。
  在正式皈依後,不斷持守皈依戒,就可以幫助你持守諸法的禁戒。因此,皈依誓願是一切修法的基礎。能虔敬持守,便可以免除八種危險及四大的傷害。除了解脫輪迥之外,還可以究竟成佛。所以皈依非常重要。對於想要詳細瞭解有關皈依和大禮拜的內容的人,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第一世蔣貢康慈仁波切所寫的《了義矩》;第二本是第九世噶瑪巴所寫的《了義海》。
  依據四加行的教授做大禮拜、頂禮諸佛,首先要觀想自己面前的虛空是皈依樹或皈依境,有一切本尊,我們自己站在皈依境前面的中央,右手邊是包括你自己的父親在內的一切男性的眾生和眷屬,左手邊是包括你自己的母親在內的一切女性的眾生和眷屬。
  接著我們談談用正確的合掌方法來禮敬諸佛。我特別觀察到中國人在歡迎別人、或在慶祝時候拱手做揖的手式,對合掌禮佛來說,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再者,合掌時,兩邊四根手指頭合在一起而大拇分開也是錯誤的,擺這種手勢是表示你不高興或痛苦。
  正確的合掌方法,應該兩手掌合在一起時,不是完全密合的,手掌中間留有一點空隙寬度,大概是兩個拇指微微內縮進去,以這個手勢放在我們的前額、喉及心。合掌放到心之後,做五體投地的頂禮。這個手印就好像一朵蓮花正要開放一樣。
  如果我們自己來頂禮三寶一拜,在究竟上我們就可以種下成佛的因;在世俗方面的功德來說,即使我們僅僅來頂禮諸佛一拜,這一拜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世繼續得到人身。除了得人身之外,這個人身還是非常高貴圓滿,而且他的環境也非常適合來修習佛法。既然頂禮諸佛一拜就有這麼多的功德,頂禮諸佛十萬拜所得的功德和加持力是言語所難以形容的。
  在有關皈依和禮拜諸佛的教授之後,我僅給予大家最好的祝福。
  金剛薩埵修法(8)
  隆德寺謝拉嘉稱上師
  在修金剛薩埵法之前,首先要皈依三寶,接著生起菩提心,希望我們修這個法得以令一切眾生成就佛果。在此願力之下進入這個法的修持。現在上師教我們的修法是以金剛薩埵單身相來觀修。
  修法正行步驟
  首先我們觀自己頭頂一肘高之上的虛空中,現出千葉蓮花,蓮花上有月輪·蓮花月輪上現出白色“吽”字,即金剛薩埵的種子字,從種子字放出無量光到十方諸佛士,供養十方諸佛的身、語、意,接著光從十方佛士帶回來十方諸佛身、語、意的加持溶入白色“吽”字。
  接著我們再次觀想,從白色“吽”字放光到六道,清淨一切六道眾生從無始以來的一切污染及障礙。一切眾生毫無遺漏地全都變成金剛薩埵。
  隨後,我們觀想從白色“吽”字,化成一面二臂白色的金剛薩埵本尊,右手持黃金金剛杵置於心的位置,左手持金剛鈴放在膝蓋上。金剛薩埵本尊身上有八種珠寶莊嚴,五種衣飾皆是綾羅綢緞,具足十三種寂靜尊報身菩薩的全部莊嚴,依四加行的修法觀的是單身相的金剛薩埵,現菩薩坐姿,即右腳微微外伸、左腳內縮的姿勢。
  嗡阿吽三種子字
  在本尊三門有三個種子字,也就是眉心部份有白色“嗡”字,在喉嚨部份有紅色“阿”字,在心的稍微下面一點有藍色“吽”字。在心裏面的中央蓮花月輪上有白色種子字“吽”字。
  觀想白色種子字“吽”旁邊完全由本尊的百字明咒所圍繞,形狀像蛇盤繞起來一樣。從三門“嗡、阿、吽”和心中“吽”字放光到諸佛淨土去,特別是放光到東方妙喜淨土去迎請金剛薩埵的智慧尊。智慧尊由諸佛圍繞,溶入我們頂上自己觀想出來的三昧耶尊金剛薩埵。這個金剛薩埵等於是一切皈依處的精華。金剛薩埵頂上是以阿閦佛,也就是金剛薩埵所屬佛部的部主為莊嚴。
  從一開始直到金剛薩埵以阿閦佛為上師,坐在頂嚴上的圓滿觀想之後,要生起很大的信心,願金剛薩能協助眾生淨化由無始以來積聚的惡業、染汙及障礙。
  本尊回應了我們至心的祈禱之後,從心中白色的“吽”字和百字明咒,持續地降下白色的甘露直到完全充滿本尊的身體。
  然後,我們觀想清淨的甘露進入我們的頂輪,當它充滿我們全身的那一刹那,我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從無始以來所積聚的種種染汙、惡業及障礙得到完全的清淨。這一切的染汙、惡業及障礙轉化成黑,身體所有障礙轉化成血水一樣,所有會傷害我們身心的力量通通被轉化,藉著排泄系統排出去。
  身成為空性的、清明的
  藉著清淨甘露的力量,無始以來心理和身體所有的惡業完全清淨,即使是身體的血、肉、骨頭也完全得到清淨。我們外在的身成為空性的、清明的,好像水晶球一樣透明,能夠反射出種種光輝。
  依照剛才所說的方法正確觀想,再持誦百字明長咒愈多愈好。在結束每一座修法後,最好再持誦金剛薩埵短咒幾串念珠。
  為了加強修這個清淨法的效果,再次觀想頂上的本尊。持咒後再次懺悔,希望無始以來所造一切惡業,請本尊以其力量令我們得到清淨。
  依照上述次第,包括觀想本尊在我們頂上為我們修持的物件、持誦百字明咒,以強烈的懺悔心向本尊求懺悔,並且發誓從今以後不再造作這些惡業。我們把這些全部結合在一起。然後,本尊就以非常喜悅的樣子告訴我們,一切惡業都已經清淨了,從今起他將會在修法的道上來關切我們。然後,本尊化光從我們頂輪溶入自身。這時我們的身語意與本尊無二無別完全的清淨。
  結束時,要念回向文,即我們願以修金剛薩埵法,包括觀想本尊、持咒、懺悔種種功德,回向希望能快速成就金剛薩埵的境界,令一切眾生都能安置在他的境界之中。如此觀想之後,按傳統來念四句回向文。
  如果有人想學比較精深廣大的觀想方法,可以看第一世蔣貢康慈所著的《了義炬》這本書。
  後記
  雖然有許多方法可以清淨眾生的業障及染汙,但是事實上,正確的觀想金剛薩埵法來持誦百字明咒,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令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淨所有的障礙。
  一九九一·六·廿二講于台南左鎮寶塔山噶瑪噶居寺
  觀音齋戒(9)
  隆德寺謝拉嘉稱上師
  閉關是為隔絕一切世俗紛擾
  大家都知道人身難得,若能因過去世的純淨善業而來修行更不容易,來生亦必能再投生為幸福之人繼續修行。所以我們要感謝一切良好因緣條件,讓我們能夠參加這次閉關,為未來世植下利益之因。
  在你進入真正的閉關修持之前,必需要瞭解:閉開是為了要隔絕一切日常世俗紛擾,以身、語、意完全地投入修行中,不再允許自己身體隨順世俗活動,因那些活動並不是直接引導修持的。食的方面,一般人一天之中要吃三餐,但齋戒中過午不食,午後不准吃任何固體物,以斷絕世俗的關心;在意上,以全心修持,將身投入一切能生起功德之事中。如此,我們的染汙、不良嗜好被淨化;其功德利益是未來將令你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佛身。
  在語的方面如何代替你的世俗所做,而從事修持?閉關中我們被指導于第二天時全日不進滴水片食,且完全禁語。由於不說話而隔絕一切世俗無益之語,再依關房的嚴謹功課去做,便可淨化一切經由語所積聚的惡業:如欺騙、綺語、兩舌、惡口等,並因修法而令你于未來可得佛之清淨語,即六十四種柔軟妙音。
  以心持誦咒語
  心的方面,我們要停止一切情緒、煩惱等念頭或概念的生起,專注于所修之一切咒上,如此地以心持誦咒語,將可自然地進入進一步的三摩地中;同時,修法中我們觀想,回向,召請智慧本尊自淨土前來,融入自身的三昧耶尊中……。專心的從事這些修持將令你速得證悟,令你得以淨化一切意的染汙,令你在未來能得佛之智慧:瞭解一切外在現象並不真正存在的實相。
  為什麼在此教法中說到:只要一生中能修一次兩天一夜的觀音齋戒法,即不再轉生於三惡道之中呢?因墮入下三道之主因,系身語意未能正確地控制、運用,以致造作惡業,而觀音齋戒在防非止惡外,更可將你的身語意,完全投入在善惡功德的累積上。如果你真的能如法的修法兩天一夜,此功德將足使你來世轉生為幸福的天神或人。
  觀音齋戒閉關可以淨化一切惡業
  有一個古時候的老女人,曾在一生中犯下了殺害十五個人的嚴重惡業,後來她到達哇蔣稱菩薩處懺悔,請問如何可滅此重罪。出於慈悲心,達哇蔣稱菩薩告訴她若能圓滿連續十六天(八次)的觀音齋戒關,則不但可淨化一切惡業,而且將可投生彌陀淨土,其功德不可思議。
  這個老女人在菩薩指示下,立刻進行了(八次)總共十六天的觀音齋戒閉關。她在某日修持時,本不應吃、喝,但因她實在太渴了,而無法控制地喝了一杯酒。又一日實在餓極了,便吃兩片供養食子;除這兩次破戒之外,她的戒律都守得很好,且圓滿了十六天的閉關。
  後來一位和尚問達哇蔣稱菩薩,這個老女人在修法的力量下投生到哪去了。菩薩進入甚深禪定一段時間後出定,並說她已投生為印度富有之婆羅門;但因她曾破戒,故雖為人而仍有心理、疾病障礙,不過在那一生中仍將進一步的修持,終得直接面見觀世音菩薩,獲其親傳教法,這一切都是她此生懺悔、修行所致。
  這個殊勝的教法有其特別之灌頂,但諸位幸運的佛子,若已得任何一種觀音法的灌頂即可,最低限度是,只要從真正具資格的上師處得到口傳,便可參加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齋戒法的閉關。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