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10 22:14:18
帝洛巴
大手印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4/10 22:07:40   編輯部

大手印

  

佛祖結印禪坐

梵文 Mahāmudrā 的意譯,音譯為摩哈穆得拉,藏文是「洽加千坡」(phyag rgya chen po )。梵文的「摩哈」在藏文是「千坡」,意指偉大,亦有無限的意思。梵文的「穆得拉」在藏文是「洽加」,意思是一種姿式、運動或象徵。兩字連用就是“大手印”,代表一切現象、宇宙的一切姿態與運動,這些都是由同一個源頭化現出來的。

目錄

簡介

經文歷史

教法來源

學習方法

佛法領悟

修行之道

禪修

修行成果

入门基础

分类

修学法门

持心四喻

《大话西游2》法宝

簡介

經文歷史

教法來源

學習方法

佛法領悟

修行之道

禪修

修行成果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如論藏所解釋,大手印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指所有的物理與心理現象,都是究竟本質之印。就像在一張紙上簽名及蓋印一樣,個體可以由任何途徑達到解脫,因為任何事的本質都是究竟真理。究竟本質是任何現象的標記,「大手印」是佛法的一種,它包含了所有的教法,集所有教法之精華於一體,大手印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教法。

  佛法的源頭,是佛陀的開示。任何論藏皆是佛陀的弟子及後來的大成就者,依經藏及密續所記載的佛陀法語所做的論述。這是從佛陀至今無間斷的傳承,這種活的傳承,必須依正確的修持法門來實修才能證得。

編輯本段經文歷史

  【大手印】(梵Mahāmudrā)

  大手印,梵語曰Mahāmudrā,意為大印;藏譯曰差珍(Chagchen),意為大手印。印即印契,與法印之‘印’同,乃以世間國王印璽,喻法王佛陀親許的佛法宗要。藏譯於大印加一‘手’者,表示佛祖親手印定。此印為至極無上之佛法心髓,故名為大。在密乘瑜伽部(唐密金剛界)法中,大印為四種密印(大印、羯磨印、法印、三昧耶印)之一,藏密所言大手印,主要屬無上瑜伽部法,指本元心地之心傳口授,略當於漢傳佛教的實相印、佛祖心印。

  大手印是藏傳噶舉派、息結派、覺域派等所傳法的心髓,它直承印度晚期瑜伽成就諸師之傳,以簡易明瞭的訣要,總攝一乘佛法之見、修、行、果,猶如點石成金的仙丹,畫龍點睛的妙筆,指示如來之涅盤妙心,堪稱藏傳一系之正法眼藏。藏傳大手印法門顯密兼賅,頓漸俱備,系統精密,三根普被,與禪宗心地法門甚為相近,而更多攝引初學的方便。

  茲略述大印法門之傳承、典籍、種類及見修行果之要如下︰

  [傳承、典籍及種類] 據西藏多羅那他之《七系付法傳》,大手印教授為七大密法之一,以龍樹之師大阿闍黎薩囉訶 (Saraha) 為第一傳,此師遞傳龍樹──舍婆黎──盧伊波──征吉波──諦洛巴(988~1098)──那洛巴(1016~1100)──鐘毗波──俱薩羅跋陀羅。諦洛巴又得盧伊波再傳弟子安多囉波之傳。諦洛巴傳人那洛巴,為東印超戒寺‘六賢門’之一,其門人彌勒巴,又親得舍婆黎之傳,為藏傳佛教後弘初期印度著名的瑜伽大成就者。彌勒巴門下有俱生金剛、囉摩波羅等四大弟子,其中囉摩波羅傳小俱薩羅跋陀羅、阿悉多伽那、智友。《祝祓大手印》等則把諦洛巴一系大手印傳承上溯至佛滅百年頃的勝喜金剛。又說由薩囉訶遞傳龍樹──提婆──月稱──馬當格──諦洛巴,薩囉訶之前有金剛持──金剛空行母──金剛手遞相傳承。

  總之,印度諸家大手印,率皆源出薩囉訶。西藏著名瑜伽成就者、佛學大師郭滄巴(1189~1258)說︰‘對於釋迦世尊教法,說名大手印超越道,首倡者為薩囉訶。’(《青史》〈大手印法門譚〉)薩囉訶所傳大手印,有‘自然乘’(Sahajayāna)之稱。據《印度佛教史》、《七系付法傳》等,薩囉訶之師為上座黑(吉栗瑟那),上座黑之師為馬鳴,馬鳴之法統,可從優婆崛多、商那和修等上溯至釋尊。是則顯密教法、禪、大手印,可謂同出一源。

  大手印之傳入西藏,在後弘初期,凡有數系,蓋皆源出那洛巴、彌勒巴師徒。據《青史》之說,大手印法門在西藏有初中後三譯。初傳始于汝巴;中譯分上下二譯,上譯為彌勒巴弟子洽納來藏所說,下傳為阿蘇在前藏所譯;後譯為阿裏人納波協得赴印度就洽納所學,回藏後傳譯。西藏傳行大手印的主流,是噶舉派(白教)之達波噶舉系。此系開創者瑪爾巴(1012~1097),為藏傳佛教後弘初期四大譯師之一,曾七赴印度、尼泊爾,師事那洛巴等上師,依止彌勒巴現證大手印悉地,回藏後傳法、譯述,門庭甚眾,有峨卻多等四大柱及生處幢等十大弟子,弟子中尤以米拉日巴(1040~1123)以苦修獲大成就著稱,在民眾心目中威望極高,有第二佛之稱。其徒崗波巴(達波拉結,1079~1153)融合迦當派教義與噶舉派大手印教授,著《道次第解脫莊嚴論》,對大手印法門進行了整理。米拉日巴、崗波巴師徒大啟法門,弘傳大手印于全藏,得其傳而獲證悟者難以數計。崗波巴門下,分出噶瑪、帕竹等四大八小噶舉支派,皆以大手印為精髓,以篤實修持為宗風。四大支派之一蔡巴噶舉之開創者向蔡巴(1123~1194),稱大手印為‘唯一白法’。

  噶舉派另一系香巴噶舉開啟者瓊波瑜伽師(約990~1140),亦曾三赴印度、尼泊爾,親近彌勒巴、尼古瑪空行母等大善知識一五〇餘人,得彌勒巴一系大手印之傳,名之‘大印盒’。又有彌勒巴弟子、南印人當巴桑結,曾五次赴西藏傳法,開息結派、覺域派,皆以注重瑜伽實修為宗風,息結派後傳法尤以大手印為主。另外,薩迦派、格魯派等,亦傳大手印,格魯派所傳大手印,源出噶舉。近世,西藏諸派教理行法互相融合滲透,大手印成為諸派所共有的法寶。甯瑪派之大圓滿,噶舉派之大手印,薩迦派之道果法,在不少西藏佛學大師眼裏,早已圓融不二。班禪一切智善慧法幢即雲︰‘俱生契合、大印盒、具五、一味、四字、能寂、斷境、大圓滿、中觀正見導引等,雖各別安立有多名,但善通了義教理、修證有得之瑜伽士,彼等自知其意為一。’(《宗教流派鏡史》)

  大手印在元初曾傳入內地,然流傳未廣,不久便失傳。直至1936年,西康貢噶呼圖克圖應請來內地,先後於成都、重慶、江陵、漢口、長沙、南京、昆岩等地傳法,大手印、大圓滿等大法,始為內地學佛者所知。貢噶上師雙承紅白二派之傳,所傳法甚為系統,一時受法者頗眾。溝通漢藏佛學,弘法利生,其功厥偉,民國政府曾授其‘輔教廣覺禪師’稱號。上師對在家佛子,多傳以大手印,今內地修學大手印者,率多出其門下。內地學人有張澄基、陳健民等,赴西康留學有年,親侍貢師,後弘法於海外。又有篤噶等上師,亦曾來內地傳揚大手印法門。

  大手印雖重在口耳之傳,也有不少典籍著述。據《佛教史大寶藏論》,屬於大手印的經續論著被譯為藏文者,有《大手印明點》、《大手印精滴釋》、《大手印精滴廣釋悅目論》、《朵哈寶藏中歌根本釋》等。元代譯漢的《大乘要道密集》,收大手印著述如《大手印不共義配教要門》、《大手印頓入要門》、《大手印伽陀支要門》等,凡二十種,多為修法口訣之記錄,皆出果海密嚴寺玄照國師惠賢傳,同寺沙門惠幢譯。現代新譯的大手印著述,據劉銳之《諸家大手印比較研究》(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七十四冊)所列,有二十二種。其中,法尊所譯者多達十四種,如薩囉訶《朵哈八藏大手印明顯口授》、《見修行果之朵哈歌辭》,諦洛巴《恒河大手印》、《朵哈藏論》等,為印度最重要之大手印口授、論述。《大手印講義撮要》、《祝祓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導引》、《至尊彌勒日巴大手印開示》、《俱生契合開導了義海心要》、《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等,皆出貢噶上師傳授。《大藏經補編》第十冊收有《貢噶上師恒河大手印直講》、貢噶上師傳授《椎擊三要訣勝法解》、白蓮花造《涅盤道大手印瑜伽法要釋》等大手印著述。漢譯大手印典籍,基本上已經齊備。

編輯本段教法來源

佛陀說的經文

  「大手印」教法的來源有三:佛陀說的經文;對佛法經文所作的論以及師徒間的口口相傳,在藏文裏佛陀所說的話稱作「卡(ka),本意是「令」。這些由印度當時的梵文譯為藏文的經文,即是 加用(jajung),這些經文從大約一千年前,就開始被學者們帶入西藏,它們成為藏傳佛教的經典,即《甘珠爾》(《Kangyur》,經藏)及《丹珠爾》(《Tanjur》,論藏)。「面盎」(Menga)是口傳的意思,即上師對弟子的口口相傳,教授「大手印」的一些特別的密續,包括「密集金剛 (Guhyasamāja),「勝樂金剛 (Cakrasamvara),「喜金剛」(Hevajra),「大幻化網」(Mahāmāyā)及「時輪金剛」(Kālacakra)。許多這個層次的密續法教,都是以「大手印」為基礎的教法。

論著來源

  這裏面有一類的教法,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論著,即「丹珠爾」(論藏),是佛陀在印度的弟子所寫的論著,這些論著的作者,都是佛教在印度早期的「大班智達」(mahāpanditas,大學者)及大成就者。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mahāsiddhas)之一的因渣菩提曾寫了本書,叫做《耶喜楚巴》(《Yeshe Trupa》;),或作《智慧成就》;(《The Accomplishment of Wisdom》),就是這類論著裏的一本代表作品。

  佛教史裏的八大學者與證悟上師之一的龍樹,曾寫過一本著作,很詳細的解釋「大手印」,這是另一部論著。八大成就者的另一位---提婆,則寫了《心靈的淨化》(《Purification of mind》;)一書,也是「大手印」的淵源。

  龍樹、提婆、無著、世親——領受《彌勒五論》(《Five Teachings of Lord Maitreya》)——都是印度偉大的上師,他們都寫過有關大手印的教法。薩惹哈(Saraha)是另一位大師,他寫的四本著作輯成一套,一本談身,一本談語,一本談心,最後一本則兼談前三者。

  還有許多著作,是偉大的菩薩如彌勒尊者、觀世音菩薩所傳授,這些教法也是「大手印」的來源。觀世音菩薩的《森尼瑪湊》(3CWnyi mar tso),或作《息心及彌勒菩薩的教法《究竟一乘寶性論》(《Mahāyāna anuttara tantra》),都是「大手印」的重要典籍。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教法及傳記,還有論著中關於三十位女成就者的故事,都是「大手印」教法的來源。

口傳或口頭

  第三類的源頭是「面盎」(Menga),口傳或口頭的教授,從佛陀開始,一直不斷完整地傳遞下來,傳給印度的大師們,再由大師們帶到西藏,西藏的大師們再無間斷地傳到現在。這是[大手印」修法裏非常殊勝的一部份,在領受口傳以前,必須做好許多準備工作。

編輯本段學習方法

聽聞

  學習「大手印」修法的第一階段是聽聞。提問題、學習及理解。每個問題都有解答,問題本身就是必有答案的證據,否則就不會是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在聽聞及思維之後提問題,問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聽聞、提問、理解,這是第一步的修法。

實修

  第二階段的「大手印」修法又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譯注:思維、篤定、實修)。當有了智性的理解之後,就必須開始去思維它(或譯為:沉思、冥想)。智性的理解可以是犀利的,令人感到滿意的,但也可能是膚淺的。雖然人們總認為自己已經懂了所有重要的、該知道的東西,但大多時候,智性的理解是相當膚淺的。如果大部份智性的理解都不止於表面的理解,今日的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當今的問題源於短視,及沒有設想到後果。思維可以深化我們的理解,未探索到的領域可以被觀察到,所有的分歧可以被察覺,如此的理解才能完整,思維是非常有益的。

  透過思維使理解深化後,篤定就會產生,深切的確定你的瞭解,也很瞭解自己知道的是什麼,沒有懷疑,這就是思維的結果。在篤定感產生後,這些理解就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個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夠運用,否則這些理解對於進步沒有一點作用。然後是在現實中實修。所以,整個的學習過程是聽聞、思維、深化、鞏固,與付諸實行。若想做到這些,知識與理解具有很高的價值及很大的意義。

  以上是基本教授,從此之後,「大手印」的修持,就愈來愈專精,因為各有各的禪修方法。[大手印 的禪修練習有三項原則:根、道、果。

編輯本段佛法領悟

  對於根、道、果的瞭解有許多不同的層次。基本上,根是指提供成長的基礎的因與緣。若我們想種一棵橘子樹,我們必須要有新鮮健康的種子。我們種下種子,照顧樹的成長,若一切順利,幾年之後我們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橘子。想要成長、求證悟的眾生,也同樣地要有一個健康的因與緣,讓它們去發展,才能最終結成果實。這是「大手印」對於根的最基本的解釋。

  如果你看到某人現在不是個好人,而你希望這個人能變得好一點,你會想教他禪修、念誦祈禱文等等,或至少你會解釋給他聽,嘗試讓他瞭解,他應怎麼做才能進步。在你做這些事之前,你必須知道這個人有沒有進步的可能,這就是根,否則你的努力都將白費,就像想從水裏攪拌出酥油來一樣徒勞無功。一個邪惡的眾生,也必須有因與緣,才能成為一個好人。佛法文獻中有個例子,央掘摩羅(Angulimala,意譯為指蔓)是個強盜及兇手,他獲此名,是由於他把人的手指串起來掛在脖子上,但他後來拋棄一切惡行,成為佛陀的弟子,最後成為偉大的聖者。我們都知道許多的範例,人們有許多機會去成長,但他們總是沒有這麼去做,他們甚至沒有好因與好緣,去善用這些機會。

  從密跡的特殊觀點及佛法的普遍觀點來看,任何人、任何事,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這就是為什麼最壞的人也能變成完美的人,如果此人能夠淨化染汙及累積美德,那麼這就是環境中的種子,為內在的完美本質提供了成長的環境,這就是根。它又將我們帶回到起點,即眾生皆有佛性。所有現象都是空,空性是所有現象的本質,每個眾生的本質是佛性、是空性、是「法身」。大家應該還記得,依據佛陀的教導,在究竟上沒有負面、軟弱或染汙這些東西,這些全是相對的名相,它們在究竟上被證悟為空。

  佛教徒總是祈願,願一切眾生解脫輪回苦海,而獲證悟。因為有根,所以這樣的祈願,不是像在作夢,而是可實現的願望。若根不存在,那麼祈願就是浪費時間,雖然想法很好,但完全不切實際。因為有根,有諸佛菩薩的事業,有佛教徒的事業,祈願他人得解脫,才可能變成現實。要運送一大批貨物,而且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只有馬,或只有車,或只有車夫,是辦不成事的。必須要三者都具備,一起工作,才能將貨物運達目的地。同樣的道路,只有理解是不夠的,只有禪修也不足,或只有實踐也不行,三者必須一起修,才會有所成就。

編輯本段修行之道

  修行之道,須達證悟。不管是以十輩子的時間,或是百萬世的時間,從實修開始到最後證悟佛果。不論我們是平凡眾生或是菩薩,也不論我們成就的次第,在完全證悟之前,每一刻都是修道。雖然,不同層次的了悟,可以被形容為不同層次的果實,但依「大手印」的定義,根、道、果的果,是指最後的成果 --- 成佛。中間層次的了悟、成長、果實,都只被視為是道。

  道是回答如何克服障礙的答案,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不僅僅是歷史,道是一種經驗、一種修持,及一種指示——我們的道是活的。我們當然感謝道。不過此道亦非唯一的道路,若我們以為此道是唯一的道,則我們對於道的理解,就還不夠深入。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每件事做對,這就是道。

  一個「大手印」的修持者,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我們絕不放棄。若我們的道是遵循「大手印」的修法,則我們是被告知,如何處理貪、嗔、慢、妒——任何負面的情境。透過[大手印」,我們學習如何禪修,這是我們對治自己負面的想法、情緒,是生活環境的起始點。我們多少瞭解什麼是佛性,瞭解我們是誰。當然,看自己照片的時候,知道自己是誰,我們認得出自己。但在西藏人這張面孔,這個具歷史性的名字之後的我又是誰?我們對自己的瞭解,不應只是姓名、面孔及情境。認識我們外貌之餘,鮮活、純淨、了悟的自性,就是道。

  果,我們很容易就看得見,道的結果、目標、目的就是果。當我們認識自己是誰,就是果的開始。只是有能力認識自性還不夠,了悟此一認識,才是證悟,才是果。

  (大手印」的偉大上師,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The 3rd Karmapa, Rangjung Dorje)在一部著作裏,描述根、道、果。在他殊勝的祈願文裏,他綜合了修持「大手印」的意義。

  不需拿走任何東西,且不需增加任何東西。

  當你以殊勝的眼光來看待殊勝的意義時,

  你會很殊勝地見到殊勝的意義。

  然後你解脫了。

  道是無限的,它是依我們各人的相對染汙、短處、習性、障礙的多寡不同,而有不同的顯現。道是藥方,經由道,我們與自己相處也與別人相處。所以,道的定義是依據個體應如何實現而定的,我們無法說道一定要如何走。道是個人化的,是複雜的。我們可以討論的是佛陀教義,提供了哪些方法,這些方法讓我們能認同我們的道。佛陀親口所宣說的,理清個體許多的問題,這是個有系統的方法。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地瞭解佛與佛的教義,以及瞭解如何去實踐。理解這些之後,我們就要依之實行,求進步,用很多方法去實行:聽聞、提問、思維、禪修、念誦祈願文、行善事等等。

編輯本段禪修

  關於禪修,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能力做正確的禪修。我們都有潛能,但潛能必須被開發,已往成就的大師的話,可以激勵我們進步,這些話,有很多是他們禪修的體悟,這絕對是教法與傳承重要的一部份。在剛剛所引第三世大寶法王的四句話裏,偉大的上師是在講心靈、禪修、理解及解脫——即「大手印」。他說,不論任何事物,佛都在其中,並未拿走什麼,也未增添什麼,想要見到一切事物的實相,就必須以完美的、真誠的眼光,來觀察完美的真理。

  人們總是愛問如何能一世即獲證悟,理論上而言,沒錯,個體確實可以一輩子就成佛,甚至不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只需要片刻的時間,因為佛性本自具足。但就實際的角度而言,一輩子是不夠的。若是弟子能達到以最高精進修持的百分之五十來努力,那麼他也需兩輩子的時間才能證悟。若這個弟子能做到百分之百,那也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但這種情況通常很罕見。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百分之負一精進的那一類,所以我們必須花上百萬輩子的時間,才可能證悟。一個人證悟所需的時間,要依個人的努力多寡、投注于修行的程度而定。證悟本身,連一天的時間都不需要,就像站在高山的山頂上俯視全景,只在一瞬間,就一目了然。當然,這可能要花上幾年的準備,再加上幾天或數周的時間,汗流浹背地登到山頂,在那裏你才可以俯瞰一切。

  《大手印祈願文》接下來的四句與「大手印」(與重要的禪修基礎有關,談「止」的禪修,以發展出平靜及明覺。將心靈比喻為大海,思想比喻為海浪,是種隱喻。這四句描述安靜、平和的心靈狀態及其所帶來的益處。

  粗與細的念頭,就像海浪在於靜的狀態。

  心靈如不動的海,全然的平息,

  不受到任何迷惑與昏沉的染汙。

  願海的平靜能保持安靜、不動搖。

  此介紹所有禪修最重要的基礎,如果心靈是平靜的,一切就簡單了;如果心靈不平靜,簡單的事也變得複雜。若事情變得複雜且迷惑時,很自然地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厘清迷惑,排除困難,然後才能繼續向前進。若無困惑,事情變得很清楚,那麼你做的每個努力,都直接利益、促進你的成長,你不在迷惘上浪費時間,也不浪費精力,這是禪修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心靈達到平靜的階段之後,有四句話描寫往下的另一個階段。心靈的平靜使人輕鬆、愉快,而下一階段則將此僅是平靜但不夠清明的心,帶入清明、犀利的狀態。這四句描寫洞察、清明的「觀」的重要,這要比只是寧靜又進一層。

  凝視一個物體,物體不存在。

  物體以心而見。

  當凝視心靈時,心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質是空性。

  當同時凝視物與心,二元的焦點自己解脫。

  願我們能瞭解明光,心的自性。

  當你凝視無法被凝視的心時,你看見了看不到的非常清楚的意義。到了那個時候,一切有關「這個是」、「這個不是」的懷疑,便完全停止,你不再有懷疑。願大家都能瞭解這無誤的本質。

  當你已修成了「止」,你的心是保持平靜的,然後你就可以觀察純淨、平和的心。當你檢查你的心時,你對於「這個是」與「這個不是」將不再有懷疑。此時,不是你所看的東西有什麼改變,變成另一種東西,而是你看到了自己,自己的本質。以上是第三世噶瑪巴對於「觀」的描述。

  接下來還有四句,是關於「慈悲」的,介紹真誠、神聖慈悲心的定義,慈悲心有很多個層次。如大家所知的,由普通的照顧關懷,到偉大的慈悲心,第三世大寶法王這樣寫道:

  一切眾生的本性是佛,

  但因為他們認不得它,

  他們迴圈於輪回痛苦之中。

  願早升起對眾生純正、無限的慈悲心。

  當你看到某人在痛苦,而升起慈悲心,這是普通的慈悲心,此點很重要,但普通的慈悲心不同於神聖、深層的慈悲心。因為普通慈悲心有可能發自於個人的我執。你可能看到某人處於痛苦中,而你並未處於痛苦中,這時你對那個人升起憐憫,這樣不是不好,但稱不上完整的慈悲心。完整的慈悲心是當你知道眾生的本質不是無明與痛苦,眾生的本質是佛,但眾生不認識自己的本質,所以才會製造痛苦。經受了痛苦,於是,你升起了慈悲心。這時的慈悲心才是完整的,你是基於純正的理解、尊敬、慈悲,而不是對痛苦者施捨般的同情。

編輯本段修行成果

表面成果

  表面上的修行成果,是你做的每種修持都得到結果。修行的成果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這種表面上看得見的成果,第二階段的成果就是證悟。修行者若能步步達成第一階段的成果,則第二階段的證悟便會發生。第一種成果在藏文叫「難」(nyam),第二階段的成果叫「透巴」(tokpa)。

  「難」的階段先發生,它有很大的威力,「難」是在證悟前很特殊的徵兆及體驗。許多修行者,他們沒有具格上師的指導,或是沒有正確的理解,就會在「難」的階段產生很大的障礙。「難」不是成就,它只是個徵兆,一種經驗。「難」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只是表示你的實修有用,如此而已,若修行者認為這表示成就,他將停在那裏不再進步。如果一個人執著於「難」,那麼可能會導致很大的傷害,因為此人這時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悟,已等同于諸佛菩薩,如觀世音菩薩一樣。然而,此人若非真正已經證悟,那麼就大錯而特錯了。所以,當第一階段的成果「難」被經驗到的時候,修行者最好能忽略它,也不必為它感到興奮,不要變成執著於「難」,大師們這樣比喻,「難」就像是霧,它自來自去,所以,你不用去執著於它。

透巴成果

  「透巴」是真正的了悟,也就是證悟,它最後到來,是最終的成果。在邁向成就完全證悟的道上,有時經驗到初步的「難」及「透巴」。個體依個人之修持,應是先經驗到「難」才會成就「透巴」。這也是為什麼佛教徒必須要有具格的上師,及無間的傳承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唯一的途徑,你能確定自己經驗到「難」及「透巴」,以及許多其他的經驗是什麼。

編輯本段入門基礎

  在此,提供給修持者,尤其是剛入門的人一些經驗,或許會稍有幫助。初學者常常會失去平衡,因為他們以一種非常新鮮、新奇的眼光,看到佛法及修行是這麼的完美,所以很受鼓舞,獲得很大的啟示,這是種個人的經驗。得遇如此有效地通往證悟之道,確實是非常殊勝。正因為它的特殊,初學者常是努力太過,初學者應該護持住他們的發心、虔誠及信心,但必須要很小心地保持身心的平衡。初學者很容易就油盡燈枯,因為他們一下子想要做太多的事,反而變得不利。最好是能按部就班地做適度地、平衡地修行。

  初學者通常身、心都太緊張,譬如某人做皈依大禮拜,他希望做得完美、精進,而且愈多愈好,伴隨著念皈依文與祈願文則是念得愈大聲,次數愈多愈好。初學者看到修行的急迫性,看到了無常,也看到了所有的染汙及迷惑,所以他們想拼命般的修行,因此造成了他們的緊張。當然,數量有它的重要性,但品質更重要,所以,試著放鬆身體、放鬆心理,當你念誦祈願文的時候,嘗試從心裏面來念——不是只口頭念、念得聲大、次數多,而是要仔細地去感覺、理解,及真正表達心意的去念。生命消逝得很快,無常總是在那兒,確實有迫切性,但欲速則不達,看起來速度快,並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理解不是這樣得來的,我們必須給它時間。

  就像小孩想種一棵盆栽樹,但他們很快就失去了耐心,所以,每天都砍掉一點什麼的,結果樹只有死路一條。盆栽樹需要花十年的細心照顧才能長成,就像一棵盆栽,你必須給自己時間及空間去求真正的進步。「大手印」給了修行者世上所有的空間,讓你可以將生活的每一刻都溶于修行當中,積少可以成多,積沙可以成塔:透過思維眾生苦,透過簡單的「止」、「觀」禪修,透過觀呼吸等簡單的修持,自然可以慢慢累積出成果,這些都是基本的、有效的基礎法門,是進階修持法門的根基,它們使我們對「大手印」的知識、理解更加精微,引導我們獲致證悟。

  解脫心理的造作,是「大手印」。解脫兩邊,是「大中觀」。包容一切,是「大圓滿」。願我們能堅定,瞭解了一,就瞭解了全部。

編輯本段分類

  大手印之教授導引,大略可分為三種︰

實住大手印

  (1)實住大手印︰實住,即住於實相之義,此大印屬顯教。《恒河大手印直講》雲︰‘于具普通根性者,令由菩提道次第漸次趨入大手印,此謂由中論等學而漸入者,謂之實住大手印。’此須從聞思門入,藉教悟宗,明心性理,解實相義,由上師抉擇指示,示以修持口訣,依訣觀心,悟解心性,入一行三昧或光明定。如《宗教流派鏡史》所雲︰‘顯教之大手印,是就心體之上,專一而住,修無分別,令成住分。如是成就安住所緣之心,明明了了,即應尋覓此心為在身內?或在身外?遍處尋覓,心之體相了不可得,爾時決定此心無實。用此無實,在已成特殊之心體上,專一而住,即許此為修遮非空性之法。’這種實住大手印,即是顯教經論中以系緣法界為門的一行三昧、真如三昧,不過大手印之指示心性與教授修定,特重上師口耳之傳。當年米拉日巴、崗波巴師徒,對來求法的多數普通根性者,則傳與實住大手印,聞法修持者多能獲得證悟。

空樂大手印

  (2)空樂大手印︰或雲秘密大手印,屬密法中的無上瑜伽,為較勝根性者所修持。此須受灌頂,修四加行,得聞思正見,然後以正見為導,依儀軌修本尊法,行三密相應之誦咒,從生起次第入圓滿次第,由寶瓶氣、拙火定、金剛誦等法修氣脈明點,於氣入住融於中脈,或從‘俱生喜’生時所現空樂不二的覺受上觀察體證自性光明。噶舉派多修金剛亥母、喜金剛法,米拉日巴、崗波巴師徒當年皆在得正見後,修金剛亥母法,入拙火定,證大手印悉地。晚近噶舉門下學人,多從此門入道,崗波巴大師稱此為大手印之特殊道。此實屬大手印與密咒的結合。

光明大手印

  (3)光明大手印︰此為最上頓門、頂尖密法,唯有上根利器才能修持,依上師加持而頓證自性明體,以心傳心,不立文字。諸師多說唯此方是印度真正之大手印。《恒河大手印直講》雲︰‘最上之大手印,則並亦無須乎灌頂等修,但當恭敬禮拜、承事親近于其上師,或僅觀于上師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證悟,如此由於無上恭敬信順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師,更不假外物言詮,而能究竟了悟,以證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勝義心傳也。’

  三種大手印,就入門方便而言,雖有頓漸顯密之別,就證悟自性光明而言,實際無二。

  三種大手印,皆分見、修、行三要,或加‘果’為四階次。《恒河大手印》(諦洛巴口傳)提示見修行果之要雲︰‘若離執計是見王,若無散亂是修王,若無作求是行王,若無所住即證果。’

  [大手印之見] 大手印與顯密大小諸乘諸宗教法一樣,首重正見,以得大手印見為入門第一著,以正見總攝修行果,與南禪之只貴見地、不貴行履頗相一致。噶舉派分諸派見地為唯識見、中觀見、大手印見等,以前二為不了義,其所謂了義的大手印見,亦名‘俱生智見’、‘法身見’,直指自性,謂眾生心性本來無生,離一切邊執,內心外境一切諸法,皆在此心地本體上顯現,能顯所顯,法爾無生,具足三身五智,不須別修斷舍,本來解脫,本來成佛。薩囉訶頌雲︰‘故凡所顯即法身,一切眾生即佛陀。’《椎擊三要訣勝法解》雲︰‘夫彼一真法界,離絕戲論之法爾如來藏心,無垠廣大界中,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彼諸一切,皆亦圓滿具足法爾之平等性義。如是而了知,是即見宗之最殊勝者也。’這與禪門‘即心即佛’、‘觸類是道’的見地,可謂一致。就哲學觀而言,大手印見屬如來藏緣起或真心現起論,超越中觀見,崗波巴即以如來藏系論典《究竟一乘寶性論》為大手印所依的主要印度論典。

  所謂本淨離垢的自性明體,具俱生智、自然智,此心體為成佛之本、修持之要,攝根、道、果,包見、修、行,名為大手印。西藏瑜伽成就者羊滾巴(1213~1258)雲︰‘大手印者,師無可示,徒無可悟,覺受無可污染,定見無可雜亂,見修行無可分,根道果無可裂,如是於此顯有輪寂一切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縛、解脫、對治、矯整,就自識而得自解脫,此之謂大手印。’(《了義海大手印》)

  大手印見,建立於大乘唯識、中觀見的基礎上,其說萬法唯心、心亦無心、心性離一切邊執戲論而本寂本淨,與顯教無二。如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三世大寶法王攘俊多傑(1284~1339)所撰《大手印願文》雲︰‘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願善觀察於體得定見。’又雲︰‘一切非有諸佛亦不有,一切非無輪涅眾根因,非違非順雙運中觀道,願證離邊心體之法性。’而其終極旨趣,仍在直指心性之真空妙有,與漢傳圓教諸宗的見地同趨一軌。藏傳諸派多認為大手印不共於‘因乘’(顯教大乘)的見地是︰‘因乘舍位以為其道,起對治智而斷於惑,遍於輪圓法界空理久時調習而欲克證也。果乘(密乘)轉位以為其道,起俱生智,即以三毒煩惱為道。’(《大乘要道密集》〈新譯大手印不共義配教要門〉)印藏密乘學者所說因乘、般若乘,系指印度中觀、唯識兩系大乘漸道而言,實不能涵括漢地圓教諸宗。了心性本淨、煩惱本空,起俱生智,以三毒煩惱為道、頓轉煩惱為菩提,正是漢地圓教諸宗尤其南禪的根本見地。而此深義,具見於顯教大乘經論中。

編輯本段修學法門

  大手印之修學,以得‘決定見’為入門第一著,有如達摩禪之‘理入’、‘安心’為首。若不得見而修密咒及氣脈點,只屬共外道法,不得名為大手印。大手印之得見,據學人根機之不等,設有多種法門。

  (1)依止上師加持而得見︰最上利根、頓悟之機,只須修密乘四加行中的上師相應法,培植對上師的恭敬信順之心,師徒間建立起能加能持之相應關係,徒弟只要懷有欲明心地之意願,上師可照察因緣時節,予以加持,令弟子頓悟見性。如傳說薩囉訶遇鬻箭空行女,目光甫接,即頓證明體;諦洛巴以鞋底猛擊隨侍他十三年的那洛巴之面門,令其於痛極暈厥之際突然見道,有類禪門宗師之拳打腳踢而令學人頓悟。然此類利根者難遇。據說只有前生或上半世修習成熟,風息入中脈已能熟練之人,始可能略作觀修加持便得頓悟。《迦白》即雲︰‘宿昔已修煉,名為頓悟者。’若宿根不具,只有通過漸修而悟。

  (2)依密訣調心而得見︰依上師所授頓見心性的密訣調心,令直下與真如相應而得決定見。此略有三訣︰

  一是於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之際體認刹那顯現的母光明。《明行道六成就法》雲︰‘淨光之曙發,要必伏於前念已滅、後念未來之際。’然斯際須有觀心任持,又離能觀所觀。崗波巴即雲︰‘前念分別已滅、後念未生之中,心殮然而住,若無觀分任持,其過極大。’(《大印講義》)永嘉玄覺禪師《永嘉集》教人從‘前不接滅,後不引起’之前後際斷中體會心體,以為入禪初心處,與大手印的這一調心訣完全一致。

  二是當下無念無著,一無所住。如《大乘要道密集》〈心印要門〉雲︰‘身離作務,語離談說,意離思念,自性清淨,應依真空無念而住,當此之時,心無所緣,亦無所思,善惡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過去不追,未來不引,現在不思,妄念起滅一切皆無,如無雲空寂然顯現,縱蕩身心坦然而住。’諦洛巴的一首偈將這種調心訣要總結為六不︰‘不思不念不尋究,不觀不想持本元。’其《恒河大手印》有雲︰‘身離作務安閒住,語離塵聲空穀音,意離思量比對法,如竹中空持此身。心合超絕言思空,無著心契大手印。’這其實即是大乘經論中所說的一行三昧、達摩之‘壁觀’、曹洞宗之‘默照禪’,其實質是修無分別止。

  三是念‘呸’斥念法。《椎擊三要訣》雲︰‘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離妄念,離境安閒頓時住,陡然斥心呼一‘呸’(pat),猛利續呼‘也馬火’(梵文驚歎語),一切皆無唯驚愕,愕然洞達了無礙,明澈通達無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直指本相第一要。’這是于厲聲呼一‘呸’後震驚之餘,體認無念心地,據稱由上師據時節因緣呼‘呸’者力量大,自己呼‘呸’者力量小。上師厲聲呼‘呸’以斥斷弟子妄念流注,正與禪門宗師之大喝同一旨趣。

  (3)依訣依教觀心得見︰依訣觀心者,如薩囉訶頌雲︰‘以莫散心觀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諸相自脫大樂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又雲︰‘如人尋求虛空界,無中無邊亦無見,如是尋求心與法,亦不得極微塵許。’這是即妄觀真,從意識深層向內究心、覓心,以悟心性本空,一如禪宗之‘覓心了不可得’,這也是顯密教典中所示的觀心法。如密乘《金剛莊嚴續》即雲︰‘心觀六分塵,析為十方已,此明瞭法義,心淨最無垢。過去未來心,如是無所得,無二無無二,虛空亦無住。如是觀察已,一切眾生空,是無垢瑜伽,想自心無體。’

  (4)依止觀門得見︰一類不通教理、亂心難攝者,宜先攝心修止,入於正定,《涅盤道大手印》(白蓮花造)稱之為‘專一瑜伽’,並分修止為多門︰或於面前置一小球或削尖之木樁而系心,或觀佛像,或觀想有大如指甲、上有‘吽’字之月輪當前,或依金剛誦、寶瓶氣調息入定。于達寂定之時,修‘離戲瑜伽’,反觀心性,此有三門︰

  (1)三時觀察︰觀過去之念已滅故空,未來之念未生,現在之念不住,心于過去現在未來三時中皆念念不住,無實自體。

  (2)有無觀察︰觀心為自色法而有?抑或非依色法而無?若為色法成,則為何色?為外在境相?為內慮功能?若非色法,為何有種種境相顯現?如是觀析推究,知心非屬色法而有,亦非空無,畢竟不可得。

  (3)一異觀察︰觀此心為一為多?若一,則心所法有多種?若多,則一切法何由成一體?何為統覺者?如是觀析,了知心離於一異,分別戲論息滅,心性明體便會自然呈露,這種觀心法,是多種顯教經論中所宣說。若知見執著深重,須得學習經論,經過理性思維,破除粗顯分別我法二執,然後再依教依訣觀心,息滅微細分別戲論。

  (5)依秘密門修咒氣脈點而得見︰《恒河大手印》雲︰‘劣慧異生未堪善安住(頓門),可於明點氣脈諸要門,以多支分方便攝持心,調令任運安住於明體。’善根較淺、氣脈有障礙、難以頓悟頓證的中根器,宜修密乘本尊法,先於生起次第得見喻光明,解空性理,次入圓滿次第修氣脈明點,於氣入住融於中脈所顯光明定上體認、觀察實義光明。此須受灌頂,依師傳儀軌如法修持,尤修氣脈明點,須有實踐經驗的上師親自指導,而且于修前應依經教或師傳得聞思正見,始終以正見為導而修定,若有明師指導、正見印持而修本尊法,既可得本尊上師加持之助緣,又可由觀修而成就報身,並易得身體上的氣功效應,易發神通,為較穩妥的修持之道。晚近修習大手印者,多從此門趨入。

  大手印的見,名‘決定見’,指一種從心底裏確認心性絕對如此、無絲毫疑惑的牢固見地,大蓋相當於顯教大開圓解之見,起碼屬思慧的最高層次,乃至刹那見證明體,得宗門所謂的解悟乃至證悟。《祝祓大手印》分大手印見為知、覺受、證三個層次。知,‘為了心之實際之聞思’,多分由比量而知,屬聞思慧。覺受,為‘了達總如義理,凝現於心’。《了義海》雲︰‘心領受為覺受。’這是由修習止或觀而得領悟,由實際的體驗而對心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證,謂‘了達離戲理量以上’,即超越聞思,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中現量見到心性,起碼相當於禪宗之解悟乃至證悟。《了義海》雲︰‘心自現於彼體性中為證。’謂現量見性、並不加功用自然而見方為證,這個境界起碼相當於禪宗所說的透重關而得證悟。一般而言,以密訣調心或觀心而得的見,多屬覺受,由修氣脈明點於第四級自加持(實義光明)次第所得的見,屬於證,而且是證果見道位上的證。

  [大手印之修行果] 大手印得見後方可修行,修亦稱定,謂依所見而修光明定或大手印定。《大手印頓入要門》雲︰‘于所解理專心緣者名之為定。’《了義海》雲︰‘自明自照心如鏡,無有明暗是為修。’此所謂修者,唯以保任所見明體不亂為要,不得作意修斷取捨,實以無修為修,名曰‘無修瑜伽’。這與《壇經》之一行三昧及後世宗師所說的悟後保任同一旨趣。《椎擊三要訣》述第二修定訣雲︰‘複次起住皆適可,嗔恚貪欲及苦樂,恒常及暫一切時,舊識法身認知之。今昔子母光明會,住於無說自性境。(中略)出定入定無差別,上座下座亦無別,(中略)恒及暫時一切處,保任唯一法身用。’

編輯本段持心四喻

  薩囉訶頌以‘平常心念住本體’一語概括大手印修要,與馬祖之‘平常心是道’可相參照。崗波巴釋‘平常心’雲︰‘平常之心即名為修,謂令平常心自然安住,倘於彼心有所取捨破立,則不名平常心矣。故曰︰境無微塵許可修,心無刹那頃散亂。平常心不散亂者,亦名自然住心。是以只要自證念不散亂,其餘不論如何,仍是修行。’《大印講義》所謂‘自證念’,指所見明體,只要此性不迷亂,則言語動作、妄念起伏,皆成菩提妙用,不須作意斷舍對治,《壇經》所謂‘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便是此意。大手印又有三相、五喻、三喻等持心之要。三相者,平等、舒展、弛緩,平等謂無所計執,舒展謂放任寬坦而不加整治,弛緩謂不加功用。喻雲︰‘境相寬坦如虛空,正念周遍如大地,心住不動如山王,自證明了如燈燭,淨識無分別如水晶。’又雲︰‘心不整則自明,水不動則自澄。’隨修定的進程,持心訣要又有四喻︰

  (1)如婆羅門撚線,鬆緊得宜︰般若佛母頌雲︰‘初修止時從緊起,于過緊時宜放鬆,緊複松兮松複緊,善觀於此起慧見。’緊,謂提起精神,安住明體。

  (2)如柴葽斷︰謂妄念若起,勿著有而作意斷舍,勿于妄念滅時保持明體而著空,應能觀所觀,兩頭俱舍,心安住於明體,則妄念煩惱自然解脫。《祝祓大手印》雲︰‘謂盡其所有妄念及煩惱,無庸遮斷,亦不令其作主,隨所顯現,縱任無著。但於生之一刹那,立即認識,不故遮止而令住于自然清淨,空性即顯。因此一切違境可為助道之緣,以認識妄念之無自性也,即能了達解脫及斷與對治無別,此名金剛乘修習無住心要。’

  (3)如嬰兒觀佛殿︰謂定力增長,放開六門,任六識任運顯現,不遮不斷,而於所顯境相不起分別愛憎,亦不起‘不著’之執,對境不迷,如《壇經》所雲無念為宗。

  (4)如象入荊棘︰謂久久修習而得‘後住’,定心堅固,即使仍有妄念起滅,當其起時,妄念本自解脫之念亦隨之而生,如水中畫圖,隨畫隨滅,不假功用,安住明體,不為妄念煩惱所擾動,有如大象以皮厚故,隨意入荊棘叢中,亦不被刺傷。

  大手印定之修持,雖可於世俗事務、日常生活中用功,不拘坐相,不離世間,但初修者定慧力弱,難以保持明體不亂,宜閉關專修一段時間,培植定慧。《椎擊三要訣》雲︰‘然於未得堅固間,須勤舍離憒鬧修,且須閉關專行持。’西藏大手印行者,率多常年閉關勤修。

  大手印之行,略當于達摩禪二入之‘行入’,指在動用中修持,此以任運無作為要,稱‘無作行’。薩囉訶頌雲︰‘種種行相無根本,猶如瘋狂無定事,無作之行如孩童。’無作行,謂任持自性明體刹那不亂,從體起用,任運而行,悲空雙運,隨緣修行六度,度化眾生。大手印特別依無上瑜伽密,修有戲論之二十一空行、無戲論之五空行、最極無戲論之三行,凡二十九種行。這些行持注重在逆境中主動地磨練自心,釋放煩惱習氣,破除庸常顯執。其中如普賢行者,謂于妄念不加對治,任其消融於法性本體,有如雪落熱石,盡化為水,不作意整治,不掩藏矯飾。又密行、明禁行者,謂偕手印母于僻靜處修雙運道,或經行村鎮,忍受譏笑嘲弄。又聚行者,謂往鬧市人海中和光混,執下賤之業,忍受世人之稱譏打罵,以為修道助緣。又瘋狂行或普顫行者,謂任意釋放藏識中習氣種子,不加遮攔,行如瘋狂,而自性明體刹那不亂。又勝禦方行者,謂主動取逆緣為道,以滌盡無明,昔印藏大手印行者,多於山頂凶地、屍陀林、獨樹下、塚墓中、四交道處修行,禁語,乞食,行頭陀行,於順逆境緣中保持明體刹那不亂,不起一念有間心,有如獅子,無所畏懼,行同虛空,不著一切,不依一切。古代瑜伽行者的這種行徑,現在看來只宜取其無作無修、逆緣練心的精神,不宜生硬模仿其形式。

  關於大手印之修行,印藏諸師依修持經驗總結出不少訣要。如崗波巴之‘俱生和合’,謂識心之體性為俱生法身,心起妄念為法身之用,顯境俱生為法身之光,偈雲︰‘心妄念法身,最初即俱生,師教合一故,說為俱生合。’(《宗教流派鏡史》)止貢巴(1143~1217,支貢噶舉開啟者)之世間怙五法︰

  (一)應先修行菩提心,

  (二)應觀自身為本尊,

  (三)應于上師修敬信,

  (四)應修無分別正見,

  (五)應發願回向作印持。

  有雲︰‘大手印法如獅子,若無五法等無眼。’主巴噶舉開創者藏巴嘉熱(1161~1211)之六平等法(六種持道)︰(一)持分別為道,謂了知分別心之體性,即於此了知上體認明體而住;(二)持煩惱為道,謂故思煩惱境而令煩惱增盛,即于其增盛處了知為心體空性,不破不隨轉,轉煩惱為菩提;(三)持鬼神為道,謂於鬼神怖畏境不破不隨轉,觀為更加恐怖之景象,即於恐怖認知為空,明顯寬坦而住;(四)持苦為道,謂觀苦性空,于眾生苦起大悲心,發願濟度;(五)持病為道,謂觀能病所病空,轉病苦為菩提;(六)持死為道,謂平時預習臨命終時痛苦與幻相,如實了知,不起恐怖及立破之心,令子母光明會合。大手印對修行過程中的各種偏差、失道及對治法有系統的總結,這對修行者來說彌足珍貴。

  大手印之修證,亦如禪宗,不立階次,向蔡巴雲︰‘大印唯一了,愚謬計地道,為化愛著故,亦方便權說,顯教地道次。’在理上雖高唱頓悟頓了,在事上卻建立有嚴密的修證次第。崗波巴《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把見到明體後修行證果的階梯分為專一、離戲、一味、無修四瑜伽,每一瑜伽又各分三品,凡十二階,每一階的境界,都有明確的衡量標準。

  (1)下品專一瑜伽︰得見後依見修定,由初難定到漸能入定,住于空明樂之覺受,獲身心輕安,六塵境現時能自解脫,心生定解,於後得境識雖未迷失明體,然尚生少許執著。定心增減起伏不定。夢極明顯清楚,然夢中尚現煩惱,罕能保持明體而自作主宰。

  (2)中品專一瑜伽︰有時無意入定而自然入定,安住明體,妄念甚少,後得境識現時亦具空樂明覺受,自覺心境寬舒澄清,朗然無際。但有時仍起我法實執,起後即自覺知,能寂爾解脫,夢中覺受相或現或不現。

  (3)上品專一瑜伽︰入定出定,晝夜一如,常住明體,如海無波,一切妄念皆于光明定中消溶,後得境識皆歸於定,夢中多時能保持明體。

  (4)下品離戲瑜伽︰通達心之體性,離生滅一異等戲論,但尚未離空、定解、覺受之執,尤稍執空,於後得境識中未持念時尚生愛憎執著,眠夢中尚起顛倒。

  (5)中品離戲瑜伽︰空、定解、覺受之執淨,但於所顯境中尚起希求畏懼。

  (6)上品離戲瑜伽︰斷對輪回、涅盤一切法之執著,離希求畏懼,明空、顯空雙融相續,然不精進修時猶有間斷,未臻自然任運之境。夢中尚起迷昧。

  (7)下品一味瑜伽︰通達內外一切境相法爾明體一味,但尚有決信萬法一味之執。

  (8)中品一味瑜伽︰決信一味之執淨,無能所、內外分別,心境不二,正智現前,後得識及夢中迷昧甚少。

  (9)上品一味瑜伽︰晝夜恒一,了一多不二,萬法平等,雖尚現微細無自性之夢,而不迷昧。

  (10)下品無修瑜伽︰無須作意,所顯一切無非明體,然有時尚微起萬法如幻如化之執。

  (11)中品無修瑜伽︰如幻化之執淨,晝夜恒住無修瑜伽。

  (12)上品無修瑜伽︰後顯一切微細相續識皆轉為智慧,子母光明會合,窮盡法性,圓滿三身。

  四瑜伽十二品,品品皆有六條檢驗標準︰

  (1)見體性未見?

  (2)力圓否?

  (3)於妄念上定顯未顯?

  (4)生功德未?

  (5)播色身種子(修利他行)未播?

  (6)於俗諦上決信未決?每條標準,又有其覺受與證的嚴格標準,甚便於學人作自我鑒別。

  四瑜伽十二品,還配以修道證果之次第,一般謂三品專一瑜伽屬勝解行地(資糧道、加行道),下品離戲瑜伽見道,入菩薩初歡喜地,中品離戲瑜伽當二至五地,上品離戲瑜伽當六地,下品一味瑜伽入七地超二乘,中品一味瑜伽當八地,上品一味瑜伽當九地,下中二品無修瑜伽當十地,上品無修瑜伽當十一普光明地而成佛,為大手印之最極果地,然此證果者,亦無果可證,無法可得,如薩囉訶頌所雲︰‘清淨體性本不生,此中亦無少差殊,計執分別意於法界淨,假名說為金剛持。’

  四瑜伽者就理言,則無修瑜伽,方為大手印正旨,此本不立文字,不由階漸,唯被最上利根。貢噶上師即主張上根宜從無修瑜伽入門,頓見心性,無修無證,一超直入如來地,其《恒河大手印直講》雲︰‘祝祓宗之大手印四瑜伽,乃為循序專修於大手印者所說,(中略)要當須知彼四瑜伽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實處也。’至於真言密咒、氣脈明點之修持,更是針對中下根機者所設的方便法門,非印度光明大手印之原旨。

  從大手印之原旨看,它與禪宗心地法門可以說是同一的。不過它在印藏流傳過程中融合了無上部密法,較禪宗多了修咒與氣脈明點的方便,形成了特有的宗風。(佛日)

  小說中的武功“大手印”

  在新派武俠中,常常出現有“大手印”的武功。大手印在梵語中叫“摩訶穆德拉”,意譯為“大印”,相當於漢傳佛教所說的“佛祖心印”。印是印璽,“大印”專指為佛祖所印證的修持心要或心傳。大手印為藏傳佛教嘎舉派密法的精髓,薩迦派、格魯派也有傳行。

  大手印法大致分為三種:一、實住大手印。通過研習佛教經論,或得師授,明瞭“真理”之理,依所悟解而修禪調心,令與真實相應;二、空樂大手印。屬無上瑜伽部法,須經灌頂、修寶瓶氣、金剛誦、拙火或雙運道,漸達氣足心寂,生空、樂不二的禪定感覺;三、光明大手印。此法主要依賴上師的加持而獲得頓悟。這種大手印,是大手印法的“最勝義心傳”,不須以修氣功等為基礎,但修習者須有上等的素質,遇上等的上師。

編輯本段《大話西遊2》法寶

  

  

大手印

大手印是網易遊戲《大話西遊2》法寶之一。

  法寶介紹:

  三大王至寶。傳說鳳凰有二子孔雀大鵬,孔雀生性凶烈,曾於大雪山將如來吞入腹中,佛祖用無上法力破背而出,因此孔雀又名“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大鵬久居雪山之巔,於寒冰深谷獲得佛門至寶大手印。擁有大手印者,可習得如來神掌 ,能夠破除一切封印狀態。

  法寶名稱:大手印

  法寶主人:三大王

  法寶領取人:迦樓羅使者

  法寶效果:解除己方封印異常狀態

  稱謂要求:6

  領取等級:56級

擴展閱讀:

  • 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2

《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

  • 3

《恒河大手印》母音老人

  • 4

小說中的各種武功

  • 5

http://xuliehao123.cn/news/detail/news_785.html

 

大手印 百度百科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