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11 00:03:32
大手印
學習次第 : 進階

「示解脫道」(大手印傳承啟請文論註)
大堪布 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著
繆樹廉居士翻譯自1985年春季英文「探索」第6卷第2期

第二篇 第二節
  禪修這一篇的第二節,是討論大手印如何實際禪修。這一節又分為四小節:共同加行、特別加行、發定、得智。前二小節構成加行,後二小節構成大手印的實際修行。
  在修大手印之前一定要修四加行,四加行又分共同加行和特別加行兩種。在共同加行中,禪修的主要內容是「捨棄對一般生死輪迴的執著」。因為只有先捨棄對俗世的執著,然後才能真正開始禪觀。只要人還執著日常的俗事,他的生活本身就已經成為禪觀之障礙。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加行中,先教授觀想生死輪迴之苦等問題的原因。只有捨棄執著,人才能離開生死輪迴,走向證悟之性。這種「棄捨」的修行被稱為「大手印禪修之足」。更明確的說,如果要修大手印禪觀,必須先捨棄對「八世法」以及食、衣、財產的執著。
  八世法是在世間為凡夫所力求或對抗的事物。過於關心八世法,會阻礙修行佛法。八世法的內容是:「利與衰」,亦即關心自己財物的得失;「苦與樂」,亦即關心自己的苦樂;「稱與譏」;「毀與譽」,亦即關心自己名聲的好壞。所有以上這些都是俗事。
  由這世俗的考慮來決定其行為的人,無法著手努力擺脫生死輪迴的紛擾而走向修行證悟之路。所以執著八世法,以及執著飲食、財產、說笑等,都應捨棄。人應以山為其子女,以霧為其衣。人應該有什麼就吃什麼,不去分別好不好吃,而要一心致力於佛法的修行,不希求任何俗事俗物,不執著任何在生死輪迴中所能得到的事物,這樣才是發展心智的真道。
  為了協助破除對一般的生死輪迴的執著,尤其是對今生的執著,所以先教授「使心轉離生死輪迴的四念住」,做為修法的最初預備階段,此稱之為共同加行。有一句諺語,大意是說,預備階段的加行,比大手印實際法教本身還要深奧。當然,使人超越煩惱和發展佛性的是實際修習禪觀。因此,佛法教導最深的階段是實際修習禪觀。但是,此句諺語背後的意義是,若不適當的經由預備的加行階段著手實際修持,人就不會轉離生死輪迴,而至多僅能將禪修與生死輪迴混在一起而已,無法有大的進步發展。然而,如以適當的態度轉離生死輪迴,人在修行上就真能得到證悟,所以預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預備階段的共同加行是「觀想人身難得」。獲得人身並對佛法生起信心,人才有機會修行。人身是非常寶貴、稀有的,不是永遠都能得到的,因為有人身才能獲致修行證悟及脫離痛苦的機會,這種機會,即使每一生都是人身,也不是每一生都有。而且,只有人身也並不足以構成修行的基礎,因為人必須還要具備所有其他的適當條件才能修行。是故,如果人不能即時善用此人身,以後就可能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
  第二個觀想是基於下面的事實,那就是,雖已獲得此一稀有的修法的人身,人仍不免於死,而死期是很不確定的。人可能會想:「我現在先享受享受,等到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再修法。」有可能他到年長一些的時候真會修法,但是,他能否活到那個時候,完全沒有把握。什麼年齡的人都會死,因為壽命不定。還有,雖然人對過去十分清楚,也許對現在也很了解,可是對未來則完全不知道,甚至下幾秒鐘會發生什麼事也完全是個謎。有些人現在就要死了,有些人會繼續活下去。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會死,而人間的壽命又是短暫的。如果想一想過去的人,人們會發現沒有一個是不死的。現在的人也是一樣,似乎無人持有長生的秘訣。一切眾生都必有死,而死期不定。因此,延遲修行是愚蠢的,因為人不確知還有多少時間能用來修法。人可能會想:「我雖然一定會死,並且死期不定,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可以在臨死之時用心致力於再獲人身。」這不是正確的態度,因為人一死就隨業風而去,不能自主。人睡覺時,沒有想做惡夢,可是惡夢還是依睡覺的人所造成之業而出現。同樣,人在死時將被業力驅向自身的業所產生的樂境或苦境,自己毫無選擇的餘地。
  第三個共同加行的觀想是基於下面的事實,那就是人要知道,他所造的善業會使他處順境,轉生善道;他所造的惡業會使他處於逆境,轉墮惡道。這樣觀想,人就會發展出那種實用的信心,因而使他放棄惡業而行善業。
  由於做以上三種觀想之後,人就可能使心念有一點轉變,但仍會覺得繼續輪迴生死至少也有幾分樂趣。然而,事實不是這樣。輪迴所經歷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充滿三苦。第一苦是「苦苦」,指的是大苦,如餓、渴、病、痛、死等。這些苦,顯而易見是痛苦、不良的。舒適、美貌、名聲、財富等,乍看之下,似乎都是使人幸福的條件,而事實上仍能生苦,因為它們不免要變壞。這是第二種充滿三界的苦─「壞苦」。例如,不久前甘地夫人還被認為是印度之寶,而現在人民卻要她入獄,地位、財富、名聲都是如此無常!
  然後是第三種苦心─普遍的「行苦」,指的是諸法無常,不僅是一般所說的無常,而是每一剎那都在變的無常。例如季節的運轉!逐漸從一種狀況變為另一種狀況;或如人生的旅程,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不管你現在的處境是好是壞,此境永遠是在變異之中。這種不斷在進行的無常即是一切苦的根本。
  以上這四種觀想,也稱之為使心轉離生死輪迴的四念住,是一般修大手印的預備階段(共同加行)。這四共加行的講解,就是啟請文第二段的說明。
  (以下就講解四種特別加行的內容)修持大手印的基礎是虔誠,不僅是心造的修行至誠心(當然,這種心造的虔誠在初發心修行時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是當人習慣於修行的時候,一種對所修之法強烈的至誠懇切感就會生起,那完全是任情的,自然發生的。後一種虔誠才是修大手印道所必需的。因為虔誠對修大手印道極端重要,所以人必須先從事與虔誠有關的修行。明確的說,它的意思就是至誠皈依及發純正的菩提心。皈依使人能避免誤入歧途或走錯方向;發純正的菩提心可使人能避免低劣或錯誤之道。此二者─皈依和發菩提心─構成一切未來修法的根基。(也就是四特別加行中的第一加行─皈依及大禮拜)
  在修行大手印道時,人可能遭遇到某些修行方面的障礙,這是由於他在前生曾造許多惡業之故。所以,滌淨與平撫阻撓證悟的障礙是達成證悟之正基。一旦得到證悟,人無需再做什麼,證悟本身就會自行發展。若要消除前生所造之業和除去阻撓得智的障礙,人應唸誦金剛薩埵咒,也就是以「四力」修懺。(此即特別加行中的第二加行─金剛薩埵法)
  然後,就應積聚功德與智慧資糧以植證悟之種。此二資糧的積聚是以向上師獻整個宇宙曼達而完成的。(此即第三特別加行─獻曼達)
  最後,就應修極深與重要的第四特別加行(上師相應法)來建立他與上師之間的適當關係,以便能接受上師的指導和認識本性。在這種修行之中,要經常一面觀想自己的清淨形象,一面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和傳承中的所有上師祈禱。這樣他將會獲得上師的加持,並在上師加持之下發展出大手印智。
  依傳統的說法,修大手印者,應將以上每一特別加行的祈禱文都唸誦十萬次,就是皈依十萬次、誦發菩提心文十萬次、唸金剛薩埵咒十萬次、獻曼達十萬次,以及修上師瑜伽十萬次。然而,各唸十萬次只是一般的原則。並不是說,不能將每一段加行唸十萬次,就不算是完成了預備階段的四特別加行;也不是說,已經把四個加行各唸十萬次,就算是完成了四加行的修持。必須要修到有吉祥徵兆出現時才算完成。(所謂吉祥徵兆,就是在身心方面出現一些特殊象徵。例如,身覺輕安,煩惱減少,慈悲心增強,吉祥夢境等等)。如果修了十萬次,乃至二十萬次之後,還是沒有得到這些象徵,那就還要繼續修下去,直到這些徵象出現後,才算是四加行的完成,所以,判斷一個人的四加行是否真正的完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有這些徵象出現。(換言之,修四加行不是把十萬遍的次數湊滿後就算成就了。)
  可是,提出唸誦十萬遍這個原則的理由,是過去祖師們所發現的,他們認為,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能專心一志認真用功修持四加行,在唸誦十萬遍以後,就可能獲得那些吉祥的徵象。
  修特別四加行時,也必須要發展獲得洞察辨別世事和佛法的能力,發展這種能力的條件是:1.要集中注意在每一加行中特定觀想的能力,並且還要經歷多種層次的實修,直到發展出各種必要的定力,以及逐漸發展到能獲得這種洞察悟解能力的階段。2.要追隨上師,發展出與上師之間的適當關係。發展以上兩種條件的根源是:首先,修四加行必須要順著次序,一層一層的修下去,因為前一個加行就是發展下一個加行之智慧的根源。其次,藉著與上師之間的關係發展到某一種程度時,上師就會向你直指心性,使你能立即認識根本智。所以,在修四特別加行時發展以上這四個條件也是必需的。
  發展以上所說的這些品性,其根源是對上師生起一種非造作的虔誠心,這樣才能在將來獲得成就。由心識分別造作而發出來對上師的虔誠,這種虔誠對修大手印沒有直接的用處,對大手印的上師必須要發出一種非造作而自然生起的虔誠,不需要對自己的感情做些什麼就能自然流露出來的虔誠,這種虔誠才是修大手印所需要的。譬如,當我們一聽到上師之名,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大手印上師,就自然發出來的虔誠,這才是最重要的虔誠。
  關於上述的問題,可以參考以下幾種進修的讀物:扎寶仁波切所著的「至高昆圖藏布本人的法教」中有更詳細的討論。討論這些問題的還有寂天所著的「入菩提行」之前四章,紐竹曹米所著的「王子的三十七件工具」,「解脫寶莊嚴」中關於皈依及發菩提心的部分,以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觀三寶性經」。在此經中,釋迦牟尼揭示所有皈依的理由,為何指明要皈依三寶,以及三寶特有的各種使其配做皈依處的品性。康著洛住塔伊所作的評註「淨化心的七十七個因素」也討論這些問題。
  因此,修大手印者應先皈依、發菩提心、觀想加行、淨化惡業,並依佛法教理及觀佛法的澈底了解而完成二種資糧的積聚。如果修行而不解教理,那麼,他會覺得修行只是一種良好的運動而已,結果也只能對修行發展出一種普通的、不定的信心和虔誠。如果對修行的特性有些了解,他就會真正信任修行,因而精進虔誠的從事修行。
  如前已說明的,要想修法,就必須皈依。在皈依時,為了自身的利益,也必須受戒,以增加自己解脫的機會。受皈依戒之外,最好也受所有自己能持的「個人別解脫戒」,如男居士戒、沙彌戒、還是比丘戒;如果是女人,則為相對的女居士戒、沙彌戒、比丘尼戒。這一切戒都載於「個人解脫戒經」之中。至於發菩提心,就應該受兩種傳統的菩薩戒,以便幫助一切眾生。
  只是受這些戒還不夠,必須決心真實持戒,並保持戒行。學、受、持這些戒,就是為獲致未來大手印成就證悟奠定正確的基礎,也是對自己從事適當的訓練,既為自利,也為利益一切眾生。同時,也應隨時懺悔自身的過錯及對戒律的違犯。如果是比丘或比丘尼,就應時常讀誦如何是違犯僧尼戒,及如何懺悔的「戒本經」,並從事其他有淨化作用的修行,如結夏安居等。
  在噶舉巴傳統裡,修完特別加行之後,也應該習誦傳承祖師們的心咒,這是為了要體認瑪爾巴、密勒日巴和岡波巴等祖師。如果是從事閉關三年的瑜珈行者,在完成加行之後,也要唸誦此三位祖師的咒,並輔以觀想。在專修上師瑜珈中,修行者也要修習觀想並唸誦他們傳承祖師的咒,這種修行在其他教派中也有。
  憑藉接受上師的加持,就能迅速容易的發展智慧。若不受傳承上師的加持,要發展智慧就很難了。
  在對修習大手印者講解四特別行時,首先,非常重要的是要講解皈依,了解什麼是適當的皈依處(佛、法、僧),以及如何求得皈依。此種說明應以生死輪迴本性是苦,及使自己和他人獲致離苦為著眼點。應為修道成佛而皈依三寶,不是專為個人世俗的利益而皈依三寶,例如祈求無病等等。皈依使人不會轉生於三惡道,反而會使我們能安住於證悟成佛之道。
  至於在修習唸誦金剛薩埵咒方面,應該學習知道各種不同的善業及惡業,善業之利、惡業之害,如何以四力懺悔惡業使其淨化,以及如何造善業。
  至於講到修善業,一般來說,人應學習完成積聚二資糧的方法,這是獲致修行成就的根源。應該特別強調以獻曼達的善巧方便來完成積聚二資糧的方法。在「覺法」(即施身法)修行中,觀想自身為供的方法也應學習,這種修行可生起大量功德。
  至於在修行上師相應法方面,則必須一心皈依上師,以發展出修行的根基。因為修行是基於上師和依賴上師,修行者也應該接受修行必不可少的四灌頂。以上這些法教都應以能使修行者了解的方式傳授,應使受教之人明瞭四加行的每一段修行。
  至於講到戒律,一般說來,應傳給所有他們能持戒的人。無須強迫人去持他們不能持之戒,或持不適宜他們的戒;也無須阻止人受他們能持之戒,而是誰能持什麼戒就將什麼戒傳給誰。
  到此為止,以上所說的四加行教法,基本上都是關於破除對生死輪迴的執著,都是從一心皈依的觀點而教的。以下開始討論如何安心,如何降伏心。這是討論如何實際修大手印的襌觀,也就是傳承啟請文中的第三小節。這些法教的本性是沒有任何屬性的,說得更明確一點,這種修行的基本特色就是心不散亂。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