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1 09:42:20
大手印

止貢噶舉大手印五支圓滿道--密續教授精髓修法
止貢初祖吉天頌恭著

前言

  岡波巴的主要弟子帕竹多傑嘉波(Phagdru Dorje Gyalpo, 11101170)之下衍生出噶舉八小派,而其法嗣為吉天頌恭(Jigten Sumgon, 11431217)。吉天頌恭是尊貴佛陀的轉世,全名為無可匹敵的就帕吉天頌恭波~偉大的止貢巴~然那師利(寶聖)(Kyobpa Jigten Sumgyi Gonpo, the Great Drikungpa, Ratna Shri);在西藏沒有任何上師的弟子像他一樣多。偉大的第一世蔣貢慈仁波切曾在他的「全知寶典」(Knowledge Treasure Text, Tib:She—ja Dzo)中贊說:

  「群山都是止貢修行者,
    遍野均為止貢守護人。」

  許多尊貴的吉天頌恭的弟子都在一生中成佛。他是一切噶舉巴之父;許多在他那個時代的偉大上師,都向他表達最大的虔敬和信心,並如此地接受了許多教法。從吉天頌恭直到現在,形成了一條無間的高度證悟的止貢瑜珈士傳承,這些極著名者展露了如日、月之德行。

  止貢噶舉的主要修法是大手印五支圓滿道(Fivefold Profound Poth of Mahamudra)和那洛六法,而其最圓滿的哲學教本是「貢奇:一念」(Gong Chig),它有許多大學者的諸多注解;此外還有「大乘教法精髓」 (the Essence Of Mahayana Teaching, Tib:Thegchen Tanpa\'i Nyingpo。藏音:德藏音:德千譚珮寧波)、「顯經與密續二道次第the stages and the Path of Both Sutra and Tantra Form)等許多來自尊貴的吉天頌恭的圓滿教授。

  其中,大手印五支圓滿道即涵括了一切尊貴佛陀的教法;其五道為:菩提心的修習。 本尊修法。 上師瑜伽四身修法。 大手印修法。 回向功德。這五道修法的任何一支若不具足,則果實將無法成熟。下麵即是此修法的略釋;而關於「五支圓滿道」的廣大詳細論述可見於許多其他典籍中。

  以我身、語、意頂禮和皈依與三世諸佛無二,三界之中無可匹敵的偉大、無雙之止貢巴;止貢巴之名稱揚十方,他引領一切有情眾生自輪回中解脫;這位偉大喇嘛的無止盡身、語、意事業持續不斷而無極限。

  一切內在和外在現象的不停變遷,一切有情眾生因懼怕、怖畏而引起的極大痛苦,眾生疲厭於惟可造成墮入下三塗惡業結果的執著與嫌惡行為。無論我們如何關切親友眷屬,都永無對這種需求的可能滿。直到老、死至,我們的眾親友與累積的財富,在死時一點也派不上用場。世間法上,再怎麼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一切不過是自我欺騙罷了;任何一個自認在智力理解和表達上聰明的人,仍不能離於執著與嫌惡;那些只想多得些宗教教授和外在修持的人,將來必為傲慢之魔所障礙;所以凡是想要努力修持珍貴的教法,並於此生中積聚功德的人應該確認,自己的發心並非來自對此生的貪執。

  假如教法只是從「字面」上,或者相對性的傳承所領受;而非得自「意義」或絕對的傳承,那麼它就像「廉價牛奶」般——淡且薄得失去本有的乳脂。禪修者若因恐懼死亡而放棄俗世事業來修行,以求死後的一種適意之生活,將因思及生活所需,而僅能經驗到少許的修持。即一個行者禪修於一處與世隔絕之地,若缺乏虔敬心和信心,他必將無法實現本然狀態。

  如果行者認為他的三摩地修持已經夠了,但卻無法和事物關連在一起,將之生起於自心中並瞭解他們的互相依存本性,那麼他將無法整合世間的現象到他的修行中。而如果行者無法修持自我意識,那麼行者的修持成果將會被妄想與外在環境所輕易地驅散。且行者若未能自「加持」或證悟的傳承來領受法教,必將不可能成佛。一切俗語和書籍不過是過剩的行李罷了。

  本教法系從金剛持之體驗與證悟,毫無中斷地傳承至今。三世諸佛之道、修持和噶舉巴喇嘛們的旨趣,三藏之心要及四部密續之精髓,即是五支圓滿道。就算是屋頂坍塌,大地裂開,巨石砸在我們的左邊,大樹在我們的右邊劈裂,修習這五法亦仍是絕對必要的,並且千萬不要受未證之師的伶俐話所干擾。如果行者修持了五法,並且保持在如是的自性中,那麼一切過失都將被轉化成功德;一切障礙都將被轉化為成就;並且行者可能在一生中成就與金剛持的身、語、意毫無分別。

  在這個修法的初步,行者不應有任何對此生的執著——即使微如發稍;並且應該待在如墳場、森林、樹叢或空的洞窟等輿世隔絕的處。在這樣的一種地方中,無論環境對身、語、意是苦是樂,行者都要專注在非二元對立的本然之上。在《東巴瓊哇》(Dompa Jungwa)密續典籍中說道:

  「修行的瑜珈士應該待在一個輿世隔絕之處,
    如墳場屍林,
    並且一心禪修。
    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行者應背部坐直,不躺下或彎靠後側。
    應完美的坐在具有五種三摩地特質的圓滿蓮花坐姿中。」

菩提心的修習

  行者的發心是瞭解萬法無常;此生的一切事業和財富均如水中泡沫;而如虛空的無量眾生,都曾是我們無數過去生中的父母。但這一切有情眾生,因為染汙、我執而執著地造作了許多惡業、嫌惡和無明,也因此他們正毫無依怙地徘徊浪蕩在輪回的六道中,經歷著難以想像的痛苦。

  一旦穿戴了發心的甲胄,行者便應以身、語、意行善行直至死亡。特別地,行者必須從這難得的一天,這難得的時刻,開始身、語、意的善行。行者應為一切有情眾生得以得樂、離苦、成佛而從事這身、語、意的修持。沒有了這種發心,無論你修什麼也不會引領至圓滿的道路。有了這珍貴的發心後,一切身、語、意的事業活動,都將引領行者到圓滿的道路——佛果。

  這種發心不應只是在心中的相對方式,而是要從行者的生命精髓、行者的心裏、行者的骨髓中所生出。如果有人去搶劫、去殺、令人傷殘或中傷詆毀,而行者亦以忿恨的行動回報,那麼他就只是個掛名的菩薩罷了。一個真正的菩薩是願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恨他的仇敵、恨他的邪神惡人、以及在他解脫、成佛道上障礙他的魔鬼,得離苦,並臻於圓滿徹底之境界,愈快愈好。一位真正的菩薩無私地修持、趨向這個盡頭,並且佈施其身體、財富,藉由對一切有情眾生之善行而積聚功德。

本尊修法

  行者需以菩提心修本尊法。本尊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本然身形,故行者並不觀想蘊(skandhas)、十八界(dhatus)、與十二處(ahyatanas),因那即是無始以來的五方佛、五方佛母和菩薩們。在榮耀的《聖三補底密續》(Shri Sambhuti Tantra)中說:

  「五蘊——那是五方佛;
    金剛界即是諸菩薩之壇城;
    地大即是慧眼佛母(Buddha Locana);
    水土即是瑪瑪齊佛母(Mamaki);
    火大即是白衣佛母(Pandara—Vasini);
    風大即是三味耶度母(Samaya—Tara)。」

  我們從無始以來就是佛,只因未能認識他而停在普通的形相中。如此,亦無法展露佛之事業。譬如我們若未能認識滿願寶,而令它置於土中,那麼它將永遠無法滿願。當行者從珍寶的喇嘛處接受教授時,行者令一切蘊、界、處都如佛般地真實化。這就是榮耀的嘿魯噶(Shri Heruka)的本性,佛父母(yabyum)雙運,非二元對立之智慧身。行者清晰地觀想顏色、穿著、莊嚴與佛之身相。藉由以菩提心而修持此觀想,可令行者證得共與不共成就。此本尊身加持並轉化一切外在現象,利益自己,並帶給一切有情眾生安樂之因。因此行者應不斷地認識這本尊,並且修習他,若以為有一天我們在現在所觀想之不淨身,將為一個修持後所得之不同身所取代,這種想法便落入了相對二元的懷疑和希冀迷惑中,在榮耀的《三補底密續》中說:

  「此身是佛——
    此外無他。

    行者若相信佛在此身之外,
    即為無明之遮幕所盲。」

上師瑜珈四身修法

  修持本尊法時,行者應觀上師為三世諸佛身、語、意之精要,並令自心保持與上師之身、語、意無分別,如此一切障礙將被遣除,而行者將可證得相對和究竟之安寧、智慧和喜樂。《喜金剛本續》中說:

  「無法表達料想的智慧
    不可能在外被尋獲——
    它只能在對上師的深切虔信

    以及行者善業的開展中被發覺。」

    介紹自覺智慧給行者的上師,他這樣的加持行者更較三世一切佛慈悲,他就是一切諸佛的精要化現。若行者禪定在自心中央之上師上,並不斷地完全虔信地祈請,行者必將可證得佛之一切特質。在《大圓滿密續》(大阿底鈎巴密續,the great Atikoepa Tantra)中說:

  「在密法的修持中,
    觀想慈心上師在心中;
    在手掌中,
    以及在頂輪上的行者——
    必將證得千佛之特質。」

在《幻網密續》(Cyutruldrawa Tantra)中說:
  「不近,不遠,
    卻一直未分離。
    行者三時當頂禮,
    並置上師於心中。」

    若行者未對上師具有絕對的信心或視他為凡夫,則行者所接受的任何加持,都將不會在超現實全知的智慧上有所結果:即使行者哀哭悔恨、頂禮、婉轉打探、忍受苦行的剝奪也不行,因為在上師的清淨之地中,行者已種下了錯誤見地的種子。在《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無槳,船不能橫越海洋——
    同樣,沒有上師便不能橫超娑婆

    即使你擁有一切知識也不行。」

    行者也許想著過去諸佛已逝去,未來諸佛尚未來臨,而現在諸佛又不和我們在一起,然而佛非一、二、百、千——而是無量諸佛都正加持著那將加持力予我們的上師。這也就是為何要視上師如同完全圓滿的金剛總持,並且不斷地向他祈請之必要所在。

大手印修法

  行者如此地將自己的身、語、意,和上師的身、語、意保持無分別。輪回和涅磐只是行者自心的妄念。心的內在實相無始以來即如虛空之中央般未生。行者應保持心性毫無任何善惡二元對立的概念。自心本性的了悟,是不存在且未生,也就是所謂的大手印。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Brahmin Saraha)曾說:

  「無念是大手印之身——
    瑜伽士們!勿盼任何果實或結果。」

    在空性(大手印)之中,既無禪定的物件,也沒有任何形狀或顏色在心中。過去、現在和未來諸佛亦未見那樣的心。在《密集金剛續》中說:

  「空的本性離於一切存在之物——
    離於蘊,界,觸,

    離於執持和定置,
    毫無對佛法之執著;
    萬法平等而行者之心未生,
    自無始以來即如是。」

    無概念、禪定者或禪修;此即禪修。在《喜金剛密續》中說:

  「非以心禪修,
    是真禪修。
    若人了空性(Dharmata——
    無禪修是禪修。」

    設若行者在大手印禪修中有著期望或懷疑,那麼行者將無法超越輪回之苦。行者應以不費力,留心覺知而禪修。為了要使行者能保持在這境界之中的時間延長,擴大到使行者變得和珍貴的上師、與一切諸佛無二的法身智慧不分離。在《帕巴達卡移喜經》(Phagpa Daka Yeshe Sutra)中說:

  「若人了悟自心本性,
    此即智慧!
    行者不應心外求法。」

    行者應持續地保持在未生法空(Dharmata)境界中,並為證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回向功德

  為予一切有情眾生利益並帶來安樂,行者應毫無衝突煩惱之紛擾,以慈心和悲心長養菩提心。想要去淨化外在和內在的障礙,並且令密法的事業真實化,行者應生起本尊觀。為了要領受上師的智慧,行者必須具足完全的虔信和勤勉精進。要在大手印的修持中有所進步,行者必須停留在非二元的寧靜禪修及活動中,如此觀注力(dhyana)之心與活動之心便無分別。行者必須為自他的一切有情眾生悉能完全成佛而迥向功德。如此方式的回向,行者將可達成自己回向之目標。在尊貴《寶塔經》(Arya Ratna Kuta Sutra)中說:

  「諸法因緣生,
    發心即終點。
    無論發何願,
    必將悉成就。」

    藉著以兩種菩提心回向相對和智慧的根本功德,這些善業將變得如虛空、法界及眾生般無量無邊。設若行者將此法身之本然如是真實化,那麼主體、客體和行動都會離於一切造作。這非概念的回向極殊勝。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 A1amkara)中說:

  「此殊勝方法——
   
非概念化的分享功德,

    不存期望——
   
是極殊勝行。」

轉化衝突的煩惱為成佛之道

  當停留在念的禪修中時,行者應瞭解善、惡的非二元對立,善惡的對立系煩惱和妄想衝突所生之果。假如行者無法瞭解非二元的經驗,那麼放棄概念化,以及執著於無念的體驗將無法引領至成佛——即使修上數劫。恰如波浪在海洋中生起,無數的念頭和衝突的煩惱也如是生起,但無數的念頭和衝突的煩惱任何一個,都和未生之如如本性(dharmata)無法分開。

  認取衝突的念頭和煩惱即法身。生與未生之非二元雙運即報身。念頭的創造性即化身。念頭無顏色、形狀或心的創造性即體性身(Svabhavakakaya)。無論強烈或沉靜的念頭,或衝突的煩惱生起,不要輕忽它們,而以深切的覺知去觀照著它們,不要隨著念頭而要轉化它們到修行中。在《月光經》(Chandra Prakasha Sutra)中說:

  「無論自何因緣生,即未生,
    因彼並無真實生。
    凡依因緣者即是空性。
    凡實現空性者即具覺悟。」

    禪修法身之了悟者,終可認識自心實自無始即未生。行者應植種菩提發心,直至如虛空無邊之眾生盡,特別是對那些有強烈執著和嫌惡的眾生,悉能離苦得樂,速登佛位。以此清淨發心,行者將生起如本尊般,並表達對上師的全部虔信。一切念頭和衝突煩惱的轉化是不同佛部之身、語、意的無盡事業本質。

《喜金剛密續》中說:
  「輪回和涅槃,
    皆非實存——
    凡能瞭解輪回本質者,

    即已臻涅槃。」

    行者應帶領衝突的煩惱和念頭入於相對菩提心中。當行者瞭解相對菩提心即四身之本質,而四身是離於生、滅和住,那麼無論生起什麼都是佛四身之活動。無論什麼念頭來到,行者不應專看其負面。無論什麼因緣生起——人、地、事、煩惱等——行者均應轉化這些因緣,並了知他們的非二元對立性。

轉病苦入成佛之道

  一切衝突的煩惱及障礙皆由外而顯。心與氣系隨於執著、好惡和無明的脈中,由此而現出各種男性、女性及龍等不同的魔。究竟上,沒有什麼會帶來傷害,且這些似乎會帶來傷害者,本質上均曾為我們無數生中的母親。那些自惡業而生傷害之眾生是痛苦的,就像是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瘋子般。而這些傷害行為的結果,是他們痛苦的再生下三道中,毫無依怙或可資協助之人,且無盡徘回於輪回流轉中。

  行者不應和這些眾生敵對,反而應允准他們取走一切想要的——你的身體、肉、血、骨、器官、腸、語、智識、聰明才智或自己禪修的成果。行者應放下這些的全部或任何一個而無期待。藉菩提心的植種耕耘,行者應願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引起傷害的,願他們得安和與快樂;得離苦,得成佛果。以此成佛的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觀,並完全的覺知上師於心中。傷害的顯現只是心或法身的投射,其實自無始以來即未生,沒有任何人造成傷害;沒有被傷害的人;一切都不存在。此真如之心離於一切造作、修飾而如虛空之中央,在此非概念化的境界中,行者將帶來清晰的接受和拒絕被外的非二元性了悟。

  「釋迦國王瞭解,
    一切互相依存之法並不實存,
    他的智慧如虛空——
    即使一大群魔鬼妄想亦無所懼。」

一個人可能會誤認繩子為蛇。但在他瞭解那是繩子後,他再也不會看成蛇。同樣的,即使你可能真的見過男的、女的和龍之魔——但他們只是法身心的投影罷了。因此,行者勿把魔鬼看成某某要去拒絕之物,並且去藉著與世隔絕之處的禪修,行者可轉化魔鬼的概念,而成非接受、拒絕二元的自性。

  同樣地,一個瑜珈士亦知疾病和痛苦系自惡業中生起,它障礙了心的根本純淨覺知,而引起自他妄念、執著喜歡、正面的物件,以及嫌惡負面的物件物,並細微地分別一切他人;瑜珈士了知這一切且離於其苦。細微的染塵中生起了不清明之心。

  三毒——無明、執著和嫌惡,存在於身體的上中下或左右中間之部分。因執著我們有了血與膽汁,因嫌惡而有氣與鼻黏膜炎;因無明而遲鈍無氣力。如果我們去一個內科醫師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徴候系因疾病所引起而開些藥給我們;如果我們到一個算命的人那兒,他會告訴我們這些是鬼所造成,並且要驅邪才行。這就像在房裏開、關窗想要去除煙,而不在火爐中簡單的控制火就好;或像是猛打影子而非拋開造成影子之物。

  雖然我們擁有此四大所成之身,但我們想法中的身體並不實存。究竟上從一開始就沒有身體,所以也可能沒有如生病等身的特質。這透澈的想法系離於生、死或存有,它從開始便充滿空性。當你生病時,是念頭生病了。當生病和痛苦的概念出現,我們應完全地接受它,並且練習轉化身體成永恆的加持甘露,將它供養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那些傷害我們的。我們應為一切眾生得能離苦、得究竟珍貴之正覺而長養菩提心。以此態度,行者生起本尊身——外相和空性的無二雙運,並於極虔信心中禪修上師法。

當我們實現自心如法身,離一切造作、本初不生時,接著將我們從疾病中所經歷的一切痛苦,乃至延展到等量之惡業習氣都被清淨。當我們看到洗碗水從不同的污垢逐漸變濁,我們知道鍋子被洗淨了。同樣地,當我們實現意想外的本覺如法身智慧時,接著就沒有接受或拒絕這疾病的痛苦的問題。偉大的婆羅門薩惹哈說:

  「即使一劫之黑暗,
    亦為刹那光明所逐。
    同樣,強烈的輪回習氣,
    將被自心真實本性之了悟所逐。

如此,無論任何疾病和病苦來臨,我們均不應依賴藥物和治療法,而應儘早修持以實現非二元對立,離於接受和拒絕。

轉化死亡經驗

  為了這五蘊的幻身,若我們已有修持並已轉化惡緣,在死亡時便能無所畏懼。當行者將四大的不同念頭具體化在非二元的境界中時,不論強烈或沉淨,便能在轉世間無有中陰身境界。空性體驗之習氣在中陰的非二元境界中被實現。這像是滿月落下而黎明升起間,並無任黑暗區間存在。當死亡來臨時,行者把自己的身體、財富和根本的一切功德給上師與三寶,無一例外,並長養菩提心,願一切曾為吾母之眾生皆得樂、離苦、速證珍貴佛果方止。以這種心態,行者生起本尊觀,也就是外相和空性之雙運。

在自己頂上一吋左右處的頂輪(梵穴),觀想一個獅子寶座上有一朵多彩蓮花,日輪、月輪上坐著自己珍貴的根本上師,他是一切三世諸佛之化現。行者的意識在紅色的吽字形狀之中。吽字在臍部位置經中脈上升,從頂門出而融入自己上師的心中,變得和自己上師的智慧身無分別。行者應在此自心與上師無二的境界中禪定一段時間。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曾說:

  「如煉金術可轉鐵成金般——
    同樣可藉由菩提心的力量。

    將此穢身轉成無價的珍貴佛身,
    請堅持此態度於心中。」

如此,四種染汙的遮幕被排除,而行者證得完全正覺的金剛持境界,金剛持即是與三身無別之圓滿佛果。在《金剛亥母全斷密續》(Naljorma kuntu-Cho Tantra)中說:

  「瑜跏士轉其神識——
    藉由聖赫魯噶及其他手天花於弓者;

    持有不同的勝利旗幟;
    並奏種種樂聲——
    藉著他們,

  此瑜跏士將於所謂的死亡念頭生起時在佛土中被接受。」

    如此,追隨著一位具德上師的指引,行者了悟了此心系本初未生者,能夠了悟法身自本初已淨。藉由行者自己的努力和修持,行者瞭解了離於愛取惡嫌之非二元性。以此方法,行者能達到最高之佛土並證得佛果。在《空行金剛歌》(Khadroma Dorje Gur)中說:

  「哦!至高成就是佛陀,
    行者得藉修心而違佛果。
    在此珍貴之心外,
    無佛亦無眾生。」

    從這法身的身、語、意,事業像是顆滿願珠般,利益著一切有情眾生,直到輪回盡。這些身、語、意事業是超越概念而無限制的,像是個持續地轉動之輪的革命。在《榮耀之念授記密續》(Palggongpa Lungton Tantra)中說:

  「超越概念,如虛空——
    菩提心金剛持者,

    如來為一切有情眾生而來,
    如滿願珠般。」

    如此,若行者修持此圓滿道,於五種修法毫無闕漏,行者便能淨化一切不圓滿,生起一切智慧並達最高佛土。三寶與佛陀教法之四密部菁華即是五支圓滿道,它涵括了一切技巧和教授。設若漏失其中任何一支,結果必將不含證果。再次強調此教法之重要性,行者不應追隨二手或三手的不圓滿教法。一旦你發現一頭大象,便不需尋找腳印。請在與世隔絕處虔信的全力精進修此圓滿五支道。

  此甘露教法心要精髓系由偉大的止貢巴尊貴的吉天頌恭——無等者所授,而由佛陀釋迦牟尼的比丘戒寶(bhikshu shila Ratna)所寫下。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