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11 00:01:36
大手印
尊貴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示解脫道」(大手印傳承啟請文論註)
大堪布 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著
繆樹廉居士翻譯自1985年春季英文「探索」第6卷第2期

第二篇 第一節
  在啟請文中的第一段(即啟請文的前九句),所要討論的是此一修行的種種特質,在文中我們要參照的部份就是從金剛持到岡波巴這一段,(在修法前)我們要先背誦這一段啟請文,其目的就是要獲得這些傳承上師們的加持。
  首先,我們向無上的多傑羌祈禱(多傑羌直譯為「金剛持」或「金剛總持」),金剛持代表法身,法身是密教的主性,金剛持是依(六度中的)智慧度(或稱之為般若波羅密多)示現大悟,因此,金剛持是密教所有部門的精髓,金剛持也代表五方佛共有的品性,因而也被稱之為「第六方佛」,或稱之為「實證佛果族」。
  從實際的法身金剛持表現出法身的形象,也就是說,以金剛持的形象而能表現出法身的品性,所以,金剛持就是所有噶舉巴傳承之根源。
  (噶舉巴傳承在印度時期,分為兩個傳承系統:稱之為「直接傳承」或「較短的傳承」和「間接傳承」或「較長的傳承」;較短的傳承是由金剛持直接傳付給帝洛巴;較長的傳承則是由金剛持傳授給大成就者洛著仁珍(Lodro Rinchen),後者於形於性都化為金剛持,洛著仁珍再以金剛持的姿態,將多種密續的法教傳授給薩惹哈(Saraha),由薩惹哈再繼續傳下去,如是,洛著仁珍(編者按:在噶舉傳承表中,洛著仁珍的另一個譯名為「惹那瑪地」(Ratnamati〉)開創了下傳至瑪爾巴的較長的傳承。較短的傳承則始於帝洛巴的直見金剛持本性,就是這樣,兩種形式的傳承都傳給了西藏大成就者瑪爾巴。)
  帝洛巴的主要弟子是那諾巴。那諾巴必須先經歷二十四種不同的苦難折磨以後,才能從他的上師帝洛巴那裡得到教法。那諾巴出身於皇族,但是,當他發覺世間的種種痛苦時,他的心就轉離了俗念及俗志,而在偉大的威克拉瑪西拉大學出家為僧。由於在威克拉瑪西拉的研讀,使他成為非常有學問的人。當時,在佛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有很多爭辯。威克拉瑪西拉有四位「守門人」,他們常和來到訪大學的印度教師和哲學家辯論。那諾巴終於成為把守該大學北門的人。
  當那諾巴住在威克拉瑪西拉大學的北門時,一位有十八醜相的空行母來看他,並且問:「你懂得佛法嗎?」那諾巴回答:「是,我懂得一些。」
  空行母又問:「你是懂得法語呢?還是懂得法義?」那諾巴回答:「我懂得法語。」他的回答使空行母非常高興,就開始來回跳舞,邊跳邊唱。那諾巴接著又說:「我也懂得法義。」
  空行母一聽就哭了起來。那諾巴問她為什麼哭,她答覆說,當那諾巴說他懂得法語的時候,他是在說實話。但是,當那諾巴說他懂得法義的時候,他不是在說實話,這使她感到非常難過。
  那諾巴心想,這個精靈一定有很特殊的地方,於是就問她,在她看來誰懂法義。
  空行母回答說,她住在離此很遠的東方,她的兄弟帝洛巴懂得法義,並且說,那諾巴應該受教於他。那諾巴一聽到他未來上師的名字,就對帝洛巴生起信心,並且立即離開了威克拉瑪西拉,動身去尋求帝諾巴的教導。
  即使在那諾巴見帝洛巴之後,那諾巴還是先要經歷很多困難的折磨,才能得到帝洛巴的法教。而且,在帝洛巴最後對那諾巴傳法施教的時候,帝洛巴並非像一般人那樣的方式教導他,而是藉著種種不同的形象,向他指出根本的完整本體性,他以此方式引導那諾巴,使那諾巴獲致究竟的證悟成就。
  在主要的西藏傳說裡,那諾巴最重要的弟子是瑪爾巴卻吉洛卓。瑪爾巴原先曾跟另一位譯者卓米洛札瓦學梵文,然後很艱難的從西藏來到印度尋找一位上師。瑪爾巴第一次聽到那諾巴的名字時,就對他生起極大的信心,並且在還沒見到那諾巴之前,就決心非請那諾巴做他的上師不可。
  瑪爾巴一共去印度三次,在那裡總共過了十六年零八個月。他主要是跟那諾巴和梅傑巴兩位上師修學,從他們那裡,瑪爾巴學到教授大手印的不同方法以及那諾巴的大瑜珈,當通常所說的那諾六瑜珈與二種轉識結合時,即稱為那諾巴的八瑜珈。瑪爾巴將這些法教帶回西藏,傳授給他四個主要的弟子,如是開創了在西藏的噶舉巴傳承。
  大譯師瑪爾巴的首要弟子是密勒日巴(又名載巴多傑)。密勒日巴幼年遭受迫害而經歷了極大的苦難。為了尋求報復,密勒日巴到一位巫師那裡去學了一些黑教的巫術,並用巫術降雹害死了三十六人,造了如此惡業之後,由於誠心懺悔之力,密勒日巴決心尋求一位真正的上師去修行。一聽到譯者瑪爾巴之名,密勒日巴就對他生起信心,並且去跟他學法。
  密勒日巴之來臨,早為那諾巴所預言。那諾巴在唱給瑪爾巴的一首詩裡曾經說,雖然一般來講,西藏像是一片沒有陽光之地,可是將來會出生一個人,名叫叟巴迦(那是密勒日巴的乳名),他會像太陽一樣照射山巔之雪。
  密勒日巴又將他的法教傳給他的主要弟子岡波巴。岡波巴前生曾為大菩薩,並於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轉世為僧,名叫戴瓦珍。當時釋迦牟尼佛預言岡波巴會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再度轉世為僧,名叫佐查德。佐查德這個名字顯示出他將是醫生,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預言所指的就是岡波巴,因為他生於西藏,成為醫生,後來又在一個噶旦巴的寺院出家受戒。
  岡波巴遇到他的上師密勒日巴之後,就在達哈寺山區隱居起來,過了十二年的隱居生活。在這段時期的結尾,他在夢中看見一位空行母。空行母對他說:「隱居了十二年之後,你應該為眾生工作十二年。」岡波巴覺得奇怪,心想像他那樣孤獨的隱居在山上的小屋裡,還能為誰做什麼?然而不久之後,幾個學生開始來向他求教,他也就開始施教。後來他的學生越來越多,他終於成為一位卓越的老師。
  岡波巴的法教得自兩方面。他的一般法教,如「七覺支」和使心轉離生死輪迴的「四念住」,是得自噶旦巴傳統,噶旦巴將這些法教傳授給弟子們,做為修法的一般基礎。岡波巴將這些一般法教與他得自密勒日巴的那些有關那諾巴六瑜珈的特殊法教結合在一起,而使兩個傳統的法教相聚一堂。他對所有主要弟子都是教授這兩項法教。
  從金剛持到岡波巴的這一段傳承,被稱為是噶舉巴的總傳承。岡波巴有很多大弟子,這些弟子就成立了噶舉巴以後的四大傳承:
1.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淺巴成立了岡倉噶舉巴傳承,又名為噶瑪噶舉傳承。
2.楚趁寧波,他接受岡波巴本剎達哈貢巴的傳承,並且延續下去,故稱之為達波噶舉巴傳承,楚趁寧波的弟子香測巴聰竹札巴後來接續其傳承,故又名測巴噶舉巴傳承。
3.巴讓達摩汪卻,他修行成就後就離開了達波,往北去到巴讓,在該地定居以後,就開始教授傳法,後被稱為巴讓噶舉巴傳承。
4.此一輩中施教最廣的康巴通嘉也往北方去,在普賢林中找到一個名叫法莫竹的地方,並在該地建築寺廟,因其寺廟之地名而被稱為法莫竹巴,以後被稱為法莫竹噶舉巴,亦名為法莫竹巴噶舉巴。
  以上這四個傳承:岡倉、達波(測巴)、巴讓、法莫竹(法莫竹巴),被稱為噶舉巴的「四大」傳承,因為他們都是始自岡波巴的四位主要弟子。
  在法莫竹巴內,從他所收集的廣大法教之中,擇其不同之法教再傳授給眾多不同的弟子。由於他這樣做,而又產生了八種不同的傳承,總稱之為「八小傳承」。很多成就者和轉世喇嘛都出自這些傳承。
1.止貢傳承
2.達龍傳承
3.雅桑傳承
4.學色傳承
5.瑪巴傳承(亦名瑪倉傳承)
6.葉巴傳承
7.綽甫傳承
8.令熱傳承(亦名竹巴噶舉)
  在此八小傳承中,有四個特別著名,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早期祖師的努力,這四個傳承是:
1.止貢高巴吉登貢波的止貢巴傳承。
2.達龍藏巴札希寶的達龍巴傳承。
3.香測巴聰竹札巴的測巴傳承。
4.竹巴噶舉巴傳承,此名是取自南竹岡寺,該寺為丁珍熱巴的弟子藏巴葛瑞巴所建,許多成就者都出自竹巴噶舉巴傳承。
註:
(根據創古仁波切在台當面向編者指示,因「四大」傳承的創始人,必須是岡波巴的弟子,在「四大」傳承中的楚珍寧波雖是岡波巴的直接弟子,但他是接受岡波巴本剎的達哈貢巴傳承,並非自創,因此,後人在傳承表中,常以楚珍寧波弟子香側巴所創建的測巴噶舉列為「四大」傳承之一;但是,香測巴又非岡波巴的直接弟子,因此,測巴噶舉傳承又可被列為「八小」之一。)
  在以上所述的這些傳承裡面,都傳授圓滿次第的極深密法,以使眾生得到實際證悟成就。這些甚深密法皆包含在大手印較短傳承(即直接傳承)中的六瑜珈法中。上師按照弟子們的性向,對不同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法,以使他們儘可能快速而又容易的得到證悟成就。因此,在大手印的教法中,才會產生不同的傳承。例如,在岡倉噶舉(即噶瑪噶舉)傳承中,最著名的是「認識大手印三身本性法」(三身即法、報、化三身)。在止貢噶舉傳承中,最著名的是「大手印之五因素」。在竹巴噶舉傳承中所修的是「教授同一味之六或八因素法」等等。
  目前,所有這些傳承都仍存在,從金剛持直至今日,師徒代代相傳,毫無間斷。因此,我們是用此啟請文對所有噶舉傳承祈求加持。主要的一點是,所有歷代傳承的上師們,都接受過他們上師的適當教導傳授,並且也實際修過大手印觀,得到了根本的證悟成就,然後再致力於宏揚工作,俾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思維觀想傳承上師們的生平傳記,就會了解認識他們在修行之道及證悟成就上的品性,也就能了知修行及獲致證悟成就的方法,然後再發心也用上師們同樣的方法去利益一切眾生。假如沒有接受傳承上師親自適當的指導,就不會知道如何正確的修習禪觀,因此也就不能得到證悟成就。自己沒有證悟成就而想使眾生離苦得樂,那是絕對辦不到的事。因此,未來修行成就是否能延續下去(也就是說,未來修行能否得到真正的成就),就必須有賴於今日傳承的不間斷(換言之,如果傳承中斷,我們跟隨沒有傳承的上師修行,就很難會得到成就)。
  我們現在已皈依了具有不斷傳承中修行成就的上師,就應該下決心去修行,並按照過去成就者所示現的方式來去除我們的無明。如是修行,就可能在一生之內成佛,而大利眾生。
  傳承上師生平與修行史,並非一般所說的歷史,而是佛法的歷史,把這些歷史寫出來的目的,是要為後世的修行者顯示修行的正確方法,讚歎上師的偉大品性,並傳授佛學。它們遠較一般有關社會風俗、法律等的傳記或歷史有價值。尤其有用且令人鼓舞的有下列這些作品:第二世夏瑪巴卡卓旺布「金剛持傳」;帝洛巴、那諾巴、瑪爾巴、密勒日巴及岡波巴的傳記;和「八小」傳統史及有關佛法根源之作品;哥斯羅撤瓦商努寶所著的「藍編年史」;巴悟測拉克桑瓦所著的「開貝戈墩」;柏瑪卡布所著的佛法史,此一作品雖然很短,但是非常完備並含有豐富的法教;以及錫杜卻吉榮列所著的「佛法上師傳選粹」。
  研讀這些作品可以使人了解如何修習佛法,佛法應如何建立,人應從事何種佛法活動,以及人應怎樣聞法和行道。
據說,薩迦班智達去中國時,皇帝問他:「西藏有什麼大英雄和富人?」薩迦班智達回答說,西藏最偉大的英雄是密勒日巴,西藏最富的人是卡瑞戈高珍。皇帝又問:「密勒日巴是那一種英雄呢?他殺過多少人,打過什麼仗?」薩迦班智達回答:「在西藏,並不是因為某人殺了許多人,就把他看作英雄。密勒日巴在山洞裡獨居了很多年,藉著自身的努力,他克服了一切煩惱和惡魔,而完全證得佛果。為此,西藏人就視他為他們最偉大的英雄。」於是皇帝又問:「卡瑞戈高珍有多少黃金?這個最富的人到底有多富?」薩迦班智達回答:「實際上,卡瑞戈高珍根本沒有黃金,他也沒有任何絲綢或銀子。其實,卡瑞戈高珍一無所有。他住在一個空空的洞穴裡。但是卡瑞戈高珍一無所需,他對一切無欲。因為他所有的已遠超過他的需要,故而他是西藏最富的人。實在說來,他比中國的皇帝還富。」
  薩迦班智達是一位大學者,但是人並不須要先讀很多書或有很大學問以後才能修習佛法。雖然如此,如果要在先前未曾傳過法的地方宏法,譬如在西方國家說法,最好還是要能以適切的方式教授全部佛法。所以,必須儘量將佛法譯成西方語文。
  在所有從梵文或其他印度文譯成藏文的經本中,其開端的經名仍用原文。引用原文經名是要使所有讀者懷念譯者之恩。在西藏,譯者之恩常被提到,因為若非古代譯者到印度去將許多經本譯成藏文,那麼如今在西藏修習佛法就極為困難了。因為只有少數幾個人能精通梵文,那麼也將只有這幾個人能學習佛法了。如果要每一個想要修法的西藏人,都必須至少懂一點梵文才行,那麼這種學法的情況將是非常不便。幸而,由於那些辛勤工作而能將大量資料譯成藏文的譯者之恩,西藏人乃能在他們本土以他們自己的語文修學佛法,無需經過遠赴印度或學習外文的困難。
  希望未來能有許多資料由藏文譯成西方語文。屈時,西方弟子將可用他們自己的語文接受佛法,研譜法本,也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中得到證悟成就,沒有出國簽證的麻煩,沒有長期居留國外所產生的飲食不調及種種磨難。因此,將藏文經本譯成西方語文,對佛法將是極為有益的工作。
  闡述佛法傳播的歷史,目的是為了要明示後人,佛法是如何正確的傳付下來,也顯示所有過去修習佛法的上師們,都曾發展出一些特殊的品性和證悟成就,同時也證明,傳承是具有偉大的特殊加持力。例如,那諾巴、瑪爾巴和密勒日巴祖師們的特殊品性都曾在他們的傳記中被強調。這些祖師們在接近佛法時,以及在追隨他們的上師時,都曾遭受了很大的困難和折磨。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世俗的原因,不是為了使自身獲得利益或得到財富,也不是為了利益他們的子女或姪輩,也不是為了任何這一類的理由;他們這樣做的唯一目的,是要利益一切眾生。因此,一旦他們獲得證悟成就,就能立刻協助眾生,從痛苦中獲得解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