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7 09:20:20
學習次第 : 進階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階智 12.隨順智

 

隨順智

因為此智是一個完整的智慧,所以可以幫助修行者體證四聖諦。此智是由前面幾個階智引發而生起的,而此階的猛利智慧比前幾智更具足信心、更加精進、更有念住、更具慧解——因為它體證了苦諦和集諦。以三十七道品而論,此智已經到達七菩提分(七覺支)(1)的程度了,因為它可以幫助體證四聖諦。

(1:七覺支見1.3.6節。)

佛法中有三個層次的智慧(見圖3-1)

第一和第二階智:知遍知

第三和第四階智:審察遍知

第五至第十四階智:斷遍知

毗婆奢那的作用是從第一階智開始,逐漸斷惑至第十二階智為止。但此智仍屬於世間——是世間智的作用。隨順智以三法印為所緣,體證了前二個聖諦(苦諦和集諦),自此以後就不再以身心為所緣,也是最後一個觀智。

隨順智是由觀三法印的任何一相而引發道剎那(主宰道識的心)(見第十一階智的最後三段)這整個過程僅在生起三個速行心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隨順智源于行舍智(第十一階智)並且是種姓智(第十三階智)生起的資助或助緣。

從隨順智(第十二階智)發展至種姓智(第十三階智)的過程如下:

32

就像懸吊在繩子上過河一樣,抓住繩子的是遍作(隨順智的第一個速行心:準備心),遍作心為道心作準備,下一個階段懸吊的繩子將人帶到河流中間的是近行(隨順智的第二個速行心)而隨順智再將人帶到對岸上。當人落在對岸的時候,此心稱為種姓智,此心是以涅槃為所緣。

隨順智是世間範圍的最後一智——世間範圍亦即以身心為所緣。從現在起涅槃成為心的所緣。

上述的方式(過程),從世間心到出世間心稱為法決定(模範的次第)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