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4 21:23:25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10》
講授:格西洛桑卻佩翻譯:法炬法師2008-04-24
發心的定義﹑性相和除疑部份,已經講解完畢。「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二句是發心定義,後的「彼彼如經中,略廣門宣說。」是發心的除疑,已引經說明。
現在講發心的二十二種區分,這是附帶解說的,此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瞭解發心的體性。發心分為願心和行心二種,願心和行心在《入行論》和《明義釋》都有提到,但在《現觀莊嚴論》裏,並沒有提。瞭解願心和行心二種發心很重要,附帶的二十二種發心,很難完全記住,也不是非常重要;凡正剛發心那一刻是發起願心,生起「為饒益有情,願成就佛果」的願心,後受持佛子(菩薩)戒,實際趣入六度行時,就成為行心。總之,二十二種發心皆攝於願心和行心。
二十二種發心可分三大項。二十二種發心有二十二種助力(相應),也有二十二種比喻。喻義合說時,需要能表之法,如大地發心等,所以,一共有二十二種助力,二十二種比喻,二十二種法,是故應知此二十二種發心的真正意義。
首先講二十二種助力。在P.18最後一行。
請看文,「如是諸所雲者,謂1具欲﹑2意樂﹑3增上意樂﹑4加行﹑5佈施﹑6持戒﹑7安忍﹑8精進﹑9靜慮﹑10般若﹑11方便善巧﹑12願﹑13力﹑14智波羅蜜多﹑15神通﹑16福慧(福德與智慧)﹑17菩提分法與隨順法﹑18大悲及觀慧(悲心和勝觀)﹑19總持(陀羅尼)及辨才﹑20四法印(法筵﹑法音﹑法上的喜樂)﹑21唯一共道﹑22法身者;」
這些是二十二種發心的助力(相應),要配合「大地﹑純金…」等比喻,例如「地」要配合「欲求」,「純金」要配合「意樂」,「初月」(新月)要配合「增上意樂」…。總之,助力要比喻配合。
接著,二十二種比喻:
請看文,「如是依次是如1地﹑2純金﹑3初月﹑4火﹑5大藏﹑6寶源﹑7大海﹑8金剛﹑9山王﹑10良藥﹑11善知識﹑12如意寶珠﹑13日﹑14妙法音﹑15大王﹑16倉庫﹑17大道﹑18車乘﹑19噴泉﹑20雅音﹑21河流﹑22雲;」
這些是二十二種比喻,在《現觀莊嚴論》根本頌有提到,要配合二十二種意義作瞭解,即喻義合說。
請看文,「依次是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處﹑2直至菩提永不改變﹑3能增長一切善法﹑4能燒障礙三智之柴薪﹑5能滿足一切眾生﹑6一切功德寶之所依﹑7遇諸逆緣不能擾亂﹑8信心堅固不受干擾﹑9散亂所緣之行相所不能動﹑10息滅煩惱及所知障之病﹑11一切時中永不舍利他﹑12成辦如所願求之果﹑13圓滿成熟所度有情﹑14宣說所化有情所欲求之法﹑15勢力無礙而成辦利他﹑16如無量福慧資糧之倉庫﹑17眾聖所行及隨行﹑18不墮生死或涅槃故易趣行﹑19能憶持已聞未聞之法故不盡﹑20為欲求解脫之所化有情宣說雅音﹑21饒益眾生平等無異﹑22示住現兜率天等。」
首先,「1如地發心」,此發心該安立在誰的心續?小品資糧道菩薩的心續。小品資糧道菩薩心續之發心是如「大地」發心。此喻與義「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處」合說:世間一切草木﹑莊稼皆依大地才能生長;同樣,「一切白法」指佛果和能證佛果的方法-佛子行,這一切的根本皆是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發心已開始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三大無量劫)積聚資糧,直到證得佛果之間。乃至如大地發心未生起前,雖有積聚資糧,但沒有成佛所需積聚的三大阿僧祇劫資糧,必須從生起小品資糧道發心起才算是有能證佛果的資糧,故稱小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是大乘一切白善法的基礎,如大地。
「2如金髮心」配合「2直至菩提永不改變」。小品資糧道心續之發心如大地發心,雖是一切白善法的基礎,但有退墮小乘的大危險性,若值遇小乘善知識,有可能會被引導退入小乘道裏;或遇到粗暴難調的有情,心失望故舍心而退墮小乘道。在眾多退失發心的因緣下,雖得小品資糧道心續之發心,仍有退墮的大危險;但若得到「如金髮心」,則「2直至菩提永不改變」,只有增進,絕無退墮,即使遇到小乘善知識,或遇到粗暴有情,都不會舍心退墮,如所許諾「直至菩提永不改變」,沒有退墮的改變,但有增進的改變。
為何稱為「如金髮心」?用黃金做的器皿,即使破了,雖有價格高低之別,但價值仍在;若用玻璃﹑陶土做的瓶子,破了就只有把它丟了,根本沒有剩餘價值,故中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如黃金般。
怙主龍樹雖已證初地,但被施主的母親和兒子謀殺,但他的菩提心並沒有因此退墮,反而更增長,因為他早已登地,早已獲得如金髮心故。同樣,有一次,提婆(聖天)論師在路上,遇到一位外道者向他索取眼睛,他就挖出眼睛給他,這只讓他菩提心更增長而已,不是菩提心退墮的因。但是舍利弗,就不是了,他是小品資糧道者,曾經有位外道者向他索取他的右手,當他砍下右手,用左手拿給外道者,他卻不接受,舍利弗因而生氣,菩提心退轉,退墮小乘中,這是《入行論》講到的典故。所以,如提婆論師等已獲得如金髮心的菩薩,不論遇到多壞的惡緣,他的發心修行,只有更加增長而已,絶不會退墮;但是小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若不能迅速上進為中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會有退墮的大危險。
「3如初月發心」是大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若得此發心將迅速往上增進,因為他已得「緣於空性的奢摩他」,但尚未得「緣於空性的毗缽舍那」,肯定已得助力「行心」,菩提心及善法迅速地增長,絶無退轉,因此是「3能增長一切善法」。例如初月,如初一﹑二時的月亮小而彎,到十五日時月亮就非常大而圓,故大品資糧道者心續之發心配合「初月」而言。
「4如火發心」是加行道菩薩心續之發心,配合「4能燒障礙三智之柴薪」。三智是:基智﹑道智﹑相智。初地時,新證得三智證悟種類,「基智」是現證無我慧,此初地已證得;「道智」是了悟三道無諦實成立之生,此初地能證得;「相智」是了悟一切相﹑一切法無諦實成立之生,此初地能證得。所以,登上初地時,已圓滿證得三智證悟種類,加行道者心續之發心,正可滅除阻礙圓滿證得三智證悟種類之障礙,故是「4能燒障礙三智之柴薪」。怎麼滅除?如燒材薪。因此,將加行道者心續之發心,比喻如「火」,能燒材薪。
「5如寶藏發心」是初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5能滿足一切眾生」。寶藏是各種珠寶之源處,能滿足一切眾生,去除貧苦。初地菩薩主修佈施度,根據有情不同的意願﹑根器﹑程度,行財施等四種佈施,滿足一切有情,故初地者心續之發心如寶藏般。
「6如寶源發心」是第二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6一切功德寶之所依」。戒是增上生及決定勝的依處﹑基礎,是一切功德的依處。第二地菩薩主要是持戒度,是一切珍貴功德之根源,故將第二地者心續之發心,比喻成眾寶根源「寶源」。
「7如海發心」是第三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7遇諸逆緣不能擾亂」。第三地菩薩主修忍辱度,在有十度的修持下,以忍辱度為主修。專修忍辱時,即使遇到其他有情說粗惡的言語,或看到不順遂的事,或聽到不順耳的聲音等種種逆緣時,心不會被干擾﹑攪亂,如大海;若是小湖泊,下一場大雨,湖水就被攪渾了;大海如何被風吹襲,大雨傾下,雖起波浪﹑漣漪,但海水的澄清度並也不受影響。第三地菩薩就是如此。「7遇諸逆緣不能擾亂」,不論遇到有情的態度如何惡劣相待,絕不會被擾亂。
「8如金剛發心」是第四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8信心堅固不受干擾」。第四地菩薩主修精進度,堅信善法不移。精進是好樂於善法。第四地菩薩對善法堅信不移,絕不被不善法影響,如金剛般,不是金剛杵的意思,是指鑽石。鑽石質地非常堅硬,能壞他者,不被他者所壞。第四地者的精進非常堅定,對善法堅信不移,不被不善法所阻撓,故如金剛,堅信不受干擾。
「9如山王發心」是第五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9散亂所緣之行相所不能動」。初地者心續之發心助力(主修)佈施度,二地者心續之發心助力(主修)是持戒度,三地者心續之發心助力(主修)是忍辱度,四地者心續之發心助力(主修)是精進度,第五地者心續之發心助力是靜慮度。第五地菩薩主修靜慮度,當然也修其他度;「靜慮」以三摩地為主,心非常專注,如須彌山王,堅穩不動搖,是故「9散亂所緣之行相所不能動」,一心專注善法,絶不被散亂所動搖,穩如泰山,如如不動。
「10如良藥發心」是第六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0息滅煩惱及所知障之病」。第六地主修(助力)慧度。有證空性慧故,能息除所知障和煩惱障之病;第六地菩薩主修十度中的慧度故,將其發心,喻如良藥,良藥可治療疾病,證空性慧能療愈所知障和煩惱障的疾病。
「11如善知識發心」是第七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1一切時中永不舍利他」。第七地菩薩主修方便度,方便指大悲心﹑菩提心;雖然在資糧道時已有大悲心﹑菩提心的修行,但在第七地更加修持;更專攻十度中的方便度,故「11一切時中永不舍利他」。大悲心是欲令一切有情遠離一切苦之心,菩提心是欲令一切有情於佛果之心,強烈修持此二心時,永不會捨棄利他,比喻大乘善知識。一位具量的大乘善知識,在任何時刻中,絶對不會捨棄有情的義利,如第七地者心續之發心,故喻如善知識。
「12如如意寶珠」是第八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2成辦如所願求之果」。第八地菩薩以修持十度之願度為主,因此所發的一切願望,都能如願成辦,就像如意寶。
在經典﹑論著裏經常提到如意寶,這是從大海撈出的寶物,必須經過「三洗三拭」才能去除污垢。把從大海撈出的如意寶,用藥水浸泡洗滌三次,擦拭三次才能去除污垢。之後,將如意寶放在寶幢頂,對著如意寶祈求發願,今世不論發的願是什麼都能達成。
第八地菩薩主修願度,故可成辦一切願求,但是成辦一切願求的方式,和如意寶不一樣,如意寶只能滿足今世的願求,例如今世希望得到衣食﹑名聲﹑地位等都能成辦,但如意寶卻無法帶來佛果。
「13如日(太陽)發心」是第九地者心續之發心,第九地菩薩主修力度,配合「13圓滿成熟所度有情」。第九地者心續之發心能使所化機的心續成熟,如太陽可使田裏的莊稼﹑果實成熟。第九地菩薩心續之發心,能成熟所化機的心續,故喻如太陽。
「14如法音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第十地主修智度,配合「14宣說所化有情所欲求之法」。第十地菩薩根據所化機的不同緣份﹑根器﹑意願,又以本身發心為增上緣,為所化機宣說諸法,依所化機所傾向欲求的小乘﹑大乘﹑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等不同意願,宣說不同諸法。故將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喻如悅耳的法音,但它不是法音,只是增上緣,因為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是心識不是聲音;依此發心為增上緣能為不同的所化機宣說各種法,故如法音。
到此,從「如地發心」到「如法音發心」之間的十四種發心,已講解完畢。資糧道有三種發心,加行道有一種發心,從初地到十地有十種發心,一共有十四種發心。
還有八種發心,先提說前五種發心。
j「15如大王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5勢力無礙而成辦利」。國王在財富﹑勢力兩方面都是無礙的,要作利他事,條件具足。第十地菩薩心續之發心,喻如大王,作利他事時,毫無阻礙。
k「16如倉庫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6如無量福慧資糧之倉庫」。依第十地菩薩心續之發心,能具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資糧,故如倉庫。
l「17如大道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7眾聖所行及隨行」。大道就像車輛行駛的大道路,不是小而崎嶇不平的馬路,是寛廣大道。將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喻如大道,為什麼?「17眾聖所行及隨行」,過去已成佛之佛,現在﹑未來將成佛之佛,亦皆由此發心而成就佛果,故喻如大道。
m「18如車乘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8不墮生死或涅槃故易趣行」,車乘即坐騎。生死即輪回,涅槃指小乘寂滅邊。修持此發心,終不墮生死輪回﹑有邊,也不墮小乘涅槃﹑寂滅邊,例如騎馬﹑騎象,走在路中央,不偏左邊﹑不偏右邊,順利而行;由此發心不墮有邊和寂邊,故易趣行。
「坐騎」是人乘坐的工具,古代人是騎馬或騎象,現代人是騎腳踏車﹑摩托車或開車。這裏的「坐騎」是指騎在象上,或駕馭馬﹑象走在路中央,不偏左邊,也不偏右邊,走在路中央;其他坐騎走起路來會偏東偏西;但騎在象上是不偏不倚,端正而行。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既不墮有邊,也不墮寂邊,走在中道上。
n「19如噴泉發心」是第十地者心續之發心,配合「19能憶持已聞未聞之法故不盡」。第十地菩薩于直接聽聞之法義,或未直接聽聞之法義,修持時所得之善根,永無止盡,如噴泉(湧泉)。水有兩類:一是雨水淤積,一是湧泉。湧泉是地底或山間不斷湧出之水,不論如何取用,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第十地菩薩心續之發心,修持直、間聽聞之法義所獲得的善根,永無殆盡。
以上五種發心,攝於第十地的特別道,是第十地者心續之後得智。剩下三種發心,這些攝於佛地的加行﹑正行﹑結行。
j「20如雅音發心」是佛地加行之發心,配合「20為欲求解脫之所化有情宣說雅音」,此是佛地的加行發心,也是第十地的發心,所以第十地的發心,一共有七種。
k「21如流水發心」是佛地正行之發心,配合「21饒益眾生平等無異」,佛在根本定狀態下的發心。佛在空性根本定中,了悟諸法開示無謬道,利他的造作者「諸佛菩薩」﹑利他的對境「受苦逼迫的有情」,以及所作事「利他之法」,「造作者﹑對境﹑所作事」三者在名言上有差別﹑勝義上平等無差別的狀態下,能無勵力任運利他,故「饒益眾生平等無異」,喻如流水。佛地正行的發心如流水,一波接一波,無法分開。
l「22如雲發心」是佛地結行之發心,配合「22示現兜率天等」,這是佛地後得位的發心。佛地發心有加行﹑正行﹑結行。如流水發心,是佛根本定的發心。如雲發心,是佛後得位的發心。
如天空中飄來少許雲朵,慢慢聚集成大片雲,天空密佈烏雲後,就會開始下雨,以此比喻,佛心續充滿慈心﹑悲心﹑菩提心,如雲密佈,由此不由自主地為眾生說法。天空指佛的聖心;雲密佈指佛心續充滿慈悲心﹑菩提心;下雨指為眾生說法。所化機心中的善根,如大地草木,天空降雨使大地草木生長。佛為眾生說法,使所化機心續的善根增長,因此將佛後得位的發心,比喻如雲。
「22示現住兜率天等」,例如釋迦牟尼佛未降臨此世間前,是在兜率天,身為兜率天王,為兜率天中百千萬億的天子說法,降臨此世間前,把棒子交給現在的兜率天王彌勒菩薩。未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滅了後,在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將會降臨世間,在印度出生,示現成佛的十二事蹟,宣說八萬四千法蘊。彌勒佛的教法滅了後,會有其他佛,從兜率天下凡到此世間說法,展現相同的事蹟。會從兜率天下凡,示現成佛事蹟﹑說法,完全是心續中的慈悲心﹑菩提心的關係,故將其慈悲心﹑菩提心,喻如雲般。
佛為眾生說法的增上緣,就是心續中的發心,故將發心比喻為雲;如雨從雲降澍,不從虛空降下。「示現住兜率天等」的「等」字,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滅了,彌勒佛的教法會來到世間;彌勒佛的教法滅了,其他佛的教法來到世間,「等」字涵蓋爾後將來諸佛。
前面已講了二十二種比喻和二十二種助力,「如數目」即如數喻義合說,例如,意義「1一切白善法之所依處」配合比喻「如1地」和助力「1欲求」。意義「2直至菩提永不改變」配合比喻「2純金」和助力「2意樂」;意義「3能增長一切善法」配合比喻「3初月」和助力「3增上意樂」,…等,這些應如數配合而說,已經講解完畢。
請看文,「由是之故,是由所說『又地金月火』等,宣說二十二種發心。」
怎麼配合來講?初地菩薩心續之發心:比喻「5如寶藏」,助力「5佈施」,意義「5能滿足一切眾生」。第二地菩薩心續之發心:比喻「6如寶源」﹑助力「6持戒」﹑意義「6一切功德寶之所依」,一切白法基礎。第三地菩薩心續之發心:比喻「7如大海」﹑助力「7忍辱」﹑意義「7遇諸逆緣不能擾亂」,…等。配合方式像這樣。
到此,二十二種發心的配合方式,已經講解完畢。
請看文,「彼中,前三發心,由下中上品,是初學地所攝,其後一種,是進趨初地之道所攝,爾後十種,是極喜等十地所攝,是見修道之所行境;」
「前三種發心」是如1地﹑2金﹑3新月的發心。「由下中上品,是初學地所攝」此三種是小品﹑中品﹑大品資糧道的發心,是初機者(資糧道者)心續所攝。「其後一種,是進趨初地之道所攝」是如4火發心,是初地之道(加行道)所攝。「爾後十種,是極喜等十地所攝,是見修道之所行境;」指從如5寶藏到如14歌之間的十種發心,是從初地(極喜地)到第十地(法雲地)之間所攝。「極喜等」的「等」字包括第二地到第十地。「見修道之所行境」,從初地到第十地之間,只有見道和修道。
請看文,「再次五種,是殊勝道所攝;」
雖然從初地到十地之間,各有特別道,但這裏的殊勝道是第十地的特別道。
請看文,「末三發心,是佛地所攝前行﹑正行及後行;」
剩下的三種發心,是佛地所攝的加行﹑正行﹑結行,即如20雅音﹑21河流﹑22雲的發心。
總之,二十二種發心,資糧道有三種,加行道有一種,初地到九地之間有九種,十地有七種,佛地有二種。
請看文,「由是之故,發心之分類,總攝於初學地至佛地間。」
這二十二種發心,總攝於資糧道(初學地)到佛地之間。
到此,已將發心的性相﹑除疑﹑區分等講解完畢。談到發心的佛經﹑論著非常多,獅子賢並未全部引述。若全部引述,內容將會非常龐大繁複,故只引《廣中略三部般若經》裏的精華部份。
下麵是「教授」的部份,下一堂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