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1/28 23:38:31
|
尊貴究給崔欽仁波切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編者按:這篇文章是究給企謙仁波切晚年,對弟子的開示。這篇文章可看出老仁波切對弟子的關愛,在圓寂前殷重懇切的對弟子叮嚀,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上師瑜珈的重要和弟子們開導。原文是 究給企謙仁波切講藏文,之後藏譯英、英譯中,我們希望能夠盡量保持究給企謙仁波切開示的原汁原味,因之這篇開示和其它文章有些許不同,但願大家能從這篇文章了解到修行的精隨。)
上師瑜珈:加持降臨
高僧大德傳記中經常提及,弟子祈請上師往往會感動熱淚盈眶或者汗毛直豎,這些都是渴仰與敬愛的跡象,也因此產生極大的信心。要獲得加持,莫過於信心。就像有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狗牙也能成舍利。
不論課誦皈依祈請文或上師相應法,虔敬的信心比觀想殊勝或唱誦優美重要許多。當你們祈請昇起慈心、悲心及菩提心時也是一樣。
藉由深思、體會眾生的痛苦而生起慈悲心,淚水也會如潰堤般。淚水不是說來就來,而是真正體悟慈悲心且願意救助受苦的有情大眾,同體大悲之心油然而生。
應知經歷強烈的虔誠愛敬之時、灌頂時體悟俱生智降臨之時、修持上師瑜珈而進入加持之時、抑或內心悲憫滿懷之時,都會產生十分類似的感受,緣起雖不同,伴隨而生起的確是相同的覺受,也就是覺受到加持的降臨。
想到母親的慈愛,如果她正在受苦,我們當會生起慈悲心且渴望救助她,這正是發慈悲心的初機。了解一切有情都曾為吾母,就是發慈悲心的緣起。
當你感到慈悲滿懷的這一刻,正是大悲心加持降臨的跡象,也正是諸佛菩薩正在加持你。當你對身陷苦楚的如母有情眾生起慈愛悲憫心時,你將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這種加持的體悟將會銘記於心。
有些人因為之前修持空性而感動得淚盈滿眶,或者看到下三道的痛苦而異常不忍。
由於我們對眾生昇起悲心,諸佛菩薩的加持便能遍及一切有情。如同其它的課誦儀軌,吾人代表一切眾生祈請諸佛菩薩加持。如果真正生起大悲心,毫無疑問的,一切有情眾皆得利益。
舉例而言,我們修持上師瑜珈時,會修古沙力(施身法),就是向上師及皈依境供養自身肉體。在此同時我們也施捨供養給慈悲的食客,亦即渴仰加持及各種利益的眾生。這是修持信心與愛敬,同時也是修持慈悲與喜捨的法門。這是一種強而有力的修持法門,行者不但可得加持,更可利益有情眾。
信心、愛敬和慈悲心,使我們獲得加持,也因此利益眾生。
舉例而言,領受加持時的跡象,可能是不由自主地哭泣,或汗毛直豎,或全身上下打寒顫等等。我們內心可能充滿了強烈的出離心、信心、虔敬心和慈悲心,這些都是弟子領受上師、傳承祖師及諸佛菩薩加持的跡象,也是我們體悟信心與愛敬及對一切有情生起同體大悲的跡象。吾人內心深深感動,也因而激發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體悟。
在這種時刻,最重要的是切記上師直指心性的開示,體認並安住於正見。心性直接透過加持力來傳示,了悟心性將可得成就自身利益。領受加持可得兩種利益:自己的利益及他人的利益。
上師瑜珈:降臨俱生智
如果要問,吾人自修時是否獲得同樣的加持以及心性的體悟,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修持上師瑜珈時。當上師融入自心,你的心與上師合而為一時,安住在空性中,這其實是一種比灌頂儀式簡潔、較不繁複的相同形式的體驗,藉此可以領受加持並且體認心性。
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想要更充分而完整地修持上師瑜珈,則在我們祈請上師時應當憶想一切諸佛如來的無上福德智慧。心中再三思量,上師所有的殊勝功德與慈悲最能強而有力地激發起弟子的虔敬。我們會想起上師殊勝的福德及個人親身見証的場合,我們也會對上師無窮的福慧功德心生歡喜,慶幸得以親近上師,成為其弟子,追隨其教法。
這樣會幫助我們修行者對自己建立正面的心態,同時對上師產生信心與愛敬。我們欣喜自己的幸運,努力向上師尊貴的福慧看齊,並且利益有情眾。
當我們將上師融入己身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對上師有絕對的信心和愛敬。我們不只是依著儀軌觀想並唱誦經文,我們必須從內心真正感到這是上師和傳承祖師融入我們,並且正在賜予加持。
一旦我們逐漸習慣這樣的修持,內心對加持的體驗並不會因為認知了空性而消失。
事實上,隨著認知空性內化於心,反而生起更多的加持,同時,我們對空性的認知也會越來越持續不變。安住於空性時,信心與愛敬持續增長,我們也持續得到加持,空性的認知也更加安住於心。
這是修持上師相應法非常重要的一點。藏語有言,當加持由上而下降臨,開悟則由下往上放光。「開悟由下往上放光」意指當信心與愛敬增長時,我們對空性的認知會更寬廣、更持續不變。不只是信心與愛敬增長,我們的心也與上師的心融合為一,無二無別,我們也就直接面對無誤的正見,也就是證得不變的空性證覺。
這二者彼此互利,相得益彰:加持往下降臨越多,信心與愛敬以及空性的認知更加往上光輝燦爛;信心與愛敬以及空性的認知更加往上光輝燦爛,加持往下降臨越多,這個過程引領行者邁向開悟證果的大道。
上師瑜珈的意涵:
與上師之身、口、意融合為一讓我再次重複上師瑜珈的重點,以便你們學得更完整。修持上師瑜珈亦即與上師融合為一時,首先要觀想,並向上師祈請,接著觀想宇宙萬象全都融入上師的形相,然後上師融入我心。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於是融為一體,無二無別。身口意自然安住於空性中。
我們舉目所見,一切唯心造,所有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心的顯現,除了心以外別無其他。我們所見的宇宙萬象都要想成是上師,這是我們日夜都可以修持的觀想。宇宙萬象都是本尊的本性,與上師無二無別。理解這一點並生起信心,宇宙萬象皆融入上師,上師融入自己。萬象融入空性,我們終於了解,上師原本就與我們的心性無差無別。
一旦我們能明瞭心性的本質是空,我們向上師祈請將上師融入我心,也就是將加持融入自己。
將上師融入你的心,你的心完全與上師無二無別,因此你與上師無二無別。安住在空性中,不要執著,也就讓身口意自然安
住,這就是上師瑜珈的要點,你們要牢牢記住。
身語意不造作
上師瑜珈的教法要我們的身口意自然安住,這是什麼意思呢?金剛密咒乘傳承的禪修基本就是身口意三要點,身就是姿勢合宜,語是適度的凝神,意是心放寬而專注,不起念頭。
這樣的禪修就是簡單地讓身口意三門自然安住,也就是說不需改變或增刪身口意的本性。
大體而言,身口意的任何起心動念都是枉費時間,從無始以來我們有過的起心動念與言語造作已不計其數,到今天我們已蹉跎掉無數的良機,因為我們仍是凡夫,在世俗的汲汲營營中了無成就。
讓我們的身口意耽游於欲界中不會產生任何利益,然而,如果我們捨棄這些無意義的行為,則能真正獲得開悟與大樂,因此,我們所有的苦惱,諸如五蘊、六根之纏縛與障蔽、七情六慾都能獲得止息。
密咒乘禪修的傳承都有教法指導弟子如何安住身語意。身語意安住的意思就是讓三門持續獨處於空性中。修持三寂靜(three solitudes),我們全然捨棄身口意的活動,而讓三門安住於空性。
就身而言,我們不但停止身體的動作,以禪修的姿勢靜坐,並且捨棄相關活動的念頭,如「我該做這個,不該做那個…」,軀體完全擺脫任何活動。
就語而言,我們維持自然呼吸,適度凝神,不發一語,包括想到要說什麼或不該說什麼。
就意而言,我們讓心掙脫任何的活動,什麼也不想,把心安住於前念方止後念未生之間的空檔。
我們放下身口意所有的活動,只是以禪修的姿勢靜坐而不做其他。身軀挺直,脈自然直,心當然安定,這樣我們就能讓軀體靜止不造作。
呼吸鬆柔,自然不造作,眼睛則保持適度的凝神狀態,適度凝神對於袪除地水火風的內在不協調具有強效。如果我們的目光游移、眼神閃爍不定,可能打斷禪座。眼睛隨著眼神的方向凝望虛空,直直向前,而且稍稍往上。這就是修持語的不造作。
我們修練眼神的同時,心既不能專注於太遠處的虛空,也不能固定於太接近身體處。教法中提及距離約為一把弓的長度,也就是四至六英呎。我們只是正常地凝視,絲毫不勉強,也不費力,僅僅隨順眼神往前凝視。
我們的心安住於空性,在前念已止,後念未生的空檔之中,沒有其他,心性的要點就是心中空無一物。
當我們努力維持心神專一時,不要太過於用力專注,也不要讓心過於鬆弛而掉入昏沉。
心無執著點,意味著心無住於任何地方,也不專注於任何事物,也就是說心無造作,但是並不是一片空白,我們是全然在場,完全靈明,清楚知道週遭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