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7 18:58:03
尊貴究給崔欽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上師瑜珈與破除我執

 

究給崔欽仁波切

 

佛陀說痛苦的來源是無明,無明有許多種類,其中之一就是自我的執著,我執導致顯現出一種驕傲,意味著自己比他人重要。我們不斷愈來愈看重關於自己的思維、情緒、觀念和表象等,這就是我執。不論我們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或是很糟的人,我們都會在思維或感情上認為自己非常重要,因此這裡隱含了微妙的我慢。這種我執與我慢會導致自私的行為。大乘佛法的馴心教法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關慈、悲、喜、捨、自他交換以及菩提心的禪觀。所有的這些禪觀法門可以有利地幫助我們滅除私心,並且減少我執。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觀念本來就是個妄想,然而,我們可能在自己心中持有定見,牢牢抓住不肯放。這種執著自我,是執著一個「我」的觀念。由於我執,我們不斷歷經循環不已的情緒,只因為一切都回歸同樣的參考點─我們的意念與自我表象。這個參考點就像個磁鐵,吸引我們所有的妄想和苦惱。它是個意念和表象,認為我們自己是個可下定義的身份,也就是獨立的個體。為了開發內心的定慧,我們就必須轉化這個自我的參考點。

如果我們想要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驕慢的妄念─就是依止上師。我們修持上師瑜珈時,與上師合而為一,也就是當上師融入自己時,我們的身、語、意與上師融合一起,住於空性。在空性中,無自我也無個人的參考點。只要我們一想到自我,馬上就會顯現其他與我們相關的他人以及現象。如同金剛瑜珈母儀軌中解釋的,以父精母血結合而生起的本初無明為基礎,我們接著便依戀某些事物而對其他一些事物感到嫌惡。從這一刻開始,我們的生老病死等等整個制約的生命在經驗中展開。

其實,一旦沒有自我,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說是「我的」。我們就不會依戀他人或其他事物。一旦我們並不執著任何人或事物,我們就也不再有任何令我們執迷的親友或嫌惡的仇敵。反之,我們會體驗到怨親平等的境界,跳脫希望與恐懼的牢籠。這樣,個人便掙脫一切的緊張,從一連串的憂慮和悲痛中解脫。一旦個人的自我是空的,其他一切也都是空的。能所皆空。要跳脫執著自我的苦惱,只有依止上師。當你與上師合而為一且住於空性時,你慣常的自我執著就消失了。你與上師的身、語、意融合一起。你慣常的身、語、意消失於空性,你也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身、語、意,與諸上師及本尊無二無別。

我們觀想上師以及自己為本尊的形相,目的即是為了要斷除我執也就是執著一個自我的意念。這樣可以去除我們只注重自我慣常的身、語、意的邪見。修持上師瑜珈不但可以清淨我執的迷惑更可以去除對俗世及眾生的執著。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