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09 06:50:11
學習次第 : 進階
禪修手冊 修禪的增上緣
有人能疾得禪那,有人則遲得或不得禪那。如何疾得禪定?在飲食方面,應如法取得、受用,不使飢餓或營養失衡,也不嗜食;身心應調和,住閒靜處。關於心的調順,《中部53經》〈有學經〉(M.53. Sekhasuttam,M.I,356.)說,七法具足者,得五禪、現法樂住,易不難得者。
一、有信(saddho)。信如來之菩提(saddahati tathagatassa bodhim),憶念佛陀的聖德,可堅定信心。
二、有慚(hirima )。慚身.口.意惡行。慚:於所作罪,自覺羞恥。
三、有愧(ottapi)。愧身.口.意惡行。愧:於所作罪,對他羞愧。慚恥之服,最為莊嚴。
四、多聞(bahu-ssuta)。聽聞初善、中善、後善之諸法,有深義、有文采,顯示圓滿、清淨之梵行。聞法後,滿足諸語熟知(dhata vacasa paricita)、小心地思慮(manasanupekkhita<mana意+anu隨+ upa近+ ikkh見)、諸見解完全明白(ditthiya suppatividdha)。
五、精進(araddha-viriyo)。舍諸不善法,具諸善法;于諸善法堅定受持、勇猛精進。
六、具念(satima)。隨時隨地皆具有正念,念念分明。能清楚憶念過去所作、所言。
七、有慧(pabbava)。能觀察究竟名法、色法之生滅、無常等,因此,可導至苦滅。
若生起了禪定,隨其所起之定,時時作意三相的調順,其心可柔軟、堪任(適合工作)、極光淨、不頑固,能得神通、漏盡。三相即禪定相(samadhinimitta)、精勤相(paggahanimitta)、舍相(upekhanimitta)。若只有不斷地(ekanta一向)作意禪定相,則趣於懈怠;若只作意精勤相,則趣於不安;若只作意舍相,則心不平衡,不得滅煩惱。(見《增支部》〈掬鹽品〉A.3.100./I,256-257)
(原載《法雨雜誌》第一期,2005.8.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