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10 08:21:58
學習次第 : 初階
禪修手冊 安般念(入.出息念)修法要點
一、靜坐時,身體以舒適1、自然2、身正直3、盤腿4或穩固的姿勢5。
二、閉眼6,放鬆身心7,自然呼吸8。
三、在鼻端9或鼻孔出口處周圍10選擇能感覺呼吸與皮膚接觸最明顯的11接觸點。
四、12持續地覺知經過接觸點13上的入.出息(呼吸)。
五、不要跟隨氣息進入體內或出到體外14;只覺知於接觸點上的入.出息。調節呼吸,漸次平息風相(可以聽到呼吸聲)、喘相(呼吸不順)、氣相(可以感覺到呼吸),心愈靜、愈集中,息相(微息,呼吸若有若無),愈顯著,以自然得到細呼吸為安定相,靠近禪那。
六、行、住、坐、臥持續覺知15,如此入息、出息,避免間斷16。
【 說 明 】
注1︰「舒適」:坐姿舒適,則心易覺知,不會被身體的不適所擾。因此,腿痛痛到不能忍受時,可以換腿(換腿的同時應繼續保持呼吸的覺知)。
注2︰「自然」:坐姿應自然,不應勉強;否則不能持久,且易生病痛。
注3︰「身正直」:坐姿應正直。頭頸正直,下顎微收,舌輕抵上顎;背脊端正,兩肩平垂;胸部微張,小腹(肚臍)向前凸。
注4︰「盤腿」:雙盤腿、單盤腿,也可以依個人的習慣或身體的狀況,兩腿分開並排平貼地面、或側坐等。
注5︰「穩固」:以最穩固的坐姿靜坐,則最能持久。
注6︰「閉眼」:閉兩眼,較不易分心。閉眼時,勿兩眼一直往視鼻端,以免眼痛。若不習慣閉眼,或閉眼會昏沈的人,可以睜眼或半睜眼。
注7︰「放鬆身心」:若身心緊繃,則心難以平靜,修行不易收效,而且易生病痛。
注8︰「自然呼吸」:安坐後,最初可以先慢慢做幾次深呼吸,然後應保持自然平順的呼吸,不應加以任何控制。若控制呼吸,或過度專注,則易引生頭痛、胸部不適等問題。
注9︰「鼻端」:鼻子正下方「人中」或它的附近部位的任何一點,都可作為覺知入.出息所依靠的接觸點。
注10︰「鼻孔出口處周圍」:接觸點亦可選在兩鼻孔之間的鼻中隔的外緣或一側鼻孔邊緣上的任何一點;或一側鼻孔;或同時注意兩側鼻孔(的入.出息)。
注11︰「接觸最明顯」:接觸點應選在入.出息的感覺最清楚的那一點。既已選定接觸點之後,最好每次固定覺知於經過該點上的息,不應輕易更換到其他點,如此對定力的培育有很大的幫助。然而,若選一側鼻孔邊緣的某點為接觸點時,覺知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因為身體自動更換到對側鼻孔呼吸,而難以感覺入.出息。此時可更換到對側鼻孔邊緣的某點為接觸點,並繼續覺知經過該點(新接觸點)的息。儘管可以如此,仍不應頻頻更換接觸點;守在一個接觸點至少應持續三十分鐘以上,不得已時才能更換接觸點,否則不易培育穩固的定力。
注12︰「接觸點」:必須將心固守在一點(接觸點)的理由是:為了避免心隨著呼吸進出。心只覺知於經過接觸點上的息而不隨著息進出;就好像守城人只覺知於經過城門下的過客,而不去注意尚未走到城門,或已經走過城門的人一樣。但是有些人無法守住固定的接觸點或無法感覺任何接觸點;對於這些人而言,只要他們能感覺到入.出息或能知道入.出息,即已足夠;他們只需持續地感覺或知道入.出息本身,不必要依靠接觸點。
注13︰「持續地覺知入.出息」:妄想生時,不必理會妄想;覺察到妄想,立即回來覺知入.出息。如此不斷練習,一再尋(專注目標)、伺(繼續專注目標)於觸到鼻端上的「氣息」。
注14︰「不要跟隨氣息進出」:若隨息進出,則不易培育穩固的定力。
注15︰「行、住、坐、臥持續覺知」:避免間斷,持續修行,則能迅速培育起穩固的定力。故應禁語、放下萬緣、止息思慮,則必然日起有功。
注16︰若漸漸得定,鼻端的「禪相」(nimitta﹐obhāsa﹐禪相就是氣息)會出現,不要看它,直至禪相由灰暗變明亮,乃至透明時,才投入禪相。(通常須要數日乃至數年培育定力,得定之後也要保任(持續復習)。) 禪相呈現透明狀時,心自然被禪相吸入而入定,或者將心投向禪相(看禪相)而入定。出定後檢察五禪支(注意力放在心(髒),約一秒鐘)。進入初禪後,若要晉升更高的禪那,則出定後,捨棄尋伺等禪支,再入較高的禪定。初禪有尋、伺、喜、樂、一心;第二禪只有喜、樂、一心;第三禪只有樂、一心;第四禪只有一心、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