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06 02:45:38
學習次第 : 進階

因果的奧秘(19

    丙七、何取何舍

    是故現前似少安樂,然果熟時,雖非所欲,淚流覆面而須忍受,如是之業是非應作。若受果時,能感受用無罪喜樂,如是之業是所應行。

    我們事先要知道何者應作、何者應止。這一段即指出了取捨的標準。

    論中說:因此,如果現前看似有一些安樂,但果報成熟時,雖然不想接受,也必須淚流滿面地忍受,像這種業就不應造作。如果受報時能感得受用無罪的安樂,像這種業就應當行持。

    總之,對於能感召未來痛苦的業應當禁止,對於能感召未來安樂的業應當精進。人應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如果沒有因果的遠見,往往會為了暫時的少許安樂,而毀壞未來生生世世的前途。所以,為了未來的福樂,應儘量斷除惡業,竭力行持善業。

    《集法句經》說:

    往昔,佛走到一條河邊,看見一位漁夫正在殺魚,佛便問他:你最怕什麼?他說:我最怕痛苦。佛說:你不要做傷害有情的事,不要使眾生受苦。使眾生痛苦,你也無法獲得安樂。然後,佛說了下面這些話:

    《集法句》雲:若汝怖畏苦,汝不愛樂苦,於現或不現,莫作諸惡業。設已作惡業,或當作亦然,汝雖急起逃,然不能脫苦。任其居何處,無業不能至,非空非海內,亦非入山中。

    《集法句經》說:如果你害怕痛苦、不喜歡痛苦,那麼無論在明處或暗處都不要造惡業。如果已經造下惡業或者將來造惡,那麼在業力成熟時,即使你急起奔逃,也不可能逃脫惡業的苦報。不論你藏匿在何處,決定沒有業所不能到的地方,非空不能到,非海不能到,也非山中不能到。

    又雲:諸少慧愚稚,于自如怨敵,現行諸惡業,能感辛楚果。

    經中又說:對於取捨之處愚蒙的智慧淺薄者,對待自己就如同對怨敵一樣地損害。他們現在所造的種種惡業,能感召未來苦楚的果報。這樣自損很不應理。真正想為自己創造美好未來的智者,應當按以下所說來取捨:

    “作何能逼惱,淚覆面泣哭,別別受異熟,莫作此業善。作何無逼惱,歡喜意欣悅,別別受異熟,作此業善哉。

    “何種業在造作之後能生逼惱,令你淚流滿面地別別領受它的異熟果報,這種業你不去作就很好。何種業在造作之後沒有逼惱,使人內心安祥喜悅,別別地感受安樂異熟,這種業你去做就很好。

    下面這一頌有一段緣起:

    往昔,王舍城中來了一位餓鬼,他對舍利子說:聖者,我曾經是王舍城中的富商,因為慳吝而造下受生餓鬼的各種惡業,因此死後墮入鬼道。我很想讓我的親人對佛和僧眾多作美食等的供養。說了諸如此類的話。佛為了顯示業果,而教誡弟子們:

    “自欲安樂故,掉舉作惡業,此惡業異熟,當哭泣領受。

    “自己本來想要希求安樂,卻在放逸之中造作身口意的惡業。須知業無虛棄,這個惡業的異熟果,將來自己是要哭著領受的。

    又雲:惡業雖現前,非定如刀割,然眾生惡業,於他世現起。

    經中又說:雖然現前造惡業時,不一定像刀割般受苦,但這個惡業在後世決定會現起慘烈的苦果。比如:現在殺雞,造業時並無大苦,但將來業力成熟,墮入眾合地獄、被兩山夾逼時,全身一切孔穴都會血流湧注,慘不忍睹。

    “由其諸惡業,各受辛異熟,是故諸眾生,於他世了知。如從鐵起鏽,鏽起食其鐵,如是未觀作,自業感惡趣。

    以諸惡業,決定會別別感受痛苦的異熟,所以眾生在他世才知道果報的嚴厲。就像一塊鐵生銹,最初雖不明顯,但鐵銹一旦擴散開來,就會把鐵完全侵蝕毀壞。同樣,不觀察而造惡業,將因自業成熟而不得不感生惡趣。比如:盜用常住財物,相續中因此生起罪業染汙,如果不勵力懺悔,這個罪垢一直增長,最後會把相續完全毀壞,根身器界完全變成地獄的苦相。論中將這個過程比喻為如從鐵起鏽,鏽起食其鐵

    以上都是告誡行人應知果慎因。如果造某種業時,暫時似乎安樂,而業果成熟時卻須淚流滿面地受苦,這種業應當禁止不造。比如:平民與王妃私通,暫時似乎快樂,但最後卻須哭著接受酷刑的懲罰,毀壞自己的身體與壽命。

    丙八、引古德教授說明修行業果之合理

    康壟巴謂樸窮瓦雲:善知識說,惟有業果是極緊要,現今講說、聽聞、修習,皆非貴重,我念惟此極難修持。樸窮瓦亦雲:實爾。

    康壟巴對樸窮瓦說:善知識仲敦巴曾說,唯有業果極為緊要,可是現今人們對業果的講說、聽聞和修習都不是那麼重視,但我認為單單這個業果也是極難修持的。樸窮瓦也說:確實如此。

    “講聞修習皆非貴重:比如,現在宣說業因果時,許多人認為這裏沒有一個可修持的甚深之法,所以不論聽聞或修習,都不見人們重視此法。

    又敦巴雲:覺沃瓦心莫寬大,此緣起微細。

    仲敦巴仁波切說:仁者,你的心不要太粗大,這個緣起是很微細的。這也告訴我們,取捨因果務必小心謹慎。心粗大,就不能細緻地把握,依靠小的方面容易造成大過患。蓮花生大士也教誡說:見解要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要比麵粉細。如果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放逸而行,也是業果愚的表現,說明對細微業果不重視。

    樸窮瓦雲:我至老時,依附賢愚。

    樸窮瓦說:到了年老時,我是依附《賢愚因緣經》而修行的。

    霞惹瓦雲:隨有何過,佛不報怨,是方所惡、宅舍所感,皆說是由作如此業,於此中生。

    霞惹瓦說:不論有何種過患,佛從不抱怨這是因地方所導致的過失,或是因舍宅所感召的過失。佛都是說:這是由於造作如是業,所以從中產生如是果。意思是,佛陀唯說業果。既然佛都處處以業果來說明、決定,作為佛弟子的我們,平時看待一切現象、希求一切樂果,也應唯一緣業果來思惟、抉擇、修持。

    理論:業果(有法)理應按照古德教言而取捨,因為你必須取捨因果,而古德教言又是對業果獲得定解的詞句之故。

    比喻:世間耕種等方法,必須遵循老人們所傳的經驗。

    以上總示宣說完畢。

    乙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分八:一、罪業不可放置,須勵力懺悔二、墮罪還出三、以四力懺悔罪業四、有關惡淨之理的難答五、最初即須精勤防護令不犯六、凡所了知的,須以不放逸修行之比喻七、凡所了知的須實修之義八、讚歎正見、教誡珍惜業果之法

    丙一、罪業不可放置,須勵力修懺悔

    第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者。如是勵力,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須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

    如是雖然努力想使惡業不染汙相續,但由於放逸、煩惱熾盛等種種原因,假使有所違犯,也決定不能放置不管,而必須努力修持大悲大師所說的罪業還出方便。

    “還出方便,即出罪方便。此處稱佛為大悲大師,是因為佛悲憫犯罪眾生而指點眾多出苦方便的緣故。大師所說,即《地藏十輪經》《正法念住經》《金光明經》等中所說。

    理證:罪墮(有法)必須懺悔,因為不可不思而放置的緣故。

    “對罪業不可不思而放置成立,因為放置罪業將產生不悅意果報,對產生功德有損害以及會障礙僧眾作羯磨等,而懺悔則能產生相應的種種功德的緣故。

    比喻:中毒或得病須以醫藥及時治療遣除。

    以下,對上述懺悔的必要性再稍加闡述:

    首先,須了知目前我們相續中業力的狀況。從時間上來看,不只是這一世,從無始以來到今生,其間有無量生世,我們每一世都造過許多罪業。《地藏經》中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合計我們往昔所造一切罪業,如果罪業有體相,則盡虛空界也不能容受。從種類上來看,我們對別解脫戒、菩薩戒、三昧耶戒,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違犯,造罪種類也是無量無邊。從業的規律來看,已造業不失壞。如果未以對治力懺悔,這些業始終都會存在我們相續中。因此,我們的相續確實是危機四伏,如同埋伏了無數個等待引爆的核彈頭。

    這些黑業會造成何種影響呢?可以說是過患無窮。具體來說,這些業將會形成報障,業力一旦成熟,造業者就會墮入三惡趣中,千百萬年感受深重痛苦,這是異熟果。而且,如果不懺除相續中的黑業習氣,異熟苦果將會一再地反復現行,又因殺生、不與取等黑業,而會現前短命、多病、貧窮等等厄運,這就是造作和領受等流果。從增上果來說,眾生相續中的黑業力,會感召器世界的災難。所以,如果不勵力懺悔,我們的根身、器界、造作、感受,決定無法避免災難性的結局。因此,目前最要緊的,就是修懺悔法。平常皮膚上紮入一根刺,我們都會趕緊將它挑除,而過患比前者嚴重千百萬倍的黑業正在相續中逐漸增上,我們為什麼反而置之不理、毫不在乎呢?再不好好懺悔,最後確實只有淚流滿面地自食苦果。

    從修道來說,我們雖想獲得成就,但是不懺除業障,地道功德絲毫也不可能現前。大恩上師在《忠言心之明點》中說:自續佛性如晶鏡,忽然障塵極遮蔽。所以,對末法時代障重凡夫來說,首先不修懺悔,恐怕無法成就。從尋求安樂來說,黑業能障人天增上生安樂和三乘決定勝解脫,所以欲求安樂,當前最重要的,是破除與安樂相違的業障。從聖教來說,我們都希望聖教興盛,但是若不共同努力懺除業障,聖教也不可能興盛廣大,而且會逐漸衰微。

    有人擔心:相續中罪業充滿,能否懺除呢?決定能懺除!因為罪業畢竟不是實有的法,它只是由忽爾的迷亂習氣暫時造成的有為法,如果能以具足四種對治力懺悔,決定能夠清淨,所以對此應有信心。比如:以前指鬘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後來,他依靠懺悔而清淨業障,現生便證得阿羅漢果。未生怨王殺父,造了五無間罪,後來也以懺悔而清淨罪業,如拍皮球彈起一般,很快就出離地獄、獲得解脫。

    古德說:罪業本無功德,但以懺悔可以清淨,就是它的功德。我們如果能再再懺悔,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都能清淨。至心懺悔一次,也能清淨千劫之中所造的罪業。《金光經》說:何人千劫中,若造嚴重罪,一次極力懺,諸罪得清淨。《彌勒獅吼請問經》也說:無知所造罪,一切當懺悔,智者若懺罪,不與業同住。《毗奈耶經》說:何者造罪業,善業可遮彼,如離雲日月,照耀此世間。《地藏十輪經》說:於我法中,有二種人,名無所犯。一者,稟性專精,本來不犯;二者,犯已慚愧,髮露懺悔。此二種人,於我法中,名為勇健得清淨者。(佛說在我的教法中有兩種人,名為無所犯。一種是本來不犯之人,另一種是犯後慚愧、髮露懺悔之人。這兩種人在我的教法中,名為勇健得清淨者。)

    丙二、墮罪還出

    此複墮罪還出之理,應如三種律儀別說。

    墮罪還出之理,應當按小乘別解脫律儀、菩薩乘律儀、密乘三昧耶律儀之中別別所說來瞭解。這些內容分別見於小乘、菩薩乘、密乘的戒律經續,主要有六個方面:一、依靠何者為懺悔對境;二、何種人必須懺悔;三、所懺的罪業;四、以何種方法懺悔;五、懺悔的功德;六、不懺悔的過患。對此,須從大小乘經論中一一尋求瞭解。別解脫戒與菩薩戒的簡要歸納,在中士道和上士道中將會宣說。

    丙三、以四力懺悔罪業分二:一、略說二、別別廣說四力

    丁一、略說

    諸惡還出者,應由四力。《開示四法經》雲: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開示四法經》中,佛對彌勒菩薩說:慈氏,假使諸菩薩成就四法,便能映覆已造的惡業增長。哪四法呢?就是能破壞現行力、能對治現行力、能遮止罪惡力、依止力。

    作已增長業者,是順定受,若能映此,況不定業。

    如前經所說,作已增長業是順定受業,以四力懺悔都能映覆,何況是對輕微的不定業,自然更能映覆。以重例輕便知。

    理證:懺悔罪業者,必須以四力淨除罪業,因為依靠四力尚可映覆順定受業,不定業更不必言的緣故。

    比喻:以象、馬、車、步等四兵,可以勝伏勁敵。

    丁二、別別廣說四力分四:一、能破壞現行力修持之理二、能對治現行力修持之理三、能遮止罪惡力四、依止力

    戊一、能破壞現行力修持之理

    此中初力者,謂於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多起追悔。欲生此者,須多修習感異熟等三果道理。修持之時,應由《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二種悔除。

    這一段說明初力——能破壞現行力的體性、因和懺悔儀軌。

    能破壞現行力的體性,即:對往昔無始以來所作的不善業,多起追悔。所以,初力的體性,是對罪業追悔的善心所。

    能破壞現行力的因,即:反復修習感現異熟、等流、增上三果的道理。本論著重強調,多思惟異熟能引起追悔心。如果廣說,就是再再思惟所造罪業別別的因、體性、果報這三者的過患。比如:《付法藏因緣傳》中,有一位比丘,當嫂嫂到寺院給他送飲食時,他欲火熾猛,犯了淫戒。不久,他便後悔而生起很大的羞恥心。他說:我真是愚癡,造了這樣的惡業。我現在決定不是沙門釋子!說完便把衣缽放在三奇杖上,四處遊行,而且大聲說:我是罪人,不應再穿佛法染色衣!我已造了重罪,決定墮入地獄!我要到何處才能獲得救護呀!

    應當像這樣觀想自己所造罪業,就像健康的人中毒一樣。自己已經造下這樣的罪業,就應深深慚愧羞恥,並且反復思惟將來決定墮入惡趣,應自問:對八熱地獄等果報忍受得了嗎?領受等流果、造作等流果會是何種果報?這樣反復思惟,直到茶飯不思、心驚肉跳、無法安住。應當這樣發起猛利的追悔心和恐懼心。

    比如:阿闍世王(未生怨王)為奪取王位,害死了親生父親。在他成為國王後不久,心裏便生起悔惱,全身發熱,因發熱而導致全身生瘡,臭不可聞。他知道這是殺父的花報現前,地獄果報也快到了。幾位大臣前來探病,問他:大王,您為何如此憂愁、憔悴,您是身苦還是心苦?

    他說:我現在身心怎能不苦呢?我的父王是無辜的,我卻殺害他。我從智者那裏聽說,世上有五種人不能解脫地獄罪報,就是造下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人。我造了五逆重罪,已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的罪業,叫我身心如何不痛苦呢?(見《涅槃經》十九、二十卷。)應當像這樣反復思惟罪業的過患,發起追悔之心。

    宗密大師《圓覺經修證儀》中說:然欲懺時,先於事懺門中,披肝露膽,決見報應之義,如指掌中,悚懼恐惶,戰灼流汗,口陳罪狀,心徹罪根。根拔苗枯,全成善性,然後理懺,以契真源。

    懺悔儀軌,即《勝金光明懺》和《三十五佛懺》。漢地晚課中的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其中包括三十五佛懺。為什麼是八十八佛懺呢?這是宋朝一位從西域來的不動法師所編集,這位法師是修密教金剛部的。在《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有五十三佛名號,在《決定毗尼經》中有三十五佛名號,不動法師將二者合集為一,成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當年,宗大師也是修三十五佛懺悔罪業。傳記上說:宗大師閉關專修時,在一塊石板上,以大禮拜禮敬三十五佛,一邊禮拜,一邊念誦三十五佛名號。因為宗大師禮佛修懺不怕艱苦,一味地精進,以致於手腳皮膚破裂,而且在石板上留下了禮拜的凹痕和額頭的印紋。

    宗大師拜三十五佛時,常常感得三十五佛現身加持,但大師每次見到的三十五佛都沒有頭部,於是,他便請問本尊。本尊說:你念的佛號不全,憶念佛的功德不圓滿,所以無法見到諸佛的圓滿相。以後你必須在佛號前加念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樣才能見到圓滿的佛身。

    以後,大師每次修懺時,都遵照本尊的教導,如法念誦,果然每次都見到三十五佛的圓滿相,每尊佛都是光明相好、莊嚴無比。宗大師也依此造了三十五佛懺的觀修儀軌。

    以理論歸納上述內容:

    能破壞現行力(有法)極其重要,因為此力不具足則不能間斷罪業的增長,而且雖然懺悔也不能達到扼要的緣故。

    比喻:

    服食毒藥之後,如果對此有追悔心,將來就不會再服,而且為了排毒,將會精勤地依止醫生及藥物。

    戊二、能對治現行力修持之理分六:一、依甚深經二、依解空性三、依誦密咒四、依造形象五、依於供養六、依於名號

    第二力中分六:

    己一、依甚深經

    依止甚深經者,謂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等契經文句。

    依止甚深經典來對治罪業,就是受持讀誦般若經等契經的文句。

    舉例說明,《金剛經》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普賢行願品》說: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地藏菩薩本願經》說:縱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說:此經威神利益甚多,能除重罪,善願皆遂。

    下麵講一則公案:

    宋朝的范仲淹,在母親去世後第二十一天,夢見母親對他哭訴:我在陽間造惡,死後被泰山府君羈押,日夜受苦難言。你向來孝順,希望你念誦功德經來超拔我,千萬不可遲疑,否則我將永墮地獄,受無量苦。

    母親離去不久後,又回來囑咐他說:功德經就是金剛經。范仲淹哭著醒過來,趕緊沐浴齋戒,親自到玄墓禪林延請僧眾念七天經。

    到了第六天夜晚,又夢見母親對他說:因為你至誠禮懺,感動了觀音菩薩示現下凡,持誦了半卷經。我不但因此消除了宿世罪業,而且得以生天,這都是佛力所賜。明天早晨你進經堂去問,便會知道。

    范仲淹等法事做完後,以厚禮酬謝眾僧,而且詢問第六天持半卷經的是哪一位。眾人說:我們都是按數誦經,哪里有只念半卷經的道理?

    這時,有個和尚說:昨天大眾誦經時,我站著默看到第十六分,當時大人前來拈香,我便回廚房。現在您問起來,我才敢據實稟報。

    范仲淹聽後立即向他跪拜,和尚連忙說:莫!莫!忽然就騰空不見了。寺裏的僧眾和在家居士都讚歎瞻仰,敬佩不已!范仲淹因此建造了莫莫禪堂,以志靈異。

    通過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力,他人罪業都能消除,何況是自己的宿世罪業。對於其他大乘甚深經典都應如是信解。

    己二、依解空性

    勝解空性者,謂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深極忍可本來清淨。

    依止勝解空性來對治罪業,就是趣入無我光明的法性,深深忍可本來清淨。

    “能趣入是聞思修的方式,所趣入是無我(人無我與法無我)光明法性。《釋量論》說:心自性光明,諸垢是客塵。對罪業的三輪——能作、所作、作業證悟無自性,是清淨罪業最殊勝的方法。《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說: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佛說淨業障經》中記載:

    佛世時,有位比丘叫無垢光。一次,他乞食來到妓女家,妓女以邪咒加持食物,使他心智迷亂,因此犯了淫戒。

    他回到精舍之後,才清醒過來,內心生起很大的憂悔,全身發熱。他想:我為何犯了大戒?今後我不應再接受信施。我已是破戒之人,將會墮入地獄。

    他對同修談起自己的事,同修介紹他去文殊菩薩那裏尋求幫助,文殊菩薩又把他帶到佛前。

    佛問他:你有心犯淫嗎?

    他說:無心。

    佛說:你既然無心,怎麼會有犯呢?

    他說:我是後來生了貪欲心。

    佛問他:我平常不是說過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嗎?

    回答:是。

    佛又問他:你夢中受淫欲時,心中有沒有覺知?

    他說:有覺知。

    佛說:你犯淫欲時,不是由你的心覺知嗎?

    答:是由心覺知。

    “既然如此,醒時和做夢時犯淫有什麼差別呢?

    他說:無差別。

    佛說:我以往是不是說過一切諸法如夢?你認為如夢般的諸法真實嗎?

    “不真實。

    佛又問:醒時的心和夢中的心真實嗎?

    “都不真實。

    佛說:如果都不真實,那麼是實有法嗎?

    “不是實有法。

    佛進一步引導他:如果一個法無生,它有滅、有束縛、有解脫嗎?

    回答:無生之法,當然無滅、無束縛、無解脫。

    佛又告訴他:那麼,你認為無生之法會墮入地獄、餓鬼、旁生中嗎?

    他說:無生之法尚且無有,怎麼會墮三惡道呢?

    佛告訴他:一切諸法本性清淨,但是凡夫沒有智慧,於無有法不了知真如的緣故,妄自生起分別,以分別的緣故,墮入三惡道。

    佛又告訴比丘:諸法虛誑,如同野馬的緣故。諸法如夢,本性自在,逮清淨故。諸法究竟,如水中月、如泡沫等的緣故。諸法寂靜,沒有生死諸過患的緣故。……比丘當知,諸法如是不可宣說,所以往昔我坐菩提道場,無有所得。無一法有出有沒、有束縛有解脫,也無一法有障有纏、有憂有悔。為何這樣說呢?因為諸法清淨無有染汙的緣故。

    無垢光比丘聽了佛的開示之後,內心踴躍、悲喜交集。他合著掌,一心觀佛,口中說偈讚歎佛陀,表示自己的領悟。

    己三、依止密咒分三:一、未得淨罪相前應當念修二、淨罪相三、列舉密咒功德

    庚一、未得淨罪相前應當念修

    依念誦者,謂如儀軌念誦百字咒等諸殊勝陀羅尼。

    依止念誦對治罪業,即按儀軌念誦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楞嚴咒、大悲咒、准提咒、七佛滅罪真言等殊勝陀羅尼。

    《妙臂請問經》雲:如春林火猛焰熾,無勵遍燒諸草木,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猶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熾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誦光,炙照惡雪亦當盡。如黑暗中燃燈光,能遣黑暗罄無餘,千生增長諸惡暗,以念誦燈能速除。

    《妙臂請問經》中,以比喻描述密咒滅罪的神功時說:譬如:春天森林中的烈火熊熊燃燒,無勤便能燒盡一切草木,同樣,依靠戒風吹燃起的念誦之火,以大精進的烈焰,便能燒盡諸惡業。譬如:陽光照射著雪山,雪山經不起烈日的強照很快就會消溶,同樣,以戒日念誦的光芒照射,惡業的雪山也會被化盡。譬如:黑暗之中燃起明燈能無餘破除黑暗,同樣,千生以來所造的惡業黑暗,以念誦的明燈也能迅速遣除。(這段經文之中,再再說到必須具戒,對此生起定解很重要。戒是助緣,能增上咒力,故喻為風;戒是所依,能顯現咒力,故喻為日。應當這樣認識具戒和咒力的關係。)

    此複乃至見淨罪相,應當念誦。

    不論念誦何種滅罪的密咒,在見到淨罪相之前,應當精勤地念誦。

    庚二、淨罪相

    相者,《准提陀羅尼》說:若於夢中夢吐惡食,飲酪乳等及吐酪等,見出日月,遊行虛空,見火熾然及諸水牛,制伏黑人,見苾芻僧、苾芻尼僧,見出乳樹、象及牛王、山、獅子座及微妙宮,聽聞說法。

    淨罪之相,《准提陀羅尼》中說有以下諸相:一、夢見吐惡食;二、夢見飲牛奶、優酪乳等及吐酪等;三、夢見日出、月出;四、夢見在虛空中遊行;五、夢見自己的身體或衣服燃火;六、夢見水牛;七、夢見制伏黑人;八、夢見比丘僧與比丘尼僧;九、夢見樹出牛奶(或者夢見白檀香樹、紅檀香樹);十、夢見象、牛王、大山、獅子座;十一、夢見登微妙宮殿;十二、夢見聽法。

    以上所說,都是夢中的現相。和這些相比,淨罪的主要驗相是:煩惱減少,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增長,對佛法產生信解,法能融入自心,各方面能如法轉為道用修行,對業果增上信解,比以前注重取捨因果,大悲心增上等。這些內心的改變是真正的淨罪相,若不具足這些內相,依靠魔的邪加持也會出現上述夢相。所以,應以內在驗相為主。

    庚三、列舉密咒功德

    金剛薩埵心咒的功德: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金剛薩埵修法儀軌》中說:一切三世諸佛本性,上師金剛薩埵六字心咒,誰能聽到這個咒語,也是往昔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做過無量佛事的果報,而且將來往生金剛薩埵刹土,獲得諸佛加持,趣入大乘道,具足神通,現前勝觀智慧之眼,決定成為佛的究竟意子。《集經密續》中如是宣說。《金剛手續》說:如能如理念誦十萬遍心咒,便可清淨毀壞根本誓言的重罪。《歸攝本性後論》說:僅念一遍上師金剛薩埵心咒,即是對自己的大護持,並刹那獲得殊勝悉地。本尊中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喜金剛、時輪金剛及普巴金剛,都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往昔在因地發願說:願我未來世現證佛果時,若有眾生造五無間罪、破壞誓言,這些眾生若聞我名,作意於我,念誦百字咒王,則一切罪墮無餘清淨,此願不成就,終不證無上菩提。願我住在這些破戒者前,一切罪障悉能淨治!金剛薩埵現已成佛,故念修金剛薩埵本尊和心咒,便可清淨無邊罪障。總而言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攝集于金剛薩埵佛尊之中,一切密咒都歸攝于金剛薩埵六字心咒之中。因此密續中說,觀修念誦上師金剛薩埵功德不可思議。

    百字明的功德:

    《普賢上師言教》說:如果如此一心專注,並不摻雜庸俗之語,而一次性地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那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和失戒必定全部得以清淨,這是上師金剛薩埵親口允諾的。

    楞嚴咒的功德:

    《楞嚴經》中佛說: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大悲咒的功德:

    《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准提咒的功德:

    《大准提陀羅尼經》說:若有誦此陀羅尼咒滿十萬遍,夢中得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自見口中吐出黑物。若有重罪,誦滿二十萬遍,夢中亦見諸佛菩薩,亦複自見吐出黑物。若有五逆罪,不得如是善夢之者,宜應更誦滿七十萬遍,是時還得如前之相,乃至夢見吐出白色如酪飯等,當知此人即是罪滅,清淨之相。

    釋迦牟尼佛心咒的功德:

    《小般若經》中說:諸佛皆從此陀羅尼咒中生,釋迦佛亦依此陀羅尼咒之威力而成佛,觀世音依此現前菩薩勝果,僅以聽聞此陀羅尼咒也將無勤獲得廣大福德並清淨一切業障。若修密咒,則無有魔障而成就。

    己四、依於形象

    依形象者,謂於佛所獲得信心,造立形像。

    依靠形象對治罪業,就是對佛獲得信心而造立佛的形像。

    “于佛所獲得信心:說明不是假裝,而是真正對佛的功德生起信心。

    《佛說大乘功德經》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彌勒菩薩問佛:如果有人盜取佛塔物,盜取僧祗物、四方僧物或者現前僧物,此人自己受用或者送給他人,如己物想。世尊常說盜用佛塔物與僧物,罪業極重,但是眾生造罪之後,深自悔責,發起清淨信心而造立佛像,那麼這些罪業能不能因此滅除?

    佛說:如果眾生曾經盜用此物,後來自己省察而深懷慚愧,按原物價格的數倍償還,並且發誓以後不復再造。我現在為你說一個比喻:譬如,有窮人前面欠了很多債,後來忽遇伏藏,獲得無量寶貝,還債之後還有很多剩餘。此人也是如此,如果加倍償還且又造立佛像,就能免除苦報,永得安樂。

    《法華經》說: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白蓮花經》說:佛陀幻化多種相,為利有情行善法。因為所緣境如來三世平等智慧究竟的緣故,我們對佛生起信心,造立佛像,決定能獲得佛陀加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