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5/02 07:43:07
學習次第 : 進階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序 八
釋 知定
【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這是結說上面地獄罪報等事,略說而已,廣則窮劫難盡。略說地獄苦報的事,已是無量無邊,廣說則更加難盡。地獄的名號固然繁多,苦報的事尤為繁浩。因為在每一種地獄當中,所受苦楚的事,就有百千萬種,何況舉說多種地獄。眾生所以墮落地獄,遭受百千萬種苦楚者,都系由於一念妄念牽引之所成。如正法念處經雲:“雲何惡業,無量種種?皆因于心,相續流轉。如河滲流,漂諸眾生,令墮惡業果報之地。在於地獄,受極苦惱。此諸眾生,雲何如是?為心所誑,為愛所誑,故感百千種報,楚毒其身也。”地藏菩薩承佛的威神勢力,以及普賢菩薩所詢問,略說如上諸地獄業感苦報之事,若欲廣說地獄罪報等,縱然窮一劫極長的時間,亦難窮盡。科注雲:若欲廣解獄名罪報,及一一苦具,縱窮一劫之壽,亦不能盡。何也?眾生業力,不可思議。蓋由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業果地分,別處受苦,有百千億那由他數怖畏惡事。無有相似,不可譬類。只由眾生昔時,觸境生著起愛,今觸境穢惡受苦,故苦報、苦事、苦器,殊難悉舉。”
【如來讚歎品第六】
上文所說業緣、業感、獄名、三品,皆是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大威神勢力,所以佛世尊在忉利天宮人天大眾之前,特申讚歎。立這一品有二種原因:第一顯示地藏菩薩從無數劫以來的慈悲神力,第二就是勸未來世眾生供養地藏菩薩,能得無量無邊福德之利。梵語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Tathagata)等,譯為如來,是佛十號之一。真是真如,乘真如之道,從因向果來成正覺,所以叫做如來。行宗記雲:“真如平等,體離虛妄,故曰如實;乘履此法出現利生,故得此號。”大日經疏雲:“梵本怛他揭多。怛他是如義,揭多是來義,知解義、說義、去義,諸佛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今佛亦如是來,故名如來。一切諸佛如法實相知解,知己亦如法實相,為眾生說。今佛複如是,故名如實知者,亦名如實說者。一切諸佛得如是安樂性直至涅槃中,今佛亦如去,故名如去。”以口業稱美其功德,名之曰贊,贊文不足,再複稱揚,名之曰歎。因為地藏菩薩慈悲廣大,威德無窮,贊之歌詠不足盡其蘊,故再複而稱揚慨歎。這段文列在本經之第六,故名如來讚歎品第六。
以下這段文系屬大章第三,明度脫眾生的機緣。可以分為二大段,初是化主放光讚歎。次是閻王興問讚歎。寶雨經雲:“雲何菩薩能令稱歎?善男子!如月出現,能使人間城邑聚落諸刹帝利,婆羅門等,若男若女,悉皆稱讚。菩薩如是如月出現,為一切世間阿素洛健達縛等,悉皆稱讚!”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這是化主放光讚歎。上來明能化之主及所化的機,剛好完畢,世尊接著又再乘時放光讚歎,以明度脫之緣。爾時,即是說地獄名號及罪報之事完畢之時。所謂舉身放大光明,遍照萬億恒沙世界者,一方面表示這一段靈光,是恒沙世界的眾生,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只因無明遮蔽,不能顯發本有光輝,倘能萬緣放下,澄心內徹。得見本來人,自然與十方世界諸佛一樣光照大千。一方面是佛放光明的本意,是欲度化眾生,故佛光照恒沙界,在恒沙界裏的眾生,謠斯慈光,皆得果證的利益,或得初果,或得二三四果,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如摩訶般若經雲:“是時世尊,從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從足下千輻輪相中,放六百萬億光明。足十指、兩踝、兩膊、兩膝、兩髀、腰、脊、腹、脅、背、臍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項、口四十齒、鼻兩孔、兩眼、兩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從是諸光明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國土。從三千大千國土,遍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音聲,即是佛三十二相中的梵音相。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佛由於往昔口業清淨,故所出音聲亦清淨微妙,與大梵天王的音聲一樣。故法華文句雲:“佛報得清淨音聲最妙,號為梵音。”新婆沙論雲:“如來梵聲,佛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雅梵音,如羯羅頻伽鳥,及發深遠雷震聲,如帝釋鼓。”華嚴經雲:“演出清淨微妙梵音,宣暢最上無上正法,聞者歡喜後淨妙道。”長阿含經雲:“時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其音遍周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智論亦雲:“如梵王五種聲,而從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澈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欲聞無厭。”佛所以大梵音聲告諸菩薩及天龍八部眾乃至人非人等者,一方面欲是經廣行流布,于未來世利益一切眾生。一方面是佛的梵音清澈,聽者不厭,聞者欲樂。用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累生累劫,慈悲救苦的事,更易收是經流通神妙利益之特效。地藏菩薩于十方世界,所作種種利生事業,都是廣博無比,非心可思,非言可議,現種種威神慈悲勢力,度脫一切罪苦眾生,尤以地獄趣為當務之急,故說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這是令在會大眾廣作方便護衛是經,俾令眾生獲解脫樂。佛在世時可以應機說教調伏一切,佛去世後,眾生無所依憑,唯有佛所說的聖法可為倚恃,但去聖時遙,魔強法弱之季,正法易被毀滅,是故世尊囑累諸大菩薩及天龍大眾,在佛滅度之後,要廣作方便,護衛如是甚深經典,令末法一切眾生有所依憑,修證聖道,而超出三界,享受涅槃的快樂。科注雲:“方便言廣作者,方便,乃菩薩二利之器,不可須臾暫離。故維摩雲:‘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否則,則縛矣。勸衛護是經者,以是眾生之良藥。譬如栴檀,能療人病,一切眾生,莫不願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賣之,無有買者。此經能令人得道,無不度者。吾般泥洹後,留在世間,無有視者;亦如栴檀束薪賣之,無有買者也。故法廣作方便,衛護流通,令一切罪苦眾生,寨無明源,拔生死根,出三塗之惡道,證三德之寂光。庶不負大士威神慈悲之力,救護罪苦之心也。”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這是當機請示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未來世一切眾生,能夠聽聞是法,而信受奉行。說是語已,即是佛出大音聲,告十方世界諸大菩薩等,要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未來世一切眾生,得證涅槃樂的說話之後。所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即是承命衛護是經的人。普廣菩薩在這法會當中,聞佛囑咐諸大菩薩,于未來世,要廣作方便,衛護是經,利益一切眾生,故即從座起,親承佛的遺命。所謂普廣,即是話從內心而發出的智慧,這種智慧是彌滿虛空的,所以叫做普。再從智導行,成就自他二利之德,這種德行,充塞法界,故名之曰廣。科注雲:“心是境體,普廣是用。心即法身,普即般若,廣即解脫。由此大士久證三德,廣濟群生,雖用不離體,而體藉用彰,故從用立名。若廣明其事,即同觀音十普。”(一、慈悲普。二、弘誓普。三、修行普。四、斷惑普。五、入法界普。六、神通普。七、方便普。八、說法普。九、供養諸佛普。十、成就眾生普。)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等,即是說普廣菩薩,今于忉利天宮法會之中,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大威神德。然而菩薩應世,度生為當急之務,地藏菩薩既然有這樣大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德,而其度脫眾生利樂人天種種因果殊勝之事,更加莫測高深,不但只欲聽聞威神勢力,而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亦所樂聞。佛菩薩的法言法化殊勝功德之事,非僅為利當前大眾,亦且為益未來末法眾生,俾令頂受佛語,依教修行,度脫三界。故此普廣特別請佛為說地藏菩薩利益眾生的事蹟。智論雲:“問:諸佛出於三界,不著世間,無有我,及我所,視外道、惡人、菩薩、阿羅漢、一等無異,雲何讚歎菩薩?答:佛雖無吾我,無有憎愛,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憐湣眾生,以大慈悲心,引導一切,故分別善人,而有所贊。亦欲破惡魔所願,以佛贊故,無量眾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皆成就佛道,是故諸佛讚歎菩薩。”況且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來,就能憐湣饒益一切眾生,曾作種種利生事業,度脫無數眾生,成就無量功德,宜乎佛陀大贊特贊。科注雲:“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能觀諸法畢竟空,亦能于眾生,有大慈悲。行生忍,不見眾生,行法忍,不著諸法。雖知涅槃是無上實法,而不取證。雖知眾生如幻如化,而能起身口意業,可謂志願弘曠,有大悲心,行如是事,甚為稀有。”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這是佛慈誡令誠諦而聽,當為略說地藏菩薩利生福德之事。因為下面所敍述饒益眾生的事,都是甚為稀有,所以在未說到正題的時候,首先誡令曰諦聽諦聽。所謂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即是勸令修持五戒十善,廣作六度萬行等,一切善利之事。福有攸歸,修齋持戒,自然感應道交的得享無量福樂。科注雲:“准四天王經:于六齋日,使者,太子天王,勤伺眾生,施行吉凶。若於此日,淨心守齋,歸敬禮供地藏菩薩,諸天為遣善神,營衛門戶,凶疫眾邪,陰謀消滅,夜無惡夢。縣官盜賊,水火災變,終而不害。臨其壽終,迎其魂神,上生天上。天上福德,所願自然。七寶宮殿,在意所之。壽終,下生侯王之家,顏色煒煒,見者心歡。逢佛值法,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斂情攝欲,六齋使然。正利益人天福德事也。”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這是當機仰承聖旨,願聞法要。
以下廣明利益事,分為兩大段:初是廣說利益,次是普廣請問經名。在初段先分為二:甲廣說利益的事,乙總結威神之力。甲方又分為二:A、通示聞名等益,B、別示久病等益。A節又分為二:子供養得福,醜譏毀獲報。子供養得福又複分而為四節:一聞名贊禮福,今初。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這是供養得福中之第一聞名贊禮戀慕而得福也。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對得聞佛法的在家出家四眾弟子之通稱。凡對於世間一切好事、美事、有利益於人,推廣以致一切含識之事,乃至勤修五戒十善,廣作六度萬行的男子女人,都可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金剛經六譯疏記雲:“善男善女,有二義:一以人稱,是四眾人也。一以法喻,以羅漢性剛直,能自善不能化人,表為善男子。菩薩性柔和慈悲,能自化化人,種佛善根,紹隆佛種,表為善女人。今謂事佛者,皆曰善男信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名善男女,反之,就叫做惡男女了。善有清升獲樂之功,惡感墮落苦報之事,是故宜為好事,莫作罪業。所以閻羅王海敕罪人雲:“汝等今去,為人家作子,當念孝順,報父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篤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諸功德,莫複作惡,還來至此。”佛在世時,度化眾生,佛自為之,佛滅度後,必籍法化,是以佛說一切法,必為未來世眾生。在未來世中,若有善男信女,聞是地藏菩薩的大名,或稱聖號,或合掌恭敬,或稱揚讚歎,或五體投地作禮,或依戀仰慕;像這種人,興任何一種禮敬之心,均可超越三十劫的重大罪障。因為地藏菩薩自從母墮,發心救拔,而發無上菩提心以來,經歷無數劫,成就無量眾生。具諸功德,巍巍無比,欲以口宣,窮劫不盡,是以能令合掌等,皆獲殊勝妙益,故能超越三十劫的重大罪業。科注雲:“言由聞地藏之名而合掌等,得其善名也。蓋大士之名,萬行萬德莊嚴。自最初一念救母孝思,便為六道救苦發心根源,已深廣無涯際矣。迨今十一大劫已來,若欲分別,窮劫不盡。故合掌等,皆超劫罪。如耆婆攬草,無非藥者,普能愈病。一切具足,如如意珠,盡滿其願。合掌,表權實一體,九界是權,佛界是實。今既開顯,生佛一體,此身業供養。或贊相好微妙,或歎功德洪深,此口業供養。稽首著地,五輪俱圓,了性空寂,感應道交,乃三業普供。眷戀系慕,心心無間,或想菩薩之威德,或申自己之悲哀;此意業供養也。是人,點上聞名合掌等者,均能超越三十劫之重罪,此非不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歟。”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這是供養得福中之第二塑畫形像瞻禮獲福也。彩畫形像,即是以七彩的顏色,繪畫佛菩薩的聖相,五色縗染,法相莊嚴,能令見者生敬而獲福。土、石、膠、漆、金、銀、銅、鐵、都是塑造聖像的原料,前四價廉而質不堅,後四雖則堅剛不異,而價格貴賤不同。此八種原料,最貴者金,最堅者鐵,最賤而最不牢者為土。若末世中有善男或信女,或彩繪地藏菩薩形像,或以土石膠漆,或用金銀銅鐵而鑄造地藏菩薩的聖像,令到後來的眾生,或瞻仰尊容,或禮拜聖像,或瞻仰,或僅禮拜依投。當知這一種人舍是身命,以後一百次往返的生於三十三天,永遠不致墮於惡道。等到天福享盡,下生人間,猶為國王,對於瞻禮聖像的功德大利,永遠不會亡失。造像功德經雲:依諸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彌勒!經雲:若有人以眾雜彩,而為繢飾,或複鎔鑄金銀銅鐵鉛錫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複雜以真珠螺貝綿繡織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隨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極小如一指大,能令見者知是尊容,其人福報,我今當說。彌勒!如是之人,於生死中,雖複流轉,終不生在貧窮之家。亦不生邊地小國下劣種姓孤獨之家,乃至以願力故,不生迷流卑賤不淨邪見之家。是人常生轉輪聖王有大勢力種姓之家,或生淨行婆羅,富貴自在無過失家。所生之處,常遇諸佛承事供養。或得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或作轉輪聖王,七寶成就,千子具足,騰空而行,化四天下,盡其壽命,自在豐樂。或作帝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樂,靡不皆受,如是福報,相續不絕。所生之處,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複不受黃門二形卑賤之身。形受之身,無諸醜惡。目不盲眇。耳不聾聵,鼻不曲戾。口不喎斜。唇不下垂,亦不皺澀。齒不櫬缺,不異不黃。舌不短急。項無瘤癭。形不傴僂。色不斑駁。臂不短促。足不饐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長,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無有。其身端正,面貌圓滿。發紺青色,軟澤光淨。唇如丹果,目若青蓮,舌相廣長,齒白齊密。發言巧妙,能令聞者,無不喜悅。臂肘傭長,掌平坦厚,腰髀充實,胸臆廣大,手足柔軟,如兜羅綿。諸相具足,無所缺減,如那羅延天,有大筋力。”關於造像的功德,不但造像功德經這樣說,就是造立形像等經,亦說造佛菩薩像有十四種大功德的利益。如彼經說:“天下人民,能作佛菩薩的形像,能獲如下種種利益:1、其後世世所生之處,眼目淨潔,面貌端政,身體手足,常好柔軟;生於天上,亦複淨潔,諸天中勝,眼目面貌,甚好無比。2、所生之處,無有諸惡,身體具足,死後得生第七梵天,複勝餘天,形貌端正,絕好無比,為諸天所敬。3、後世常生勢尊貴家,受其氣力,與世絕異,在所生處,不墮貧家。4、後世所生,身形殊妙,紫磨金色,端政無比,常為諸人所共敬愛。5、後世生處,常在富貴之家,財產珍寶,不可稱數,常為父母兄弟宗族之所愛重。6、後世若生閻浮提中,常生帝王公侯賢善之家。7、後世得作帝王特尊,勝諸國王。當為諸王之所歸仰。8、後世得作遮迦越王,四天下諸王皆臣屬之。9、後世得作遮迦越王,飛行天上,複下自恣,在所施為,無所不至。10、後世生於第七梵天,壽一劫余,智慧尊勝無上,無能及者。于梵天壽盡,當複來下,生於孝順有道法家。11、後所生處,常為父母之所愛重,壽終複得生於天上。12、死後不復墮三惡道,當自守意,常欲求佛。13、後世生處,尊重於經,意欲常持雜好香花,雜好繒彩,燈火光明,諸天下中,名好珍寶,奉上佛塔。後無數劫,會當得佛涅槃之道。人有出意,持妙珍寶,所愛重物,奉上佛者,非餘凡人,皆是前世作佛形像者,習菩薩道者。14、作佛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時,不可稱數……其有眾生見佛菩薩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歸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復入於三途,得生天上,天上壽盡,複生世間勢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稱數。會當得佛涅槃之道。”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等物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女人世界,何況複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這是供養得福中第三之一,厭惡女身而供養地藏菩薩圖像,皆遂願獲福。為甚麼要厭惡女身呢?在世間法來講,女人的確有很多地方是沒有男人方便的,而且在諸經中佛也很詳細的敍述女身所以值得厭惡的所以然。因為女身多障多礙的原故,所以法藏等比丘,在因地修行時發願:成佛時國土無有女人。大智度論法華經等謂女身有五障:一不得作梵天王,清淨垢染不同故。二不得作帝釋,少欲多欲差殊故。三不得作魔王,剛強懦弱相異故,四不得作轉輪聖王,仁慈嫉妒迥絕故。五不得作佛,萬德圓備煩惱纏縛各別故。如超日明三昧經雲:“有長者女,名曰慧施,與五百女人俱,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聞說斯超日明定,喜踴無量,前白佛言:我今女身,願發無上真正道意,欲轉女像,疾成正覺,度脫十方。有一比丘名曰上度,謂慧施曰:不可女身得成佛道也。所以者何?女有三事隔五事礙。何謂三?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長大難子是謂三。何謂五礙?一曰女人不得作天帝釋。所以者何?勇猛少欲乃得為男。雜惡多態故,為女人不得作天帝釋。二曰不得作梵天,所以者何?奉清淨行,無有垢穢,修四等心,若四禪乃升梵天。淫恣無節故,為女人不作梵天。三曰不得作魔天,所以者何?十喜具足,尊敬三寶,孝事二親,謙順長老,乃得魔天。輕慢不順,毀失正教故,為女人不得作魔天。四曰不得作轉輪聖王,所以者何?行菩薩道,慈湣群萌,奉養三尊,先聖師父,乃得轉輪王,主四天下,教化人民普行十善,遵崇道德,為法王教。匿態有八十四,無有清淨行故,為女人不得作聖帝。五曰女人不得作佛,所以者何?行菩薩心湣念一切,大慈大悲,被大乘鎧,消五陰,化六衰,廣六度,了深慧行,空無相願,越三脫門,解無我人,無壽無命,曉了本無,不起法忍。分別一切,如幻如化,如夢如影,芭蕉聚沫,野馬電焰,水中之月,五處本無,無三越想,乃得成佛。而著色欲,淖情匿態,身口意異故,為女人不得作佛。”玉耶經雲:“女人身中有十惡事:何等為十?一者女人初生墮地,父母不喜。二者養育視無滋味。三者女人心常畏人。四者父母恒憂嫁娶。五者與父母生相離別。六者常畏女婿視其顏色,歡悅則喜,嗔恚則懼。七者懷妊產生甚難。八者小為父母所檢錄。九者中為夫婿所制。十者年老為兒孫所呵。從生至終,不得自在。是為十事,女人不自覺知。”藥師經雲:“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因為女身有種種過患,故此厭惡女身。這段文可以分為四節:初從若有女人下,至錢寶物等供養,是敍述因厭女身而興供養。二從是善女人下,至何況複受,是敍述因厭女身而修供養之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以後,百千萬劫,更不生於有女人的世界。三從除非慈願力下,至度脫眾生,是敍述除了這個善女人,為了度脫眾生的緣故,願不轉變女身,此是例外。四從承斯供養下,至不受女身,是結示承此厭女身,而修供養的功德力,以及地藏菩薩威神之力,以後的百千萬劫,更不復再受女身。現在逐節向下解釋:初若下八字,是興供之意,為厭惡女身之故。盡心下,敍述供養之法,廣則無量,主要有財法二種。雖則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但是最重要的,仍然要有殷重誠敬之心。心誠則能感應道交。這殷重誠敬之心,是從最深處而啟發,最淨最端,無染無雜,名叫盡心,亦名深心。畫像,是用五彩或七彩在紙上,或布絹之上,而圖繪地藏菩薩之聖像。以土膠漆而成的叫做塑像,以木石而刻成的叫做雕像。以金銀銅鐵而治成的叫做鑄像。無論是設畫像、塑像、雕像或鑄像,而興供養,日日如是,不退不移,則可謂心心堅固,念念精勤。華香幢幡,是擺供之物,飲食是滋養之物,衣服繒彩是遮羞避寒之物,錢財珍玩是寶物,這些物質,雖然儘是財物,但能舍如許多之物而興供養,是由深信之心而啟發,這深信的心是符合法理的。能夠這樣廣修供養,自然圓成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的妙諦。金銀寶物,人所愛惜,而能舍諸所愛,無所慳吝,故能獲殊勝之果報。次是善女人下,正敘果報之殊勝。是善女人難舍能舍,精誠盡心供養地藏菩薩,又能日日這樣的不屈不退,所以能夠盡此一期女報之身,以後的百千萬劫當中,永遠再不生在有女人的世界。所生的世界,既然女人尚且不有,何況複來三界受女人的身呢,這是絕對可以否決的。慈願力下,即是除了那一種人,以慈悲大願之力,為欲度化眾生的原故,仍然滿彼所願外,餘均不復再受女身。如摩耶夫人,以大幻願智法門,永為千佛之母。是以順愛法門,度脫眾生。婆須密多女,說離際法門,謂一切眾生,隨類是我,令得一切三昧。這是以逆愛法度化眾生。順逆雖則不同,而永現女身,度化眾生,令入佛智則是一也。四承斯下,結示供養地藏菩薩,終究不受女人之身。供養地藏之力,是承他力,及功德力,是承善習熏起現行精進之自力。自他之力互融互熏,故能成就不思議力,於百千萬億劫,永不再受女人之身。
【複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這是供養得福中第三之二,厭惡醜陋疾病之身,而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即得獲福。這裏也是分為四節:初從若有女人下,敍述瞻禮極短暫的時間,即可獲得極殊勝的果報。醜陋多疾病者,即是臭穢鄙惡,且多疾病之身。人的相貌妍麗與醜陋,是由於往昔作業的善惡所招感,而與現生所修持的心地無關。心善則可超升,化醜陋而為妍麗,如波斯匿王之女。心惡則遭遇墮落,變妍麗而成醜陋,如優多羅之母。生而賢慧者,如黃帝時之嫫母,與齊國無鹽女,皆天下的醜女也,雖醜無妨。生而嫉妒者,如唐朝時之武則天與楊貴妃皆天下之美人也,雖美何益!但形貌端正,色澤殊妙,可以令見者歡喜而生敬,是以輪王具大人之相,化四天下,佛陀現勝妙之好,度無量眾。而且美妍者人之所好,醜陋者人之所惡,疾病尤為可憎,故皆厭棄。所以感得醜陋及多病之身者,由於往昔惡業之所招致。如佛說業報差別經雲:“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者誑惑於他。四者惱亂眾生。五者于父母所,無愛敬心。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奪賢聖資生田業。八者於佛塔廟,斷滅燈明。九者見醜陋者,毀呰輕賤。十者習諸惡行。以是十業,得醜陋業。”“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一者好喜打拍一切眾生。二者勸他令打。三者讚歎打法。四者見打歡喜。五者惱亂父母,令心憂惱。六者惱亂賢聖。七者見怨病苦,心大歡喜。八者見怨病癒,心生不樂。九者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十者宿食不消,而複更食。以是十業,得多病報。”若有女人厭醜陋之形及多病之身,只要能在地藏菩薩像前,志心瞻禮一餐飯這樣久的時間,便可以獲得殊勝的福報。
次從“是人千萬劫中”下,正敘轉醜陋而為妍麗。是人,即指厭患醜陋多病而發心供養地藏菩薩的人。這個“是人”二字,若接貫上文,是指女人,但愚意以為,不一定指女人才對,因為醜陋之身,無論男女都是厭患的。以極短暫的時間,瞻禮地藏菩薩聖像,即得於以後千萬劫中所受之身,遠離醜陋多病的惡相,獲致圓滿端正無病的美容,正顯瞻禮之功,不可思議。三從是醜陋女人下,敍述只是厭惡醜陋之容,而不厭患女人之身者,亦得滿其所願。瞻禮之後的萬億生中,或為王女,或作王妃,或生宰輔大姓之家,或為豪貴長者之女,悉皆端正無比。所言生為王女,即是公主。如波斯匿之女勝鬘,阿闍世王之女術達矣等。妃,匹也,合也,對也等義,王妃即國王之妾侍,在嬪禦之中,僅次於王后。或者說天子後宮,無論嫡庶通通都稱為王妃,如末利夫人與韋提希夫人等。宰輔,乃天子之左右手,或者稱為宰相,或者稱為宰衡,所以統攝百僚,輔助天子,阿衡國務而平章百姓的治理國政。大姓,即是貴族,如中國專制時代的王族或公侯之家。及印度階級時代的刹帝利與婆羅門,都稱為大姓。言大長者女,如蘇曼是須達多女,月上女為維摩詰女等。生為貴族之女,而且端正圓滿諸相具足,殆非地藏菩薩威神勢力,曷克臻此。
四從“由志心故”下,結示志心瞻禮,定當滿如所願。科注雲:“志心二字,義深意重,貫於前後,勿輕看過。夫人之轉報,誠非易事。譬耕夫之忽臨帝座,如混者之俄登天府。平地之福,匪伊所思。今所獲福,誠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其醜女以瞻禮而感,地藏以慈力而應,均是心也。若各各性計不忘,則能所條然,凡聖岐矣。安能感應道交,轉報獲福耶?惟瞻禮之際,了能所之皆空,故感應之時,致假中之叵議。則醜婦與地藏,無二無別,功並於志心。故增一阿含雲:‘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是名禮佛義。’勒那三藏(Ratnomati)七種禮,不可不知。”(1、我慢禮。2、求名禮。3、身心禮。4、智淨禮。5、遍入法界禮。6、正觀修誠禮。7、實相平等禮。)
【複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這是供養得福中第四伎樂讚歎供養地藏聖像,即獲福報。這段文可以分為二節初從“若有善男子”下,至“一人多人”,是能供養之機。次從“如是等輩”下,是供養所獲之福。伎樂,亦即女樂,古之帝王以歌伎或藝伎,高歌一曲,婆娑起舞,而取樂於後妃臣佐者。引長其音而高聲唱誦,音韻合節,叫做歌詠。詩序雲:“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歌詠之,。”贊即印度之梵唄,以短偈簡文,而直陳佛菩薩之聖德,故言讚歎。今既實信菩薩之威德,而能雜陳八音之伎樂,歌詠之讚頌,及奉獻香華等物供養,不特自信自為,而且勸化他人,或一或多,隨緣轉化無量百千眾,悉令信心誠意供養地藏菩薩,所獲福報,自當殊勝。
“如是等輩”下,即是說這些善男信女能夠對地藏菩薩聖像之前,作種種的伎樂與作種種的歌詠讚頌,以及香華等物供養。不但自己作了便罷,而且還勸無量百千人都是這樣做。這些人因為供養地藏菩薩的功德,現在以及未來世中,常常得很多鬼神日夜的衛護,因此不但不會身遭諸難,就是惡事的聲音亦不會聽聞。科注雲:“然作樂供像,何以得鬼神衛護耶?准禮記曰:‘禮樂之行乎陰陽,通乎鬼神。’漢書雲:‘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況幹闥,緊那,皆天帝樂神。今既伎樂歌詠于地藏,寧不感帝釋遣幹緊令人衛護耶。然‘惡事不聞耳’者,又何從致乎?曰:不聞禮雲:‘夫樂,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今既作樂供像,自感天地清明氣象,四時和焉,風雨時焉,安有惡事輒聞於耳。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況今獲福,實從信心得來,何況親身受諸橫哉?若准法華,伎樂頌德,開人天業,自應早成佛道矣。”法華經雲:“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皆已成佛道。”
上明供養獲福竟。下明譏毀遭報。
【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此下明譏毀遭報。這裏初舉譏毀之類及其相狀。初“未來世中”下,明其類。“見有善男子”下,明其相。世間不好的人,時時想毒計破壞人危害人,是名惡人;即世俗所謂害群之馬。主張人作一切喪失天良,埋沒理智的事,永遠墮在惡趣,不得超升的就是惡神。貪他血食,人祀之則禍淫,人離之則加惡,搞風搞雨,作禍作祟,恒常弄到人不得安寧的,就是惡鬼。這些惡人惡神惡鬼,見到善男信女歸敬禮拜,歌詠讚歎,香華供養地藏菩薩聖像,而妄生譏誚的詆毀,謗謂無有功德,及利益果報的事。當其興謗的時候,或露齒而奸詐輕笑,或面是而背非。非但一己作惡,亦且勸誘他人,或一或多,乃至最微的起一念譏毀之心,而稱快一時之口,當知是人應墮惡道,受無量苦。科注雲:“佛言: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好我無欲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所以嫉之者,惡人,恐以彼善,形我之惡也。惡神,恐其出界,矢我之眷屬也。惡鬼,恐其齋戒,失我之血肉也。懷私雖異,為惡是同。曾子曰:‘人之好善,福雖未至,去禍遠矣。人之為惡,凶雖未至,去福遠矣。’辯魔書雲:‘見善養育,如雨露之被草木。遇惡剿絕,若鷹鸇之逐鳥雀。’人何不努力修善,而甘為惡人,惡神,惡鬼哉。譏者,嘲誚之言;毀者,謗壞之事。譏生忌嫉之心,毀起忿恨之念。故知心為起惡之源,口為召禍之本。徒謗聖賢,枉壓良善。從虛妄以構詞,自無端而肆毒。初乃輕言譏激,後遂重語讟誣。自作闡提,撥無因果。宣言此輩,徒竊善名,歸供贊禮,實無功德,唐喪資財,何有利益!那知泥木靈像,遠有所表。敬誠殷禮,獲福無邊;輕心譭謗,招罪彌劫。愚癡無知,阻退善根。……乃至一念,言少譏毀惡。那知眾罪,皆從此起。譬夫決江之流,濫觴於甕口,參天之樹,發葉乎毫芒。唇口是弓,心慮是弦,音聲如箭,一念如機,長夜空發,徒染身口。顧斯後報,可不慎哉!”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複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複墮惡道。】
這是顯示譏毀之報墮落之途,報畢為人,貧窮下賤,諸根不具。業惑纏心未得消泯,縱得為人,不久之間,亦複隨業受報,墮生惡道。梵語綆陀劫簸(Bhadrakalpa)綆陀,翻為賢,劫簸,簡稱為劫。梵華並稱,叫做賢劫。過去的住劫,名叫莊嚴劫;未來的住劫,名叫星宿劫;現在的住劫,名賢劫。所以稱現在的住劫為賢劫者,因為現在的住劫二十增減中,有千佛出世,所以稱為賢劫。大慈經雲:“阿難!何故名為賢劫?阿難!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為一水。時淨居天,以天眼觀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枝諸妙蓮華。一一蓮華,各有千葉,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氣芬熏,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而讚歎言:奇哉奇哉;稀有稀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出興於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為賢。”悲華經雲:“此佛世界,當名娑婆。何因緣故,名日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時有大劫,名曰善賢。何因緣故,劫名善賢?是大劫中,多有貪欲嗔恚愚癡憍慢眾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行宗記亦雲:“此界成後,有千佛出世,既多賢聖,故名賢劫。”賢劫總共有八十小劫,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即成住壞空各有二十個增減。在住劫二十個增減的前八增減當中,千佛逐漸出世。于第九減劫時,賢劫千佛,第一拘留孫佛(Krakucchanda)出世,次為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第三為迦葉佛(Kasyapa),第四為釋迦牟尼佛(Sakyamuni)。自此至第十的減劫有彌勒佛出世,乃至最後,於第二增減之增劫,有樓至佛出世,合計總共一千佛。每一佛的出世,是相隔相當年代的,如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要隔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即兜率陀天四千歲),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彌勒(Maitreya)佛才出世。每一尊佛的出世,距離既然須要這樣長久,那末,千佛一一出世而入滅,其中所經的時間,更加長遠到無法可以計算得清楚了。現在說賢劫千佛滅度之後,而譏毀的報,尚在無間地獄受極重的罪苦,則知譏毀的果報受苦極其長遠了。過是劫已,是指經過譏毀應受地獄苦患之劫以後。或者說作譏毀之罪報,墮在地獄超過賢劫這樣久的時間之後。地獄罪畢,轉生餓鬼之中,經過千劫的時期,常受饑火交然的痛苦。餓鬼罪畢,複生畜生趣中,又複經千劫之久,時遭鞭撻刀劍殺身之殃。畜生罪畢,方始獲得人身。縱得為人,亦複貧窮下賤,諸根不具,惡疾纏身。其中諸人,大多數複被惡業,纏縛其心,而造諸惡,所以不久之間,複隨業受報的墮落惡趣。梵語薜荔多(Preta),舊譯餓鬼,新譯為鬼。常饑虛渴熱,時恐法多畏,所以叫做餓鬼。此道遍在諸趣,以諂誑的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惡,感生鬼道。由其所造的業不同,所以果報亦有勝劣。勝則為山林塚廟之神,及藥叉羅刹等有威德者。劣則居處不淨,不得飲食,常受刀杖之苦。婆沙論雲:“有說由造作增長增上慳貪身口意惡行,往生彼故,感饑渴業,絕百千歲不聞水名。豈能得見?況複得觸!或有腹大如山,咽如針孔。雖遇飲食而不能受。有說被驅役故名鬼,恒為諸天處處驅役,常馳走故。有怖望故名鬼,謂五趣中,從他有情,怖望多者,無過此故。由此因緣,故名鬼趣。”梵語底栗車(Tiryagyoni),譯為畜生,為人所畜養而得生存故。或譯為傍住,為傍行的生類故。畜生道亦遍在諸趣。是由於愚癡貪欲,作中品的五逆十惡而感生此道之身。婆沙論雲:“生謂眾生,畜謂畜養,謂彼橫生,稟性愚癡,不能自立,為他畜養,故名畜生。”新婆沙論雲;“雲阿傍生趣?答:其形傍故行亦傍,是名傍生。有說彼諸有情,由造作增上愚癡身口意惡行,往生暗鈍,故名傍生。謂此遍於五趣皆有。”立世阿毗曇亦雲:“由因諂曲業故,於中受生。複說此道眾生多覆身行,故名底栗車。”譏毀之罪報,生為人亦複貧窮下賤者,如發覺淨心經雲:“毀訾誹謗,常生邊地貧賤之處,下種姓家,少利養少名聞。不為他人恭敬供養,亦不尊重。人所不喜,眾所厭惡。”科注雲:“由昔斷滅法財,今感貧窮之報。困曩毀敬尊容,此招下賤之身。複兼諸根殘闕,以致九結纏心,從冥入冥,隨苦至苦。大乘論堅意菩薩雲:‘誹謗大乘法,決定墮惡道。焚燒甚苦痛,業報罪信爾。若從地獄出,複受餘惡報。諸根常缺陋,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複生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這是結示譏毀之報。是故二字是承上接下之辭。即是說普廣!像這些人譏毀人家供養,尚且獲得地獄餓鬼畜生等惡報,千萬億劫,難得出離,而況於佛法所生毀滅之心,則其罪更甚於此千萬億倍了。故科注雲:“善人供養,惡輩譏毀,尚獲彌劫之殃。況別生惡見,如彌犁車,毀滅佛法,其罪有甚於此矣。寶雨經雲:‘若誹謗者,是名愚人,墮於惡處,受諸苦惱,又為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之所輕賤。’故知誹謗之罪,實居眾罪之先。”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複尪瘵,眠中叫喚,慘淒不樂者。】
此下別示久病得益,這是初示久病惡相。梵語弭也地(Miyadhi),譯作病。止觀雲:“病起有六緣:一四大不順故。二飲食不節故。三坐禪不調故。四鬼神便順故。五魔神所為故。六業感所起故。”所以智論雲:“病有二種:先世行業報故,得種種病;今世冷熱風發故,亦得種種病。”佛說醫經雲:“人身本有四病,一地二水三火四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人得病有十因緣:一久坐不臥。二食無貸。三憂愁。四疲極。五淫泆。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十制下風。”智論亦雲:“四百四病者,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四大不調,寒熱相侵,加以宿業之所感,以致忽嬰病患,連年累月,困處床第之間,輾轉呻吟,不能起立。於是求生固然不能,求死亦複難得。因病久困逼惱身心,以致思想瞀亂,神志顛倒,所以或者夜夢惡鬼,或者會見親舊,或者夢遊險道,或者有很多魘魅鬼怪,令其久寐不醒,或者神魂與鬼神同遊。科注雲:“唯識論明四夢。一無明習氣,二善惡先征,三四大偏增,四巡遊舊識。今夢惡鬼,惡相先征也。及見家親,巡遊舊識也。遊險道,則四大遍增也。共鬼神遊,乃無明習氣也。”臥病既久,不但身質孱弱,而所受的痛苦也必深,是以夢寐懷憂,五中楚痛,以淒慘的聲音呻吟。科注雲:“眠中叫喚等者,以身為苦器,陰是坯瓶四大浮虛,互相乖反。稟形人世,逢穢濁之時,受質偽身,居怖畏之境。幽冥無量鬼神,以及家親眷屬,依房依廟,附嶽附丘,凡有含靈,並皆只響。致使神爽冥昧,識慮昏茫。至於寤寐多有恐怖,所以眠內不安,晨昏叫苦,心中煎迫,動靜淒慘,皆病中之苦相也。”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這是解釋所以久臥床第困苦呻吟久病的惡相,是由往昔所造的業道所招對耳。這一段文的意思,即是說上面所舉得久病惡相的人,都是業道的相對,或輕或重,並未一定,故未判生死。如果說應死,確難即時舍壽。倘說未應即死,可是仍然叫苦連天的不得即時痊癒。像這些因果業感招報的病苦,所謂魂系陰司,災生陽世,世間的人,以俗陋的肉眼,是無法辨別這些業對之事的。雖然不能辨別業對之事,但可以從現生作者的事,知道來生必當受之報,等於今生所受的,就可以知道前生曾經作過的事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律,是絲毫莫爽的。如佛告阿闍世王雲:“一切諸法,皆為緣對。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是故大王,當舍惡從善。”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此下明修福即得脫罪。修福之法甚多,但最簡捷者,莫如只在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地藏經一遍。所費既少,功勳彌著。正顯地藏菩薩威神之力不可思議。所以只在佛菩薩像前轉讀地藏經一遍,即能令病解除苦患。科注雲:“夫人節宜不謹,感於寒熱等症,世醫藥餌,可能療治。今是惡業報病,須藉法力方祛。蓋諸佛心者,慈悲為體,能作醫王,善療眾生身心之病。經是法藥,菩薩是瞻病之人,故須對像讀經。然只轉一遍者,金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聖,何俟多轉乎!”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
這是為病者舍諸可愛之物。人之所以得病,雖有種種原因,但可以以二種而概括之:一者業病,二者寒熱之病。寒熱之病,是受季節氣侯之所影響,可用藥物而治療之。業病是往昔所作的業而感招,非藥力所能根治,必須要對佛菩薩像前作福懺謝,始克痊癒。可愛之物,即是病人平昔最喜愛的東西,其中如麗都的衣服,金玉珠寶,園林別墅,華堂舍宅等,隨取一種以作供養而作福懺謝,均可感得勝益。所以取病人喜愛之物于病人前,高聲唱言者,是欲令彼病人知代施功德,憶持在心永不忘失也。將病人的財物而作福,亦有種種差別:或者將這些財物,市種種花香飲食而供養經像。或者將這些錢,來造立佛菩薩的形像。或者將這些錢,來建築寺廟。或者將這些錢,來買油點燈供佛菩薩。或者將這些錢,來佈施寺廟供養十方常住眾僧。總之上面所說的各種,任行一種,均可獲得勝報。涅槃經雲:“若於佛法僧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華,則生不動國。善守佛法僧物,塗掃佛僧地,造像塔,如母指,常生歡喜心,亦生不動國。”僧祇律雲:“真金百千擔,持用行佈施,不如一泥團,敬心治佛塔。”施燈功德經雲:“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塔廟諸形像前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乃至以小燈炬,或蘇油塗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階。舍利弗!如是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可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據此,則知上面所舉各種,均有勝益。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這裏敍述病人縱然不痊癒,但由舍著所愛而興供養,及親友高聲轉讀地藏尊經的功德,命終之後,宿殃重罪,都得解脫,所生之處,常知宿命。所以病人舍物必須三白者,目的是欲病者聞知,心生歡喜,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可以依憑。假令,是虛設之辭,即是說這些病人藉此佈施之福蔭,當然會病患消除,還我健康之身。假使大限難逃,世緣永絕,當其識神分散,乃至氣絕的時候,亦應七日之中,高聲唱施,並高聲讀誦地藏尊經,這人命終之後,必定能解脫無間重罪,而獲超升。諸識即指八個識。分散,是八個識從人體向外消散。諸識分散,則神魂亦離開色體。風去則蕭索寂然,火走則形骸清冷,如是則謂之氣絕命終。宗鏡錄雲:“問:諸根壞日,識遷離時,舍此故身,別受餘質,去來之識,相狀雲何?答:顯識經佛告賢護雲: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無色無形,不可顯現。而能發動萬物,示眾形狀。”常知宿命,即是知道前一生或三四五生所作,所為的事,因知前生的事,自然明白罪福,深知因果,而這種人出離生死,也比較容易。這些的常知宿命,並不一定指宿命通,因為宿命通是修行聖者所得的通力。這常知宿命,雖則不一定是指宿命通,但與宿命通也極其相近,或者也可以叫做宿命通。如菩薩處胎經雲:“或有人除去識垢,內外無瑕,得意聖通自識宿命。一生二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父母眷屬,國土清淨,悉能識知。或有人修十神通,解知法性,強記不忘,便能得知他人心念,一生二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父母眷屬,國土清淨,名姓種族,皆悉知之。”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這是用比擬的方法,來顯示利益宏大。即是病者自不能動,由他人將佈施之物,高聲唱白,並代讀地藏經,都可以得到永遠解脫無間重罪,所生之處,常知宿命。何況自書此經,或教人書,自塑畫菩薩形像,或教人塑畫,這些功德利益,更加無可限量。大乘莊嚴論雲:“諸菩薩于大乘法,有十種正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流傳,四聽受,五轉讀,六教他,七習誦,八解說,九思擇,十修習。此十正行,能生無量功德。”涅槃亦雲:“於惡世中,書寫經卷,亦勸他人,令得書寫,自能聽受,亦勸他人,令解聽受,如說修行。具足能解,盡其義味。”塑畫佛菩薩形像,即是以木泥石等物,雕塑佛菩薩的聖像。或用絹布紙等物,圖繪佛菩薩的尊容,自作或教他,都有殊勝利益。如造立形像福報經雲:“作佛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時,不可稱數。如是四天下,江河海水,尚可升量,作佛形像,其福甚多,多四天下,江河海水,過出十倍。後世所生,常護佛道。作佛形像,譬如天雨,人有好舍,無所憂畏。作佛形像,死後不復,入於地獄,畜生餓鬼,諸惡道中。其有眾生,見佛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歸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復入於地獄畜生餓鬼道中。死即生天,天上壽盡,複生世間,勢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稱數,會當得佛,涅槃之道。佛告優填王,人作善者,作佛形像,其福佑功德如是,終不唐喪。”大乘造像功德經亦雲:“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眾生一切苦惱。”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這是勸令勤心修持莫退,自然能得殊勝功德。是故是承上接下之辭,承上所言功德,因此若有人,受持讀誦是地藏經,乃至一念讚歎或恭敬者,都可以感得多生無量福德利益。故此佛令普廣,要廣設百千方便,勸勵這些對地藏經讀誦讚歎恭敬的人,努力精進修持,莫生退屈之心,必定可以獲得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福利。堅意經雲:“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對於佛法經典,暫時聽受,尚且獲福無量,而況受持讀誦,恭敬讚歎。故菩薩藏經雲:“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讀誦解義,乃至為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複獲如是十種功德,稱讚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常樂遠離諸不善友。二者常樂親近,諸善知識。三者能緩諸魔所有系縛。四者摧殄諸魔所有軍陣。五者善能訶厭一切煩惱。六者于一切行心常捐舍。七者違背一切向惡趣道。八者歸向一切趣涅槃道。九者善說一切越度生死清淨之施。十者巧能隨學一切菩薩所行軌則,又能奉行諸佛教敕。如是名為十種功德稱讚利益。”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
這是夢寐見諸鬼形之輩。善見律雲:“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和夢,二先見夢,三天人夢,四想夢。雲何四大不和夢?答:眠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獅子賊逐,此是四大不和夢。雲何先見夢?答:或晝日見,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克夢見,是名先見夢。雲何天人夢?答:若善知識天人為現善夢,令人得善。若惡知識者,為現惡夢。雲何想?答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障。若福德者現善夢,罪者現惡夢。”這段文所敘夢寐見鬼,即是善見律中的四大不和夢與先見夢。見諸鬼神下,是夢見的狀況。諸鬼神,是多生的親戚朋友,托夢示現。諸形,是夢見的鬼男女老少,面貌不一。悲啼等,是親朋之鬼乞憐之狀。或者悲泣,或者啼哭,或者憂愁,或者歎氣,或者恐慌,或者怖畏,種種不一之狀。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這是敘明前段夢寐見鬼的所以然。前段只敘夢寐時見諸鬼形,悲啼等狀,哀求濟拔,未明言是何等鬼,及此鬼與得夢者有何關係,故此段敘明這些鬼,通通都是一生,或多生的父母親族等。這些眾生因為墮在惡趣,未得出離,又無地方希望其他的福力來救拔,是以只得轉告多生以前,曾經作過骨肉的親眷,使作善巧拔濟之方,俾令得蒙超脫惡道的苦趣。科注雲:“在於惡趣等,或沉地府,或墮鬼倫,經劫長遠,出離寡助。既失望福救之處,乃遠告多生之親。此鬼無聊之極思,有求之苦境也。故知,為過去父母等作福,如餉遠人。然正法念經雲:‘若為亡人修福行佈施,生鬼道者,鬼容得福。以鬼知悔,前生慳貪,故為施時,彼則歡喜。若生餘道,多無得力。’今此輩求作方便,願離惡道,恐是惡鬼之類耶。”故優婆塞戒經雲:“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不作善,因數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勝妙寶故。若入地獄,受諸苦惱,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中生,亦複如是。若謂餓鬼何緣獨得?以其本有愛貪慳吝,故墮餓鬼。既為餓鬼,常悔本過,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為者,生餘道中,其餘眷屬,墮惡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應為餓鬼,勸作福德。”婆沙論亦雲:“為餓鬼作福,鬼得飲食,亦增益身,臭者得香,惡色得好色。”又經雲:“如諸鬼等,所食不同,或膿或糞,得是施已,一切變成上妙色昧。若鬼異處受生,親為施者,彼鬼業力,遙知生喜。若還在家,受苦報者,親為施者,鬼自親見生喜。”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這是敕令彼眷屬為久邇先亡親族讀經。佛令普廣菩薩以大神力,敕令這些眷屬,普為多生多劫以前的親眷,恭對佛菩薩聖像之前,志心讀誦地藏尊經,或自讀,或請人為讀,最少的數目要三遍乃至七遍,多則多多益善。科注雲:“何故令普廣以神力遣眷屬讀經耶?以世間愚人識恩分者少。生前六親,尚有不顧,況隔數世之親乎?即有念及者,既未識面,縱形夢寐,想不及此。故敕普廣以神力冥資,速令憶念。使恭對佛菩薩像前,或自讀經,或請人讀。”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這是結顯存亡得益。現前眷屬,能夠為過去世墮落惡道受苦的眷屬,恭對佛菩薩聖像之前,誠心誠意轉讀地藏尊經,自讀或請人讀,均能感應道交,獲得殊勝利益。畢是遍數,三遍或七遍或多遍,總之在規定的遍數,最少三遍或七遍,乃至百千萬遍。所謂當得解脫,是視這些惡道受苦的眾生,過去世的善根而定,或者脫離惡道,生在人間,或者感生天上,或者進趣三乘聖道。前者較為可靠,後者則非善根深厚,以及目前感佛大德脫離苦趣而發勇猛的大心不可。以往宗親既蒙超脫,故現前眷屬,夢寐安寧,不復再見種種恐怖的夢境了。
【複次普廣!若末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
自此以下,是下賤求悔得益。這是初標能悔的人。分別善惡報應經雲:“複雲何業獲種族卑賤?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貪愛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榮。三輕毀父母。四不遵師法。五譏謗賢善。六親近惡友。七勸他作惡。八破壞他善。九貨易經像。十不信三寶。如是十種獲報卑賤。”辯意長者子經亦雲:“又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禮三尊。四者盜竊以為生業。五者負債逃避不償。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由於貧窮而受役於人,男則為奴,女則為婢。既為奴婢,聞主呼而來,仰其鼻息,聽主遣而去,承其聲光。如是則事事聽他招呼,這樣身不由己,自由喪失殆盡。事事受制於他,形同束縛,則知由宿業之所招感,故須懺悔,方得滅除。宿業,即是宿世多生以來,所作能招苦樂的善惡業。故佛告波斯匿王言:“凡人處世,尊卑貴賤,貧富苦樂,皆由宿行,而致斯果。”這裏所指的宿業,是指惡業而言。所言懺悔者,懺是印度語懺摩(Ksamayati)之略,將先世所作的罪惡陳露出來,名叫懺。悔是中國的言語,是改往修來的意思。法苑珠林雲:“懺悔正解,狀若明燈,明燈一照,昏暗皆除。不以暗來無始能推燈也。明暗解惑爾來無始,迷因謬果,具造諸非,事等如暗。今欲悔除,依佛性力,發正見火,事等明燈。燈起暗除,解生惑喪。義無不滅也。亦如霜雪,待日而除。亦如病疾,待良藥除。亦如迷方,待寤而正。亦如惡類眾薪,悔如豆火,須臾殄滅。”故業報差別經雲:“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心地觀經亦雲:“若覆罪者,罪即增長。髮露懺悔,罪即消滅。”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這是說懺的法子。志心瞻禮地藏菩薩聖像,則萬念俱寂,一心專注,這樣的懺悔,故可以感應道交。如普賢觀經雲:“懺悔六根本意,由業障故,不淨六根,且造十惡,處處貪著,遍六情根。此六根業,枝條華葉,悉滿三界,一切生處,增長無明。今欲懺悔,廣請諸佛菩薩,讀誦大乘,志心徹到,發願求破壞身心一切惡業。念念之中,得見普賢十方諸佛。故說偈雲: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一七日,是一周克期取證的規定時間,故古人往往用功取證,以七日為期,一七不得道,再來一七,務以證道而後已。如楊州高旻寺的開山祖師天慧徹祖,在雍正皇帝大內禪席座下,四個七而大徹大悟。這裏所說以一七,稱念地藏聖號,期以七日之內,滿萬德洪名萬遍,表集萬善之功德,而銷萬惡的罪業。而且七日之中,稱念洪名,念念成片,自然一心不亂,萬念澄清,故能消除一切業障。如彌陀經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況地藏弘願,與彌陀無異,稱洪名而求感應,一日不應,則念至七日,必遂所願。故地藏十輪經雲:“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勝俱胝劫中,稱余智者德。能解諸眾生,一切煩惱縛。至健行定等,諸定之彼岸。”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歷,三惡道苦。】
這是結示轉報勝益。藉地藏菩薩大誓大願大威神力,故這些下賤等人,稱念菩薩洪名七日,滿足萬遍,盡此報身,以後百千生中,常生尊貴之家,不復再墮三惡道,受諸苦惱。分別善惡報應經雲:“複雲何業得豪族富貴?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離嫉妒,慶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師法。四發菩提心。五施佛傘蓋。六修嚴塔寺。七懺悔惡業。八廣修施行。九勸修十善。十崇信三寶。如是十種獲報豪貴。”辯意長者子經亦雲:“又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一者佈施周惠普廣。二者禮敬佛法僧三寶及諸長老。三者忍辱無有嗔恚。四者柔和謙下。五者博聞諷誦經戒。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
此下敍述新產獲福,這是舉有種種種姓。一四天下,這裏所以獨舉南閻浮提者,因為北俱盧洲的人,產於樹下,而且亦無惡露及苦惱等。東勝神州與西牛賀洲,欲事既少,生產當然較稀。唯南贍部洲的人,多欲多產,故苦事亦特多,是以獨舉南洲。生產時所受的痛苦,是無分貴賤的,故人的種族雖然有刹利,婆羅門等貴族,與毗舍首陀等賤種的區別,而新產者或男或女,所受的苦惱,是平等無異的,故說閻浮提內一切人等。
【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此示誦經持名的利益。七日之中,即是為此新產者,或男或女,在初產七日之內,讀誦地藏尊經,並更為稱念菩薩聖號,則善神衛護,惡鬼絕跡,所有一切宿殃,盡得消除,自然福增壽延。護諸童子陀羅尼經雲:“爾時如來初成正覺,有一大梵天王,來詣佛所,敬禮佛足,而作是言……有夜叉羅刹,常喜啖人胎,能令人無子。無子以傷胎,及生時奪命。皆是諸惡鬼,為其作嬈害。我今說彼名,願佛聽我說:第一名彌酬迦,乃至第十五名藍婆。此十五鬼,常遊行世間,為嬰孩小兒,而作恐怖。……爾時世尊,即說咒曰:多咥他,菩陀菩陀,菩陀瓔摩帝,菩提菩提,摩隸,式叉夜,婆舍利,婆多禰,婆羅陀,頭隸,頭隸,婆臘多頭隸,舍摩謾,收隸,婆呵謾,陀婆謾,穌婆呵,謾婆羅謾,穌婆呵。此十五鬼神,常食血肉,以此陀羅尼咒力故,悉皆遠離,不生噁心。令諸童子離于恐怖,安隱無患,處胎初生,無諸患難。誦此咒者,或於城邑聚落,隨其住處,亦能令彼嬰孩小兒,長得安隱,終保年壽。”誦經持名,亦複能獲如是廣大利益,能令嬰孩安隱無怖,是故勸令新產七日之中,為讀誦此不思議經典,及持菩薩的萬德洪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這是消除宿殃,增延福壽。這段文可分作二節:初轉宿報,次從若是下,增現福。由於讀誦地藏尊經,及稱念地藏聖號功德力故,所以新生男女,縱有宿業的殃報,盡得解脫。而且由於誦經持名的原故,胎兒在母胎中,母子安然,出生順利,毫無險惡痛苦。既生之後,又不為一切惡鬼之所嬈害,故得壽命增長,絕無中夭之虞。如護諸童子陀羅尼經雲:“爾時大梵天王,複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不生男女,或在胎中,失壞墮落,或生已奪命。此諸女人等,欲求子息,保命長壽者,常當繫念,修諸善法,於月八日十五日,受持八戒,清淨洗浴,著新淨衣,禮十方佛,至於中夜。誦我所說陀羅尼咒者,令此女人,即得如願。所生童子,安隱無患,盡其形壽,終不中夭。”若是下是第二節文義,即是說倘若胎兒宿修善行,宿具福業,產生之後,家人又為誦經稱名,所以應安樂的,轉增安樂,應福壽的,轉增福壽。如修行道地經雲:“行不純一,或善或惡,當至人道。……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隨其本行,自然風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風,可其身意,柔軟無瑕,正其骨節,令其端正,莫不愛敬也。本行惡者,則起臭風,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節,令僂邪曲,使不端正。……是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滿四日,其兒身體骨節則成為人。……其小兒在母腹中,……于九月此餘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後日發心念言:吾在園觀,亦在天上。其行惡者,謂在泥犁世間之獄,至三日中即愁不樂。到四日時母腹風起,或上,或下,轉其兒身,而令倒懸頭向產門。其有德者,時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遊戲,如墮高床,華香之處也。其無福者,自發念言:吾從山墮,投於樹岸溝坑混中,或如地獄羅網蕀上,曠野石澗,劍戟之中,愁憂不樂。善惡之報,不同若此。”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自此以下,是齋誦獲福。齋有三種:1、放牛齋,2、尼揵齋,3、聖八支齋。世間上持齋的眾生,亦有種種的不同,有些每個月持六日齋,有些一個月持十日齋,有些一年之中,持三個月的長齋。這裏所舉的一日乃至三十日,是十齋日,是諸日等,是按三月長齋及六齋日。為什麼要這十日來做規定的齋日呢?根據地藏菩薩十齋日經雲:“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來,不墮刀槍地獄,持齋除罪四十劫。八日太子下,念藥師緙璃光佛,不墮糞屎地獄,持齋除罪三十劫。十四日察命下,念賢劫千佛,不墮鑊湯地獄,持齋除罪一千劫。十五日五道大將軍下,念阿彌陀佛,不墮寒冰地獄,持齋除罪二百劫。十八日閻羅王下,念觀世音菩薩,不墮劍樹地獄,持齋除罪九十劫。二十三日天大將軍下,念盧舍那佛,不墮餓鬼地獄,持齋除罪一千劫。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藏菩薩,不墮斬斫地獄,持齋除罪一千劫。二十八日,帝釋下,念阿彌陀佛,不墮鐵鋸地獄,持齋除罪九十劫。二十九日四天王下,念藥王藥上菩薩,不墮磑磨地獄,持齋除罪七千劫。三十日梵天王下,念釋迦牟尼佛,不墮灰河地獄,持齋除罪八千劫。”以及文殊菩薩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所載:“一日是建名日,宜為善業學伎藝;苦節修行佈施等事,及作愛敬增益長久之事,並吉。八日與二十三日是力戰日。十八日是威力日。二十四日是兇猛日。二十八日是最勝日。十四日與二十九日,是勇猛日。十五日與三十日,是吉相日,宜祭先亡,及佈施供養父母尊者諸天,持齋戒施食,及諸祭祠,吉。”因每月在這十日之中,有諸善惡神等,巡視人間,是故特取此十日,而為齋日。故賓退錄雲:“今人以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不食肉,謂之十齋,釋氏之教也。按唐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已後,每年正月九日,及每月十齋日,並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釣,永為常式。幹隆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每月十齋日,不得採捕屠宰。其來尚矣。”每年持三個月長齋的,在正月五月九月舉行。提謂經佛告提謂長者雲:四時交代歲終,三覆以校,一月六奏。諸天帝釋,太子,使者,閻羅鬼神,俱用正月九月旦日,案行王、民、龍鬼鳥獸,為善惡者。與四天王一月六秦,使無枉錯,覆校眾生罪福多少。福多者,盧司命下閻羅五官,除罪增祿,故使持是三月長齋。六齋日,即是在每一個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持齋不食肉。在這六日為四天王巡伺人間善惡之日,又為惡鬼伺人之日,故諸人必須謹慎。如四天王經雲:“佛告諸弟子,齋日責心慎身守口,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複下。二十九日太子複下。三十日四王複自下。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諸天僉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眾生施行吉凶。若於斯日,歸佛歸法歸比丘僧,清心守齋,佈施貧乏,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玩經散說,開化盲冥。孝順二親,奉事三寶。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眾生者,具分別之以啟帝釋。若多修德精進不怠,釋及輔臣三十二人,僉然俱喜。釋敕伺命,增壽益算,遣諸善神,營護其身。”淨度三昧亦雲:“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諸天帝釋鎮臣三十二人,四鎮大王,司命司錄,五羅大王,八王使者,盡出四布覆行。複直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校人民立行善惡。地獄王亦遣輔臣小王,同時俱出,有罪即記。前齋八王日犯過,福強有救,安隱無他,用福原赦。到後齋日,重犯罪數多者減壽,條名克死。歲月日時,關下地獄。地獄承文書,即遣獄鬼,持名錄名。獄鬼無慈,死日未到,強催作惡,令命促盡。福多者增壽益算,天遣善神營護其身。移下地獄,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後生天上。”因為這些日子,諸罪結集,而定輕重的時候,是以應當持齋,重罪希望減輕,輕罪希望銷滅。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這是舉南洲眾生的罪狀。科注雲:“南洲之人,心識無定。況意根中,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則:但凡夫之人,起惡念時多,舉即是動,止即是靜,動靜之間,念起不一。安般經雲:‘一彈指頃,心有九百六十轉。’仁王經:‘一念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中,複有九百生滅。’菩薩處胎經雲:‘一彈指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有識。’一念善,有無量善果報,一念惡,有無量惡果報,故雲舉止動念,無不是業。但凡夫造業,凡動身口,皆由心使。若心不善,方能損物。若內有善,方能順福。雖複損益不同,然三業之本,以心為源,故動念成業,念善是福,念惡是罪。然檢點自心,于二六時中,大約罪多於福也。何況縱恣六情,任造三業耶!遺教經雲:‘縱此心者,喪人善事,譬之駑馬,極力控制,尚難調伏。若縱其奔逸,損物無疑。’”既是閻浮眾生,性識無定,舉心動念,莫不是業,念念成罪,何況更恣情廣造十惡呢?所作罪狀,項目繁多,舉不勝舉,故曰百千罪狀。一切功德,從十善生,反之,則一切罪業,亦莫不是由十惡而起。這裏所舉是身三與口四之一,以百千罪狀,而概括意三與口四之三,以及其餘一切罪業。智論雲:“佛語難提迦:殺生有十罪:一、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眾生憎惡,眼不喜見。三、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眾生畏之,如見虎蛇。五、睡時心怖,寤亦不安。六、常有惡夢。七、命終之時,狂怖惡死。八、種短命業因緣。九、身壞命終,墮泥犁獄。十、若出為人,常當短命。……不與取有十罪:一、物主常嗔。二、生人疑念。三、非時非處,行不籌量。四、朋黨惡人,遠離賢善。五、破善相。六、得罪於官。七、財物沒入官。八、種貧窮業因緣。九、死入地獄。十、若出為人,勤苦求財,為人所共。……邪淫有十罪:一、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夫婦不睦,常共鬥諍。三、諸不善法,日日增長。四、不守護身,妻了孤寡。五、財產日耗。六、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親屬知識,所不愛喜。八、種怨家業因緣。九、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若出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妄語有十罪:一、口氣常臭。二、善神遠離,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豫。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是示十齋日誦經獲益。所以令於十齋日誦經者,蓋是十日,是諸天善神巡察人間善惡,倘於十日持齋佈施誦經聽法,則諸天歡喜而擁護,魔鬼恐怖而遠離。立世阿毗曇雲:“是月八日,四天王大臣,遍行世間,次第觀察。當於今日,若多若少,受持八戒,皆行佈施,修福德行,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家內尊長。月十四日十五日亦如是。若無多人受持八戒,佈施恭敬,爾時四王住善法堂所,咨聞帝釋,說如是事。是時諸天帝釋,聞此事已,生憂惱心,說如是言:是事非善。非法家中諸天尊長諸天眷屬,方應減少。修羅伴侶,日向增多。若受持八戒佈施修福,恭敬沙門尊長等,四王咨聞,諸天帝釋,心生歡喜,說如是言:是事甚善如法,諸天眷屬日向滋多。修羅伴侶稍就減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齋日時,恭對佛菩薩像前,轉讀地藏經一遍,即令四方百由旬內,無諸災難,乃至未來百千歲中,永遠離諸惡趣。唯讀地藏經一遍,即能獲致如是殊勝利益,正顯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然須持之以恆,方能感應道交耳。如轉五道經雲:“燒香潔淨,然燈續明,齋食讀經,噠嚫,以為常法,佈施得福,諸天接將,萬惡皆卻,眾魔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進,一朝疾病,又不吉利,便欲燒香,方始作福,諸天未降,諸魔在前,競來嬈觸,作諸變怪。以是之故,常當精進,罪福隨人,如影隨形。種植福田,如尼俱律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科注雲:“然今非無讀經者,竟不獲報何也?曰:此有二意:一方內之人,及居家之屬,前生罪惡深重,則是定業難逃。二誦經者,心或不同,志心者,誦經得力,故能轉宿殃。不志心者,誦力既淺,福不勝罪,故難轉也。”然雖前生罪著深重,誦經力淺,不能消定業於今生,而誦經勝益,終不唐喪,定感殊報於他生也。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這是敍述能於十齋日,每誦經一遍,現世定感福利。橫病即是瘟疫流行等症,患這些病,雖然是氣候時疫之使然,但未始不是非善業力之所招。人生於世,所以孳孳以勞形,無非為衣食而賓士。今既能在每一十齋日裏,誦經一遍,現世以及將來,永遠無諸橫病,豐衣足食,則知經力不可思議,故感如是勝妙利益。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此下總結威神之力,這裏正結地藏利益。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等,即是說上面所列舉的利益眾生事業,只是略舉而已,尚有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絕對不是用言語可以能夠說得清楚的,故言不可說。
【閰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這是特舉地藏與閻浮眾生有大因緣。因是種子義,緣是助緣。譬如谷種,欲得生成,則必須假水土人工等為助緣。眾生本具佛性種子,所以流浪生死,久久不得圓成佛果者,就是缺乏助緣。等如種籽,缺乏助緣,不能發芽抽枝發葉開花結果一樣。這裏說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即是說地藏菩薩能為閻浮眾生,成就無上菩提的助緣。能夠開示佛之知見,而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故說有大因緣。科注說:“因緣,只是感應異名。大者,皆欲令其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之大事因緣也。故大士金口親雲: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大利者,即法華所謂:無量珍寶,不求自得,即菩提涅槃也。如是大因緣,非始今日,于無量阿僧祇劫來,于閻浮提,隨機化物。種熟脫三,時時不廢。譬子墮水火,父母騷擾救之;子有疾病,父母心偏愛之。以南洲眾生,罪業偏重故也。故南洲眾生,亦獨於大士,信心不置。故上下貴賤,緇素男女,無一不從地藏菩薩,求其救拔水火,療治疾病。”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聞經見像亦複得大利益。觀佛三昧海經雲:“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佛出世,號寶威德上王。時有比丘,與九弟子,往詣佛塔,禮拜佛像,見一寶像,嚴顯可觀,禮已諦視,說偈讚歎。後時命終,悉生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大蓮華中,結跏趺坐,忽然化生。從此已後,常得值佛。于諸佛所,淨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為授記,於十方面,各得成佛。東方善德佛,則彼師是,其九弟子者,作九方佛。謂東南方無優德佛,南方栴檀德佛,西南方寶施佛,西方無量明佛,西北方華德佛,北方相德佛,東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廣眾德佛,下方明德佛。如是十佛,由因過去,禮塔觀像,一偈讚歎,今於十方,各得成佛。”涅槃經雲:“若有眾生,一經耳者,悉能滅除,一切諸惡,無間罪業。”又:“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墮惡道。”又:“若有能知如來常住無有變異,或聞常住二字音聲,一見佛菩薩像,乃至聞經三字五字於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華嚴亦雲:“若聞一偈,未曾聞法,勝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是菩薩得聞一偈正法,生上財想,勝得轉輪聖王位。”見像聞經,均有殊勝功德,是以聞佛菩薩名,見像或聞一偈一句,現在生中,感得殊妙安樂,未來的百千生中,常生尊貴之家,感得端正妙好,福德圓滿的相貌,乃至最後,終成佛道。科注雲:“此言聞名見像者,明旋複之功也。原夫生佛,同一覺體,覺海之性澄圓,圓澄之覺元妙。不覺無明風動,妄分見覺聞知。局于區宇,隔別成礙。於是見不超色,聞不出聲。今旋其妄聞,聞菩薩之名,旋其妄見,見菩薩之像。則令所聞之名,契入真空之境,名亦無名。所見之像,會同法性之身,像何可像。名無名而真聞了了,像無像而真見昭昭。如是,則隨拈經中或三個字,破三惑見思塵沙無明。消三障煩惱業報。成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證三德法身、般若、解脫。顯三身,法報化。或拈五個字,隨處破五住(見一處、欲愛、色愛、有愛、無明),出五道(天、人及三惡道),立五根(信、進、念、定、慧),長五力(信進念定慧),成五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一偈,則一門超出。一句,一性圓明。如是二四六八,隨行增數。現在則獲殊妙安樂,念念與本願同流,心心共菩薩俱現。未來之世,常得相好端嚴清正,在處恒生尊貴之家。如佛告波斯匿王雲:仁慈謙順,敬長愛小,則為貴人。兇惡強梁,憍恣自大,則為賤人。又雲:三界輪轉,無有定品。積善仁和,生於豪尊。習惡放恣,便生卑賤。以此觀之,人不可作惡,應自修之。”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此下普廣請問經名,初從爾時下,系經家敘儀,次從複白佛言下,方是當機,陳所請意。言胡跪者,為佛教敬禮之法式,因佛教肇始印度,印度居蔥嶺之西北,我國人向稱外國人為胡人,故此佛徒的禮跪,稱為胡跪。此中有胡跪,互跪,長跪三種的名稱。胡跪者,以右膝著地,右足指皚地,右股置空,皚左膝,左足踏地。是戰戰競競而表最誠之敬意,亦即經中所謂右膝著地也。所言互跪,以左右兩膝互著地而跪也,為印度通俗之敬相;佛法中以右膝著地為本,但事久疲勞,得左右交互而跪。女尼體弱,佛聽長跪。釋門歸敬儀雲:“右膝著地者,經中多明胡跪互跪長跪,斯並天竺敬儀屈膝柱地之相也。如經中明:俗多左道,所行皆左故。佛以右手按地以降天魔,令諸弟子右膝著地。言互跪者,左右兩膝交互跪地,此謂有所啟請,悔過授受之儀也。佛法順右,即以右膝柱地,右鉍在空,右指柱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柱地。使三處翹翹,曲身前就,故得心有專志,請悔方極。”又雲:“僧是丈夫,剛幹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翹苦易勞,故令長跪。兩膝據地,兩脛翹空,兩足指指地,挺身而立者是也。經中亦有比丘兩膝至地白佛者。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無,存其本緣。”言合掌者,手本兩邊,合而為一,表專注一心,不敢散誕也。律雲:當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養釋師子。或雲叉手白佛者,皆是斂容呈恭,制心不令馳散。然心使難防,故制掌合而一心也。
言我久知此大士等,因普廣菩薩亦地藏菩薩之流,自具有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故能久知。所以知而故問者,是希望佛陀於大會中,當眾宣揚,使令未來世的眾生,能知地藏菩薩有種種威神勢力利益之事,故此特別請問世尊,俾知頂受。科注雲:“唯然,乃應答無疑之速辭。近指上文,遠則照映前文:“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希”之語。然彼時定自在王,但承命流通,不請經名者,審知地藏神力之事未竟,一也。逆知普廣,複有請詳利益之事,二也。故知主賓酬唱,更互發揚,譬之砧誤相扣,上下相應,故下唯然頂受之語。”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此請問經名,俾使流通于未來世也。地藏菩薩功德巍巍,累生累劫所作種種聖行利益之事,雖然專冊記載,亦當書有名目,故此請問經名。但欲將此法寶流通于未來,應如何才符合聖心,令法久住,利益眾生?故接著又複請問流布之方。科注雲:“當何?雲何?皆設疑之辭。自說經以來,讚歎地藏功德,除佛一人,無能及者。夫名之所以為名,召其實者也。今地藏實德,既言不可思議,則不以名而名之矣。故雲當何名此經。名既不立,使我等又依何法門而流布耶?故雲使我雲何流布。周禮:泉行日布,言世間之錢,如泉水之流通而散佈也,經之流布,亦如是耳。”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這是正答經名,本願,即是本昔時所發的大願。本行,即是本跡中所作種種的大行,亦即是曾作種種成就眾生不思議利益之事。本誓力,即是往昔曾發種種誓要,由這誓要而發生力用。地藏菩薩始初發心以來,不為天魔所沮壞,所在利益眾生,遍化南洲地獄,能為六道作依歸,不懼剛強難度之輩,這些都是本昔行願大誓之力,故本經名曰:本願、本行、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這是結示流布之方也。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以來,曾發無數重誓大願,利益眾生,故流布是經,亦應依願而行。以本願故,利益眾生;依本願故流布是經。故此結集經家,亦尊本願故,而立經名。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這是普廣聞說法訖,敬禮而退。聞法而領納於心,宜表謝忱,故虔恭敬禮,徐徐而退,此尊師重道的法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