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圓滿
|
|
|
菩提心
|
| |
大圓滿前行 第二章 聽法 第一節 三要行
龍欽巴大師講過,聞法、修法或行持任何大小善根,不可缺少三要件,一是聞思修開始的前行,要對一切如母眾生,發出無邊廣闊的菩提心;二是中間過程的正行,要以三輪體空的空性見攝持;三是最後的結行,要將聞思修所有功德,回向給十方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如果少了三者之一,聞思修的佛法就不完整;三者具足,才算功德圓滿。
自古以來,所有的成就者都一致認為,任何善行,從一開始前行的發菩提心,正行攝持三輪體空的空性觀,到結行功德的回向,三者都非常重要。我們以前在佛學院學習,要經過很多年,才熟悉這種思維。一些聽聞過很多佛法,很精進勤修的佛教徒,也比較容易理解。如果你能時時深入思考運用三要行,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在聞思修善法前,希望大家要記得從內心發出對佛菩薩強烈的虔誠心,以前行發菩提心,正行持空性見和結行功德回向三要行來攝持。
現在將龍欽巴大師所說的聞思修三要行,濃縮成下麵的句子:
前行發心正行空性觀
結行回向次第攝受之
行解脫道總持三要行
前行 廣大意樂之菩提心
聞思修佛法之前,要從內心發出強大的菩提心,再進入正行。發菩提心是所有修行中最殊勝的善巧,也是累積無量資糧的訣竅要門。
無始以來,所有有生命的眾生,在輪回中,沒有不曾做過我們父母的。當他們身為我們父母的時候,都用最慈悲,最寬容的心來呵護我們,給我們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養育我們,對我們恩重如山。而這些如同現世父母,對我們具有大恩德的眾生,現在卻仍在六道中沉浮受苦,想要脫離痛苦,卻不知道捨棄受苦的因——十不善業;想要得到快樂,卻不知道如何修持得到快樂的因——十善業;經常顛倒因果,所作所為和心中所願所欲,背道而馳,甚至進入邪魔外道而不自知,就像一群盲人在曠野中迷了路一樣,惶惶終日,無所適所,不知所趨,十分可憐!
而我們現在有因緣福報接觸到正法,能夠明白什麼是善惡因果,能聞思修究竟解脫之道,當然要報答所有如母的有情眾生,不能只是自私地追求自己修行的成就,將他們置之不顧啊!因此,我們在修行善法的同時,應該對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發出猛烈的菩提心,希望他們和我們一起修持正法,淨化煩惱和習氣,遠離種種痛苦,除了能得到人天福報之外,還能證悟遍知一切的佛果。如果能夠發出這樣廣大的菩提心,那就是真的在行菩薩道,才算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提過,皈依三寶後,身為大乘佛教修學和信仰者,要奠定修行的根基,必須隨時隨地發出菩提心來。
阿底峽尊者曾經以四句發菩提心願文,對《入菩薩行論》所講的菩提心加以說明,他說:「菩提心為至妙寶,善未生者願即生;已生慎勿令退失,並願增上善無盡。」這樣的發心,才可以利益廣大無邊的眾生。
如果我們不能轉變自己狹隘的心量,無法發出殊勝的菩提心,那麼,所聽過和所學過的法,終會像一陣風吹過耳邊,不會留在心中真正受用。所以,不論何時何地,不管是持誦一句簡單的咒語、一句佛號,或聽聞深奧的佛法,頂禮觀想諸佛菩薩,繞塔或繞佛經行的時候,一定要心存菩提心,這樣才能累積廣大的資糧,成熟無量的福報。
中間正行的空性見
在前行發出廣闊的菩提心以後,如何讓累積的資糧永不毀壞呢?那就是在進入正行的過程中,持空性見地行持,這是佛法中極難體悟的部份。如果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能以空性無我攝持最好,如果尚未證悟空性,能以如夢如幻看待,這樣可以長保修行的善根資糧,不致於被五毒所銷毀。
《入菩薩行論》的「般若品」教導我們修習空性,破除「常見」與「斷見」,也就是「執實有」和「斷滅見」,破「有」、「無」、「有無皆是」、「有無皆不是」四邊,去除俱生我執,了悟「人無我」,破除遍計我執,了知「法無我」,體悟空性智慧,這是聞思修佛法過程中應具備的見地。特別是修大圓滿前行,更要具備這種認知。如果我們現在尚未體悟無我空性,在大圓滿前行中的不共內加行部分,具有殊勝方便的善巧,會教導我們如何消除三種分別識,理解三輪體空。
所以,在正式進入聽聞佛法或修法過程中,如果能以空性觀修,那是最好的。但是,畢竟我們還是凡夫,難免還有貪、瞋、癡、傲慢、懷疑和嫉妒等等業習,還無法理解空性,就先練習把念頭安靜下來就可以了。
最後結行的回向
我們發菩提心,累積無量資糧;以空性見修持正行,保有修行善根的福德因緣;要讓福報往上增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切功德圓滿之後,對十方六道眾生,作廣大無相無私的回向。